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蔥病害的防治_第1頁
大蔥病害的防治_第2頁
大蔥病害的防治_第3頁
大蔥病害的防治_第4頁
大蔥病害的防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蔥病害的防治,農化中心 趙錦華,大蔥病害的種類,1.大蔥霜霉病 2.大蔥紫斑病 3.大蔥灰霉病 4.大蔥病毒病 5.大蔥黑斑病 6.大蔥疫病 7.大蔥銹病,1.大蔥霜霉病,癥狀 霜霉病有系統侵染和局部侵染兩類,病株癥狀特點不同。系統侵染的病株是由土壤和種植材料傳帶的病菌侵染所形成的,表現出全身性的癥狀。局部侵染植株只在被侵染部位出現癥狀。大蔥被病原菌系統侵染后,病株矮化,葉片扭曲畸形。潮濕時在葉片與花莖表面形成一層疏松的絨毛狀霉層,白色到淡紫色。干燥時葉片變?yōu)槲郯咨虻S色,逐漸枯死。有時只有葉片尖端部分發(fā)病,變白枯死。局部侵染的葉片和花莖上,產生卵圓形、圓形病斑,大小不一,白色或淡黃色,邊

2、緣不明顯,潮濕時表面生絨毛狀霉層,干燥時變?yōu)榭莅?。葉片中下部發(fā)病,則葉片上方下垂干枯。霜霉病的診斷特征為病斑黃白色,表面生有白色到淡紫色絨毛狀霉層,病葉軟化易折。后期病部有時滋生腐生性真菌,出現黑霉,需注意鑒別。,大蔥霜霉病,發(fā)病規(guī)律 以田間病殘體中的病菌卵孢子和鱗莖中的潛伏菌絲體為主要初侵染菌源。卵孢子在土壤內病殘體中可存活數年。蔥類種子中有菌絲體潛伏,種子表面也可黏附卵孢子,但帶菌種子能否傳病尚未有定論。越夏或越冬的卵孢子以及鱗莖傳帶的菌絲體都能侵染幼苗,形成系統侵染。秋播蔥苗染病后,菌絲在秋冬季節(jié)隨生長點在體內蔓延,23月間即出現系統侵染癥狀。病部陸續(xù)產生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隨

3、風雨和昆蟲傳播,接觸葉片,在葉面水滴中萌芽,產生芽管,由氣孔侵入,形成局部侵染。葉片和葉鞘發(fā)病部位的病菌向基部蔓延,引起鱗莖感染。孢子囊隨雨水降落在土壤中也能侵染鱗莖。在適宜條件下可發(fā)生多次再侵染,形成大流行。 涼爽高濕的天氣有利于病原菌發(fā)育和病害發(fā)生。氣溫15C左右,降雨較多時最有利于發(fā)病。4月中旬至5月上旬(東北地區(qū)56月份)持續(xù)陰雨或經常出現重霧、大霧時,霜霉病可能大流行。地勢低洼、大水漫灌、密植和生長不良的地塊發(fā)病尤重。夏季溫度高,發(fā)病受抑制。秋季發(fā)病程度也與雨量成正相關,灌水不當也誘使發(fā)病加重。秋季病重田塊,翌年春季發(fā)病也重。,大蔥霜霉病防治方法,農業(yè)措施: 選用抗病或輕病品種。假莖

4、紫紅、葉管細、蠟粉厚的大蔥品種發(fā)病較輕,紅皮洋蔥較抗病,黃皮的較感病,白皮的易感病。發(fā)病地避免連作,實行34年輪作。保持田園衛(wèi)生,收獲后徹底清除病殘體,及時深耕。選擇地勢平坦、排水方便的肥沃壤土做苗床和栽植地。雨后及時排水,土壤濕度高時,淺中耕散墑。合理密植,加強肥水管理,定植時淘汰病苗,早期拔除田間系統侵染病株,攜出田外燒毀。 藥劑防治: 苗期和發(fā)病初期噴藥防治,可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 7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每10天噴1次,連噴23次。大蔥葉面有蠟粉,不易著藥

5、,為了增加藥劑的黏著性,每10千克藥液可加中性洗衣粉510克。,2.大蔥紫斑病,癥狀 主要發(fā)生在葉片和花梗上。發(fā)病初期病斑小,灰色至淡褐色,中央微紫色。其上有黑色煤污點狀物。病斑很快擴大為橢圓或紡錘形,凹陷,暗紫色,常形成同心輪紋。環(huán)境條件適宜時,引起外葉大量枯死。病斑常擴大到全葉,或繞花梗一周,使花梗和葉倒折。,大蔥紫斑病,發(fā)病規(guī)律 在冬季較寒冷地區(qū),紫斑病菌在病株上越冬或者以菌絲體在田間病殘體內越冬,翌年春季越冬病菌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和雨水傳播,接觸并侵入蔥類葉片。在冬季較溫暖地區(qū),病菌的分生孢子得以周年在田間蔥類作物上持續(xù)發(fā)生。紫斑病菌由葉片的氣孔、傷口侵入,也可直接穿透葉表皮而侵入。

6、分生孢子萌發(fā)和侵入需要葉面有露水并保持足夠的濕潤時間,發(fā)病最適溫度為2527,12以下不適于發(fā)病,因而在高溫多雨的夏季發(fā)病重,梅雨和臺風時期病害蔓延很快。陰濕多雨的地區(qū)或年份往往大流行。缺肥地塊,尤其是中后期脫肥時,植株生長勢減弱,抗病性降低,發(fā)病加重。沙性土壤和易旱地塊發(fā)病早而重。不同品種間發(fā)病程度有差異,紅皮洋蔥葉面蠟質層較厚,發(fā)病較輕,而黃皮和白皮洋蔥葉面蠟質薄而少,發(fā)病較重。,大蔥紫斑病防治方法,農業(yè)措施: 選用抗病或輕病品種。重病地與非蔥類作物輪作。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收獲后深耕。育苗地和栽植地應平坦肥沃,排水方便。施足基肥,適時追肥,以氮為主,氮、磷、鉀平衡施用,防止生長后期脫肥。

7、適時收獲,低溫貯藏,防止病害在貯藏期繼續(xù)蔓延。,3.大蔥灰霉病,癥狀 大蔥葉片發(fā)病有3種主要癥狀,即白點型、干尖型和濕腐型。白點型最常見,葉片上出現白色至淺灰褐色小斑點,擴大后成為梭形至長橢圓形,病斑長度可達15毫米,潮濕時病斑上生有灰褐色絨毛狀霉層。后期病斑相互連接,致使大半個葉片甚至全葉腐爛,爛葉表面也密生灰霉,有時還生出黑色顆粒狀物,為病原菌的菌核。,大蔥灰霉病,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隨發(fā)病寄主越冬或越夏,也可以菌絲體和菌核在田間病殘體上在土壤中越夏或越冬,成為侵染下季寄主植物的主要菌源。在溫、濕度適合時,越季菌絲體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隨風雨傳播,接觸植物體后,主要由傷口侵入,也可直接穿透表皮

8、而侵入。菌核萌發(fā)產生菌絲體直接侵入,或產生孢子后再侵入植物。菌核和病株帶菌殘屑也可混雜在種子間,隨種子調運而傳播。生長期中病株產生分子抱子隨氣流、灌溉水和農事操作而分散,引起重復侵染。 冷涼、高濕的環(huán)境條件最有利于灰霉病的發(fā)生。1823有利于灰霉菌生長、孢子形成、孢子萌發(fā)和發(fā)病,但在低溫 (010)以下病原菌仍然活躍。在適宜的溫度下,濕度和降雨狀況是灰霉病流行的關鍵因素。露地大蔥秋季苗期即可被侵染,冬季病情發(fā)展緩慢,春季再度蔓延并達到發(fā)病高峰。冬春季陰雨天多,降水量大,發(fā)病重。早春降雨情況決定侵染菌量高低,而45月份雨天數往往是影響大面積流行的關鍵因素。連作田和田間衛(wèi)生狀況不良,遺留有較多病殘

9、體的田塊,菌源量大,發(fā)病早而重。凡是能提高田間濕度和不利于植株健壯生長的因素都有利于灰霉病發(fā)生。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灌水不當,過度密植,偏施氮肥,植株衰弱,傷口、刀口愈合慢等情況都能導致發(fā)病加重。,大蔥灰霉病防治方法,農業(yè)措施: 病地應實行輪作,收獲后要徹底清除病殘體,攜出銷毀。多雨地區(qū)可推行壟栽和高畦栽培,雨季及時排水,防止田間積水。 藥劑防治: 發(fā)病初期用3多氧清水劑600900倍液,或0508-施特靈水劑300倍液,或40灰霉菌核凈懸浮劑1 200倍液,或50灰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咪鮮胺(使百克)乳油2000倍液,或30百霉威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施佳樂懸浮劑1 200

1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等藥劑噴霧防治,每7天噴藥1次,連續(xù)防治23次。,4.大蔥病毒病,大蔥病毒病又稱大蔥黃矮病,大蔥從苗期到成株均可得此病,得病株生長受阻,病葉生長停滯,葉片凸凹不平,皺縮扭曲,葉變細,葉尖逐漸黃化,葉片上有時產生長短不一的黃白色條斑或黃綠色斑駁。重病株嚴重矮化,葉扭曲變小、扁平,生長停止,蠟質減少,葉下垂變黃,嚴重者則全株萎縮枯死。,大蔥病毒病,防治措施: (1)農業(yè)防治。栽蔥前除去田間雜草,剔除病苗,適時追肥澆水并注意不和其他蔥類作物鄰作。 (2)及時防除蚜蟲和薊馬,選用10%百蟲畏800倍,或40%氧化樂果100

11、0倍液或50%甲胺磷1000倍混合液噴用。 (3)增施有機肥,適時追肥,噴施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增強抗病力。 (4)發(fā)病初期噴灑1.5%植病靈乳劑8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或用小葉敵乳劑300倍液加綠風九五500倍噴施,隔57天1次,防治23次。,5.大蔥黑斑病,癥狀 大蔥黑斑病又稱大蔥葉枯病,全國各地均有發(fā)生。主要為害葉和花梗,發(fā)病初期出現黃白色長圓形病斑,而后迅速向上、下擴展,呈梭形,黑褐色,邊緣有黃色暈圈,病斑上略顯輪紋。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絨毛狀霉層。發(fā)病嚴重時,使葉、花梗變黃枯死并折斷。花莖和花序受害變色黃枯。該病常與紫斑病混合發(fā)生。,癥狀,大蔥黑斑病,發(fā)病規(guī)律 以子囊

12、座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以子囊孢子進行初侵染,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孢子隨氣流和雨水傳播,孢子萌發(fā)后產生侵染菌絲,經氣孔、傷口或直接穿透葉表皮而侵入。發(fā)病適溫2328C,低于12或高于36不適于發(fā)病或發(fā)病緩慢。產孢需要85以上的濕度,萌發(fā)和侵入都需有水膜存在。溫暖多濕的季節(jié)發(fā)病重。田間不潔,遺留病殘體多,施用未腐熟有機肥、連茬、土壤黏重、低洼積水等都有利于黑斑病發(fā)生。,大蔥黑斑病防治方法,農業(yè)措施: 重病地實行與非蔥蒜類作物23年輪作,最好與谷類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合理密植,定植前將前茬枯株落葉清除干凈。育苗期清除病、弱苗,定植后在發(fā)病早期及時摘除老葉、病葉或拔除病株,以減少菌源。加強栽培管理

13、,培育無病壯苗,嚴防病苗入田。使用腐熟有機肥,配方施肥,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氮肥。高溫階段切勿大水漫灌。 藥劑防治: 在發(fā)病初期用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每10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6.大蔥疫病,危害癥狀 蔥疫病主要危害葉片和花梗。葉片和花梗染病,多從中下部受害。發(fā)病初期病斑呈暗綠色,水浸狀,擴大后為灰白色病斑,周緣不明顯,花梗病部失水后萎縮變細,病部以上易折斷,葉片枯萎。發(fā)病嚴重時,田間一片枯白。 發(fā)病

14、規(guī)律 病菌適宜高溫高濕的環(huán)境,適宜發(fā)病的溫度為12-36,相對濕度在90%以上,最易感病生育期為成株期至采收期。,大蔥疫病防治方法,(一)輪作。 提倡與非蔥蒜類和茄科類蔬菜隔年輪作,以減少田間病菌來源。 (二)清潔田園。 收獲后及時清除病殘體,并將其帶到田外深埋或燒毀,以減少田間病源。深翻土壤,加速病殘體的腐爛分解。 (三)化學防治, 在發(fā)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藥劑可選用72%克露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100克),或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每畝用藥量100克)。,7.大蔥銹病,癥狀 銹病多在大蔥生育后期發(fā)生,通常為害不重。但若大面積連片種

15、植感病品種,或發(fā)病較早,可導致大流行,造成嚴重減產。主要為害葉片、葉鞘和花莖。病部最初出現橢圓形褪綠斑點,不久以后由病斑中部表皮下生出圓形稍隆起的黃褐色或紅褐色皰斑,稱為夏孢子堆。皰斑的表皮破裂翻起后,散出橙黃色粉末狀夏孢子。夏孢子堆圓形、近圓形,長23毫米,寬0.51毫米,密度高時,可互相匯合成片,使葉片提前枯死。植株生長后期,病葉上形成長橢圓形稍隆起的黑褐色皰斑,內部生有褐色冬孢子,稱為冬孢子堆。,大蔥銹病,發(fā)病規(guī)律 在溫暖地區(qū)可周年發(fā)生,病原菌的夏孢子隨氣流和雨滴飛濺傳播,在蔥屬蔬菜間輾轉為害。冬季寒冷地區(qū)主要以菌絲和夏孢子堆在越冬大蒜、留種大蔥植株上越冬。冬季天暖多濕時仍能生長和侵染,但癥狀表現所需時間較長,發(fā)病率較低。有些地方,病原菌的夏孢子還可以在田間植物殘體上越冬存活。春季氣溫回升后,越冬植株上產生新一代夏孢子,隨風雨傳播,侵染鄰近植株和附近田塊,在田內出現發(fā)病植株集中的區(qū)域,即“發(fā) 病中心”,成點片狀分布。在整個春季能多次侵染,黃河中下游3月至4月上旬病株率和病葉率緩慢上升,7月中旬以后,氣溫和濕度適宜,病情發(fā)展很快,由點片發(fā)生發(fā)展到全田普發(fā),進入主要危害期。夏季高溫,以菌絲體在病葉內越夏。秋季又陸續(xù)侵染,再度流行。植株密度大,偏施水肥,田間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