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_第1頁
內蒙古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_第2頁
內蒙古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_第3頁
內蒙古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_第4頁
內蒙古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內蒙古中考:地理必背知識點

以下是內蒙古中考地理必背的一些知識點:一、地球與地圖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則球體。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2.經緯網-經線是連接南北兩極并垂直于緯線的半圓,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是與赤道平行的圓圈,指示東西方向。-特殊緯線:赤道(0°緯線)是最長的緯線,南北回歸線(23.5°N和23.5°S)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南北極圈(66.5°N和66.5°S)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經度的劃分:本初子午線(0°經線)以東為東經(E),以西為西經(W);180°經線東西經相反。-緯度的劃分:赤道以北為北緯(N),以南為南緯(S)。3.地球的運動-自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約24小時(一天),產生晝夜交替現(xiàn)象和地方時差(東邊時間早于西邊)。-公轉-方向自西向東,周期約一年。公轉產生四季更替、晝夜長短變化和五帶的劃分。-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四個節(jié)氣的太陽直射點位置和晝夜長短情況。例如,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4.地圖-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圍越大,內容越簡略。-在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一般地圖上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上,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二、中國地理1.疆域與人口-中國的位置: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疆域: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領土四至點:最東端在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瀕臨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眾多的鄰國:陸上鄰國有14個,如俄羅斯、蒙古、印度等;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如日本、韓國等。-中國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人口分界線是黑河-騰沖一線。2.自然環(huán)境-地形地勢-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第一級階梯以青藏高原為主;第二級階梯以高原、盆地為主,如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和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等;第三級階梯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如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南丘陵等。-地形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山區(qū)包括山地、崎嶇的高原和丘陵,約占全國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二)。-氣候-中國氣候復雜多樣,東部地區(qū)主要是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qū)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地區(qū)為高原山地氣候。-季風氣候顯著,夏季盛行來自海洋的偏南風(東南季風和西南季風),冬季盛行來自亞洲大陸內部的偏北風(西北季風和東北季風)。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河流與湖泊-主要河流: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水能資源豐富,有“水能寶庫”之稱,航運價值高,有“黃金水道”之稱;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主要湖泊:青海湖是我國最大的湖泊(咸水湖),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3.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的分類:可再生資源(如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等)和非可再生資源(如礦產資源等)。-土地資源:類型多樣,耕地、林地主要分布在東部季風區(qū),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內陸地區(qū),難以利用的土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如耕地面積減少、土地荒漠化等。-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時間上,夏秋多、冬春少;空間上,南多北少,東多西少。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調水(如南水北調工程),解決時間分布不均的措施是修建水庫。-我國的礦產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如北方多煤、鐵、石油等礦產,南方多有色金屬礦產。4.農業(yè)-農業(yè)的地區(qū)分布:東部與西部的差異,東部以種植業(yè)、林業(yè)、漁業(yè)為主,西部以畜牧業(yè)為主;南方與北方的差異,南方以水田農業(yè)為主,種植水稻等作物,北方以旱地農業(yè)為主,種植小麥、玉米等作物。-主要農作物的分布:如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qū)的長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小麥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qū)的華北平原、東北平原等。-影響農業(yè)發(fā)展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水源、土壤等)和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勞動力、政策等)。5.工業(yè)-我國工業(yè)的分布:沿海、沿江、沿交通線分布。如遼中南工業(yè)基地(以重工業(yè)為主,有豐富的煤、鐵、石油資源)、京津唐工業(yè)基地(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滬寧杭工業(yè)基地(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珠江三角洲工業(yè)基地(以輕工業(yè)為主,靠近港澳和東南亞,便于引進外資和技術)。-高新技術產業(yè):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qū)和大城市附近,如北京的中關村是我國第一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特點是從業(yè)人員中科研人員比重大、產品更新?lián)Q代快、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與開發(fā)的費用比例高等。6.交通運輸-現(xiàn)代交通運輸方式: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鐵路干線:“五縱三橫”。例如,京廣線(北京-廣州)、京滬線(北京-上海)、隴海-蘭新線(連云港-蘭州-烏魯木齊)等。-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根據貨物的性質、數量、運輸距離、價格、時效等因素進行選擇。如貴重或急需的貨物且數量不大,多由航空運送;容易死亡、變質的活物、鮮貨,短程可由公路運送,遠程而又數量大的可用鐵路上的專用車;大宗笨重的貨物,遠距離運輸,盡可能利用水運或鐵路運輸。三、內蒙古地理1.位置與范圍-內蒙古自治區(qū)位于我國北部邊疆,東起東經126°04′,西至東經97°12′,橫跨經度約28°52′;南起北緯37°24′,北至北緯53°23′,縱占緯度約15°59′。-它鄰省有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寧夏和甘肅等,北部與俄羅斯、蒙古等國接壤。2.自然環(huán)境-地形-內蒙古高原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蕩,一望無際。高原上既有草原景觀,也有沙漠景觀,如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等。-氣候-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促,降水較少,且集中在夏季,晝夜溫差大。-河流與湖泊-主要河流有黃河、額爾古納河等。黃河在內蒙古境內流經多個地區(qū),為當地提供了灌溉水源等。內蒙古也有一些湖泊,如呼倫湖,它是內蒙古第一大湖,也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3.自然資源-礦產資源-內蒙古礦產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基地。有煤、鐵、稀土等豐富的礦產。白云鄂博的稀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伊敏河、霍林河、元寶山等地的煤礦資源豐富。-生物資源-草原資源豐富,是我國重要的畜牧業(yè)基地。內蒙古草原上生長著多種優(yōu)良牧草,孕育了眾多的牲畜品種,如三河牛、三河馬等。森林資源也較為豐富,大興安嶺林區(qū)是我國重要的木材產區(qū)。4.人文環(huán)境-農業(yè)-以畜牧業(yè)為主,是我國四大牧區(qū)之一。畜牧業(yè)經營方式有游牧、定居放牧等。此外,在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等地有灌溉農業(yè),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甜菜等作物。-工業(yè)-依托豐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