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講_硫氧化物的轉(zhuǎn)化及硫酸煙霧型污染_第1頁
第05講_硫氧化物的轉(zhuǎn)化及硫酸煙霧型污染_第2頁
第05講_硫氧化物的轉(zhuǎn)化及硫酸煙霧型污染_第3頁
第05講_硫氧化物的轉(zhuǎn)化及硫酸煙霧型污染_第4頁
第05講_硫氧化物的轉(zhuǎn)化及硫酸煙霧型污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環(huán)境化學(xué),冶金科學(xué)與工程學(xué)院 環(huán)境工程研究所 周康根,2,第三節(jié) 大氣中污染物的轉(zhuǎn)化,一、自由基化學(xué)基礎(chǔ) 二、光化學(xué)反應(yīng)基礎(chǔ) 三、大氣中重要自由基的來源 四、氮氧化物的轉(zhuǎn)化 五、碳氫化合物的轉(zhuǎn)化 六、光化學(xué)煙霧 七、硫氧化物的轉(zhuǎn)化及硫酸煙霧型污染 八、酸性降水 九、溫室氣體和溫室效應(yīng) 十、臭氧層的形成與耗損,3,六、硫氧化物的轉(zhuǎn)化及硫酸煙霧型污染,硫氧化物的轉(zhuǎn)化方式,S02的氣相氧化 直接光氧化 被自由基氧化 被O氧化,S02的液相氧化 O3對S02的氧化 H2O2對S02的氧化,氣相 S02 溶解于霧滴中 被顆粒物吸收,1二氧化硫的氣相氧化,氣相中S02的轉(zhuǎn)化過程,5,(1)S02的直接光氧

2、化,能量較高的單重態(tài)分子可按以下過程躍遷到三重態(tài)或基態(tài):,大氣中S02直接氧化成S03的機制:,6,(2)S02被自由基氧化,可氧化S02的主要自由基:HO、H02、RO、R02和RC(O)02等。 SO2與HO的反應(yīng),(HO再生),(速度決定步驟),7, SO2與其他自由基的反應(yīng),與二元活性自由基( 03和烯烴反應(yīng)產(chǎn)物)的反應(yīng),與HO2,CH3O2以及CH3(O)02的反應(yīng),8,(3)SO2被氧原子氧化,污染大氣中的氧原子主要來源于N02的光解:,N02光解產(chǎn)生的O還可與O2結(jié)合而生成03:,9,2二氧化硫的液相氧化,(1)S02的液相平衡 S02被水吸收:,10,各可溶態(tài)濃度可表示為PSO

3、2的函數(shù):,溶液中可溶性總S()四價硫濃度為:,11,定義修正的享利系數(shù):,則:,KH*總是大于KH,溶液中硫離子的總量要超過由亨利定律所決定的S02溶解的量 可溶性S(IV)的總濃度與pH有關(guān),S(IV)與pSO2的關(guān)系為:,12,三種形態(tài)S()的摩爾分數(shù)與pH之間的關(guān)系,13,可溶態(tài)硫(IV)的存在形態(tài)分布與溶液pH的關(guān)系,14,(2)O3對S02的氧化,03可溶于大氣的水中,將S02氧化:,15,(4)金屬離子對S02液相氧化的催化作用,在有過渡金屬離子,如Mn()、Fe()存在時,S02的液相氧化反應(yīng)速率可能會增大。 在SO2催化氧化中,通常認為Mn2+的催化作用較大。,總反應(yīng),17,

4、3硫酸煙霧(倫敦煙霧)型污染,主要是由于燃煤而排放出來的S02、顆粒物以及由S0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鹽顆粒物所造成的大氣污染現(xiàn)象 多發(fā)生在冬季,氣溫較低、濕度較高和日光較弱的氣象條件下(有利于霧的形成,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SO2SO3的反應(yīng)主要靠Mn,Fe及NH3的催化作用而完成,18,倫敦型煙霧與洛杉磯煙霧的比較,19,煙霧中的倫敦(1950S),告別了煙霧的倫敦(1999),20,21,八、酸性降水(酸沉降),濕沉降: 酸沉降 干沉降: 酸沉降的研究開始于酸雨的研究。酸雨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嚴重的區(qū)域性環(huán)境問題之一。,大氣中的酸性物質(zhì)通過降水(如雨、雪、霧等)遷移到地表的過程,常見的為酸雨,

5、大氣中的酸性物質(zhì)在氣流的作用下直接遷移到地面的過程,22,世界酸雨發(fā)展狀況,1972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的聯(lián)合國人類環(huán)境會議中,瑞典政府提交給大會的研究報告跨越國境的空氣污染:大氣和降水中的硫?qū)Νh(huán)境的影響標志著政府開始關(guān)注致酸物的越境遷移。 酸沉降已經(jīng)與臭氧層破壞、全球氣候變化一起成為全球性大氣環(huán)境問題中最為突出的三個熱點。,23,第二節(jié) 大氣中污染物的轉(zhuǎn)化,24,世界酸雨發(fā)展狀況,最早歐洲的酸雨多發(fā)生在挪威、瑞典等北歐國家,后來擴展到東歐和中歐,直至幾乎覆蓋整個歐洲。 在酸雨最嚴重的時期(1980S): 挪威南部約5 000個湖泊中有1 750個由于pH過低而使魚蝦絕跡; 瑞典的9萬個湖泊中有

6、15已受到酸雨的侵害。 德國約有13的森林受到酸雨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瑞士,森林受害面積已達50以上。 20世紀80年代初,整個歐洲的降水pH在4.05.0之間,雨水中硫酸鹽含量明顯升高。,25,世界酸雨發(fā)展狀況,在美國南部的15個州,曾達到降水平均pH值在4.24.5之間。 美國曾報道至少有1 200個湖泊已酸化,占可能酸化地區(qū)中全部湖泊的4,在這些湖泊中,生物無法生存; 酸雨已損傷了東部約35 000個歷史性建筑物和10 000座紀念碑。美國每年花費在維修文化古跡上的費用達50億美元。 加拿大抽樣調(diào)查的8 500個湖泊已全部酸化。,北美死湖事件 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東南部是西半球工業(yè)最發(fā)達的

7、地區(qū),每年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硫2500多萬噸。其中約有380萬噸由美國飄到加拿大,100多萬噸由加拿大飄到美國。七十年代開始,這些地區(qū)出現(xiàn)了大面積酸雨區(qū)。美國受酸雨影響的水域達3.6萬平方公里,23個州的17059個湖泊有9400個酸化變質(zhì)。最強的酸性雨降在弗吉尼亞洲,酸度值(pH)1.4。紐約州阿迪龍達克山區(qū),1930年只有4的湖無魚,1975年近50的湖泊無魚,其中200個是死湖,聽不見蛙聲,死一般寂靜。加拿大受酸雨影響的水域5.2萬平方公里,5000多個湖泊明顯酸化。多倫多1979年平均降水酸度值(pH)3.5,比藩茄汁還要酸,安大略省薩德伯里四周1500多個湖泊池塘漂浮死魚,湖濱樹木枯

8、萎。 西德森林枯死病事件 原西德共有森林740萬公頃,到1983年為止有34染上枯死病,每年枯死的蓄積量占同年森林生長量的21多,先后有80多萬公頃森林被毀。這種枯死病來自酸雨之害。在巴伐利亞國家公園,由于酸雨的影響,幾乎每棵樹都得了病,景色全非。黑森州海拔500米以上的樅樹相繼枯死,全州57的松樹病入膏肓。巴登符騰堡州的“黑森林”,是因樅、松綠的發(fā)黑而得名,是歐洲著名的度假圣地,也有一半樹染上枯死病,樹葉黃褐脫落,其中46萬畝完全死亡。漢堡也有3/4的樹木面臨死亡。當時魯爾工業(yè)區(qū)的森林里,到處可見禿樹、死鳥、死蜂,該區(qū)兒童每年有數(shù)萬人感染特殊的喉炎癥。,著名的酸雨污染事件,27,中國酸雨現(xiàn)狀

9、(2003),我國的酸雨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地區(qū)及四川盆地。 酸雨控制區(qū)106個城市中,降水年均pH值范圍為3.67(江西省萍鄉(xiāng))7.30(云南省開遠市),出現(xiàn)酸雨的城市95個,占89.6%。 酸雨頻率超過40%的城市比例為53.7%,比上年上升了6.9個百分點。 湖南省懷化和吉首,浙江省溫州和江西省撫州4個城市酸雨頻率超過95%,其中撫州酸雨頻率達到100%。,28,中國酸雨現(xiàn)狀(2003),年均pH值小于或等于5.6的城市有75個,占70.8%; 降水pH值小于5.0的城市比例為48.1%。 江西省萍鄉(xiāng)、四川省宜賓和湖南省吉首的年均pH值低于4.0。,29,32,中國酸雨現(xiàn)狀,

10、酸雨主要前提物SO2和NOx的排放在西歐和北美已受到有力控制 亞洲是當今SO2和NOx排放量增長最快的地區(qū) 2006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總量高達2589萬噸,居世界第一。,33,1降水的pH,天然降水pH(的計算) 只把C02作為影響天然降水pH的因素,考慮C02與純水的平衡(C02的全球大氣濃度330mLm3),式中: KH-C02水合平衡常數(shù),即亨利系數(shù); K1,K2-分別為二元酸C02H20的一級和二級電離常數(shù)。,34,各組分在溶液中的濃度為:,按電中性原理有:,35,將H+、HC03-和CO32-代入上式,得:,式中:PCO2-CO2在大氣中的分壓 KW-水的離子積 在一定溫度下,Kw、

11、KH、K1、K2、Pco2都有固定值,并可測得。將數(shù)值代人上式,計算結(jié)果得pH=5.6。,36,2、降水pH的背景值,雨水污染的判斷標準(pH 5.6)合理嗎? 在高清潔大氣中,除CO2外還存在各種酸、堿性氣體和氣溶膠物質(zhì),影響降水酸度。 HNO3和H2SO4并不都來自人為源 空氣中堿性物質(zhì)的中和作用 降水pH的背景值 未被污染的天然降水的pH值,37,2、降水pH的背景值,由于世界各地區(qū)自然條件不同,會造成各地區(qū)降水pH的不同 降水背景點的降水pH值均5.0。有人認為把5.0作為酸雨pH的界限更符合實際情況。,38,3.降水(含酸雨)的化學(xué)組成,(1)降水的組成) 大氣中固定氣體(O2,N2

12、,CO2,H2)與惰性氣體; 無機物 土壤礦物離子(Al3+,Ca2+,Mg2+和硅酸鹽等) 海洋鹽類離子(Na+,Cl-等) 氣體轉(zhuǎn)化產(chǎn)物(SO42-,NO3-,NH4+,Cl-,H+) 人為排放的金屬(As,Cd,Pb,Hg,Zn等) 有機物 有機酸(甲酸,乙酸) 醛類(甲醛,乙醛) 烴類(烯烴,芳烴和烷烴) 光化學(xué)產(chǎn)物(H2O2,O3,PAN); 雨水不溶物(土壤離子和燃燒塵粒中的不溶物),(2)降水中的離子成分,SO42-濃度地區(qū)差很大,除天然源外,SO2的認為排放是重要因素 NO2-,NO3-,NH4+存在天然源和人為源,40,3.降水(含酸雨)的化學(xué)組成,SO42-離子的來源 礦物

13、風(fēng)化,有機物與動植物分解 燃料燃燒 含氮化合物的來源 NO3-:人為源,空氣放電 NH3:土壤與海洋中氨的揮發(fā) Cl-離子 主要來自海洋,從沿海到內(nèi)陸其含量減少 Ca2+的來源 來源于土壤,從沿海到內(nèi)陸其含量增加 陰離子組成與酸性降水的類型 硫酸與硝酸混合型 硫酸型,41,4. 酸雨的化學(xué)組成,酸雨的定義 酸性強于“正?!庇晁?pH5.6)的降水 酸雨的形成 降水的酸度是酸和堿平衡的結(jié)果 成酸反應(yīng)(SO2、NOx轉(zhuǎn)化為H2SO4和HNO3) 大氣顆粒物中Fe, Cu, Mn, V的催化作用 光化學(xué)反應(yīng)中O3、H2O2的生成 天然和人為來源的堿性物質(zhì)(NH3, CaO, CaCO3)對酸性降水的

14、緩沖作用,42,酸雨的形成過程,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起始物:,式中: O為各種氧化劑。,43,酸雨與非酸雨的離子濃度比較,從表可發(fā)現(xiàn),陰離子(S042- + N03-)濃度相差不大,而陽離子(Ca2+ + NH4+ + K+)濃度相差卻較大。,44,表:美國伊利諾州的降水數(shù)據(jù),1954年的SO42-、NO3-濃度與1977年相似,但雨水中pH相差很大 形成酸雨不僅決定于降水中的酸量,也還決定于對酸起中和作用的堿量。,45,5影響酸雨形成的因素,影響因素,46,5影響酸雨形成的因素,(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轉(zhuǎn)化條件 降水酸度的時空分布與大氣中S02和降水中S042-濃度的時空分布存在

15、著一定的相關(guān)性。 如我國西南地區(qū) 煤中含硫量高,并且很少經(jīng)脫硫處理,直接用做燃料燃燒,S02排放量很高。 氣溫高、濕度大,有利于S02的轉(zhuǎn)化 因此造成了大面積強酸性降雨區(qū)。,47,5影響酸雨形成的因素,(2)大氣中的氨 NH3是大氣中唯一的常見氣態(tài)堿。 NH3易溶于水,能與酸性氣溶膠或雨水中的酸起中和作用,從而降低了雨水的酸度。 NH3與硫酸氣溶膠形成中性的硫酸銨(NH4)2S04或NH4HS04。S02也可由于與NH3反應(yīng)而減少,從而避免了進一步轉(zhuǎn)化成硫酸。,48,表:氣態(tài)氮的測定結(jié)果,大氣中NH3的來源主要是有機物分解和農(nóng)田施用的含氮肥料的揮發(fā)。 土壤中的NH3揮發(fā)量隨著土壤pH的上升而增

16、大。,49,5影響酸雨形成的因素,(3)顆粒物酸度及其緩沖能力 酸雨不僅與大氣的酸性和堿性氣體有關(guān),同時也與大氣中顆粒物的性質(zhì)有關(guān)。 大氣中顆粒物主要來源 土地飛起的揚塵。 礦物燃料燃燒形成的飛灰、煙灰等,50,圖:北京、成都、重慶、貴陽城區(qū)總顆粒物緩沖曲線加入H+=消耗H+溶液中H+的增加,51,5影響酸雨形成的因素,(4)天氣形勢的影響 如果氣象條件和地形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則大氣中污染物濃度降低,酸雨就減弱,反之則加重。 重慶成為強酸雨區(qū)的原因 氣象條件和多山的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 煤含硫高:重慶市煤耗量只相當于北京的三分之一,但每年排放SO2量卻為北京的2倍。,52,6. 酸雨的環(huán)境影響及對策,1)酸雨的危害 對水系的影響 水系pH0.250.5mg/m3時,將導(dǎo)致呼吸系統(tǒng)疾病增加,53,酸雨破壞的森林,酸雨腐蝕森林,After Years of Acid Rain!,河水及湖水酸化后,導(dǎo)致的生態(tài)破壞,健康 酸化,世界上許多古建筑和石雕藝術(shù)品遭酸雨腐蝕而嚴重損壞,如我國的樂山大佛、德國科隆大教堂、加拿大的議會大廈、印度的Taj Mahal等。最近發(fā)現(xiàn),北京蘆溝橋的石獅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剛寶塔等均遭酸雨浸 蝕而嚴重損壞。,酸雨腐蝕建筑雕塑,酸雨腐蝕建筑雕塑,2007年11月12日,來樂山大佛的游客陳先生發(fā)現(xiàn),這座開鑿于713年的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