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深圳市重點中學高考生物必刷試卷請考生注意:1.請用2B鉛筆將選擇題答案涂填在答題紙相應位置上,請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主觀題的答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答題區(qū)內(nèi)。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2.答題前,認真閱讀答題紙上的《注意事項》,按規(guī)定答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細胞學說”被認為是顯微鏡下的重大發(fā)現(xiàn)。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英國科學家虎克是細胞的發(fā)現(xiàn)者和命名者B.列文虎克在自制的顯微鏡下觀察到了紅細胞C.“細胞學說”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萊登和施旺D.魏爾肖認為一切生物都由細胞發(fā)育而來2.某家族有兩種遺傳病(如圖1):蠶豆病是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用E、e表示),但女性攜帶者表現(xiàn)正常;β地中海貧血是由于11號染色體上β-基因突變導致血紅蛋白結構異常,基因型與表現(xiàn)型的關系如下表所示;β基因片段進行PCR擴增后的產(chǎn)物電泳結果如圖2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基因型表現(xiàn)型β-β-或β+β-或β0β-無異常β+β0中間型地貧β0β0或β+β+重型地貧A.β-基因突變可產(chǎn)生β+基因和β0基因,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可逆性B.圖1中Ⅱ8基因型有β+β-XeY或β0β-XeY或β-β-XeYC.若圖1中Ⅱ9已懷孕,則M個體出現(xiàn)蠶豆病的概率是1/4D.適齡生育可預防M出現(xiàn)β地中海貧血和蠶豆病3.下列關于傘藻、藍藻、衣藻、黑藻的敘述正確的是()A.都是有細胞壁結構的生物,主要成分是纖維素B.都是屬于單細胞的生物C.都能進行光合作用D.都存在核糖體,且它的形成與核仁有關4.如圖表示黃化燕麥幼苗中生長素相對含量的分布,根據(jù)所學知識和圖中信息判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a(chǎn)點生長素濃度相對較高是由于b、c點對應的細胞合成的生長素運輸?shù)絘點所致B.生長素主要在生長活躍的部位合成C.b點所對應的幼苗部位的細胞體積比a點所對應的幼苗部位的細胞體積大D.如將a點對應濃度的生長素作用于d點對應的細胞,可能會抑制d點細胞的生長5.下列關于自然選擇的敘述,錯誤的是()A.可遺傳變異是進化的前提B.自然選擇是適應進化的唯一因素C.自然選擇使有利變異被保存,并得到積累D.只要個體之間存在著變異,自然選擇就發(fā)生作用6.用1個被15N標記的噬菌體去侵染1個被35S標記的大腸桿菌,一段時間大腸桿菌裂解后釋放的所有噬菌體()A.一定有14N,可能有35S B.只有35SC.可能有15N,一定含有35S D.只有14N7.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癌細胞的線粒體缺少嵴,因此即使在有氧情況下,癌細胞也主要依賴無氧呼吸提供能量?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癌細胞中的乳酸含量比正常細胞中的多B.癌細胞消耗的葡萄糖量比正常細胞的多C.癌細胞的線粒體缺陷主要影響有氧呼吸的第三階段D.癌細胞的線粒體功能缺陷是由原癌基因突變導致的8.(10分)赫爾希和蔡斯精妙的實驗設計思路使得T2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實驗更具有說服力,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選擇了化學組成和結構簡單的T2噬菌體作為實驗材料B.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標記技術區(qū)分DNA和蛋白質(zhì)分子C.被標記的T2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后,需長時間保溫培養(yǎng)D.對離心后試管中的上清液和沉淀物進行放射性檢測二、非選擇題9.(10分)科學家提出兩種不同假說來解釋酶與底物的專一性問題,“鎖鑰”假說和“誘導契合”假說?!版i鑰”假說認為,底物和酶好似鑰匙和鎖的關系,一把鎖只能被一把鑰匙打開?!罢T導契合”假說則認為,底物不能直接與酶很好地結合,與酶接觸后會誘導酶的空間結構發(fā)生一定的改變,結構改變后的酶可以與底物完美結合,這就好像兩個人握手的過程一樣。科研人員為證明上述兩種假說,設計如下實驗。在蚯蚓蛋白酶II(EfP-II)反應液中,加入底物CTH,反應生成黃色物質(zhì),檢測黃色物質(zhì)的吸光度(A405),繪制出曲線EfP-II+CTH。待上述反應完成后,再加入底物CU,反應產(chǎn)生同樣的黃色物質(zhì),繼續(xù)檢測吸光度,繪制出曲線EfP-II+CTH+CU。各種不同底物組合的反應曲線,如下圖。(1)蚯蚓蛋白酶II是由蚯蚓細胞________上合成的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一種蛋白質(zhì)。蚯蚓蛋白酶II的酶活性可以用單位質(zhì)量的酶在單位時間內(nèi)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個)。(2)在酶反應液中,分別進行操作①:先加入CTH,250min后再加入CU。結果如圖(a)所示。操作②:先加入CU,250min后再加入CTH。結果如圖(b)所示。比較操作①與②,加入第二種底物后酶促反應速率變化的差別是_________________。根據(jù)酶與底物專一性的假說,推測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圖中實驗操作______________的反應速率結果可以支持這一推測。(3)“鎖鑰”學說和“誘導契合”學說的主要分歧在于,酶與底物結合時,______________。(4)綜合以上分析,請在下面選擇你認為本實驗結果支持的假說,并說明理由。如果你認為不支持任何一種假說,請選擇不支持現(xiàn)有假說,并寫出可以解釋實驗結果的假說。①支持“鎖鑰”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支持“誘導契合”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不支持現(xiàn)有假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下圖為某干旱地區(qū)草場物質(zhì)循環(huán)模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物質(zhì)循環(huán)是指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間循環(huán)。(2)自然界中的生產(chǎn)者,除了綠色植物,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兩種)。(3)圖中缺失一個重要的流程,請用箭頭和文字表示該過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化石燃料的燃燒會導致霧霾,但一定程度內(nèi)的霧霾可自行散去。這說明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__________。(5)為保護生態(tài)平衡,該地大力進行環(huán)境整治,下列做法可以實現(xiàn)這一目的的有_______A.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倡電動汽車的使用B.引人天敵,控制當?shù)叵x害,以提高能量利用率C.對過度利用的草場。首先應封育,待恢復到較好狀態(tài)再適度利用D.大力植樹造林,促使草原加速向更穩(wěn)定的森林群落演替11.(14分)天山雪蓮具有抗炎鎮(zhèn)痛、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其中具有藥理活性的主要物質(zhì)是黃酮類物質(zhì)。多年來盲目采挖導致天山雪蓮頻臨滅絕,研究人員運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進行雪蓮有效成分的提取,下圖為相關過程。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進行組織培養(yǎng)時,將雪蓮幼苗的葉或莖切成1.5cm長的小段作為_______,用酒精溶液和次氯酸鈉溶液進行________,然后立即用無菌水清洗并用_______吸取材料表面的水分。(2)圖中①過程表示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_________過程。在植物組織培養(yǎng)的過程中,通常需要用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對植物組織的__________進行誘導,使用時應嚴格控制用量,才能準確地發(fā)揮“激素杠桿”的作用。(3)利用轉基因技術也可以實現(xiàn)雪蓮有效成分的工廠化生產(chǎn)。若選擇大腸桿菌作為工程菌,需用_______處理以使大腸桿菌細胞處于一種能吸收周圍環(huán)境中DNA分子的狀態(tài),這種細胞稱為_______細胞。通常選擇大腸桿菌作為基因工程受體細胞的原因是_______。12.科研人員在雜交瘤細胞的基礎上,獲得了雙雜交瘤細胞,能夠產(chǎn)生雙特異性抗體,該抗體可以同時結合兩種抗原。(1)科研人員將抗原α、β分別注射到小鼠體內(nèi),引起機體的__________免疫,__________分泌相應抗體。(2)科研人員獲得上述小鼠的脾臟細胞,制備兩種雜交瘤細胞。每種雜交瘤細胞產(chǎn)生的抗體結構、與抗原結合的情況如圖1所示。①制備雜交瘤細胞時,需將上述小鼠的脾臟組織,用__________處理獲得單細胞后,再與小鼠的骨髓瘤細胞融合,篩選得到兩種雜交瘤細胞。將兩種雜交瘤細胞用__________試劑處理促進其融合,在培養(yǎng)基中加入__________(天然成分)培養(yǎng)。如果兩種細胞成功融合,則會同時表達出抗體的重鏈A、B和輕鏈a、b,這種細胞稱作雙雜交瘤細胞。②抗體由兩條重鏈和兩條輕鏈組成,重鏈和輕鏈均分為恒定區(qū)和可變區(qū),兩條重鏈依賴于A1或B1進行組裝(A1與B1相同),重鏈與輕鏈的組裝依賴于恒定區(qū)A2、a或B2、b(a與b相同)。因此,雙雜交瘤細胞產(chǎn)生的抗體種類較多,其中有一種抗體能同時與抗原α、β結合稱為雙特異性抗體,如圖2。請將A1、A2、B1、B2、a、b、α、β等字符填入下面的表格中__________。123456A2α③為使雙雜交瘤細胞只產(chǎn)生圖2所示雙特異性抗體,降低純化分離成本,科研人員對重鏈、輕鏈的結構進行改造。改造思路是在A、B、a、b的恒定區(qū)通過改變__________,進而改變蛋白質(zhì)的空間結構,實現(xiàn)“榫卯”式互補組裝的唯一性,這種改造屬于現(xiàn)代生物技術中的__________工程。(3)結合雙特異性抗體特點,請分析其在腫瘤治療方面的應用前景:________。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6分,共42分。)1、D【解析】
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時間科學家重要發(fā)展1543年比利時的維薩里,法國的比夏揭示了人體在組織和器官水平的結構1665年英國的虎克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的木栓組織,發(fā)現(xiàn)許多規(guī)則的“小室”并命名為細胞17世紀列文虎克用顯微鏡發(fā)現(xiàn)了活細胞19世紀德國的施萊登、施旺細胞是構成動植物提的基本單位1858年德國的魏爾肖個體的所有細胞都是由原有細胞分裂產(chǎn)生的【詳解】A、英國科學家虎克是細胞的發(fā)現(xiàn)者和命名者,A正確;B、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到不同形態(tài)的細菌、紅細胞和精子等,B正確;C、“細胞學說”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萊登和施旺,C正確;D、魏爾肖認為個體的所有細胞都是由原有細胞分裂產(chǎn)生的,D錯誤。故選D?!军c睛】本題考查細胞學說的相關知識,只要考生識記細胞學說的建立者即可正確答題,需要考生了解課本中所列舉的一些科學家及其成就。2、B【解析】
伴X顯性遺傳的特點是男性的致病基因來自母親,由于女性攜帶蠶豆病致病基因的個體表現(xiàn)正常,所以Ⅰ-4和Ⅱ-7的基因型為XEXe。β0β0或β+β+為重型地貧,Ⅲ-11為重型地貧,根據(jù)電泳條帶可知最下面的條帶為β0或β+。Ⅰ-2、Ⅰ-3、Ⅰ-4均不患地中海貧血,β-β-或β+β-或β0β-均為無異常的個體,Ⅰ-3、Ⅰ-4只有一條電泳條帶,可知Ⅰ-3、Ⅰ-4基因型為β-β-?!驹斀狻緼、β-基因突變可產(chǎn)生β+基因和β0基因,體現(xiàn)了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A錯誤;B、Ⅱ-8為表現(xiàn)型正常的男性,故不攜帶蠶豆病致病基因,即為XeY,且不患地中海貧血,即β基因型為β-β-或β+β-或β0β-,即圖1中Ⅱ-8基因型有β+β-XeY或β0β-XeY或β-β-XeY,B正確;C、僅考慮基因E和e,Ⅱ-9表現(xiàn)正常且Ⅱ-10患蠶豆病,故親本的基因型為XeY和XEXe,因此Ⅱ-9為攜帶者的概率為1/2,Ⅱ-8表現(xiàn)正常,因此Ⅱ-8的基因型為XeY,因此子代患蠶豆病(XEY)的概率為1/2×1/4=1/8,C錯誤;D、β地中海貧血和蠶豆病由基因控制,來源于親本遺傳,個體含有的遺傳信息和年齡無關,因此適齡生育不會改變兩種病的發(fā)病率,D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考查人類遺傳病的遺傳規(guī)律及伴性遺傳等相關知識,意在考察同學們運用所學知識與觀點,通過比較、分析與綜合等方法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解釋、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斷或得出正確的結論的能力。3、C【解析】
藍藻屬于原核生物,衣藻、傘藻和黑藻屬于真核生物,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異同:比較項目原核細胞真核細胞大小較小較大主要
區(qū)別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
胞核,有擬核有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細胞壁有,主要成分是糖類
和蛋白質(zhì)
植物細胞有,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和果膠;動物細胞無;真菌細胞有,主要成分為多糖
生物膜系統(tǒng)無生物膜系統(tǒng)有生物膜系統(tǒng)細胞質(zhì)有核糖體,無其他細胞器有核糖體和其他細胞器
DNA存在形式擬核中:大型環(huán)狀、裸露
質(zhì)粒中:小型環(huán)狀、裸露
細胞核中:和蛋白質(zhì)形成染色體細胞質(zhì)中:在線粒體、葉綠體中裸露存在增殖方式二分裂
無絲分裂、有絲分裂、減數(shù)分裂可遺傳變
異方式基因突變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詳解】A、藍藻屬于原核生物,其細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糖類和蛋白質(zhì);衣藻、傘藻和黑藻屬于真核生物,其細胞壁的成分纖維素和果膠,A錯誤;B、傘藻、藍藻、衣藻是單細胞生物、黑藻不是,B錯誤;C、傘藻、藍藻、衣藻、黑藻,都能進行光合作用,C正確;D、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都有核糖體,但是原核細胞沒有核仁,D錯誤。故選C。4、A【解析】生長素的運輸是極性運輸,只能從a向b、c運輸,不能倒過來,A錯誤;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葉、發(fā)育中的種子等生長旺盛的部位,B正確;a點是芽尖分生區(qū)部位的細胞,b是芽尖下部伸長區(qū)細胞,與a點相比,b點細胞發(fā)生了生長,體積增大,C正確;d點細胞是根細胞,根細胞對生長素敏感,若將a點對應濃度的生長素作用于d點對應的細胞,可能會因為生長素濃度過高抑制生長,D正確?!究键c定位】生長素的產(chǎn)生、分布和運輸情況;生長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兩重性【名師點睛】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葉、發(fā)育中的種子;分析題圖可知,a點是芽尖分生區(qū)部位的細胞,該區(qū)細胞分裂能力較強,主要進行細胞分裂,細胞生長不明顯,b是芽尖下部伸長區(qū)細胞,細胞發(fā)生了生長,體積增大;生長素的運輸是極性運輸,即只能從形態(tài)學上端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不能倒過來;不同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莖對生長素的敏感性依次降低,生長素作用具有兩重性,生長素濃度過高會起抑制作用。5、D【解析】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zhì)是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chǎn)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形成。在生物進化過程中,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生物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定向改變并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驹斀狻緼、可遺傳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是進化性變化得以發(fā)生的前提,自然選擇是進化的動力,A正確;B、自然選擇決定生物的進化方向,是適應進化的唯一因素,B正確;C、經(jīng)過世代的自然選擇,種群中有利變異被保存下來并不斷得到積累,C正確;D、只有變異的性狀影響了個體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選擇才可能發(fā)生作用,D錯誤。故選D。6、C【解析】
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用同位素示蹤法分別標記噬菌體外殼(C、H、O、N、S)和噬菌體的DNA(C、H、O、N、P),得出噬菌體的遺傳物質(zhì)是DNA的結論。DNA在復制時,以親代DNA的每一個單鏈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兩個雙鏈子代DNA,每個子代DNA中都含有一個親代DNA鏈,這種現(xiàn)象稱為DNA的半保留復制?!驹斀狻緿NA以半保留方式進行復制,親代噬菌體的DNA進入大腸桿菌后,其兩條單鏈分開作為模板,經(jīng)過多次復制,親代的兩條單鏈始終保留于某兩個子代噬菌體中;而親代蛋白質(zhì)并未進入大腸桿菌,故子代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都是由宿主細胞的氨基酸重新合成的,因此子代噬菌體可能有15N,一定含有35S。故選C。7、D【解析】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1)有氧呼吸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細胞質(zhì)的基質(zhì)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還原型氫,釋放少量能量;第二階段:在線粒體基質(zhì)中進行,丙酮酸和水在線粒體基質(zhì)中被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還原型氫;釋放少量能量;第三階段:在線粒體的內(nèi)膜上,前兩個階段產(chǎn)生的還原型氫和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水并釋放大量的能量。(2)無氧呼吸過程:第一階段:和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相同。第二階段:在細胞質(zhì)基質(zhì)中丙酮酸重新生成乳酸,一般植物細胞內(nèi)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驹斀狻緼、由于癌細胞在有氧情況下也主要依賴無氧呼吸提供能量,所以癌細胞中乳酸含量比正常細胞中的多,A正確;B、無氧呼吸提供的能量較少,所以癌細胞消耗的葡萄糖量比正常細胞的多,B正確;C、癌細胞的線粒體缺少嵴,所以主要影響了有氧呼吸第三階段,C正確;D、原癌基因調(diào)控細胞周期,如果該基因突變則使細胞周期紊亂,而不是影響線粒體的結構,D錯誤。故選D?!军c睛】本題需要抓住題干中“大多數(shù)癌細胞的線粒體缺少嵴”,結合有氧呼吸的過程進行解答。8、C【解析】
本題考查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要求學生識記噬菌體的結構及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明確噬菌體結構簡單,其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掌握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過程及實驗現(xiàn)象,能運用所學的知識準確判斷各選項?!驹斀狻緼、噬菌體由蛋白質(zhì)和DNA組成,其化學組成和結構簡單,是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A正確;B、采用同位素標記法分別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zhì),可以證明噬菌體侵染細菌時只有DNA進入細菌,這也是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B正確;C、被標記的T2噬菌體與大腸桿菌混合后,不能長時間培養(yǎng),否則,大腸桿菌裂解后,會釋放子代噬菌體,影響實驗結果,C錯誤;D、離心后檢測到35S標記的一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32P標記的一組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則可推測侵入細菌中的物質(zhì)是DNA,噬菌體的蛋白質(zhì)外殼留在細菌的外面,D正確。故選C。二、非選擇題9、核糖體催化催化底物CTH(或CU)生成黃色產(chǎn)物的吸光值變化溫度、pH、抑制劑操作②升高幅度顯著高于操作①酶與CTH結合,空間結構改變,再與CU結合時,結合不好,反應速率較低;酶與CU結合,空間結構改變,再與CTH結合時,依然可以很好地結合,反應速率較高EfP-II+CTH+CU+CTH(EfP-II+CTH+CTH)酶的空間結構是否會發(fā)生改變支持“鎖鑰”假說:酶與CTH反應后,再與CU反應速率較低,說明空間結構固定不變,結合CU不好支持“誘導契合”假說:酶可以分別與CTH和CU反應,說明空間結構發(fā)生相應改變,適應與不同底物的結合不支持現(xiàn)有假說:第一種底物與酶結合時,誘導酶空間結構發(fā)生相應改變,之后再與第二、第三種底物結合時,空間結構保持不變【解析】
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zhì)。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較溫和等特性?!驹斀狻浚?)蚯蚓蛋白酶II的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在細胞的核糖體上合成,酶具有催化作用。蚯蚓蛋白酶II,能夠催化底物CTH(CU),反應生成黃色物質(zhì),可以在單位時間內(nèi)檢測黃色物質(zhì)的吸光度(A405)變化來表示酶的活性。影響酶的因素有,溫度、pH值、重金屬離子、抑制劑等。(2)根據(jù)圖示可知,操作①加入第二種底物后反應速率改變不明顯;操作②加入第二種底物后,反應速率明顯升高,且升高幅度顯著高于操作①。根據(jù)酶的專一性假說,操作①中酶首先與CTH結合,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再與CU結合時,結合不好,反應速率較低;而操作②中酶首先與CU結合,空間結構也發(fā)生改變,再與CTH結合時,依然可以很好地結合,反應速率較高。操作①中EfP-II+CTH+CU+CTH(EfP-II+CTH+CTH)的結果說明,酶與CTH結合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后,雖然與CU結合不好,但仍然可以與CTH很好的結合,進一步證明以上推測。(3)根據(jù)題干對兩種假說的解釋可以看出,“鎖鑰”假說認為一把鎖只能被一把鑰匙打開,“誘導契合”假說認為底物與酶接觸后會誘導酶的空間結構發(fā)生改變,關鍵不同在于酶與底物結合時酶的空間結構是否會發(fā)生改變。(4)①支持“鎖鑰”假說:由操作①可以看出,酶與CTH反應后,再與CU反應速率較低,說明空間結構固定不變,只能與CTH結合,與CU結合不好。②支持“誘導契合”假說:由操作②可以看出,酶可以分別與CTH和CU反應,說明空間結構發(fā)生相應改變,適應與不同底物的結合。③不支持現(xiàn)有假說:由操作①的結果分析,可能有另一種情況,即第一種底物與酶結合時,誘導酶空間結構發(fā)生相應改變,之后再與第二、第三種底物結合時,空間結構保持不變?!军c睛】本題的關鍵是準確獲取題干信息,并結合實驗思路及所學酶的相關知識,靈活運用解題。10、生物群落無機環(huán)境藍藻和硝化細菌牧草等植物→大氣中CO2庫一定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AC【解析】
有關“碳循環(huán)”,考生可以從以下一方面把握:(1)碳在無機環(huán)境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碳酸鹽和二氧化碳;(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含碳有機物;(3)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環(huán);(4)碳在生物群落內(nèi)部是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流動;(5)碳循環(huán)過程為:無機環(huán)境中的碳通過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進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過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燒進入無機環(huán)境【詳解】(1)物質(zhì)循環(huán)是指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循環(huán)。(2)生產(chǎn)者是能夠?qū)O2轉變成有機物的生物,除了綠色植物,還有硝化細菌和藍藻。(3)在碳循環(huán)過程中,各營養(yǎng)級都通過呼吸作用釋放CO2至大氣中的CO2庫,所以缺少牧草等植物→大氣中CO2庫這個過程。(4)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一定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所以能夠經(jīng)過一段時間再一定程度內(nèi)清除霧霾。(5)A、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提倡電動汽車的使用,可以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A正確;B、盲目引人天敵,可能造成本地物種滅絕,生物多樣性降低,B錯誤;C、對過度利用的草場,首先應封育,待恢復到較好狀態(tài)再適度利用,有利于保護生態(tài)平衡,C正確;D、能否演替成森林是由當?shù)氐沫h(huán)境決定,如果當?shù)貧夂蚋珊祫t不能演替至森林階段,D錯誤。故選AC?!军c睛】本題重點考查碳循環(huán),考生識記碳循環(huán)的基礎知識,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的基礎等基本知識,能夠運用生態(tài)學原理解決回答(5)。11、外植體消毒無菌濾紙脫分化分裂和分化Ca2+感受態(tài)大腸桿菌是原核生物,具有繁殖快、多為單細胞、遺傳物質(zhì)相對較少等特點?!窘馕觥?/p>
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是根據(jù)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這個理論,近幾十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項無性繁殖的新技術。植物的組織培養(yǎng)廣義又叫離體培養(yǎng),指從植物體分離出符合需要的組織、器官或細胞,原生質(zhì)體等,通過無菌操作,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在含有各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及植物激素的培養(yǎng)基上進行培養(yǎng)以獲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產(chǎn)具有經(jīng)濟價值的其他產(chǎn)品的技術。狹義是指組培指用植物各部分組織,如形成層、薄壁組織、葉肉組織、胚乳等進行培養(yǎng)獲得再生植株,也指在培養(yǎng)過程中從各器官上產(chǎn)生愈傷組織的培養(yǎng),愈傷組織再經(jīng)過再分化形成再生植物?!驹斀狻浚?)進行組織培養(yǎng)時,離體的組織(雪蓮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飲酒糾紛調(diào)解協(xié)議書
- 餐飲裝修轉讓協(xié)議書
- 項目施工轉包協(xié)議書
- 酒水訂貨合同協(xié)議書
- 門面差價補償協(xié)議書
- 贈禮女友寵物協(xié)議書
- 門廠合同解除協(xié)議書
- 貸款擔保免責協(xié)議書
- 車場保安免責協(xié)議書
- 酒店宴席預定協(xié)議書
- 技術學徒合同協(xié)議書
- 語文教學法與評價2025年試卷及答案
- 人工智能在醫(yī)療領域的測試卷
- 《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密碼:竺可楨的科學研究課件》
- 車位回購協(xié)議書范本
- 中國的耕地與糧食安全課件高二下學期地理魯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3
- 2025年服裝進貨合同范本下載8篇
- 勞務糾紛案例分析:提供勞務者受害責任糾紛
- 2023年高考真題-地理(遼寧卷) 含解析
- 12、口腔科診療指南及技術操作規(guī)范
- 高脂血癥藥物治療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