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科學教學案_第1頁
四年級科學教學案_第2頁
四年級科學教學案_第3頁
四年級科學教學案_第4頁
四年級科學教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我們周圍的空氣

1、空氣占據(jù)空間嗎

一、教學目標

1、探究過程和方法:

?會運用感官和工具認識到空氣是有體積的,占據(jù)一定空間,而

且不能隨意縮小

?會利用小工具制作驗證假設的工具

?小組動手完成空氣水“火箭”的制作

2、知識與技能:

?知道空氣是占據(jù)一定空間的,是不能隨意縮小的

?知道空氣的質(zhì)量比水輕,能浮上來

?知道空氣是有壓力的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發(fā)現(xiàn)生活中常見的利用空氣也占據(jù)空間的例子,體驗身邊事物

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空氣不僅占據(jù)一定空間,而且有質(zhì)量,不能隨意壓縮做占

據(jù)的空間

課時安排二課時

三、教學準備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氣球三個、塑料繩、細竹箝、針筒、橘

子皮、橡皮、橡膠塞、自行車氣門心、氣筒、塑料袋、塑料管、

白、餐巾紙、天平

四、教學過程

教學安排教學措施定應目標

一、導入

1、今天,我們要一起研究一個人最小能缺少的東西一一空氣。

空氣大家每天都在接觸,但是這個問題你想過嗎?

2、先不急著討論,先來看看一個紙團的秘密板書課題從身

邊入手,由一個簡單的小實驗激發(fā)學生興趣

二、自主學習

1、初步認識空氣占據(jù)空間的秘密(1)實驗一①如具我把紙團放在

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進水槽,你認為杯子里的紙團會濕嗎?說

說看為什么②有的同學說紙團會濕掉,有的同學說不會,究竟

結果是什么呢?下面請一位同學證明給大家看,看看哪種說法是

對的(2)實驗二①班上哪個同學肺活量大?我請他來吹一個氣

球②我這里有一個塑料瓶,還是那個氣球,把它放在瓶子里,

再讓他吹看看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④既然發(fā)現(xiàn)了問題,就要

想辦法解決,你們小組能解釋嗎?(3)做了2個實驗了,你發(fā)現(xiàn)

了空氣的什么性質(zhì)?[4)關于空氣你還知道些什么?還有哪問

題?把它們記在活動記錄上演示實驗方法由學生來驗證實驗

提醒:杯子要.疑直放入水槽中前后對比,讓學生產(chǎn)生疑問教師

演示實驗方案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為什么氣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

大?”的問題板書小組討論,作記錄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知道原

因,重點是要他們自己說知道一定空氣占據(jù)一定的空間看似容

易的實驗,但是實驗原理的揭示和上一個實驗不同,學生要自己

發(fā)現(xiàn)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情況

2、空氣有質(zhì)量(1)空氣要占據(jù)一定的空間,你能自訴我空氣有多

重嗎?①小組討論有什么方法能大概知道一部分空氣的重量

②演示空氣在水中的跑動實驗,說明了什么?比水輕的物體浮

上來③你能不能用氣球、竹簽、塑料繩想個方法驗證我們的實

驗結果?把你設計的方案記錄在P70上(2)我們可以為空氣的性

質(zhì)這一欄上添個新的性質(zhì)了:有質(zhì)量把討論的方案記錄在小組

討論板上請學生演示按照活動設計完成實驗或用天平也可以

板書質(zhì)量通過實驗了解空氣是有重量的,空氣的質(zhì)量比水輕,

所以能在水中浮上來,就是看到的氣泡

3、空氣所占據(jù)的空間不能隨意壓縮(1)實驗一①大家都玩過氣

墊的玩具,你玩的時候是什么樣子的?②用手輕輕壓一下模擬

小氣墊,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怎么解釋呢?(2)自我設計實驗①我

們的實驗對嗎?用橡皮和針筒設計個實驗,再來驗證一次,看看

我們的實驗結果對不光②把觀察的結果記在活動記錄P71上

(3)我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空氣的新性質(zhì):有壓力,不能隨意縮?。?)

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空氣的“不能隨意縮小”的性

質(zhì)?從生活體驗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象強調(diào)口一定要扎緊分發(fā)針筒板

書不能隨意縮小這個空氣的性質(zhì)比較難以說明。學生已經(jīng)知道

空氣的這個性質(zhì),不容易說出來。自我設計實驗是讓學生體會

解方程驗算的過程,也是邏輯思維訓練的安排

4、理論運用實際(1)制作空氣槍①講解制作方法②小組動手制

作,比一比誰的“子彈”射的遠③你能說說制作原理嗎?(2)制

作壓縮空氣水“火箭”①講解制作方法及原理②室外實驗提

醒學生不要對著人“開槍”可放在課后,教師演示一個也行動

手完成趣味實驗,加深印象

三、課外拓展

1、觀察生活中利用空氣性質(zhì)的地方

板書設計

空氣占據(jù)空間嗎

性質(zhì):要占據(jù)一定空間,有質(zhì)量

不能隨意壓縮所占據(jù)的空間,有壓力

2、空氣是會流動的嗎

一、教學目標

1、探究過程和方法:

?通過實驗學會由看風向來了解冷熱空氣的對流

?會分析風的形成和流動,熱空氣上升

2、知識與技能:

?知道空氣是會流動的,空氣的流動形成了風

?知道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降

?了解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有興趣研究空氣的其他性質(zhì)

?樂于親近自然,有研究自然的欲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空氣的冷熱空氣對流形成了風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準備

氣球、蠟燭、紙蛇、水槽、蚊香,有關孔明燈及熱氣球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教學安排教學措施

一、導入

1、上節(jié)課我們發(fā)現(xiàn)了空氣的什么性質(zhì)?

2、把書翻到P6,這課的標題是“空氣是會流動的嗎”,又是

個問題,先來說說你看到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

3、把你們的假設寫在課題的后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驗證自己

的想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還要研究空氣是怎么流動的。板

書課題學生把自己假設的答案寫在書上

二、自主學習

1、風的形成(1)請一個同學來吹個氣球,如果衣著臉放掉氣球

中的氣,你有什么感覺?(2)這樣流動的空氣就是風。(3)我們

已經(jīng)知道了空氣是會流動的,而且流動的空氣就是風。那課題的

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啊,我們這堂課上完了嗎?有關空氣流動,你還

想知道什么?小組討論體驗板書流動的空氣風從學生的提

議中選取“空氣是怎樣流動的”問題

2、空氣的流動(1)研究熱空氣的流動①空氣也是分冷空氣和熱

空氣的,我們先來研究熱空氣的流動②我這里有個會“跳舞”

的紙蛇,先來看看蛇是怎么“跳舞”的③是什么力量讓蛇”跳

舞”的呢?④把手放在蠟燭上方和側面,你感覺到了什么?有

能說明什么呢?⑤通過這2個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2)研究冷

空氣的流動①熱空氣是上升的,你猜想冷空氣會是怎樣流動的

呢?②生活中,你看到過冷空氣的流動嗎?打開冰箱冷藏室③

冷空氣是下沉的板書熱空氣演示P6實驗二小組先實驗再討

論,記錄觀察結果適當點撥讓學生自我總結板書上開板書猜

想答案(下沉)

3、冷熱空氣的對流(1)熱空氣上升,冷空氣下沉,怎么能形成風

呢?想個辦法,讓我們大家能看到空氣的對流呢?(2)演示P7實

驗,用蚊香的煙霧流動表示(3)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為什么?小組

討論實驗方案用實物投影展示把觀察結果寫在P72

⑷你能說說冷熱空氣是怎么對流的?

4、熱空氣的用途(1)如果在地面上各個地方的空氣冷熱不同,

它們會怎樣?風是怎么形成的嗎?(2)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

有人發(fā)明了一些可以飛行的物體,你知道有什么嗎?(3)請學生

介紹熱氣球和孔明燈的升空原理畫流動圖板書熱氣球孔明燈

三、課外拓展

1、制作熱氣球、孔明燈

板書設計

空氣是流動的嗎

空氣是會流動的熱空氣上升

冷空氣下沉

熱氣球孔明燈

3、空氣影響物體的運動

一、教學目標

1、探究過程和方法:

?會對小車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總結

?會對比不同情況下小車運動的不同,總結出空氣對它們的影響

2、知識與技能:

?知道有的飛行器要借助空氣運動,例如飛機、帆船等

?空氣也可以對運動的物體形成阻力

?了解噴氣式飛機的工作原理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生活中體驗科學的無處不在

?激發(fā)學生對飛行器升空原理的探索興趣,產(chǎn)生對人類發(fā)明的熱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空氣影響物體的運動(阻力、借助空氣運動)

難點:空氣對運動物體的阻力作用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三、教學準備

長型氣球2個、膠帶、剪刀、小車模型、卡紙、塑料繩、塑料紙、

白紙,相關圖片

四、教學過程

教學安排教學措施

一S導入

1、這節(jié)課我們還是來研究空氣,研究空氣對物體運動的影響板

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空氣對運動物體的阻力作用

(1)如果我要人家跑步的時候,拿一把打開的傘跑,你們有什么

感覺?

⑵為什么跑不快,而且覺得很累呢?

(3)是什么有這么大的力氣當住我們呢?請一位同學在教室外

跑跑

⑷為什么不拿撐開的傘跑起來就快點?你想到了什么?

2、空氣對不同形狀物體運動的阻力作用

(1)小組討論你們的想法,看看能不能商量個辦法驗證你們的猜

(2)研究P9實驗中的第一個問題:哪些條件應該相同?唯一不同

的條件是什么?(3)小組實驗分析比較實驗記錄。你能驗證你的

猜想嗎?你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描述不同外形的小車運動時,空氣對它們的影響是怎樣的提

出假設把討論的實驗方案P73對比實驗中的條件小組討論分析

數(shù)據(jù),共同研究出結論

3、噴氣式飛機的工作原理

(1)所以飛機是什么樣子的?飛機有很大的翅膀,但從飛機前面

看是什么樣子的?

⑵你知道現(xiàn)在最快的飛機是什么飛機嗎?它是怎么飛上天的?

(3)模擬實驗,先講解實驗方法,提實驗要求:它的工作原理是

什么?充氣多少與跑的速度和距離有什么關系?

⑷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出示飛機正側面的圖片提清楚實驗要求,

并把實驗記錄在P73上

4、具體運用(1)觀察P11圖片,哪些設計是借助空氣或是為了

減小空氣阻力?(2)你還知道哪些?出示相關圖片

三、課外拓展

1、制作竹蜻蜓、小降落傘

板書設計

空氣影響物體的運動

空氣:借助空氣運動:飛機、降落傘?

減小空氣阻力:新干線、飛機機身設計

4、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一、教學目標

1、探究過程和方法:

?會研究車輛尾氣對植物的影響

?學會小組調(diào)查、訪問的方法,及總結調(diào)查數(shù)據(jù)的分析

2、知識與技能:

?知道空氣和水一樣,也是生命之源,要防治空氣污染

?了解保護潔凈的空氣,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身邊的環(huán)境變化和動植物變化意識到空氣對人類、全世界的

重要性

?空氣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

?意識到我們有責任呼吁大家一起來防治空氣污染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空氣也是生命之源,我們有責任保護它

課時安排二課時(課堂一課時,課后調(diào)查匯報一課時)

三、教學準備

盆栽植物兩盆,塑料袋,空氣污染的圖片,讓學生準備有關空氣

污染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教學安排教學措施而應目標

一、導入

1、我們已經(jīng)研究了空氣的不少性質(zhì),你能總結的說一說

2、世界環(huán)境日是什么時候?今天的口號是什么?

3、其實空氣也是生命之源板書生命之源板書空氣加深世

界環(huán)境日的保護意識

二、自主學習

1、空氣和生命的關系U)為什么說空氣也是生命之源呢?(2)

觀察P12三幅圖,你想到了什么?空氣是生命的關鍵意識到?jīng)]

有空氣就沒有生命

2、我們周圍的空氣(1)空氣是我們不能離開的,但是我們現(xiàn)在處

在怎樣的空氣中呢?哪個小組愿意來介紹你找到的資料?(2)

人類一直不斷的在污染著我們賴以生存的空氣??諝獾奈廴疚覀?/p>

看不到,怎么知道空氣受污染了呢?(3)討論研究P13的車輛尾

氣實驗,定實驗計劃⑷強調(diào)實驗中要注意的事項利用小組搜集

的資料對小組討論、制定計劃安全最重要空氣和生命是密不

可分的從身邊的環(huán)境變化和動植物變化意識到空氣對人類、全

世界的重要性

3、我們能做什么(1)空氣被污染了,而且還在不斷污染著。我們

能做什么呢?(2)小組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宣傳計劃⑶有價值的

提議,可以向有關部門建議讓學生從小學生的角度討論我們能

做的,意識到我們有責任呼吁大家一起來防治空氣污染

4、調(diào)查反饋(1)通過車輛尾氣實驗,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2)空氣

污染還會造成哪些危害?從實驗中了解車輛尾氣的“毒害”性

會研究車輛尾氣對植物的影響

三、課外拓展

1、調(diào)查了解當?shù)夭扇×四男┐胧┓乐慰諝馕廴?/p>

2、出一份保護、防治空氣污染的小報延伸到課外,學生合作

的完成了解保護潔凈的空氣,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板書設計

空氣也是生命之源

現(xiàn)象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1號盆(空氣)

2號盆(尾氣)

結論

第二單元冷和熱

1.熱水變涼

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搜集數(shù)據(jù)并發(fā)現(xiàn)熱水變涼的溫度變化規(guī)律。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下降是有規(guī)律的。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對科學有興趣,體驗和感受到科學探究的樂趣。

2.感悟到任何科學認識都必須來源于科學實踐。

二、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器材:水杯、熱水、溫度表等。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小結前段時間學習的內(nèi)容,引入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

(二)自主學習

1、提出問題:

(1)當著學生的面倒一杯開水,問學生這杯水放在這兒,過一

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2)學生猜測。

(3)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是怎樣變化的?

2、提出假設。

讓學生提出各種假設。然后讓每個小組選擇其中的一個假設,進

行驗證。

3、設計實驗。

(1)各小組討論怎樣進行實驗。

(2)請小組匯報實驗的方法。

(3)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提出一些注意事項:

A.怎樣正確使用溫度表,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jīng)接觸過,在本節(jié)

課中老師適當給予提醒。

B.怎樣讀出溫度計的讀數(shù)?

C.每隔多長時間記錄一次溫度?

D.從什么時間開始記錄溫度?

E.把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記錄下來。(記在P76的表格中)

4、學生分組實驗。

5、分析統(tǒng)計。

(1)分析實驗中得到的數(shù)據(jù)。并將數(shù)據(jù)畫出曲線圖。

(2)學生完成P76中的曲線圖。

(3)請學生說說看了曲線圖后你想到些什么?盡量引導學生從

以下兒個方面去說。

A.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是怎樣變化的?和我們的預測一樣

嗎?

B.如果繼續(xù)觀測下去,溫度會怎樣變化?

6、得出結論。

熱水變涼的過程中,溫度是逐漸下降的。繼續(xù)觀測下去,溫度將

逐漸穩(wěn)定。

板書設計:

1.熱水變涼

提出問題

做出假設

設計實驗

實驗探究

分析統(tǒng)計

得出結論

2熱往哪里傳

一、教學目標:

1、能夠做固體熱傳遞的實驗。

2、能夠做液體熱對流的實驗。

3、能夠設計實驗說明熱水在冷水中是怎樣“跑”的。

二、教學準備

熱、冷水、溫度表、計時器、蠟燭、管子、試管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引導學生回顧熱水變涼的過程,是熱水放已熱溫度變低會

變成涼水,其他物體(空氣、手等)吸收熱溫度會升高,并進一

步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熱往哪里傳?熱在固體液體中是怎樣傳

的。

【評析】熱水變涼一課學生主要研究了熱水溫度的變化,沒有涉

及熱傳遞的知識,本課這樣導入,既是前課知識的深入,又可使

學生明確什么是熱傳遞及其條件,為探究熱傳遞做好知識準備。

二、探究金屬怎樣傳熱

1、提出問題:熱在金屬里是怎樣傳的?

2、猜想與假設。(學生畫出假設圖示,并配有課件輔助)

3、討論設計實驗:怎樣能方便看見金屬是怎樣傳熱的?進行匯

報交流,完善實驗方案。

4、小組實驗,教師注意觀察指導,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

5、各組匯報并展示實驗結果,交流后達成共識,總結金屬傳熱

的規(guī)律。

三、探究水是熱的部良導體

1、提出問題:水能否象金屬那樣傳熱?用課本18頁方式給水加

熱,試管里上部水和下部水的溫度會一樣升高嗎?

2、猜想與假設。(學生畫出假設圖示,并配有課件輔助)

3、討論設計實驗:怎樣方便準確測出試管中上部與下部水的溫

度?匯報交流,完善實驗方案。(引導學生設計雙溫度計)

4、各組實驗,教師注意觀察指導。

5、各組匯報并展示實驗結果,并根據(jù)測量數(shù)據(jù),交流得出水與

金屬傳熱方式不同的結論。

四、探究水的傳熱方式——對流

1、提出問題:水怎樣傳熱?怎樣使試管里的水全部變熱呢?

2、假設與猜想。提示:從加熱部位和傳熱方式兩方面想。

3、討論設計實驗:實驗方案要能夠方便觀察水的傳熱情況,匯

報交流,完善實驗方案(引導學生設計利用借助物觀察實驗)

4、各組進行是,教師指導學生注意觀察水在受熱過程中運動方

式,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現(xiàn)象準確的描述和表達。

5、各組匯報并展示實驗記錄結果,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說明水的傳熱

方式。

五、課堂小結:熱往哪里傳

六、游戲競賽:怎洋能使對流管中“棉團”按照你的要求運

動?

3.吸熱和散熱

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完成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性能的對比實驗。

2.能夠設計物體顏色對吸熱和散熱性能影響的實驗。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的性能是不同的。

2.知道深色的物體比淺色的物體吸熱快。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結論需要數(shù)據(jù)來驗證。

2.意識到身邊的許多現(xiàn)象蘊含著科學道理。

3.有認真、細致、嚴格操作的工作態(tài)度,并愿意與他人合作完

成實驗任務。

二、教學準備:

1.杯子、溫度表、水、沙、記錄表、黑白紙杯、不同顏色的氣

球等。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上課,我們研究了熱傳遞的兒種方式。不同物體的吸熱和散熱性

能一樣嗎/

(二)自主學習:

1.研究不同物體吸熱和散熱性能是否相同。

(1)師生討論以下兒個問題:

A.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體吸熱快、散熱也很快?

B.哪些物體吸熱慢、散熱也很慢?

C.哪些物體吸熱慢、散熱快?

D.哪些物體吸熱快、散熱慢?

(2)你知道水和沙這兩種物體的吸熱和散熱情況嗎?

(3)學生預測水和沙這兩種物體的吸熱和散熱情況。

(4)分組討論,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去做。應該注意以下兒個問

題:

A.需要控制哪些相同條件?需要哪些材料?小組內(nèi)應該怎樣分

工?怎樣去做實驗?

(5)學生分組實驗:

A.水和沙要一樣多,杯子要一樣。

B.要陽光下觀測10分鐘,測量水和沙的溫度變化情況;再到陰

涼處觀測10分鐘記錄下水和沙的溫度變化情況。

C.將實驗的結果記錄在P78的表格中。

D.完成P78的剩余內(nèi)容。

(6)匯報交流。

(7)得出結論。

A.沙吸熱快,散熱也快。水吸熱慢,散熱也慢。

B.對比實驗:像這樣在相同條件下進行對照比較的實驗叫做對

比實驗。

2.研究不同顏色的物體,它們吸熱、散熱性能一樣嗎?

(1)學生討論怎樣來研究這個問題。

(2)學生匯報研究的方法。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研究:

A.預測;

B.設計實驗;

C.進行實驗;

D.記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

三、鞏固應用:

1.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物體的吸熱和散熱性能。

4.冷和熱對物體的影響

一、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

1、嘗試用提出問題一分析問題(假設猜想)一設計實驗一解決

問題的科學研究方法去解決問題。

2、在學生研究空氣有熱脹冷縮性質(zhì)的基礎上能作出推斷:固體

和液體有這種性質(zhì)嗎?

3、能夠設計實驗證明固體和液體有熱脹冷縮性質(zhì)。知識與技能:

4、了解通過加熱或冷卻可使水、空氣、銅球等體積大小發(fā)生變

化即熱脹冷縮現(xiàn)象。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

認識固體、氣體、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zhì),理解生活中一些常

見的自然現(xiàn)象。難點:怎樣設計實驗證明一些物體是否有熱脹冷

縮的性質(zhì)。

三、教具準備

1、氣球、燒杯、燒瓶、酒精燈、乒乓球、玻璃小瓶、冷水、熱

水、水槽、玻璃管、滴管、固體熱脹冷縮演示器

O2、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提出新問題

1、請大家說說上堂課我們研究了些什么。

2、揭題:今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冷和熱對物體的影響。

3、教師演示實驗:空氣的熱脹冷縮

4、提問:這是怎么回事呢?你也想來試一試嗎?

回顧已學知識學生觀察,產(chǎn)生疑問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引出

本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探究空氣受熱受冷后的變化

1、請大家用桌上的材料也來試一試,想一想這是為什么?

2、討論:▲燒瓶里有什么?▲玻璃管里的水柱為什么會來回移

動?▲水柱往外移說明了什么?向里移呢?

3、小結:原來冷和熱對空氣有這樣的影響:受熱體積會膨脹,

受冷體積會收縮。實驗探究分析現(xiàn)象,尋找奧秘讓學生在動手

實驗中更深的感知冷和熱對空氣體積的影響。學會分析實驗現(xiàn)象

是學生科學探究的歸宿。

二、探究固體和液體的熱脹冷縮。

1、提問:▲其他物體受冷受熱后會有這樣的變化嗎?▲實驗桌

上的物體受冷受熱后有這樣的變化嗎?▲你最想研究實驗桌上

的什么物體?

2、請你設計一個實驗證明你的觀點。

3、讓學生選取桌子上的材料,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觀察現(xiàn)象。

4、交流、小結:▲研究的是什么物體?▲你們是怎么研究的?

▲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猜想選擇研究的對象設計實驗進行實

驗觀察現(xiàn)象收集事實得出結論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發(fā)散學

生的思維,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繼續(xù)研究的興趣。讓學生明白科學研

究是有目的的、有選擇的。引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培養(yǎng)學生自

行探究的能力。通過實驗使學生觀察到一些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

象,體驗到只有通過實際實驗、觀察,才能得出科學結論。

三、熱脹冷縮的應用和防止指導學生分析事實,解

釋現(xiàn)象。

1、討論:▲生活中看到過這種現(xiàn)象嗎?

2、熱脹冷縮的應用▲使癟了的乒乓球變圓▲溫度計

3、防止熱脹冷縮▲冬天、夏天電線的變化▲鐵軌間的縫隙▲大

面積水泥地上的夾縫▲橋面上的縫隙討論、解釋現(xiàn)象引發(fā)相關

問題,感受認識是不斷發(fā)展的,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四、拓展

1、介紹:▲神舟飛船的防熱

2、總結學生談體會讓學生關注我國的航天事業(yè),樹立從小學

好科學知識,長大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

5、水的變化

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云和霧的模擬實驗了解云、霧的形成原因。

2.能夠通過雨的模擬實驗了解雨的成因。

3.能夠通過蒸發(fā)和沸騰現(xiàn)象的研究,了解空氣中水蒸氣的形成。

4.能夠通過親身感受認識到蒸氣會吸收熱量。

5.能夠通過實驗了解水結冰的條件。

6.能夠通過圖示法總結水的三態(tài)變化,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

環(huán)。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云、霧、雨、露、雪、冰、包上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

的化身。

2.知道云、霧的成因。

3.知道雨、露的成因。

4.知道水蒸氣的成因。

5.知道水在蒸發(fā)和沸騰的時候要吸收大量的熱。

6.知道水會在一定條件下結冰,成為固體。

7.知道在一定條件下,物體三態(tài)會互相轉化。

8.知道在大自然中水H勺循環(huán)過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

2.愿意通過一些實驗了解大自然的奧秘。

3.體會到自然界神奇的變化。

二、教學過程:

(一)認識大自然中多姿多彩的水體

1、提問:你見過哪些形態(tài)的水?

2、教師出示課件,指導學生認識各種美麗的水體。

二、提出要研究的有關水的問題

1、提問:關于水,你想研究哪些方面的問題呢?

2、學生討論匯報,教師引導到水的變化問題上來,為下面環(huán)節(jié)

打下基礎。

三、研究云和霧的形成

1、提問:水在什么條件下會形成云或霧?

3、學生討論、預測、匯報。

3、教師指導實驗:把一支冰棒(或溫度大致相當于冰棒的物體)

放在不冒熱氣的杯口,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指導學生運用多種觀察

方法)

4、學生做實驗、匯報。

5、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云和霧的形成,是因為溫度的降低。

6、提問:自己設計實驗,說明雨是怎樣形成的?(教師應該適

當?shù)闹笇В?/p>

7、學生實驗、匯報。

8、教師引導總結:云、霧等都是由空氣中的水遇到低溫形成的。

四、研究蒸發(fā)和沸騰

1、提問:空氣中的水足從哪里來的呢?

2、學生猜測、匯報

3、提問:把水和酒精涂在手背上,會怎樣?你有什么感覺?

4、學生進行實驗。

5、匯報(重點讓學生談自己的觀察現(xiàn)象和自己的感受)

6、提問:用溫度計先測量教室的溫度,再測量水的溫度,把溫

度計從水中取出的瞬間,溫度計測量的溫度會是多少?

7、學生猜測。

8、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

9、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為什么把水和酒精涂在手上后,手

總是感覺涼絲絲的?溫度計從水中取出時,溫度反而會下降呢?

10、得出結論:水在常溫時會吸收周圍的熱,由液體形態(tài)的水變

成眼睛看不見的氣體形態(tài)的水蒸氣,這種現(xiàn)象叫做“蒸發(fā)”。

11、提問:水在燒開是能達到多少度?一直燒下去,會怎樣呢?

12、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并歸納出結論:蒸發(fā)和沸騰都是水

由液態(tài)變成氣態(tài),而且都要吸收熱量。(應該注意安全)

【評析】通過實驗,既可以讓學生親身體驗蒸發(fā)時吸收熱量,

又可以通過溫度計實驗讓學生形成感官上的認識。

五、研究水在什么條件下能結冰

1、提問:在什么條件下,水會結冰呢?

2、學生猜測。

3、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易拉罐中裝上冰鹽混合物,在試管

里面裝上一點兒水,插上溫度計,在冰鹽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溫

度計。

4、布置任務:你觀察到兩支溫度計有什么變化?尤其是試管中

的那支溫度計的變化,記下當水結冰時溫度。你還觀察到了什

么?

5、學生實驗,教師進吁指導。

6,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易拉罐中裝上冰鹽混合物,在試管

里面裝上一點兒水,插上溫度計,在冰鹽混合物中也插上一只溫

度計,因為冰鹽混合物的溫度可以達到零下20多度,所以,試

管內(nèi)的水會很快的結成冰,實驗時,應該讓學生隨時觀察兩支溫

度計的變化,尤其是試管中的那支溫度計的變化,記下當水結冰

時溫度。同時,在做水結冰實驗時,也可以觀察在易拉罐外面出

現(xiàn)的白霜,并向?qū)W生提出問題:“易拉罐外面并沒有灑上水,為

什么會有白霜呢?白霜是從哪里來的呢?”讓學生知道,當空氣

中的水氣遇到特別低的溫度時,會只變成霜。所以,在這個實驗

中,包含著兩個原理,即水可以由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也可以由氣態(tài)

直接變成固態(tài)。

六、總結水的三態(tài)變化

1、提問:水有哪幾種基本形態(tài)?在什么條件下,它們會互相轉

化?

2、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交流,教師做好指導。

七、鞏固、延伸

水結冰后會把蓋著蓋的玻璃瓶脹破嗎?

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王國

1、聲音是通過什么傳播的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要求學生理解聲音在氣體、固體、液體中

都能傳播。

2.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會做物體傳聲的實驗)和分析綜合

能力(運用分析綜合的方法,認識聲音傳播的三種途徑)。

課前準備

二、教師準備:

1.分組實驗材料一一水槽、水、石塊。

2.演示實驗材料一一大鼓、鼓槌、紙屏(在紙屏上面粘一根

細線,在細線下端拴一個泡沫塑料小球,小球位于紙屏中央,緊

貼紙屏)。

3.掛圖或投影片一一水波與聲波。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提問:上節(jié)課后,同學們在家里用自行車、硬紙片做了振

動發(fā)聲實驗。通過實驗,你發(fā)現(xiàn)紙片發(fā)聲的高低與什么有關系?

(與紙片振動快慢有關系,紙片振動越快,發(fā)出的聲音越高。)

2.講述:關于聲音,還有很多問題值得研究,例如一個物體

發(fā)出的聲音是通過什么傳到我們耳朵里的,是怎樣傳播的,傳播

的方向是怎樣的。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聲音的傳播。

(板書課題)

1.指導學生認識聲音傳播的途徑

(1)認識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

①講述:上課鈴一響,在學校各個地方的同學都能聽見;上

課時,教室內(nèi)各個位置的同學都能聽到老師講課的聲音。

②討論:以上事實說明什么?

(如果學生答不好,可把這個問題化難為易。問:在人和電

鈴之間隔著什么物體?這說明聲音可以通過什么物體進行傳

播?向哪個方向傳播?)

③教師小結:以上事實說明聲音能在空氣中傳播,聲音傳播

的方向是向著上、下、前、后,左、右各個方向的。

(2)認識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

①討論:聲音在固體中能傳播嗎?有什么證據(jù)?

②講述: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把耳朵緊貼

在桌面上,用手輕輕撓桌底或桌腿,能聽到聲音嗎?

③學生實驗。

④匯報實驗結果。

⑤討論:以上事實說明什么?為什么?

⑥教師小結:實驗結果說明聲音在固體中也能傳播。

(3)認識聲音能在液體中傳播

①討論:聲音在液體(例如水)中能傳播嗎?有什么證據(jù)?

②講述: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一個同學把

耳朵緊貼在水槽的外壁,另一個同學在水中把兩塊石頭相碰,在

水槽外壁處能聽到石頭相硼的聲音嗎?

③分組實驗。

④匯報實驗結果。

⑤討論:以上事實說明什么?為什么?

⑥教師小結:實驗結果說明聲音在液體中也能傳播,同時再

次說明聲音在固體(玻璃)中也能傳播。

(4)綜合認識聲音的傳播

①提問:通過以上研究,你知道聲音能在哪些物體中傳播?

②填空:課本第55頁的空白。

③講解:通過以上研究,我們知道聲音在氣體、液體、固體

中都能傳播。這些物體是架在發(fā)聲物體與我們的耳朵之間的橋

梁,聲音正是通過這些物體才傳到我們耳朵中來的。假如在發(fā)聲

物體與我們耳朵中間什么物體也沒有,那么我們就聽不到聲音

了。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在一個密封的玻璃罩里放進一個

電鈴,人們在罩外可以聽見鈴聲;當用抽氣機把置內(nèi)的空氣抽去

時,人們只能看到鈴槌在動,卻聽不到鈴聲了。這個實驗證明,

如果在發(fā)聲物體周圍沒有任何物體,那么聲音就不能向外傳播。

(有條件的學??梢匝菔具@個實驗。)

2.指導學生認識聲音傳播的方式

(1)講述:那么聲音是怎樣通過周圍的物體向外傳播的呢?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

(2)演示實驗:壬拴有小球的紙屏立在桌上,在紙屏的側

面用力敲鼓,使鼓聲有一定節(jié)奏。

(3)提問:當敲鼓時,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貼著紙屏的

小球隨著鼓聲在不斷地振動。)

(4)討論:你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或間:貼著紙屏的小

球為什么會振動?)

(5)講解:

當物體振動發(fā)聲時,會引起周圍的空氣也跟著振動。(以下

內(nèi)容,需用手的左右振動輔助說明。)發(fā)聲體振動得快,周圍空

氣振動得就快;發(fā)聲體振動得慢,周圍空氣振動得就慢;發(fā)聲體

振動的輻度大,周圍空氣振動的輻度就大;發(fā)聲體振動的輻度小,

周圍空氣振動的輻度就小。這樣,發(fā)聲物體周圍的空氣,就會形

成一種不斷振動著的聲音的波浪,這種聲音的波浪叫做聲波。

(出示水波、聲波圖。)

就像石子投在水中形成的水波可以一圈一圈地向遠處傳播

一樣,聲波也可以向遠處傳播。所不同的是:水波只能沿水面向

周圍傳播,而聲波可以通過周圍的物體,向上、下、前、后、左、

右各個方向傳播。

聲波實際上是一種由于聲音引起的物體的振動。當敲鼓引起

的聲波通過空氣傳到紙屏時,就會引起紙屏跟著振動,并且引起

貼在紙屏上的小球也跟著振動。當聲波傳到我們的耳朵里,我們

就聽到了鼓聲。如果發(fā)聲物體周圍沒有空氣,也沒有其他的物體,

那么就不會形成聲波,聲音也就不會向外傳播,我們也就聽不到

聲音。

(三)鞏固應用

1.講述: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聲音是怎樣傳播的。

2.提問:

(1)聲音可以在哪些物體中傳播?

(2)聲音是以什么方式向外傳播的?

(3)聲音傳播的方向是怎樣的?

(4)在電影里常看到這樣的鏡頭:人用耳貼在鐵軌上探聽

遠處是否有火車聲,用耳貼在地上探聽遠處是否有馬蹄聲。這是

怎么回事?從這些例子你還能推想出什么?(聲音在空氣中傳播

快,還是在鋼軌、大地中傳播快?)

(5)為什么宇航員在月球上必須借助無線電通話?

(四)布置作業(yè)

在收音機(或錄音機)的喇叭處掛一根細綢條,把收音機開

關打開(或用錄音機放音樂),把聲音開大,觀集綢條會怎樣?

(隨著音樂聲飄動起來。)你怎樣解釋這種現(xiàn)象?

2.聲音的傳播

課程標準:《課程標準》3.1.2:知道聲音要通過物質(zhì)傳播到達

人的耳朵。

教學目的:

過程與技能

1.能夠?qū)β曇粼谖矬w中的傳播方向作出假設,并設計相應的

實驗,找到問題的答案。

2.會按步驟實施實驗計劃,仔細觀察,認真比較。

科學知識

1.通過實驗知道聲音能在沙、水、空氣或其他物質(zhì)中傳播。

2.學會制作土電話,使用土電話玩通話游戲。知道土電話是

通過固體(線)傳聲的。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理解觀察、實驗、假設、資料在科學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

義。

2.理解科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

3.學習安靜地做聲學實驗。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根據(jù)對聲音在物體中傳播方向的假設設計實驗。

?按照設計的實驗步驟進行操作并得出結論。

?知道聲音能在沙、水、空氣或其他物質(zhì)中傳播。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fā)展

層次1:學生不能通過實驗知道聲音能在沙、水、空氣

或其他物質(zhì)中傳播。

層次2:學生可以通過實驗知道聲音能在沙、水、空氣

或其他物質(zhì)中傳播,但不能將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建立

起聯(lián)系。

層次3:學生可以通過實驗知道聲音能在沙、水、空氣

或其他物質(zhì)中傳播并能夠理解科學與生活有著緊密的

聯(lián)系。

探究能力:

層次1:學生根據(jù)聲音在物體中傳播的方向做出假設,但設計不

出相應的實驗去驗證假設。

層次2:學生可以根據(jù)假設設計實驗,但無能按步驟進行

操作,觀察和比較工作不夠。

層次3:學生能按照步驟進行實際操作,并理解觀

察、實驗、假設、資料在科學研究中具有重

要的意義。

教學材料:燒瓶、橡皮塞、橡皮管,小鈴鐺;沙子、塑料袋、

水;制作土電話的材料等

教學步驟

教學步學生/教師互

互動性質(zhì)

驟動的目的

1.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聲音產(chǎn)學生對聲音在空氣

生的原因是因為物體的振動,中傳播比較容易接

這節(jié)課我們要來研究的是聲受,而聲音在固體、

音是通過什么傳播的?液體中的傳播難以

你們是怎么看的呢?理解,這個實驗的

(學生會提到通過空氣傳目的就是讓學生自

播。)己提出問題,并產(chǎn)

集中話2.教師演示燒瓶中的小鈴實生研究這一問題的

驗,提醒學生將前后聽到的音興趣。

題量進行對比。

方法:先搖一搖燒瓶中的小

鈴,你聽到聲音了嗎?往燒瓶

中加少量水,放在活上燒開,

然后將皮管夾緊,再搖小鈴,

還能聽到鈴聲嗎?

引出問題:固體、液體也能傳

播聲音嗎?

1.那么到底固體和液體能不沙子、水、空氣是

能傳播聲音呢?如果可以,傳固體、液體、氣體

探索和

播的效果又如何呢?我們通的代表物質(zhì),用這

過下面的活動來進行研究。三種物質(zhì)來做實

調(diào)查

隔著沙子、水、空氣,聽一聽驗,對學生很有說

鉛筆輕輕敲擊桌面的聲音。服力。實驗中教師

教師講活動步驟。要先幫學生將同等

提出問題:體積的沙子、水、

(1)塑料袋里裝什么時聽聲空氣裝好,以便學

音效果最好?哪個最不容易生順利實驗。

聽到聲音?同時提醒學生

(2)坐壬身體聽和把耳朵直(1)橡皮頭鉛筆敲

接貼在桌面上聽,哪個效果更擊桌面時要盡量控

好?制好用力大小,輕

輕敲擊U

2.做“土電話”的活動(2)教室一定要十

讓學生知道棉線也可以傳播分安靜,用手勢交

聲音(提醒做的時候棉線要拉流,并記下自己的

直。)感受。

(建議課后完成)(3)只要學生能舉

例說明我們還能聽

見遠處的聲音即

可。

1.自主研究聲音的傳播方向研究的目的是一致

學生填寫預測并設計實驗的,但教師應鼓勵

(可以從固體、液體、氣體等學生從不同的途徑

幾方面著手去研究聲音的傳去研究,這樣得出

播方向。鼓勵學生將思維拓展一樣的結論才具有

開,從各個領域入手。)說服力和權威性。

學生匯報實驗設計(互相質(zhì)疑

回顧和補充)

學生按照設計的實驗步驟進

解釋行實驗,最后得出結論。

2.拓展科學課上不僅要獲

(1)你能用你學得的知識得知識,更要將其

來解釋成語“伏罌而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

聽”嗎?來,學以致用。

(2)想辦法使礦泉水瓶中

的豆粒聲音變小或消

失。

3.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課程標準:《課程標準》3.1.2能區(qū)分樂音和噪音,了解噪音

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教學目的:

過程與技能

1.能夠根據(jù)耳朵的構造對怎樣聽到聲音提出假設。

2.能夠根據(jù)耳廓的構造提出有關耳廓功能的假設。

3.能夠使用助聽器進行耳廓功能的模擬研究。

科學知識

知道耳的構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知道保護聽力的常用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保護耳朵的重要性。

2.認識到噪音的危害,學會積極的應對噪音的辦法。

學習成果:預計學生能夠

?對人是怎樣聽到聲音以及耳廓的功能提出合理假設。

?了解人耳的構造及作用,知道如何保護耳朵。

?可以用模型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合理解釋。

?對噪音有一定認識。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fā)展

層次一:學生不能理解耳朵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層次二:學生可以根據(jù)耳朵的構造對怎樣聽到聲音提出

假設,但不能掌握耳的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層次三:學生可以做出合理假設并對耳的構造

及各部分作用做出解釋。

探究能力

層次一:學生不能借助工具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研究。

層次二:學生可以借助工具進行研究,但沒有將工具與所

學內(nèi)容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

層次三;學生可以很好的借助工具對所學內(nèi)容進

行模擬研究。

教學材料:耳膜模擬實驗演示材料、大白紙、透明膠帶、剪

刀。

教學步驟:

教學步學生/教師互

互動性質(zhì)

驟動的目的

研究聲音,除了

研究聲音的產(chǎn)生和

聲音的傳播外,對

聲音的接收和感知

也是其中必不可少

師:通過前面兩課的學習我們

的內(nèi)容。在兒童已

已經(jīng)了解了聲音產(chǎn)生的原因

知聲音由物體振動

以及聲音傳播的媒介,那么我

集中話產(chǎn)生,用聲波的形

們究竟是如何聽到聲音的

式借助物質(zhì)向各個

呢?

題方向的基礎上,必

然提出我們是怎樣

教師直接提出本節(jié)課所要研

接收和感知聲音的

究的問題。

問題,這個問題實

際上是指聲音的接

收器構造、原理和

對聲音的感受的內(nèi)

容。

一、引導學生認識人耳的構造

和聽覺產(chǎn)生的過程。讓學生根據(jù)事實

1.你覺得我們的耳朵是怎樣進行推測,目的在

聽到聲音的呢?于引導學生運用已

將你的預測填在表格上有知識進行探索,

(可以用文字利圖畫的形式)磨練學生的思維能

力。

2.學生匯報預測內(nèi)容適當?shù)闹R講授

鼓勵學生進行合理推測,在在科學課的學習是

學生匯報時一定要追問學生也是必要的,教師

探索和預測的理由。(例如聲音是由通過課件的展示讓

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是以聲波的學生直觀的了解耳

調(diào)查方式傳遞的,據(jù)此推測耳朵里朵的構造是最直接

可能有收集聲波的構造和把有效的方式。學生

聲波傳送轉換為振動的構造;可以通過自己的預

耳朵能聽到微弱的聲音,可能測與實際構造的對

具有把振動放大的構造;看電比,來加深對耳朵

視時只聽到電視機里發(fā)出的構造的印象。

聲音,外界的其他聲音不被注

意,說明聽聲音同人的大腦有

關系,等等。)

(在學生匯報預測時可以為

他們準備相應的模擬材料,例

如當學生說到接收聲波、聲波

在耳朵里引起振動時,讓學生

做相關的實驗進行觀察。)

教師歸納,并進行適當分類,

板書

3.教師通過掛圖及碟片向?qū)W

生介紹人耳的構造。

板書聲音傳遞的路徑:

聲源一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

一聽小骨一耳蝸一聽神經(jīng)

4.學生把自己的推測和課件

陳述的內(nèi)容加以比較。

5.請學生說一說耳朵是怎樣

聽到聲音的?這部分內(nèi)容是圍

繞“助聽器”開展

二、認識耳廓的作用的體驗活動而展開

1.我們的耳廓有什么樣的作的,意到讓學生理

用呢?解耳廓具有收集聲

寫出預測并設計實驗驗證波的作用。在此,

你的預測。課文將耳廓與“助

2.學生匯報預測及實驗并開聽器”的相似點突

始實驗。出出來,采用的手

3.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法是由此及彼、由

(提示:要啟發(fā)學生思考,如彼及此的相似研究

果沒有耳廓我們的聽力會受法。

到影響嗎?如果為我們換上

一個更大的耳廓又會怎樣

呢?)

讓學生將實際生

三、認識噪音的危害和防治方活中的噪音與所學

法。內(nèi)容結合起來,認

1.放一些噪音給學生聽,問:識噪音的危害并說

聽到這些聲音你有什么感出合理的防治方

覺?法。

2.閱讀教材上的資料

思考:通過閱讀你發(fā)現(xiàn)了什

么?什么是噪音?噪音有什

么危害?我們應該怎樣防治

噪音污染?

結合上面學習的內(nèi)容,耳讓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

回顧和1.

朵的構造、耳廓的作用、進行回顧,并用它

對噪音的認識等等,你認來解釋這兩個問

解釋

為如果我們身處嘈雜的環(huán)題。

境中,應該如何保護自己

的聽力呢?

2.我們應當怎樣對待聽力有

障礙的人?

4.不同的聲音

課程標準:《課程標準》3.1.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

的,能區(qū)分聲音的大小和高低。

教學目的:

?能夠辨別出聲音的強弱與高低。

?能夠觀察到聲音發(fā)出高低不同聲音時弦的變化。

?知道弦的變化與聲音產(chǎn)生高低之間的關系。

學習成果:

過程與技能

1.在猜一猜游戲中細心感受人的嗓音具有差異。

2.細致觀察物體的不同的振動,就同一個物體而言,試著提出

聲音強弱與哪些條件有關系。

3.細致觀察一根弦的振動和音高的變化,能發(fā)現(xiàn)弦的變化、振

動的變化與聲音高低之間的關系。

科學知識

學會辨別聲音的高低與強弱。知道改變聲音強弱與高低的辦法,

并能初步認識聲音強弱、高低與哪些條件有關系。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耐心、細致地觀察各種變化。

學習成果評價:

概念發(fā)展

層次一:學生沒有在聲音的產(chǎn)生和弦的變化間建立聯(lián)系。

層次二:學生知道聲音產(chǎn)生的高低和強弱與弦的振動有

一定關系,但不知道有什么樣的關系。

層次三:學生能夠認識到產(chǎn)生聲音的高低和強

弱與什么因素有關,有什么樣的關

系O

教學材料:小鼓、三角鈴、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空盒

子、粗細相同但長短不同的吸

管、橡皮泥等

教學步驟:

教學步學生/教師

互動性質(zhì)

驟互動的目的

1.猜聲游戲:找一名同學蒙住眼

睛,由其他同學分別用自己正常由這個猜聲游

的嗓音對這為同學說一句話,讓戲讓學生發(fā)現(xiàn)

集中話

這個同學猜是誰發(fā)出的聲音。之所以能辨別

2.問:為什么他能猜出是誰的聲出聲音是因為

音呢?它們都有自己

你還發(fā)現(xiàn)有哪些物體和其他物體的高低和強弱。

相比所發(fā)出的聲音是不同的?

一、發(fā)現(xiàn)聲音有大小的不同

探索和

.出示i段相同的音效,放兩次本課是在學生

調(diào)查1

(大小不同)問:聽到什么?有對強弱不同的

什么不同?聲音有了感性

認識之后,再對

學生會發(fā)現(xiàn)聲音的大小不一樣,“物體在什么

或者說強弱不同。情況下發(fā)出強

弱不同的聲音”

2.你能試著用你身邊的物體發(fā)出進行細致觀察,

這樣大小不同的聲音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

做發(fā)聲活動)上提出假設,并

以簡單的實驗

我們把聲音的強弱叫做“音量”感受,幫助孩子

(板書)們建立起對音

量的認識。

3.學生演示,問:你覺得要發(fā)出

大小不同的聲音,關鍵是什么?

(使用力的大小以及距離的遠

近)

提醒: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只能

改變聲音的大小,這意味著不能

使橡皮筋發(fā)出

改變物體的長短、粗細、松緊,

高低不同的聲

只改變用力大小。

音。通過撥松

緊、長短、粗細

二、辨別聲音的高低

不同的橡皮筋

1.教師用樂器(鋼琴或吉他

的活動,使兒童

等)演奏兩個高低不同的

音,讓學生說有什么不在充分感受音

調(diào)變化的基礎

同?

上總結出物體

2.發(fā)給學生橡皮筋,你能用

在什么情況下

它也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

音嗎?會發(fā)出局低音。

由于這個活動

我們把聲音的高低叫做“音學生不具備自

調(diào)”(板書)主探究的基礎,

因此建議詳細

3.你覺得聲音的高低可能指導實驗。讓按

和什么因素有關?圖組裝好實驗

4.學生填寫預測并設計實裝置,在教師的

驗帶領下分組實

驗,輪流感受。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預測及設實驗時,教室要

計的實驗大致可分成三組,盡量保持安靜,

即橡皮筋的長短、松緊、粗要引導學生將

細都可能影響聲音產(chǎn)生的實驗中聲音的

局低。)變化直接記錄

在問題下方空

5.學生進行實驗,教師要指白處。并試著讓

導提醒學生保持安靜,認學生觀察:為什

真傾聽。么彈撥拉緊的

6.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橡皮筋、變短的

7.你能試著用長短不同的橡皮筋和變細

吸管發(fā)出高低不同的聲的橡皮筋都會

音嗎?(建議課后完成)使音調(diào)變高,思

考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