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You-are-Old”三個譯本解析及比較_第1頁
“When-You-are-Old”三個譯本解析及比較_第2頁
“When-You-are-Old”三個譯本解析及比較_第3頁
“When-You-are-Old”三個譯本解析及比較_第4頁
“When-You-are-Old”三個譯本解析及比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When You are Old”三個譯本的解析及比較摘 要:本文選取愛爾蘭詩人葉芝最受歡迎的代表作“when you are old”的三個不同譯本,根據(jù)許淵沖先生關于詩歌翻譯“真與美”的看法及相關理論,從譯本的語言、意義、風格、音律等各方面比較和解析。關鍵詞:“when you are old”解析 比較一、“when you are old”創(chuàng)作背景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是愛爾蘭的偉大詩人,劇作家,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的領袖,也是艾比劇院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其作品歷經晚期浪漫主義、唯美主義、象征主義、現(xiàn)代主義幾個時期,雖作

2、品風格在變化,但在每一個時期他的作品獨具氣質和魅力,每個時期的創(chuàng)作都取得巨大成就。正如瑞典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佩爾哈爾斯特龍在1923年給葉芝的授獎詞中說:“雖然葉芝熟讀英國詩歌大師的作品,他的詩自有一種新的特點。節(jié)奏和色彩起了變化,仿佛它們移入了另一種空氣來到了大海邊凱爾特地區(qū)的朦朧暮色。與現(xiàn)代英國詩歌相比,葉芝的詩有著更強的歌的成分,音樂更凄涼,節(jié)奏更柔和。盡管詩很自由,但卻象一個夢游人一樣步履平穩(wěn),于是我們有了另一種節(jié)奏的感覺風在緩緩地吹,大自然的力量在跳動永久的脈搏。當這種藝術達到最高峰時,它富有絕對的魔幻,但要把握住它,總是不容易的事。確實,它常常是如此隱晦,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理解

3、,其原因一部分在于實際主題的神秘性,另一部分也許在于凱爾特民族的氣質;這種氣質在激情、精致、深沉中,而不是在清晰之中才更為顯著?!比~芝詩歌有兩大主題:政治和愛情。他的詩歌很大一部分與愛爾蘭民族解放運動息息相關,同時又有一部分來自于他豐富情感世界的靈感。對于愛爾蘭民族解放運動領袖莫德岡(maud gonne)追求的漫長與痛苦成就了葉芝在詩歌領域的一部部佳作,猶如貝殼醞釀珍珠的痛苦,葉芝在求之不得,沒有回應的情感帶給他痛苦與折磨中,沉淀出了一首又一首閃光的詩篇。深沉的誓言、茵納斯弗利島、當你老了都是這段情感帶來的珍珠。1889年葉芝對24歲的莫德岡一見傾心,他這樣描述過初見莫德岡的情景:“她佇立窗

4、畔,身旁盛開著一大團蘋果花;她光彩奪目,仿佛自身就是灑滿了陽光的花瓣?!?摘自永恒的激情,70頁)當你老了創(chuàng)作于1891年,是詩人為了追求心中的女神而寫的詩篇,此時葉芝出于他詩歌創(chuàng)作的第一個階段,受唯美主義和象征主義影響較深。詩人向莫德岡表達了自己深深的愛慕之情,語言樸素含蓄,情感真摯,含著一種淡淡的憂傷緩緩道來,頗富意境美和音律美,里面又飽含著對女性的尊重和熱愛,讀起來感人至深。這也是為何這首詩歌能夠流行至今,成為葉芝代表作的原因。二、譯本解析及比較本文選取了“when you are old”的三個譯本,并從音、形、意三方面來解析其翻譯的得與失。英文原詩如下:when you are ol

5、dwhen you are old and grey and full of sleep, a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b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b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a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c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dbut one man loved th

6、e pilgrim soul in you, d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c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emurmur,a little sadly,how love fled, f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f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e(albright,2001:62)許淵沖先生在結合自己多年翻譯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在文學翻譯中發(fā)揮譯語的優(yōu)勢的“優(yōu)化論”,把“信達雅

7、”的理論在文學翻譯中發(fā)展為“信達優(yōu)”,這一點筆者非常贊同。詩歌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載體,更是一種美的體現(xiàn),帶給人美的感受。“散文是安排得最好的文字,詩歌是安排得最好的絕妙好詞。(prose is words in the best order; poetry is the best words in the best order.)(許淵沖,2005:2)音美、意美、形美往往是一首好詩的標志。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中說:“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逼鋵嵾@三美也可以用于詩歌上,每閱讀一首詩歌,朗讀時感覺到韻律美,理解時感受到意境美,品味時感到情感美,細看詩歌時又能發(fā)

8、現(xiàn)詩歌排列的工整,前后呼應。(1)語言、意義、風格方面詩歌的意義包括思想內容和情感意義。這也是詩歌翻譯中譯者需要傳遞出的最關鍵的一個方面,譯者不僅要讀出詞、句表面的意思,還要探究詩行里的含義、意境,讀懂詩人的情感,以及詩歌的整體風格,這些方面的傳遞與表達,決定了譯詩的成敗。以下選取袁可嘉、裘小龍、傅浩的譯本來解析比較。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袁譯: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們昔日的濃重的陰影。裘譯:慢慢讀,讀出你昔日眉目之柔和,細

9、細品,品出你眼中深深的陰郁。傅譯:慢慢誦讀,夢憶從前你雙眸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葉芝這首詩是為了表達對莫德岡的愛慕之情,也是為了勸說她接受自己的追求。所以作者在一開頭將時間跨度設在“當你年老之時”這個遙遠但又必經的人生階段,來吐露心意:在你年老色衰之時,回想起年輕時候錯過了我的追求,那時再追悔嘆息就為時已晚啊!通讀全詩,我們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心理歷程,這個心理的把握在翻譯中很重要。從用詞來看,“dream”一詞有夢見、夢到的意思,與辛棄疾的詞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有異曲同工之處,是“以情造景”。在譯文中,從相似性,也就是平時所說的“信”的角度,只有傅譯道明了“夢憶”,準確度較高。袁

10、譯的“回憶”雖不精準,但他增詞的譯法將此句變?yōu)榕疟染?筆者認為增加了美感。而裘譯所用“讀出”和“品出”就太過失真,明顯與作者所表達意義相悖。關于“shadows”一詞的翻譯一直頗賦爭議,因為此詞既有“陰影、陰暗”又有“影子”的意思,從前后文來看,此處應是美人色衰時回憶自己年輕貌美時的自己,明眸善睞,所以筆者同意“shadow”是指“瞳仁中反映的外物的影響,而非眼睛本身有什么陰影,詩人不過借此表現(xiàn)受話者的眼睛濕潤清澈而已”(傅浩,2002:93)這一觀點。從列舉的翻譯片段即可管中窺豹地看出三個譯本的偏重與得失。袁譯偏重意美和音美,但多少有些失真。裘譯不僅失真,也未能以美之足補真之缺。傅譯是以“真

11、”為第一要素,但在語言的表達上不如袁譯的質樸和流暢。在整首詩的風格上,三位譯者把握得還都不錯。(2)音美與形美方面葉芝的這首詩是非常具有音樂美的,發(fā)音上給人美的享受。原詩為五步抑揚格,韻式為“a b b a,c d d c,e f f e”,即每節(jié)的一行與四行押韻。那么這種音樂上的美在翻譯中如何再現(xiàn)呢,觀察三位譯者的做法不難看出他們不約而同地使用了“以頓代步”的方法。即以卞之琳先生為代表的譯者總結出的“以現(xiàn)代漢語口語的頓或拍或音組來代替英語的音部。”(孟憲忠,2001:79)其中,袁譯的最為規(guī)整,最花功夫,三節(jié)全部為五頓。(以第一節(jié)為例)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思/昏沉,爐火旁/打盹,/請取

12、下/這部/詩歌,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們/昔日的/濃重的/陰影。裘譯和傅譯都以每行四頓或五頓為主,多字行為六頓。在句尾的押韻上,袁譯和傅譯都做得非常好。傅譯甚至做到了每節(jié)的一四行都押韻,可謂是翻譯忠實的典范。裘譯則絲毫未注意尾韻問題,譯得較為自由。在形式上,三位譯者“以詩譯詩”地遵循原詩的三節(jié)四行,保留了形式美,傅譯還細心地注意到了原詩中“and”的反復使用,翻譯時添加了“而”和“然后”等連詞,做到了形式上的最大保留。3.總結統(tǒng)觀三個譯本,袁譯在用詞風格上與原詩最為貼近,語句平實簡潔,雖有部分的失真,但在重要意象的保留上沒有失誤,又用自己的再創(chuàng)作,增添了原詩的美感,而且韻律格式上完整保留美感。如許淵沖先生所言:“最意似,最對等的文字并不一定是最好的譯文,因此在對等和最好有矛盾時,應該舍對等而取最好,舍意似而取意美。(許淵沖,2005:5)筆者認為這也是袁譯版本在網(wǎng)上和資料庫里流傳最廣的原因。傅譯的忠實貼切,除了“pilgrim soul”這一意象的傳達不盡人意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