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病.ppt_第1頁
兔病.ppt_第2頁
兔病.ppt_第3頁
兔病.ppt_第4頁
兔病.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家兔生產 (適用于畜牧獸醫(yī)、動物防疫與檢疫專業(yè)),第十一章 家兔的疾病防治,課程負責人 : 鄧希海,本章主要內容 第一節(jié) 家兔的臨床檢查 第二節(jié) 家兔的給藥方法 第三節(jié) 家兔的綜合防治措施 第四節(jié) 家兔的常見疾病,第一節(jié) 家兔的臨床檢查,一、外貌檢查 體格發(fā)育和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檢查 姿勢的檢查 精神狀態(tài)的檢查 二、皮膚檢查:主要檢查皮膚的彈性、完整性、色澤等;以及被毛的濃密、光澤度、清潔度、狀態(tài)等。,三、眼和結膜的檢查:主要檢查眼睛的明亮度、眼睛分泌物的多少,眼結膜有無紅腫、黃染或發(fā)紺等。 四、體溫、脈搏及呼吸數的測定: 體溫檢查:健康家兔的正常體溫為38.540.0 脈搏:健康成年兔的脈搏為801

2、00次/分,幼兔為100160次/分 呼吸次數:正常一般平均約為50次/分,五、消化系統檢查:主要檢查食欲情況、是否流涎、糞便狀態(tài)、腹部是否膨脹、腹壁彈性等。 六、呼吸系統檢查:主要查呼吸狀態(tài)、鼻孔分泌物、鼻粘膜狀態(tài)等,也可進行肺部叩診和聽診。 七、泌尿生殖系統檢查:檢查尿量、尿色、尿味、尿PH值、尿中有無沉淀等,以及檢查種兔的乳頭和乳房的發(fā)育,是否有腫脹,外生殖器是否正常、是否有炎癥等。,八、心臟聽診:根據心音頻率、性質、節(jié)律及有無雜音等,判斷心臟功能與血液循環(huán)狀態(tài)。 九、群體檢查: 了解兔群的飼養(yǎng)管理規(guī)程、檢疫情況、病史等; 了解兔場的地形、位置、土壤特點,了解飼料與飲水狀況,兔舍建筑結構

3、是否合理、衛(wèi)生條件怎樣等; 觀察全群兔子的精神狀態(tài)、營養(yǎng)狀態(tài)、食欲狀態(tài)、外觀是否正常等。,第二節(jié) 家兔的給藥方法,一、內服:對于有食欲或飲欲的家兔,可將藥物混飼或混飲,讓病兔自由采取。 二、皮下注射:一般選擇組織疏松的部位進行皮下注射。 三、肌肉注射:一般選擇兔體上大塊肌肉部位進行。 四、靜脈注射:一般選擇兔兩耳外緣的耳靜脈進行。 五、腹腔注射:在腹中線左側臍部后方進行。 六、皮內注射:一般用于診斷、試驗、接種等情況。 七、灌腸:一般用于便秘,也可用于營養(yǎng)性灌腸、麻醉性灌腸等。,第三節(jié) 兔病的綜合防治措施,一、嚴格檢疫 二、隔離和封鎖 三、消毒 四、滅鼠、殺蟲和尸體處理 五、建立健康兔群,第四

4、節(jié) 家兔的常見疾病,一、兔巴氏桿菌病,巴氏桿菌病,是主要由多殺性巴氏桿菌所引起的,發(fā)生于各種家畜、家禽和野生動物和人類的一種傳染病。 動物急性病例以敗血癥和炎性出血過程為主要特征。 統計資料表明,巴氏桿菌病是引起9周齡6月齡的兔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 原】,多殺性巴氏桿菌為革蘭氏陰性、無芽胞的短桿菌,無鞭毛,瑞氏染色法染色呈兩極著染。 多殺性巴氏桿菌需氧或兼性厭氧,最適生長溫度為37,最適pH值7.27.4。對營養(yǎng)要求嚴格。,巴氏桿菌瑞氏染色,為兩極著染的短桿菌,巴氏桿菌在含血清瓊脂培養(yǎng)基上形成露滴狀的小菌落,【流行特點】,本病發(fā)生無明顯季節(jié)性,但以春、秋及濕熱季節(jié)發(fā)病率較高,常呈散發(fā)和地

5、方流行性。 一般情況下家兔帶菌(上呼吸道和扁桃體),但不發(fā)病,在運輸不當、更換飼料、氣候變化等條件下,家兔的抵抗力下降,巴氏桿菌乘機大量繁殖而引發(fā)本病。 病兔和帶菌兔是主要的傳染源。 呼吸道和消化道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也可經皮膚粘膜的破損傷口感染。,【癥狀及病變1】,本病臨床癥狀比較復雜,可表現多種形式: 敗血癥型:多呈急性經過,常在1-3天內死亡。 癥狀:精神沉郁,體溫高達41,拒食,呼吸急促,鼻腔有分泌物。死前體溫下降,全身顫抖,四肢抽搐。有的未見癥狀就迅速死亡。 剖檢:可見鼻粘膜及氣管粘膜充血或出血,鼻腔有膿性分泌物。喉、氣管、肺、心、腸、脾、膀胱等均有出血點和充血。肝腫大、變性,有壞死點

6、,脾和淋巴結腫大或出血,腸粘膜充血,胸膜腔及心包積液。,巴氏桿菌病肺、腸、脾、膀胱等均有出血點,肝腫大、變性,有壞死點,【癥狀及病變2】,傳染性鼻炎型:病兔表現為上呼吸道的卡他性炎癥,病兔流出漿液性、粘液性或膿性鼻液。病兔常打噴嚏,咳嗽。病兔常用前爪抓擦鼻部,使鼻孔周圍皮膚紅腫、發(fā)炎、被毛脫落。 剖檢可見:鼻粘膜潮紅、腫脹或增厚,有時發(fā)生糜爛,粘膜表面附有漿液性、粘液性或膿性分泌物。鼻竇和副鼻竇粘膜也充血、紅腫,竇內有分泌物積聚。,巴氏桿菌病鼻孔周圍皮膚紅腫、發(fā)炎,【癥狀及病變3】,中耳炎型:又稱歪脖病或斜頸病,是病菌感染蔓延到兔內耳和腦的結果。病兔頸斜向一側,嚴重者頭彎向一側,影響進食和飲水

7、。此外還可出現其他神經癥狀,鼓室流出白色滲出物等。 剖檢可見:化膿性鼓室內膜炎和鼓膜炎;病變鼓室內有白色奶油狀滲出物;鼓膜破裂時這種滲出物流出外耳道。如炎癥由中耳、內耳蔓延到腦部,則可見化膿性腦膜炎。,巴氏桿菌病中耳炎,有白色滲出物,【癥狀及病變4】,肺炎型:常呈急性經過,病兔常急性死亡,雖有肺炎病變發(fā)生,但很少見臨床癥狀,有時表現為食欲不振和精神沉郁。 剖檢可見:肺的尖葉、心葉和膈葉前下部的炎癥,肺臟出血,實變,膨脹不全,并有膿腫和灰白色結節(jié)病灶,胸膜和心包膜常有纖維素性滲出物覆蓋。,巴氏桿菌病左圖:肺前下部實變;右圖:肺出血(左肺)與膿腫形成(右肺),巴氏桿菌病纖維素性胸膜肺炎,肺胸膜上有

8、一層淡黃色纖維素薄膜,【癥狀及病變5】,其他病型: 生殖系統炎癥型:母兔發(fā)子宮內膜炎,不孕并伴有粘性分泌物從陰道內流出;公兔發(fā)附睪與睪丸炎,睪丸腫大,質地堅硬,并伴有膿腫。 結膜炎型:結膜發(fā)炎,眼瞼腫脹,有分泌物。 其他組織器官主要是膿腫形成。,巴氏桿菌病眼結膜炎,巴氏桿菌病化膿性結膜炎,【診斷】,根據流行病學材料、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可對本病做出診斷。 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驗:如細菌學檢查,血清學檢查等。,【防治措施】,預防: 兔場要定期檢疫,凈化兔群。 堅持自繁自養(yǎng),建立無多殺性巴氏桿菌的種兔群。 定期進行疫苗注射,同時注意環(huán)境衛(wèi)生,加強消毒措施。 兔場應與其他養(yǎng)殖場分開,嚴禁其他畜、禽進入

9、,杜絕病原的傳播。 將發(fā)病兔盡快隔離或淘汰,兔舍及用具用3%的來蘇兒或2%的火堿消毒。 治療: 抗生素治療:可選用青、鏈、慶大、氯、四環(huán)素等進行治療。 其他抗菌藥:可選用磺胺嘧啶、喹乙醇等。,二、兔大腸桿菌病,又稱“粘液性腸炎”,主要由致病性的大腸埃希氏桿菌引起兔的一種疾病。其病原為O85血清型大腸桿菌,革蘭氏陰性,該菌為腸道正常寄生菌,在一定條件下可大量繁殖,產生毒素并引起發(fā)病。,大腸桿菌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短小桿菌,大腸桿菌在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上形成中等大菌落,大腸桿菌在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上形成紅色菌落,大腸桿菌在伊紅美藍瓊脂培養(yǎng)基上形成紫紅色帶金屬光澤的菌落,【流行特點】,因大腸桿菌在自然界廣泛

10、存在,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當飼養(yǎng)管理不當或天氣劇變時,兔體抵抗力下降,大腸桿菌數量會急劇增加,從而導致本病發(fā)生。 該病常與沙門氏菌病、梭菌病和球蟲病等有協同作用,導致腸道菌群紊亂,而引起腹瀉,甚至死亡。 各種年齡的兔均易感,但主要發(fā)生在14月齡的幼兔,斷奶前后的仔兔發(fā)病率、死亡率都較高。成年兔很少發(fā)病。,【臨床癥狀】,最急性病例在無任何癥狀前即突然死亡。 多數病兔初期表現為:精神沉郁,被毛粗亂,食欲不振,腹部膨脹,糞便細小、成串,外包有透明、膠凍狀粘液; 隨后出現水樣腹瀉。糞黃,無血無臭,肛門和后肢被毛常沾有大量粘液或水樣糞便。病兔四肢發(fā)冷,磨牙,流涎,眼眶下陷,迅速消瘦,1-2d內死亡。

11、,大腸桿菌病病兔精神沉郁,乍毛,消瘦,腹脹,大腸桿菌病病兔肛門及后肢被毛沾有稀糞,【病理變化】,整個胃腸道有卡他性炎癥,胃腸道內氣體較多,壁粘膜明顯水腫、充血。 胃膨大,充滿多量液體和氣體。 小腸擴張、水腫,充滿氣體和粘液。 大腸內容物呈水樣,有多量膠凍樣物,漿膜粘膜充血,有出血斑點。 膽囊擴張,粘膜水腫。 有些病例的心臟、肝臟有局部性的小壞死灶。,大腸桿菌病胃、小腸擴張,水腫,充滿氣體和粘液,大腸桿菌病大腸有膠樣粘液,粘膜充血、出血,兔大腸桿菌性腹瀉,小腸擴張,腸腔內充盈大量黃色液體,【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變化等作出初診; 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測:如病原學檢查、血清學檢查等。,

12、【防治措施】,預防: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兔舍衛(wèi)生,定期消毒。 常發(fā)生本病的兔場,可進行免疫接種。每年2次。 一旦發(fā)病,應立即隔離或淘汰,死兔應焚燒深埋,兔籠、兔舍用0.1%新潔爾滅或2%火堿水進行消毒。 治療 應用抗生素:可選用鏈霉素、氯霉素、多粘菌素、慶大霉素等抗生素進行肌注。以上藥物可單獨使用,也可配合使用。 口服痢特靈、磺胺脒、促菌生制劑(酵母片)等藥物。 也可用大蒜酊或大蒜泥口服治療。,三、沙門氏桿菌病,本病是由鼠傷沙門氏桿菌和腸炎沙門氏桿菌引起的一種消化道傳染病。以敗血癥和急性死亡,并伴有下痢和流產為特征。幼兔和懷孕母兔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病原:腸桿菌科沙門氏菌屬的鼠傷寒沙門氏菌和

13、腸炎沙門氏菌。革蘭氏陰性菌,呈短桿狀,有周鞭毛,不形成芽胞,血清型復雜。,流行特點: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主要多發(fā)于25日齡以后的母兔,發(fā)病率高達57%,流產率為70%,致死率為49%。 傳染源:病兔和帶菌兔; 傳播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幼兔也可經子宮內及臍帶感染。 管理不善,氣候變化,衛(wèi)生條件差,兔體抵抗力下降等是發(fā)病的誘因。,臨床癥狀,最急性型:不出現癥狀而突然死亡,不多。 急性型和慢性型:多見,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體溫升高,呼吸困難,腹瀉,排出有泡沫的粘液性糞便。母兔從陰道內排出膿性或粘性液體,陰道粘膜潮紅水腫。孕兔發(fā)生流產后多死亡,少數康復兔,則不易再受孕。,病理變化,突然死亡的呈敗血癥

14、病變,多數病兔內臟器官充血和出血;胸、腹腔有大量積液和纖維素性滲出物。 病程較長的,可見氣管粘膜充血和出血,有紅色泡沫,肺水腫、實變,肝臟表面有針尖大小的壞死灶,腎腫大。腸粘膜充血、出血,有彌漫性灰白色結節(jié),腸系膜淋巴結充血水腫。懷孕母兔或流產母兔出現化膿性子宮炎。,腸粘膜充血、出血,腸系膜淋巴結水腫,診斷方法,直接鏡檢:標本涂片染色后鏡檢 分離培養(yǎng):沙門氏菌在SS培養(yǎng)基上,形成圓形、光滑、濕潤、半透明灰白色菌落。在麥康凱瓊脂平板上,長出無色小菌落。 血清學檢查:最常用的方法是血清凝集試驗或全血平板凝集試驗。,防治措施,預防: 搞好飼養(yǎng)管理和環(huán)境衛(wèi)生,消除各種應激因素; 定期檢疫,淘汰感染兔。

15、引進的種兔要隔離觀察,淘汰感染兔、帶菌兔,建立健康兔群; 對懷孕初期的母兔可注射鼠傷寒沙門氏菌滅活苗; 兔場應與其他畜場分開,要做好滅蠅、滅鼠工作。,防治措施,治療: 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連用35天。也可用環(huán)丙沙星、蒽諾沙星、四環(huán)素等。 內服磺胺嘧啶每千克體重0205克,每天2次,連用35天。 還可用大蒜汁內服,每次1湯匙,每天3次,連用7天。,四、兔葡萄球菌病,本病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兔的一種常見病。 其特征是致死性膿毒敗血癥和各器官各部位組織的化膿性炎癥。,【病 原】,病原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革蘭氏染色陽性,無鞭毛和芽胞,一般不形成莢膜,常不規(guī)則排列成葡萄串狀。 該菌對外界環(huán)

16、境抵抗力較強,在干燥膿汁或血液中可生存數月,8030分鐘才能殺滅。常用消毒藥以35石炭酸溶液消毒效果最好;70酒精數分鐘內可殺死本菌。,葡萄球菌革蘭氏染色,為陽性球菌,葡萄球菌在普通瓊脂培養(yǎng)基上形成土黃色菌落,【流行特點】,金黃色葡萄球菌廣布于自然界中,空氣、飲水、飼料及動物的皮膚、粘膜、腸道、扁桃體等處都有其存在。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能致病,但當皮膚、粘膜有損傷時或從呼吸道,消化道大量感染時或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可引起發(fā)病。 多種動物和人都有易感性,以兔最為敏感。 本病的發(fā)生無明顯的季節(jié)性,與兔的年齡、性別、品種也無關?;\具不光滑、衛(wèi)生條件差時多發(fā)。,【臨床癥狀】,本病有多種臨床表現,常見如下:

17、膿腫:可發(fā)生在全身各部位組織和各器官上。初期為紅腫、硬結,然后變?yōu)橛胁▌拥哪撃[。發(fā)生在內臟器官,可引起不同臟器的機能障礙。發(fā)生在皮下,開始無明顯全身癥狀。皮下膿腫經12月可自行破潰,流膿汁,破口長時間不愈合。膿汁通過抓傷或血液可向其它部位擴散,并可引起敗血癥而死亡。,葡萄球菌病腹腔膿腫(標本),葡萄球菌病肺臟膿腫,葡萄球菌病子宮膿腫(標本),葡萄球菌病化膿性腎炎,右為切面,【臨床癥狀】,乳房炎:常見于母兔分娩后的最初幾天。病兔體溫升高,食欲不振,乳房腫脹,呈紫紅色或藍紫色,乳房上有大小不一的硬塊,后變?yōu)槟撃[。 仔兔膿毒敗血癥:仔兔初生后23日,多處皮膚出現粟粒大膿腫,多數的25日內死于敗血癥;

18、少數耐過者膿皰逐漸變干而痊愈。病仔兔的母兔也患有本病。 仔兔急性腸炎(仔兔黃尿?。鹤型靡虺粤嘶既榉垦啄竿萌橹鸺毙阅c炎,常窩發(fā),稀便腥臭,病兔昏睡、全身發(fā)軟,病程23天,死亡率很高。 腳皮炎:是腳掌部位的膿腫,常形成潰瘍而經久不愈。如轉為敗血癥可引起死亡。 鼻炎:鼻流多量漿液或膿性鼻液,常發(fā)生呼吸困難。病兔用前爪搔抓鼻部,又可引起眼炎、結膜炎。 病變:主要是不同部位和器官的數量不等、大小不一的膿皰,皰膜完整,內含濃稠乳白色膿汁。,【診斷】,根據皮下和肌肉的化膿灶可作出初步判斷,但確診需做細菌學檢查。,【防治措施】,預防: 保持兔籠、兔舍衛(wèi)生整潔。 搞好飼養(yǎng)管理,防止兔受損傷,兔在籠中不可

19、太擁擠,把喜咬斗的兔分開飼養(yǎng)。 被病菌污染的兔籠及病兔糞便要嚴格消毒,死兔應焚燒深埋。 患病兔場,可用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yǎng)液制成菌苗,對健康兔每只皮下注射1ml,有一定的預防作用。,【防治措施】,治療: 抗生素治療:選用青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新霉素等類藥物等進行治療。 對局部病變的處理: 皮膚膿腫:用消毒針頭將膿腫刺破,用消毒棉檫去膿汁,涂上青霉素軟膏或土霉素軟膏。 乳房炎:輕者用0.1%高錳酸鉀液沖洗乳頭,涂上魚石脂軟膏,重者可用0.5%普魯卡因注射液,加上青霉素,在乳房硬結周圍封閉,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35天。 腳皮炎或體表潰瘍:可用0.5%雷佛奴爾或0.1%高錳酸鉀洗凈創(chuàng)口,涂

20、上紅霉素軟膏,也可用紫藥水或2%碘酒涂搽,并配合全身用藥。 鼻炎:可用0.1%高錳酸鉀液洗后,再用青霉素滴鼻。,五、李氏桿菌病,病原:產單核細胞李斯特氏菌。 細菌屬李氏桿菌屬,革蘭氏陽性球桿菌。 菌端鈍圓,有時呈弧形,菌體排列多呈單個散在,有時兩個排成“V”形。無芽胞和莢膜,有鞭毛,能運動。,流行特點,各種動物均可感染,兔對本病的易感性較高。 患病和帶菌動物是主要的傳染源?;疾游锏募S、尿、乳汁、精液及眼、鼻、生殖道分泌物,均可分離到本菌。污染的水和飼料是主要傳播媒介。 可通過消化道、呼吸道、眼結膜和破損的皮膚感染。 本病多散發(fā),有時呈地方流行性。,臨床癥狀,本病潛伏期為28天。病兔表現為以下

21、幾型: 急性型:多見于幼兔,體溫可達40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鼻粘膜發(fā)炎,流出漿液性、粘液性、膿性分泌物,幾個小時或12天死亡。 亞急性型:病兔精神不振,食欲廢絕,呼吸加快,中樞神經機能障礙,作轉圈運動,頭頸偏向一側,運動失調(如圖1);懷孕母兔流產,胎兒皮膚出血(如圖2)。一般經47天死亡。,圖1:神經癥狀,頭頸偏向一側,作轉圈運動。,圖2:懷孕母兔流產,胎兒皮膚出血。,3.慢性型:病免產要表現為子宮炎,分娩的23天發(fā)病。病免精神沉郁、拒食、流產,并從陰道內流出紅色或棕褐色分泌物。有的出現頭頸歪斜等神經癥狀。流產康復后的母兔長期不孕。,病理變化,患急性或亞急性病死亡的兔,主要變化是皮下水

22、腫,心、肺水腫,胸腔積液。肝臟、心肌、腎、脾有散在或彌漫性針尖大的淡黃色或灰白色壞死點,淋巴結腫大。 慢性病例除上述變化外,子宮內可見有膿性滲出物或暗紅色液體,子宮壁增厚并有壞死灶,有時在子宮可見變性胎兒或灰白色凝塊。腦膜和腦組織充血水腫。,診斷方法,鏡檢:標本涂片染色后鏡檢,如發(fā)現革蘭氏陽性球桿菌,菌體散在或呈V形,菌端鈍圓,有時呈弧形,再結合臨床癥狀,可作出初診。 動物試驗:用病料接種家兔、小鼠、豚鼠等,一般在接種后16天內死亡。 血清學方法:可用凝集反應或補體結合反應測定。 此外,生化反應、分離培養(yǎng)也有助于診斷。,防治措施,預防: 嚴格執(zhí)行衛(wèi)生防疫制度,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滅老鼠及其他嚙齒類

23、動物。管好飼草、水源,防止污染; 發(fā)病時,應全群檢疫,病兔隔離治療或淘汰。籠舍及用具應徹底消毒。 死亡兔應作無害化處理,有關工作人員應注意個人防護,以防感染。,治療:患病初期治療有一定效果,一旦出現神經癥狀,藥物就難以奏效了。 青霉素,每次1020萬單位,肌注,每天2次,連用4天。 青霉素10萬+慶大霉素4萬聯合使用,肌注,每天2次,連用4天。 新霉素拌料,按每只兔24萬單位,每天喂3次。,六、壞死桿菌病,壞死桿菌病是由壞死桿菌引起的一種以皮膚和皮下組織,尤其是面部、頭部、頸部、舌和口腔粘膜的壞死、潰瘍和膿腫為特征的散發(fā)性疾病。,病原,壞死桿菌,為擬桿菌科絲桿菌屬的革蘭氏陰性菌,無運動性,不形

24、成芽胞。病灶中和新分離出的細菌呈長絲狀,內含圓球狀物,在多次培養(yǎng)后細菌為長的桿菌。,流行特點,患病動物是主要傳染源,但健康動物帶菌在一定程度上起著傳播作用。 本菌能侵害多種動物,幼兔比成年兔易感性高。動物在污穢條件下易受感染。 病原一般通過皮膚、粘膜的傷口侵入,在內臟引起壞死病變。 本病常呈散發(fā)或地方流行性,潮濕、悶熱、昆蟲叮咬、營養(yǎng)不良等可促發(fā)本病。,臨床癥狀,病免停止采食、液涎,體重迅速減輕。在唇部、口腔粘膜、齒齦、頸部、頭面部及胸部等處出觀堅硬腫塊、隨后出現壞死、潰瘍,形成膿腫。病原也可在病兔腿部和四肢關節(jié)的皮膚內繁殖、發(fā)生壞死性炎癥,或侵入肌內和皮下組織形成蜂窩質炎。壞死病變具有持久性

25、、可連續(xù)存在數周或數月,病灶破潰后散發(fā)惡臭氣味、病兔體溫升高、最后衰竭死亡。,病理變化,剖檢可見病兔的口腔粘膜、齒齦、頸部和胸前皮下組織及肌肉組織等壞死。淋巴結腫大,并有干酪樣壞死灶。 多數病兔在肝、脾、肺等處有壞死灶,并伴有心包炎、胸膜炎。腿部有深層潰瘍病變。皮下腫脹,內含粘稠膿性或干酪樣物質。壞死組織有特殊臭味。,診斷方法,直接鏡檢:病料涂片,染色,鏡檢,根據病原形態(tài)及染色特性可作出初診。 動物試驗:病料制成乳劑,接種小鼠或兔子,23天后,在接種部位出現壞死,并逐漸擴大,810天動物死亡。 血清方法:可用熒光抗體技術檢查病變組織中的壞死桿菌。,防治措施,預防: 兔舍要清潔、干燥,光線充足,

26、空氣流通。除去兔籠、兔舍內尖銳物,以避免兔體皮膚、粘膜受損。 從外地引起種兔時,必須進行隔離檢疫1個月,確定無病時方可入群。 兔群一旦發(fā)病,要及時進行隔離治療,淘汰病兔、死兔,徹底清掃籠舍并消毒。,防治措施,治療: 青霉素,每只20萬單位,肌注,每天2次,連用3天。 土霉素,每千克體重2040mg,肌注,每天2次,連用3天。 磺胺二甲嘧啶:每千克體重50100mg,肌注,每天2次,連用3天。 還應進行正確的局部治療。,七、結核病,病原:結核桿菌 為分枝桿菌屬的直或微彎的細長桿菌、在培養(yǎng)基上或干酪性淋巴結內的細菌有分枝現象。無莢膜、不產生芽胞。革蘭氏染色呈陽性,抗酸性染色呈紅色,對外界抵抗力較強

27、。,流行特點,本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一般通過呼吸道,經飛沫傳播。 患病的人、牛、雞的糞便、分泌物等污染了飼料和飲水后,被兔子采食后也可感染。還可通過交配和皮膚創(chuàng)傷感染。 有抵抗力的家兔感染較輕,在易感兔體內病原菌可迅速繁殖。,臨床癥狀,本病潛伏期長,常呈隱性經過,不表現明顯的臨床癥狀。發(fā)病兔食欲不振,消瘦,粘膜蒼白,被毛粗亂,咳嗽氣喘,呼吸困難,體溫稍高。 腸結核病有腹瀉癥狀,呈進行性消瘦。 有些病例常見肘關節(jié)、膝關節(jié)和跗關節(jié)的骨骼畸形,外觀腫大。,病理變化,病兔尸體消瘦,內臟器官有大小不一的、灰白或淡褐色的結節(jié)。結節(jié)通常發(fā)生于肝、肺、腎、腹膜、心包、支氣管淋巴結和腸系膜淋巴結等部

28、位。結節(jié)具有干酪樣壞死中心和纖維組織包膜。 肺結核病灶可發(fā)生融合形成空洞,腸漿膜面有稍突起的,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粘膜面上呈現潰瘍,潰瘍周圍為干酪樣壞死。,診斷方法,直接鏡檢:在痰、尿、膿液或腦脊液中找到結核桿菌,是本病最可靠的診斷依據。 動物試驗:取病料接種豚鼠,病死者剖檢,觀察病變,可做分離培養(yǎng)。此法檢出率較高。 免疫學試驗:變態(tài)反應、補體結合反應為重要的診斷方法。,防治措施,預防: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嚴格獸醫(yī)衛(wèi)生防疫制度,定期對兔舍、兔籠和用具等進行消毒。 兔場要與雞場、牛場等隔開,防止其他動物進入兔舍,結核病人不能當飼養(yǎng)員。 發(fā)病兔要立即淘汰,被污染的場地要徹底消毒,嚴格控制病原傳播給健康兔。

29、 治療:本病的治療意義不大,關鍵要靠預防。必要時,可肌注鏈霉素,每千克體重4萬單位,每天2次,連用7天。,八、偽結核病,病原:偽結核耶新氏桿菌。病菌為革蘭氏陰性、多形態(tài)的桿菌,沒有莢膜,有鞭毛,不形成芽胞。,流行特點,本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感染動物和帶菌嚙齒動物是自然貯存宿主和傳染源。 家兔主要通過接觸帶菌動物或食入帶菌食物而發(fā)病,也可經皮膚、呼吸道和交配傳染。 本病多散發(fā),有時也呈地方性流行,冬、春寒冷季節(jié)多發(fā)。營養(yǎng)不良、應激和寄生蟲病等使兔抵抗力降低時,易誘發(fā)本病。,臨床癥狀,病兔不表現明顯的臨床癥狀。一般表現為食欲不振,精神沉郁、腹瀉,進行性消瘦,被毛粗亂,最后極度衰弱而死。 多數病兔有

30、化膿性結膜炎,腹部觸診可感到有腫大的腸系膜淋巴結和腫大堅硬的蚓突。 少數病例呈急性敗血性經過,體溫升高,呼吸困難,精神沉郁,食欲廢絕,很快死亡。,病理變化,常見病變在盲腸蚓突和回盲部的圓小囊。嚴重時蚓突肥厚,圓小囊腫大變硬,漿膜下有許多灰白色干酷休養(yǎng)粟粒大的結節(jié),單個存在或連成片狀(如圖)。 此外腸系膜淋巴結腫大,有灰白色的壞死灶。粘膜、漿膜、肝、脾、肺有無數灰白色干酪樣小結節(jié)。 死于敗血癥的病例,肝、脾、腎等嚴重瘀血腫脹,腸壁血管極度擴張。,腸道有灰白色、干酪樣、粟粒大的結節(jié),診斷方法,采淋巴結、內臟器官及糞便作為侍檢涂片,染色,鏡檢,偽結核耶新氏桿菌為革蘭氏陰性、多形態(tài)的小桿菌。,防治措施

31、,預防: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定期消毒滅鼠,防止飼料、飲水及用具污染。 引進種兔要隔離檢疫,嚴禁帶入病原。平時對兔可用血清凝集試驗和紅細胞凝集試驗進行檢疫,淘汰陽性兔,培育健康兔群。 可用偽結核耶新氏桿菌多價滅活苗進行預防。 治療:本病活體難以確診,又無特效藥物治療,故對患病動物一般不作治療。,九、魏氏梭菌病,病原:病原為厭氧芽胞桿菌屬的A型魏氏梭菌。該菌主要產生致病毒素而使動物發(fā)病。 菌體革蘭氏染色為陽性,芽胞位于菌體中間或偏端。,流行特點,主要傳染源是病兔。 病菌隨病兔的糞便排出,污染周圍環(huán)境,健兔食入后經消化道感染。 612周齡的兔最易發(fā)病,但斷奶產的仔兔和成年兔也可發(fā)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

32、生,以冬、春季節(jié)最為常見。兔舍衛(wèi)生條件不良、過熱、擁護等可誘發(fā)本病。,臨床癥狀,本病常突然發(fā)生。病兔精神沉郁,食欲廢絕、急性下痢,糞便帶血或呈黑色膠凍狀,有腥臭味。肛門周圍、后肢及尾部被毛潮濕,并沾有稀糞。 兔體嚴重脫水、消瘦,多在出現癥狀后1248小時死亡。少數病兔可拖至7天或更長些,最終死亡。發(fā)病兔體溫通常不高。,病理變化,剖檢病死兔時,可聞到一股特殊的腥臭味。胃內充滿未消化的食物,胃底粘膜脫落(如圖)。有的病例胃壁粘膜上可見有大小不一的潰瘍(如圖)。 小腸充滿膠凍樣液體,并混有氣體,大腸內有多量氣體及黑色水樣糞便,腸漿膜及粘膜有彌漫性充血和出血斑點(如圖)。 肝質地變脆,膀胱充滿茶色尿液

33、。心臟表面血管擴張,呈樹枝狀。脾呈深褐色,腎與淋巴結無明顯變化。,胃粘膜脫落,胃粘膜上有大小不一的潰瘍,腸道臌氣,并有黑色稀糞,診斷方法,鏡檢:取病料涂片,用革蘭氏法染色后鏡檢,如見有革蘭氏粗大桿菌,菌端鈍圓,有莢膜,中心或偏端形成芽胞,再結合臨床癥狀即可初診。 分離培養(yǎng):糞便用滅菌生理鹽水稀釋后,加熱到80,約10分鐘后取上清液,接種于厭氧肝肉湯培養(yǎng)基中,如分離到此陽性桿菌,再轉移到血瓊脂平板上,厭氧培養(yǎng)。 動物試驗:取厭氧肝肉湯培養(yǎng)基接種豚鼠、幼兔,如在24小時內死亡,剖檢病變與自然死亡兔基本相同,可診斷。,防治措施,預防: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少喂高蛋白飼料,兔舍內避免擁擠,注意

34、滅鼠滅蠅。 嚴禁引進病兔。發(fā)生疫情后,立即隔離或淘汰病兔。兔籠、兔舍用3%熱堿水消毒,病兔分泌物、排泄物等一律焚燒深埋。 及時進行預防接種。繁殖母兔于春、秋季各注射1次A型魏氏梭菌氫氧化鋁滅活苗,仔兔斷奶后立即注射疫苗。,防治措施,治療: 病初可用特異性高免血清進行治療,按每千克體重35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2次,連用3天。 紅霉素,每千克體重2030毫克肌注,每天2次,連用3天??敲顾?,每千克體重20毫克,每天2次,連用3天。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時,可在飼料中加活性炭,維生素B12等輔助藥物。 口服喹乙醇,每千克體重5毫克,每天2次,連用3天。 注意配合對癥治療,口服食母生和胃蛋白酶。腹腔注

35、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可提高療效。,十、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病,病原:本病病原為支氣管敗血波氏桿菌。這種菌是一種細小的桿菌,革蘭氏陰性,有鞭毛,能運動,不形成芽胞,多形態(tài),由卵圓形至桿狀,常呈兩極著染。,流行特點,本菌是嚴格寄生菌。豚鼠、兔、狗、獵、馬等多種動物都可感染本病。 健康兔主要通過呼吸道感染。 天氣驟變、感冒、寄生蟲、刺激氣體或灰塵刺激上呼吸道等降低了兔的機體抵抗力,易引發(fā)本病。 本病分為鼻炎型和支氣管肺炎型,鼻炎型常呈地方流行性性,支氣管肺炎型多散發(fā)。,臨床癥狀,鼻炎型:家兔中常發(fā),多數病例鼻腔流出多量漿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通常不變?yōu)槟撔?。發(fā)病誘因消除后,癥狀可很快消失,但常出現鼻中

36、隔萎縮。 肺炎型:其特征是病兔鼻炎長期不愈,鼻腔流出粘液或膿性分泌物,呼吸加快,食欲不振,逐漸消瘦,一般在幾天至數月內死亡。,病理變化,鼻炎型病例可見鼻腔粘膜、支氣管粘膜充血,并有多量漿液、粘液。 肺炎型主要病變?yōu)榉尾堪l(fā)炎、出血(如圖)。有的病例有大如雞蛋、小如芝麻的膿皰,膿皰數量不等,多者可占肺體積的90%以上。膿皰內積滿粘稠乳白色的膿汁(如圖)。有的病例在肝臟或腎臟表面有黃豆至蠶豆大的膿皰(如圖)。有的則出現心包炎、胸膜炎、胸腔積膿和肌肉膿腫等。,氣管、肺臟充血、出血,肺臟有化膿性膿包,肝臟上有膿包,腎臟顯著腫大,并有膿包,診斷方法,涂片鏡檢:取鼻咽部粘液、分泌物及病變器官膿包的膿液涂片,

37、自然干燥后火焰固定,革蘭氏陰性、多形態(tài)小桿菌。 分離培養(yǎng):病料接種于綿羊鮮血瓊脂平板和改良麥康凱平板上,在兩種培養(yǎng)基上都能生長,且不發(fā)酵葡萄糖。 動物試驗:取病料接種豚鼠或小鼠,如在48小時內死亡,剖檢呈肺炎和腹膜炎病變,并能分離到波氏桿菌,即可確診。 血清學反應:常做凝集試驗。,防治措施,預防: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改善飼養(yǎng)環(huán)境,做好防疫工作。 兔場最好自繁自養(yǎng)。對新引起的兔,必須隔離觀察1個月以上,經細菌學與血清學檢查為陰性者方可入群。 本病常與巴氏桿菌病混合感染。兔群一旦發(fā)病,必須查明原因,消除外界刺激因素,隔離感染兔,以控制病原傳播。 可用疫苗預防注射。,防治措施,治療:本病較難治愈。 卡那

38、霉素,每只兔每次2040毫克,肌注,每天2次。 慶大霉素,每只兔每次1萬2萬單位,肌注,每天2次。 四環(huán)素,每只兔每次40毫克,肌注,每天2次。,十一、密螺旋體病,本病是由密螺旋體引起的一種傳染病。病原為細長、彎曲的螺旋形微生物,姬姆薩染色呈紅色。,流行特點,病兔是主要的傳染源。 主要通過交配經生殖道傳播,所以發(fā)病的絕大多數是成年兔。被病兔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的墊草、飼料、用具等也是傳播途徑。兔局部損傷可增加感染的機會。 該菌只對家兔和野兔有致病性,對人和其他動物不致病。 兔群發(fā)病率高但病毒率低,育齡母兔的發(fā)病率可達65%,公兔可達35%。,臨床癥狀,本病的潛伏期為210周。 患病公兔可見龜頭

39、、包皮和陰囊腫大。 患病母兔先是陰道邊緣或肛門周圍的皮膚和粘膜潮紅、腫脹、發(fā)熱,形成粟粒大的結節(jié),隨后從陰道流出粘液性、膿性分泌物,結成棕色的痂,輕輕剝眄痂皮,可露出潰瘍面,創(chuàng)面濕潤,邊緣不劑,易出血,周圍組織出現水腫。 病灶內有大量病菌,可因兔的搔抓而由患部帶至鼻、眼瞼、唇等部位,造成脫毛。,病理變化,病變僅限于患部的皮膚和粘膜,多不引起內臟器官的病變。 病變表皮有棘皮癥和過度角化現象,上皮的網棘深至真皮層。 潰瘍區(qū)表皮與真皮連接處有大量多形白細胞。,診斷方法,直接鏡檢:采病變部位皮膚壓出的淋巴液或包皮洗出液置于玻片上,在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如見到有運動性的細長螺旋狀菌,可助診斷。 動物試驗

40、:對小鼠或豚鼠等人工接種病菌后均不感染,對兔接種后可發(fā)病,出現與自然感染相同的病灶。,防治措施,預防: 兔場要嚴防引進病兔。新引起的兔必須隔離觀察1個月,確定無病時方可入群。 配種時要詳細進行臨床檢查或做血清學試驗,健康者方可配種。 對病兔進行隔離治療,病重者淘汰。徹底清除污物并消毒。,防治措施,治療 早期:用新胂凡納明治療,每千克體重4060毫克,靜注,必要時隔7天再注射1次。同時可配合抗生素(青霉素、鏈霉素等)治療,效果更好。 局部治療:可用0.2%高錳酸鉀溶液等消毒藥清洗,然后涂上碘甘油或抗生素軟膏。,十二、病毒性出血癥(兔 瘟),兔的病毒性出血癥,俗稱“兔瘟”,也稱“兔出血癥”,是由兔

41、病毒性出血癥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 特征為:呼吸系統出血、肝壞死、實質臟器水腫、瘀血及出血性變化。 本病常呈暴發(fā)性流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及高,給養(yǎng)兔業(yè)造成極大經濟損失。,【流行特點】,病毒的存在:存在于病兔所有的器官組織、體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以肝、脾、肺、腎及血液中含量最高。 病毒的抵抗力:抵抗力強,能抵抗乙醚、氯仿等有機溶劑,能耐PH3和5040min處理,對紫外線和干燥等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力也較強??杀?%氫氧化鈉、1%-2%甲醛、1%漂白粉等滅活。生石灰和草木灰對病毒幾乎無作用。 傳染源:主要是病兔、死兔和隱性傳染兔。 傳播途徑:消化道是主要的傳染途徑。此外,通過注射、

42、滴鼻等途徑也可傳播本病。 易感動物:只發(fā)生于兔,2月齡以上的兔最易感。未斷奶兔很少發(fā)病。 流行特征:在新疫區(qū)多呈暴發(fā)性流行,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高達90%以上,甚至100%。常給兔場帶來毀滅性后果。 發(fā)病季節(jié)性: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但北方以冬、春季節(jié)多發(fā)。這與氣候寒冷、飼料單一、兔抵抗力下降有關。,【臨床癥狀】,本病的潛伏期為23天。根據病程可分為3種病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多見于流行初期或非疫區(qū)。病兔無任何先兆或僅表現短暫的興奮即突然倒地,抽搐、鳴叫而亡。有的鼻孔出血,肛門附近帶有膠凍樣分泌物。 急性型:多在流行中期發(fā)生。病兔精神沉郁,體溫升高到41以上,食欲明顯減退或廢絕,

43、被毛粗亂,呼吸迫促。臨死前體溫下降,軟癱,四肢不斷劃動,抽搐、尖叫。部分病兔鼻孔流出帶泡沫的液體,死后呈角弓反張。病程12天。 慢性型:多見于流行后期或疫區(qū),潛伏期長、病程長。病兔體溫升高到41,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雜亂無光澤,最后消瘦、衰弱而死。有的病兔站立不穩(wěn),甚至癱瘓。耐過兔生長緩慢,發(fā)育較差。,兔瘟 病兔臨死前四肢劃動、抽搐,兔瘟肛門附近帶有膠凍狀分泌物,兔瘟 病兔站立不穩(wěn),后肢癱瘓,【病理變化】,本病的特征性病理變化為各器官的出血、瘀血,水腫,實質器官的變性和壞死,呼吸道發(fā)生病變。,兔瘟 肝、腎、脾等臟器腫大、出血,肺臟出血,兔瘟 肺臟出血,氣管粘膜出血潮紅,肺淤血、出血,心外膜

44、出血,血管充血、擴張,兔瘟(病毒性出血癥) 腎臟出血,腎表面密布細小的出血點,兔瘟 脾臟腫大、瘀血,呈暗紫紅色,小腸漿膜充血、出血,粘膜出血,兔瘟 膀胱積尿,【診斷】,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病理剖解變化一般可作出診斷。要確診還需用實驗室方法,如電鏡檢查、血清學檢查、動物試驗等。,【防治措施】,1.預防: (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堅持做好衛(wèi)生防疫工作,加強檢疫與隔離。 (2) 免疫接種,一年二次。 2.治療:本病無良好治療法,應用以下方法有一定作用。 (1)發(fā)病后劃定疫區(qū),隔離病兔。病死兔一律深埋或銷毀,用具消毒。 (2)疫區(qū)和受威脅區(qū)可用兔瘟滅活苗進行緊急接種。 (3)發(fā)病初期的兔肌注高免血清

45、或陽性血清。待病情穩(wěn)定后,再注射兔瘟組織滅活苗。 (4)病兔靜脈或腹腔注射20%葡萄糖鹽水1020ml,慶大霉素4萬單位,并肌注板藍根注射液2ml及維生素C注射液2ml,也有一定效果。 (5)中藥:兔瘟散。,十三、兔毛癬病,本病是由真菌毛癬霉與小孢霉感染皮膚表面及毛囊、毛干等附屬結構所引起的一種傳染病。 其特征是感染皮膚呈不規(guī)則的塊狀或圓形脫毛、斷毛及皮膚炎癥。,【流行特點】,病原:為發(fā)癬菌屬和小孢霉屬的霉菌(即真菌)。真菌孢子對外環(huán)境抵抗力很強,在干燥環(huán)境中可存活34年。制霉菌素、二性霉素B、灰黃霉素和克霉唑對本菌有抑制作用。 多種動物及人都可感染本病。 病兔是主要的傳染源。 傳播方式主要是

46、接觸傳播。潮濕、多雨、污穢的環(huán)境條件,兔舍及兔籠衛(wèi)生不好,可促使本病發(fā)生。 本病多呈散發(fā),幼兔比成年兔易感。,【臨床癥狀】,病狀開始出現在頭及頭部附近,繼則感染肢端和其它部位?;疾恳原h(huán)形、突起、帶灰色或黃色痂為特征,痂皮脫落后形成小的潰瘍,造成毛根和毛囊的破壞。 如并發(fā)金黃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常引起毛囊膿腫。,毛癬初期多發(fā)生于兔的頭部,毛癬兔體表面有小塊脫毛、結痂,毛癬菌病病兔背部大片皮膚無毛,局部發(fā)生出血;病變區(qū)皮膚粗糙,有痂皮,【診斷】,根據特征性臨床癥狀,可以作出初步診斷。但應注意與兔疥癬相區(qū)分。 確診需刮取病變部位病料鏡檢。,【防治措施】,預防:主要是保持兔舍通風、干燥及衛(wèi)生,堅持定

47、期消毒。發(fā)現病兔應及時隔離治療,并對病兔接觸物進行徹底消毒。 治療: 首先用肥皂水洗拭,除去痂皮,然后用下列藥品涂抹: 克霉唑癬藥水或克霉唑軟膏,均勻涂擦患部,日34次,直至痊愈。 10水楊酸酒精或510硫酸銅溶液涂擦患部,直至痊愈。 制霉菌素軟膏或2福爾馬林軟膏涂布患處,日34次,至痊愈。 也可口服或注射兩性霉素B、克霉唑片、灰黃霉素等。,十四、兔球蟲病,本病是由于艾美耳屬的多種球蟲寄生于家兔的腸上皮細胞和肝臟膽管上皮細胞內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病 原】,兔球蟲是艾美爾屬的一種單細胞原蟲。成蟲呈圓形或卵圓形。 球蟲卵囊隨兔的糞便排出體外,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中形成孢子化卵囊后即具有感染力。 據

48、初步調查,在我國各地常見的兔球蟲有14個種,危害最嚴重的是斯氏艾美爾球蟲、腸艾美爾球蟲、中型艾美球蟲等。,【流行特點】,球蟲病各個季節(jié)都可發(fā)生,但以高溫高濕季節(jié)多發(fā)。 兔舍潮濕和高溫高潮地區(qū)發(fā)病率高。 球蟲卵囊的抵抗力極強,在潮濕的土壤中可存活數年,因此,兔場一旦發(fā)生球蟲病就很難根除。 本病以斷奶至4月齡的幼兔易感性和死亡率最高。在衛(wèi)生條件較差的兔場,幼兔球蟲病的感染率可達100%,死亡率在80%左右;成年兔抵抗力較強,多為隱性感染,但生長發(fā)育受到影響。 本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傳染。本病也可通過兔籠、用具及蒼蠅、老鼠傳播。 病兔及治愈兔長期帶蟲,成為重要的傳染源。,【臨床癥狀】,球蟲病的潛伏期一般

49、為23天。 病兔的主要癥狀為精神不振,食欲減退,伏臥不動,眼、鼻泌物增多,眼粘膜蒼白,腹瀉,尿頻。 按球蟲寄生部位本病可分為腸球蟲病、肝球蟲病及混合型球蟲病,以混合型居多。 腸型以頑固性下痢,病兔肛門周圍被糞便污染,死亡快為典型癥狀。 肝型則以腹圍增大下垂,肝腫大,觸診有痛感,可視粘膜輕度黃染為特征。發(fā)病后期,幼兔往往出現神經癥狀,表現為四肢痙攣,麻痹,最終因極度衰弱而亡。病兔死亡率為40%70%,有時高達80%以上。,球蟲病病兔精神不振,伏臥不動,【病理變化】,肝球蟲病:病兔肝腫大,表面有白色或淡黃色結節(jié)病灶,呈圓形,大如豌豆,沿膽管分布。切開病灶可見濃稠的淡黃色液體,膽囊腫大,膽汁濃稠色暗

50、。在慢性肝病中,可發(fā)生間質性肝炎,肝管周圍和小葉間部分結締組織增生,使肝細胞萎縮,肝體積縮小,肝硬化。 腸球蟲?。嚎梢娛改c、空腸、回腸、盲腸粘膜發(fā)炎、充血,有時有出血斑。十二指腸擴張、肥厚,小腸內充滿氣體和大量粘液。慢性病例腸粘膜 呈淡灰色,上有許多小的白色小點或結節(jié),有時有小的化膿性、壞死性病灶。腸系膜淋巴結腫大,膀胱積黃色混濁尿液,膀胱粘膜脫落。 混合型球蟲?。焊鞣N病變同時存在,而且病變更為嚴重。,球蟲病肝腫大,表面有灰白色或淡黃色結節(jié),肝型球蟲病,肝腫大,表面有灰白色或淡黃色結節(jié),肝臟結節(jié)壓片,球蟲卵囊(,球蟲病盲腸腸壁血管充血,并有出血點,球蟲病腸道有許多白色小結節(jié)(標本),腸出血

51、,有白色小點(原圖:柴家前),【診斷】,根據癥狀、流行病學情況、病理變化及鏡檢找到球蟲不難確診。,球蟲卵囊兔病腸粘膜刮削物,涂片瑞氏染色法染色,可見大量球蟲卵囊,【防治措施】,預防:本病應以預防為主,措施如下: 保持兔舍的干燥、清潔。保證飼料、用具的清潔衛(wèi)生。加強消毒工作。 仔兔、幼兔、成兔分群飼養(yǎng)。 發(fā)現病兔,立即隔離治療,同時全群緊急藥物預防。 新引進兔一定要隔離觀察。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提高兔抵抗力。 對斷奶前后至4月齡幼兔進行藥物預防。,【防治措施】,預防和治療可選擇下列藥物: 磺胺喹惡啉、磺胺氯吡嗪、復方磺胺甲基異惡唑(復方新諾明)、二硝苯酰胺(球痢靈)、莫能霉素等藥物。 對球蟲病的治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其一,早期用藥,晚期效果不好。 其二,輪換用藥,一般一種藥用36個月改換其它藥,但不能換同一類型的藥,如不能從一種磺胺藥換成另一種磺胺藥。 其三,應注意對癥治療,采取輔助療法。如補液、補充維生素K、補充維生素A等。,十五、兔疥螨病,兔疥癬病,又叫螨病,是由癢螨或疥螨寄生于兔體表引起的侵襲性皮膚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