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4課詩詞五首教學課件【新人教版】.pptx_第1頁
2017屆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4課詩詞五首教學課件【新人教版】.pptx_第2頁
2017屆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4課詩詞五首教學課件【新人教版】.pptx_第3頁
2017屆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4課詩詞五首教學課件【新人教版】.pptx_第4頁
2017屆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第24課詩詞五首教學課件【新人教版】.ppt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說起我國的詩歌,總有一種自豪感。的確,我國的詩歌源遠流長,就以詩經(jīng)算起,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詩歌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不少流派,“田園詩派”就是其中之一。舊時代的一些詩人,對現(xiàn)實不滿,退居山野,避入鄉(xiāng)村,通過對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園風光的歌詠以抒發(fā)情懷。這類詩稱為田園詩,寫這類詩的詩人也就被稱為田園詩人了。陶淵明就是我國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園詩人。他與最早的山水詩人南朝宋詩人謝靈運被合稱為“陶謝”。聽人說美味,總不如自己親口嘗一嘗來得真切。今天我們就來品味陶淵明飲酒詩之美味吧!,飲酒 陶淵明,我們學過陶淵明的哪些作品?,1、桃花源記 (散文),2、五柳先生傳(傳記),3、歸園田居 (田園詩),

2、作者簡介:,陶淵明(365-427),名潛,字淵明,一字元亮,東晉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辭賦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卒后朋友私謚“靖節(jié)”,故后人稱“靖節(jié)先生”。,陶淵明今存詩歌125首,其中四言詩9首,五言詩116首。他的五首詩可大略分為兩類:一類是漢魏以來繼承抒情言志傳統(tǒng)而加以發(fā)展的詠懷詩;一類是前人很少創(chuàng)作的田園詩。后代批評家常用質(zhì)樸、平淡、自然評價陶詩的風格,稱其為“田園詩人”。陶淵明現(xiàn)存文12篇,其中辭賦3篇,韻文5篇,散文4篇,篇數(shù)不多,影響卻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記。,作者簡況,飲 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

3、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按節(jié)奏誦讀詩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結廬:構筑房舍。人境:人聚居的地方。而:卻。車馬喧:喻世俗交往的打擾。詩人身居塵世,卻不受塵俗的煩擾。,首句即佳。清代著名詩人黃遵憲,名其居室為“人境廬”詩集為人境廬詩草,即取陶淵明詩意為名。,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君:詩人自稱。爾:這樣。,二句承上兩句設問設答。因為“心”能遠遠擺脫世俗的束縛,所以雖身處鬧境,也如同居于偏僻地區(q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后的感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然:悠閑自在的樣子。南山:廬山。 以美麗的自然景物烘托悠閑自得的情趣。

4、 “悠然見南山”中“見”,有本子作“望”。蘇軾說“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一篇神氣都索然矣?!?“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金 元好問論詩絕句,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寒陽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樹立耳。 無我之境,人惟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yōu)美,一宏壯也。

5、王國維人間詞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山氣:南山的氣象。日夕:傍晚。相與:相伴。還:飛回巢。 寫南山美妙的晚景。 歸去來辭“鳥倦飛而知還”意思是天色晚了,鳥尚且會“知還”,人當然更應該“迷途知返”。飛鳥晨出夕還,眷戀山林,是出于生物的本性;人既是自然的產(chǎn)物,也應順應自然之理,生與大自然同生,死與大自然同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此地此時的情景,總指隱逸的田園生活。真意:包括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諦。辨:辨識。忘言:不知怎樣用言語表達。 詩人在大自然啟迪下,已領悟到人生的真意,又何須用語言表達。,總 結:,這首詩是作者自敘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通章意在心遠二字,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

6、從古高人只是心無凝滯,空洞無涯,故所見高遠,非一切名象之可障隔,又豈俗物之所妄干。”(王士禎古學千金譜) 這首詩中,景、情、理三者巧妙結合,達到水乳交融的境地,具有很強的藝術魅力。,聽讀全詩,想想這首詩講了幾層意思,分別寫的是什么?,賞析:,1至4句為第一層,講作者因為能夠超脫現(xiàn)實紛擾,有高尚的精神境界,所以覺得所在的地方也偏僻幽靜了。,5至10句為第二層,說明欣賞美麗的自然景物,能獲得無限的意趣。,人物小結,結合詩作學習,評評陶淵明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思想在當時有什么積極意義和消極意義?,陶淵明棄官歸隱,潔身自好,追求恬靜的田園生活,完善獨立的人格,渴望自由,總的特點是“淡泊”,“獨善其身

7、”。這在當時來說,是對黑暗官場的一種反叛,因此有其積極意義。但是,要改選社會,消除污穢,不能單靠“歸隱”與“獨善”,應該兼濟天下,積極地 參加社會活動。從這點來說,陶淵明的退隱思想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春望,烽 fng 搔 so 渾 hn 簪 zn,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春望,杜甫,春 望,寫作背景: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唐玄宗帶著“傾國”佳人楊貴妃偷偷向四川逃去。三月,春天又來到了長安城,然而,國家的春天已不復存在,現(xiàn)實使詩人睹物神傷。詩人將自己的所見所感,高度凝練地熔鑄在40個字里,這就是有名的春望詩。,國破山河在

8、,城春草木深。,寫望中所見, 雖然經(jīng)歷過戰(zhàn)亂,國家動蕩不安、風雨飄搖,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到了春天,長安城的草木是蔥郁如昔,由于戰(zhàn)爭的緣故,人煙變得稀少,令人感到草木愈加地幽深,滿目凄然。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詩人睹物傷情,仿佛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鳥兒也因人世間的離別而驚心。 花鳥皆有人情。 詩句表明詩人憂國憂民,“感時”之深,“恨別”之切。情因景生,景隨情移,詩人深沉的家國之思得到了充分的表達。,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烽火連天,殺伐不斷,詩人遠離家眷,由于戰(zhàn)事緊張,音信隔絕,更覺“家書抵萬金”,在那種兵荒馬亂的歲月

9、,一封普通家信是多么難得,多么珍貴!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很自然地使人共鳴。,這兩句反映了詩人飽經(jīng)憂患,憂國憂民,頭發(fā)為之變白、稀疏,情境悲苦滿頭的白發(fā)越搔越短越少,簡直要插不住簪子了。“白頭”因愁而生,“搔”的動作是為了解愁,“更短”可見愁的程度越來越深。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又嘆息衰老,更增添一層悲愁。,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小結:,前四句統(tǒng)在“望”字中,視線由近而遠,又由遠而近,視野從城到山河,再到花鳥。感情由隱而顯,由弱而強,步步推進。再逐步轉入低首沉思,過渡到后面的想念親人,憂心忡忡。全詩情景兼具而不游離,情感強烈而不淺露,內(nèi)容豐富而不雜亂。,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

10、念家悲己的感情 。,修辭,對偶,擬人,夸張,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為國戍(sh)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這兩首詩情感上有何相似之處?又有何不同之處?,作業(yè)從兩首詩中任選一首,根據(jù)你的理解,用文字或繪畫把你的閱讀感受描繪出來。,雁門太守行,李賀,李賀(790816),字長吉,是中唐的獨樹一幟的詩人。李賀少年時

11、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懷才不遇,人稱為“詩鬼”。,作者簡介,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朗讀課文,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1、黑云:比喻敵軍。,2、金鱗:鱗片狀的鎧甲。,譯:敵軍像烏云壓境,像是要把城樓壓垮,鱗片狀的鎧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閃閃。,分析課文,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1、角:號角。,2

12、、燕脂:即“胭脂”。,譯:號角的聲音在這秋色里響徹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猶如胭脂凝成,濃艷得近似紫色。,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1、臨:動詞,抵達。,2、聲不起:指鼓聲低沉。,譯:寒風卷動著紅旗,部隊悄悄臨近易水;凝重的霜濕透了鼓皮,鼓聲低沉。,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1、黃金臺:燕昭王招納賢士筑的臺。,2、玉龍:寶劍的代稱。,譯:為了報答國君的賞賜和厚愛,手執(zhí)寶劍甘愿為他血戰(zhàn)到死!,1、本詩通過哪三個畫面描寫軍旅生活?,明確:雁門太守行詩人選取三個畫面描寫軍旅生活: 一個在白天,表現(xiàn)官軍戒備森嚴; 一個在黃昏前,表現(xiàn)刻苦練兵; 一個在中夜,寫官軍出其不意的襲擊敵人。,合作探

13、究,2、歸納全詩主旨。,明確:這首詩,用濃艷斑駁的色彩描繪悲壯慘烈的戰(zhàn)斗場面,奇異的畫面準確地表現(xiàn)了特定時間、特定地點的邊塞風光和瞬息萬變的戰(zhàn)爭風云。,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是一首詠史詩。, 赤壁是東漢末年周瑜大敗曹操的 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長江南岸。但詩人 所詠的赤壁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詩人 借題發(fā)揮,表明自己對歷史事件的看法。,走近杜牧,杜牧(803約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屬縣)人。晚唐詩人。人謂之小杜,以別于 少陵。 入仕后累官至遷膳部員外郎。朋黨之爭時,被李德裕排擠,而后復為用。入朝,官至中書舍人。全唐詩編其

14、詩入卷。 詠史詩過華清宮絕句、赤壁等頗多感慨,江南春、泊秦淮、山行等,其阿房宮賦也為人稱道且標志著文賦體之形成。生平詳見新唐書卷一六六。有樊川文集。,詩題解讀,赤壁詩是杜牧在唐武宗會昌二年(842)至四年間出任黃州刺史時游赤壁磯作,赤壁,其地有很多處,杜牧詩中的赤壁,并非赤壁大戰(zhàn)的赤壁,而是在湖北黃岡市,屹立長江濱,土石皆帶血色,名赤壁山,又名赤壁磯或赤鼻磯。杜牧所寫的赤壁詩及宋人蘇軾作前后赤壁賦,皆借黃州赤壁磯以詠赤壁之戰(zhàn)的史事。 詩人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以地名為題,懷古詠史,抒發(fā)感慨,寄希望統(tǒng)治者不要存有僥幸心理。,折戟(j)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一支古老的斷戟沉落在江底泥沙

15、中,流逝的歲月也未使它銷蝕;自己拿起磨出錚錚亮光的斷戟,認出它是東吳破曹的遺物。,翻譯,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假如東風不給周瑜援助,江南已是一片廢墟;美麗的大、小喬,只有永遠被鎖在銅雀臺里。,這兩句詩是說,如果不是東風給了周瑜以方便,取得勝利的就可能是曹操,歷史將要重寫。,閱讀理解,1.詩人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發(fā)?,折戟沉沙鐵未銷,2.詩人是怎樣評價赤壁之戰(zhàn)的?,赤壁之戰(zhàn)周瑜的勝利,是借助東 風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是 相反的結果。詩人不以成敗論英雄。,3.前后兩句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前兩句是敘事,后兩句是議論。由敘事引發(fā)議論。,赤壁的后兩句詩是中國古典詩歌中

16、最精彩的論史名句。 杜牧獨出心裁的評論,認為周瑜不過是依靠當時刮起的東風才得以火攻曹營取勝,否則歷史將是另一局面,這番議論,曲折有力地揭示出赤壁之戰(zhàn)對三國鼎立所起的作用。而且,杜牧好談兵,有政治軍事才能,懷抱用世之心,卻郁郁不得志。因此貶低周瑜,正是宣泄自己空有濟世之才卻生不逢時、無法建功立業(yè)的憤郁不平之情,在議論中凸現(xiàn)詩人雄視古今的兀傲神情。,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現(xiàn)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漁家傲,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 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章丘明水(今屬山東濟南)人。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并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 李清

17、照出生于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后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變后,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漁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解釋: 星河:銀河。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天語:天帝的話語。我報路長嗟日暮:路長,隱括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隱括屈原離騷:“

18、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之意。嗟,慨嘆。謾:徒,空。鵬: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鳥。蓬舟:像蓬蒿被風吹轉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風吹飛,喻飛動。吹?。捍档?。三山:傳說中海上的三座仙山。,“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 描繪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壯麗景色?!靶呛印?,即銀河。意思是說,天空連接著那像波浪一樣翻滾的云霞,這些云霞又是和晨霧連在一起,顯得曙色朧朦。而透過云霧遠遠望去,銀河中波濤洶涌,像要使整條河翻轉過來似的。河中許許多多帆船在滾滾的大浪中顛撲,風帆擺動得像在銀河中起舞一樣。雖然寫的是作者在夢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這一幻想無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歷盡艱難險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潛意識所促使的。 “仿佛

19、夢魂歸帝所” “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宮殿。其實,這是人們在經(jīng)歷了千辛萬苦后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古代詩人往往設想自己是從天上宮闕來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時也就往往說“歸帝所”去。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說:“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也就是寫他想回到天帝宮殿去。那么,作者魂回帝宮去,情況怎樣呢?,賞析詞句,“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她聽見天帝在對她說話,殷勤地問她要回到哪里去? 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飄泊天涯,備受排擠與打擊,嘗盡了人間的白眼,如今天帝這么關照她,使她感到多么溫暖?。∽髡哌@么寫,不管其主觀動機如何,客觀上已把天上和人間作了一個鮮明的對照,譏諷了黑暗的現(xiàn)實社會。她在

20、若干年來的逃難生活中,多少事,憑誰訴?這次竟然得到訴說的機會了。這就引出了詞的下片,由她訴說自己的困難和心愿。,“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意思是說,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遠,現(xiàn)在已到了黃昏,還沒有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 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遠,茫然不知所措。這里著一“嗟”字,生動地表現(xiàn)出她那彷徨憂慮的神態(tài)。 下句,“謾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這一句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慨嘆自己有才而不能為世用,有懷才不遇之感;二是社會動亂,文章無用,有李賀南園十三首中的“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之意。兩者像是對立,實則統(tǒng)一,是互為因果的。那

21、么,作者既然有這樣苦衷,她希望怎樣解脫呢?請看:,“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像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著,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 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芭钪邸?,像蓬草那樣飛旋輕快的小舟?!叭健?,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神山,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為什么夢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極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從上文的意思來看,是由于她感到“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就是說,盡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xiàn)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實現(xiàn)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這樣想的??梢娝膲粝胂删?,正是她對黑暗現(xiàn)實不滿的表現(xiàn)。她要回到那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著戰(zhàn)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的現(xiàn)實。所以,她的那種思想活動,并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有現(xiàn)實意義的。,歸納 主 題,該詞通過夢境展現(xiàn)了一幅遼闊、壯美的海天相接的圖畫;通過回答天帝的問話,抒發(fā)胸臆,感嘆自己空有卓越的才華,雖辛苦求索,終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達了詞人煩悶的心情,充分地表現(xiàn)了對自由的渴望,對光明的追求。,這首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