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左傳,燭之武退秦師,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因為左傳和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左傳又名春秋左氏傳。 (傳注釋或解釋經(jīng)書的文字。),左傳簡介,左傳也是一部富有文學價值的歷史散文著作。左傳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外交辭令,記事條理清楚,詳略得當;寫人簡潔生動,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歷代散文的典范。,左傳簡介,左傳以春秋的記事為綱,以時間先后為序,詳細地記述了春秋時期各國內政外交等大小事實(起于魯隱公元年,終于魯哀公二十七年)。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和政治狀況。記事比春秋詳細而具體。 作者在選材、描寫和評論時,往往帶有自
2、己的褒貶和愛憎。作者以其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認識和高度的文學修養(yǎng),對許多大小歷史事件,作了深刻而生動的記述。,關于左傳,左傳善于描寫戰(zhàn)爭和記述行人辭令,記事條理清楚,敘述精確,詳略合宜,委曲簡潔;寫人簡而精,曲而達,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幾句,就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關于左傳,左氏之傳,史之極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經(jīng)文考,按年月日順序編寫的史書體裁。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等。,分不同的國家編寫的史書體裁。如國語、戰(zhàn)國策等。,以人物傳記為中心的史書體裁。如史記、三國志等。,編年體,國別體,紀傳體,春秋時期形勢圖,秦、晉圍鄭發(fā)生在公元前630年(魯僖公三十年)
3、。在這之前,鄭國有兩件事得罪了晉國:一是晉文公當年逃亡路過鄭國時,鄭國沒有以禮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魯僖公二十八年)的晉、楚城濮之戰(zhàn)中,鄭國曾出兵幫助楚國,結果,城濮之戰(zhàn)以楚國失敗而告終。鄭國感到形勢不妙,馬上派人出使晉國,與晉結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晉侯及鄭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終也沒能感化晉國。晉文公為了爭奪霸權的需要,還是在兩年后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故事背景,晉公子重耳流亡路線圖,前632年,晉國為什么要聯(lián)合秦國圍攻鄭國呢?這是因為,秦國當時也要爭奪霸權,也需要向外擴張。發(fā)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戰(zhàn),事實上是兩大軍事集團之間的戰(zhàn)爭。一方是晉文公率晉、宋、齊、秦四國聯(lián)軍,另
4、一方則是以楚國為主的楚、陳、蔡、鄭四國聯(lián)軍。兩年后,當晉國發(fā)動對鄭國的戰(zhàn)爭時,自然要尋找得力的伙伴。秦、晉歷史上關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國也有向外擴張的愿望,所以,秦、晉聯(lián)合也就是必然的了。,故事背景,公元前630年,鄭,新鄭,函陵,氾水,秦,晉,晉 軍,秦 軍,燭之武退秦師,左傳,四、課文配樂朗讀,無能為( )也矣,共( )其乏困,秦伯說( ),與鄭人盟,夫( )晉,何厭之有,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wi,f,gng,yu,f,fn,zhu,qu,秦軍氾( )南,若不闕( )秦,夜縋( )而出,失其所與,不知( ),使杞( )子、逢( )孫戍之,zh,q,png,五、字詞注音,六、翻譯分
5、析全文,九月甲午,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汜南。,九月甲午,晉文公、秦穆公聯(lián)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并且在與晉國結盟的情況下又與楚國結盟。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汜南。,晉侯、秦伯:晉文公、秦穆公。五級爵位制。,于:對 無禮于晉:于晉無禮。,以:因為。,貳于楚:從屬于晉的同時又從屬于楚。貳,從屬二主。數(shù)動,軍:駐扎。名詞動詞,介紹背景晉秦圍鄭。開篇為下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埋下伏筆,試分析。,佚之狐言于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惫珡闹?。,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于危險之中,如果能派燭之武去見秦伯,一定能說服他們撤軍?!编嵅?/p>
6、了。,燭之武、佚之狐:“之”為介于姓、名之間的語氣助詞。燭之武、佚之狐,都是鄭國大夫。,師:軍隊。,之:代詞,他。,若:如果。使:派,言于鄭伯=于鄭伯言,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惫唬骸拔岵荒茉缬米樱窦倍笞?,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許之。,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xiàn)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xiàn)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無能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為:做(什么)已,同“矣”,子:古代對人的尊稱。,是寡人之過也:是
7、,代詞,這。過,過錯。也,判斷句的標志。,然:然而。,辭:推辭,猶: 尚且,而: 才,(燭之武)許之,寫燭之武臨危受命,談談你對燭之武的牢騷與鄭伯的認錯行為的理解。,夜,縋而出。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其亡矣。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煩執(zhí)事。,當晚,燭之武用繩子從城上吊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jīng)知道要滅亡了。如果滅掉鄭國對您有什么好處,那就冒昧地拿(亡鄭這件事)煩勞您。,夜:名詞作狀語。 在夜里;當夜。,亡:使滅亡。 使動用法。,縋:用繩子拴著從城墻上往下吊。,執(zhí)事:執(zhí)行事務的人,對對方的敬稱,(燭之武)曰,既: 已經(jīng),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
8、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越過晉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境,您知道是很難的,(您)怎么要用滅掉鄭國來給鄰國(晉國)增加土地呢?鄰邦的國力雄厚了,您的國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假如放棄滅鄭的打算,而讓鄭國作為您秦國東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國的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所缺乏的東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害處。,以:相當于“而”。,鄙:把當作(邊邑)。名詞的意動用法。,焉:哪里,怎么。以:相當于“而”,連詞,表目的,“來”。陪:增加。,以(之)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F(xiàn)泛指主人。,行李:出使的人,使者。現(xiàn)指外出的人攜帶的隨身物品。之:
9、主謂之間。,共:同“供”。乏困:缺少的(東西)。形名,越:跨過。,其:這 件事,厚:增強,薄:削弱,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況且,您曾經(jīng)對晉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應把焦、瑕兩城割讓給您,然而,他早上渡河歸晉,晚上就筑城拒秦,這是您知道的。,朝濟而夕設版焉:濟,渡河。設版,指筑墻。版,筑土墻用的夾板(借代) 。,君嘗為晉君賜矣:曾經(jīng)給予晉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護送晉君回國)。嘗,曾經(jīng)。為,給予。賜,恩惠。,之:主謂之間。也,表判斷。,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不闕秦,將焉???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晉國有什么滿足的呢?現(xiàn)在它已經(jīng)在東邊讓鄭國成為晉國
10、的邊界,又想擴張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損秦國,晉國將從哪里得到他們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國受損而讓晉國受益,您還是好好掂量掂量吧!”,既東封鄭:已經(jīng)在東邊讓鄭國成為晉國的邊界。東:向東。封:疆界,使成為疆界。,肆:延伸,擴張。,何厭之有:有何厭,“之”,賓語前置的標志。“厭”,滿足。,唯: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圖:考慮。,闕: 侵損, 削減,焉:從哪里,以:而,秦伯說,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之,乃還 。,秦伯高興了,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并派杞子、逢孫、楊孫幫鄭國守衛(wèi),就率軍回國。,盟:結盟。,戍:守衛(wèi)。,說:通“悅”,高興。,乃:于是。,燭之武說退秦師。賞析其高妙的勸說藝術。,夜,縋而出,
11、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既知亡矣。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敢以煩執(zhí)事。越國以鄙遠,君知其 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鄭以 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且君 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 知也。夫晉,何厭之有?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不闕秦,將焉取之?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心平氣和,平緩。,誠懇,反問語氣。,委婉,平緩。,反問,語調略高。,較輕,有力而肯定,拉長音,態(tài)度誠懇,中速讀。,要有憤激之感,速度較前要快。,反問語氣,反問語氣,語速承前,語氣平緩,誠懇,燭之武善于利用秦晉矛盾,打動了秦伯,使秦退兵,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欲揚先抑,
12、 以退為進.,闡明利害, 動搖秦君.,替秦著想, 以利相誘.,引史為例, 挑撥秦晉.,推測未來, 勸秦謹慎.,亡鄭,無利,有小害,舍鄭,無害,有小利,亡鄭,將有大害,(表面),(深入),高妙的勸說藝術,有理 有利 有節(jié) 有體,援古例今,審時度勢 洞悉對方心理,縮短彼此距離 不卑不亢 語言得體,語重心長,你平時可曾成功地勸說過別人?談談你的經(jīng)驗。,理擺事實、講道理,分析形勢亡鄭對秦無益 亡鄭對秦有害 舍鄭于秦有益 縱觀歷史晉國無信且貪 展望未來預言晉將闕秦,利化被動為主動,燭之武為何不去見晉侯而選擇見秦伯? 分析一下燭之武所洞悉的秦伯的心理。 (戒心、貪心、疑心) 燭之武是如何拉近彼此距離的?
13、(消除戒心、瓦解貪心、利用疑心),節(jié)不卑不亢,既不刺激對方,也不失卻本國尊嚴,體得體,要尊重他人。只有尊重他人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燭之武對于秦伯,一口一個“君”,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對方的厲害得失。每一言每一行無不表現(xiàn)了對對方的尊敬。這種尊敬贏得了對方的好感,從而也為自己的說服工作打好了感情基礎。 作為臣子,委婉提醒,不提要求,一切請秦伯自己定奪。滿足了人潛意識中的自尊 。,一個為紓國難挺身而出的忠臣 一個遠見卓識的杰出的外交家 一個曉理動情的天才式演說家 一個善用矛盾化干戈為玉帛的政治家 一個審時度勢的出色的心理分析大師,塑造人物的方法,1.環(huán)境烘托(疾風知勁草) 2.他人的陪襯 3.個性
14、化的語言 4.細節(jié)描寫“夜縋而出”,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吾其還也。”亦去之。,子犯請求晉侯下令攻擊秦軍。晉侯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依靠了別人的力量卻又去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國,這是不明智的;以混亂代替聯(lián)合一致,這是不勇武的。我們還是回去吧?!边@樣晉軍也撤離了鄭國。,微:假如沒有。夫人:那人。,因:依靠,子犯:狐偃的字。之:指秦軍,敝:損害,與:結交,親附,知:同“智”,其:表商量語氣,還是。,去:離開。,易:交換,及:達到,其:代詞,自己的,武:戰(zhàn)時應遵守的道義準則,之:代鄭
15、國,結局:晉軍亦退師,晉文公 將其與“子犯”相比,看其一代霸主之氣,敘事結構,秦晉圍鄭,臨危受命,說退秦師,晉師撤離,亡鄭利晉而闕秦,存鄭利秦,晉忘恩負義,不可共事,三點理由,塑造人物的方法,1.環(huán)境烘托(疾風知勁草) 2.他人的陪襯 3.個性化的語言,討論: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個人物,理由是什么?,鄭 伯禮賢下士,從諫如流。,佚之狐識人才的伯樂。,燭之武官微人輕,懷才不遇,臨危受命, 不避艱險,深明大義,才智超群。,秦 伯以利為重,亦敵亦友,變化難測, 政治手腕了得。,晉 侯以利為重,以”不仁”為借口,沉著應對, 有政治家的風度。,知識點歸納,總結字詞句,1、通假字; 2、古今異義; 3、文言虛
16、詞; 4、詞類活用; 、特殊句式。,1、今老矣,無能為也已 2、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3、何厭之有? 4、秦伯說 5、失其所與,不知,通假字,已通矣,語氣詞,共通供,供給,厭通饜,滿足,說通悅,高興,知通智,明智,13,(古/今),貳于楚也(從屬二主/數(shù)詞二的大寫) 以為東道主(東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 行李之往來(使者/指外出的人攜帶的隨身物品) 今有急而求子(您,對人的敬稱/兒子) 越國以鄙遠(邊遠的地方/粗鄙、低下) 亦去之(離開/距離) 微夫人之力(那個人/尊稱人的妻子),古今異義,文言虛詞,以:1.以其無禮于晉 2.若亡鄭以陪鄰,敢以煩執(zhí)事 于:1.以其無禮于晉 2. 佚之狐言于
17、鄭伯曰 且: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且君嘗為晉君賜矣 其:1.以其無禮于晉,且貳于楚也 2.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3.失其所與,不知 4.吾其還也,因為,表原因 連詞,來 對,表對象 連詞,又 連詞,況且 代詞,它鄭國 代詞 ,這件事 自己的 表商量語氣,還是,詞類活用,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扎) 越國以鄙遠(意動,以為邊邑) 與鄭人盟 (訂了盟約;建立同盟) 唯君圖之 (考慮) 既東封鄭 (使動,使成為疆界) 闕秦以利晉(使動,使受損、使得利),名詞動詞,既東封鄭(在東邊) 又欲肆其西封(在西邊) 夜,縋而出(在晚上,當晚) 朝濟而夕設版焉(在早上;在黃昏),名詞狀語,詞類活用,
18、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好處),動詞名詞,詞類活用,形容詞名詞,臣之壯也(壯年) 越國以鄙遠(遠方,邊遠的地方) 共其乏困(缺少的東西),詞類活用,形容詞動詞,因人之利而敝之(損害) 肆其西封(擴張、延伸),詞類活用,使動用法,燭之武退秦師(使.退卻)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使虧損)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滅亡),詞類活用,(燭之武)許之 (主語) (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主語) (晉惠公)許君焦、瑕 (主語) (燭之武)夜,縋而出 (主語) 敢以(之)煩執(zhí)事 (賓語) 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 (介詞),省略句,特殊句式,以其無禮于晉 (于晉無禮介詞結構后置) 且貳于楚也 (于楚從
19、屬介詞結構后置) 佚之狐言于鄭伯 (于鄭伯言介詞結構后置)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 (于君有益介詞結構后置) 何厭之有 (有何厭賓語前置),倒裝句,特殊句式,判斷句,鄰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斷) 是寡人之過也。 (“也”表判斷),特殊句式,及鄭,鄭文公亦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離外之患,而天不靖晉國,殆將啟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從之,三也。 晉、鄭同儕,其過子弟固將禮焉,況天之所啟乎?”弗聽。,叔詹,鄭國大夫。 姬出,姬姓父母所生,因重耳父母都姓姬。 離,同“罹”(l),遭受。
20、 靖,安定。 三士,指狐偃、趙衰、賈佗三人。 儕(chi):類。,左傳晉公子重耳之亡的相關內容,翻譯,到了鄭國,鄭文公也不以禮接待重耳。大夫叔詹勸鄭文公說:“臣下聽說上天所贊助的人,其他人是比不上的。晉國公子有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或許上天要立他為國君,您還是依禮款待他吧!同姓的男女結婚,按說子孫后代不能昌盛。晉公子重耳的父母都姓姬,他一直活到今天,這是第一件不同尋常的事。遭到流亡在國外的災難,上天卻不讓晉國安定下來,大概是要為他開出一條路吧,這是第二件不同尋常的事。有三位才智過人的賢士跟隨他,這是第三件不同尋常的事。晉國和鄭國是同等的國家,晉國子弟路過鄭國,本來應該以禮相待,何況晉公子是上天所贊助的人呢?”鄭文公沒有聽從叔詹的勸告。,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貴州省安全員考試題庫
- 2025年吉林省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
- 重慶工商大學派斯學院《酒店營銷》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青島港灣職業(yè)技術學院《口腔設備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東湖學院《社會哲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海南省建筑安全員-C證考試(專職安全員)題庫附答案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少兒體操與健美操》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生物合成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東青年職業(yè)學院《建筑法規(guī)1》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婦女健康與康復》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吉林省中考語文真題版有答案
-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單元語文要素
- 《人類起源的演化過程》閱讀測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知識競賽-競彩知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醫(yī)院DRG付費知識培訓課件
-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文學類文本閱讀練習
- (2024年)保安培訓圖文課件
- 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素養(yǎng)知識講座
- 雷達干擾技術概述
- 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全冊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表格式教案
- JBT 7901-2023 金屬材料實驗室均勻腐蝕全浸試驗方法 (正式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