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_第1頁
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_第2頁
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_第3頁
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_第4頁
教科版一年級科學上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科學學科一算/上冊一案第7已總1福

課題我們知道的植物課時1任課班級_(6?8)班執(zhí)教

科學概念目標:

識別植物,能簡單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學探究目標:

教學目標通過植物和塑料花的對比觀察,學習用證據(jù)支持自己的看法。

嘗試種植植物一棵植物,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意識到植物具有生命體的特征,產(chǎn)生認識植物的濃厚興趣。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環(huán)境,能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

教學重點學生通過搜臬、整理、交流資料,認識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種多樣的。

識別植物,能簡單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學難點種植一棵植物,觀察并記錄。

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塑料花、植物、種子、花盆、泥土、小鏟子、小蔥、大蒜、胡蘿卜、

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植物、課件等。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引入1.我們已經(jīng)知道自然界中生長著1.傾聽

新課許多植物。人類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植物

約有30多萬種。

2.那我們就一起走進植物世界2.傾聽,想一想。

吧,并在豐富的自然環(huán)境中辨識

植物。植物有的生長在陸地上,有

的生長在水里;有的高,有的矮,

多種多樣的。

二、認識1.觀察P1的圖,或播放有關(guān)的視1.舉手回答:樹、草等。

書上圖中頻,問:圖中哪些是植物?

的植物2.說說我們知道的植物。2.學生小組活動、討論。

(1)回憶并交流原有的知識(1)展示對植物的初始想

(2)要描述自己知道的植物是什法。

么樣的。比如:這株植物會不會開(2)根據(jù)老師的要求,舉手

花?葉子是什么樣子的?生長在回答問題。

哪里?等。

(3)根據(jù)學生回答,及時記錄全班(3)傾聽、看黑板。

學生的看法,將信息匯總并保存

下來,形成班級記錄表。

3.找找課本大圖中哪些是植物?3.看圖,辨認植物,同時發(fā)

現(xiàn)陸地上有植物,水中有植

物。

(1)圖上有多少種植物?(1)找一找,數(shù)一數(shù)。

(2)這些植物有什么共同點?(2)回答:都有葉子,都是

(3)根據(jù)學生回答記錄班級記錄綠的,會開花,會長大等。

表中。

(4)圖中有一只蝴蝶,那蝴蝶是植(4)回答:不是。植物不會

物嗎?并說一說判斷的理由。動,蝴蝶會飛,是動物。

4.塑料花是植物嗎?4.(全班、小組)交流

(1)蝴蝶不是植物,那塑料花是植(1)進行對比,在小組觀察、

物嗎?(出示植湯與塑料花的實交流后V

物)

(2)討論塑料花不是植物的理由(2)全班討論。

是什么?回答:塑料花不是活的。

(3)進一步解釋植物。

三、交流課1.課前同學們采集了一些植物、1.討論交流,分組活動。

前搜集的搜集了一些有關(guān)植物的資料,下

資料面在組內(nèi)給同學介紹一下。

2.選擇組內(nèi)你們認為最新鮮最有2.學生發(fā)言。

趣的資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紹給大

家。

四、認識1.我們校園中也有各種各樣的植1.學生到室外活動。

校園中的物,看一看你們認識哪些。

一些植物2.校園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2.觀察后回答問題。

落葉的?哪些是不落葉的?

五、擴展活課外選擇一種方法種一種植物,學生實踐、觀察、完成學生

動通過畫圖或拍照方法,記錄它的活動手冊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生長情況。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科考考科一耳汲上冊敖案第2德第2福

課題觀察一棵植物課時1任課班級_(6?8)班執(zhí)教

科學概念目標:

植物具有根、莖、葉等結(jié)構(gòu)。

科學探究目標:

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

在教師引導下,嘗試用科學詞匯描述觀察到的信息。

教學目標能畫一棵植物的簡圖。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對常見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能認真觀察、認真記錄。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體會植物是有生命的,要愛護植物。

教學重點植物具有根、莖、葉等結(jié)構(gòu)。

教學難點怎樣觀察、描述植物構(gòu)成。

能畫一棵植物的簡圖。

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植物、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植物、課件等。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引入你家來栽培了哪些植物?學生小組活動、討論(全班、

小組)交流。

二、了解植1.聚焦:1.

物的構(gòu)成(1)我們來觀察一棵植物,怎樣觀(1)回答,用眼睛看,還可

察?以用手摸、用鼻子聞等。

(2)出示一盆菊花,問:誰認識(2)猜一猜。

它?

(3)出示一張菊花開花的圖片,讓(3)回答植物的名稱,說出

學生通過觀察盛開的菊花再次猜許多菊花的生長地點和生

測植物的名稱,并說說在哪里見長環(huán)境。

過它?

2.探索:2.觀察、交流。

(1)出示圖片觀察:一株完整的植(1)植物體由根、莖、葉、等

物是有哪些部分紐成的?器官構(gòu)成。

(2)那我們關(guān)注植物的整體,指認(2)認一認。

出菊花的根、莖、葉等器官。

(3)那我們知道植物的根一般在(3)舉手回答:在泥土里。

哪里嗎?

(4)觀察自己準備的植物,是否具⑷舉手回答。

有植物的這些部分。

(5)我們還可以感受這棵菊花的(5)舉手回答。

高度、莖的數(shù)量,葉子的數(shù)量、顏

色等,誰來說一說?

(6)通過觀察活動,你知道了什(6)想一想,回答問題。

么?

3.畫畫這棵菊花。3.

(1)指導畫菊花的步驟:先畫地(1)學生跟著老師一起畫

面,再畫莖,然后回根,最后畫葉。

(2)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畫的菊花(2)舉手回答。

是什么樣子的?

4.觀察它的莖和葉。4.

(1)我們之前說的觀察方法有哪(1)回憶,回答。

些?

(2)對了,可以運用看、摸、聞三(2)傾聽

種方法觀察顏色、形狀、軟硬、氣

味等。

(3)在觀察時你就可以邊觀察邊(3)邊觀茶邊修改自己的學

修改自己活動手冊中自己畫的菊生活動手冊。

花了。

(4)同學們都畫好沒有???現(xiàn)在(4)結(jié)合自己的圖畫,用語

我們交流一下:你觀察到的莖和言進一步描述植物莖和葉

葉是什么樣的?的特征。

5.研討:說說你觀察到的植物。5.交流

在上節(jié)課老師讓同學們都回家種

植一棵植物,一個星期過去了,小舉手回答。

植物長得怎么樣了,哪位同學能

展示、交流第一課的記錄表?

觀察一棵樹,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你思考、交流。

三、拓展認為這節(jié)課誰值得你學習?什么

地方值得你學習?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科卷考科不為上柵敖橐

課題觀察葉課時1任課班級_(6?8)班執(zhí)教

科學概念目標:

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每一種葉在形狀、大小、顏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

征。

知道植物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的也會死亡。

科學探究目標:

教學目標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通過觀察、匕較各種各樣的葉,認識到植物的葉具有相同和不同之處。

科學態(tài)度目標:

能在好奇心驅(qū)使下,對植物的葉表現(xiàn)出探究興趣。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guān)植物的信息,樂于表達。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重點植物的葉是多種多樣的,葉是有生命的,會長大、會變化也會死亡。

教學難點利用感官觀察葉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并用簡單的語言進行描述。

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校園中各種形狀的葉,一根長有葉芽、嫩葉、老葉的植物枝條,學

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談話1.出示幾片葉柄、葉片、葉脈都比1.說說圖上是什么葉。

引入較清晰完整的葉的圖片,這是什

么葉子?(說不出可直接告訴)

二、聚焦1.提問“這些葉是什么樣的?都有1.學生會發(fā)現(xiàn)葉都有葉片、

什么特點?有沒有相同的地方?”葉脈和葉柄。

(具體名稱不作要求)

2.提問:“是不是只是一片葉是這2.思考問題。

樣的呢?你們有沒有在其他葉上

見過這些部分?”

三、觀察1.出示需要觀察的各種葉的圖1.通過國片認識葉子,知道

各種各樣片,讓學生通過圖片認識這些葉。它們的名稱。

的葉2.接著出示各種葉,讓學生說說2.說說它們的名字,和圖片

它們的名字,和圖片做比較,判斷做比較,判斷這些是什么

這些是什么葉。葉。

3.知道了葉的名稱后,讓學生觀3.

察、比較各類葉的不同之處。在觀(1)說說怎樣觀察葉。

察之前,教師應進行觀察方法的(2)觀察、比較各類葉的不

指導,使學生通過看、摸、聞等方同之處。

法比較葉在顏色、大小、硬度、形

狀、厚度、氣味等方面的不同之

處。

4.交流過程可以圍繞“葉是什么4.觀察之后,全班交流,對

顏色的?”“葉的大小如何?葉的觀察結(jié)果進行總結(jié)和整理。

形狀是什么樣的?”等問題進行。5.(1)學生通過按從大到小

5.還可讓通過比較、描述,學生發(fā)的順序給葉排序來認識葉

現(xiàn)葉的顏色大多數(shù)是綠色的,但的大小。

也有其他顏色。葉的形狀只要求(2)學生通過發(fā)現(xiàn)葉的大小

學生能用“像什么”來表述即可。不同,形狀多種多樣,從而

6.(1)教師組織“猜葉子”的游戲。感受到葉的多樣性。

教師或者學生描述葉的特點,讓6.(1)做“猜葉子”的游戲。

其他同學猜一猜這是什么葉?!北热缑枋觥斑@個葉的形狀是

(2)游戲后,教師可以進行總結(jié),橢圓形的,輪廓像鋸一樣,

“我們能猜對葉子,是因為不同這是什么葉呢?

的葉的形狀和其他許多方面是不

同的",幫助學生更充分地認識

葉。

1,先出示采自同-根植物棧條上

四、觀察同的嫩葉和老葉,讓學生比一比。1.比一比,判斷它們是不

一棵植物2.提出觀察任務“它們有哪些不是同一種樹葉。

的葉同?”給每個小組提供一根枝條。2.讓學生對這根枝條上不

1.先讓學生說說需要畫出葉的哪同生長階段的葉進行比較。

五、畫一些部分。1.說說需要畫出葉的哪些

片葉(活2.畫法需要教師指導,先畫葉片、部分。

動手冊)再畫葉柄,最后畫葉片上的葉脈。2.在老師示范時,跟著老

學生畫完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師可以手持一片葉,邊觀察

交流,讓其他同學來猜猜畫的是邊畫,模仿老師,畫葉子。

哪一片葉。

做葉畫。在課堂上展示幾幅

六、拓展葉畫圖片,最好是實物作品。讓回家完成

學生在課后進行。作品可做展示。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科當學科一耳旗上掰激案第,錦總”錦

課題這是誰的葉課時1任課班級—(6?8)班執(zhí)教

科學概念目標:

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植物的葉具有共同的特征。

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葉具有的特征。

科學探究目標:

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觀察和描述一片葉的特征。

能用簡單的圖畫描述葉的外部特征。

教學目標根據(jù)葉的特征到校園中尋找它們是哪一種植物的葉。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對常見植物的特征表現(xiàn)出探究的興趣。

產(chǎn)生到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中觀察植物的興趣。

提高到室外開展活動的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過口述、圖示等方式完成任務并表達。

教學重點葉是多種多樣的,同一種植物的葉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學難點根據(jù)葉的特征到校園中尋找它們是哪一種植物的葉。

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冬青葉、牽牛葉、法國梧胴(懸鈴木)葉、松樹葉、月季葉等,或

者校園中其他具有明顯特征的植物的葉,學生活動手冊。

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游戲1.“猜葉”的游戲。教師把課前收1.按照老師的要求做游戲。

引入(它們集的葉分類,選出有特點的展示

是哪些植在實物投影儀下,請同學們猜。

物的葉)2.由學生出題,說出某一片葉的2.舉手參加。

特征,邀請其他同學來猜。

二、到校1.在尋找前,組織學生適當交流1.想一想,舉手回答。

園里去找并引導全班達成共識。即要到哪

一找里去找?怎樣才算是找到了?活動

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到教室附近的樹木旁尋找,只2.到教室附近的樹木旁尋

有手中的葉和教科書上的葉顏找葉子。

色、形狀、邊緣等特征匹配的時候

才算是找到了?!皩ふ沂悄姆N植

物的葉”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探究活

動,建議用15分鐘及以上的時間。

在活動的過程中敢?guī)熞粩嗟靥?/p>

醒學生,“我們是根據(jù)葉的什么特

征找到植物的?”引導學生對手中對手中的葉反復觀察、

的葉反復觀察、比對。同一片葉,比對。

往往能夠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處

的樹木。這邊找到了,可以追問其

他地方還有嗎?給學生在后面的想一想,思考問題。

交流環(huán)節(jié)提供更豐富的信息。

三、研討圍統(tǒng)“我們是根據(jù)葉的什么特思考問題V

征找到植物的?”“在哪里找到請學生面向全體同學

的?”兩個問題進行,教師還可以說,其他學生補充。

補充“除了這個地方,找的過程中

還在哪里也發(fā)現(xiàn)了這種植物?”

板書設計尋找不同的樹葉進行觀察

課后反思

科考學科耳旗X掰激案第5卷總5錦

課題植物是“活”的嗎課時1任課班級—(6?8)班執(zhí)教

科學概念目標:

能說出植物需要水分、陽光以維持生存和生長。

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區(qū)別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學目標科學探究目標:

在教師指導下,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匕較植物的特征及其變化。

通過搜集證據(jù)證明植物是“活”的。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愿意傾聽、分享他人有關(guān)植物的信息,樂于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

培養(yǎng)學生認識和研究植物的興趣。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珍愛生命,愛護身邊的植物。

教學重點植物是有生令的,需要水分、陽光以維持生存和生長。

教學難點證明植物是“活”的。

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學生自己種養(yǎng)的植物、學生活動手冊,以及有關(guān)植物是“活”的的

照片、圖畫等相關(guān)資料。

教師準備:塑料花、植物、課件等。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談話1.用課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視頻,1.會從兔和蝴蝶會動、會吃

引入據(jù)此提問:“兔和蝴蝶是活”的等動物具有的活動能力方

嗎?”請學生說說理由。面進行解釋。

二、聚焦1.此時教師可以呈現(xiàn)一盆植物,1.回答問題。

提問:“這盆植物不會動,它是活2.學生提出的理由可能會

的嗎?”有:有葉、有根、有莖,會開

2.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及時將花、會結(jié)果、會長大、會生

學生的回答記錄在教科書第15頁病、會枯萎、會死亡,長在

所示的“班級記錄表”中。土里,需要陽光、水,要施肥

等。

三、收集1.活動一:先讓學生再次觀察植1.學生把自己在第1課種

植物是物,回顧1個月中植物發(fā)生了哪些養(yǎng)的植物帶到課堂上,結(jié)合

“活”的變化,自己是怎么照顧它的,然后自己1個月左右的觀察記

的證據(jù)讓學生組內(nèi)交流哪些現(xiàn)象說明植錄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證

物是“活”的。接下來讓各小組展據(jù)。

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師

小結(jié),把“綠色”“有莖”等不能作

為證據(jù)的理由劃掉。

2.為了幫助學生認識,教師可以2.思考,舉手回答。

準備帶葉的枯枝或非綠葉植物,

問學生:“這棵植物是'活'的嗎?

它有葉嗎?它是綠色的嗎?”通過

這樣有針對性的活動,把“綠色”

“長在泥土里有葉”等劃去,幫

助學生認識到“會長大”“要喝水”

等說明植物是“活”的“

3.活動二:出示春、夏、秋、冬四3.觀察圖片

季櫻花的變化的圖片,指導學生讓學生說一說,下一年

按順序依次觀察圖中的櫻花,說中這棵櫻花又會發(fā)生怎樣

說同一棵櫻花在不同的季節(jié)分別的變化,這又說明了什么,

是什么樣的,然后讓學生把四張幫助學生認識到植物會生

圖片聯(lián)系在一起,認識這棵櫻花長變化,這說明它是“活”

一年中經(jīng)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的。

三、研討1.塑利花不是“活”的,讓學生說,1.舉手回答。

說理由。

2.我們?yōu)樽约悍N的植物做了什2.舉手回答問題。

么?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科學老耕耳彼X冊敖嗓第6卷總6鏢

課題校園里的植物課時1任課班級—(6?8)班執(zhí)教

科學概念目標:

在實地觀察中,發(fā)現(xiàn)不同地點生長著不同的植物,它們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稱。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長在自然環(huán)境中

科學探究目標:

通過實地觀察,認識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在教師指導下,能用圖畫來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形態(tài)。

教學目標在教師指導下,能從對植物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科學態(tài)度目標:

學會在科學探究活動中主動與他人合作,積極參與交流和討論,尊重他人。

產(chǎn)生認識植物的興趣,養(yǎng)成珍愛生命、愛護植物的意識。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人類與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植物可以美億人類的生活環(huán)境。

教學重點認識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教學難點用圖畫來描述和記錄植物的形態(tài)。

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筆。

教師準備:一些植物的圖片、資料或者實物和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一、談話1.出示一幅校園中的植物的照1.觀察國片,思考問題。

引入片,問:“你們見過這種植物嗎?

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嗎?在哪里見

過它?”

2.適時介紹植物名稱,幫助學生2.傾聽。

梳理植物各個部分的特征。

二、聚焦1.出示學生種植的植物的照片或1.觀察和描述圖片。

植物實物,請學生觀察和描述。2.舉手回答問題。

2.(1)根據(jù)回答初步形成班級記(1)葉、開花、有果實等

錄表。記錄內(nèi)容。(2)墻角、墻上、池塘里等,

(2)他們知道的植物生長的地點,以及生長需要陽光和水等。

三、觀察1.引導學生討論應做的準備和注1.傾聽老師說的話,按照老

校園里的意事項。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求來完成科學活動。

植物師要引導學生達成共識:注意安

全,不能邊走邊畫,安全保管鉛

筆。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組,提出

要求:①活動時,小組一起行動;

②不到有危險的地方去;

③聽到老師的集合聲要及時回

來;

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傷害植物。

2.首先把他們帶領(lǐng)到事先確定的2.組織學生圍在一起進行

一棵植物前,教師要隨時注意學觀察,再次明確觀察和記錄

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導,答疑解方法;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自

惑U由開展觀察、記錄活動U

三、研討1.交流我們觀察的植物觀察、記1.舉手上臺展示,描述自己

錄活動結(jié)束后,教師要組織學生畫下來的植物的特征,說一

有序回到教室。在學生分享觀察說這棵植物的名稱以及在

和記錄結(jié)果時,邀請學生上臺展哪里找到的植物,還有哪些

0新的發(fā)現(xiàn)。

2.學生在展示過程中可能會在語2.舉手上臺展示。

言表達上有所不足,教師需要不

斷追問、引導:“這棵植物長在哪

里?這棵植物長了些什么?葉有什

么特征?這棵植物開花了,以后會

怎樣變化呢?”教師要及時記錄學

生的回答,并補充在班級記錄表

中。

3.最后教師設疑:在觀察和記錄3.思考問題。

的過程中你們還遇到了什么新的

問題?激發(fā)學生繼續(xù)觀察和探索

的興趣。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2017年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進入小學,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

學校、環(huán)境、老師、同學、課堂、學習、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

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cè)雽W時,40分鐘的

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

一年級上冊科學在小學六年科學學習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如果說他們在幼兒

階段主要是通過“玩”來認識和了解科學的話,從現(xiàn)在起,他們進入的將是一門

“課程”。課程的含義是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系統(tǒng)的設計,但絕不是說不再

“有意思”,不再令人“感興趣”,不再有孩子們的“個人看法”和“探索空

間”.恰恰相反,好的科學課應該是屬于“兒童的科學”°

二、教材解讀

“什么是科學”“怎樣做科學”諸如此類的問題,無法也不應該教給孩子們,

而是讓他們在科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與之交融的探究活動逐漸體驗和理解。

因此,一年級上冊科學的主要功能是為六年的科學學習打基礎。

1.內(nèi)容分析

一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內(nèi)容由“植物”和“比較與測量”兩個單元組成。其中

“植物”單元有6個教學內(nèi)容,“比較與測量”單元有7個教學內(nèi)容,總計13

個教學內(nèi)容,原則上每個教學內(nèi)容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最后都有

“科學閱讀”內(nèi)容。

(1)“植物”單元:這是小學一年級科學課的第一個單元,它將引領(lǐng)學生

走進小學科學學習的大門,掀開科學學習的第一頁,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產(chǎn)生重要

的影響。選擇植物作為科學學習的起點,是因為植物是孩子們的親密伙伴,他們

對植物具有天然的好交心。讓孩子把植物作為一個生命體來思考,運用各種感官

進行觀察,是生命科學概念體系構(gòu)建和技能目標達成的基礎和需要。秋天是果實

成熟的季節(jié),豐收的季節(jié),生命也在這個季節(jié)里展現(xiàn)出豐碩的一面。讓學生關(guān)注

植物、關(guān)注一個個生命體的特點,是這個單元的重要導向。

(2)“比較與測量”單元:比較和測量是科學研究的基礎,也是科學研究

的重要技能。當科學家觀察和實驗時,他們離不開比較和測量。通過使用數(shù)字和

標準的測量單位,他們可以確定和描述物體諸如長度、體積、重量和溫度等屬性。

相似地,在生活中,學生們自然地進行著比較,也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測量。事實

上,比較和測量是學生們理解周圍事物的重要途徑。在本單元中,他們將觀察事

物間的相同和不同之處,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重演標準尺

的產(chǎn)生過程,體會比較和測量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板塊分析

一年級的科學書每課一般由聚焦、探索、研討和拓展四個板塊組成。在實際

教學中,這四個板塊并不是截然分開、機械使用的,四個板塊呈現(xiàn)的是一個有結(jié)

構(gòu)的,既符合科學家的工作特點,又符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教學過程,目的是讓兒

童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問題解決的系列科學實踐。這個實踐過程與兒童轉(zhuǎn)變他們的原

有認識相關(guān),與促進他們對科學的理解相關(guān),與發(fā)展他們的認識能力相關(guān),而且

一定是以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共生的方式發(fā)生的。具體說明如下:

(1)聚焦板塊:一般以陳述句的形式描述問題情境,以疑問句的形式提出

1-2個學生可以探究的科學問題,以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語句與前一課的學習內(nèi)

容進行聯(lián)系,體現(xiàn)課程的連貫性。

(2)探索板塊:包括前概念測查、預測、探究計劃的制訂、收集信息、組

織和呈現(xiàn)證據(jù)以及形成初步解釋。這一板塊通常以陳述句的形式出現(xiàn),列出可供

選擇的觀察和實驗方法、有關(guān)的第二手資料和數(shù)據(jù)呈現(xiàn)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

(3)研討板塊:呈現(xiàn)的是學生在交流、討論、論證時所應圍繞的關(guān)鍵問題。

一般以疑問句的形式指導學生抓住主題學習的核心,陳述自己的觀點,運用證據(jù)

支撐自己的解釋,在個人論證的基礎上,展開集體論證以達成共識。

(4)拓展板塊:為學生提供一系列活動建議,以便他們在課外開展進一步

的探究,使他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丁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與其他學科領(lǐng)域

的學習進行聯(lián)系。

三、教學目標

1.“植物”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①地球上生活著多種多樣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莖、葉。

②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③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態(tài)結(jié)構(gòu),需要水分、陽光,每個植物個體都生活在一定

的環(huán)境中。

④植物會生長和死亡。

⑤能說出周圍常見植物的名稱及其特征。

(2)科學探究目標

①能用多種感官觀察植物。

②能用語言、圖畫描述和記錄觀察內(nèi)容。

③能在觀察過程中提出要研究的問題。

④能種植一棵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時間。

⑤能用合適的科學詞匯進行簡單的表達。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①感受植物的多樣性,對植物產(chǎn)生研究興趣。

②對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③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

④養(yǎng)成參與、表達和傾聽的良好習慣。

(4)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①了解植物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運用,體會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guān)系。

②了解人類需要從自然界獲取植物資源,懂得珍愛植物,認識到保護身邊的

植物很重要。

2.“比較與測量”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①觀察中有比較,比較需要公平,測量使比較的結(jié)果更準確。

②共同的起始線是公平比較的需要。

③確定起點和終點、測量單位首尾相連是測量的要素。

④非標準單位的測量工具導致測量結(jié)果的多樣性。

⑤標準單位的測量比非標準單位的測量能產(chǎn)生更為一致和可比較的結(jié)果,有

助于信息的交流。

⑥有不同的工具G用來測量物體,長的工具更方便測量長的物體。

⑦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測量長度的工具,是統(tǒng)一測量標準的產(chǎn)物。

(2)科學探究目標

①能用多種感官和簡單的方法觀察和描述事物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②能根據(jù)高度或長度給物體排序。

③能以討論、畫畫、書寫等形式進行描述和交流。

④嘗試以圖表的形式組織信息。

⑤學習預測事物的相對高度和尺寸。

⑥使用標準和非標準工具進行長度的測量。

⑦初步運用十進制計量測量結(jié)果。

⑧初步運用尺子進行測量。

(3)科學態(tài)度目標

①發(fā)展對測量的認同感C

②逐步適應使用多種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

③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④樂于在情境中學習,能保持對一個問題的好奇和探究興趣。

⑤樂于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

⑥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測量數(shù)據(jù)。

⑦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分析?、反思測量過程的意識。

(4)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①能意識到觀察、比較和測量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

②體會到統(tǒng)一測量工具和單位給生產(chǎn)生活帶來的便利。

③認識到人們總是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地完善和改進工具,從而拓展和增強了

人的能力。

四、單元詞匯和材料清單

L第一單元

(1)單元詞匯

①根:高等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能夠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

和溶解在水中的養(yǎng)分,有的根還能貯藏養(yǎng)料。

②莖:植物體的一部分,由胚芽發(fā)展而成,下部和根連接,上部一般都生有

葉、花和果實。莖能輸送水、無機鹽和養(yǎng)料到植物體的各部分去,并有貯存養(yǎng)料

和支持枝、葉、花、果實等生長的作用。

③葉:植物的營養(yǎng)器官之一,通常由葉片和葉柄組成,通稱葉子。

(2)材料清單

塑料花,植物,種子,花盆,泥土,小鏟子,小蔥,大蒜,胡蘿卜,校園中

各種形狀的葉子,一根長有葉芽、嫩葉、老葉的植物枝條,冬青葉,牽牛葉,梧

桐葉,松樹葉,月季葉,或者校園中其他具有明顯特征的植物的葉,布?關(guān)”植物

是活的”的照片、圖片等。

2.第二單元

(1)單元詞匯

①觀察:有目的、有計劃、有方向、比較持久的知覺活動。它是以視覺為主,

與其他感覺融為一體的綜合感知C

②比較:對比同類事物的異同。

③猜想:比預測更隨意,通常憑以往的經(jīng)驗做出判斷。

④預測:綜合以前的經(jīng)驗及當下的觀察做出判斷。

⑤測量:按照某種標準使用工具來觀察,并且使用數(shù)據(jù)對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⑥距離:兩物體在空間上相隔或間隔的長度。

⑦掛:張開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兩端的距離。

(2)材料清單

打印紙帶、記號筆、紙質(zhì)彈跳蛙、小立方體、橡皮、回形針、小棒、有圖表

的紙等。

五、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學習興趣對丁科學學習非常重要。在教學中要善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用教

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guān)注學生參

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

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能簡

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fā)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

獨立思考、敢于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nèi)在品質(zhì)。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

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

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

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shù)膸椭椭笇?,善于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

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流的愿望和

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shù)姆绞矫枋鲎约合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yǎng)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

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

邊的科學問題,并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科學問題,了解科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

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fā)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

統(tǒng)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臺,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

和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

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六、教學設計進度表

周次起止日期教學內(nèi)容

18.28-9.3編寫教學計劃、備課

29.4-9.10始業(yè)教育(科學第一課)

39.11-9.17一1我們知道的植物

49.18-9.24一2觀察一棵植物

59.25-10.1國慶節(jié)放假

610.2-10.8一3觀察葉

710.9-10.15機動

810.16-10.22—4這是誰的葉

910.23-10.29一5植物是“活”的嗎

1010.30-11.5一6校園里的植物

1111.6-11.12機動

1211.13-11.19二1在觀察中比較

1311.20-11.26一2起點和終點

1411.27-12.3二3用手來測量

1512.4-12.10二4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

1612.11-12.17二5用相同的物體來測量

1712.18-12.24二6做一個測量紙帶

1812.25-12.31二7比較測量紙帶和尺子

191.1-1.7元旦放假

201.8-1.14機動

211.15-1.21_________________總結(jié)評價

科學學科4祗上冊裁案第7錦總1錦

課題科學起始課課時1任課班級一(6?8)班執(zhí)教

知識與技能:

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

了解科學課學什么,對課程產(chǎn)生一定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了解任課老師,能對老師產(chǎn)生一定的好感。

教學重點

通過小朋友們做實驗的小故事,感受到科學好,并愿意為之努力。

教學難點

常規(guī)養(yǎng)成。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科學書,學生活動手冊等。

教師準備:卡通磁貼、碘酒棉簽、米飯、白紙、鐵勺(分米飯)。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二次備課

傾聽

一、簡單1.給表現(xiàn)好的小組貼笑臉磁貼,

介紹評價引出評價表。

表2.簡單介紹獎勵措施。按老師要求做游

3.介紹分組,讓相應的學生舉手,戲。

給反應快的小組獎勵。

二、教師自傾聽

我介紹

三、講小故1.講身邊的同學的故事,積極嘗

事試簡單的實臉,發(fā)現(xiàn)問題,嘗試解傾聽

決,仔細觀察,關(guān)注細節(jié),不局限

于限定材料,多次嘗試,樂于表

達。

2.科學家珍妮古道爾的事跡。

四、了解1.植物(展示很多圖片),提問,

學什么這是什么?你還知道什么?3.學生說說他們的想

2.給學生演示一些簡單實驗(如,法。

米飯遇到碘酒變成了藍色等等)。

板書設計

課后反思

科考學科耳俶上冊未案第1番第〃年

課題在觀察中比較課時1任課班級一(6?8)班執(zhí)教

科學概念目標:

觀察物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就是在進行比較。

不同的觀察和比較方法,可能會有不同的結(jié)果。

科學探究目標:

能從多種角度觀察和比較物體。

教學目標嘗試用排序的方式來描述和記錄觀察的結(jié)果,并與同學討論、交流。

具有對探究過程與方法進行反思的意識。

科學態(tài)度目標:

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樂于講述自己的觀點。

樂于進行小紐合作學習。

科學、技術(shù)、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了解觀察和匕較是人們經(jīng)常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