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食源性疾病的診斷要點_第1頁
常見食源性疾病的診斷要點_第2頁
常見食源性疾病的診斷要點_第3頁
常見食源性疾病的診斷要點_第4頁
常見食源性疾病的診斷要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常見食源性疾病的診斷要點附錄1 重要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的診斷要點附錄1-1 食源性非傷寒沙門氏菌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發(fā)病季節(jié):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夏、秋季節(jié)(510 月)高發(fā)。1.2 發(fā)病原因:經(jīng)口食入非傷寒沙門氏菌污染的食品。1.3 致病食品:主要為沙門氏菌污染的的畜肉類、禽肉、蛋類、奶類及其制品以及蔬菜水果等。1.4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2 臨床表現(xiàn)2.1 潛伏期:一般為 6 h48 h。偶爾長達 4 d。2.2 主要癥狀及體征2.2.1 胃腸炎型:最常見。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瀉、腹痛、發(fā)熱等,急性腹瀉以黃色或黃綠色水樣便為主,有惡臭。癥狀可因病情輕重而反應不同。重者可

2、引起痙攣、脫水、休克甚至死亡,多見于老人、嬰兒和體弱者。病程一般為 3 d7 d。2.2.2 敗血癥型:多見于兒童、慢性疾病及免疫力低下者。癥狀嚴重,有高熱、寒戰(zhàn)、厭食和貧血等。敗血癥因沙門氏菌侵入血循環(huán)引起,可導致多種器官的炎癥,如腦膜炎、骨髓炎、膽囊炎、心內膜炎等。3 實驗室檢驗3.1 從可疑食物中檢出與患者糞便或肛拭子中血清型別相同的沙門氏菌。3.2 從可疑食物中檢出沙門氏菌。3.3 從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或肛拭子中檢出沙門氏菌。3.4 必要時可測定沙門氏菌分離株與病人血清的凝集效價,恢復期比初期有所升高(一般約升高 4 倍)。3.5 沙門氏菌檢驗按照 gb 4789.4 進行。4 診斷4.

3、1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由可疑食物中檢出與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或肛拭子中血清型別相同的沙門氏菌,可確診。4.2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從幾個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或肛拭子中檢出血清型別相同的沙門氏菌,即使無可疑食品或未從可疑食物中檢出沙門氏菌,也可確診。4.3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從可疑食物中檢出沙門氏菌,而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或肛拭子未檢出沙門氏菌,則不可確診。附錄1-2 食源性致瀉大腸埃希菌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發(fā)病季節(jié):本病多發(fā)生在 3 月9 月。1.2 發(fā)病原因:經(jīng)口食入產(chǎn)毒素性大腸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 e. coli,

4、etec) 、侵襲性大腸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 coli,eiec)、致病性大腸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出血性大腸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聚集性大腸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e.coli,eaggec) 等致瀉大腸埃希菌導致的感染型食源性疾病。精品.1.3 致病食品:主要為被致瀉大腸埃希菌污染的各類熟肉制品及冷葷食品,其次為蛋及蛋制品,乳酪等食品。1.4 易感人群:老人及嬰幼兒易感。2 臨床表現(xiàn)2.1 潛伏期2.1.1 產(chǎn)毒性大腸埃希菌(etec)的潛伏期為 1 d3

5、 d,最短 10 h12 h。2.1.2 侵襲性大腸埃希菌(eiec)的潛伏期為 1 d3 d,最短 10 h18 h。2.1.3 致病性大腸埃希菌(epec)的潛伏期為 1 d6 d,最短 12 h36 h。2.1.4 出血性大腸埃希菌(ehec)的潛伏長,3 d10 d,平均為 4 d。2.1.5 聚集性大腸埃希菌(eaggec)的潛伏期不詳。2.2 主要癥狀2.2.1 致病性大腸埃希菌(epec):是嬰兒(2 周18 個月)腹瀉的主要病原菌,成人少見。臨床表現(xiàn)多為發(fā)熱、不適、嘔吐、腹瀉、粘液便(無血),20%左右的嬰幼兒有上感癥狀,病情可持續(xù) 2 周以上,嚴重者可致死。2.2.2 產(chǎn)毒素

6、性大腸埃希菌(etec):腹痛、腹瀉、惡心、低熱,腹瀉主要為水樣便(便形似霍亂),少有血樣便出現(xiàn)。常為自限性,一般 2 d3 d 即愈。營養(yǎng)不良者可達數(shù)周,也可反復發(fā)作。2.2.3 出血性大腸埃希菌(ehec):臨床表現(xiàn)多為突發(fā)性痙攣性腹痛,初為水樣便后為鮮血樣糞便,偶有低熱,伴有上呼吸道癥狀。嚴重者(如嬰幼兒或老年人)可并發(fā)溶血性尿毒綜合癥,血栓性血水板減少性紫癜,導致死亡。2.2.3.1 出血性大腸埃希菌 o157:h7出血性大腸埃希菌 o157:h7 為出血性大腸埃希菌(ehec)的主要血清型,人感染該病原后,患者大多數(shù)起病較急,典型的出血性腸炎表現(xiàn)為腹部劇烈疼痛,先出現(xiàn)水樣便,1 d2

7、 d 后出現(xiàn)類似下消化道出血的鮮血樣便或血便相混,低燒或不發(fā)燒。病程一般為 2 d9 d。感染中毒嚴重的人在便后不久可發(fā)生溶血性尿毒綜合征,表現(xiàn)為急性腎功能衰竭、血小板減少、微血管異常溶血性貧血。也有的病例在血性腹瀉后出現(xiàn)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除有發(fā)熱、血小板減少、微血管異常溶血性貧血、急性腎功能衰竭等表現(xiàn)外,還可出現(xiàn)頭痛、輕癱、昏迷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其病理特征為動脈透明血栓。該菌能產(chǎn)生大量志賀樣毒素(slt)可引起腸道出血性腸炎,(hc)溶血性尿毒綜合征、(hus)血栓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ttp)。2.2.4 侵襲性大腸埃希菌(eiec):水樣性腹瀉 2 次/d5 次/d,并有腸鳴、腹痛、

8、乏力、厭食等癥狀,部分有惡心、發(fā)熱(39)。2.2.5 聚集性大腸埃希菌(eaggec):以成人旅游者腹瀉為主。病程較短 1 d2 d,癥狀較輕、中度腹瀉,偶有與嬰幼兒頑固性腹瀉有關,其特征為病程長,大于 14 d,發(fā)熱(38)、嘔吐、血便。3 實驗室檢驗精品.3.1 從可疑食物和嘔吐物或患者糞便或肛拭子三者之一中檢出相同血清型的致瀉大腸埃希菌。3.2 不同患者糞便或肛拭子中檢出相同血清型的致瀉大腸埃希菌。3.3 患者急性期血清對比恢復期血清,與對應分離的致瀉大腸埃希菌凝集效價測定,呈 4 倍以上升高。3.4 檢驗方法3.4.1 按 gb4789.6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學檢驗致瀉大腸埃希氏菌檢驗進行

9、。3.4.2 出血性大腸埃希菌 o157:h7 按 gb/t4789.36食品衛(wèi)生微生物學檢驗大腸埃希菌 o157:h7/nm 檢驗進行。4 診斷4.1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從可疑食品和患者的嘔吐物或糞便或肛拭中檢出相同血清型別的大腸埃希菌,可確診。4.2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患者急性期血清對比恢復期血清,與對應分離的致瀉大腸埃希菌凝集效價測定,呈 4 倍以上升高,可確診。4.3 其它情況按 gb14938.1 執(zhí)行。附錄1-3 食源性志賀氏菌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發(fā)病季節(jié):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夏、秋季節(jié)(5 月10 月)高發(fā)。1.2 發(fā)病原因:經(jīng)口食

10、入志賀氏菌污染的食品而感染。1.3 致病食品:主要有是被志賀氏菌污染的熟肉、生食蔬菜、瓜果或未煮熟食品。1.4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2 臨床表現(xiàn)2.1 發(fā)病急,潛伏期最短半小時,一般 1 d3 d,最長 7 d。2.2 典型的臨床癥狀:突然發(fā)生劇烈的腹痛,多次腹瀉。初期為水樣便,以后可出現(xiàn)帶黏液的膿血便,里急后重癥狀明顯,伴有高熱。一般持續(xù)數(shù)天至數(shù)月。食源性志賀氏菌病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或不及時,或抵抗力下降或耐藥等原因可導致慢性志賀氏菌病。約 23%病人可出現(xiàn)并發(fā)癥(紅斑性結節(jié)、脾腫大、關節(jié)膜炎、溶血性尿毒綜合癥,等)。2.3 臨床分型:2.3.1 輕型:不發(fā)熱或低熱,輕微腹痛,腹瀉每日 35

11、次,無膿血便,無里急后重。2.3.2 普通型:畏寒、發(fā)熱,伴頭痛、惡心、嘔吐等全身中毒癥狀及腹痛,腹瀉每日 10 次至數(shù)十次,黏液膿血便,伴里急后重。2.3.3 中毒型:多見于老人、兒童,全身中毒癥狀嚴重。突發(fā)高熱,驚厥,精神萎靡、嗜睡、昏迷、抽搐,血壓下降,可迅速發(fā)生循環(huán)和呼吸衰竭,腸道癥狀較輕。3 實驗室檢驗3.1 從可疑食物或患者嘔吐物或糞便/肛拭檢出志賀氏菌。3.2 從可疑食物(或食品制作人員的糞便/肛拭)或患者嘔吐物檢出與患者糞便/肛拭相同血清型的志賀氏菌。3.3 按 gb4789.5 進行檢驗。4 診斷精品.4.1 符合本標準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從可疑食物或患者嘔吐物或糞便/肛

12、拭檢出志賀氏菌,可確診。4.2 符合本標準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從可疑食物(或食品制作人員的糞便/肛拭)或患者嘔吐物檢出與患者糞便/肛拭相同血清型的志賀氏菌,可確診。4.3 其他情況,按照 gb 14938.1 執(zhí)行。附錄1-4 食源性肉毒梭菌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中毒型1.1.1 發(fā)病季節(jié):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無明顯季節(jié)性。1.1.2 發(fā)病原因:由帶有肉毒梭菌或其芽胞的糞便、土壤、水污染畜禽肉、魚肉、糧食、水果蔬菜等食物原料或食品,在其加工儲存過程中于厭氧和適宜的溫度條件下產(chǎn)生肉毒毒素,食用前未再進行高溫加熱,經(jīng)口食入含肉毒毒素的食物而導致的中毒性食源性疾病。該病一般以家庭暴發(fā)為

13、主。1.1.3 致病食品:主要以豆谷類發(fā)酵食品和肉制品為主,如臭豆腐、豆瓣醬、豆豉、面醬、火腿腸、血灌腸、風干牛肉等。中毒食品多數(shù)為家庭自制的風味或民族風俗食品,有密封隔氧的加工和儲存過程;商品類食品以罐頭等密封包裝食品為主。1.1.4 易感人群:無性別、年齡差異。1.2 感染型1.2.1 發(fā)病季節(jié):無季節(jié)性。1.2.2 發(fā)病原因:主要通過經(jīng)口食入被肉毒梭菌污染的食物而導致腸道感染性食源性疾病;也可通過其他媒介致使肉毒梭菌進入胃腸道而導致感染性疾病。1.2.3 致病食品:蜂蜜和含蜂蜜的食物。1.2.4 易感人群:嬰兒,一般為 1 歲以內。2 臨床表現(xiàn)2.1 中毒型2.1.1 潛伏期:一般為 1

14、2 h36 h,短者 2 h,長者 8 h10 d 或更長,潛伏期長短與被攝入食品中肉毒毒素含量和攝入食品量有關,攝入毒素量大者潛伏期短,病程急,量小且連續(xù)攝入,則呈現(xiàn)潛伏期較長,發(fā)病緩的特點。2.1.2 主要癥狀和體征:患者一般具有頭暈、乏力、惡心、嘔吐等前驅癥狀;繼而出現(xiàn)肉毒中毒特有的神經(jīng)麻痹癥狀,初期表現(xiàn)為視力減弱、視力模糊、復視、斜視、眼球震顫或固定、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等眼部癥狀,同時或稍后出現(xiàn)張口、伸舌、咀嚼、吞咽困難和語言障礙、聲音嘶啞或失音等肌肉癱瘓癥狀,由于肌肉運動神經(jīng)麻痹,導致口腔分泌物增多而不能下咽,氣管分泌堆積導致呼吸困難,胃腸運動機能障礙而致便秘和腹

15、脹,患者頸軟不能抬頭,四肢癱軟不能站立。重癥病例終因呼吸肌麻痹所致呼吸障礙引起窒息、昏迷、心力衰竭和電解質紊亂而死亡。但患者知覺、體溫、血壓、血象等體征一般正常。2.2 感染型2.2.1 潛伏期:潛伏期不明確。2.2.2 主要癥狀和體征:初期嬰兒突發(fā)便秘,繼而出現(xiàn)神經(jīng)癥狀,肌肉張力減弱。啼哭聲和吮乳力減弱、面乏表情、吞咽困難、眼瞼下垂、瞳孔散大、口腔分泌物增多且潴留,對光、腱、催吐等反應減弱,頸軟而無力支撐頭部。血壓、心跳、膚色變化且不穩(wěn)定,終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精品.3 實驗室檢驗3.1 由可疑食品中檢出肉毒毒素并定型,或檢出肉毒梭菌并定型。3.2 由患者血清中檢出肉毒毒素并定型。3.3 由患

16、者糞便/肛拭中檢出肉毒毒素并定型,或檢出肉毒梭菌并定型。3.4 按 gb 4789.12 進行檢驗。4 診斷4.1 符合本標準流行病學特點和臨床表現(xiàn),由可疑食品、患者血清、患者糞便/肛拭任意樣品中檢出 a、b、e、f 任意一型或其復合型肉毒毒素,可確診。4.2 符合本標準流行病學特點和臨床表現(xiàn),繼而進行的抗毒素治療有效,可確診。4.3 符合本標準流行病學特點和臨床表現(xiàn),由可疑食品和(或)患者糞便/肛拭中檢出 a、b、e、f 任意一型或其復合型肉毒梭菌,可作為參考。4.4 其他情況,按照 gb 14938.1 執(zhí)行。附錄1-5 食源性葡萄球菌腸毒素中毒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中毒季節(jié):中

17、毒多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其他季節(jié)也可發(fā)生。1.2 中毒原因:食品制作人員的鼻腔(咽喉、皮膚)、化膿部位,患乳腺炎的牛、羊,可為葡萄球菌的污染源;食品被葡萄球菌污染后,于 2037,經(jīng) 48h 產(chǎn)生腸毒素。經(jīng)口食入葡萄球菌腸毒素可引起食源性葡萄球菌腸毒素中毒。1.3 中毒食品: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污染的乳及乳制品、奶油糕點、蛋及蛋制品、熟肉制品、雞肉和蛋類沙拉、含有乳制品的冷凍食品及個別淀粉類食品是最常見中毒食品。2 臨床表現(xiàn)2.1 起病急,潛伏期一般在 26h,最短 1h,最長 8h。2.2 主要癥狀為劇烈的惡心、反復嘔吐,可伴有上腹部絞痛,有時伴有腹瀉。體溫一般正?;虻蜔6啻胃篂a和嘔吐可導致虛脫、

18、腸痙攣和嚴重失水。兒童對腸毒素比成人敏感,發(fā)病率高、病情重。病程一般較短,12d 內即可恢復。預后一般良好。3 實驗室檢驗3.1 按 gb4789.10 從可疑食品或患者嘔吐物中直接檢測葡萄球菌腸毒素,并確定其型別。3.2 按 gb4789.10 從可疑食品或患者嘔吐物中檢出葡萄球菌,再采用“葡萄球菌腸毒素檢測動物試驗法”或“葡萄球菌腸毒素檢測酶聯(lián)熒光免疫分析法”檢測葡萄球菌腸毒素呈陽性。3.3 按 gb4789.10 從可疑食品(或食品制作人員鼻腔、皮膚,等部位)或患者嘔吐物或糞便/肛拭中檢出葡萄球菌,再檢測菌株的葡萄球菌腸毒素,并確定其型別為同一型別。3.4 按從可疑食品或患者嘔吐物檢出金

19、黃色葡萄球菌105 cfu/g(ml)。3.5 采用“葡萄球菌腸毒素檢測動物試驗法”或“葡萄球菌腸毒素檢測酶聯(lián)熒光免疫分析法”從可疑食品或患者嘔吐物中檢測葡萄球菌腸毒素呈陽性,供參考。4 診斷精品.4.1 符合本標準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表現(xiàn),可疑食品或患者嘔吐物檢出葡萄球菌腸毒素,可確診。4.2 符合本標準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表現(xiàn),從可疑食品或患者嘔吐物中檢出葡萄球菌,菌株經(jīng)葡萄球菌腸毒素檢測呈陽性,也可確診。4.3 符合本標準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表現(xiàn),從可疑食品(或食品制作人員鼻腔、皮膚,等部位)或患者嘔吐物或糞便/肛拭中檢出葡萄球菌,菌株經(jīng)腸毒素檢測,證實在不同樣品中檢出同一型別腸毒素,可確診。

20、4.4 符合本標準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表現(xiàn),從可疑食品或患者嘔吐物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105 cfu/g (ml),可確診。4.5 其他情況,按照 gb 14938.1 執(zhí)行。附錄1-6 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發(fā)病季節(jié):多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510 月)。1.2 發(fā)病原因:經(jīng)口食入含有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導致的感染型食源性疾病。1.3 致病食品:引起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病的主要食品為海產(chǎn)品(魚、蝦、蟹、貝類等)和直接或間接被本菌污染的其他食品。1.4 易感人群:所有人2 臨床表現(xiàn)2.1 潛伏期:發(fā)病急,多數(shù)在 4 h28 h 左右發(fā)病,短者 2 h,長者 30 h。2.2

21、主要癥狀及體征:主要為急性胃腸炎癥狀。:發(fā)病初期為腹部不適,上腹部疼痛或胃痙攣,惡心、嘔吐、發(fā)熱、腹瀉,之后劇烈腹痛,臍周陣發(fā)性絞痛為本病的特點。腹瀉多為水樣便,重者為粘液便和粘血便。有時出現(xiàn)無惡心嘔吐的患者。預后一般良好,大多 1 d2 d 后癥狀減輕,也有因為其他并發(fā)癥死亡的病例。3 實驗室檢驗3.1 由可疑食物中檢出10 cfu/g(或 mpn/g)數(shù)量的副溶血性弧菌。3.2 患者糞便/肛拭中檢出副溶血性弧菌。3.3 由加工器具檢出副溶血性弧菌。3.4 可疑食物中檢出與患者糞便/肛拭中相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3.5 按 gb 4789.7 進行檢驗。4 診斷4.1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

22、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由可疑食物或加工器具中檢出與患者糞便/肛拭中相同血清型的副溶血性弧菌,可確診。4.2 符合本標準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不同患者的糞便/肛拭樣品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相同,可確診。4.3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由可疑食物中檢出10 cfu/g(或 mpn/g)數(shù)量的副溶血性弧菌,即使患者糞便/肛拭中未檢出副溶血性弧菌,也可確診。4.4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患者糞便/肛拭中檢出副溶血性弧菌,也可確診。4.5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從可疑食物、加工器具中檢出副溶血性弧菌,而且發(fā)病初期與恢復期的患者血清凝集效價比在 1:4 以上,也可確診。4.

23、6 其他情況,按照 gb 14938.1 執(zhí)行。精品.附錄 1-7 食源性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發(fā)病季節(jié):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食源性疾病多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及梅雨季節(jié),食品因潮濕、陰雨天氣,貯存不當而變質。1.2發(fā)病原因:經(jīng)口食入被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產(chǎn)生的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導致的食源性疾病。1.3致病食品:主要中毒食品為發(fā)酵玉米面制品、變質銀耳及其他變質淀粉類(糯米、小米、高粱和馬鈴薯粉等)制品。1.4易感人群:可引起各年齡段的感染,無明顯的年齡組和性別差異。2臨床表現(xiàn)2.1發(fā)病急,潛伏期多數(shù)為 1 h12 h,少數(shù)長達 1 d2 d 以上。2.2主要癥狀和體

24、征:為上腹部不適,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重者呈咖啡色樣物),輕微腹瀉、頭暈、全身無力,重者出現(xiàn)黃疸、肝腫大、皮下出血、嘔血、血尿、少尿、意識不清、煩燥不安、驚厥、抽搐、休克。一般無發(fā)熱。病情及愈后情況與攝入的毒素量有關。3實驗室檢驗3.1從可疑食物中檢出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3.2從病人嘔吐物、糞便/肛拭等生物標本、可疑食物或菌株培養(yǎng)物中檢出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的代謝產(chǎn)物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3.3動物(小鼠)試驗具有毒性。3.4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和米酵菌酸分別按 gb 4789.29 和 gb/t 5009.189 進行檢驗。4診斷4.1 符合流行

25、病學特點及臨床表現(xiàn),中毒食品或/和患者生物標本中檢出米酵菌酸,可確診。4.2 符合流行病學特點及臨床表現(xiàn),中毒食品經(jīng)培養(yǎng)檢出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菌株培養(yǎng)物中檢出米酵菌酸或動物(小鼠)試驗具有毒性,可確診。4.3 其他情況,按照 gb 14938.1 執(zhí)行。 附錄1-8 食源性蠟樣芽胞桿菌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發(fā)病季節(jié):常年均有發(fā)生,多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5 月10 月)。1.2 發(fā)病原因:食用前保存溫度較高(20以上)和放置時間較長,使食品中蠟樣芽胞桿菌得到繁殖或產(chǎn)生腸毒素,食用前未經(jīng)徹底加熱,食入含大量蠟樣芽胞桿菌或腸毒素的食物而導致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1.3 原因食品:主要食

26、品多為剩米飯、米粉、甜酒釀、剩菜、甜點心及乳、肉類食品。1.4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年老體弱者多發(fā)。2 臨床表現(xiàn)2.1 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嘔吐型和腹瀉型,或兩型兼有。病程一般在 8 h36 h,預后良好。一般無死亡。2.2 嘔吐型:潛伏期短(一般為 30 min5 h)以惡心、嘔吐為主,并伴有頭暈、四肢無力、少數(shù)有腹痛和腹瀉、發(fā)熱。精品.2.3 腹瀉型:潛伏期較長(一般為 8 h16 h)以腹痛、腹瀉為主,少數(shù)有惡心和嘔吐、發(fā)熱。3 實驗室檢驗3.1 食品中蠟樣芽胞桿菌菌數(shù)測定,食品中應105cfu/g(ml)3.2 中毒病人嘔吐物、糞便或肛拭中檢出的蠟樣芽胞桿菌與可疑食品檢出的菌株,其生化或血

27、清型相同。3.3 檢驗方法按 gb4789.14 進行檢驗。4 診斷4.1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和主要臨床表現(xiàn),從可疑中毒食品中檢出蠟樣芽胞桿菌,并且含量105cfu/g(ml)4.2.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和主要臨床表現(xiàn),中毒患者嘔吐物、糞便或肛拭中檢出的蠟樣芽胞桿菌與中毒食品檢出的菌株的生化分型相同。附錄1-9 食源性空腸彎曲菌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發(fā)病季節(jié):全年均可發(fā)病,多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5 月10 月)。1.2 發(fā)病原因:經(jīng)口食入空腸彎曲菌污染的食品導致的感染型食源性疾病。1.3 致病食品:引起食源性空腸彎曲菌病的主要食品以家禽肉為主,尤其是雞肉。污染途徑為食用未

28、煮熟的雞肉或其他食品受到生鮮雞肉的交叉污染。此外,未進行巴氏消毒的牛奶和受污染的飲用水也可導致空腸彎曲菌感染。1.4 易感人群:暴發(fā)時各年齡組均可發(fā)病,而在散發(fā)的病例中,小兒較成人多。2 臨床表現(xiàn)2.1 潛伏期為 1 d11 d,一般為 2 d 5 d。2.2 初期癥狀多為腹瀉,腹絞痛、嘔吐、發(fā)熱 38 40 ,腹瀉多為水樣便,奇臭。嚴重者腹瀉可為血性便。該病多發(fā)于嬰幼兒、兒童及青壯年。病程一般為 2 d10 d。3 實驗室檢驗3.1 從可疑食物及患者嘔吐物中檢出空腸彎曲菌。3.2 從不同患者的糞便或肛拭子檢出空腸彎曲菌。3.2 患者發(fā)病初期與恢復期的血清凝集效價比在 1:4 以上有診斷意義。

29、同時以健康人作為陰性對照。3.3 檢驗方法按 gb 4789.9 進行檢驗。4 診斷4.1 符合本菌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由可疑食物和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或肛拭子檢出空腸彎曲菌,即可確診。4.2 符合本菌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從可疑食物、患者嘔吐物、糞便及肛拭子中均未分離出空腸彎曲菌,但患者發(fā)病初期與恢復期空腸彎曲菌的血清凝集效價比在 1:4 以上,也可確診。4.3 其他情況,按照 gb 14938.1 執(zhí)行。 附錄1-10 食源性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菌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精品.1.1 發(fā)病季節(jié):全年都可能發(fā)生。1.2 發(fā)病原因:經(jīng)口食入被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污染的食物導致的感染

30、型食源性疾病。1.3 致病食品:主要為生肉及肉制品、雞蛋、蔬菜沙拉、乳與乳制品、海產(chǎn)品及即食食品和直接或間接被本菌污染的其他食品。1.4 易感人群:新生兒、孕婦、免疫缺陷患者2 臨床表現(xiàn)2.1 潛伏期一般為 4 d21 d,最短 3 d,最長 70 d。2.2 主要癥狀為健康成人個體出現(xiàn)輕微類似流感癥狀,新生兒、孕婦、免疫缺陷患者表現(xiàn)為呼吸急促、嘔吐、出血性皮疹、化膿性結膜炎、發(fā)熱、抽搐、昏迷、自然流產(chǎn)、早產(chǎn)、死產(chǎn)、腦膜炎、敗血癥直至死亡。3 實驗室檢驗3.1 由可疑食物中檢出102cfu/g(ml)數(shù)量的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2 患者糞便或肛拭子中檢出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3 由

31、可疑食物中檢出與患者糞便或肛拭子中相同血清型的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4 由患者的血液或腦脊液檢測出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5 按 gb 4789.30 進行檢驗。4 診斷4.1 符合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由可疑食物中檢出與患者糞便或肛拭子中相同血清型的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即可確診。4.2 符合本菌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由可疑食物中檢出102cfu/g(ml)數(shù)量的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即使患者糞便或肛拭子中未檢出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也可以確診。4.3 其他情況,按照 gb 14938.1 執(zhí)行。 附錄1-11 食源性變形桿菌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發(fā)病季節(jié):

32、多發(fā)生在夏、秋季節(jié)(5 月10 月)。1.2 發(fā)病原因:經(jīng)口食入變形桿菌污染的食品導致的感染型食源性疾病。1.3 致病食品:引起食源性變形桿菌病的食品主要以動物性食品為主,尤其以水產(chǎn)類和熟肉制品為多見,其次為豆制品和涼拌菜。污染途徑為制作食品過程中生、熟食品交叉污染,或受污染的熟食在較高的溫度下存放較長時間后食用引起。1.4 易感人群:各年齡組均可發(fā)病。2 臨床表現(xiàn)2.1 潛伏期為 3 h20 h。2.2 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腹周或上腹部刀絞樣疼痛、腹瀉、發(fā)熱約 38左右。大便多為水樣便,有惡臭,無膿血。中毒患者一般于 1 d2 d 內自愈。3 實驗室檢驗3.1 從可疑食物及患者嘔吐物、糞便

33、、肛拭子中分離出生物學型別或血清型相同的變形桿菌。3.2 患者發(fā)病初期與恢復期的變形桿菌血清凝集效價比在 1:4 以上有診斷意義。同時以健康人作為陰性對照。精品.3.3 檢驗方法見附錄a。4 診斷4.1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由可疑食物中檢出的優(yōu)勢菌為變形桿菌和患者嘔吐物,或糞便,或肛拭子分離出生物學特性或血清型一致的變形桿菌,即可確診。4.2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從可疑食物、患者嘔吐物、糞便及肛拭子中均未分離出變形桿菌,但患者發(fā)病初期與恢復期變形桿菌的血清凝集效價比在 1:4 以上,也可確診。4.3 其他情況,按照 gb 14938.1 執(zhí)行。附錄 a變形桿菌檢

34、驗方法a1 增菌培養(yǎng):固體樣品加適量滅菌鹽水,均質后吸取混懸液接種于 gn 肉湯, 361培養(yǎng) 24 h。a2 分離平版:接種于伊紅美藍瓊脂平板或 ss 平板,361培養(yǎng)24 h。a3 伊紅美藍平板和 ss 瓊脂平板,生長菌落無色透明或半透膜圓形菌落,普通變形桿菌和奇異變形桿菌在伊紅美藍平板上可呈現(xiàn)片狀蔓延生長菌落,挑取菌落接種三糖鐵培養(yǎng)基。a4 生化試驗:三糖鐵培養(yǎng)基,乳糖陰性,葡萄糖產(chǎn)酸產(chǎn)氣或只產(chǎn)酸不產(chǎn)氣,硫化氫陽性或陰性,尿素和苯丙氨酸酶陽性,可進行生化試驗,其鑒別見表 1、2、3、4。表 1 變形桿菌屬、普羅菲登斯菌屬、摩根氏菌屬鑒別表生化反應變形桿菌屬普羅菲登斯菌屬摩根氏菌屬西蒙氏檸

35、檬酸鹽硫化氫尿氨酸脫羧酶明膠脂酶(玉米油)d.e 露醇蔓延生長vv注:陽性。陰性。v 不定。表 2 變形桿菌屬四個生化群的鑒別表生化反應普通變形桿菌奇異變形桿菌粘化變形桿菌潘納氏變形桿菌12靛基質尿氨酸脫羧酶麥芽糖木糖水楊苷七葉苷水解精品.表 3 摩根氏菌屬兩個生化群的鑒別生化反應摩根氏菌生化群硫化氫v賴氨酸脫氫酶動力甘油表 4 普羅菲登斯菌屬四個生化群的鑒別生化反應堿化普羅菲登斯菌路斯太堅氏普羅菲登斯菌司徒氏普羅菲登斯菌雷極氏普羅菲登斯菌尿素酶v肌醇側金盞花醇阿拉伯糖醇蕈糖半乳糖a5 血清學凝集分型試驗普通變形桿菌和奇異變形桿菌 o 抗原為 49 個,h 抗原為 19 個,見表5。表5 普通

36、和奇異變形桿菌簡化抗原表o 抗原群h 抗原o 抗原群h 抗原11(1)262(2),3(2),6(1)21(1)272(2),3(2)32(2),2(2)282(2),3(2)41(1),8(1),16(1)2913(2)51(2),3(2)301(2),2(2),4(2),13(2),15(2)61(2),2(2),3(2)311(1),2(2)71(2),3(2),4(2)321(1),3(2),5(1)81(1)333(2)91(2),2(2)346(1)101(2),2(2),3(2),4(2),5(2)352(2)111(2),2(2),4(2),6(2)363(2),7(1)121

37、(2),2(2)3717(1)131(2),2(2),3(2),4(2)381(1),2(2)141(2),3(2)3918(1)151(2),7(1)404(2)161(2),9(2),14(2)411(1),2(2)171(2),10(1)421(1)181(2)432(2)精品.191(1),3(2),11(1)4411(1),19(1)201(2),2(2)4511(1)211(1)4617(1)221(1)471(1)231(2),2(2),3(2),12(2)481(2)241(2),2(2),3(2),13(2)482(2)251(1)表中 h 抗原后面括號內數(shù)字表示:(1)普通

38、變形桿菌。(2)奇異變形桿菌。a6 患者血清效價測定a6.1 取患者急性期(發(fā)病后 23 天)和恢復期血清(1215 天)進行血清效價測定。同時取健康人血清做為對照。a6.1.1 稀釋血清:以生理鹽水稀釋血清,1:4,1:8 倍比稀釋到 1:640,每管 0.5ml,同時做一鹽水對照。每個血清稀釋兩列。a6.1.2 將不同樣品中分離出的菌株,接種營養(yǎng)瓊脂斜面 361培養(yǎng) 1824h ,用鹽水洗下,制成 h 和o 抗原,h 抗原在菌液中加入 0.2%甲醛,o 抗原系將濃菌加入等量的 95酒精,于 361過夜,兩種抗原分別經(jīng)離心沉淀,棄去上清液,其沉淀物用鹽水稀釋成含 10 億菌/ml。a6.1.

39、3 在每管 0.5ml 的稀釋血清中一列加 h 抗原,一列加入 o 抗原各加 0.5ml,振蕩搖勻,置 3611824h,觀察結果。a6.1.4 凝集反應呈“”的最后一管,為其效價滴度。a7 交互吸收試驗:取不同樣品中分離的菌株,進行交互吸收試驗。a7.1 抗原制備:將菌株接種營養(yǎng)瓊脂 3611824h,用生理鹽水洗下菌苔,制成含菌量為 100 億2000 億/ml,按 0.5的濃度加入甲醛,殺菌,置 361 1824h。a7.2 免疫血清制備:選擇體重 2 公斤左右的健康家兔,從耳靜脈接種上述抗原第一次 2.5 億個,第二次5 億菌,第三次 10 億菌,第四次 20 億菌體,每次間隔 5 天

40、,在最后一次 710 天從耳靜脈取血做效價測定。一般效價在1:6400 以上,即可從頸動脈或心臟取血。a7.3 交互吸收a7.3.1 吸收菌制備:將菌株接種于克氏瓶中營養(yǎng)瓊脂,置 361培養(yǎng) 24h,用少許鹽水洗下。制成濃厚菌液,每毫升含 500 億菌體。加入 2甲醛,36123 天殺菌,經(jīng)做無菌試驗合格后使用。a7.3.2 吸收試驗:血清用 1:10000 硫柳汞的生理鹽水稀釋成 1:5 或 1:10,每毫升血清中加入吸收菌0.20.8g,振搖混勻,置 3613h,并經(jīng)常搖動,離心沉淀,分出血清與制備免疫血清的抗原細菌做玻片凝集試驗,如還有凝集,繼續(xù)吸收,直至物凝集。再與吸收菌做凝集試驗,如

41、不凝集證實為同一型別,反之則認為不是同一型別的變形桿菌。精品.附錄1-12 食源性阪崎腸桿菌病診斷要點1流行病學特點1.1發(fā)病季節(jié):無季節(jié)性,全年均可發(fā)生。1.2發(fā)病原因:經(jīng)口食入被阪崎腸桿菌污染的食物而導致的食源性疾病。嬰兒配方中極微量的阪崎腸桿菌污染就有可能導致感染的發(fā)生。受阪崎腸桿菌污染的調制配方在較高溫度下存放,食用前不加熱,或加熱不徹底,喂食時間較長等都可導致阪崎腸桿菌有機會生長繁殖,增加患病的危險性。1.3致病食品:主要為嬰兒配方粉。另外,配方粉沖調、放置和喂食過程中不衛(wèi)生的調制器皿和環(huán)境、配方粉沖調過程中添加的其他成分(如淀粉或糖)或食用其他食物也可能成為一種其他類型的污染源。1

42、.4易感人群:阪崎腸桿菌可引起各年齡段的感染,但高危人群主要是嬰兒(012 月齡)和新生兒(0d28 d),尤其是早產(chǎn)兒、低出生體重或免疫力低下的嬰兒,發(fā)生嚴重感染的危險性最高。2臨床表現(xiàn)2.1潛伏期:不明確。2.2主要癥狀:感染主要引起嬰兒腦膜炎、敗血癥和壞死性小腸結腸炎。2.2.1腦膜炎:早期癥狀主要是吮奶無力或不吃奶,體溫不穩(wěn)(多數(shù)病兒有發(fā)熱,少數(shù)全身發(fā)涼,體溫不升),呼吸窘迫,黃疸,呼吸暫停,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體征如嗜睡,驚厥(特別是局灶性),嘔吐,激惹更特異性地提示腦膜炎。25%的病例有囟門的隆起或飽滿,僅 15%的病例有頸項強直,也可發(fā)現(xiàn)顱神經(jīng)異常(特別是涉及第 3,6,7 對顱神經(jīng))。

43、該菌引起的腦膜炎常引起腦梗塞、腦膿腫、囊腫形成和腦室炎等并發(fā)癥,并且可引起嚴重神經(jīng)系統(tǒng)后遺癥,包括腦水腫、四肢癱瘓和發(fā)育障礙等。2.2.2敗血癥:早期體征通常是非典型的和輕微的。自發(fā)性活動減少,吸吮無力,呼吸暫停,心動過緩和體溫不穩(wěn)(過高或過低)最常見。其他癥狀和體征包括呼吸窘迫,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如驚厥和煩躁不安),黃疸,嘔吐,腹瀉和腹脹。2.2.3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嬰兒可表現(xiàn)為腹脹的腸梗阻,胃膽汁性殘留(在喂養(yǎng)后)可逐漸發(fā)生嘔吐膽汁,或肉眼或鏡下血便,敗血癥可表現(xiàn)為嗜睡,體溫不穩(wěn),呼吸暫停發(fā)作的增多和代謝性酸中毒。3實驗室檢驗3.1從可疑食品中檢出阪崎腸桿菌。3.2從患者嘔吐物、糞便/肛拭、血

44、液、腦脊液等生物標本中檢出阪崎腸桿菌。3.3對從可疑中毒食品和患者生物標本的阪崎腸桿菌分離株進行分子分型,獲得相同的指紋圖譜。3.4按 gb 4789.40 進行檢驗。4診斷4.1符合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由可疑食物中檢出與患者生物標本相同指紋圖譜的阪崎腸桿菌,可確診。4.2符合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如無可疑食物,但從 2 個或 2 個以上患者生物標本中分離到相同指紋圖譜的阪崎腸桿菌,可確診。精品.4.3其他情況,按照 gb 14938.1 執(zhí)行。附錄1-13 食源性霍亂弧菌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發(fā)病季節(jié):全年均能發(fā)生,但多發(fā)于夏秋季的 610 月份。1.2 發(fā)病原因:經(jīng)口攝入

45、受霍亂弧菌污染的食物而感染。1.3 致病食品:引起發(fā)病的常見食品主要有水產(chǎn)品、海產(chǎn)品和直接或間接被本菌污染的其他食品。1.4 易感人群:不分種族、年齡和性別對本菌均普遍易感,但受胃酸及免疫力的影響,感染后并非人人都發(fā)病。2 臨床表現(xiàn)2.1 潛伏期:1 d3 d,短者數(shù)小時,長者 7 d。2.2 臨床分型2.2.1 輕型僅有腹瀉癥狀,極少伴嘔吐,大便一天少于 10 次,大便性狀為軟便、稀便或黃水樣便,個別患者糞便帶粘液或血,皮膚彈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數(shù)患者能照常進食及起床活動,脈搏、血壓、尿量均正常。2.2.2 中型腹瀉次數(shù)一日 1020 次,精神表現(xiàn)淡漠,有音啞,皮膚干而缺乏彈性,眼窩下陷,有肌

46、肉痙攣,脈搏細速,血壓(收縮壓)兒童9.33kpa(70mmhg),成人 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脫水程度相當體重兒童為 510,成人為 48。2.2.3 重型腹瀉次數(shù)一日 20 次以上,極度煩躁甚至昏迷,皮膚彈性消失,眼窩深凹,明顯發(fā)紺,嚴重肌肉痙攣,脈搏微弱而速,甚或無脈,血壓(收縮壓)兒童6.67 kpa(50 mmhg),成人9.33 kpa(70 mmhg)或測不到等循環(huán)衰竭的表現(xiàn),尿量每日50 ml 或無尿,脫水程度兒童相當于體重 10以上,成人 8以上。2.2.4 中毒型(干性霍亂)為一較罕見類型,起病后迅速進入休克狀態(tài),無瀉吐或瀉吐較輕,無脫

47、水或僅輕度脫水,但有嚴重中毒性循環(huán)衰竭。3 實驗室檢驗3.1 從可疑食物或加工器具、患者的嘔吐物、糞便肛拭進行細菌培養(yǎng),分離到 o1 群或/和 o139 群霍亂弧菌。3.2 從患者嘔吐物、糞便/肛拭標本霍亂毒素基因 pcr 檢測陽性。3.3 從日常生活用品或家居環(huán)境中進行細菌培養(yǎng)分離到 o1 群或/和 o139 群霍亂弧菌。3.4 引用 gb 15984。4 診斷4.1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從患者糞便/肛拭子、嘔吐物和可疑食物或加工器具中檢出 o1群或 o139 群霍亂弧菌,可確診。精品.4.2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從患者的糞便/肛拭子或嘔吐物標本霍亂毒素基因

48、pcr 檢測陽性,和/或從可疑食物、加工器具中檢出同型 o1 群或 o139 群霍亂弧菌時,可確診。4.3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特點與臨床表現(xiàn),對患者作雙份血清抗體效價測定,如血清凝集試驗呈 4 倍以上或殺弧菌抗體測定呈 8 倍以上增長者,也可確診。4.4 其他情況,按照 gb 14938.1 執(zhí)行。附錄1-14 食源性甲型病毒性肝炎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發(fā)病季節(jié):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但秋、冬及早春季節(jié)多見。1.2 發(fā)病原因:經(jīng)口食入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導致的感染型食源性疾病。1.3 致病食品: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生食或半生食毛蚶等貝類、蟹或水果、蔬菜,等食品。2 臨床表現(xiàn)2.1 潛

49、伏期通常為25-30d,最短15d,最長50d。2.2 食欲下降、發(fā)熱、乏力、肝區(qū)不適或隱痛,可伴有惡心、嘔吐,繼發(fā)肝損害癥狀(排出深色尿、灰白便),部分病例出現(xiàn)鞏膜及皮膚黃染等黃疸癥狀。輕癥狀者數(shù)周恢復,嚴重者則需數(shù)月。無癥狀感染病例較常見,一般不轉為慢性和病原攜帶狀態(tài)。個別病人(尤其是老人)可出現(xiàn)肝衰竭。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分如下三型:2.2.1 急性肝炎急性無黃疸型肝炎通常表現(xiàn)為近1周左右出現(xiàn)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發(fā)熱、乏力和納差、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肝臟腫大,伴有觸痛或叩痛,肝功能檢查谷丙轉氨酶(alt)明顯異常,血清抗hav-igm陽性或抗hav-igg雙份血清呈4倍升高。凡符合急性無黃疸型

50、肝炎診斷條件,且血清膽紅素大于17moll,尿膽紅素陽性,或臨床上有鞏膜、皮膚黃染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黃疸者可確診為急性黃疸型肝炎。2.2.2 瘀膽型肝炎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自覺癥狀常較輕。肝功能檢查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同時伴堿性磷酸酶,谷氨酰轉肽酶、膽固醇等明顯增高,alt中度增高。黃疸表現(xiàn)為梗阻性黃疸持續(xù)3周以上,并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內外梗阻性黃疸。血清抗hav-igm陽性或抗hav-igg雙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肝臟有明顯病理學改變。2.2.3 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一般既往無肝病史,表現(xiàn)為急性起病,嚴重消化道癥狀,并在起病后10天內迅速出現(xiàn)精神神經(jīng)癥狀(用smit

51、h分類法出現(xiàn)以上的肝性腦?。懦渌蛞鹫?。肝臟迅速縮小。肝功能異常,數(shù)日內血清膽紅素大于171moll,或每日升高值大于17.1moll,凝血酶原活動度小于40。血清抗hav-igm陽性或抗hav-igg雙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肝臟有顯著病理學改變。亞急性重型則表現(xiàn)為以急性肝炎起病,臨床上有極度乏力,嚴重食欲不振,黃疸迅速加深,出現(xiàn)腹水及出血傾向。肝臟進行性縮小。病程在10天以上,8周以內,出現(xiàn)意識障礙(以smith分類法出現(xiàn)以上的肝性腦病)。肝功能明顯異常,膽酶分離,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膽固醇降低,凝血酶原活動度小于40。血清抗hav-igm陽性或抗hav-igg雙份血清呈4倍升高

52、者。肝臟有顯著病理學改變。精品.3 實驗室檢驗3.1 發(fā)病早期,檢測病人血清抗hav-igm抗體呈陽性。3.2 檢測病人血清抗hav-igg雙份血清呈4倍升高。3.3 肝功能檢查:谷丙轉氨酶(alt)明顯異常。3.4 患者食用的可疑食物或糞便/肛拭檢測甲型肝炎病毒pcr呈陽性,可供參考。4 診斷4.1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與臨床表現(xiàn),在發(fā)病早期,病人血清抗hav-igm抗體呈陽性,可確診。4.2 符合本標準的流行病學與臨床表現(xiàn),抗hav-igg雙份血清呈4倍升高者,可確診。4.3 符合本標準的典型臨床表現(xiàn)且半月前有生食貝類史,可疑似。4.4 其他情況,按照 gb 14938.1 執(zhí)行。 附錄1

53、-15 食源性諾如病毒病診斷要點1 流行病學特點1.1 發(fā)病季節(jié):本病一年四季均有發(fā)生,冬季高發(fā),有時在夏季也會出現(xiàn)發(fā)病的小高峰。1.2 發(fā)病原因:主要經(jīng)口傳播。包括生食受污染的貝類或食用的貝類未經(jīng)煮透,食品加工者感染的病毒經(jīng)食品傳播給食用者等。也可以通過污染的水源、物品、空氣等傳播。1.3 致病食品: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為貝類。除此之外,受污染的沙拉、水果、三文治、蛋糕、冰霜、冰塊等也能引起食物中毒。1.4 易感人群:人群對諾如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對象主要是成人和學齡兒童,主要分布在學校、家庭、醫(yī)院、軍隊、幼兒園、旅游區(qū)等,多在集體機構以暴發(fā)形式出現(xiàn)。2 臨床表現(xiàn)2.1 潛伏期一般為 24 h48 h,少數(shù)在 18 h 內或 72 h 后發(fā)病,個別患者潛伏期僅 10 h 左右。2.2 主要癥狀和體征:發(fā)病急。主要癥狀為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兒童患者嘔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