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歷史下冊 10 大戰(zhàn)的爆發(fā)和初期階段教案 川教版_第1頁
九年級歷史下冊 10 大戰(zhàn)的爆發(fā)和初期階段教案 川教版_第2頁
九年級歷史下冊 10 大戰(zhàn)的爆發(fā)和初期階段教案 川教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0 大戰(zhàn)的爆發(fā)和初期階段審核人用案人授課時間 年 月 日第 課時課題課型教學目標知道綏靖政策的含義和表現(xiàn),理解其實質和惡劣影響;記住慕尼黑會議的時間、參加國家和內容,理解為什么稱其為“陰謀”;記住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的時間和標志;了解二戰(zhàn)初期進程。重點慕尼黑陰謀、德軍突襲波蘭。難點綏靖政策的實質及其影響。教法及教具教學過程教 學 內 容個案調整教師主導活動(提示學生從德國、波蘭、英法三個角度來思考原因,學生討論后回答)一、慕尼黑會議綏靖政策的頂點老師拋出問題引起學生興趣:為什么這次會議被稱為“陰謀”?到底是什么人玩弄了一個什么樣的陰謀呢?請位同學來給我們介紹一下。學生回答后,師生共同落實知識點:A時

2、間:1938年9月底B地點:德國慕尼黑C人物:張伯倫(英)、達拉第(法)、希特勒(德)、墨索里尼(意)D內容:把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地區(qū)割讓給德國學到這里我想很多同學都有了疑惑,在我們的印象中非常強大的英、法國家特別是痛恨德國的法國為什么要這么做呢?為什么要對希特勒的侵略姑息縱容甚至是幫助呢?這樣做的后果又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來回答這些問題。那么結果是不是真的像慕尼黑會議結束后張伯倫回到英國所說的“我們贏得了一代人的和平”呢?(師生對話)師(總結):慕尼黑陰謀不但沒有帶來和平,反而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這使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勵,讓希特勒進一步看清了英法的軟弱,助長了希特勒發(fā)動侵略

3、戰(zhàn)爭的野心。因此慕尼黑會議不但沒有避免戰(zhàn)爭,反而成為戰(zhàn)爭的催化劑。希特勒抓住了英、法“禍水東引”的心理,得寸進尺,慕尼黑協(xié)議墨跡未干,德國就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活動地圖演示吞并捷克斯洛伐克),英法再次視而不見采取了綏靖政策。他們還在妄想希特勒的下一個目標會是蘇聯(lián)哩!結果呢?我們接著往下看。師:希特勒其實早就制定好了永遠消滅波蘭的計劃。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了英法的盟國波蘭。這等于給了英法一記響亮的耳光,使其非常難堪。9月3日英法被迫對德宣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二、二戰(zhàn)全面爆發(fā)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zhàn)(1939年9月) 師:請注意,這里為什么講的是“全面”爆發(fā)?(師生對話)對,

4、在德國閃擊波蘭之前,一些國家比如我們中國已經開始了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戰(zhàn)爭。英法對德宣戰(zhàn)了,那我們來看看波蘭的結局,為什么不到一個月就滅亡了?教師補充、概括:波蘭的武器裝備陳舊戰(zhàn)略戰(zhàn)術落后英法兩國雖已經向德軍宣戰(zhàn)卻是宣而不戰(zhàn),致使波蘭軍隊孤軍奮戰(zhàn)德軍實力強大,準備充分,又以閃電作戰(zhàn)方式進行突襲,攻擊力強大。(學生提到德國方面采用的閃電戰(zhàn)方式,可提示學生查看課本中對閃電戰(zhàn)的注釋,加深了解)深入分析:英法軍隊此時為什么宣而不戰(zhàn)呢?)師:這是歷史上出現(xiàn)的非常罕見的“奇怪的戰(zhàn)爭”,也叫“靜坐戰(zhàn)爭”(多媒體顯示圖片資料)。面對德國23個師的兵力,英法聯(lián)軍110個師躲在馬奇諾防線背后按兵不動。(老師視情況可

5、補充有關馬奇諾防線的知識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并加深理解: 建于19291940年,耗資2000億法郎。全線長400千米,包括萊茵設防區(qū)、阿爾薩斯和洛林設防區(qū)以及薩爾障礙區(qū)。共筑有非常堅固的5600個永久性工事。但是它再堅固,也是一個消極的防御體系)波蘭緊鄰蘇聯(lián),英法國家還在幻想德軍進攻完波蘭后會直接向東繼續(xù)進攻社會主義蘇聯(lián)。因此又犧牲了一個弱小國家,這是綏靖政策的垂死掙扎。因為事實證明這是縱容者一廂情愿的如意算盤!而最后的結果卻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三、戰(zhàn)爭的初期階段(這部分雖然是閱讀課文,但如果學生一點都不了解的話,知識就脫節(jié)了,也不利于后面知識的學習。所以設計為兩種方案:一是教師剪輯制作一段簡

6、短的紀錄片供學生觀看、了解戰(zhàn)爭初期的一些重大事件;二是結合一些圖片資料進行以下教學。)1德軍進攻北歐、西歐諸國英、法靜坐觀戰(zhàn)的局面持續(xù)了7個多月,7個月意味著什么?給了法西斯德國以從容調配兵力準備新的進攻的時間。德國并沒有東去進攻蘇聯(lián),1940年四五月間,德軍掉轉槍口,首先閃擊丹麥、挪威,接著侵入盧森堡、荷蘭、比利時(多媒體演示德國先后占領的一系列北歐和西歐國家)。大家看地圖,比利時一被占領,德軍繞過馬奇諾防線攻占色當,被稱為天險的馬其諾防線(多媒體演示:閃爍)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不攻自破、形同虛設。情況越來越令英法國家無法思議了。2敦刻爾克大撤退(多媒體切換成地圖)與此同時,另一路德軍南下,直

7、逼巴黎,6月初向法國發(fā)動總攻。意大利這時也趁火打劫,對法國宣戰(zhàn)。法國政府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6月14日德軍兵不血刃占領巴黎,法國滅亡了(活動地圖顯示德國占領法國)。但堅持抵抗德國侵略的戴高樂將軍(多媒體顯示照片)流亡到英國,號召法國人民繼續(xù)抵抗,后來和英美盟軍一道打回法國,為法國的獨立自由作出了貢獻。3法國投降教師提出問題:號稱歐洲強國的法國簡直不堪一擊、一敗涂地,一個多月的時間就滅亡了,簡直不可思議,這是什么原因呢?從中我們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學生討論分析講述原因)教師補充、總結:法國統(tǒng)治者長期推行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也使自己喪失了遏制其侵略的有利時機,結果把法國葬送在希特勒的鐵蹄之下,并且受盡德國侮辱。(請學生閱讀書上的小字內容)法國的軍事思想落后,指揮失當。意大利的趁火打劫。結論:對待法西斯敵人不能姑息縱容,要堅決抵抗(學生談到的其他言之成理的結論亦可)當法國潰敗后,德國下一個進攻的目標是哪個國家?是英國。4不列顛之戰(zhàn)(多媒體顯示)在挪威即將陷入德軍之手時,英國首相張伯倫被迫辭職,標志著綏靖政策徹底破產。法國投降后,英軍孤軍奮戰(zhàn)嘗盡了多年來縱容法西斯的苦果。這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典型事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課本中毛澤東同志的這句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