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總復習閱讀和做題技巧_第1頁
高考文言文總復習閱讀和做題技巧_第2頁
高考文言文總復習閱讀和做題技巧_第3頁
高考文言文總復習閱讀和做題技巧_第4頁
高考文言文總復習閱讀和做題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高考文言文人物傳記的閱讀技巧高考中文言文的閱讀占百分之二十的比例,考生每年在這個命題上失分很多,總體看來重要的原因是對文言文的閱讀技巧把握不好,這就要求我們把握一些具體的方法。一、認真品讀題干,抓題干中的題眼:高考文言文命題核心常表現(xiàn)在題干上,完成文言文的閱讀就要抓住這個開門的鑰匙,例如: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豫讓(人名)“忠義”的一組。像這樣的題干一般變化不大,注意兩點:其一,“忠義”。其二,“全都表現(xiàn)”。這里的的“忠義”是我們的閱讀重點,把握忠義的內涵,對父母、對朋友是不是“忠”,對親屬的愛是不是“義”。而“全都表現(xiàn)”的表述則是做題的技巧,在這個表述上一定要看是“表現(xiàn)了”“全都表現(xiàn)了”“

2、正面說明”“說明了”這里一定要抓住正面、側面、表現(xiàn)、全都表現(xiàn)等詞的體會。二、清楚的認識人物及人物關系:高考制度恢復以來,幾乎都考史傳類文章,而且多選擇歷史中廉吏的一生小傳,鑒于高考時間的限制,一般都是命題者加工整理了的,也必然帶有命題者的主觀目的-選擇突出人物的某一點,同時為了突出某一點,必然有夾雜其他手段如:人物對比,個人突出的一面等,這樣就會形成一個人物鏈,所以閱讀時一定要理清這個人物鏈上的各個人物,其一、明確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對比人物、陪襯人物等。其二、明確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關系,次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糾葛,對比人物的可比性,陪襯人物的陪襯點。三、理清文中的線索:高考文言文考題一般是人

3、物的良好品行,在選材上是優(yōu)秀人物,那么依據(jù)人物傳記是“整理”而來的原則,這個整理出來的“二手”人物傳記的事跡一定比較集中,我們在閱讀中一定牢牢抓住這一點信息去體會。1、物的職業(yè)歸屬,是地方的還是朝廷官員、征戰(zhàn)平虜?shù)膶④娀蚴俏娜四透呤康取?、了解那些具體的事件。主要事件是什么,主要事件下有哪些小事件,比如官場升遷、官場應酬、給帝王進諫、對下屬的關愛、從容應對困難,正確應對百姓的燃眉之急等。3、理清情節(jié)線索,理清地點轉換,史傳文學中,人物的表現(xiàn)常在于它的不同地點中的不同表現(xiàn),依地點理出事件-依事件帶出事跡-依事跡看人物的思想境界、社會價值、事件的社會意義。四、準確的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質、品行。高

4、考選文一般思想性較強,如選岳飛傳就不選秦檜傳,選廉吏傳就不選佞臣傳,所以把握人物的品質、才能、貢獻、才華、特長等是完成人物傳記閱讀命題的重點。在行為的愛民、善于獄斷、交游的魄力、勇力超長、教育風化,薦才、懲惡、勤政、農桑等方面品評其行為。五、抓評述性語言,議論性語言。史記中常有“太史公曰”的文字,還有其他文章中的“異史氏曰”等這是作者對人物、對事件的評價,要體味。我們這里提到的不僅僅是這一個,還夾雜對文章中事件的一些議論、說明性的文字,綜合起來有:1、對人物性格、人物思想的評價。2、對事件意義及社會影響的評價。3、對事件情感取向及其簡易評價。4、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對事件的認識。六、借助敘事文章新

5、聞特點及文化常識、把握人物。1、行文特點,常用的語言描寫,行動描寫,以小見大的方法,2、任免詞語、各種稱謂。如授予官職的詞語、兼職代理的詞語、調動的詞語、降職的詞語、人物的字號等。3、固定短語,征戰(zhàn)術語等文言文閱讀是一項比較復雜的閱讀,我們一定要摸準規(guī)律,順其規(guī)律就會迎刃而解。文言散文的閱讀技巧從高考的角度看,考查古代散文往往會涉及思想內容的概括分析,與表達技巧的鑒賞評價。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作簡要提示。一、思想內容:古代散文所寫的內容,就每一篇文章而言,當然千差萬別,五彩繽紛,但綜合起來看,主要寫的是人、事、景、物、情、理等六個方面。具體到某一篇文章,不可能六個方面都面面俱到,但仔細分析,任何

6、一篇文章所寫的都不外乎其中某幾個方面的內容。(一)人物。散文中,往往選取人物的兩三個片段,描寫他的肖像、行為、語言、心理等,以此來表現(xiàn)主題。如:張溥的五人墓碑記,就是通過描寫五人的言行,表現(xiàn)他們意氣揚揚、慷慨赴義的精神。在寫景狀物的散文中,人物往往是景物的賞鑒者和抒情主人公。(二)事情。散文中,描寫事情多不是完整地記敘事情的前因后果,而是截取其中的某一片段,來為表現(xiàn)主題服務。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說,描寫了捕蛇者捕蛇的有關事情,在此基礎上,表現(xiàn)了“賦稅之毒有甚于毒蛇”的主題。一篇散文如果寫到幾件事,要把握貫穿這幾件事情的主線。(三)景物。許多散文,總是剪取大自然中能夠表現(xiàn)文章主題的景物,加以描寫,

7、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或寓理于景,借以抒情說理。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描寫了滁州西南及醉翁亭周圍的山水風景,再借太守、賓客、滁人等的游賞之樂及宴飲之樂,表現(xiàn)了“與民同樂”的思想。(四)物象。有些散文,托物言志,作者著意描寫某一物象的某一特點,借此表達思想觀點,文中的物象特點與作者的思想主旨具有一致性。如:宋濂猿說借猿的一系列表現(xiàn),表達了“猿猶知有母,不愛其死。況人也耶”的主題,形象生動而道理顯豁。(五)感情。幾乎所有的散文,都充滿了作者的感情。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則借助人物、景物、物象或哲理來抒發(fā)感情,叫間接抒情。在這方面,作者主要通過“辭色”中的褒貶、冷暖來表達思想感情。如:上文猿說,從“毛

8、若金絲,閃閃可觀”中可以看出作者對猿的喜愛,從“母度不能生,灑乳于林,飲子。灑已,氣絕”中,可以體味到作者對猿母愛子行為的歌頌與崇敬,從“即悲鳴而下,斂手就致。每夕必寢皮乃安,甚者輒抱皮跳擲而斃”中,可以感知猿子對母親的親近、孝敬之情;而從“以毒傅矢,伺母間射之”“取母皮向子鞭之”中可以領會到作者對獵人的痛恨、鄙視之意。全文很多冷色調的詞語,讓人讀來產生一種悲劇性的震撼。閱讀散文,我們應從“辭色”即“褒貶、冷暖”四個方面細加體察,把握作者的感情。(六)義理。很多散文,總是或直接或間接地表達某種思想,這也是作者寫作的最終意圖。有的文章表達得明白直接,有的文章付托于景物、物象之上,表達得含蓄蘊藉。

9、前一種情況如前赤壁賦,后一種情況如桃花源記。文言文的做題技巧一、實詞:一)字形推斷法:根據(jù)形旁推斷本義。二)字音推斷法:積累常見通假字三)結構推斷法:在兩兩、三三的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相對,即利用上下文中對偶,對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語言結構,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四)語法推斷法:根據(jù)它們所處的語法位置,推知它的詞性,進而推知它的意義。主語、賓語大多是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是由形容詞、動詞充當定語是由名詞、代詞充當狀語是由副詞充當。 即考察該實詞在句中充當什么成分,確定其詞性,從而推斷其意義。五)語境推斷法

10、:語境可分為句子內部語境和外部語境,所謂內部語境指的是句子本身的語言環(huán)境,所謂外部語境就是針對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語境,即上下文的語言環(huán)境。 六)聯(lián)想推斷法:根據(jù)課內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 七)代入檢驗法:借助題干所給的義項推斷詞義,但是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的具體語境來判斷給定的詞義是否符合事件的邏輯。 八)根據(jù)相鄰詞推斷:同義復詞。九)詞語有常用義和非常用義,如果給定的詞義為非常用義,常常是正確的;反之,常常是錯誤的。因此,可以“遇生判對,遇熟判錯”。但要注意“常?!?,要結合其他方法。十)直接在加點詞的前后,加上某一個字,來進行解釋,常常是錯誤的。但要要結合其他方法

11、。 總之,要結合多種方法來選擇,根本的還是讀懂文章。二、虛詞:一)代入篩選法:如果我們熟記某個虛詞的基本用法和意義,在閱讀和解題時,就可將它的每個用法代入句子,挑選其中講得通的一項,從而獲得正確的答案。二)語境推斷法三)詞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虛詞有多種詞性,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只要能推斷出其詞性不一樣,那么,其用法肯定也不同。如 “吾將以身死白之”/“險以遠,則至者少”,前句“以”用在名詞“身”前,又處在動詞“死”前,可以推斷“以”應該是介詞,與“身”組成介賓短語做“死”的狀語;后句中“以”用在“險”和“遠”兩個形容詞中間,應該是表示并列的連詞,所以兩句用法不同。四)句位分析法一些虛詞在句中的位置不

12、同,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是語氣副詞,表揣測,相當于“恐怕”、“或許”、“大概”、“可能”,如“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在句中,動詞后一般是代詞。如“秦王恐其(代荊軻)破璧”,名(代)詞后一般是語氣副詞,如“爾其(一定)無忘乃父之志”/“吾其(還是)還也”。又如“焉”,在句首,如“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哪里;在句中,如“殺雞焉用牛刀”,何必;在句末,如“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代詞,相當于 “之”。尤其需注意,在句末動詞后,有時是兼詞“于此”,如“風雨興焉”;在句末形容詞后,為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如“盤盤焉,囷囷焉”。 五)全句關照法許多

13、文言虛詞的意義不存在,在句中主要起一定的語法或語氣作用,因此,只有依靠對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準確理解它。如作語氣助詞的“也、矣、焉、哉”,在疑問句末助疑問語氣,在感嘆句末助感嘆語氣,在陳述句末助陳述語氣,它們始終是與全句“息息相關”的。 以“也”為例:“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表判斷);“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表陳述);“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表解釋);“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表疑問);“古之人不余欺也”(表感嘆);“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句中表舒緩語氣或停頓);“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表祈使)。 六)標志確認法有些虛詞是構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標志,如能牢記課文中出現(xiàn)過的

14、這些有代表性的詞,便有助于快速解題。文言句式有兩大類: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特殊句式,除較易識別的判斷句、被動句外,重點是倒裝句。如主謂倒裝“矣,”(“甚矣,汝之不惠?!?、定語后置“之者”(“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狀語后置“以”(“覆之以掌”)等。固定句式較多,須熟記的如:“不亦乎”(“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無以”(“軍中無以為樂”)、“何為?”(“多多益善,何為為我擒?”)、“如何? ”“若何? ”“奈何? ”(“如太行、王屋何? ”)、“所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七)語法分析法 很多文言虛詞在句子結構中有著特殊的語法功能,因而,據(jù)此也可推斷出虛詞的用法。

15、比如,要判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夫晉,何厭之有”、“均之二策”諸句中“之”字的意義,可根據(jù)語法知識鑒別它的用法,從而找到突破口。中“吾妻”是主語,“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作謂語,“我”是賓語,由此可確定“之”介于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中“久”是時間副詞,充當句首狀語,因此緊隨其后的“之”可有可無,只不過起了調整音節(jié)的作用,是音節(jié)助詞,無義,不譯。中“晉”是主語,“有”是謂語動詞,可知本句是賓語前置句,“之”起提賓作用。中“均”是動詞,作 “權衡”解,“二策”是名詞,由此斷定“之”與“二策”一起為“均”的賓語,作代詞“這樣”解。可見,抽主干、析結構、判功能,不失

16、為簡便的虛詞推斷方法。三、斷句斷句的前提:多讀文段,增強語感。文言斷句的一般方法:文言文斷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難,點面結合,句句突破。意思就是說,在標點之前,要認真通讀全文,把容易斷開的句子先斷開,再依次縮小斷句范圍。對于疑難句子,要聯(lián)系上下文意,抓住關鍵詞,仔細推敲,切不可顧前不顧后,粗心大意。六個關鍵點:1.找名詞、代詞、動詞;2.看虛詞;3.察對話;4.據(jù)修辭;5.辨句式;6.依總分。1.找名詞、代詞、動詞和現(xiàn)代漢語一樣,名詞或代詞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因此找出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名詞或代詞,就可以確定停頓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現(xiàn)時往往用全稱,以后再出

17、現(xiàn)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動詞往往是名詞或代詞發(fā)出的或是承受的,理清楚動詞與名代的關系,往往對于沒有標志的句子很有實效。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滔髦?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舉事亦然/為其后可復者也/則事寡敗矣2.看虛詞古人寫文章,不用標點符號,他們明辨句讀,虛詞就成了重要的標志。尤其是一些語氣詞和連詞的前后,往往是該斷句的地方?!胺?、其、惟、唯、蓋、盍、凡、竊、請、敬”等發(fā)語詞和表敬副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lián)詞,如茍、縱、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無論、至于、至若

18、、是以、是故、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乎、哉、也、兮、耶、矣、耳、歟、焉、而已”等語氣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尾;“以、于、為、而、則”等連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句中。根據(jù)這些特點,有助于斷句。3.察對話對話、引語是古文斷句的又一重要依據(jù)。對話、引語常用“曰”“云”“言”“白”“語”“道” “謂”“對”等為標志。例: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令二子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zhàn)戰(zhàn)栗栗汗不敢出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

19、曰/可令二子來/于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zhàn)戰(zhàn)栗栗/汗不敢出/4、據(jù)修辭頂真、排比、對偶、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方法。句式整齊,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點。這一特點,又為斷句提供了方便。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秦王坐章臺見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傳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萬歲。(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秦

20、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窺周室/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當是時也/商君佐之/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這一段文字之中,“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是對偶;“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笔桥疟?;“內“”外“是對照。根據(jù)這樣的語言特點,確定句讀也就容易多了。5、辨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別是文言文的固定結構可以幫助我們斷句。記住下面幾種文言文的習慣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斷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判斷句,或表示判斷關系的詞,如“為、乃、即、則”等,都可以為我們斷句提供幫助); “為所”“受于”“見于”等

21、被動句式;“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時,抑亦人謀。);“不亦乎”(不亦說乎?);“何(以)為”“何之為”(秦則無禮,何施之為?);“無乃乎(無乃不可乎?);“可得歟”(可得聞歟?);“得無乎”(得無異乎?);“況乎”;“孰與乎”;“其乎”;“安哉”等,可以幫助斷句。記住文言文習慣上較為固定的詞組,不要把它們拆散,可以減少斷句失誤。如“有所”“無所”“有以”“無以”“以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無”“無乃”“何以”“于是”“然則”等。6、依總分文言文中,也往往有總分、分總的形式,我們自然可以據(jù)此進行斷句。

22、例: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zhàn)與不可以戰(zhàn)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而無告者也。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而無告者也。斷句口訣:古文斷句莫畏難,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內容大意全理解。先易后難細分辨,緊緊抓住“曰”“云”“言”,對話最易被發(fā)現(xiàn);常用虛詞是標志;排比對偶與反復,修辭提供好條件;相同詞語緊相連,一般中間要點斷。四、分析概括一)命題特點:1、這類選擇題多數(shù)為

23、“選非”型。 2、四個選項的內容設置一般遵照原文中的先后順序,而拼合起來往往成為很好的全文梗概。 3、“概括”側重對內容的提煉,“分析”側重對內容的理解,往往要涉及整篇文章。 4、時對原文局部細節(jié)有不解之處,通過閱讀此題能豁然開朗,因此利用好該題選項可用來印證、補充、豐富閱讀時的理解。 5、文言文解題時宜采用“倒卷珠簾”的方式,即整體閱讀后馬上聚焦這最末一題,往往有助于迅速把握文段。(根據(jù)習慣選擇) 二)解題方法1、該題的錯誤項設置往往正誤相雜,以真擾假,即在大體正確的情況下夾雜一兩處不正確的表述作為干擾,因此解答時一定要注意采用“題文對照”的策略,即將每個選項還原到文中找到對應區(qū)域,每一個內

24、容都應該找到信息源,尤其要重視細節(jié)之處的仔細對照,看有無曲解。2、解答該題最忌的就是“題文分離”,只憑閱讀的模糊感覺確定答案,這樣會增加錯誤率。三)常設陷阱與相應對策1. 曲解詞義以轉述中誤釋詞義來設置錯點對策:要細辨原文中的字詞在進入選項后是否發(fā)生了釋義錯誤,要找到原句,運用語境推斷法進行推敲,有時還可靈活運用常見的成語聯(lián)系法、互文現(xiàn)義法、結構推斷法等協(xié)助辨析。2.無中生有在概括中添枝加葉來設置錯點對策:要細審選項中的每一個信息點在原文中是否有相關表述,要留意相關的細節(jié),關注選項中自行添加而其實原文中并未出現(xiàn)的信息,這是一種查文無據(jù)、無中生有的錯誤。3.張冠李戴:對策:要梳理清楚文段中所涉及

25、的人物、事件 。抓住人名,找所做事件。檢查是否對應4時間錯位對策:要梳理清楚文段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件,并清楚前后順序與經(jīng)過,留意相關信息進入選項后是否存在錯位,從而出現(xiàn)順序倒置5.強加因果對策:要注意文中因果關系6.評析失當以分析中對人事理的錯誤評析來設置錯點文言文閱讀“概括分析”題要從釋義是否正確、有無相關信息、表述是否錯位、內容是否偷換、評述是否恰當,以及鑒賞語言、手法、構思等方面入手,對照選項仔細篩選,最終方能去偽存真。五、翻譯題一)文言文翻譯的規(guī)范和要求1.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白肿致鋵崱笔俏难晕姆g的最基本要求。所謂“字字落實”,就是在翻譯時,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字都落到實處

26、,每個字都要在翻譯中體現(xiàn)出來,不得漏掉一個字。即使是遇到發(fā)語詞、語助詞、語氣詞這些無法直接譯出來的字詞,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詞是不需要翻譯出來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將它落到實處。2、要識別并重點譯好得分點。文言文翻譯跟任何題目一樣,都是按得分點給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個得分點??忌ㄟ^訓練,識別出句中的得分點,然后重點譯好這些得分點。文言文翻譯中的得分點有:(1)重要的文言實詞(尤其是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詞);(2)重要的文言虛詞(考試說明中規(guī)定的18個虛詞);(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和固定句式);(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義復詞,特別是詞類活用)。3.要做到文從

27、句順講到文言文翻譯,就不能不講到古人所講的“信”“達”“雅”三個字的翻譯標準。吃透古人講的這個標準,對于做好文言文翻譯很有幫助。所謂“信”,就是“真實”。要求譯文忠實于原文,準確表達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遺漏,不隨意增減意思。所謂“達”,就是“通達”。要求譯文通順明白,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沒有語病。所謂“雅”,就是“典雅”。側重于譯文本身的提煉,要求譯文選用的詞語比較考究,規(guī)范得體,簡明優(yōu)雅。高考中,文句通順是語言表達的一般要求,凡語言表達都必須遵從。將古漢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必須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則和表達習慣。有些學生只注意將文言詞句對譯過來,而不習慣考慮通順與否,那是不行的。即使詞句意

28、思都翻譯正確了,但是不通順,也是要扣分的??忌欢ㄒB(yǎng)成斟酌、推敲語句的習慣。譯過以后一定要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流暢。如果不通順,不流暢,就要對它進行修改潤色。綜上所述,文言文翻譯的基本要求有三:一要字字落實,二要抓得分點,三要文從句順。這三點必須做到。 二)文言文翻譯的技巧和方法1.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理解。要譯好一個句子,同樣要遵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要把文言語句放到上下文中來理解,放到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斟酌。判定文言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一字多義的實詞到底是哪個義項,文言句式是如何選用的,怎樣準確斷句,意譯如何進行,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離開了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句子往往很難準確理解

29、,也就很難能翻譯好。有些考生不注重推敲上下文,兩眼只盯著要求翻譯的句子本身,結果是“欲速則不達”,翻譯中出現(xiàn)偏差甚至錯誤,這就是沒有語境意識造成的。2.翻譯最基本的方法是將單音節(jié)詞轉換成雙音節(jié)詞。古漢語與現(xiàn)代漢語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即一個字就是一個詞;而現(xiàn)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即由兩個字構成一個詞。將古漢語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在多數(shù)情況下就是把單音節(jié)詞轉換成雙音節(jié)詞。理解并掌握了這一方法,許多翻譯題做起來就不難了。例8:自以不能廣施,至使此人顛沛,乃于所植竹處溝上立小橋,令足通行。譯文:自己認為不能夠廣泛施恩,以至使得這個人跌倒了,于是就在種植竹子處的水溝上建立一座小橋,讓人足以

30、能夠通行。原句中的“自”“以”“廣”“施”“至”“使”“此”“乃”等都是由單音節(jié)詞換成了雙音節(jié)詞。3.掌握文言文翻譯的“換”“調”“留”“增”“補”“刪”五字訣。五字訣是譯文語言組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舉例簡述如下:(1)“換”。對那些詞義已經(jīng)發(fā)展,用法已經(jīng)變化,說法已經(jīng)不同的詞,在譯文中替換為現(xiàn)代漢語。例9:叟識其意,曰:“老夫無用也?!备鲬阎觥#?9安徽卷)譯文:老人知道了我們的心思,說:“我不需要(它們)了。(于是我們)各自揣著書出來了。“叟”換成“老人”,“識”換成“知道”,“意”換成“心思”,“懷”換成“揣著”。(2)“調”對文言語句位置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之處,主要是主謂倒裝、賓語前置

31、、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等倒裝現(xiàn)象,譯文依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語言規(guī)范,對成分位置作必要的移位調整。如例5中的定語后置,例6中的狀語后置,例7中的賓語前置。(3)“留”。保留古今詞義完全相同的一些詞。保留特定的專名術語,如人名、地名、民族名、官號、謚號、年號、特殊稱謂、特殊的學術或專業(yè)術語,現(xiàn)在已經(jīng)消失的事物等。例10;與郡丞元寶藏深相交結,前后令長,未有不受其指麾者。(09年全國一卷)譯文:與郡丞元寶藏結交很深,前前后后的縣令縣長,沒有不受到他指揮的。(4)“增”。文言文省略現(xiàn)象較為突出,如省略句中的主、謂、賓成分,介詞,數(shù)詞后面的量詞,甚至還有省略一個分句的現(xiàn)象,翻譯時應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律增補必要

32、的語言成分。如例1中的省略賓語,例2中的省略主語,例6中的介詞省略,例7中的動詞省略等。(5)“補”,就是將文中省略掉部分補充出來。(6)“刪”。文言語句中有些虛詞的用法,現(xiàn)代漢語沒有類似用法的詞語,也沒有類似的句法結構,翻譯時只能刪除削減。如發(fā)語詞“夫”“維”,起提賓作用的助詞“之”經(jīng)及一些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如例9中的“也”“而”。4.增強文言功底,培養(yǎng)文言語感。這是做好翻譯題乃至做好所有文言文題目最根本的一點。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以上所講的方法和技巧說到底都還是“末技”;其實,根本的技巧還是來自功底,來自內力。為了增強文言功底和文言閱讀的內力,考生一要做好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詞類活用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二要注重平時積累。文言知識點很多,考生要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隨時隨地、一點一滴地積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復習以前學習過的課文,因為做高考題許多就是對平時學習過的課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