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試卷第=PAGE1*2-11頁(共=NUMPAGES1*22頁) 綜合試卷第=PAGE1*22頁(共=NUMPAGES1*22頁)PAGE①姓名所在地區(qū)姓名所在地區(qū)身份證號密封線1.請首先在試卷的標封處填寫您的姓名,身份證號和所在地區(qū)名稱。2.請仔細閱讀各種題目的回答要求,在規(guī)定的位置填寫您的答案。3.不要在試卷上亂涂亂畫,不要在標封區(qū)內填寫無關內容。一、選擇題1.翻譯下列句子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p>
翻譯:孔子說:“三個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學習的人?!?/p>
1.2“《論語》開篇便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論語》開篇就說:“學了知識然后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生氣,這不也是君子嗎?”
1.3“《孟子》中有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翻譯:《孟子》中有這樣的話:“上天將要降下重大的責任給這個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使他身體空虛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動都不如意,通過這些來使他的內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堅忍,增加他原來不具備的能力?!?/p>
1.4“《莊子》中記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p>
翻譯:《莊子》中記載:“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就會使自己陷入困境。”
1.5“《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p>
翻譯:《老子》說:“可以言說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命名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
1.6“《史記》記載:‘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翻譯:《史記》記載:“孟子見到梁惠王,王說:‘老先生不遠千里而來,也將有什么對我國家有利的東西吧?’”
1.7“《左傳》記載:‘晉文公問于衛(wèi)文公曰:‘衛(wèi)人聞吾將討伐鄭國,其將如何?’”
翻譯:《左傳》記載:“晉文公問衛(wèi)文公說:‘衛(wèi)國人聽到我將要討伐鄭國,他們會怎么做?’”
1.8“《漢書》記載:‘漢高祖劉邦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p>
翻譯:《漢書》記載:“漢高祖劉邦說:‘我以平民身份,手握三尺長劍,奪取了天下?!?/p>
2.判斷題
2.1“《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所著?!?/p>
判斷:錯誤?!墩撜Z》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的。
2.2“《孟子》是孟軻所著。”
判斷:正確。《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2.3“《莊子》是莊子所著?!?/p>
判斷:錯誤。《莊子》一般認為是莊子及其后學所著。
2.4“《老子》是老子所著?!?/p>
判斷:錯誤。《老子》一般認為是老子所著,但確切的作者身份存在爭議。
2.5“《史記》是司馬遷所著。”
判斷:正確。《史記》是司馬遷所著。
2.6“《左傳》是左丘明所著?!?/p>
判斷:錯誤?!蹲髠鳌肥谴呵飼r期左丘明編撰的。
2.7“《漢書》是班固所著。”
判斷:正確。《漢書》是東漢班固所著。
2.8“《詩經》是古代詩歌集?!?/p>
判斷:正確。《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
答案及解題思路:
翻譯題的解題思路:理解句子的意思,結合文言文的特點,如實詞的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進行準確翻譯。
判斷題的解題思路:根據對經典文獻的了解,判斷題干中的說法是否準確,結合歷史背景和文獻記載進行判斷。二、解釋詞語1.解釋下列詞語
1.1“仁”
詞語解釋:仁,源于儒家思想,是儒家倫理道德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以愛心待人,追求善良,有同情心和慈愛心。
實例解析:《論語·顏淵》中有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體現(xiàn)了“仁”的思想。
1.2“義”
詞語解釋:義,同樣出自儒家倫理,強調正當?shù)男袨闇蕜t,有道德和義務之意。
實例解析:《孟子·滕文公上》提到:“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边@里的“義”指堅持道德準則。
1.3“禮”
詞語解釋:禮,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當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手段。
實例解析:《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中有:“禮,國之四維,禮義不可棄。”體現(xiàn)了禮在國中的重要地位。
1.4“智”
詞語解釋:智,是智慧和聰明之意,指的是具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實例解析:《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有:“孟子,以其智,游于諸侯之間?!边@里贊美孟子智謀過人。
1.5“信”
詞語解釋:信,指誠實、信用,是人與人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品質。
實例解析:《論語·顏淵》中有:“子貢問曰:‘君子何如斯可謂之善人矣?’子曰:‘敬信而好學。’”這里的“信”指的是誠實可靠。
1.6“仁者”
詞語解釋:仁者,指具有仁愛之心的人,他們以仁為本,關愛他人。
實例解析:《孟子·離婁上》中有:“孟子曰:‘仁者,愛人。’”這里的“仁者”就是指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1.7“義者”
詞語解釋:義者,指堅守正義,行事有道德原則的人。
實例解析:《論語·顏淵》中有:“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義者,宜其人者也。’”這里的“義者”指的是堅守正義的人。
1.8“禮者”
詞語解釋:禮者,指懂得并遵守禮節(jié)規(guī)范的人。
實例解析:《禮記·曲禮上》中有:“禮者,天地之序也,法天之理也?!边@里的“禮者”指的是懂得并實踐禮的人。
答案及解題思路:
答案:
1.1仁:愛心待人,追求善良,有同情心和慈愛心。
1.2義:正當?shù)男袨闇蕜t,有道德和義務之意。
1.3禮:人們在社會交往中應當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維護社會秩序的手段。
1.4智:智慧和聰明,具有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1.5信:誠實、信用,人與人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品質。
1.6仁者:具有仁愛之心的人。
1.7義者:堅守正義,行事有道德原則的人。
1.8禮者:懂得并遵守禮節(jié)規(guī)范的人。
解題思路:
1.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和經典著作,對每個詞語進行定義。
2.結合具體的例句或典故,解釋詞語在實際語境中的含義。
3.對比不同詞語的含義,強調其在儒家倫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填空題1.填空
1.1“《論語》開篇便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p>
1.2“《孟子》中有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p>
1.3“《莊子》中記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己。’”
1.4“《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p>
1.5“《史記》記載:‘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1.6“《左傳》記載:‘晉文公問于衛(wèi)文公曰:‘國家有道,其言足以興;國家無道,其言足以復?!?/p>
1.7“《漢書》記載:‘漢高祖劉邦曰:‘吾乃漢高祖,高祖何在?’”
1.8“《詩經》是古代詩歌集?!?/p>
答案及解題思路:
答案:
1.1不亦說乎
1.2苦其心志
1.3殆己
1.4非常道、非常名
1.5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1.6國家有道,其言足以興;國家無道,其言足以復。
1.7吾乃漢高祖,高祖何在?
1.8詩歌
解題思路:
1.1該題考查對《論語》開篇名句的記憶和理解。正確答案“不亦說乎”體現(xiàn)了學習后的喜悅之情。
1.2該題考查對《孟子》中關于責任與磨礪的名言的記憶。正確答案“苦其心志”強調了成功前的必要準備。
1.3該題考查對《莊子》中關于人生與知識的辯證論述的記憶。正確答案“殆己”意指追求無盡的知識將導致自身的困頓。
1.4該題考查對《老子》關于“道”和“名”的本性探討的記憶。正確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指出了道和名都是難以完全用言語表達的概念。
1.5該題考查對《史記》中孟子與梁惠王對話的記憶。正確答案反映了孟子對梁惠王治國理念的直接質問。
1.6該題考查對《左傳》中晉文公詢問衛(wèi)文公治國之道的記憶。正確答案揭示了國家治亂與言辭的關系。
1.7該題考查對《漢書》中漢高祖劉邦自報身份的記憶。正確答案展現(xiàn)了漢高祖的自信和威嚴。
1.8該題考查對《詩經》這一古代文學體裁的基本認識。正確答案“詩歌”概括了《詩經》的內容特點。四、問答題1.問答題
1.1請簡述《論語》中的“仁、義、禮、智、信”五常。
答案:
《論語》中的“仁、義、禮、智、信”五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價值觀。仁,指的是慈愛、仁慈;義,指的是正義、道義;禮,指的是規(guī)范、儀式;智,指的是智慧、明智;信,指的是誠信、守信用。這五常是儒家提倡的人應具備的基本品德。
解題思路:
理解五常的基本含義;結合《論語》的相關內容,闡述五常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1.2請簡述《孟子》中的“性善論”觀點。
答案:
《孟子》中的“性善論”觀點認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孟子認為,人性中的善端包括仁、義、禮、智等,這些善端在每個人心中都存在,是人性的本質。只要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人就能發(fā)揮出善性,成為有道德的人。
解題思路:
了解“性善論”的基本觀點;結合《孟子》的相關論述,闡述“性善論”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意義。
1.3請簡述《莊子》中的“逍遙”思想。
答案:
《莊子》中的“逍遙”思想主張順應自然,超越物欲,達到心靈的自由與寧靜。莊子認為,世間萬物都有其存在的規(guī)律,人應順應自然,不拘泥于世俗的功名利祿,從而實現(xiàn)心靈的逍遙。
解題思路:
理解“逍遙”的基本含義;結合《莊子》的相關論述,闡述“逍遙”思想在道家哲學中的地位和影響。
1.4請簡述《老子》中的“道”論。
答案:
《老子》中的“道”論認為,宇宙萬物都源于“道”,而“道”是宇宙的根本法則。老子認為,“道”是自然、無為、柔弱、謙虛、包容的,人應順應“道”,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和諧。
解題思路:
了解“道”的基本含義;結合《老子》的相關論述,闡述“道”論在道家哲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1.5請簡述《史記》中的“信史”觀念。
答案:
《史記》中的“信史”觀念強調史書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司馬遷認為,史書應當真實記錄歷史事件,反映歷史真相,為后人提供借鑒。這種觀念對后世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解題思路:
理解“信史”的基本含義;結合《史記》的相關論述,闡述“信史”觀念在古代史學中的地位和意義。
1.6請簡述《左傳》中的“春秋筆法”。
答案:
《左傳》中的“春秋筆法”是一種寓褒貶于言辭之中的敘事手法。在記載歷史事件時,作者通過對人物、事件的描寫,隱含自己的觀點和評價,使讀者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和立場。
解題思路:
了解“春秋筆法”的基本含義;結合《左傳》的相關論述,闡述“春秋筆法”在古代文學中的地位和作用。
1.7請簡述《漢書》中的“漢家制度”。
答案:
《漢書》中的“漢家制度”主要指漢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制度。這些制度包括皇帝制度、官僚制度、法律制度、科舉制度等,為漢朝的繁榮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解題思路:
了解“漢家制度”的基本內容;結合《漢書》的相關論述,闡述“漢家制度”在漢朝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1.8請簡述《詩經》中的“風、雅、頌”分類。
答案:
《詩經》中的“風、雅、頌”是按照詩歌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分類的。風,指的是民間歌謠;雅,指的是宮廷樂歌;頌,指的是祭祀、贊頌祖先的詩歌。
解題思路:
了解“風、雅、頌”的基本含義;結合《詩經》的相關論述,闡述“風、雅、頌”分類在古代文學中的地位和意義。五、簡答題1.簡答題
1.1《論語》的主要思想:
答案:《論語》是儒家經典,主要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核心思想是“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系,提倡“禮”的規(guī)范作用,主張“中庸之道”,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社會的和諧??鬃舆€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認為個人修養(yǎng)是治國平天下的基礎。
解題思路:首先識別《論語》的作者和學派,然后概括其核心思想,最后結合具體章節(jié)內容進行闡述。
1.2《孟子》的主要思想:
答案:《孟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著作,主張“性善論”,認為人性本善,通過教育可以發(fā)展人的內在道德品質。孟子強調君臣關系中的仁政,主張君主要以仁愛治理國家,同時也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
解題思路:識別《孟子》的作者和學派,概括其關于人性與政治的主張,并結合具體論述進行說明。
1.3《莊子》的主要思想:
答案:《莊子》是道家經典,主張“道法自然”,強調順應自然,追求心靈的自由與逍遙。莊子反對儒家和法家的教條主義,提倡超越世俗的束縛,達到精神上的超然。
解題思路:識別《莊子》的學派,概括其核心思想,并結合作品中的寓言故事和哲學觀點進行解釋。
1.4《老子》的主要思想:
答案:《老子》是道家經典,主張“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強調“無為而治”,認為最好的治理是不干預,讓萬物自然而然地發(fā)展。老子還提出“反者道之動”,強調對立統(tǒng)一的思想。
解題思路:識別《老子》的作者和學派,概括其關于“道”和治理的主張,并結合《道德經》中的章節(jié)內容進行闡述。
1.5《史記》的主要思想:
答案:《史記》是司馬遷所著,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其主要思想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強調歷史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追求對歷史的客觀記錄和深刻理解。
解題思路:識別《史記》的作者和性質,概括其寫作目的和思想,并結合具體篇章內容進行分析。
1.6《左傳》的主要思想:
答案:《左傳》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著,主要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事件。其思想包括尊重傳統(tǒng)、禮制、忠誠等,強調歷史的教育意義,以及通過歷史事件反映的道德原則。
解題思路:識別《左傳》的作者和性質,概括其思想核心,并結合具體歷史事件和道德觀念進行說明。
1.7《漢書》的主要思想:
答案:《漢書》是東漢班固所著,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其主要思想是對漢朝歷史的系統(tǒng)總結,強調儒家思想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的指導地位,同時記錄了漢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
解題思路:識別《漢書》的作者和性質,概括其寫作目的和思想,并結合漢朝歷史背景進行闡述。
1.8《詩經》的主要思想:
答案:《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包括風、雅、頌三部分,反映了周代的社會生活和思想感情。其主要思想包括對自然的贊美、對勞動的頌揚、對政治的諷刺以及對倫理道德的探討。
解題思路:識別《詩經》的組成和性質,概括其思想內容,并結合具體詩歌進行解釋。六、論述題1.論述題
1.1論述《論語》對后世的影響。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其對后世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1.1儒家思想的傳承與發(fā)展:《論語》中孔子的言行錄,成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對后世儒家學者的思想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1.2教育理念的影響:《論語》中的教育思想,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等,對后世教育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1.1.3社會道德的塑造:《論語》所倡導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觀念,成為古代社會道德的基石。
1.2論述《孟子》對后世的影響。
《孟子》是儒家經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編撰。其對后世的影響主要包括:
1.2.1儒家思想的深化:《孟子》進一步發(fā)展了儒家思想,強調“性善論”和“民為貴”等觀點,對后世儒家學者產生了深遠影響。
1.2.2政治理念的影響:《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對后世政治制度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1.2.3倫理道德的傳承:《孟子》所倡導的仁政、民本等倫理道德觀念,對后世社會道德的塑造產生了深遠影響。
1.3論述《莊子》對后世的影響。
《莊子》是道家經典之一,以其深邃的哲學思想對后世產生了廣泛影響:
1.3.1哲學思想的影響:《莊子》中的“逍遙游”、“齊物論”等思想,對后世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3.2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莊子》獨特的文風和表達方式,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1.3.3生活態(tài)度的啟示:《莊子》所倡導的“順應自然”的生活態(tài)度,對后世人的生活方式產生了積極影響。
1.4論述《老子》對后世的影響。
《老子》是道家經典,其思想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1.4.1哲學思想的影響:《老子》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等思想,對后世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1.4.2政治理念的影響:《老子》的政治思想對后世政治制度的發(fā)展產生了啟示。
1.4.3生活哲學的啟示:《老子》所倡導的“知足常樂”的生活哲學,對后世人的價值觀產生了深遠影響。
1.5論述《史記》對后世的影響。
《史記》是司馬遷所著,被譽為“史家之絕唱”。其對后世的影響
1.5.1歷史編纂的影響:《史記》的編纂方法對后世歷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5.2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史記》的敘事技巧和人物刻畫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1.5.3思想文化的影響:《史記》所蘊含的歷史觀、價值觀對后世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1.6論述《左傳》對后世的影響。
《左傳》是一部史書,對后世的影響包括:
1.6.1歷史研究的影響:《左傳》的編撰方法對后世歷史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
1.6.2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左傳》的敘事風格和人物描寫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1.6.3哲學思想的影響:《左傳》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對后世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啟示。
1.7論述《漢書》對后世的影響。
《漢書》是東漢班固所著,對后世的影響有:
1.7.1歷史編纂的影響:《漢書》的編纂體例對后世歷史學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7.2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漢書》的敘事技巧和人物刻畫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1.7.3思想文化的影響:《漢書》所蘊含的歷史觀、價值觀對后世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1.8論述《詩經》對后世的影響。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對后世的影響包括:
1.8.1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詩經》的詩歌形式和表達方式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深遠影響。
1.8.2社會文化的影響:《詩經》中的倫理道德觀念、審美情趣等對后世社會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
1.8.3思想觀念的影響:《詩經》所蘊含的哲學思想、人生觀等對后世思想觀念產生了深遠影響。
答案及解題思路:
答案:根據上述各點的論述,可以得出《論語》、《孟子》、《莊子》、《老子》、《史記》、《左傳》、《漢書》、《詩經》對后世的影響主要包括:哲學思想的影響、政治理念的影響、文學創(chuàng)作的影響、社會道德的塑造、教育理念的影響、生活態(tài)度的啟示等。
解題思路:分析各經典著作的主要內容;結合各經典著作的特點,論述其對后世的影響;總結各經典著作對后世的影響范圍和深度。在論述過程中,注意結合具體案例和實際影響,使論述更具說服力。七、翻譯題1.翻譯題
1.1翻譯《論語》中的名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答案:Tolearnandtopracticewhatonehaslearnedfromtimetotime,isnotitajoyousthing?
解題思路:首先理解“學而時習之”表示學習并定期復習,強調學習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不亦說乎”是反問句,表達學習的樂趣。因此,翻譯時需傳達出這種學習的積極性和樂趣。
1.2翻譯《孟子》中的名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答案:Hewhoadherestotherightpathwillhavemanyhelpers,buthewhoforsakesitwillhavefew.
解題思路:“得道”指的是正確的道路或道德;“多助”和“寡助”分別指得到的多和得到的少。翻譯時要準確傳達出這個道理,即堅持正確道路的人會得到更多的支持。
1.3翻譯《莊子》中的名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p>
答案:Mylifeisfinite,butknowled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數(shù)據模型與架構設計考題及答案
- 數(shù)字化變革中企業(yè)戰(zhàn)略的創(chuàng)新路徑試題及答案
- 機器人過程自動化基本知識試題及答案
- 公司創(chuàng)新戰(zhàn)略與風險評估試題及答案
- 網絡管理員考試的創(chuàng)新變化試題及答案
- 網絡環(huán)境適應性的策略與思考試題及答案
- 法學概論全局復習試題及答案
- 戰(zhàn)略決策中的數(shù)據分析與風險納入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軟件設計師考試參與感試題及答案
- 法學概論與社會正義理念的結合試題及答案
- PE袋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聚乙烯塑膠袋)
- MOOC 中西文化對比與交流-中南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答案
- 2024年政工職稱考試題庫含完整答案(考點梳理)
- 卵圓孔未閉的治療及護理
- 高考語文備考復習:現(xiàn)代文閱讀-科幻小說閱讀指導與練習
- 超聲在康復醫(yī)學中的應用
- 國家版圖知識競賽樣題庫(試題及答案)
- 運政業(yè)務培訓課件
- 公務用車管理培訓
- 糧油保管員中級培訓測試題及標準答案
- NB-T 47013.2-2015 承壓設備無損檢測 第2部分-射線檢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