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現(xiàn)代昆曲之美及其重要地位_第1頁
探討現(xiàn)代昆曲之美及其重要地位_第2頁
探討現(xiàn)代昆曲之美及其重要地位_第3頁
探討現(xiàn)代昆曲之美及其重要地位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探討現(xiàn)代昆曲之美及其重要地位郭串(音樂學院 指導教師:施敏)摘要:昆曲作為中國古典音樂的最后遺存,它擁有文化和文學上的“合美”意義。它在自身的生長過程中不斷向世人展示它的美之所在以及宣告它在藝術中有著無可厚非的雄踞地位。本課題正是受昆曲的呼托,對現(xiàn)代昆曲所呈現(xiàn)的美及其地位予以探討,讓新一代的人們更深刻的了解這一藝術界的國寶,它已獲得了全世界的承認。假以時日,它必將成為中外文化的又一座溝通橋梁。關鍵詞:昆曲;現(xiàn)代美;地位淵源的歷史長流造就人類對昆曲所寄予的心聲和期望,從而使昆曲當之無愧地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良辰美景三生夢,姹紫嫣紅六百年”,昆曲之美,美于其浪漫,美于歲月積攢的點點滴滴。昆曲的孕育、誕生、興盛到衰弱恰似一抹溪水潺潺流淌于吳地之間,它的曲折迂回幾乎長達六百年。當我們一頁一頁閱讀它的同時,不禁引起片刻沉思:它究竟美在何處,竟讓世人如此癡迷?一昆曲美于“雅俗共賞”昆曲被人們稱之“登大雅之堂”的戲曲,與泛泛之作媲美,昆曲則當之無愧。詩經(jīng)中,曾有一字“雅”使眾文人大作文章,其中,清代人則把昆腔叫做“雅部”,從而“雅”給人一種尊崇的意味。“雅”成為了昆曲的靈魂,即使筵席到現(xiàn)代的舞臺上,它依舊不改其作風,這也是山清水秀的江南佳地所醞釀出的唯獨昆曲才具有的獨特品性?,F(xiàn)代昆曲研究者周秦曾在他的書中說到:“昆曲藝術之所以雄踞中國戲曲最高典范的至尊地位,不僅是因為明中葉到清中葉的全盛期蘇州戲班曾經(jīng)盛行京都,風靡天下,也不僅是因為清中葉到近代的衰變期在全國絡繹形成了眾多的昆曲支派”。他把“而是”留給了無數(shù)愛好昆曲的想象者。對于他們而言,“雅”是一種追求,同時也是一種修養(yǎng),更是一種境界,它無言可述,無詞可繪。然而讓現(xiàn)今的昆曲貫穿從“雅”通“俗”的美學理念也成為了現(xiàn)今舞臺的重要手段。在人們的理念中,“雅”似乎是文人的專屬品,只有讓昆曲趨于“俗”,才更適合大眾的口味。當昆曲研究者正徘徊于現(xiàn)代的昆曲到底應符合“大眾化”還是迎合“小眾化”的選擇之時,各個昆劇團均做出了富有人情味的抉擇,他們根據(jù)昆劇本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時代需要,尊重了“雅”的傳統(tǒng),同時也抓住“俗”的路徑,做到了“雅俗共賞”。這樣的抉擇同時也成為了對昆曲的保護和傳承最為理性的道路。二昆曲美于人類對昆曲意境的追求江南的小橋碧水似乎是為為昆曲量身搭設的水上戲臺,加之打漁的船,掛燈的涼棚,靜謐的湖亭,賞景的青年,就好比一幅畫。因此江南水鄉(xiāng)醞釀出了昆曲的委婉纖細。蘇州景象繁華,它的一磚一瓦都經(jīng)過細細雕琢。后人常笑言到:即使是唐伯虎的丹青妙手也會認為蘇州“畫難工”。與現(xiàn)代化大城市的建筑風貌相比,假如來到蘇州聽上一曲兒,似乎立刻像穿越到了古代,讓人瞬間能夠感受到“小橋流水人家”的舒適與淡雅。回首昆曲的已往,不禁令人感嘆:究竟是蘇州的昆曲造就了吳地人平和的心境,還是吳地人恬靜淡謐的心境,醞釀了本地絕倫的昆曲藝術?!耙槐?、一小曲兒、兩三知己”,便是吳地之士的滿足,也訴說了他們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可以想象如此一幅畫面:在一個皇朝即將覆滅的晚春,感情蹉跎的女子在忘穿別苑落花之后,孤寂地回想起自己的一生:當韶華的煙火僅殘剩一爐余燼,回眸一覽,往事如煙,鎖事凄涼,于是她落寞地吐出警句:“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ㄩ_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蹦强|殘夢是如此的悠長甚遠于此,當對青春的思念凝聚成不朽的召喚時,便有了牡丹亭。此時我們難免不去懷疑:這種“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藝術是如何被文人雅士所接納和引起共鳴從而為現(xiàn)代的昆曲作了深厚的功底和鋪墊呢?不可否認,文人士大夫為昆曲的流傳提供了無限可能。從古至今,古人也與現(xiàn)今人恰似雷同,當對物質(zhì)的需求達到一定境界時,精神追求的分量便超乎物質(zhì)分量的存在,這便只有藝術的魅力才得以如此。這些士大夫運用他們高超的文化修養(yǎng),為昆曲注入了獨特的文化品位。閑適的生活和空靈的境界是他們對自身的一種追求,因此便賦予了昆曲節(jié)奏舒緩、意境曼妙的品質(zhì)。士大夫內(nèi)心深處含有對社會對人生的哀怨、悲涼的感受,這也使得昆曲在音樂、唱腔上每每顯示出惆悵、纏綿的情緒。昆曲成為了他們生活上的精神寄托,他們渴望從這種藝術中吐露自己的心聲或者寄予一種希望,或悲或喜,或起或伏,從而抹平了自己內(nèi)心的最柔嫩之處,那些微妙的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情感也得以宣泄。很明顯,當時這種潮流是被認可的。而到了清乾隆時期,市民階層崛起,舒緩、惆悵的風格顯然與他們格格不入,這使得士大夫們開始務實起來,昆曲在不受市民青睞的同時,也失去了士大夫階層這一陣地。但衰弱并不等于滅絕,藝術力量的呼喚同樣得到了回應。明清時期是我國私家園林建設最為輝煌的時期,同時也是昆曲最為繁盛的時期。這里體現(xiàn)了吳地人的文化修養(yǎng)、審美情趣,而不僅僅只是建筑藝術上的欣賞。在當時,唱戲和看戲最能體現(xiàn)文人的品性情操,私家園林的聚會、演戲、聽曲兒成為了司空見慣的事情。因此文人士大夫在私家宅院觀賞昆曲往往是一種很普遍的經(jīng)驗。吳地的高大屋墻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最好的環(huán)境,只需尋得幾名知音,便能隨口露出一曲兒。昆曲的興盛與當時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藝術趣味是一脈相承的,絕非藝術本身,不然與百戲相競的昆曲,如今為何又脫穎而出地重返舞臺。人們往往被古代士大夫?qū)デ念I悟以折服,片面認為現(xiàn)今昆曲演繹者除擁有高超的演技之外,卻少有古代意境的顯露,也對究竟是現(xiàn)代人無法追尋過去的意境還是過去的這門藝術根本無法返回發(fā)出了疑問。湯顯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浪漫主義者,他對人世間的愛情有著別樣的價值觀,因此他筆下的牡丹亭才如此扣人心弦。弄不清到筆下的主人公僅僅只是一個角色還是他其實所向往的就是故事中的主角,但他卻常常被自己筆下的故事情節(jié)的至情至性而傾倒。就比如杜麗娘的夢,這是一種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挖掘,勾勒了人類內(nèi)心最深處的心境。然而如今的現(xiàn)實狀態(tài)殘酷的宣告于我們根本不可能擁有那樣的“夢”,我們都在為生活、工作、金錢、名譽、地位而忙碌著,那樣的心境是無暇顧及的。那么是不是就代表現(xiàn)代昆曲僅僅只??諝つ??顯然不是。當我們?yōu)槔デ\輕聲嘆息的同時,不妨也擦亮雙眸探尋現(xiàn)代昆曲的“絢麗多彩”、“馥郁芳香”,這些凝聚了古代無數(shù)歲月蹉跎的雕琢意蘊和古今美麗與哀愁的結合是如何形成一種傳奇從而展示于當今的舞臺上的呢?很慶幸,這些最美的靈魂正完好無損的呈現(xiàn)在了現(xiàn)今的舞臺!三昆曲美于舞臺上的精氣氤氳與燈紅酒綠,快板生活,流行節(jié)奏相比,昆曲似平靜湖中的泛舟:淡雅、舒適、婉轉(zhuǎn)。這種藝術同樣駐扎在當今的舞臺上,憑借它在舞臺上的清柔婉折、流麗悠渺、華贍典雅,讓無數(shù)戲迷為之傾倒。隨著社會經(jīng)濟水平的不斷進步,人們對藝術的審美和要求也不斷提高?!袄デ云鋭e致完善的舞臺風格、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和完美的詞曲意境呈現(xiàn)出了其不可替代的文化價值,昆曲的搬演必須慎而又慎,不能隨意改動”浙江藝術研究院專家說,“昆曲的可貴在于其古老,現(xiàn)代舞臺上昆曲是必須原汁原味的老戲,新編戲不會有出路。作為民族文化的象征,昆曲自有其規(guī)格和尊嚴,不能要求改動昆曲本”等等諸如此類的爭議屢見不鮮。但眾所周知:只有昆曲受年輕一代人的喜愛,它才能持久的發(fā)展下去。于是我們看到了工作者為昆曲舞臺增加的新型昆劇元素舞美。背景、音響、燈光、道具、服飾這些無疑都為昆曲在年輕人的欣賞角度上增添了肯定態(tài)度。較好的昆曲劇情是需要靠恰如其分的舞美來烘托劇情效果的,它與劇情能夠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使其演員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投入,同時更受觀眾的青睞。為營造出舞臺上的昆曲能夠擁有古典與現(xiàn)代、園林藝術與戲劇藝術相結合的效果,劇務工作者曾做了無數(shù)的努力來使得昆曲達到“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的目的。美術設計師運用其精湛的技藝根據(jù)劇情需要以及劇情內(nèi)容描繪出舞臺的背景,各色演員均有專業(yè)的服裝設計師為他們量身定制相關角色的服飾,與古代昆曲中的演員著裝相比,色澤更顯亮麗,更能突顯劇中角色的千姿美態(tài)。加上采用多種顏色的燈光以及追光等,使得觀眾能瞬間得以視覺沖擊,同時為突顯演員的人物個性特點、劇情的畫面效果帶來了諸多方便。例如在青春版牡丹亭中就有:夜色下水面燈光的轉(zhuǎn)換和霧氣的渲染使此處成為了杜麗娘與柳夢梅見面的場景。這便達到了景隨情移、物隨人變、情景交融的效果,同時也構成了一個抽象流動、空靈寫意的畫面。這是古代昆曲僅憑一桌二椅的舞臺設置力所而不可及的。再次,背景音樂除了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以外,現(xiàn)代昆曲還為其自身新添了色澤,如使用了西方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來解決低音缺陷,使得音響上更加豐富且富有張力。2004年10月,“青春昆劇”一片桃花紅上海僅演場票款就達8萬元,它憑借新穎的愛情故事再配以彩繪妝面、絢麗的電腦光等時尚元素,非常成功地吸引了年輕人的眼球。2004年12月,昆劇舞臺再度出現(xiàn)新一番景象。由蘇州昆劇院演出的昆曲長生殿全本在北京保利劇院連演三天,臺灣設計師葉錦添設計的富麗堂皇的戲裝迅速成了演出之前時尚人群關注的焦點。難怪白先勇先生會說:“昆曲就像一個精美的瓷器,放在角落,時間長了,落滿了灰塵,沒有人知道它的美。把它擦拭干凈,放在燈光下,它的透明的光澤會讓你驚嘆?!彼睦デ杖灰倭⒃谑澜绲木酃鉄粝吕デ鷼v經(jīng)六百年的繁盛和滄桑,受盡風雨洗禮、跌宕起伏,我們從它的身上看盡了歲月的老繭和它堅韌不屈的品性。如今,人們?yōu)槔デ胤滴枧_而欣喜,但同時也為昆曲遭受現(xiàn)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日新月異的流行文化的沖擊而擔憂。余秋雨在書中曾寫到“中國歷史充斥著金戈鐵馬,但細細聽去,也回蕩著胡笳長笛。只是,后一種聲音太柔太輕,常常被人們遺忘?!?001年5月18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授予世界不同地區(qū)的首批十九個文化社區(qū)和文化表現(xiàn)形式為“人類口頭與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稱號,中國申報的“昆曲藝術”赫然在列,成為全世界第一批19種“人類口頭與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中被國際評審委員會一致通過的項目之一。余秋雨再次提到“這個消息,使我荒涼的心境間增添了一份滋潤 。我在萬里之外,聽到了來自蘇州的笛聲。”聞此喜訊,不僅僅是余秋雨先生為之振奮,這使得每一個熱愛昆曲的人都引以為傲??梢?,昆曲的地位毋庸置疑,它憑借自身的藝術魅力沖破了地域、民族、國家,讓世界都聽到了它的吶喊聲!五昆曲受到“走出去”和“扎下去”措施的保護早先人們心中的昆曲被喻成“家歌戶唱尋常事,三歲孩童識戲文”,而如今想力挽以往之情形并非難事。當今蘇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對保護昆曲實施了“走出去”和“扎下去”的戰(zhàn)略(“走出去”即讓昆曲走出中國進入世界,“扎下去”則是讓昆曲扎進人們的心里)。此種保護措施以蘇州地區(qū)最著名的昆曲活動虎丘中曲會的開展最為引人注目。這里云集著各色熱愛昆曲之士,或?qū)I(yè)者或非專業(yè)者,或年輕者或年邁者,或國內(nèi)者或國外者,他們皆有著一顆摯愛昆曲的心。這無形中便拉近了人們與昆曲的距離,更拉近了古人與今人的距離。此外,觀摩蘇昆劇團的星期專場和曲會交流比比皆是。這類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的開展,多數(shù)不僅僅是在蘇州,而是面向了全國,例如赴上海、杭州、南京、昆山等地,同時還受到了北京、天津、寧夏等地的來訪,更令人欣喜若狂的是來自臺灣、美國、日本的昆曲愛好者也不遠萬里來到蘇州來一睹這吳地的傳奇藝術。我們驚喜的發(fā)現(xiàn)劇院內(nèi)絕非是一貫的忠迷于昆戲的老前輩,反而以大學生為首的一大批年輕人占為多數(shù)。如此看來,時間并沒有讓昆曲流逝,它反而以其龐大的身軀穩(wěn)穩(wěn)駐扎在人們的心中。時過境遷,歲月蹉跎,昆曲的成長本質(zhì)決定了它必須要以“原汁原味”的形式呈現(xiàn)在當今的舞臺上,那些不利于它藝術本身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終將被遺棄。社會分配的不公和社會競爭的無持續(xù),讓這些看上去略顯清貧的昆曲藝術與二十一世紀的娛樂圈的流行文化舞臺形成了鮮明對比,那些工資并不優(yōu)越的昆曲從事演員也難免迷失了自己的藝術追求,投奔那些賺錢豐厚的娛樂圈,但是依然無法抵擋時代呼喚高素質(zhì)的昆曲人才和與之相適應的全新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1989年,蘇州大學中文系開辦了有史以來第一個綜合吹、唱、演、導為全套的昆曲藝術本科班來吸納及培育各方面的昆曲人才,目的是為昆曲的傳承和發(fā)展以提供廣闊的舞臺。蘇州科技學院多個系也開辦了昆曲學唱及欣賞課程,昆曲老師逐字教唱,同時還帶領學生參加虎丘中曲會的演出,讓他們更好地參入其中。各院校的昆曲講座紛紛接踵而至,希望昆曲能夠散播到每一處,讓這門藝術真正的走進人們的心里去。昆曲的傳承時刻秉持著力求以點帶面,以面帶全的步伐進行,足以看出國家已越來越意識到保護這一民族瑰寶的重要性了。六昆曲結語“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計以萬般心思栽培千萬株,渴望株株皆為繁花碧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