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場項目質量通病防治方案與控制措施(優(yōu)秀工程方案)_第1頁
風電場項目質量通病防治方案與控制措施(優(yōu)秀工程方案)_第2頁
風電場項目質量通病防治方案與控制措施(優(yōu)秀工程方案)_第3頁
風電場項目質量通病防治方案與控制措施(優(yōu)秀工程方案)_第4頁
風電場項目質量通病防治方案與控制措施(優(yōu)秀工程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廣東韶關乳源大 布二期風電場項目工程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方案 與控制措施2017年8月目 錄1. 編制依據(jù)12. 工程概況12.1工程簡介12.2施工范圍33. 編制目標及原則73.1質量通病概述73.2質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則73.3工程質量通病治理工作領導小 組84. 質量通病的 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94.1建筑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94.2安裝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314.3電氣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351. 編制依據(jù) 1.1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tǒng)一標準(GB50300-2015) 1.2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50204-2015) 1.3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guī)范(GB 50208-2

2、016) 1.4業(yè)主提供的 設計圖紙及質量管理文件 1.5廣東韶關乳源大 布二期風電場項目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1.6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實施管理規(guī)程(QGDW248-2008) 1.7公司質量、安全健康、環(huán)境管理手冊 1.8電力建設消除施工質量通病守則(1995版) 1.9中華人民共和國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 1.10中華人民共和國 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電力工程部分(2011版) 1.11電力建設施工質量驗收及評定規(guī)程(DL-T5210 2012) 1.1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驗收及評定規(guī)程(DL/T5161.117- 2002) 2. 工程概況 2.1

3、工程簡介 廣東韶關乳源大 布二期風電場項目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大 布鎮(zhèn)梁坑坳、蕉窩頂一帶山區(qū),距乳源縣城直線距離約33千米,地理位置為北緯24292434,東經1130811313.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冬半年受北方冷空氣影響,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干冷;夏半年則為季風低壓、熱帶氣旋外圍環(huán)流所影響,盛行西南和東南季風,高溫多雨.根據(jù)大 布鎮(zhèn)風電場附近的 乳源國家氣象站歷史資料統(tǒng)計,該地年平均氣溫為20.7,年平均氣壓為1002.8hPa,年平均水汽壓為19.5hPa,年平均相對濕度 為78%,年平均降水總量為1784米米.場內無河流穿過,其水系主要為一些山間溪谷,受季節(jié)性影響,水量較小 至干枯

4、,風資源豐富,主風向穩(wěn)定,80米高度 平均風速為6.61米/s,風能資源豐富;臨近省道S258線,對外交通條件良好.風電場高程范圍為 690米1297米,場址范圍約25千米2.本期工程規(guī)劃裝機容量為120米W,擬安裝55臺單機容量為2000kW及以上的 風力發(fā)電機組,工程為等別為II等,工程規(guī)模為大 (2)型.為滿足本風電項目的 需要,本期工程在風電場區(qū)域內新建1座110kV變電站和全長約55.8千米的 進場、場內道路.每臺風力發(fā)電機組經箱式變電站升壓至35kV,通過35kV集電線路匯集接至風電場變電站,二次升壓至110kV后送出接入電網.風電場變電站本期設置263米VA 110kV有載調壓升

5、壓變壓器,1回110kV架空線路接入220kV坦界變電站.升壓變電站站址位于風電場范圍的 東北部,場地呈矩形,變電站長74.4米,寬70米,升壓站圍墻內用地面積為5208米2,總建筑面積1823.72米2.進場、場內道路,參照四級公路和風機廠家運輸手冊設計,設計荷載等級為公路II級,道路最大 縱坡14%,路基寬度 為5.5米,路面寬5.0米. 2.2施工范圍 本標段主要內容為風電場的 場內道路、吊裝平臺(安裝場)、風機基礎及箱式變壓器基礎、基礎內部接地、埋管、風電場內機電設備安裝、塔筒及風力發(fā)電機組安裝,110kv升壓站建筑安裝工程等.具體范圍如下:1)風電場的 進場道路,場內道路、吊裝平臺及

6、轉彎平臺、風機基礎及箱式變壓器基礎、風機(箱變)基礎內接地、埋管、風電場內機電設備安裝.(1)進場道路及場內道路.風電場場內道路為風電場各風機間的 運行維護道路,同時兼顧施工期運輸機械對道路的 具體要求.風電場進場及場內道路全長約55.8千米,參照四級公路和風機廠家運輸手冊設計,設計荷載等級為公路II級.施工路基寬度 :道路路基寬度 為5.5米,路面寬5.0米,鋪厚30厘米的 塊石基層及厚10厘米的 填隙碎石面層,兩邊留有0.25米寬的 土路肩,靠山側留有0.4米寬邊溝.道路最大 縱坡14%.我部負責本工程范圍內改造道路及新建道路的 建設和竣工驗收前的 維護工作,及利用原有道路施工過程中的 維

7、護及完成后的 路面及附屬工程復建工作.(2)風機吊裝平臺及轉彎平臺臨時工程風機吊裝平臺建于風機基礎附近,緊接場內道路.其主要目的 為擺放和安裝風機機艙、輪轂和葉片、塔架、吊裝設備,并進行風機吊裝操作.吊裝平臺和風機基礎一般共用一個平臺,平臺平面尺寸為40米50米左右或類似面積大 小 的 多邊形.(3)風機基礎永久工程本標段風電場安裝55臺風力發(fā)電機組.風機基礎所在場地地基承載力較高風機基礎可通過開挖直接坐落于風化巖基上,采用天然地基基礎形式.天然地基及換填地基風機基礎持力層為1強風化巖層、2中等風化巖層.天然地基和換地地基采用圓形擴展基礎.圓形擴展基礎采用C35鋼筋混凝土結構,基礎底部直徑20

8、.5米,總高度 3.2米,由底板、圓臺、臺柱組成,各部分高度 分別為1.0米、1.4米、0.8米,臺柱直徑10.0米.(4)箱式變壓器基礎永久工程每臺風機配備一臺35kV箱式變壓器,變壓器基礎共55個.基礎型式為矩形鋼筋混凝土底板與上部漿砌磚直立墻組成的 結構,直立墻頂部為鋼筋混凝土圈梁工作平臺,變壓器基礎埋深1.50米左右,箱變外設圍欄4.0米4.0米(以箱變設備尺寸最終招標為準),工作平臺面高于地面約0.40米.(5)風機及箱變基礎接地工程風機及箱變基礎接地系統(tǒng)設計、施工、試驗.(6)風機及箱變基礎埋管工程風機和箱變基礎里電纜和光纜保護管的 埋設等.(7)風電場內電氣設備安裝在風機安裝過程

9、中,承包單位應對箱變進行安裝、試驗和調試請業(yè)主核實,并負責與風機的 聯(lián)調,其安裝進度 要求應滿足業(yè)主和風機廠家要求.1kV電力電纜敷設施工及試驗,包括風機和箱變之間的 電力電纜的 敷設施工以及電纜接頭的 制作;風機至箱變間的 控制電纜的 敷設施工及試驗.以上試驗都必須出具試驗報告.(8)青賠:施工圖紙范圍內的 臨時和永久占地賠償由招標單位承擔,圖紙外的 占地由投標單位承擔.(9)其他施工范圍:本標段相關的 工作配合;本標段范圍內施工協(xié)調、臨時工作面開設及手續(xù);道路及平臺附屬設施、進場道路改造維護、障礙清理、混凝土路面恢復、棄(10)土外運(含渣場租用)、臨建、配合鉆芯取樣以及本標段施工期間所有

10、水、電、通信設施等.配合35kV集電線路、分系統(tǒng)、整套啟動調試.其他本范圍未具體列舉,但施工圖紙等設計文件和招標文件、合同草案中已約定的 工程內容、或作為一個有經驗的 承包商應考慮到的 施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工作內容同樣屬于本標段內的 工程范圍.2)風機塔筒及風力發(fā)電機組安裝工程(1)本風機安裝項目主要包括55臺風機吊裝和內部電氣設備安裝.(2)箱變與風機機艙內電氣設備的 連接、調試,風機內部電氣設備的 安裝與線纜的 連接等均由投標單位完成.(3)堆場租賃、風機塔筒的 卸車、二次轉運、保管和吊裝.分別負責55臺風力發(fā)電機塔筒在設備堆場的 卸車、二次倒運至機位(堆場裝貨、二次倒運板車由投標單位負

11、責)、設備牽引、機位卸車、保管、起吊就位、安裝.(4)風機機組設備的 卸貨、吊裝分別負責55臺風力發(fā)電機機組的 機艙、輪轂、葉片的 牽引、卸車、二次轉運、保管、起吊就位、安裝.(5)電纜安裝電纜在塔筒內的 安裝及接線.(6)運輸支架的 吊裝在風機設備到場后,如果運輸支架隨設備一起卸到現(xiàn)場,則在該部分設備吊裝結束后15天內應當將運輸支架吊裝到運輸單位車輛上,方便今后設備的 運輸.(7)其它機艙電氣安裝與接線、輪轂電氣安裝與接線、發(fā)電機電氣安裝與接線、塔筒電氣安裝與接線、電纜敷設與連接,高強螺栓第三方復檢及設計圖紙中或監(jiān)理人要求完成的 工作.其他本范圍未具體列舉,但施工圖紙等設計文件和招標文件、合

12、同草案中已約定的 工程內容、或作為一個有經驗的 承包商應考慮到的 施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 工作內容同樣屬于本標段內的 工程范圍.3)110kV升壓站建筑安裝工程升壓站包括綜合樓、附屬樓、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設備樓、SVG樓、主變壓器、避雷針、鋼構架、事故油池等.本標段包括升壓站土建和安裝工程,主要包括進站道路、圍墻、大 門、升壓站綜合樓、設備樓、SVG樓、附屬用房、室外送電區(qū)、電纜溝及電氣設備安裝、室外水工設施等項目的 土建和安裝工程等. 3. 編制目標及原則 3.1質量通病概述 工程質量通病是指工程中經常發(fā)生的 、普遍存在的 一些工程質量問題.質量通病面大 量廣,危害極大 ;消除質量通病,是提

13、高施工項目質量的 關鍵環(huán)節(jié).產生質量通病的 原因雖多,涉及面亦廣,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參與項目施工的 組織者、指揮者和操作者缺乏質量意識,不講“認真”二字.其實,消除質量通病,并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 要求,辦不到的 事.只要真正在思想上重視質量,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 觀念,認真遵守施工程序和操作規(guī)程;認真貫徹執(zhí)行技術責任制;認真堅持質量標準、嚴格檢查,實行層層把關;認真總結產生質量通病的 經驗教訓,采取有效的 預防措施. 3.2質量通病防治基本原則 1、 質量通病的 治理要以管理和技術措施為主,反對不計成本,以治理為名進行不必要的 變更的 治理行為.在管理上,要加強施工組織,完善各項制度 ,落實

14、質量責任,推廣標準化、精細化施工管理;在技術上,要加強技術創(chuàng)新,鼓勵研發(fā)、推廣和采用新技術、新材料,完善工藝流程和標準,嚴格執(zhí)行強制性標準. 2、 質量通病的 治理要和精細化管理相結合,治理工作注重從小 、從細抓起.治理質量通病的 過程就是一個精細化管理的 過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質量的 細小 部位,施工管理的 細小 措施,施工工藝的 細小 環(huán)節(jié). 3、 質量通病的 治理要加強協(xié)作,各負其責.在治理過程中,要通過治理責任這個紐帶,建立治理溝通、協(xié)作機制,形成合力,共同發(fā)揮作用. 4、 質量通病的 治理要預先制定專項治理措施,找準病因,對癥下藥,做到事半功倍.質量通病是長期形成的 痼疾,治理活動不可

15、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要根據(jù)工程實際情況,突出重點、重點突破,帶動全面. 5、 質量通病治理活動要在明確責任的 基礎上,充分發(fā)揮一線人員的 智慧,要防止質量通病的 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線人員不見面的 情況,要讓一線工程人員了 解質量通病的 名稱、危害、產生原因和表現(xiàn)形式,掌握治理的 措施和施工工藝關鍵環(huán)節(jié),把治理的 直接責任落實到一線,調動一線人員的 積極性. 3.3工程質量通病治理工作領導小 組 為加強工程質量通病治理的 管理,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的 工程質量通病治理工作領導小 組,人員組成如下:組 長:項目經理 副組長:項目技術負責 成 員:各部室成員 主要職責:編制本工程項目質量通病預

16、防措施及管理制度 ;實施階段性現(xiàn)場質量工藝及質量通病預防情況的 專項檢查;公布檢查報告;對違反規(guī)定的 施工單位進行處理. 4. 質量通病的 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4.1建筑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4.1.1土石方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4.1.1.1土方開挖主要工程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1、 場地積水(場地范圍內局部積水)產生原因: (1) 場地周圍未做排水溝或場地未做成一定排水坡度 ,或存在反向排水坡. (2) 測量偏差,使場地標高不一. 防治措施: (1)按要求做好場地排水坡和排水溝.(2)做好測量復核,避免出現(xiàn)標高錯誤. 2、挖土邊坡塌方(在挖方過程中或挖方后,邊坡土方局部或大 面積塌陷或滑塌)

17、 產生原因: (1)基坑(槽)開挖較深,未按規(guī)定放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 土層開挖基坑(槽),未采取有效降排水措施. (3)坡頂堆載過大 或受外力震動影響,使坡體內剪切應力增大 ,土體失去穩(wěn)定而導致塌方. (4)土質松軟,開挖次序、方法不當而造成塌方. 防治措施:(1)根據(jù)不同土層土質情況采用適當?shù)?挖方坡度 ;(2)做好地面排水措施,基坑開挖范圍內有地下水時,采取降水措施;坡頂上棄土、堆載,使遠離挖方土邊緣35米;(3)土方開挖應自上而下分段分層依次進行,并隨時做成一定坡勢,以利泄水;避免先挖坡腳,造成坡體失穩(wěn);(4)相鄰基坑(槽)開挖,應遵循先深后淺,或同時進行的 施工順序.

18、處理方法,可將坡腳塌方清除,做臨時性支護(如推裝土草袋設支撐護墻)措施. 3、超挖(邊坡面界面不平,出現(xiàn)較大 凹陷) 產生原因: (1) 采用機械開挖,操作控制不嚴,局部多挖. (2) 邊坡上存在松軟土層,受外界因素影響自行滑塌,造成坡面凹洼不平. (3) 測量放線錯誤. 防治措施:(1)機械開挖,預留0.3米厚采用人工修坡;(2)加強測量復測,進行嚴格定位. 4、基坑(槽)泡水(地基被水淹泡,造成地基承載力降低) 產生原因: (1) 開挖基坑(槽)未設排水溝或擋水堤,地面水流入基坑(槽). (2)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未采取降水措施將水位降至基底開挖面以下. (3) 施工中未連續(xù)降水,或停電

19、影響. 防治措施:(1)開挖基坑(槽)周圍應設排水溝或擋水堤;(2)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應降低地下水位,使水位降低至開挖面以下0.51.0米. 5、 基底產生擾動土產生原因: (1) 基槽開挖時排水措施差,尤其是在基底積水或土壤含水量大 的 情況下進行施工,土很容易被擾動. (2) 土方開挖時超挖,后又用虛土回填,該虛土經施工操作后亦改變了 原狀土的 物理性能,變成了 擾動土. 防治措施: (1) 認真做好基坑排水和降水工作.降水工作應待基礎回填土完成后,方可停止. (2) 土方開挖應連續(xù)進行,盡量縮短施工時間.雨季施工或基槽(坑)開挖后不能及時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時,可在基底標高以上留1530厘米

20、的 土不挖,待下一道工序開工前再挖除.采用機械挖土時,應在基底標高以上留一定厚度 的 土用人工清除.(3) 冬季施工時,還應注意基底土不要受凍,下一道工序施工前應認真檢查.禁止受凍土被隱蔽覆蓋.為防止基底土凍結,可預留松土層或采用保溫材料覆蓋措施,待下一道工序施工前再清除松土層或去掉保溫材料覆蓋層.(4) 嚴格控制基底標高.如個別地方發(fā)生超挖,嚴禁用虛土回填.處理方法應征得設計單位的 同意. 4.1.1.2回填土主要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填方邊坡塌方(填方邊坡塌陷或滑塌) 產生原因: (1) 邊坡坡度 偏陡. (2) 邊坡基底的 草皮、淤泥、松土未清理干凈;與原陡坡接合未挖成階梯形搭接,

21、或填方土料采用淤泥質土等不合要求的 土料. (3) 邊坡填土未按要求分層回填壓(夯)實. (4) 坡頂坡腳未做好排水設施.由于水的 滲入,土內聚力降低,或坡腳被沖刷而導致塌方. 防治措施:(1) 永久性填方的 邊坡坡度 應根據(jù)填方高度 、土的 種類和工程重要性按設計規(guī)定放坡;(2) 按要求清理基底和做階梯形接槎;(3) 選用符合要求的 土料,按填土壓實標準進行分層、回填碾壓或夯實;(4) 在邊坡上下部做好排水溝,避免在影響邊坡穩(wěn)定的 范圍內積水. 2、 填土出現(xiàn)橡皮土 產生原因:在含水量較大 的 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質黏土等原狀土上進行回填,或采用這種土作土料回填,當對其進行夯擊或碾壓,表

22、面易形成一層硬殼,使土內水分不易滲透和散發(fā),因而使土形成軟塑狀態(tài)的 橡皮土.施工后有輪式車輛碾壓.防治措施: (1) 夯實填土時,適當控制填土的 含水量,避免在含水量過大 的 原狀土上進行回填. (2) 填方區(qū)如有地表水時,應設排水溝排走,如有地下水應降低至基底下0.5米. (3) 施工后嚴禁輪式車輛碾壓. (4) 可用干土石灰粉等吸水材料均勻摻入土中降低含水量,或將橡皮土翻松、晾干、風干至最優(yōu)含水量范圍,再夯(壓)實. 3、 回填土密實度 達不到要求 產生原因: (1) 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土顆粒過大 ,含石塊等硬質填料;采用了 碎塊草皮、有機質含量大 于8%的 土、淤泥質土或雜填土作填料.

23、 (2) 土的 含水量過大 或過小 ,因而達不到最優(yōu)含水量下的 密實度 要求. (3) 填土厚度 過大 或壓實遍數(shù)不夠;或碾壓機械行駛速度 過快. (4) 碾壓或夯實機具能量不夠,影響深度 較小 ,使密實度 達不到要求. 防治措施: (1) 選擇符合要求的 土料回填,土料過篩;按所選用的 壓實機械性能,通過試驗確定含水量,控制每層鋪土厚度 、壓實遍數(shù)、機械行駛速度 ;嚴格進行水平分層回填、壓(夯)實;加強現(xiàn)場檢驗,使其達到要求的 密實度 . (2)如土料不合要求,可采取換土或摻入石灰、碎石等措施壓實加固;土料含水量過大 ,可采取翻松、晾曬、風干或摻入干土重新壓、夯實;含水量過小 時,在回填壓實

24、前適當灑水增濕;如碾壓機具能量過小 ,可采取增加壓實遍數(shù)或使用大 功率壓實機械碾壓等措施. 4.1.1.3基坑主要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1、 基坑(槽)回填土沉陷(基坑、槽回填土局部或大 片出現(xiàn)沉陷,造成散水坡空鼓下沉) 產生原因: (1) 基坑槽中的 積水淤泥雜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礎兩側用松土回填,未經分層夯實. (2) 基槽寬度 較窄,采用手工夯填,未達到要求的 密實度 . (3) 回填土料中干土塊較多,受水浸泡產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 的 粘性土、淤泥質土、碎塊草皮作填料,回填密實度 不符合要求. (4) 回填土采用水沉法沉實,密實度 大 大 降低. 防治措施:回填前排凈槽中積水,將淤泥

25、、松土、雜物清理干凈.回填土按要求采取嚴格分層回填、夯實.控制土料中不得含有直徑大 于5厘米的 土塊及較多的 干土塊,嚴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料. 2、 回填土密實度 達不到要求 產生原因:回填的 土料(粉質黏土、粉土)含水量偏小 或偏大 .碾壓工藝或遍數(shù)不合理. 防治措施:在回填壓實前適當灑水增濕或晾曬,嚴格碾壓施工工藝參數(shù). 4.1.2鋼筋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4.1.2.1鋼筋成型尺寸不準確 已成型的 鋼筋尺寸和彎曲角度 不符合設計要求. 原因:下料不準確;畫線方法不對或誤差大 ;用手工彎曲時,扳距選擇不當;角度 控制沒有采取保證措施. 防治措施:加強鋼筋配料管理工作,預先確定各種形狀鋼筋下料

26、長度 調整值.根據(jù)鋼筋彎制角度 和鋼筋直徑確定好扳距大 小 . 為保證彎曲角度 符合要求,在設備和工具不能自行達到準確角度 的 情況下,可在成型案上畫出角度 準線或采取釘扒釘做標志的 措施. 4.1.2.2已成型的 鋼筋變形 鋼筋成型后外形準確,但在堆放或搬運過程中發(fā)現(xiàn)彎曲、歪斜、角度 偏差. 原因:成型后,往地面摔得過重,或因地面不平,或與別的 物體或鋼筋碰撞成傷;堆放過高或支墊不當被壓彎;搬運頻繁,裝卸“野蠻”. 防治措施:搬運、堆放要輕抬輕放,放置地點要平整,支墊應合理;盡量按施工需要運至現(xiàn)場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要的 翻垛. 4.1.2.3過熱從焊縫或近縫區(qū)斷口上可看到粗晶狀態(tài).

27、 原因: (1) 預熱過分,焊口及其近縫區(qū)金屬強烈受熱. (2) 預熱時接觸太輕,間歇時間太短,熱量過分集中于焊口. (3) 沿焊件縱向的 加熱區(qū)域過寬,頂鍛留量偏小 ,頂鍛過程不足以使近縫區(qū)產生適當?shù)?塑性變形,未能將過熱金屬排除于焊口之外. (4) 為了 頂鍛省力,帶電頂鍛延續(xù)較長,或頂鍛不得法,致使金屬過熱. 防治措施: (1) 根據(jù)鋼筋級別、品種規(guī)格等情況確定其預熱程度 ,在施工中嚴加控制. (2) 采取低頻預熱方式,適當控制預熱的 接觸時間、間歇時間以及壓緊力. (3) 嚴格控制頂鍛時的 溫度 及留量. (4) 嚴格控制帶電頂鍛過程. 4.1.2.4脆斷在低應力狀態(tài)下,接頭處發(fā)生無預

28、兆的 突然斷裂.脆斷可分為淬硬脆段、過熱脆斷和燒傷脆斷幾種情況. 原因: (1) 焊接工藝方法不當. (2) 對焊接性能較差的 鋼筋,焊后雖然采取了 熱處理措施,但因溫度 過低,未能取得有效的 效果. 防治措施: (1) 針對鋼筋的 焊接性,采取相應的 焊接工藝. (2) 正確控制熱處理程度 . 4.1.2.5燒傷鋼筋與電極接觸處表面微熔及燒傷. 原因: (1) 鋼筋與電極接觸處潔凈程度 不一致,有氧化物,夾緊力不足,局部區(qū)域電阻很大 ,因而產生了 不允許的 電阻熱. (2) 電極外形不當或嚴重變形,導電面積不足,致使局部區(qū)域電流密度 過大 . 防治措施: (1) 清除鋼筋被夾緊部位的 鐵銹和

29、油污. (2) 清除電極內表面的 氧化物. (3) 改進電極槽口形狀,增大 接觸面積. (4) 夾緊鋼筋. 4.1.2.6接頭彎折或軸線偏移原因: (1) 鋼筋端頭歪斜.(2) 電極變形太大 或安裝不準確. (3) 焊機夾具晃動太大 . 防治措施: (1) 正確調整電極位置. (2) 修整電極鉗口或更換已變形的 電極. (3) 矯直鋼筋的 彎頭. 4.1.2.7鋼筋直螺紋連接 (1) 鋼筋套絲缺陷: 原因:操作工人未經培訓或操作不當. 防治措施:對操作工人進行培訓,取得合格證后再上崗. (2) 接頭露絲:擰緊后外露絲扣超過一個完整扣. 原因:接頭的 擰緊力矩值沒有達到標準或漏擰. 防治措施:

30、(1)按規(guī)定的 力矩值,用力矩扳手擰緊接頭.(2)連接完的 接頭必須立即用油漆做標記,防止漏擰. 4.1.2.8骨架外形尺寸不準、歪;扣筋被踩向下位移 原因:多根鋼筋端部未對齊,綁扎時個別鋼筋偏離規(guī)定位置. 防治措施:綁扎時將鋼筋端部對齊,防止鋼筋綁扎偏斜或骨架扭曲. 4.1.2.9受力筋保護層不符規(guī)定,露筋 原因: (1) 混凝土保護層墊塊間距太大 或脫落. (2) 鋼筋綁扎骨架尺寸偏差大 ,局部接觸模板. (3) 混凝土澆筑時,鋼筋受碰撞位移. 防治措施: (1) 混凝土保護層墊塊要適量可靠. (2) 鋼筋綁扎時要控制好外形尺寸. (3) 混凝土澆筑時,應避免鋼筋受碰撞位移.混凝土澆筑前、

31、后應設專人檢查修整. 4.1.2.10綁扎接頭松脫 原因:搭接處沒有扎牢,或搬運時碰撞、壓彎接頭處.防治措施:鋼筋搭接處應用鐵絲扎牢.扎結部位在搭接部分的 中心和兩端共3處.搬運已扎好的 鋼筋骨架應輕抬輕放,盡量在模板內或模板附近綁扎搭接接頭. 4.1.2.11彎起鋼筋方向錯誤 原因:沒有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未認真核對圖紙. 防治措施:對操作人員專門交底,或在鋼筋上掛牌標識. 4.1.2.12鋼筋接頭位置錯誤,受力鋼筋錨固長度 、搭接長度 不夠,在連接區(qū)段內接頭數(shù)量超規(guī)范 原因:沒有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未認真核對圖紙. 防治措施:對操作人員專門交底,梁、柱、墻鋼筋接頭較多時,翻樣配料加

32、工時,應根據(jù)圖紙預先畫出施工翻樣圖,注明各號鋼筋搭配順序,并避開受力鋼筋的 最大 彎矩處. 4.1.2.13澆灌混凝土不搭馬道,亂踩鋼筋野蠻施工;豎向插筋無扶正措施造成鋼筋位移 原因:操作人員成品保護意識不強,技術交底未進行成品保護要求. 防治措施:加強對操作人員成品意識,建立工序交接制度 ,并在技術交底中進行成品保護措施交底,澆灌混凝土必須搭設馬道. 4.1.3混凝土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4.1.3.1配合比不良 混凝土拌和物松散,保水性差,易于泌水、離析,難以振搗密實,澆筑后達不到要求的 強度 .原因: (1) 混凝土配合比未經認真設計和試配,材料用量比例不當,水灰比大 ,砂漿少,石子多.

33、 (2) 使用原材料不符合施工配合比設計要求,袋裝水泥重量不夠或受潮結塊,活性降低;骨料級配差,含雜質多;水被污染,或砂石含水率未扣除. (3) 材料未采用稱量,用體積比代替重量比,用手推車量度 ,或雖用磅秤計量,計量工具未經校驗,誤差很大 ,材料用量不符合配合比要求. (4) 外加劑和摻料未嚴格稱量,加料順序錯誤,混凝土未攪拌均勻,造成混凝土勻質性很差,性能達不到要求. (5) 質量管理不善,拌制時,隨意增減混凝土組成材料用量,使混凝土配合比不準.防治措施: (1) 混凝土配合比應經認真設計和試配,使符合設計強度 和性能要求,以及施工時和易性的 要求,不得隨意套用經驗配合比. (2) 確?;?/p>

34、凝土原材料質量,材料應經嚴格檢驗,水泥應有質量證明文件,并妥加保管,袋裝水泥應抽查其重量,砂石粒徑、級配、含泥量應符合要求;堆場應經清理,防止雜草、木屑、石灰、粘土等雜物混入. (3) 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證計量準確,材料均應按重量比稱量,計量工具應經常維修、校核,每班應復驗12次. (4) 混凝土配合比應經試驗室通過試驗提出,并嚴格按配合比配料,不得隨意加水.外加劑應先試驗,嚴格控制摻用量,并按規(guī)程使用. (5) 混凝土拌制應根據(jù)砂、石實際含水量情況調整加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 符合要求.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和保水性不能滿足要求時,應通過試驗調整,不得在已拌好的 拌合物中隨意添加材料. (6

35、) 混凝土運輸應采用不易使混凝土離析、漏漿或水分散失的 運輸工具. 4.1.3.2混凝土和易性差 拌合物松散不易粘結,或粘聚力大 、成團,不易澆筑;或拌合物中水泥砂漿填不滿石子間的 孔隙;在運輸、澆筑過程中出現(xiàn)分層離析,不易將混凝土振搗密實. 原因: (1) 水泥強度 等級選用不當.當水泥強度 等級與混凝土設計強度 等級之比大 于22時,水泥用量過少,混凝土拌合物松散;當水泥強度 等級與混凝土設計強度 等級之比小 于10時水泥用量過多,混凝土拌合物粘聚力大 、成團,不易澆筑. (2) 砂、石級配質量差,空隙率大 ,配合比砂率過小 ,難以將混凝土振搗密實. (3) 水灰比和混凝土坍落度 過大 ,

36、在運輸時砂漿與石子離析,澆筑過程中不易控制其均勻性. (4) 計量工具未檢驗,誤差較大 ,計量制度 不嚴或采用了 不正確的 計量方法,造成配合比執(zhí)行不準,和易性差. (5) 混凝土攪拌時間不夠,沒有拌合均勻. (6) 配合比的 設計,不符合施工工藝對和易性的 要求. 防治措施:(1)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計算和試驗方法,應符合有關技術規(guī)定. (2)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應根據(jù)泵的 種類、泵送距離、輸送管徑、澆筑方法、氣候條件等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碎石最大 粒徑與輸送管內徑之比,宜小 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 于或等于是1:2.5,通過0.315米米篩孔的 砂應不少于15%,砂率宜控制在3

37、8%45%. 2) 最小 水泥用量宜為300千克/米3. 3) 混凝土的 坍落度 宜為100180米米. 4) 混凝土內宜摻加適量的 外加劑. 5) 泵送輕骨料混凝土選用原材料及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 (3) 應合理選用水泥強度 等級,使水泥強度 等級與混凝土設計強度 等級之比控制在1320之間.客觀情況做不到時,可采取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摻加混合材料(如粉煤等)或減水劑等技術措施,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 和易性. (4) 原材料計量應建立崗位責任制,計量方法力求簡便易行、可靠.水的 計量,應作標準計量水桶,外加劑應用小 臺秤計量. (5) 在混凝土拌制和澆筑過程中,應按規(guī)定檢查混凝土組成材料的

38、質量和用量,每工作班應不少于2次. (6) 在拌制地點及澆筑地點檢查混凝土的 坍落度 或工作度 ,每一個工作班至少2次. (7) 在一個工作班內,如混凝土配合比受外界因素影響而有變動時,應及時檢查、調整. (8)隨時檢查混凝土攪拌時間,混凝土延續(xù)攪拌最短時間. 4.1.3.3外加劑使用不當 混凝土澆筑后,局部或大 部分長時間不凝結硬化,或已澆筑完的 混凝土結構物表面起鼓包,或混凝土拌合物澆筑前坍落度 過小 ,不易澆筑. 原因: (1) 緩凝型減水劑(如木質素磺酸鈣減水劑)摻入量過多. (2) 以干粉狀摻入混凝土中的 外加劑(如硫酸鈉早強劑),細度 不符合要求,含有大 量未碾細的 顆粒,遇水膨脹

39、,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3) 摻外加劑的 混凝土拌合物運輸停放時間過長,造成坍落度 、稠度 損失過大 . 防治措施:(1) 施工前應詳細了 解外加劑的 品種和特性,正確合理選用外加劑品種,其摻加量應通過試驗確定. (2) 混凝土中摻用的 外加劑應按有關標準簽定合格,并經試驗符合施工要求才可使用. (3) 運到現(xiàn)場的 不同品種、用途的 外加劑應分別存放,妥加保管,防止混淆或變質. (4) 粉狀外加劑要保持干燥狀態(tài),防止受潮結塊.已經結塊的 粉狀外加劑,應烘干碾細,過0.6米米篩孔后使用. (5) 摻有外加劑的 混凝土必須攪拌均勻,攪拌時間應適當延長. (6) 盡量縮短摻外加劑混凝土的 運輸和停

40、放時間,減小 坍落度 損失. 4.1.3.4混凝土強度 不足或強度 不均勻,強度 離差大 原因:混凝土拌制原材料質量未控制好,計量不嚴格,未認真執(zhí)行配合比.防治措施:控制好各種原材料的 質量,要認真執(zhí)行配合比,嚴格原材料的 配料計量. 4.1.3.5輕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攪拌不勻,顏色不一致 原因:攪拌時間不足. 防治措施:要保證混凝土攪拌時,對拌合物攪拌的 足夠時間. 4.1.3.6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 不穩(wěn)定 原因:用水量掌握不準確,粗細骨料中含水率的 變化未及時測定,未及時調整用水量.其次是用水計量不準確,水用量時多時少. 防治措施:混凝土攪拌時嚴格計量,及時測定粗細骨料中含水率的 變化,調整

41、用水量. 4.1.3.7勻質性差,強度 達不到要求混凝土試塊抗壓強度 平均值低于0.85或0.9設計強度 等級,或同批混凝土中個別試塊強度 值過高或過低,出現(xiàn)異常. 原因: (1) 水泥過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骨料級配不好,空隙率大 ,含泥量和雜質超過規(guī)定,有凍塊混入;外加劑使用不當,摻量不準確. (2) 混凝土配合比不當,計量不準,袋裝水泥欠重,計量器具失靈,施工中隨意加水,沒有扣除砂、石的 含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 增大 . (3) 混凝土加料順序顛倒,攪拌時間不夠,拌合不勻. (4) 冬期低溫施工,未采取保溫措施,拆模過早,混凝土早期受凍. (5) 混凝土試塊沒有代表性,試模保管不善

42、,混凝土試塊制作未振搗密實,養(yǎng)護管理不當,養(yǎng)護條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條件養(yǎng)護時,早期脫水、受凍或受外力損傷. (6) 混凝土拌合物攪拌完至澆筑完畢的 延續(xù)時間過長,振搗過度 ,養(yǎng)護差,使混凝土強度 受到損失. 防治措施: (1) 水泥應有出廠質量合格證,并應加強水泥保管工作,要求新鮮無結塊,過期水泥經試驗合格后才能使用.對水泥質量有疑問時,應進行復查試驗,并按試驗結果的 強度 等級使用. (2) 砂、石子粒徑、級配、含泥量等應符合要求. (3) 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證計量準確,及時測量砂、石含水率并扣除用水量. (4) 混凝土應按順序加料、拌制,保證攪拌時間和拌勻. (5) 凍期施工應根據(jù)環(huán)

43、境大 氣溫度 情況,保持一定的 澆灌溫度 ,認真做好混凝土結構的 保溫和測溫工作,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凍.在冬期條件下養(yǎng)護的 混凝土,在遭受凍結前,硅酸鹽或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制的 混凝土,應達到設計強度 等級的 30%以上,礦渣硅酸鹽水泥配制的 混凝土,應達到40%以上,但C10及C10以下的 混凝土不得低于5 米Pa. (6) 按施工驗收規(guī)范要求認真制作混凝土試塊,并加強對試塊的 管理和養(yǎng)護. 4.1.3.8蜂窩 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過厚,振搗不實或漏振,模板有縫隙使水泥漿流失,鋼筋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 過小 或石子過大 ,柱、墻根部模板有縫隙,以致混凝土中的 砂漿從下部涌出而造成. 防治措施:混凝

44、土一次下料厚度 及振搗應符合山東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規(guī)程規(guī)定.根據(jù)鋼筋間距確定混凝土骨料規(guī)格,做好配合比.模板縫隙處理作為一道工序,要堵嚴.墻柱混凝土澆筑前先用與混凝土同配比的 無石子砂漿鋪漿不少于50 米米厚. 4.1.3.9露筋 原因:鋼筋墊塊位移、間距過大 、漏放、鋼筋緊貼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搗不實,也可能出現(xiàn)露筋. 防治措施:鋼筋墊塊按規(guī)定墊好,鋼筋綁扎位置要保證不位移.混凝土振搗應防止漏振或過振. 4.1.3.10混凝土麻面、粘結 原因:拆模過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離劑或模板濕潤不夠,構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脫皮. 防治措施:支模時應保證模板表面清潔干凈,并刷好隔離劑

45、.混凝土拆模嚴格按規(guī)定的 時間進行. 4.1.3.11孔洞 原因:是鋼筋較密的 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經振搗就繼續(xù)澆筑上層混凝土. 防治措施:鋼筋較密的 部位采用小 直徑振搗棒,防止混凝土漏振. 4.1.3.12爛根原因:支模前未每邊模板下口未找平,模板下口不嚴密,混凝土漏漿. 防治措施:支模前在每邊模板下口抹找平層,保證模板下口嚴密.墻體混凝土澆筑前,先均勻澆筑5厘米厚砂漿或減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 要嚴格控制,防止混凝土離析,底部振搗應認真操作. 4.1.3.13混凝土表面蜂窩、露筋、孔洞、夾渣、爛根、漏漿嚴重;洞口變形,缺棱掉角.拆模早,不按規(guī)定進行養(yǎng)護;表面裂縫 原因:模板內雜物清理不干

46、凈,模板加固不牢,接縫不嚴密,拆模過早;混凝土澆筑時漏振或振搗不密實,欠振.木模板未充分澆水濕潤或濕潤不夠,混凝土澆筑后養(yǎng)護不好,造成脫水,強度 低,或模板吸水膨脹將邊角拉裂,拆模時,棱角被粘掉;低溫施工過早拆除側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時,邊角受外力或重物撞擊,或保護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離劑,或涂刷不均. 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澆筑混凝土前應充分濕潤,混凝土澆筑時應保證不漏振、欠振或過振.混凝土澆筑后應認真澆水養(yǎng)護,混凝土拆模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拆模時注意保護棱角,避免用力過猛過急;吊運模板,防止撞擊棱角,運輸時,將成品陽角用草袋等保護好,以免碰損. 4.1.3.14脫模后,表面酥松脫落 原因:

47、 (1) 木模板未澆水濕透或濕潤不夠,混凝土表層水泥水化的 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脫水酥松、脫落. (2) 炎熱刮風天澆筑混凝土,脫模后未適當護蓋澆水養(yǎng)護,造成混凝土表層快速脫水,產生酥松. (3) 冬期低溫澆筑的 混凝土,澆筑溫度 低,未采取保溫措施,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凍、酥松、脫落. 防治措施: (1) 木模板應在混凝土澆筑前充分澆水濕透. (2) 炎熱刮風天澆筑混凝土,脫模后應立即適當護蓋澆水養(yǎng)護,避免混凝土表層快速脫水,產生酥松. (3) 冬期低溫澆筑的 混凝土,應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入模溫度 ,采取保溫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受凍. 4.1.3.15截面尺寸、垂直度 、平整度 超允許值過大

48、原因: (1) 混凝土澆筑后,表面僅用鐵鍬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壓光. (2) 模板未支承在堅硬土層上,或支承面不足,支撐松動,土層浸水,致使新澆筑混凝土早期養(yǎng)護時發(fā)生不均勻下沉. (3) 混凝土強度 未達到1.2 米Pa時就上人,使表面出現(xiàn)凹凸不平或印痕. 防治措施: (1) 混凝土澆筑后嚴格按水平控制標志或彈線用抹子找平、壓光,終凝后澆水養(yǎng)護. (2) 模板、支撐應有足夠的 承載力、剛度 、穩(wěn)定性,支柱和支撐必須支承在堅實的 土層上,有足夠的 支承面積,并防止浸水,以保證結構不發(fā)生過量下沉. (3) 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經常檢查模板和支撐情況,如有松動變形,應立即停止?jié)仓?并在混凝土凝結前修整

49、加固好. (4) 混凝土強度 達到1.2米Pa后,方可上人操作. 4.2安裝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4.2.1基礎環(huán)不平整 通病現(xiàn)象:塔筒傾斜過大 . 原因分析: 1、 基礎環(huán)施工方法不當; 2、 基礎環(huán)安裝測量誤差大 ,驗收不仔細. 防治措施: 1、 要有專人監(jiān)督施工,施工時基礎環(huán)支腳與墊鐵焊接牢固.進行基礎鋼筋敷設時,要進行對稱布筋,防止發(fā)生推移,致使基礎環(huán)超差;在進行砼澆筑時,要整圈分層澆筑,禁止只從一側下料,避免發(fā)生基礎環(huán)推移. 2、 加強基礎環(huán)安裝過程的 檢測工作,監(jiān)理加強復檢驗收,確保安裝尺寸準確;基礎環(huán)支腿調節(jié)完成后要及時將調節(jié)螺栓鎖死;檢測時,方法要正確,要用不同儀器進行校準測量

50、. 4.2.2塔筒連接螺栓緊固不牢 通病現(xiàn)象:力矩不平衡塔筒振動大 . 原因分析: 1、 吊裝單位為趕進度 緊固力矩不到位; 2、 監(jiān)督、驗收力度 不夠. 防治措施: 1、 吊裝單位進行螺栓緊固時,要確保液壓泵工作正常,壓力表指示準確,緊固時進行對稱緊固,緊固力矩按要求逐級加大 直至最終規(guī)范要求. 2、 加強監(jiān)督、檢查驗收管理,嚴格按照執(zhí)行標準進行驗收,對不合格的 要立即進行整改. 4.2.3葉片螺栓緊固不牢 通病現(xiàn)象:力矩不平衡造成葉片卡槳. 原因分析: 1、 吊裝單位為趕進度 力矩緊固不到位; 2、 監(jiān)督、驗收力度 不夠. 防治措施: 1、 吊裝單位進行螺栓緊固時,要確保液壓泵工作正常,壓

51、力表指示準確,緊固時進行對稱緊固,緊固力矩按要求逐級加大 直至最終規(guī)范要求. 2、 加強監(jiān)督、檢查驗收管理,嚴格按照執(zhí)行標準進行驗收,對不合格的 要立即進行整改. 4.2.4塔筒及機艙衛(wèi)生情況較差 通病現(xiàn)象:塔筒及機艙有包裝袋亂丟現(xiàn)象. 原因分析: 1、 吊裝單位完工后清理不徹底; 2、 驗收時力度 執(zhí)行不夠.防治措施: 1、 認真落實文明生產實施細則的 有關要求,施工過程中對廢棄物進行集中放入垃圾袋中; 2、 施工完畢后,及時對衛(wèi)生進行清理裝車,運至制定垃圾存儲場地統(tǒng)一處理. 3、 進行完工驗收時,加強文明生產驗收工作,對不合格的 進行考核,確保完工即達到標準. 4.2.5塔筒平臺螺栓緊固不

52、徹底 通病現(xiàn)象:塔筒平臺有鐵板晃動情況. 原因分析: 1、 塔筒內平臺鐵板緊固不牢; 2、 平臺鐵板尺寸誤差過大 . 防治措施: 1、 加強塔筒制造和到貨驗收工作,對工藝不合格的 ,嚴謹出廠和到貨卸車; 2、 塔筒進行安裝時要對平臺緊固情況進行復檢,發(fā)現(xiàn)松動現(xiàn)象的 要進行緊固. 4.2.6風輪組裝完畢不起吊 通病現(xiàn)象:使得風輪地面不平穩(wěn),造成設備損壞 原因分析: 天氣原因、風大 . 防治措施: 如果葉輪組裝完畢不起吊時,應用綁繩禁錮在固體物上,綁緊,以免造成設備損壞及人員傷害. 4.2.7吊車履帶及汽車吊支腿陷入場地 通病現(xiàn)象:吊車履帶及汽車吊支腿陷入場地使得施工造成影響 原因分析: 施工場地

53、地質密度 不夠 防治措施: 所有施工場地施工前檢查地質密度 ,合格后,需鋪墊路基板.4.3電氣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4.3.1電纜敷設紊亂 通病現(xiàn)象:電纜敷設紊亂,不易檢查,不美觀. 原因分析: 1、 無整體敷設計劃,或有計劃但操作性不強; 2、 設備接線設計優(yōu)化工作不到位,致使施工中變更過多,影響電纜敷設工藝; 3、 施工中,未嚴格執(zhí)行計劃,隨意擺放,檢查管理工作不到位; 4、 敷設時,電纜溝內照明度 不夠(這一原因往往被忽視),很難發(fā)現(xiàn)質量缺陷. 防治措施: 1、 根據(jù)電纜清冊制定電纜敷設方案 ,根據(jù)電纜通道的 布置方式及電纜的 走向,編制電纜斷面圖,從而確定電纜的 敷設及擺放順序. 2、

54、 根據(jù)電纜實際到貨情況,按無電纜中間頭的 要求,重新優(yōu)化、修改電纜數(shù)據(jù)庫,確定每軸電纜應敷設哪幾根. 3、 編排電纜敷設整體計劃和分段計劃.對于不確定的 因素,計劃中要有備選方案 ,計劃還要滿足系統(tǒng)的 完整性. 4、 根據(jù)電纜敷設計劃,安排相應橋架、電纜管等項目的 施工. 5、 施工人員要詳細了 解施工方案 ,在施工過程中,對易產生電纜交叉的 場所,例如隧道轉彎處、交叉路口等地方要安排有經驗的 施工人員把關,按照既定的 敷設方案 進行.電纜敷設的 技術負責人要在電纜敷設過程中進行技術指導和監(jiān)督,確保電纜敷設的 準確無誤. 6、 電纜敷設一批后,為保證電纜敷設的 總體外觀的 協(xié)調美觀,必須進行統(tǒng)

55、一的 整理,經質檢部門檢查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批電纜的 敷設.電纜敷設完畢后,需上架進行全面整理并用專用綁線綁扎固定. 4.3.2電纜管埋設不美觀 通病現(xiàn)象:在電纜管埋設方面主要是電纜管埋設標準不統(tǒng)一,工藝粗糙. 原因分析: 1、 電纜管尺寸不統(tǒng)一,切割隨意; 2、 電纜管口未做倒角處理; 3、 電纜管埋設隨意,不安作業(yè)要求施工.防治措施: 1、 埋設的 電纜管同設備高度 統(tǒng)一標準,與地面垂直. 2、 電纜管埋入土中部分防腐處理徹底,不應有漏刷現(xiàn)象. 3、 切割電纜管方法要規(guī)范,電纜管口要進行打磨,不應有毛刺,確保其光滑、平整. 4、 部分電纜管對接時要加裝對接套管,保證電纜管內部的 清潔. 4.3.3電纜橋架支架安裝不整齊 通病現(xiàn)象:電纜橋架支架存在變形,不整齊,防腐處理不到位. 原因分析: 1、 安裝橋架過程中,不按照工藝施工; 2、 施工中隨意切割、開口; 3、 需焊接時,質量差,防腐工作重視不夠. 防治措施: 1、 施工中嚴禁使用電、火焊切割橋架和支架. 2、 進行焊接時,保證焊口質量,焊口的 防腐處理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