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陸地和海洋(測試題)-2023學(xué)年七年級地理上冊(人教版)_第1頁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測試題)-2023學(xué)年七年級地理上冊(人教版)_第2頁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測試題)-2023學(xué)年七年級地理上冊(人教版)_第3頁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測試題)-2023學(xué)年七年級地理上冊(人教版)_第4頁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測試題)-2023學(xué)年七年級地理上冊(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xué)年七年級地理上冊同步精品課堂(人教版)第二章測試題(解析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1.下圖中山脈是亞洲和歐洲的地理分界線,名稱是(

)A.烏拉爾山脈 B.大高加索山脈C.阿爾卑斯山脈 D.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答案】B【解析】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從圖中可知該山脈是大高加索山脈,B符合題意。2.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

)A.人為改造 B.地震和火山活動C.地殼活動和海平面的升降D.巖漿活動【答案】C【解析】現(xiàn)代科學(xué)研究表明,地殼的變動、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故C正確;人類活動,例如填海造陸等,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但不是主要原因;而地震和火山活動、巖漿活動只是地殼活動的形式之一,故ABD錯誤。故選C。3.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一面與陸地相連,三面被水包圍的,稱為半島B.大陸與其附近的島嶼合起來稱為洲C.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叫做海峽D.洋是海洋的邊緣部分,海是海洋的主體部分【答案】D【解析】半島是一面與陸地相連,三面被水包圍,故A正確;大陸與其附近的島嶼合起來稱為洲,故B正確;溝通兩個海域之間的狹窄水道叫做海峽,故C正確;海是海洋的邊緣部分,洋是海洋的主體部分,故D錯誤。依據(jù)題意,故選D。4.基本上位于北極圈以北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印度洋【答案】B【解析】四大洋按面積排列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基本上位于北極圈以北,故B正確,排除ACD,故選B。5.從衛(wèi)星上看地球,地球更象一個“水球”,其原因是(

)A.水是生命之源 B.地球表面七分海洋三分陸地C.地球表面全是海洋 D.從人造衛(wèi)星上看不到陸地【答案】B【解析】根據(jù)人們的計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陸地面積僅占29%。概括地說,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因此說地球更像是一個“水球”。故選B。6.下列關(guān)于地球上海陸分布的說法,正確的是(

)A.北半球陸地面積比海洋大 B.“三分海洋,七分陸地”C.南半球陸地面積比海洋大 D.“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答案】D【解析】據(jù)所學(xué)知識可知,北半球陸地面積比海洋小,A錯誤;地球表面海洋占71%,陸地占29%,有“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說法,D正確;B錯誤;南半球陸地面積比海洋小,C錯誤;故選D。7.下列地形區(qū)與所在大洲組合正確的是(

)A.青藏高原—亞洲 B.剛果盆地—南美洲C.巴西高原—非洲 D.亞馬孫平原—北美洲【答案】A【解析】青藏高原位于亞洲的中部,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故A正確。剛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盆地,位于非洲中部,故B錯誤。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位于南美洲,故C錯誤。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位于南美洲,故D錯誤。故選A。8.下圖四大洲的輪廓全部位于北半球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答案】D【解析】根據(jù)輪廓判讀,①是北美洲,②是非洲,③是歐洲,④是亞洲。其中歐洲與北美洲全部位于赤道以北,即全部位于北半球。故①③符合題意,故選D。9.2021年5月21日、22日,我國云南大理州漾濞縣和青海果洛州瑪多縣附近分別發(fā)生6.4級和7.4級地震,地震發(fā)生后,當(dāng)?shù)卣归_了積極的抗震救災(zāi)工作。下列有關(guān)地震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震集中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 B.現(xiàn)在科技水平下,地震已能夠精準(zhǔn)預(yù)測C.地震主要是人類活動造成的災(zāi)害 D.地震發(fā)生時,要迅速乘坐電梯逃生【答案】A【解析】地震集中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A正確;目前地震仍無法精準(zhǔn)預(yù)測,B錯誤;地震主要是自然原因造成的,C錯誤;地震發(fā)生時,不能乘坐電梯,D錯誤。故選A。10.讀板塊運動圖,關(guān)于喜馬拉雅山脈形成的敘述,正確的是(

)A.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形成 B.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形成C.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而成 D.太平洋板塊與南極洲板塊碰撞而【答案】A【解析】讀圖可知,喜馬拉雅山脈位于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交界處,是兩板塊不斷的碰撞擠壓形成的。A正確,BCD錯誤。故選A。11.幾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塊是(

)A.亞歐板塊 B.南極洲板塊C.印度洋板塊 D.太平洋板塊【答案】D【解析】幾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塊是太平洋板塊,D正確;亞歐板塊、南極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即包括海洋也包括陸地,排除ABC;故選D。12.我國臺灣多地震,主要是由于臺灣位于下列哪兩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A.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 B.歐亞板塊與美洲板塊C.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 D.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答案】C【解析】臺灣位于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cè)的島嶼,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多地震,C正確;臺灣不位于歐亞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也不位于歐亞板塊與美洲板塊交界處,更不位于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ABD錯誤。故選C。13.紅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板塊與板塊之間的(

)。A.碰撞 B.張裂 C.?dāng)D壓 D.隆起【答案】B【解析】在板塊的交界處,兩個板塊發(fā)生張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兩個板塊發(fā)生碰撞,在陸地常常形成山脈,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14.土耳其海峽是哪兩個大洲分界線之一(

)A.亞洲、歐洲 B.歐洲、非洲 C.亞洲、非洲 D.北美洲、亞洲【答案】A【解析】大洲之間往往以山脈、河流、湖泊、運河、海峽等地理事物為分界線。亞洲與歐洲分界線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A正確,排除BCD。故選A。15.關(guān)于世界大洋、大洲的分布,正確的是(

)A.世界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是南極洲 B.赤道橫穿非洲的北部C.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美洲 D.形狀略呈“S”狀的大洋是太平洋【答案】A【解析】世界上所有的經(jīng)線都穿過南極洲,故南極洲是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洲,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洋,故A正確;赤道穿過非洲的中部,故B錯誤;赤道穿過南美洲北部的亞馬孫平原地區(qū),故南美洲北部位于北半球,故C錯誤;大西洋的形狀略呈“S”狀,故D錯誤。故選A。16.圖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稱的表述,錯誤的是(

)A.半島 B.海峽 C.島嶼 D.群島【答案】B【解析】半島是大陸伸進(jìn)海洋的部分,海峽是溝通兩河海或海洋的狹窄水道、島嶼是面積較小的島嶼,群島是很多的島嶼叫做群島。讀圖可知,A是半島,B是海灣,C是島嶼,D是群島。所以B錯誤,ACD正確。根據(jù)題意選B。17.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之一,有“火山國”之稱,主要原因有(

)①地處板塊內(nèi)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

②地處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③位于地中?!柴R拉雅地帶上

④位于環(huán)太平洋地帶上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④【答案】B【解析】印度尼西亞多火山、地震,是因為位于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處于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②④正確;①③錯誤。所以B正確,ACD錯誤。故選B。18.下列觀點不符合板塊學(xué)說的是(

)A.地球表層是由板塊拼合而成B.六大板塊在不斷運動著C.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穩(wěn)定D.火山、地震多集中在板塊交界地帶【答案】C【解析】板塊構(gòu)造學(xué)說認(rèn)為,地球巖石圈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塊,六大板塊在不斷運動著;一般來說板塊內(nèi)部比較穩(wěn)定,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C錯誤,ABD正確。故選C。19.圖中無法看到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答案】D【解析】圖中所示的是南半球圖。①是太平洋,②是大西洋,③是印度洋,圖中無法看到北冰洋。D正確,故選D。20.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

)A.巴拿馬運河 B.地中海 C.蘇伊士運河 D.京杭大運河【答案】C【解析】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位于紅海與地中海之間的蘇伊士運河,C正確;巴拿馬運河是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線,地中海屬于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線,京杭大運河不是洲界,ABD錯誤。故選C。二、解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21.讀“世界海陸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稱:A_______洲

B_______洲

C_______洲

D_______洲(2)寫出圖中數(shù)字代表的大洋名稱:①_______洋

②_______洋

③_______洋

④_______洋(3)七大洲中,緯度最高的是_______洲;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洲。(4)位于西半球、離南極洲最近的是_______洲;位于南半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的是_______洲。(5)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洋,緯度最高的是_______洋?!敬鸢浮?1)

北美

南美(2)

太平

印度

大西

北冰(3)

南極

亞(4)

南美

大洋(5)

太平

北冰【解析】本大題以“世界海陸分布圖”為材料,設(shè)置了5個問題,涉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位置及分布,、面積大小等內(nèi)容,考查學(xué)生對相關(guān)知識的掌握程度。(1)地球表面陸地分為七大洲。由圖可知,A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亞洲,B是北美洲,C是“熱帶大陸”非洲,D是南美洲,B北美洲與D南美洲之間的分界線是巴拿馬運河。(2)地球表面的海洋分為四大洋。由圖可知,圖中①最大、最深的太平洋,②是印度洋,主要位于南半球,③是跨越緯度最多的大西洋,④是世界上最小、最淺的北冰洋。(3)由圖可知,七大洲中,緯度最高的是南極洲,也是跨越經(jīng)度最廣的洲;面積最大的是亞洲,主要位于北半球、東半球。(4)由圖可知,位于西半球的大洲主要是南美洲和北美洲,其中離南極洲最近的是南美洲;位于南半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的是大洋洲。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大洲。(5)由圖可知,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太平洋,緯度最高的是北冰洋。北冰洋也是最小、最淺、跨越經(jīng)度最廣的大洋。22.德國地球物理學(xué)家和氣象學(xué)家魏格納在對“大西洋兩岸的大陸輪廓基本吻合”這一問題進(jìn)行認(rèn)真研究時,根據(jù)相關(guān)證據(jù),大膽提出了大陸漂移學(xué)說。左圖是根據(jù)魏格納大陸漂移學(xué)說繪制的“世界海陸分布變化示意圖”,右圖是某學(xué)生用書本做的模擬的小實驗。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大陸漂移學(xué)說認(rèn)為,大約在____年前,各個大陸還是一個相互連接的整體,周圍是一片海洋。其后,原始大陸逐步分裂并極其緩慢地向____(相同/不同)的方向漂移分離,形成了今天的____(個)大洲、____(個)大洋的海陸分布狀態(tài)。對現(xiàn)在的海陸分布狀態(tài)和未來的趨勢描述,正確的說法分別是____。(雙項選擇)A.陸地連在一起,海洋被陸地分隔成不同的大洋B.海洋連成一體,陸地被海洋分隔成不同的大洲C.海陸分布的格局依然會發(fā)生變化D.世界海陸分布的格局已經(jīng)固定,不會再改變(2)作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被大西洋、____洋、____洋、____洋所包圍,其中,____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世界海陸分布變化示意圖中顯示,從相互連接的整體到今天海陸分布的格局,在這個過程中,大西洋的范圍____。(填序號)①保持不變②逐漸擴大③逐漸縮?、芟Р灰?3)如圖所示,同時從兩側(cè)擠壓書本,可以模擬(

)(單項選擇)A.新的大陸出現(xiàn) B.新的大洋出現(xiàn) C.地表裂谷的形成 D.高大山脈的隆起(4)中國南海是我國的固有領(lǐng)海。自2013年起,我國開始在南海海域修建人工島。除了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以外,____也是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敬鸢浮?1)

兩億

不同

BC(2)

太平

印度

北冰

太平

②(3)D(4)人類活動【解析】(1)讀圖可知,大陸漂移學(xué)說認(rèn)為,大約在兩億年前,各個大陸還是一個相互連接的整體得以i塊大陸,周圍是一片海洋。其后,原始大陸逐步分裂并極其緩慢地向不同的方向漂移分離,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陸分布狀態(tài)。據(jù)此我們可以看出,現(xiàn)在的海陸分布狀態(tài)是海洋連在一起,陸地被分隔成不同的大洲;未來的趨勢是海陸分布的格局依然會發(fā)生變化。所以BC正確。故選BC。(2)讀圖可知,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被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所包圍,其中,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大洋。世界海陸分布變化示意圖中根據(jù)大陸漂移的方向可知,從相互連接的整體到今天海陸分布的格局,在這個過程中,大西洋的范圍在②逐漸擴大,太平洋范圍在縮小。(3)圖中的書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塊。用手?jǐn)D壓書本,可以模擬高大山脈的形成、隆起的原因,是板塊做相對運動,碰撞、擠壓、隆起形成的。故選D(4)我國在在南海海域修建人工島,把部分海洋變成了陸地,這說明除了地殼運動、海平面升降以外,人類活動也是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23.讀板塊分布圖,并分析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中國科學(xué)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發(fā)現(xiàn)了海洋生物化石。材料二在我國東部海底,人們發(fā)現(xiàn)了人類活動的遺跡。材料三歐洲的荷蘭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國”,全國1/4的陸地低于海平面,但是國土面積在過去的百年中不斷擴大。(1)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板塊名稱A_______B_______C_____D_____。(2)地球上的山脈一般是板塊______(張裂拉伸、碰撞擠壓)形成的。(3)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請據(jù)圖分析日本地震頻繁的主要原因_________。(4)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46秒在我國四川省北部阿壩州九寨溝縣發(fā)生里氏7.0級地震,九寨溝地震與其處于_________火山、地震帶附近有關(guān)。(5)材料一說明喜馬拉雅山在地質(zhì)時期曾經(jīng)是_______(“海洋”或“陸地”);材料二說明我國東部海底大陸架在地質(zhì)時期曾經(jīng)是_______(“海洋”或“陸地”)。(6)材料一、二共同說明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材料三說明________活動也可以引起海陸的變化。【答案】(1)

亞歐板塊

非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

南極洲板塊(2)碰撞擠壓(3)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4)地中海喜馬拉雅(5)

海洋

陸地(6)

地殼運動和海平面的升降

人類【解析】(1)全球大致劃分為六大板塊。依據(jù)位置,圖中字母表示的板塊名稱為:A亞歐板塊,B非洲板塊,C印度洋板塊,D太平洋板塊,E美洲板塊,F(xiàn)南極洲板塊。(2)地球上的山脈一般是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板塊張裂拉伸一般形成裂谷或海洋。(3)日本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日本地震頻繁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4)我國四川省北部阿貝州九寨溝縣發(fā)生7.0級地震,九寨溝地震與其處于地中海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附近有關(guān)。(5)材料一說明喜馬拉雅山在地質(zhì)時期曾經(jīng)是海洋;材料二說明我國東部海底大陸架在地質(zhì)時期曾經(jīng)是陸地,都屬于海陸變遷現(xiàn)象。(6)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是地殼運動和海平面升降,人類活動也可以引起海陸的變化。24.下圖為東西半球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下列數(shù)字和字母代表哪個大洲或大洋:④____。B____。(2)④和⑤兩大洲之間的分界線是____運河。(3)①和③兩大洲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