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皮膚病護理_第1頁
真菌性皮膚病護理_第2頁
真菌性皮膚病護理_第3頁
真菌性皮膚病護理_第4頁
真菌性皮膚病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真菌性皮膚病,1,2,3,4,真菌的結(jié)構(gòu),5,概述,真菌: 是廣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真核細胞生物,有真正的細胞核和細胞器,不含葉綠素,以寄生和腐生方式吸取營養(yǎng),能進行有性和無性繁殖,6,真菌的一般特性,喜溫暖潮濕,最適溫度2236,相對濕度95%100%,最適pH 56.5不耐熱,耐低溫(-30以下長期存活)紫外線、X線不能殺滅真菌化學消毒劑可迅速殺滅真菌(2.5%碘酊、來蘇爾、甲醛),7,真菌與人類的關(guān)系,對人類有益的真菌 工業(yè)真菌 農(nóng)業(yè)真菌(蘑菇) 藥用真菌(青霉素)對人類有害的真菌 醫(yī)學真菌 致病真菌與真菌病的研究,8,真菌的分類(形態(tài)),酵母菌(yeast):菌落呈乳酪樣,由孢子和芽生孢子組成霉菌(mould):菌落呈毛樣,由菌絲組成,又稱為絲狀真菌雙相真菌:有些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養(yǎng)時呈菌絲狀態(tài),而在組織中或37培養(yǎng)時呈酵母狀態(tài)。如孢子絲菌,9,真菌?。?是由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分類: 淺部真菌?。?由真菌引起的表皮、毛發(fā)、指甲的損害 深部真菌?。?由真菌引起的表皮以下組織、粘膜和內(nèi)臟 系統(tǒng)損害,10,淺部真菌病,淺部真菌病主要是由皮膚癬菌(Dermatophyton)引起的表皮癬菌屬(Epidermophyton, 2)小孢子菌屬(Microsporum, 16)毛癬菌屬(Trichophyton, 24)共42種,引起人和動物疾病者31種,余11種為皮膚癬菌樣真菌,11,淺部真菌感染的總體趨勢,三高: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隱藏率高就診率:受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對疾病認知程度的影響臨床的非典型性:宿主免疫、激素濫用感染菌譜的變化:藥物應用、人群流動、環(huán)境變化,12,淺部真菌病,指皮膚癬菌(dermatophytes),引起的感 染,統(tǒng)稱皮膚癬菌?。╠ermatophytosis), 簡稱癬(tinea) 。 親角蛋白,侵犯皮膚、毛發(fā)和甲。,13,真菌病按發(fā)病部位命名 侵犯頭部 頭癬 侵犯平滑皮膚 體癬、股癬 侵犯手足 手足癬 侵犯甲 甲癬,14,體癬,股癬,手癬,花斑糠疹,頭癬,足癬,各種淺部真菌感染,15,頭癬(tinea capitis),定義:累及頭發(fā)和頭皮的皮膚癬菌感染病因:黃癬 許蘭毛癬菌 白癬 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 黑點癬 紫色毛癬菌、斷發(fā)毛癬菌 膿癬 親動物性皮膚癬菌傳播途徑:接觸傳播,16,黃癬,病因:許蘭氏毛癬菌皮損:紅色斑點、鱗屑,碟狀黃癬痂, 永久性禿發(fā)、瘢痕,有鼠臭味自覺癥狀:微癢,17,黃癬,18,真菌檢查:發(fā)內(nèi)沿長軸排列的菌絲和關(guān)節(jié)孢子,黃癬痂中可見鹿角狀菌絲。培養(yǎng)為許蘭毛癬菌,19,白癬,病因:犬小孢子菌、石膏樣小孢子菌皮損:頭皮灰白色鱗屑斑,病發(fā)距頭 皮24mm處折斷,發(fā)根菌鞘 包繞。青春期后自愈,愈后不 留瘢痕自覺癥狀:瘙癢,20,白癬,21,白癬,22,真菌檢查:病發(fā)外包繞著密集鑲嵌排列的圓形孢子,23,黑點癬,病因:紫色毛癬菌、斷發(fā)毛癬菌皮損:鱗屑性灰白色斑片,病發(fā)出頭皮 即折斷(故名黑點癬),永久性 瘢痕及禿發(fā)自覺癥狀:微癢,24,黑點癬,25,黑點癬,病發(fā)出頭皮即折斷,其殘留端留在毛囊口,呈黑色小點狀,26,真菌鏡檢:黑點癬為發(fā)內(nèi)成串排列的鏈狀孢子,孢子較大,27,膿癬,病因:親動物性皮膚癬菌皮損: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炎、炎性 腫塊,炎癥劇烈,蜂窩狀排膿, 毛發(fā)松動易拔出,永久性瘢痕及 禿發(fā)。局部淋巴結(jié)腫大自覺癥狀:疼痛,28,膿癬,29,頭癬鑒別表,30,犬小孢子菌,31,紫色毛癬菌,32,診斷,臨床表現(xiàn)+真菌鏡檢或培養(yǎng),33,鑒別診斷,脂溢性皮炎: 鱗屑、或油膩性結(jié)痂,無斷發(fā)或發(fā)鞘, 真菌檢查陰性 頭皮銀屑病: 銀白色鱗屑,束狀發(fā),無斷發(fā)脫發(fā),真 菌檢查陰性 頭皮膿皮?。?起病急,炎癥疼痛明顯,真菌檢查陰性,34,治療,1. 剪:剪發(fā)2. 洗:清潔頭皮、頭發(fā)3. 煮:消毒隔離4. 擦:外用5%-10%硫磺軟膏或抗真菌制劑5. 服:口服灰黃霉素或伊曲康唑或特比奈芬,35,36,37,體癬:發(fā)生于除頭皮、毛發(fā)、掌跖、甲板以外其他部位的皮膚癬菌感染,38,病原體: 紅色毛癬菌 須癬毛癬菌 犬小孢子菌傳播途徑: 接觸傳染或自身感染,39,紅色毛癬菌,40,須癬毛癬菌,41,臨床表現(xiàn),針頭大小丘疹、水皰或丘皰疹 境界清楚的紅斑鱗屑逐漸向外擴張,邊緣丘疹、水皰,中央炎癥減輕,形 成環(huán)狀和多環(huán)狀損害,42,43,44,股癬,45,股癬,46,體癬,47,體癬,48,體癬,49,體癬,50,診斷: 臨床+ 真菌鏡檢及培養(yǎng)鑒別診斷: 慢性濕疹、慢性單純性苔蘚、玫瑰糠疹,51,治療,局部: 外用特比萘芬軟膏、酮康唑霜、 聯(lián)苯芐唑霜全身泛發(fā): 口服伊曲康唑、特比奈芬或氟康唑,52,53,手癬和足癬,手癬(tinea manus): 手掌、掌側(cè)平滑皮膚、指間的皮 膚癬菌感染足癬 (tinea pedis): 足底、足跟、趾間、足緣的皮膚 癬菌感染病原體:紅色毛癬菌占50%以上,54,患病率較高的10種皮膚病,顧菊林. 某部四川抗震救災期間皮膚病發(fā)病情況調(diào)查. 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 2009, 27(1): 44-45.,55,臨床表現(xiàn),水皰鱗屑型 : 深在性水皰,瘙癢明顯,干涸后出現(xiàn)脫屑 角化過度型: 好發(fā)于足跟及掌跖部,角質(zhì)增厚,粗糙脫 屑,易皸裂出血,一般無瘙癢 浸漬糜爛型: 好發(fā)于指(趾)縫,浸漬發(fā)白,潮紅糜爛,56,57,足癬(浸漬糜爛型),58,59,足癬(水皰鱗屑型),60,61,62,足癬(角化過度型),63,“香港腳”的由來,“香港腳”的真正名稱是足癬,在英國占領(lǐng)香港后,每年都派遣軍隊來港執(zhí)行防衛(wèi)任務,某年夏天,所派軍隊雖然已經(jīng)抵港,卻因某些原因未能立即進駐軍營,船上的官兵只好留在密不透風的船艙里香港的夏天十分悶熱,在船上更是如此,幾天后,部分整日穿長靴的士兵足部竟長出了很多細小的水泡,有些更紅腫化膿,奇癢難當,由于歐洲醫(yī)生并沒有見過這種怪病,認為這是在香港發(fā)生的流行病,稱之為“香港腳”,64,手癬(角化過度型),65,66,67,“鵝掌風”的概念,手掌部粗糙開裂如鵝掌,名鵝掌風。清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鵝掌風日:“此證生于掌心初期紫白斑點,疊起白皮,堅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清外科證治全生集說:“鵝掌風,患于手足掌指皮上,硬而癢燥烈者是?!币虼耍筒∶?,鵝掌風不僅限于以往概念中現(xiàn)代醫(yī)學的手癬,亦含概了現(xiàn)代醫(yī)學中以掌跖角化、干枯皸裂為主要癥狀的一組疾病。如手足癬、皸裂性濕疹、掌跖膿皰病、汗皰疹、扁平苔癬、毛發(fā)紅糠疹等,以及因掌跖部皮膚遭受長期擠壓、摩擦、x線照射或其它外因的刺激,形成角化過度損害,如胼胝、手足皸裂等一組疾病,68,診斷: 臨床表現(xiàn) 真菌鏡檢及培養(yǎng)鑒別診斷: 慢性濕疹、汗皰疹、掌跖膿皰病,69,治療,水皰鱗屑型: 霜劑或水劑浸漬糜爛型: 浸漬時先濕敷,干燥后再用霜劑和水劑角化過度型: 無皸裂時使用剝脫作用強的制劑(復方苯甲酸軟膏 或酮康唑酊),有皸裂時使用溫和的霜劑,外用藥,70,治療,內(nèi)用藥 伊曲康唑、特比萘芬,71,甲真菌病,甲真菌?。╫nychomycosis):皮膚癬菌以外的真菌包括酵母菌等均可侵犯甲板,統(tǒng)稱為甲真菌病甲癬(tinea unguium):皮膚癬菌引起的甲感染傳播途徑:手足癬直接傳染,72,SDA,頂端厚壁孢子,白念珠菌,73,臨床表現(xiàn),白色淺表型: 真菌從甲板直接侵入,甲板淺層白色渾濁 遠端側(cè)位甲下型: 由手足癬蔓延而來,甲遠端及側(cè)緣增厚、灰黃混濁、破損 近端甲下型: 由甲小皮而來,甲半月和甲根粗糙肥厚、破損 全甲營養(yǎng)不良型: 各型甲真菌病的最終結(jié)果,全甲變形、灰黃,74,白色淺表型,75,遠端側(cè)位甲下型,76,近端甲下型,77,全甲營養(yǎng)不良型,78,診斷: 臨床表現(xiàn)、真菌直接鏡檢、真菌培養(yǎng)鑒別診斷: 甲營養(yǎng)不良、銀屑病、扁平苔蘚,79,外用藥物治療:常用于淺表和單純遠端損害內(nèi)服藥物治療: 伊曲康唑沖擊療法:400mg/d,分兩次口服 手指甲需要維持2-3療程 腳趾甲需要維持3-4療程 特比萘芬片:250mg/d 手指甲需要維持4-6周 腳趾甲需要維持6-9周,治療,80,治療原則,治療目標首要end-point:消除鏡檢和培養(yǎng)出來的真菌次要end-point:臨床改善和臨床治愈真菌的消除有時不能導致甲恢復正常,這是因為感染繼發(fā)于甲外傷或其它甲病,這也常是非皮膚癬菌感染的原因。在大部分研究中,真菌學治愈率一般約比臨床治愈率高30%;外用藥僅能用于SWO、非常初期的DLSO或不能使用口服藥的情形;任何情況下,口服藥的療效均優(yōu)于外用藥,81,82,花斑糠疹 (tinea versicolor),定義: 馬拉色菌侵犯皮膚角質(zhì)層所致的表淺 真菌感染傳播途徑: 接觸傳染或自身感染,83,臨床表現(xiàn),部位:多汗處,如頸胸,背,腋窩等處皮損:以毛孔為中心的點狀或甲蓋大小斑 疹,圓形或類圓形,界清,褐色、 淡紅色或白色,少量鱗屑自覺癥狀:無,84,85,86,87,88,89,葡萄狀簇集分布的圓形或卵圓形孢子和短粗、兩頭鈍圓的臘腸形菌絲,90,91,臨床表現(xiàn)真菌直接鏡檢,診斷,92,鑒別診斷,1.白癜風:為完全的色素脫失,皮屑鏡檢無菌絲及孢子2.脂溢性皮炎:為紅色或褐色皮疹及紅丘疹,真菌鏡檢陰性,93,治療,以外用藥為主,療程為2-4周 1、溶液劑:20%硫代硫酸鈉2稀鹽酸 2硫化硒洗劑:2酮康唑洗劑,連洗5天 2、各種抗真菌霜劑 3、口服藥:伊曲康唑:200mg/d,連服1周,94,馬拉色菌毛囊炎,定義: 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馬拉色菌在毛囊內(nèi)過度生長引起的毛囊及其周圍炎癥病變 易感因素: 系統(tǒng)或局部應用糖皮質(zhì)激素、廣譜抗生素,妊娠,局部封包,95,臨床表現(xiàn),毛囊皮脂腺豐富的胸背部出現(xiàn)紅色毛囊性丘疹,半球狀,有光澤直徑24 mm,散在對稱分布,數(shù)十至數(shù)百個,數(shù)目多者較密集而不融合,丘疹頂端可有小膿皰面、頸、肩、上臂、腰、腹、臀部也可發(fā)生,均有皮膚油膩感伴有不同程度瘙癢,96,97, 典型臨床表現(xiàn) 擠出毛囊角栓做真菌鏡檢陽性和(或)培養(yǎng)分離到馬拉色菌 病理檢查:必要時做,取病變毛囊,經(jīng)PAS和(或)GMS染色可見大量出芽孢子位于擴張的毛囊內(nèi) 排除細菌感染等所致的毛囊炎,診斷,98,治療,去除誘因,停用糖皮質(zhì)激素或抗生素輕者以外用抗真菌藥為主,用2酮康唑洗劑或二硫化硒洗劑洗澡,先保留152O分鐘后再清洗;外用藥包括咪唑類、三唑類及丙烯胺類抗真菌藥乳膏或溶液、吡硫翁鋅氣霧劑對皮損數(shù)目多、嚴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200400 mgd),療程46周,以后可改為每月服一次伊曲康唑(200400 mg),聯(lián)合用2酮康唑或二硫化硒洗劑每周1次,99,念珠菌病(candidiasis),定義: 由念珠菌屬中的某些種引起的皮 膚、粘膜或內(nèi)臟器官的感染,病因: 白念珠菌為主,100,皮膚、粘膜屏障功能降低 菌群失調(diào)(濫用抗生素) 內(nèi)環(huán)境變化 免疫功能下降(原發(fā)、繼發(fā)),致病條件:,101,孢子相菌絲相 (寄居狀態(tài)) (條件適宜) 胞壁粘附力增強 抵抗吞噬能力增加 產(chǎn)生毒素,102,臨床分類,皮膚念珠菌病(淺表感染)粘膜念珠菌?。\表感染)內(nèi)臟念珠菌病(深部感染),103,皮膚念珠菌病,糖尿病或肥胖多汗者好發(fā)于皮膚皺褶部位邊界清楚的糜爛、浸漬、潮紅,邊緣鱗 屑,外周丘疹、丘皰疹、膿皰瘙癢或疼痛,念珠菌性間擦疹,104,105,106,慢性皮膚粘膜念珠菌?。?皮膚念珠菌病,少見,幼年起病,伴免疫缺陷或內(nèi)分泌疾病好發(fā)于頭面、四肢皮膚紅斑、丘疹、鱗屑增生性疣狀斑塊、 結(jié)節(jié),上覆蠣殼狀污褐色痂,周圍暗紅色 浸潤,掌跖角質(zhì)增厚粘膜白斑或糜爛,107,108,109,浸水者或糖尿病患者好發(fā)于手指、指甲甲溝紅腫,少量溢液不化膿,痛癢甲板增厚渾濁、白斑、光滑、甲下角質(zhì)增厚,皮膚念珠菌病,念珠菌性甲溝炎及甲真菌病:,110,111,皮膚念珠菌病,免疫力低下者好發(fā)于頭面、甲溝丘疹、水皰、膿皰、斑塊,覆厚痂, 基底肉芽,念珠菌性肉芽腫:,112,113,粘膜念珠菌病,免疫力低下者好發(fā)于口腔粘膜、舌面凝乳狀白色斑片(假膜),不易刮除, 基底潮紅糜爛,口腔念珠菌?。?114,115,育齡婦女粘膜紅腫,白帶增多呈豆渣樣,腥臭瘙癢或灼痛,粘膜念珠菌病,外陰陰道念珠菌?。?116,117,包皮過長、包莖者包皮內(nèi)側(cè)及龜頭潮紅,紅色小丘疹、 脫屑或乳白色斑片,粘膜念珠菌病,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118,119,內(nèi)臟念珠菌病,易感人群: 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 (糖尿病、惡性腫瘤、白血病、AIDS等) 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 糖皮質(zhì)激素、放化療 累及系統(tǒng):消化(最常見)、呼吸、泌尿、心、腦,120,診斷:真菌學檢查治療: 外用藥:皮膚粘膜的淺部念珠菌病, 如制菌霉素溶液,咪康唑霜 內(nèi)用藥:大面積、深部、復發(fā)性或甲念珠菌病, 如氟康唑、伊曲康唑、制菌霉素、兩性 霉素B,121,定義:是由申克氏孢子絲菌所引起的皮膚、皮下組織、黏膜和局部淋巴系統(tǒng)的慢性感染,偶可播散至全身引起多系統(tǒng)損害,孢子絲菌病,122,主要由申克氏孢子絲菌及其盧里變種引起,我國主要是申克氏孢子絲菌,病因,123,124,125,限局性皮膚型:固定型皮膚淋巴管型皮膚播散型皮膚外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