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第一章魏晉南北朝文學發(fā)展概況第一節(jié)社會狀況及其對文學的影響從東漢政權崩潰到隋代統(tǒng)一,即從漢獻帝建安元年(196)至隋文帝滅陳(589),前后歷時約四百年。這一時期,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及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矛盾異常尖銳,朝代更迭頻繁,社會處于動蕩不安和長期分裂之中。這種錯綜復雜的歷史背景,使魏晉南北朝文學呈現(xiàn)出紛紜多變的狀況。東漢后期,宦官、外戚相互爭權奪利,朝政極端腐敗。劇烈的土地兼并,更把廣大農(nóng)民推向饑餓流亡的絕境。中平元年(184),終于爆發(fā)了黃巾大起義。農(nóng)民起義雖然被地主武裝鎮(zhèn)壓下去了,但東漢政權從此也就名存實亡。代之而起的是在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中擴張了勢力的各地軍閥。這些軍閥擁兵割據(jù),彼此長期混戰(zhàn),使社會經(jīng)濟遭到嚴重的破壞。漢末社會的動亂,使名、法、兵、縱橫等各家思想得到發(fā)展,而儒學思想的控制則相對削弱,這使文人的思想獲得了某種程度的解放,他們因而能興會寄情,直抒胸臆,大膽而真切地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建安文學以魏國為中心。魏國的統(tǒng)治者曹操父子不僅自己雅愛詩章,而且在他們周圍聚集了建安七子、蔡琰等一大批文人。曹氏父子與建安七子都曾卷入漢末動亂的漩渦,對人民遭受的苦難有較深的感受。因此,他們詩歌中的很多篇章能深刻地反映漢末社會動亂的現(xiàn)實,也常常吐露出他們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與壯志。他們的作品,悲涼慷慨,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后人把這種新的文學風格稱為”建安風骨”。所謂”建安風骨”,是指充實的內(nèi)容、真實充沛的感情和剛健清峻的語言風格的和諧統(tǒng)一。建安詩人還運用五言詩的形式,掀起了第一個文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潮。五言詩產(chǎn)生于漢樂府民歌,但這種新興的詩歌形式,只有經(jīng)過建安詩人的大量運用,才奠定了鞏固的基礎。完整的七言詩也產(chǎn)生于這一時期。建安文學的巨大成就,使歷來作家都把”建安”看作是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的黃金時代。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魏國后期的文學,稱正始文學。正始時期,曹氏統(tǒng)治集團日趨衰落,魏國的軍政大權實際落到司馬懿父子手中。為了掃除篡魏的障礙,司馬氏父子用血腥的手段殺戮異己,實行恐怖統(tǒng)治,致使”天下名士少有全者”(《晉書·阮籍傳》)。這使道家守樸全真的思想有了迅速的發(fā)展。崇尚虛無、高談玄理、不問世務和行為放誕逐漸成為士風。正始文學的代表作家有所謂”竹林七賢”,主要作家是阮籍和嵇康。他們的創(chuàng)作已與建安文學有很大的不同。那種反映社會動亂、關心民生疾苦和積極追求建功立業(yè)的內(nèi)容不見了,代之而起的是對恐怖政治的揭露,對社會習俗的諷刺與對人生禍福的嗟嘆。反映在詩風上,則表現(xiàn)出虛玄的傾向,帶有明顯的老莊色彩。為了全身避禍,詩風常趨向隱晦曲折。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文學發(fā)展到兩晉時代,發(fā)生了明顯的轉(zhuǎn)變。一方面,文人大多沒有繼承”建安風骨”的傳統(tǒng),其創(chuàng)作往往有脫離現(xiàn)實的傾向,缺乏感人的力量;另一方面,他們特別注意追求形式的華美,對文學的審美性有了自覺的認識。東晉一百多年間,在文壇占統(tǒng)治地位的是玄言詩,其代表作家有孫綽、許詢。玄言詩是一種以闡釋老莊和佛教哲理為主要內(nèi)容的詩歌,脫離現(xiàn)實,但對后來山水田園詩的出現(xiàn),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直到東晉末年出現(xiàn)了陶淵明,才給東晉文學帶來了新鮮的內(nèi)容。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東晉之后,中國進入了南北朝對峙階段,南方經(jīng)歷了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史稱南朝。東晉以來,南方較北方安定,因此社會經(jīng)濟有了較大發(fā)展,出現(xiàn)了許多經(jīng)濟繁榮的商業(yè)城市。但南朝基本上仍是兩晉士族社會的繼續(xù)。在大莊園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的基礎上,南朝的帝王和士族過著安逸享樂的生活,他們大多愛好文學創(chuàng)作。南朝君主對文學的愛好與提倡,一方面使文學與史學、哲學開始有了明確的分工,另一方面也使單純追求形式華美的風氣盛行起來。晉、宋之際,文學上發(fā)生的一個很大變化,就是山水詩的興起和玄言詩的消歇。南朝宋初期著名詩人謝靈運把自然界的美景引進詩歌,并努力提高詩歌的表現(xiàn)技巧。他的描寫逼真、色彩艷麗的山水詩,給詩壇帶來了新鮮的氣息。繼謝靈運之后,南朝宋詩壇上又出現(xiàn)了詩人鮑照。他為了抒發(fā)自己坎不遇的不平之氣,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七言和雜言詩體,大膽地改進了七言詩的用韻方式,為后來七言歌行的發(fā)展開拓了寬廣的道路。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齊代永明年間,聲律說大盛,使中國詩歌發(fā)生了重要的變化。沈約把同時人發(fā)現(xiàn)的平、上、去、入四聲運用到詩歌創(chuàng)作上,提出了”四聲八病”說。這樣自覺地運用聲律寫詩,確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舉。詩歌創(chuàng)作自漢魏以來已漸重對仗,這時結(jié)合了聲律的運用,便創(chuàng)造了”永明體”新詩。這種新體詩的產(chǎn)生,標志著中國詩歌從比較自由的古體將走向格律嚴整的近體。詩歌發(fā)展到梁、陳時代,綺靡浮艷的詩風更熾。特別是由于梁簡文帝蕭綱的提倡,宮體詩盛行。宮體詩主要描寫女色,是帝王貴族宮廷生活的反映,內(nèi)容狹窄,但某些作品仍有一定的藝術性。從晉永安元年(304)到宋元嘉十六年(439),北方先后建立了十六個政權,史稱”十六國”。在游牧民族落后勢力的統(tǒng)治下,很少有文學作品流傳下來。北魏統(tǒng)一北方以后,才逐漸出現(xiàn)了一些作家,但都成就不高。庾信本是梁朝著名的宮體詩人,后出使被扣而淪落北朝,他的詩風也因此從綺艷轉(zhuǎn)為剛健。他的詩表現(xiàn)了南北詩風融合的趨勢,受到唐代詩人的高度重視。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南北朝樂府民歌是繼《詩經(jīng)》十五國風和漢樂府民歌之后出現(xiàn)的又一座高峰。由于南北長期對峙,南北民歌也呈現(xiàn)出迥然不同的風貌。南朝民歌主要產(chǎn)生于建業(yè)、荊州等商業(yè)發(fā)達的都市,幾乎全是情歌,表現(xiàn)了人民對愛情生活的熱烈追求和對封建禮教的大膽逾越。它們體制短小,好用雙關語,風格婉轉(zhuǎn)柔媚。北朝民歌數(shù)量上雖然不及南朝,但廣泛地反映了北方社會的現(xiàn)實,突出地表現(xiàn)了北方民族尚武的精神面貌,具有豪放剛健的獨特風格。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中國小說的發(fā)展可以溯源到古代的神話和歷史傳說,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xiàn)了繁榮的局面。戰(zhàn)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有信巫的習俗。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到東漢傳入了佛教。漢末開始創(chuàng)立道教。魏晉時期社會動蕩不安,宗教與迷信思想得到廣泛的傳播,形成了喜談鬼神、稱道靈異的社會風氣,于是就產(chǎn)生了許多志怪小說。其中以東晉干寶的《搜神記》最為著名。魏晉文人又喜歡清談玄理,講究言行風度,品評人物的風氣極盛。有人把一些知名人物的軼聞瑣事記錄下來,這樣就產(chǎn)生了軼事小說。南朝宋宗室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是軼事小說最重要的代表作,它生動地反映了漢末至東晉士族階級的精神面貌。魏晉南北朝小說雖然只是文人的隨筆雜記,一般篇制較短,但其中也不乏完整的故事與精彩的描寫。它是中國小說藝術的雛形,標志著中國小說成熟階段的唐代傳奇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魏晉以后的賦,與漢代的散體大賦相比,有了許多新的特點漢賦舊有的那種對話體形式,不再被普遍采用,而且在體制上也以短賦為主,賦中的抒情成分明顯地增加了。這種以表現(xiàn)作家個人思想感情為主的抒情小賦的發(fā)展,大大地提高了賦的藝術感染力。但從形式上來看,由于受駢體文的影響,賦也完全駢偶化了。同時,起源于兩漢辭賦的駢體文,從魏晉時期開始形成,到南北朝盛極一時。除了小說與歷史、地理等學術著作外,駢體文幾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領域。當時,不僅詔令、表章、書信之類用駢體文,即使是記事說理或?qū)懢笆闱榈淖髌芬捕嘤民夡w文。駢文與駢賦講究對偶、聲律、辭藻和用典,藝術上很有特色,其中也不乏優(yōu)秀之作。但就主導方面而言,駢文與駢賦作品大多內(nèi)容空虛貧乏,由于過分注重形式美而流于浮艷纖弱。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散文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最不發(fā)達的文體,但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魏代的散文,自曹氏父子開始,逐漸向清峻通脫、生動活潑的方向發(fā)展。正始時期,嵇康憤世嫉俗,文風犀利潑辣。晉代的散文,清新疏爽,情味雋永,反映了當時士大夫超脫現(xiàn)實、崇尚清談的作風。晉末陶淵明發(fā)展了這種文風,又使之更加樸實自然而接近生活。魏晉散文對后代發(fā)生過一定的影響,但畢竟數(shù)量不多。南北朝時期,北朝出現(xiàn)了三部著名的散文作品。
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在記述河道源流的同時,描摹祖國雄奇秀媚的山川景色,文筆頗為清麗秀逸。
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不只描繪了北魏時期洛陽的許多寺廟,而且善于敘述故事,描寫人物,筆致婉曲而冷雋,富有諷刺意味。
顏之推的《顏氏家訓》,雖以訓誡子孫為主要目的,但其中一些優(yōu)秀篇章,也真切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習俗和民生疾苦,表現(xiàn)了作者的文學觀點。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文學批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得到了高度的發(fā)展。建安以前,中國沒有文學批評的專著。魏晉時期,玄言盛行,學術思想從獨尊儒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呈現(xiàn)出比較自由活躍的局面。作家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自覺精神顯著增強。在品評人物風氣的影響下,又逐漸形成了品評文章的風氣。
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最早的一篇討論文學問題的專論。
西晉陸機的《文賦》則第一次全面地探討了作家創(chuàng)作的過程、方法、形式、技巧等基本問題。南朝宋文帝時設立了文學館,開始把文學與儒學、玄學、史學區(qū)別開來。這時又發(fā)生了文筆之辨。齊梁時期,聲律說的產(chǎn)生,文體的駢儷化,以及作家越來越講究藝術技巧,都向文學理論提出了對創(chuàng)作中各類問題進行總結(jié)與探討的要求。另外,當時文學創(chuàng)作中出現(xiàn)的片面追求華美形式的傾向,也引起了一些批評家的不滿。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產(chǎn)生了劉勰的《文心雕龍》與鐘嶸的《詩品》這兩部文學批評的巨著?!段男牡颀垺芬宰吭降淖R見、完整的體系,對文體、創(chuàng)作和批評等各方面都作了縝密的論述。《詩品》是一部五言詩歌評論集,品評了漢代至梁代眾多作家的風格特點,其中不乏精彩的評語。這兩部巨著對后世的文學批評發(fā)生了重大的影響,特別是《文心雕龍》,標志著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發(fā)展的高峰,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第二節(jié)建安文學”建安”是東漢末獻帝劉協(xié)的一個年號(196—220),這時東漢王朝的政權實際上已掌握在曹操手中。文學史上所謂的建安文學,即是指漢末至魏初一段時期的文學。當時文壇上涌現(xiàn)了”三曹”、”七子”和蔡琰等一大批作家,他們所形成的”建安風骨”,標志著中國文學發(fā)展的一個新時期。建安文學繁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安作家大都經(jīng)歷過長期的戰(zhàn)亂,他們是漢末軍閥混戰(zhàn)的目擊者,自身也感受過亂離的悲愴,因而能激起形之詠嘆的創(chuàng)作情緒。在思想領域,漢末社會的動亂使各種異端思想得到了發(fā)展,老莊思想和外來的佛教日益興盛,這使作家的創(chuàng)作能從儒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同時以《古詩十九首》為標志的五言詩已經(jīng)成熟,五言詩和漢樂府民歌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與藝術表現(xiàn)手法,給建安作家?guī)砹酥苯拥挠绊懪c啟示。略晚于五言詩,七言詩也開始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詩歌創(chuàng)作從漢樂府民歌的以敘事為主逐漸轉(zhuǎn)向以抒情為主。曹氏父子又憑借政治力量大力提倡文學,形成了盛極一時的鄴下文人集團,這無疑也對建安文學的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建安文學最突出的成就是詩歌。建安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是反映戰(zhàn)亂的現(xiàn)實和人民的苦難,以及慷慨激昂地歌唱統(tǒng)一天下的理想與壯志。建安作家一方面沉痛地描寫了”白骨不知誰,縱橫莫覆蓋”(蔡琰《悲憤詩》)的悲慘景象,另一方面他們在政治上都有一定的抱負,因此在詩中又直抒”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龜雖壽》)的豪情,表現(xiàn)出”山不厭高,海不厭深”(曹操《短歌行》)的博大襟懷和”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的英雄氣概。建安作家真實地反映了漢末社會的現(xiàn)實,而又富有憂國之思和拯世濟物的宏愿,這便構成了建安詩歌內(nèi)容上的顯著特色。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曹操是建安文學新局面的開創(chuàng)者。曹操是最早著力寫樂府的詩人。他借用樂府古題寫時事,來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曹操的四言詩風格剛勁,造語質(zhì)直,氣魄雄放,使四言詩自《詩經(jīng)》以后再一次放射出異彩。曹操常常在鞍馬間援筆,所以詩文極為本色。宋敖陶孫說他的詩”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宋魏慶之《詩人玉屑》引)。曹操的散文多是表、令、書一類的應用文字,但寫得清峻通脫,率真流暢,頗能顯示曹操的獨特個性。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曹丕是曹操的次子,被立為太子,后來又做了皇帝。他的創(chuàng)作缺乏他父親那樣的壯采,但在文學史上仍然有重要地位。他的愛情詩語言清雅,情意深永,頗為凄惻動人。他對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雜言體詩都有所嘗試,其中兩首七言的《燕歌行》,是中國詩歌史上較早出現(xiàn)的完整的七言詩。曹丕還是鄴下文人集團的實際領袖。他通過文學批評把文人團結(jié)在自己的周圍。他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第一篇專論,開啟了評價作家、討論創(chuàng)作的風氣。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在建安作家中,最負盛名的是曹植,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最多,梁鐘嶸《詩品》稱他為”建安之杰”。他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明顯地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他是一個貴公子,其作品多是抒寫豪情與抱負之作。后期作品則抒發(fā)了備受曹丕父子打擊的憤激不平之情。在建安作家中,曹植是最講究藝術技巧的。《詩品》說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zhì)”,概括了曹植詩歌總的藝術風格。他從漢樂府民歌中吸取養(yǎng)料,而在詩歌語言上又有所提高與創(chuàng)造。他善于把抒情和敘事結(jié)合起來,使五言詩既能描寫復雜的事態(tài)變化,又能表達曲折的心理感受。他還工于起調(diào),善為警句,留意于文句的整飭與音韻的和諧,有些詩句已暗合律詩的平仄。曹植的這些成就,使他在中國詩歌史上,被視為五言詩的一代宗匠。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七子”之名最早見于曹丕的《典論·論文》,是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玚、劉楨七人。他們以各具風貌的創(chuàng)作,對建安文學”彬彬之盛”局面的形成與五言詩體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孔融長于散文,詞鋒犀利,筆調(diào)詼諧。
陳琳、阮瑀為曹操掌管文書,以善寫章表書記聞名,但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與阮瑀的《駕出北郭門行》同為建安詩歌中的名篇。
徐幹文筆細膩,他的情詩《室思》六首寫得一往情深。
應玚的詩、賦沒什么傳世之作。
劉楨擅長五言詩,在當時頗負盛譽,《贈從弟》三首表現(xiàn)了詩人”真骨凌霜,高風跨俗”的品格。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是王粲,《詩品》稱他為”七子之冠冕”。他詩賦兼善。他的《七哀詩》高度概括了漢末慘酷的現(xiàn)實,他的《登樓賦》具有很強的抒情性,脫盡了漢賦鋪陳張揚的作風,顯示了抒情小賦在藝術上的成熟。
蔡琰是建安時期唯一的女詩人。她的五言《悲憤詩》是建安文壇上的一篇杰作,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文人創(chuàng)作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建安以前,文學長期處于儒家經(jīng)學的附庸地位,從建安開始,文學走上了獨立發(fā)展的道路。曹丕在《典論·論文》中第一次把文學創(chuàng)作看成是”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這是前所未有的,是文學創(chuàng)作走向自覺的開始。建安時代人們對文學的重視,不僅提高了文人的社會地位,而且直接導致了這個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繁榮。特別是建安文人五言詩的興盛,打破了兩漢四百年間文人詩壇的沉寂,同時也結(jié)束了兩漢辭賦獨盛的局面。五言詩從此成了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主要樣式之一。建安詩歌情辭慷慨、格調(diào)剛健的風格特征,更被后人稱為”建安風骨”,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優(yōu)秀傳統(tǒng),對后世文學產(chǎn)生了至為深遠的影響。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第三節(jié)正始與兩晉文學”正始”是三國魏第三代君主曹芳的一個年號(240—249),這時魏國政權實際上已掌握在司馬氏手中。文學史上所謂的正始文學,即指魏后期的文學。它上承建安文學的緒余,下開兩晉玄虛之風的先河,是一個重要的文學轉(zhuǎn)折時期。正始文學的代表作家有”竹林七賢”。他們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七人。他們都是魏末名士,曾集于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恣意酣游,被世人稱為”竹林七賢”。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阮籍的主要作品是歷來傳誦的八十二首五言《詠懷詩》。詩中抒發(fā)了詩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孤獨憂憤的心情,真實地反映了詩人一生復雜的思想感情。由于處境的險惡,他不得不在《詠懷詩》中大量地運用比興、寄托和象征手法,因此詩意比較隱晦曲折。阮籍是建安以來第一個全力寫作五言詩的詩人,但他已不再模仿樂府詩。五言詩到了阮籍手中,才完全文人化。他那種曲折含蓄的獨特詩風,給后世生活在黑暗統(tǒng)治下的詩人開拓了一條寫作政治抒情詩的道路。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嵇康為人剛烈,詩文中往往鋒芒畢露。他的文學成就,主要是四言詩與散文。十八首四言的《贈秀才入軍》,是想象其兄嵇喜從軍遠征之作。嵇康的詩具有一種清逸脫俗的境界。曹操以后,他是寫作四言詩的佼佼者。他的散文比詩寫得更好。著名的《與山巨源絕交書》,語含譏刺,嬉笑怒罵,寫得極其痛快,表現(xiàn)了嵇康行文峻切的特點。文中公開宣稱自己”非湯、武而薄周、孔”,矛頭所向,直指司馬氏的篡權陰謀。嵇康也終于因這篇書信被羅織罪名殺害。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西晉統(tǒng)一以后,曾出現(xiàn)過暫時繁榮的局面。太康(280—289)前后,文壇上詩人輩出,有所謂三張(張載、張協(xié)、張亢)、二陸(陸機、陸云)、兩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之說?!辈煽d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構成了太康詩歌的總體風貌。
陸機、潘岳是太康文壇上最著名的作家。他們才名并稱,對當時文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陸機喜歡模擬前人,功力頗深,但新意較少。潘岳的詩辭藻華艷,鋪衍較多,但比陸詩明凈和暢。他們的詩都缺乏深厚的社會內(nèi)容,追求形式華美是他們的共同特點,代表了西晉文學的主要傾向,并開啟了六朝的靡麗風氣。在太康詩壇上,能繼承建安、正始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的作家,是杰出詩人左思。他的《三都賦》因襲的是漢代散體大賦的舊路。更能代表左思文學成就的是他的八首《詠史》詩?!对伿贰吩姺从沉嗽娙藦臒嶂杂檬赖椒艞壥诉M的思想經(jīng)歷。五言詩發(fā)展到左思,藝術技巧更為圓熟了。左思豪邁高亢的意氣與勁挺矯健的筆調(diào),被《詩品》譽為”左思風力”。這是”建安風骨”的繼續(xù)與發(fā)揚。他的《詠史》詩錯綜史事,連類引喻,借古人古事抒寫自己的感情,名為詠史,實是詠懷。這是左思對詠史詩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對后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西晉末年,王室內(nèi)部斗爭激烈,北方少數(shù)民族入侵中原。當時的詩人,或?qū)懠覈?,或抒遁世之情。其代表作家,前者是劉琨,后者是郭璞?/p>
劉琨本是貴公子,在尖銳的民族矛盾沖突中,投身到戰(zhàn)爭前線,成為愛國志士。今存詩三首,都是他戰(zhàn)斗生活的產(chǎn)物?!斗鲲L歌》寫時局艱危,旅途困頓,表達了憂憤的心情。他筆挾風云,意氣慷慨,詩風清剛悲壯。這與他的戰(zhàn)斗生活是直接相關的。
郭璞是晉室南渡之際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是十四首《游仙詩》,善于借縹緲的仙境來抒寫現(xiàn)實生活中的苦悶。他的游仙詩藝術上的特點是富于形象性,對后世的游仙詩很有影響。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東晉是一個國君與門閥大士族分享權力的王朝,它對大士族的依賴性更加明顯。士大夫們尚清談,講玄理,無力甚至也無心恢復中原。這個時期,出現(xiàn)了以孫綽和許詢?yōu)榇淼膶Vv老莊哲理和佛理的玄言詩。玄言詩中也醞釀著山水田園詩的萌芽。玄言詩的作者所追求的”道”,實際上是對自然、對生命、對世界底蘊的把握。晉人多沉湎于山水景物,正是想從對自然的體悟中獲得某種哲理。因此,玄言詩中往往有對山水景物的生動描寫,后來在陶淵明、謝靈運的山水田園詩中,也常常見到談玄理的詩句。因此,我們說玄言詩也孕育了山水詩,是并不算過分的。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晉宋之交的陶淵明,是當時和整個六朝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他的詩表現(xiàn)了對上層社會種種黑暗現(xiàn)象的極端憎惡與否定,表現(xiàn)了他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抒寫了他歸隱田園后的怡然自得之樂,也體現(xiàn)了他追求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理想。他的詩,平淡自然,樸素真摯,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雖然也有談玄理的詩句,卻能與詩的意象水乳交融。他已經(jīng)完全擺脫了玄言詩的桎梏。陶淵明是漢魏以來現(xiàn)實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真正繼承者,對后代影響極大,唐代的王維、孟浩然、韋應物、柳宗元,宋代的蘇軾、辛棄疾,一直到晚清的龔自珍,都極力推崇他的作品和為人,他的確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了不起的大詩人。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第四節(jié)南北朝文人詩山水詩的興起與玄言詩的消歇是南朝詩歌變化的第一個重要現(xiàn)象。晉末謝混的玄言詩里,山水成分已有所增加。到宋初,謝混的侄子謝靈運更把山水景物作為描寫的主要對象,遂完成了從玄言詩到山水詩的轉(zhuǎn)變。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謝靈運善于捕捉并客觀地再現(xiàn)山水中存在的自然美,扭轉(zhuǎn)了長達一百多年的玄言詩風,確立了山水詩在文壇上的地位,并開啟了南朝詩歌崇尚聲色的局面。與謝靈運齊名的另一位永嘉體代表詩人是顏延之,他的詩”體裁綺密”,而”喜用古事,彌見拘束”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鮑照是南北朝時期最杰出的詩人之一,他的創(chuàng)作能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現(xiàn)實。鮑照最重要的作品,還是七言和雜言的樂府詩,其代表作是十八首《擬行路難》。由于鮑照的努力,七言體詩在文人詩歌創(chuàng)作中日益繁榮起來,至唐代終于取得了和五言詩同等的地位。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南朝齊永明年間,在沈約等人的推動下,詩壇產(chǎn)生了一種新體詩,稱為”永明體”。它的特點是講究聲律和對偶,而且體制比較短小。
聲律說——根據(jù)四聲和雙聲疊韻來研究詩歌構句中聲、韻、調(diào)的配合,提出必須避免的八種聲病,要求做到”一簡之內(nèi),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聲律說的提出,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件大事。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永明體詩的代表作家有所謂”竟陵八友”,即齊竟陵王蕭子良門下的蕭衍、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云、任昉、陸倕,其中沈約、謝朓、王融、范云成就較高。他們的作品多缺乏深刻的社會內(nèi)容,但在詩歌的藝術表現(xiàn)力上則有所發(fā)展。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梁陳兩朝詩人中,較有成就的是何遜、吳均和陰鏗。何遜的詩,寫朋友離別和羈旅思歸的題材,均能婉轉(zhuǎn)切情。平常情事,眼前景物,用明凈的語言,信筆寫來,顯得十分清新而自然。體物深入細膩的寫法對后代的影響很大。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吳均曾寫《齊春秋》,還著有志怪小說《續(xù)齊諧記》,他的詩具有當時詩壇所少有的風云之氣,注意反映社會現(xiàn)實,或歌頌將士報國立功的英雄氣概,或抒寫自己的身世之感,或表現(xiàn)寒士的骨氣和郁勃不平之情,均顯得凜然而有生氣。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陰鏗詩很善于寫景,尤喜煅字煉句,均對偶工整,聲韻鏗鏘,意境優(yōu)美,頗有唐人律句的韻味。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梁陳時期,出現(xiàn)了宮體詩。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追求享樂的生活方式和變態(tài)心理。梁朝末年,王褒、庾信由南入北,才使北朝的文人詩壇出現(xiàn)了轉(zhuǎn)機。王褒原是南朝詩人,到北方后,詩風轉(zhuǎn)變,描寫邊塞風光,寄寓故國之思,風格質(zhì)樸蒼勁。庾信在梁朝是一個典型的宮廷詩人,詩風浮艷輕靡。被扣后屈仕敵國,后期作品主要抒寫國破之痛、鄉(xiāng)關之思,詩風也變得蒼勁悲涼。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第五節(jié)南北朝樂府民歌南北朝樂府民歌跟漢樂府民歌一樣,都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珍品。而南北朝樂府民歌除《西洲曲》、《木蘭詩》等個別篇章外,幾乎都是篇幅短小的抒情詩。南朝樂府民歌,現(xiàn)在保存下來的,幾乎全是描寫愛情的,其風格溫柔婉轉(zhuǎn),但這些情歌,感情健康,清新纏綿。北朝樂府民歌,內(nèi)容比較廣泛,情歌之外,有戰(zhàn)歌,有牧歌,有反映人民窮苦生活的作品,其風格質(zhì)樸剛健,充滿著尚武的精神。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南朝樂府民歌絕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編纂的《樂府詩集》的”清商曲辭”中,”舞曲歌辭”和”雜曲歌辭”中也有一些,共有近五百首?!鼻迳糖o”又分為三類:第一類吳聲歌,是產(chǎn)生在建業(yè)一帶的民間歌曲。第二類西曲歌,是產(chǎn)生在長江中游和漢水兩岸的民歌。第三類神弦歌,是產(chǎn)生在建業(yè)一帶的民間祭神歌。五言四句是南朝樂府民歌的主要形式。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北朝的樂府民歌非常出色,收在郭茂倩《樂府詩集》”鼓角橫吹曲”中的,共六十六首,另外在”雜曲歌辭”和”雜歌謠辭”中還有四首,共七十首。雖然在數(shù)量上遠遠不及南朝民歌,但在質(zhì)量上卻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民歌產(chǎn)生于黃河流域,作者大部分是外族人民,漢人作品只占少數(shù)北朝民歌體現(xiàn)了北方人民的尚武精神和英雄氣概。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第六節(jié)南北朝駢文與散文駢文是從魏晉才開始形成的一種新文體,至南北朝達到了全盛時期,幾乎成了一切文章的正宗。駢體文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對偶,它要求文章中的句子兩兩相對,乃至平仄相配。南北朝時期,產(chǎn)生了大量空疏艷靡的駢文,但仍有一批作家不為格式所囿,寫出了非常優(yōu)秀的作品。他們的駢文與駢賦寫景細膩,抒情宛轉(zhuǎn),說理精密,為中國文學寶庫增添了絢麗的光彩。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鮑照的《蕪城賦》是為憑吊廣陵(今江蘇揚州)而寫的一篇抒情駢賦。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描摹旅途中的山川景物,色彩瑰麗,筆勢奇崛峭拔,脫盡了一般駢文的萎靡之氣,使這一封普通的家書,成了南朝寫景作品中的奇文。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齊梁時期,駢文與駢賦的名作較多。
孔稚珪的《山北移文》劉峻的《廣絕交論》江淹的《恨賦》和《別賦》丘遲的《與陳伯之書》吳均的《與宋元思書》陶宏景的《答謝中書書》
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庾信是南北朝后期文壇的巨擘,他的駢文與駢賦向被視為典范之作。著名的《哀江南賦序》是庾信晚年在北周時的作品,它概括了全賦的大意,抒寫國破家亡的悲痛和對故國的深沉懷念,字字血淚,凄愴悲涼,其傳誦的程度歷來超過原賦。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陶淵明的散文,用清新樸素的語言,曲折自如地表達了他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毫不掩飾,純?nèi)巫匀?,淡泊而真摯,獨立于時代風尚之外?!段辶壬鷤鳌肥亲詳?,是個人理想與自然、清貧、淡泊生活的寫照。《與子儼等疏》說明自己平生的志趣,并勉以應該相互友愛的道理,顯得異常親切而自然。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齊代的謝朓以詩鳴于世,其箋啟也寫得很好。宋代謝靈運、顏延之、鮑照在散文方面也較有成就。梁代散文,蕭統(tǒng)、蕭綱、蕭繹的書啟都寫得既有感情,又富文采。沈約以佛教論文出名,任昉以雜傳地志出名,江淹以善于抒情出名。陳代散文以徐陵為主南朝散文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北朝的散文,以北魏酈道元的《水經(jīng)注》和東魏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以及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較突出。這三部作品,都是學術兼散文著作。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酈道元參考了魏晉以來的風土記、山川記和名山志等書籍四百余種,加上自己的實地調(diào)查,對《水經(jīng)》作注,多所闡發(fā)、補充和厘正,使《水經(jīng)注》成了一部獨立的著作。酈道元在記述各河流經(jīng)行的同時,生動地記敘了各地的風土人情、歷史古跡和神話傳說。特別是他在描寫山川景物上,大多能抓住特點,寫得姿態(tài)各異,取得了很高成就。被后人推崇為山水游記文的開創(chuàng)者。
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記述了洛陽城內(nèi)及四郊佛寺興衰的面貌。書中對佛寺建筑的描寫相當精湛。還采錄了許多有關的歷史傳聞、風尚習俗及佛寺掌故,對北魏王侯的荒淫奢侈多有諷刺之意。還描寫了種種市井軼聞,頗似南朝的軼事小說和志怪小說,極富文學色彩。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顏之推的《顏氏家訓》,內(nèi)容主要是以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講如何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等。此書以說理為主,每篇各一題,是圍繞一個中心的許多則隨筆的綜合。寫法是先提出論點,然后列舉正反故事作為論據(jù),故事短小生動,耐人尋味。說理時常采用形象的比喻和精彩的民謠。全書語言通俗平易,樸實無華,是接近當時口語的一種文體,在南北朝文學史上別具一格。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第七節(jié)魏晉南北朝小說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開始繁榮,產(chǎn)生了大量的作品。當時,從文人史家到道士佛徒,都喜歡編撰小說,出現(xiàn)了前所未有的盛況,這標志著中國小說已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時期的小說,按內(nèi)容大致可以分為志怪小說和軼事小說(也稱志人小說)兩類,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分別是這兩類小說的代表作。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志怪小說產(chǎn)生的原因是東漢以來巫風大暢,佛道兩教盛行。統(tǒng)治階級需要用宗教迷信來麻醉自己,更需要用宗教迷信來欺騙人民,因此鬼神故事不斷地產(chǎn)生。志怪小說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宣揚幽冥世界的存在,以鬼神作祟的臆說來推斷人生的禍福。但志怪小說中也保存了不少民間傳說。志怪小說藝術上的最大特點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它通過大膽的幻想,表達了人民的愛憎和愿望。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軼事小說是以現(xiàn)實人物為對象的,專門掇拾士族人物言行。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就是魏晉軼事小說中的集大成之作?!妒勒f新語》的主要內(nèi)容是描寫”名士風度”,表現(xiàn)士族文人風雅自矜的種種情態(tài)。也有一些作品歌頌了一些正直的人物,還有部分作品則暴露了豪門士族驕奢淫逸的生活。《世說新語》長則數(shù)行,短則幾句,以文字的簡約雋永取勝。它善于抓住富有特征的言行和細節(jié),以寥寥數(shù)筆,刻畫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妒勒f新語》這種委婉含蓄的筆調(diào),簡雅清麗的文字,對后世筆記小說和小品文的發(fā)展影響至深。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第八節(jié)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魏晉南北朝時期,文學批評出現(xiàn)了專論,又從單篇論文發(fā)展到長篇巨著,獲得了空前的成就。曹丕的《典論·論文》、陸機的《文賦》、劉勰的《文心雕龍》和鐘嶸的《詩品》是這一時期文學批評最重要的代表作。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第一篇文學批評的專論。他高度重視文學創(chuàng)作的社會功能,把它看成”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在文體上,他首先提出”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四科八目的分法,指出了各種體裁的特點。他還提出了”文以氣為主”的命題,指出作家才性氣質(zhì)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用,并以這個論點闡明了作家風格各異的原因。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陸機的《文賦》把文體分為十種。
陸機根據(jù)自己的實踐與前人的經(jīng)驗,第一次較系統(tǒng)地論述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過程及創(chuàng)作中的想象、立意、音律、遣詞等技巧問題。陸機認為觸景而生情,生情而援筆,把文學創(chuàng)作看成是思想感情的表達,具有唯物的傾向。他對作家”精騖八極,心游萬仞”的思維過程的描述非常精湛。陸機的《文賦》雖然偏重于妍麗聲色,但他擺脫了漢儒貴重義理的文學觀的束縛,從純文學的角度來探討文學創(chuàng)作問題,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
劉勰的《文心雕龍》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杰出的巨著,在總結(jié)了先秦以來文學理論成果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完整嚴密的文學理論體系。全書共五十篇,包括總論、文體論、創(chuàng)作論、批評論四個主要部分。詳細論述了各種文體的起源和流變。他的文體論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對每一種文體的發(fā)展過程具有相當清晰的輪廓。他對文體的論述,實際上成了分體文學史。劉勰最重大的成就還是他的創(chuàng)作論和批評論。《文心雕龍》廣泛而精辟地論述了創(chuàng)作中各方面的問題。他還提出了文學批評六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觀立體,二觀置辭,三觀通變,四觀奇正,五觀事義,六觀宮商。”這六個方面既包括了思想內(nèi)容,也包括了藝術形式,使中國的文學批評第一次有了一定的客觀標準。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鐘嶸的《詩品》是一部論五言詩的專著。鐘嶸論詩,注重比興、風骨、詞采、滋味四個方面的品評,主張詩歌要流暢而又有蘊蓄。他評析了兩漢至梁的一百二十二個詩人,把他們分為上、中、下三品。鐘嶸善于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概括這些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并注意探索每個詩人風格的源流派別。鐘嶸的品詩,為作家風格及流變的研究開創(chuàng)了一個新方法,對后世的詩論、詩話發(fā)生了很大的影響。第三編魏晉南北朝文學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第一章隋唐五代文學發(fā)展概況
這一段歷史是中國由分裂走向統(tǒng)一,最后又陷入分裂的時期,是中國封建經(jīng)濟和封建文化高度發(fā)展的時期,文學更是繁榮興旺。第一節(jié)隋代文學概貌隋代文學成就比較大。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中《全隋文》共編了三十六卷,收了一百六十八人的作品。今人逯欽立輯《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中《隋詩》共編了十卷,收了八十七人的作品,樂府和歌謠二卷還未計入。隋朝在文學批評方面,還是一個轉(zhuǎn)變風氣的重要時期。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隋煬帝,即楊廣。他酷愛文學,工詩能文,獎勵文士,還設”文才秀美科”,考試以詩賦為主,開創(chuàng)了以詩賦取士的制度。此外,《江都宮樂詞》對七律的形成是有貢獻的。一些寫景名句也境界優(yōu)美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盧思道的詩風清麗流暢,蒼勁有力。五言以《游梁城詩》為代表。七言以《從軍行》和《聽鳴蟬篇》為代表。薛道衡詩文俱佳,”一代文宗,位望清顯”。他的詩已顯露剛健清新之趨勢。代表作是閨怨詩《昔昔鹽》。此外,《豫章行》對初唐七言歌行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影響。楊素工詩文,善草隸?!顿浹Σブ菰姟肥恼率撬拇碜鳌_@組詩回憶身世,懷慕知己,悲嘆遲暮,剛健質(zhì)樸,警策凝練。此外,像《出塞》二首描繪邊地荒涼景象,抒發(fā)了安邊衛(wèi)國不顧身的熱情,筆力雄健,風格遒勁,一掃梁、陳輕靡之風。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第二節(jié)唐代文學繁榮的歷史文化背景唐王朝建立后,推行了不少開明的措施,形成著名的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經(jīng)濟繁榮是文學繁榮的物質(zhì)基礎。文學發(fā)展到唐代,不再是帝王、宮廷御用文人和貴族、官僚的專用品,比如唐代詩人主要是出身寒素之家的庶族知識分子,也有婢妾、農(nóng)夫、漁父、樵民、舟子和商人等。唐代帝王大多愛好、提倡和獎勵文學,并以詩賦取士,大大刺激了人們詩文鉆研的積極性。唐代思想的活躍和文化藝術的高度繁榮也對文學的發(fā)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唐代統(tǒng)治者提倡三教合一,儒、釋、道各家思想都得到極大的發(fā)展。各種宗教都可以自由傳播,尤其是佛教,對文學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禪宗的發(fā)展對詩歌的繁榮影響至為深遠。唐代實行文化開放政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廣泛交流、融合,使唐代的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雕塑等藝術都達到很高的水平,唐代作家不僅寫出大量詠樂、詠舞、詠畫、詠書法的杰出詩文,而且在創(chuàng)作詩文時吸收了這些藝術的某些手段,使詩文達到更高的藝術水平。此外,唐代文學的繁榮還取決于自身內(nèi)部條件的成熟。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第三節(jié)唐詩發(fā)展的歷史軌跡唐詩是唐代文學的主體部分,標志著中國古典詩歌的最高成就。唐詩不僅數(shù)量繁多,而且流派紛呈,風格多樣,題材豐富,體式齊備。唐詩發(fā)展的歷史軌跡,目前都采用為學術界所公認的四唐說,即分成:初唐(618—713)盛唐(713—766)中唐(766—835)晚唐(835—907)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初唐詩歌唐初詩壇仍然沉浸在梁陳萎靡秾艷的風氣中,但唐太宗已露出雄健高昂的氣派。虞世南的《蟬》托物詠懷,頗具個性。王績淳樸、自然、恬淡的詩風,在初唐詩壇是獨樹一幟的。上官儀所提出的”六對”、”八對”的偶對技巧,對于律詩的形成和格律的完善,還是有貢獻的。在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上體現(xiàn)詩風轉(zhuǎn)變的作家,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人稱”初唐四杰”。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
盧照鄰真正的杰作乃是七言歌行體的《長安古意》和《行路難》等。這些都是七古中的皇皇巨制,實開盛唐李杜等七古宏篇的風氣。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駱賓王的代表作《在獄詠蟬》,已達到了寄托遙深、物我合一、形神兼?zhèn)涞暮芨呔辰纭6切鈩莺觊?、流麗婉轉(zhuǎn)、鋪陳排比、聲情并茂的七言歌行,則與盧照鄰齊名,是對梁陳宮體詩的大膽改造,使其”由宮廷走向市井”(聞一多《唐詩雜論》)。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王勃是四杰中成就最為杰出的一位詩人。他發(fā)展了七言古詩,完成了五言律詩,開始試作七言絕句。除了形式上的貢獻外,他與盧、駱、楊一起,比較自覺地將詩歌從宮廷引向社會,從艷情引向個人抒懷,初步扭轉(zhuǎn)了萎靡秾艷的詩風。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楊炯的代表作《從軍行》,為盛唐邊塞詩開了先河,反映了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的積極進取精神,在文學史上是應當具有一定地位的。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杜審言是以全力寫作近體詩的一位重要詩人。他五律成就最高,其代表作《秋夜》、《登襄陽城》、《夏日過鄭七山齋》、《送崔獨》等均嚴格合律。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沈佺期與宋之問并稱”沈宋”,在律詩形式建立上,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他們手中,五律完全定型,七律也開始規(guī)范化。沈佺期的代表作是《古意呈補闕喬知之》(又題《獨不見》),在藝術上已相當成熟,人物心情與環(huán)境氣氛密切結(jié)合,情與景渾然一體,音調(diào)和諧婉轉(zhuǎn),格律精嚴;全詩曲折圓轉(zhuǎn),如彈丸脫手。此外如五律名篇《雜詩》一首,寫閨怨也達到很高水平。宋之問尤擅五律,他的代表作是《題大庾嶺北驛》,情景互相生發(fā),平仄嚴格合律,為初唐五律名篇。此外,宋之問的五絕也頗有特色。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真正徹底廓清華靡浮艷詩風、奠定盛唐詩歌基礎的是陳子昂。他在文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實踐方面都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的《修竹篇序》,是詩界革新的宣言書,提出了當時詩歌創(chuàng)作中必須解決的三個重大問題:第一,從《詩經(jīng)》起深刻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風雅”優(yōu)秀傳統(tǒng)必須立即恢復;第二,擺正”采麗”和”興寄”即內(nèi)容與形式的關系,是恢復”風雅”傳統(tǒng)的具體途徑;第三,提倡”漢魏風骨”,也就是提倡恢復古代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盛唐詩歌盛唐是唐詩發(fā)展過程中的黃金時期。山水田園詩派杜甫李白邊塞詩派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孟浩然的詩大多是描寫山林幽靜的景物,田家怡然自樂的生活,個人求官不遂的失意和苦悶,詩人潔身自好的孤高情趣,羈旅他鄉(xiāng)的客愁等。風格清悠淡遠,韻致飄逸,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王維是一位在藝術上全面發(fā)展的大師,詩歌、繪畫、書法、音樂,都有很深的造詣。王維早年有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宏大的政治抱負,再加上他曾奉命出使塞上,有直接的邊塞生活體驗,因而寫了不少邊塞詩和游俠詩,如《隴西行》、《燕支行》、《從軍行》、《隴頭吟》、《老將行》、《少年行》、《使至塞上》等都是名篇。代表王維詩作典型風格,在文學史上享有極大聲名的還是他的山水田園詩。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吸收了繪畫的藝術技巧和富有音樂美。對于自然景物能進行高度的集中概括,常常達到景與情諧、氣韻生動的境界。他的語言,精工而自然,樸素而秀雅。他所創(chuàng)造的玲瓏淡泊、無跡可尋的意境,被后代學者尊為神韻派的鼻祖。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到了盛唐,由于邊塞戰(zhàn)爭頻繁,士人邀功邊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舉考試而進身更為容易,于是大批文士投身戎幕,奔赴邊塞,再加上盛唐那種積極用世、昂揚奮發(fā)的時代氣氛,奇情壯采的邊塞征戍詩便大大發(fā)展起來,形成一股潮流,成為文學史上的大觀。作為邊塞詩派的代表詩人,當以高適、岑參、王昌齡為主。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高適的邊塞詩,常常以概括性的描寫來顯示事物的典型情狀,以精當?shù)淖h論來評判是非、抒寫感受,顯得粗獷、豪健、悲壯、渾厚、深沉,給人以很有力度的感覺。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岑參邊塞詩中最為突出的是那些送別詩,他常常把重點落在對異域風光的盡情描繪上,不再去抒寫那說濫了的離愁別恨。更重要的是,岑參的邊塞詩正反映了時代的昂揚奮發(fā)的精神,體現(xiàn)了”盛唐氣象”,他在詩中不再低唱兒女離別之情,而要高歌將士英勇之曲。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
王昌齡詩的內(nèi)容比較豐富,其中以邊塞詩、閨怨詩和宮怨詩寫得最出色。王昌齡極善于用絕句的形式來抒情。他很講究對所描寫的景物和所要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進行提煉、概括,并能用極精煉而又富于啟發(fā)性、暗示性的語言把廣闊的背景、深長的情意熔鑄在一起。他的絕句常常開頭兩句著意渲染一種濃烈的氣氛,借以襯托感情,然后三、四兩句把詩意升華到一種新的境界。特別是那些邊塞詩,寫得雄渾自然,而又韻味無窮。閨怨、宮怨詩則以蘊藉含蓄、諷意深婉著稱。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李白與杜甫,是唐詩的兩座最挺拔的高峰,被今人譽為天空中的閃耀的”雙子星”。韓愈曾以斬釘截鐵的口氣提出:”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边@是符合文學史的事實的。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李白詩內(nèi)容極其豐富多彩,是一座瑰奇璀璨的詩歌寶庫。李白繼承并發(fā)展了屈原和莊子所開拓的浪漫主義傳統(tǒng),把中國古典浪漫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推到一個新的高峰。安社稷、濟蒼生是李白奮斗一生、至死不渝的政治理想。李白的政治抒情詩常常采用比興手法。他慣于采用博喻,神話故事、歷史典故、幻想情節(jié)、生活比喻和景物描寫等交織在一起。李白隱逸遁世、求仙訪道、縱飲沉醉、慨嘆人生無常的詩歌,數(shù)量不少,藝術質(zhì)量也很高,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李白的詩歌,具有強烈的自我表現(xiàn)的主觀色彩,李白的個性自然奔放,豪邁不拘。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
杜甫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集古典詩歌之大成者。杜詩具有善陳時事的特點,向有”詩史”之稱。他寫的敘事詩,常?!奔词旅?,無復依傍”。例如著名的”三吏”、”三別”十分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歷史情況。杜甫還用詠懷、山水、贈別、紀行、詠史等抒情詩的形式來寫時事,甚至于連一些詠物、詠畫詩中都有時事的影子。杜甫兩個五古著名長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和《北征》,反映時事的深度和廣度,功力的精湛與渾厚,都令人驚嘆。在寫景抒懷名篇中闌入國事,抒寫憂國憂民之情,更是觸目皆是。杜詩幾乎無事不可入詩。詩歌到了杜甫手里,發(fā)揮了它的最大功能。詩人往往能將極豐富的內(nèi)容,極深刻的思想,極沉摯的感情,用極精煉的語言概括出來。杜詩風格多樣,各體兼善。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總之,盛唐詩歌的成就,確實超過了過去任何時代,在這以后,也沒有出現(xiàn)超越過它的時代。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中唐詩歌安史之亂發(fā)生后,經(jīng)濟瀕臨崩潰,政治很不景氣,人們普遍存在著一種惶恐不安的心理。盛唐詩歌中那種昂揚奮發(fā)、雄健豪邁的氣概不復存在;在詩歌形式和藝術上,再走老路也沒有多大的發(fā)展前途了。于是詩人們從各自特定的社會條件和文學素養(yǎng)出發(fā),發(fā)展成各種風格流派,盡態(tài)極妍,爭艷比美,使唐詩繼盛唐之后又出現(xiàn)了第二個高潮。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劉長卿的詩題材包含羈旅情懷、離愁別恨、閑適情趣,風格清淡閑雅,氣韻流暢,音調(diào)諧美,意境寂寞幽冷,感情蕭瑟哀怨。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顧況吸取了禪宗呵佛罵祖的精神,道家狂放超脫的風度,大膽批判現(xiàn)實,抒泄憤懣。他繼承和發(fā)展了《詩經(jīng)·國風》和漢樂府民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努力創(chuàng)作新樂府詩。如《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成功地運用四言為主的形式,歌詠時事,揭露批判社會的陰暗面,愛憎分明,褒貶有力。在藝術上運用對話體,以方言俗語入詩。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韋應物的詩歌較真實地反映了現(xiàn)實生活,具有較濃厚的生活氣息。他從儒家仁政愛民的信仰出發(fā),不時地反躬自問,憂貧念苦。韋應物的田園詩,淳厚樸實,不僅具有較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一反田園牧歌式的傳統(tǒng)寫法,真實地寫出了農(nóng)民的辛勞和痛苦,反映了唐代農(nóng)民受剝削之慘重。韋詩善寫幽靜清新而淡遠優(yōu)美的境界,筆致細膩,極有韻味。這種閑淡簡凈的詩風,對于大歷詩壇上庸濫腐熟的風氣是能矯枉糾偏的。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此外,李益為七絕圣手,尤以邊塞詩著稱。其中最享盛譽的是《夜上受降城聞笛》,從藝術上看,確實不比李白、王昌齡差,但氣象則與盛唐大為不同。由上可見,大歷在唐詩發(fā)展史上雖然是一個前承盛唐、后啟元和的過渡時期,是兩個高潮中的低谷,但還是力求新變、流派紛出的。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唐詩發(fā)展到貞元、元和之際,又出現(xiàn)了第二個高潮。標志著這個高潮的,有韓愈、孟郊、賈島、李賀、盧仝、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劉禹錫、柳宗元等一大批杰出的詩人。此外,還有數(shù)量更多的中小詩人,拱衛(wèi)在他們的周圍,出現(xiàn)了群星燦爛、云蒸霞蔚的景象。這時期的詩歌可分為兩派:一是通俗求實、情韻不匱的元白詩派,張籍、王建、李紳等屬于這一派;二是奇崛峭僻、瘦硬生澀的韓孟詩派,賈島、李賀、盧仝、劉叉等屬于這一派。此外,還有個性突出、風格鮮明、各擅勝場的劉禹錫和柳宗元,不屬上述任何一派。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元稹世稱”元才子”,與白居易齊名。他的樂府詩,”寓意古題,刺美見事”,最為警策。其他的詩,感物寓意,寫得淺切而含蓄有味,語言通俗自然、樸素明快,真正做到了以”眼前景,口頭語”而達到”沁人心脾,耐人咀嚼”的效果。他與白居易往復唱和,創(chuàng)建了屬對精嚴、平仄協(xié)律的百韻以上的長篇排律,稱之為”元和體”。元稹的悼亡詩和愛情詩,均以真摯細膩、語淺情深見長。而長篇名著《連昌宮詞》則以”鋪寫詳密,宛如畫出”為人稱道。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元白通俗詩派最杰出的詩人是白居易。他將自己的詩歌分為諷諭詩、閑適詩、感傷詩和雜律詩四大類。他自己最看重的是諷諭詩,是為了”救濟人病,裨補時闕”而作的,是實現(xiàn)其”兼濟天下”之志和現(xiàn)實主義詩論的杰作。白氏最出名的是長篇歌行《長恨歌》、《琵琶行》。這類詩的巨大貢獻在于把敘事和抒情藝術融為一體,以流走自如、秀麗多姿的語言,曲折動人的情節(jié),悱惻纏綿的感情征服讀者。白居易的閑適詩是他在政治上受到打擊后,感到”兼濟天下”之志無法實現(xiàn)時,排解內(nèi)心苦惱、表現(xiàn)其”獨善其身”愿望的作品。白詩的語言通俗淺近、平淡自然。
總之,白居易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為詩歌的通俗化、大眾化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韓孟一派詩人,不論是韓愈、孟郊,還是賈島、李賀、盧仝、劉叉,都極有創(chuàng)作個性。奇險怪僻、避熟就生是這一流派的共性,至于個性,則是人各如面,大不相同的。韓愈的雄奇豪宕,孟郊的苦寒激憤,賈島的幽細平淡,李賀的秾麗瑰奇,盧仝的詼詭怪誕,劉叉的峭拔鋒利,使他們各自區(qū)別于其他的同派詩人。這一派在審美情趣上,以五彩斑爛、光怪陸離、枯槁蕭瑟為美,甚至以丑為美;在主客體關系上,以詩人自我為核心,上天下地,以主觀情思的變化作為詩篇構思的線索;在語言運用上,追求奇險生澀和自然流暢的結(jié)合,在不對稱中求變。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孟郊一生窮愁潦倒,但性格耿介孤直。孟詩絕大多數(shù)是傾吐窮愁寒苦之聲的,苦心孤詣,慘淡經(jīng)營,常常別出心裁,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賈島是韓孟詩派中的重要一員。賈島詩在藝術上一個很大的特色是,從平淡中見雋永,從幽細中著滋味。賈島往往就常情常景深入琢磨,反復錘煉,濃縮成蘊涵很深的精彩畫面,用精粹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盧仝詩風詼詭怪誕,在韓孟詩派中,散文化的程度最深,意境、布局、句法、格律都力求創(chuàng)新。他的代表作《月蝕詩》,長達一千七八百字,形象光怪陸離,句式參差不齊,是中國詩歌史上最具怪誕風格的一首長詩。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李賀追求詭異斑駁、幽怨哀艷的美,常以奇異、荒誕、陰晦、凄清的事物入詩,造成一種瑰奇怪譎的境界。李賀善于運用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方法,以詩人主觀情思來結(jié)撰作品,詩思流動,變幻無窮,因此意象間跳躍性極強,時空跨度極大。李賀也有少量直接反映民生疾苦的詩。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韓孟詩派最突出的詩人當然是韓愈。韓詩有平易與險怪兩類,兩類中均有佳作。險怪的詩,代表韓愈的主導風格?!币皇窃谠姷膬?nèi)容上,通過‘狠重奇險’的境界,追求‘不美之美’;一是在詩的形式上,通過散文化的風格,追求‘非詩之詩’:這就是詩人韓愈對中國詩歌藝術的發(fā)展所作的巨大貢獻?!钡谒木幩逄莆宕膶W柳宗元與劉禹錫詩歌獨具一格,卓然成家。柳氏詩名多少為文名所掩,其詩風表現(xiàn)出激憤悲慨和凄清淡雅兩個方面。前者是政治革新失敗后悲憤難平和不甘屈服的表現(xiàn),后者是政治上受打擊后失意沉淪、獨善其身的另一種心態(tài)。柳宗元在詩歌史上的獨特貢獻在于將詩人濃烈的主體感情更多地融注于客體景物之中,帶有更多騷人郁憤不平的色彩。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劉禹錫的詩,具有兩方面的特色,一類詩寫得深沉含蓄,精警超邁,骨力豪健,頗富哲理。懷古詠史詩則具有深沉的歷史感和濃烈的時代精神,表現(xiàn)了詩人對歷史深沉的思考,對現(xiàn)實尖銳的諷諭,耐人尋味。另一類學習民歌的作品,格調(diào)清新,自然流暢,形成了文人向民歌學習的新風氣。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晚唐詩歌晚唐詩壇,隨著唐王朝政治的日趨腐敗,悲涼感傷乃至頹唐委靡的情調(diào)益濃,藻飾繁縟、纖細瑣碎的風氣漸盛,較之盛唐、中唐,總體成就遠遜,但具體而論,還是有它的獨到之處的。1、晚唐懷古詠史詩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針對性和很高的藝術性。2、晚唐詩人開拓了深情綿邈、托興幽遠的朦朧境界。3、晚唐反映民生疾苦的詩,繼承了盛、中唐新樂府詩的精神,有的用近體詩的形式來表現(xiàn)。4、詩人在追求秾艷、清麗和淡泊之美的境界時,也有不少異于前代的創(chuàng)造。5、在詩體的運用上,七律和七絕也有了很大的發(fā)展。
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許渾以懷古詠史詩著稱,多用七律的形式,格律嚴整,屬對精工,在豪宕流麗中寄寓著深沉的感慨。他常將景物依舊和人事已非作強烈對照,含有較深的哲理。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杜牧為晚唐杰出詩人,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他的詩歌,內(nèi)容比較豐富。杜牧古體、近體俱精。他的古體詩,豪健跌宕,流麗之中骨氣遒勁。他的近體詩,能于拗折峭健之中,具風流俊爽之美,氣勢豪宕而又情韻纏綿。杜牧尤其擅長七絕,在短短二十八字之中,描繪出一幅完整優(yōu)美的圖畫,蘊涵著深曲的情思或寓意,使人玩味無窮。他精于安排音節(jié)的抑揚頓挫。第四編隋唐五代文學李商隱為晚唐大家,與杜牧齊名,有”小李杜”之稱,又與溫庭筠并稱”溫李”。其詩風格幽深隱微,善于學習杜甫,尤工七律。李商隱除了詠史詩、政治詩之外,最負盛名的是無題詩。李商隱繼承了屈原、李白、李賀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但在藝術上,更多地吸取了杜詩的營養(yǎng),具有杜詩嚴謹、深沉、雄渾的特點。在語言上,他還吸取了齊梁詩的特點,追求密麗秾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線電纜在數(shù)據(jù)中心和高頻通信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貴金屬壓延加工模具設計與制造考核試卷
- 車載設備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性能測試考核試卷
- 運輸設備綠色制造與資源循環(huán)利用考核試卷
- 自行車與城市美容護膚考核試卷
- 蔬菜種植區(qū)氣候適應性分析考核試卷
- 漁業(yè)資源調(diào)查方法與技巧考核試卷
- 船舶貨物運輸市場與供應供應鏈研究及企業(yè)實踐案例考核試卷
- 學校秋冬季傳染病防控工作指南
- 混凝土外加劑產(chǎn)品檢測與市場推廣合作協(xié)議
- 2025年綜合醫(yī)院筆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蘇州市中考語文模擬試卷(三)(含答案)
- 100以內(nèi)加法減法口算1000題知識測試打印
- 全國衛(wèi)生健康系統(tǒng)職業(yè)技能競賽(傳染病防治監(jiān)督)參考試題(附答案)
- 中職《畜禽解剖生理》核心知識點備考試題(附答案)
- 學校食堂日清單、周匯-總、月結(jié)算制度
- 中職教案評比評價表
- 四年級語文下冊 第六單元 語文園地第1課時說課稿 新人教版
- 高中數(shù)學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有效教學模式探討課件
- 2025年中國鐵塔浙江省分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醫(yī)院保密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