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實驗06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基礎(chǔ)考點梳理
i.凸透鏡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2.實驗裝置圖(如圖所示)
3.實驗器材:光具座(足夠長)、凸透鏡(焦距已知)、蠟燭、光屏等
(1)光具座(帶刻度)的作用:便于測量物距和像距
(2)光屏的作用:承接蠟燭的像
4.實驗前器材組裝
(1)組裝時,凸透鏡要位于蠟燭和光屏中間
(2)點燃蠟燭后,調(diào)整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使燭焰通過凸
透鏡所成的像呈現(xiàn)在光屏中央,便于觀察和比較像與物的關(guān)系
5.實驗環(huán)境: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的目的: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6.確定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1)平行光聚焦法:用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或太陽光)垂直照射凸透鏡,當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
亮的光斑時,該光斑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為焦距
(2)2倍焦距法:當光屏上承接到倒立、等大的實像時,此時物距或像距的1/2為凸透鏡的焦距
7.實驗過程
(1)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燭焰像的原因
a.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燭焰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u〈f,成虛像)
c.燭焰在焦點上(u=f,不成像)
d.光具座不夠長(像距太長,超出了光具座的長度范圍,光屏無法承接)
(2)蠟燭燃燒逐漸變短時,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變化情況(像向上移動)及調(diào)節(jié)方法:a.將光屏向上移動;
b.將蠟燭向上移動;c.將透鏡向下移動
(3)用紙遮住凸透鏡的一部分時,光屏上所成像的變化情況:光屏上成的像仍然完整,但會變暗一些
(4)若凸透鏡上有一污點或小蟲時,像上不會出現(xiàn)污點或小蟲
(5)將光屏和蠟燭位置對調(diào),光屏上還能否成清晰的像: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將光屏和蠟燭位置對調(diào),
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6)實像與虛像的觀察區(qū)域(如圖所示)
a.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成實像,光屏上能承接到像,應(yīng)從A處觀察
b.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時成虛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應(yīng)從B處觀察
(1)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根據(jù)像的要求調(diào)整蠟燭或光屏的位置
①成實像時的操作:a.要使像變大: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蠟燭靠近凸透鏡,光屏遠離凸透鏡;b.要使像
變?。罕3滞雇哥R位置不變,蠟燭遠離凸透鏡,光屏靠近凸透鏡
②成虛像時的操作:a.要使像變大: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蠟燭遠離凸透鏡;b.要使像變?。罕3滞雇哥R
位置不變,蠟燭靠近凸透鏡
(2)在凸透鏡和物體之間放眼鏡(透鏡)時像的變化
①放近視眼鏡(凹透鏡)時,因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使像距變大,若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清晰的像,
應(yīng)將光屏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
②放遠視眼鏡(凸透鏡)時,因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使像距變小,若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清晰的像,
應(yīng)將光屏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
9.實驗結(jié)論
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當f<uV2f時,成倒立、放大的
實像;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10.實驗改進
(1)用發(fā)光二極管代替蠟燭的好處:二極管所成像更穩(wěn)定并且容易對比像與物的大小
(2)用帶方格的光屏代替白色光屏的目的:便于比較像的大小變化
精選真題匯編
1.(2023?鎮(zhèn)江)小華利用“F”光源來研究凸透鏡成像。
圖2
(1)實驗前,小華應(yīng)調(diào)整“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上。
(2)小華將“F”光源、凸透鏡和光屏按照圖1所示位置放置時,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
立的。凸透鏡的焦距為cm。
(3)小華繼續(xù)進行研究,當出現(xiàn)圖2所示場景時,光屏上的像是清晰的。
①依此成像原理可制成(選填“投影儀”、“照相機”或“放大鏡”)。
②現(xiàn)保持光源和光屏位置不變,小華將凸透鏡移至另一位置,發(fā)現(xiàn)光屏上也成清晰的像,此時凸透鏡所
在位置的刻度是cm。若要再模擬近視眼成因,小華僅需將光屏向移動少許。
2.(2023?牡丹江)【善于動手,樂于探究】
小明利用光具座復(fù)習光學(xué)實驗。
A
圖乙圖丙
(1)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把蠟燭、凸透鏡(f=10cm)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
燭,調(diào)整它們的高度和位置,直至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甲所示,光屏上成倒立、的實像,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了這條規(guī)律。
(2)為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用薄玻璃板替換凸透鏡放到光具座上,撤去光屏。
①在玻璃板前觀察,可以看到蠟燭清晰的像。拿另一支完全相同但不點燃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后面,前
后移動直到看上去與前面那支蠟燭的像完全重合,如圖乙所示。此時,像的大小與物體的大小
像與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o
②用光具座研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只能研究物體和像同時沿光具座移動的情況,這樣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缺
乏。
③請在圖丙中畫出燭焰上的一點A在平面鏡中的像
3.(2023?營口)小飛同學(xué)“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1)小飛按圖1安裝好器材,點燃蠟燭,調(diào)整、凸透鏡(f=10cm)、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圖1所示,光屏上會出現(xiàn)燭焰清晰縮?。ㄟx填“正立”或“倒立”)的像;透鏡位置
保持不變,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35cm處,光屏向(選填“左”或“右”)移動到適當位置,光
屏上又重新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42cm處,小飛在凸透鏡的右側(cè),通過凸透鏡觀察
到燭焰正立的像,蠟燭繼續(xù)靠近凸透鏡,燭焰的像(選填“變大”或“變小”)。
(3)將一個眼鏡片放在上圖中蠟燭和凸透鏡間的某一位置,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
保持不變,向左移動蠟燭,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清晰的像,說明該鏡片是(選填“凸透鏡”
或“凹透鏡”)。
(4)完成實驗后,小飛利用圖甲所示裝置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白色硬紙板ENF垂直于水平放置的平面
鏡,法線ON垂直鏡面,使一束光貼著紙板沿EO射到O點,反射光線沿OF射出,當入射光線遠離法
線時,反射光線將(選填“靠近”或“遠離”)法線;如圖乙所示。把紙板NOF向后折,在
紙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線,由此初步得出:反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平面內(nèi)。
4.(2023?自貢)小明同學(xué)將點燃的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放在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光屏上觀察到了清晰的
像。
「£Jl
/hemiO203040506070S090100限
(1)由圖可以判斷出實驗所用透鏡的焦距為cm。
(2)小明把蠟燭移到光具座的10cm刻度線處,需要把光屏向適當移動(選填“左”或“右”),
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此時的像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2023?朝陽)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實驗前要調(diào)整燭焰、透鏡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移動蠟燭和光屏到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出現(xiàn)了燭焰清晰的像(像未畫出),生活中的
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這一成像原理的應(yīng)用。
(3)實驗過程中,小明同學(xué)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觸摸到了凸透鏡,這時光屏上(選填“會”或
“不會”)出現(xiàn)指尖的像。
(4)實驗一段時間后,蠟燭燃燒變短。要使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央,應(yīng)將光屏向移動。
(5)另外一個實驗小組用由幾個發(fā)光二極管做成的“F”字樣的發(fā)光體代替蠟燭進行實驗,你認為其好
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點即可)。
°£!q,
£4川|川|||||訕旭川|||甲|川II,II川而|而II川|||川||,||川II,II川||||兩||而1d
切6cm100030。05060708090晶檢
6.(2023?涼山州)小丁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g1q口
切6cm1020304050do7080901()3愴
甲乙
(1)當燭焰、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A位于圖甲中位置時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該像是一個倒立、
_________(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
(2)保持蠟燭位置不變,小丁用焦距為5cm的凸透鏡B在原位置替換凸透鏡A,要使光屏上仍得到燭
焰清晰的像,應(yīng)該將光屏向(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B的方向移動;
(3)如圖乙所示,蠟燭和凸透鏡之間放上近視眼鏡,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若取下眼鏡,要在光屏上
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應(yīng)將光屏(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
7.(2023?通遼)同學(xué)們?yōu)榱颂骄科矫骁R成像的特點,準備了平面鏡、玻璃板、兩支相同的蠟燭A和B、光
具座、光屏等實驗器材。
(1)如圖所示,將一只點燃的蠟燭A放置在光具座的甲位置,選用(選填“平面鏡”或
“玻璃板”)豎直放置在乙位置,未點燃的蠟燭B放置在乙位置右側(cè),移動蠟燭B到丙位置時,發(fā)現(xiàn)蠟
燭B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
(2)取下蠟燭B,并在丙位置處放■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蠟燭A的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一
(選填“實像”或“虛像”)。
(3)接著同學(xué)們想利用上述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將乙處器材換成一個凸透鏡,再將蠟燭A移至3
5cm刻度線處,丙位置的光屏上恰好出現(xiàn)了燭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選填“照相機”、“投
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此時,用直徑相同、焦距更大的凸透鏡替換原凸透鏡,
移動光屏也得到了清晰的像,則此時的像較原來的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4)在上一步實驗的基礎(chǔ)上,小明將一遠視鏡片放在凸透鏡與蠟燭之間,要使光屏上還能呈清晰的像,
可將光屏適當向(選填“左”或“右”)移動。
8.(2023?錦州)小明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
OcmlO708090100
(1)當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清晰的燭焰的像,這個凸透
鏡的焦距可能是(填選項);
A.5cmB.lOcmC.15cmD.20cm
(2)小明把蠟燭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發(fā)現(xiàn)光屏上燭焰的像變模糊了。他可以將光屏向移動或
者不移動光屏,將一個度數(shù)合適的(選填“近視”或“遠視”)眼鏡的鏡片放在凸透鏡和燭焰
之間,都能讓光屏上的像重新變清晰;
(3)完成上述探究后,小明把凸透鏡換成一塊薄玻璃板,透過玻璃板能看到燭焰正立、(選
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像,把光屏移到像所在的位置,直接觀察光屏,光屏上(選
填“有”或“沒有”)燭焰的像。
9.(2023?福建)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ini|illi|iili|li|||||||||||||||||||
DcmlO)30405060708090100
Z
cm。
(2)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水平光具座上,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中心在=
(3)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至圖乙所示的位置,則燭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像。根據(jù)這一
成像特點,可制成o
(4)若要使光屏上的像變小,應(yīng)使蠟燭與凸透鏡的距離變,再調(diào)節(jié)光屏位置。
10.(2023?衡陽)小明同學(xué)利用光具座、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實驗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1)如圖甲所示,小明將一束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該
凸透鏡的焦距為emo
(2)實驗時,把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線處,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yīng)將燭焰、凸透鏡和光屏
三者中心調(diào)到=
(3)小明將蠟燭移至光具座20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則該像是倒立、的實像。生活中的(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就
是利用這種成像規(guī)律工作的。
(4)接著,小明保持凸透鏡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動,如果僅將圖乙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發(fā)現(xiàn)光屏
上仍能觀察到燭焰清晰的像。這是因為在光的折射現(xiàn)象中,光路是的。
(5)在如圖乙所示實驗情形下,如果保持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不變,將蠟燭適當遠離凸透鏡,發(fā)現(xiàn)光屏
上燭焰的像變得模糊不清,此現(xiàn)象可以體現(xiàn)(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的成像情況。
11.(2023?濱州)某小組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實驗前,應(yīng)先調(diào)整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o
(2)如圖所示,燭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清晰的實像,
這是(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的工作原理。
(3)若凸透鏡位置不變,調(diào)換蠟燭和光屏的位置,(選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
清晰的像,這說明光發(fā)生折射時,光路是的。
(4)若保持圖中蠟燭、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只把光屏向右適當調(diào)節(jié),光屏上燭焰的像逐漸變得模糊,這
與(選填“近視眼”或“遠視眼”)形成原因相同。
叩
曙曙魯
||||||||||||||||
60708090100
12.(2023?安徽)某小組探究平面鏡和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將光源和光屏分別豎直放置在水平光具座上的A、
C位置,B是AC的中點,如圖1所示。在AB之間朝向A觀察,看到的光源形狀如圖2中的甲所示。
(1)在B處豎直放置一塊平面鏡,鏡面朝向光源,小麗在AB之間觀察平面鏡中的像,小明在BC之間
觀察光屏。此后,小亮將平面鏡更換為一個凸透鏡,恰能在光屏上成等大的像,他在BC之間觀察光屏
上的像。上述實驗過程中,小麗、小明和小亮觀察到的分別是圖2中的(選填“①”“②”“③”
或“④”)。
①甲、丙、戊②乙、丙、丁③乙、乙、?、芤?、乙、戊
(2)小亮繼續(xù)實驗,要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縮小的像,可保持光源位置不變,將凸透鏡向(選填
“A”或"C”)移動,并調(diào)節(jié)光屏的位置直到呈現(xiàn)清晰的像。
BEiDEi
Bc甲乙丙丁rt
圖1圖2
13.(2023?青島)在第一次天宮授課中,王亞平制作了一個懸在空中的水球,透過水球看到了她倒立、縮
小的像,如圖甲所示。老師告訴小海這個水球相當于一個凸透鏡,小海利用圖乙所示器材進行探究,將
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固定在50cm刻度線處。
(1)當小海將蠟燭和光屏移至圖乙所示位置時,燭焰恰好在光屏的中心成清晰的倒立、縮小的像,這個
像是(選填“實”或“虛”)像,此時物距u與焦距f的關(guān)系是(選填“u>2f”、
"f<u<2f”或“u<f")。
(2)當小海將蠟燭移至35cm刻度線處時,應(yīng)向移動光屏,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
(3)依據(jù)上述實驗規(guī)律,小海判定:透過水球看到王亞平倒立、縮小的像時,她到水球球心的距離u
與水球透鏡焦距f的關(guān)系滿足(選填“u>2f”、"f<u<2f”或
(4)凸透鏡在生活中有許多應(yīng)用,請列舉一例:o
14.(2023?沈陽)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的實驗中,選用的凸透鏡焦距為10cm,將實驗器材調(diào)節(jié)好,
把點燃的蠟燭放在距凸透鏡較遠的地方,然后逐漸移近,觀察燭焰成像情況并記錄物距和像距。
P川|川甲|||「|耳|川|川甲|川川,1川川中|川川中川|川中川|川甲川|川日川山斗
OcmlO20祈4ns060708090100
圖1圖2
(1)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1所示,此時燭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燭焰的像是倒
立、的實像;若只將凸透鏡調(diào)高,則光屏上燭焰的像會向移動;
(2)如圖1,保持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上30cm刻度處,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再次
出現(xiàn)清晰的像,則像移動的距離(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蠟燭移動的距離;
(3)實驗中,小麗觀察到圖2中的物點S的虛像S',請根據(jù)凸透鏡成像原理,在圖中完成物點S發(fā)出的
光線a經(jīng)過凸透鏡后的折射光線;
(4)畢業(yè)典禮上,小麗想拍攝教學(xué)樓的全景,但她所在的位置只能拍攝到教學(xué)樓的一部分,由于無法改
變拍攝位置,她只能通過改變照相機鏡頭焦距使像變小,從而拍攝到全景。小麗的照相機鏡頭相當于一
個焦距可變的凸透鏡,為了拍攝到全景,她應(yīng)該調(diào)節(jié)照相機鏡頭的焦距,使其適當(填”變
大”或“變小”)。
15.(2023?呼和浩特)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圖
所示,此時能在光屏上看到燭焰倒立、清晰的像,這個像是(選填“虛像”或“實像”);若
保持透鏡位置不變,從圖示位置開始,將蠟燭沿光具座向右移動,移動過程中,不斷調(diào)節(jié)光屏位置,在
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直到移動光屏不成像時,這個過程像的大?。ㄟx填“逐漸變大”
或“逐漸變小”或“先變大后變小”或“先變小后變大”);繼續(xù)將蠟燭沿光具座向右移動,人在透鏡的
(選填“左側(cè)”或“右側(cè)”)可以看到燭焰正立放大的像。
16.(2023?哈爾濱)在觀察“凸透鏡對光的作用”實驗中,小明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對比兩圖可以得到結(jié)論:光從空氣射入凸透鏡時,o
(2)小明利用此凸透鏡、蠟燭、光屏等器材繼續(xù)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記錄部分數(shù)據(jù)如表。
實驗序號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質(zhì)
160.012.0倒立縮小實像
235.014.0倒立縮小實像
330.015.0倒立縮小實像
420.020.0倒立等大實像
512.550.0
小明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
①凸透鏡成縮小實像時,像距和物距的大小關(guān)系是=
②當像距等于物距時,成像的性質(zhì)是o
③小明進一步猜想,當物距為12.5cm時,成像的性質(zhì)是o
④觀察前三組數(shù)據(jù),小明發(fā)現(xiàn)同一物體都成縮小的像,那么隨著像距的增加,像會變大嗎?為了探究這
個問題,原表格中還需要增加的項目是o
a旦
17.(2023?宿遷)在實驗操作大賽上,小明與小華分別展示了下面兩個實驗:
甲乙
(1)圖甲是小明展示的“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他在透明玻璃板中既能夠看到蠟燭A的像,
同時又能看見玻璃板后的蠟燭B,這是因為在玻璃與空氣分界面處分別發(fā)生了、
_(選填“光的直線傳播”、“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
(2)圖乙是小華展示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當各元件位于圖中的
位置時,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這個像是倒立、的實像。將蠟燭移至5cm刻度線處,其他
元件的位置不變,若使清晰的像呈現(xiàn)在光屏上需在蠟燭與透鏡間放置一個眼鏡。
18.(2023?遼寧)小宋進入實驗室準備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恰好看到窗戶通過凸透鏡在光屏上
所成的清晰的像,如圖甲所示,此時凸透鏡和光屏分別在光具座的50cm、61cm刻度線處,如圖乙所示。
甲乙
(1)圖甲光屏上窗戶的像是倒立、的實像,生活中就是應(yīng)用這一成像原理工作。
如果實驗室只有焦距為“10cm”和“20cm”兩種規(guī)格的凸透鏡,根據(jù)他觀察到的現(xiàn)象,可知光具座上凸
透鏡的焦距為cm;
(2)把點燃的蠟燭放在光具座的20cm刻度線處,凸透鏡、光屏保持如圖乙所示的位置不變,調(diào)整燭焰、
凸透鏡和光屏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o可以適當?shù)南颍ㄌ睢白蟆被颉坝摇保┮苿庸?/p>
屏,使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像。
(3)在(2)的基礎(chǔ)上,把蠟燭向右移動一段距離,光屏上的像模糊了,可以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適當
位置放一個度數(shù)合適的(填“近視”或“遠視”)鏡片,使光屏上再次呈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
19.(2023?鞍山)小明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叩Iliiii|iiunii|iiiiiiii|ini
0cm102030405060708090100
(1)實驗前應(yīng)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使它們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
(2)當蠟燭與凸透鏡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在光屏上可得到燭焰清晰的、(選填“放大”或“縮
小”)的像,生活中利用此成像規(guī)律制成的光學(xué)儀器是(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
相機”);
(3)保持蠟燭與凸透鏡位置不變,用另一個凸透鏡替換原透鏡,發(fā)現(xiàn)需將光屏向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重
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時像與原來的像相比(選填“變大”或“變小”),新?lián)Q用的凸透鏡的焦
距(選填“大于”或“小于”)原凸透鏡的焦距;
(4)如果小明只將圖中的凸透鏡換成薄玻璃板,前后移動光屏,他(選填“能”或“不能”)
在光屏上直接觀察到燭焰的像。
20.(2023?丹東)小潘同學(xué)選用焦距為15cm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niiiniIHI|IIII|IIII|IIII|IIll|llll|iill|llll|llll|llll|
OcmlO7030405?0607C8090100
(1)實驗在(選填“較暗”或“較亮”)的環(huán)境中進行,現(xiàn)象更明顯。
(2)小潘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燭后,調(diào)整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
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像呈現(xiàn)在o
(3)小潘將蠟燭放在10cm刻度線處,移動光屏到如圖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呈現(xiàn)一清晰的像,該像的
性質(zhì)是倒立、(選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實像。
(4)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25cm刻度線處,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應(yīng)把光屏
向移動(選填“左”或“右"),像將(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5)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小潘將蠟燭移動到40cm刻度線處,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
清晰的像,當小潘的眼睛在凸透鏡的右側(cè),透過凸透鏡觀察到燭焰、放大的像(選填“正立”
或“倒立”),生活中的就是利用這樣的成像原理工作的(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
大鏡”)。
21.(2023?大慶)某實驗小組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實驗,操作如下:
圖乙
(1)實驗前,調(diào)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與凸透鏡的光心在同一高度。
(2)正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f,當物距u<f時,燭焰成正立放大虛像;當u=f時,(填“能”
或“不能”)觀察到燭焰的像;當u>f時,燭焰成(填“正立實像”、“正立虛像”、“倒立
實像”或“倒立虛像”)。同學(xué)們分析得出:像的虛實由大小關(guān)系決定。
(3)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甲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時光屏上所成像的特點
與(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原理相同。
(4)若僅將圖甲中凸透鏡換成焦距相同直徑較小的凸透鏡,光屏上所成的像與原來相比(填
,,變小,,、“變暗”或“變不完整”)了。
(5)若僅將圖甲中凸透鏡換成直徑大小相同、焦距稍小的凸透鏡,則需將光屏(填“向左”
或“向右”)移動才能成清晰的像。
(6)如圖乙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變,讓蠟燭和凸透鏡分別以4cm/s和2cm/s
的速度,同時沿光具座勻速向左運動,經(jīng)過2.5s,光屏上成清晰(填“放大”、“等大”或“縮
小”)的像。
22.(2023?遼寧)小毛用凸透鏡、蠟燭、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甲乙
(1)小毛將一束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線射向凸透鏡,調(diào)節(jié)光屏到凸透鏡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
,此時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甲所示,從而正確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2)實驗前,為了使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應(yīng)將如圖乙所示的適當向
下調(diào)節(jié)。
(3)將蠟燭、凸透鏡保持在如圖乙位置不動,在(填“50cm?60ctn"、"60cm?70c
m”或“70cm?80cm”)刻度之間移動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填
“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4)在(3)的基礎(chǔ)上,保持凸透鏡位置不動,對調(diào)蠟燭和光屏,則光屏上燭焰的像相對燭焰是
—(填“放大”或“縮小”)的。此時小毛將近視眼鏡的鏡片放在凸透鏡與蠟燭之間合適的位置,則應(yīng)
將光屏(填“遠離”或“靠近”)凸透鏡,可使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燭焰清晰的像。
23.(2023?北京)在探究凸透鏡所成實像的高度與物距、焦距的關(guān)系時,三個小組的同學(xué)用高度相同的發(fā)
光體以及焦距不同的凸透鏡等器材進行了實驗,部分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中所示。
表1(fi=5cm):
物距u/cm像高h/cm
115
172.5
400.9
表2(f2=8cm):
物距u/cm像高h/cm
243
361.7
401.5
表3(f3=10cm):
物距u/cm像高h/cm
254
283.3
402
(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高度、凸透鏡焦距一定時,物距變大,所成實像高度的變化情況是:
—;物體高度、物距一定時,凸透鏡焦距變大,所成實像的高度變化情況是:0
(2)講臺上有一發(fā)光體,同學(xué)們利用凸透鏡和光屏觀察發(fā)光體在各自光屏上所成的像,小京所用凸透鏡
離發(fā)光體較近,小強所用凸透鏡離發(fā)光體較遠,發(fā)現(xiàn)兩人光屏上呈現(xiàn)的像的高度相等,則小京所用凸透
鏡的焦距小強所用凸透鏡的焦距。(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4.(2023?廣東)小明在學(xué)習了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后,繼續(xù)深入探究。選用表中某一規(guī)格的凸透鏡做實驗,
調(diào)整好器材后如1圖甲所示,此時燭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A二|B|二
30cm4050607080900cm10203040506070
凸透鏡編號焦距/cm直徑/cm
(1)光屏上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0
(2)一段時間后,小明發(fā)現(xiàn)燭焰的像如1圖乙所示,此時將蠟燭向調(diào)節(jié)可以使燭焰的像移到光
屏中央。
(3)小明選的凸透鏡焦距為emo
(4)小明將蠟燭換成F字光源,調(diào)整了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仍可觀察到清晰的像,如2圖所示,
則小明看到的像應(yīng)是(選填字母)。
(5)小明認為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還可能與凸透鏡的直徑有關(guān)。若要驗證其猜想,則可在表中選取編號為
兩個凸透鏡進行實驗驗證。
25.(2023?河南)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
(1)小強發(fā)現(xiàn)用凸透鏡看遠處物體時,可以看見倒立、縮小的像;用該凸透鏡看自己的指紋時,能看見
正立、放大的像,由此猜想: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可能與有關(guān)。
(2)在光具座上,將蠟燭、光屏安裝在凸透鏡兩側(cè),調(diào)節(jié)三者的高度時,(選填“需要”或
“不需要”)點燃蠟燭;調(diào)節(jié)高度的目的是使像能呈現(xiàn)在
(3)實驗中,當蠟燭、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所示時,光屏上承接到蠟燭清晰的像(像未畫出),這個
實驗現(xiàn)象可以說明(選填“放大鏡”、“投影儀”或“照相機”)的成像特點。
)30405060708090100
26.(2023?隨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在
光屏上恰好得到一個清晰的像。
(1)此凸透鏡的焦距f=emo
(2)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若將蠟燭放置在42cm刻度線處,生活中的(選填“照相機”、
“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3)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蠟燭從30cm處移動到10cm刻度線處,光屏應(yīng)向(選填“左”或
“右”)移動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7.(2023?岳陽)在探究性學(xué)習活動中,小聰做了如下兩個光學(xué)實驗。
甲乙
(1)圖甲是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改變蠟燭A的位置,發(fā)現(xiàn)外形相同的蠟燭B總能與蠟燭A的
像重合,表明像與物的大小;蠟燭A的像不能用光屏承接,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像;
(2)圖乙是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凸透鏡的焦距是10cm,圖中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這個
像是(選填“正立”或“倒立”)縮小的實像。
28.(2023?武漢)用F為焦點,焦距為f的凸透鏡探究成像規(guī)律,在實驗中:
F①:②
一~③:④
2于——J
(1)發(fā)光物體和凸透鏡的位置如圖所示,圖中光屏未畫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圖中(填數(shù)
字序號)區(qū)域,像的箭頭方向是豎直向的,像的大小比發(fā)光物體要。
(2)將光屏放在凸透鏡右側(cè),發(fā)光物體放在A處,發(fā)現(xiàn)無論怎樣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無法得
到發(fā)光物體的像。撤去光屏,從凸透鏡右側(cè)向凸透鏡看去,觀察到發(fā)光物體的像,此像到凸透鏡的距離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發(fā)光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
29.(2023?蘇州)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
(1)如圖甲,把蠟燭、凸透鏡、光屏依次擺放在光具座上,并將蠟燭燭焰和光屏的中心調(diào)到凸透鏡的主
光軸上,目的是使像成在。
(2)按要求進行觀察和測量,并將部分觀測情況記錄在下列表中:
實驗序號物距w/cm像距v/cm像的性質(zhì)
16020倒立、縮小、實像
23030倒立、等大、實像
320
410
①凸透鏡焦距f=emo
②當物距u=20cm時,像距v=emo
③當物距u=10cm時,像的性質(zhì)是o
(3)如圖乙是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制作水球時呈現(xiàn)的情景,假設(shè)她稍向后遠離水球,則她在球中所成
的像將(變大/變小/不變)。
30.(2023?重慶)(1)小帥在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特點的實驗中,安裝燒杯和溫度計時應(yīng)先確定兩者
中的位置;實驗過程中,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1甲所示為℃;圖1乙是水的
溫度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圖象,分析圖象可知:水在沸騰過程中溫度o
(2)小剛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當蠟燭、凸透鏡、光屏三者高度如圖2所示
時,適當調(diào)節(jié)的高度后便可開始實驗;當蠟燭距凸透鏡25cm時,移動光屏,在光屏上承接
到一個清晰縮小的像,生活中的就是根據(jù)該成像規(guī)律制成的;把蠟燭適當靠近凸透鏡,應(yīng)將
光屏(選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
圖2
31.(2023?重慶)(1)在“探究水在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中:
℃三二100
90
80
乙
[n叫nn〕nnpinHim|iiii|ini|iiiii|iiii|iiii|ini|iiii|iiii|
010203()4050608090lOOK^
丁
①如圖甲所示,在組裝實驗裝置的過程中,應(yīng)先調(diào)整(選填字母)部分;
②從水溫達到90℃開始,小波每隔Imin記錄一次溫度,某時刻溫度計的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此時水的溫
度為℃;
③小波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作出了水沸騰前后水溫隨時間變化的圖象,如圖丙。由圖象可知:水沸騰時,不
斷吸熱,溫度
(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實驗中:
①小宇先將蠟燭、光屏安裝在凸透鏡兩側(cè),然后點燃蠟燭,并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在
②實驗所用凸透鏡焦距f=10cm,移動蠟燭、凸透鏡及光屏位置到如圖丁所示時,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
個清晰、倒立、的實像,生活中的是利用該成像規(guī)律制成的。
實驗06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基礎(chǔ)考點梳理
i.凸透鏡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2.實驗裝置圖(如圖所示)
|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0cm102030405060708090100
3.實驗器材:光具座(足夠長)、凸透鏡(焦距已知)、蠟燭、光屏等
(1)光具座(帶刻度)的作用:便于測量物距和像距
(2)光屏的作用:承接蠟燭的像
4.實驗前器材組裝
(1)組裝時,凸透鏡要位于蠟燭和光屏中間
(2)點燃蠟燭后,調(diào)整蠟燭使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的目的:使燭焰通過凸
透鏡所成的像呈現(xiàn)在光屏中央,便于觀察和比較像與物的關(guān)系
5.實驗環(huán)境:在較暗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的目的:使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6.確定凸透鏡焦距的方法
(1)平行光聚焦法:用平行于凸透鏡主光軸的光(或太陽光)垂直照射凸透鏡,當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
亮的光斑時,該光斑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為焦距
(2)2倍焦距法:當光屏上承接到倒立、等大的實像時,此時物距或像距的1/2為凸透鏡的焦距
7.實驗過程
(1)無論怎樣移動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燭焰像的原因
a.燭焰、凸透鏡、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b.燭焰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u〈f,成虛像)
c.燭焰在焦點上(u=f,不成像)
d.光具座不夠長(像距太長,超出了光具座的長度范圍,光屏無法承接)
(2)蠟燭燃燒逐漸變短時,像在光屏上的位置變化情況(像向上移動)及調(diào)節(jié)方法:a.將光屏向上移動;
b.將蠟燭向上移動;c.將透鏡向下移動
(3)用紙遮住凸透鏡的一部分時,光屏上所成像的變化情況:光屏上成的像仍然完整,但會變暗一些
(4)若凸透鏡上有一污點或小蟲時,像上不會出現(xiàn)污點或小蟲
(5)將光屏和蠟燭位置對調(diào),光屏上還能否成清晰的像:根據(jù)光路的可逆性,將光屏和蠟燭位置對調(diào),
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6)實像與虛像的觀察區(qū)域(如圖所示)
a.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時成實像,光屏上能承接到像,應(yīng)從A處觀察
(1)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根據(jù)像的要求調(diào)整蠟燭或光屏的位置
①成實像時的操作:a.要使像變大: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蠟燭靠近凸透鏡,光屏遠離凸透鏡;b.要使像
變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蠟燭遠離凸透鏡,光屏靠近凸透鏡
②成虛像時的操作:a.要使像變大: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蠟燭遠離凸透鏡;b.要使像變?。罕3滞雇哥R
位置不變,蠟燭靠近凸透鏡
(2)在凸透鏡和物體之間放眼鏡(透鏡)時像的變化
①放近視眼鏡(凹透鏡)時,因凹透鏡對光有發(fā)散作用,使像距變大,若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清晰的像,
應(yīng)將光屏向遠離透鏡方向移動
②放遠視眼鏡(凸透鏡)時,因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使像距變小,若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現(xiàn)清晰的像,
應(yīng)將光屏向靠近透鏡方向移動
9.實驗結(jié)論
當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當u=2f時,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當f<u<2f時,成倒立、放大的
實像;當u<f時,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10.實驗改進
(1)用發(fā)光二極管代替蠟燭的好處:二極管所成像更穩(wěn)定并且容易對比像與物的大小
(2)用帶方格的光屏代替白色光屏的目的:便于比較像的大小變化
精選真題匯編
圖1
圖2
(1)實驗前,小華應(yīng)調(diào)整“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
(2)小華將“F”光源、凸透鏡和光屏按照圖1所示位置放置時,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
倒立的。凸透鏡的焦距為5.0cm,
(3)小華繼續(xù)進行研究,當出現(xiàn)圖2所示場景時,光屏上的像是清晰的。
①依此成像原理可制成投影儀(選填“投影儀”、“照相機”或“放大鏡”)。
②現(xiàn)保持光源和光屏位置不變,小華將凸透鏡移至另一位置,發(fā)現(xiàn)光屏上也成清晰的像,此時凸透鏡所
在位置的刻度是17.5emo若要再模擬近視眼成因,小華僅需將光屏向右移動少許。
【答案】⑴主光軸;(2)倒;5.0;(3)①投影儀;②17.5;右。
【解答】解:(1)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yīng)調(diào)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
(2)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1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物距等于像距,在光屏上
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物距等于2倍焦距,物距是10.0cm,則焦距為5.0cm。
(3)圖2中物距小于像距,則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根據(jù)此原理工作的;
保持光源和光屏位置不變,小華將凸透鏡移至另一位置,發(fā)現(xiàn)光屏上也成清晰的像,根據(jù)光路可逆,此
時物距與像距交換,原來物距是7.0cm,移動后的像距為7.0cm,則凸透鏡的位置為24.5cm-7cm=17.5
cm處。
要模擬近視眼,即像成在光屏的前方,因而將光屏向右移動一段距離即可。
故答案為:(1)主光軸;(2)倒;5.0;(3)①投影儀;②17.5;右。
2.(2023?牡丹江)【善于動手,樂于探究】
小明利用光具座復(fù)習光學(xué)實驗。
A
圖丙
(1)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把蠟燭、凸透鏡(f=10cm)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點燃蠟
燭,調(diào)整它們的高度和位置,直至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甲所示,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
照相機(選填“照相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營養(yǎng)師筆記 不同人群的生理特點之幼兒青少年老年人的生理特點
- 由于對高速電機要進行流體場和溫度場的分析
- 企業(yè)培訓(xùn)師考試課件
- 優(yōu)化物流系統(tǒng)的設(shè)計
- 英語KET考試全真模擬卷含答案
- 高效叉車維修與專業(yè)團隊服務(wù)承包合同
- 跨省車輛掛靠運營管理服務(wù)協(xié)議
- 智能化商品房物業(yè)管理合同
- 車輛物流運輸保險合同
- 景區(qū)設(shè)計合同方案
- 經(jīng)歷是流經(jīng)裙邊的水
- 非外資獨資或外資控股企業(yè)書面聲明
- 《經(jīng)濟學(xué)基礎(chǔ)》課程標準
- 降低手術(shù)患者術(shù)中低體溫發(fā)生率
- 疼痛診療學(xué)課程教學(xué)大綱
- 患者跌倒墜床風險評估流程防范措施
- 病理生理學(xué)試題及答案
- 2023年保險知識競賽題庫
- GB/T 19851.11-2005中小學(xué)體育器材和場地第11部分: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
- GA 1016-2012槍支(彈藥)庫室風險等級劃分與安全防范要求
- 尹真人東華正脈皇極闔辟證道仙經(jīng)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