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對物理教學的哲學思考(義烏中學吳加澍)【摘要】 所有的教育問題最終都是哲學問題,哲學處于教育的上位,它對教育起著決定性的規(guī)范和指導作用。對于什么是物理、為什么教物理、怎樣教物理這三個本原性問題的思考與回答,構成了物理教育哲學的主體內(nèi)容。物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文化。應樹立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而教的物理教學觀。按照教學重演律,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過程,全面落實新課程三維教學目標。【關鍵詞】物理教學 哲學思考 教學重演律當前,一場規(guī)模宏大的課程改革正在全國中小學范圍內(nèi)蓬勃展開,并取得了很大成績,帶來了可喜變化。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人們也遇到了不少新問題,出現(xiàn)了許多令人困惑的現(xiàn)象。對此,我們?nèi)舨簧钊胨伎迹皶r應對,輕則影響課改成效,重則會葬送它的前程。老教育家呂型偉先生曾為此深表憂慮,他將近年來教育改革中出現(xiàn)的形式主義和浮躁現(xiàn)象,比之為“浮腫病”和“多動癥”,并斷言:這一場改革如果最終失敗的話,原因大概就出在這兩種病。呂老的話并非危言聳聽。歷史的經(jīng)驗反復告誡人們,對于各式各樣的教育弊病,單憑“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辦法是不能奏效的,因為它們的根源,多半在于教育哲學的缺失或錯位。教育是一項復雜工程,無論是政策、體制、資金、設備,或者技術、方法等,眾多因素都會在客觀上對它產(chǎn)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然而這些因素,只有在經(jīng)過人們理性的過濾和價值的判斷,并據(jù)此作出選擇與決策之后,才會進入實際的教育過程而產(chǎn)生作用。所以,一切教育問題均取決于教育者在更深層次,即哲學層次上對于教育的理解。正如著名教育哲學家謝密斯所說:“所有的教育問題最終都是哲學問題?!闭軐W處于教育的上位,它對教育有著決定性的規(guī)范和指導作用。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其實質就是教育本性的回歸,是教育的正本清源。如果進一步問:教育的“本”是什么?它的“源”在哪里?這些帶有根本性問題的答案,只能到教育哲學的層面上去追尋。對于物理教學而言,最為本原的問題不外乎有三個方面:第一,什么是物理(本體論問題);第二,為什么教物理(價值論問題);第三,怎樣教物理(方法論問題)。人們對于這三個根本性問題的思考與回答,就構成了物理教育哲學的主體內(nèi)容。一、什么是物理這是一個十分基礎的問題。翻開任何一本物理教科書,都不難找到這樣的定義: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但這只是對于物理這門科學在學術意義上的一種界定。而我們所面對的“物理”,它同時又是一門課程,于是就有必要從教育意義的層面上去進行一番再認識、再分析,以挖掘蘊含在其中的豐富內(nèi)涵。首先,物理是一門科學。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是發(fā)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學,又是具有方法論性質、被人們公認為最重要的基礎科學。物理學取得的成果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有力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正如國際純粹物理和應用物理聯(lián)合會第23屆代表大會的決議物理學對社會的重要性指出的,物理學是一項國際事業(yè),它對人類未來的進步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驅動技術,改善生活以及培養(yǎng)人才。上世紀初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為物理學的飛速發(fā)展插上了雙翅,取得了空前輝煌的成就,以致于人們將20世紀稱譽為“物理學的世紀”。那么21世紀呢?有一種流行的說法: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其實,這句話更確切的表述應該是:21世紀是物理科學全面介入生命科學的世紀。生命科學只有與物理相結合,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發(fā)展。其次,物理又是一種智慧。誠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玻恩所言:“如其說是因為我發(fā)表的工作里包含了一個自然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倒不如說是因為那里包含了一個關于自然現(xiàn)象的科學思想方法基礎?!蔽锢韺W之所以被人們公認為一門重要的科學,不僅僅在于它對客觀世界的規(guī)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還因為它在發(fā)展、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體系。正因為如此,使得物理學當之無愧地成了人類智慧的結晶,文明的瑰寶。大量事實表明,物理思想與方法不僅對物理學本身有價值,而且對整個自然科學,乃至社會科學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貢獻。有人統(tǒng)計過,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在諾貝爾化學獎、生物及醫(yī)學獎,甚至經(jīng)濟學獎的獲獎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學的背景;這意味著他們從物理學中汲取了智慧,轉而在非物理領域里獲得了成功。反過來,卻從未發(fā)現(xiàn)有非物理專業(yè)出身的科學家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例。這就是物理智慧的力量。難怪國外有專家十分尖銳地指出:沒有物理修養(yǎng)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當今,物理學的觸角已經(jīng)伸向眾多領域,并取得了越來越大的成就,以至我們很難再用傳統(tǒng)的眼光去界分什么是物理學了。1995年在我國廈門舉行了第十九屆國際統(tǒng)計物理學大會,會上交流論文的涉及面十分廣泛,諸如植物的花序、DNA藥物系統(tǒng)、交通的流量、文字的存儲等等,光看這些篇目,似乎都不太象是物理。那么,究竟什么是物理呢?幾年前,美國今日物理雜志,曾就此問題向讀者廣泛征求意見。最后,他們推崇的答案是:物理學家所做的就是物理學。這話乍聽似覺偏頗,其實不無道理。因為在今天看來,物理學更多的是體現(xiàn)出一種智慧,“代表著一套獲取知識、組織和應用知識的有效步驟和方法,把這套方法用到什么問題上,這問題就變成了物理學?!保ㄚw凱華語)再次,物理還是一種文化。從廣義來說,文化指的是人類歷史實踐過程中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包括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同樣地,物理學家在長期科學實踐中所創(chuàng)造的大量物質產(chǎn)品與精神產(chǎn)品,也就構成了物理文化,物理文化是科學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家知道,物理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它的基本研究方式就是實踐,因而在客觀性上表現(xiàn)為“真”;物理學創(chuàng)造的成果最終是為了造福于人類,它在目的性上體現(xiàn)出“善”;另外,物理學還在人的情感、意識等多方面反映了“美”。正因為物理學本身兼具真、善、美的三重屬性,我們完全有理由說,物理不僅是一種文化,而且是一種高層次、高品位的文化。物理學是求真的。物理最講究實證,物理學家在科學研究活動中最基本的態(tài)度就是實事求是,堅守“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原則。正如物理學家費曼所說:“不論你的想法有多美,不論你多么聰明,更不論你名氣有多大,只要與實驗不符便是錯了,簡簡單單,這就是科學”??梢哉f,物理學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不斷修正錯誤、不斷逼近真理的“求真”史。物理學是從善的。物理學致力于將人從自然中解放出來,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幫助人們不斷認識自己,促使人的生活趨于高尚。這是物理學的價值取向和終極目標,因而物理學的本質是從善的;另外,物理學家的行為也是從善的。愛因斯坦曾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和以她為代表的杰出物理學家:“第一流人物對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在其道德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更大”。他們那種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獻身科學的精神,熱愛人民的情懷等等,對于后人無疑是一份尤為珍貴的人文財富。物理學是至美的。德國物理學家海森伯說過:美是真理的光輝;羅馬哲學家普洛丁又說過:善是美的本原。由此,物理學因真而美、因善而美就是十分自然的了。物理的美屬于科學美,主要體現(xiàn)于簡單、對稱和統(tǒng)一;對稱則統(tǒng)一,統(tǒng)一則簡單,它們構成了物理學的基本美學準則。翻開物理學的篇章,可以發(fā)現(xiàn)到處都跳動著美的音符,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的追求與創(chuàng)造。僅以統(tǒng)一性為例。當代物理學的發(fā)展,正朝著兩個相反的研究方向延伸:最宏大的宇宙與最微小的粒子。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它們兩者并非是分道揚鑣、越走越遠,反倒顯示出不少殊途同歸、相反相成的跡象。例如,粒子物理學的一些研究成果常被天體物理學家所借鑒,用來探尋宇宙早期演化的圖象;(正由于此,粒子物理學在某種意義上也被稱為“宇宙考古學”。) 反過來,宇宙物理學的研究也為粒子物理學家提供了豐實的信息與印證。于是,物理學中兩個截然相反的分支,就這般奇妙地銜接在了一起猶如一條怪蟒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又如,英國物理學家狹拉克首先發(fā)現(xiàn),在自然界的某些物理量之間存在著下列引人注目的關系:宇宙半徑/電子半徑1040, 宇宙年齡/強衰變粒子壽命1040,氫核與電子的電力/氫核與電子的引力1040,在上述比數(shù)中,宇宙這個最大的系統(tǒng),與基本粒子這個最小系統(tǒng)之間,竟然珠聯(lián)璧合達到了如此完美的統(tǒng)一,讓我們再次領略到了物理世界的美,一種動人心弦的壯麗的美。正是這許多美不勝收的事例,激發(fā)起人們對大自然由衷的贊嘆與敬畏,難怪愛因斯坦會說:“宇宙間最不可理解的,就是宇宙是可以理解的”。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對于物理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它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文化。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能對自己所任教的物理作一番全方位的審視與剖析,這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使我們看到,物理原來有著如此豐富的的內(nèi)涵,從而會更自覺、有意識的去挖掘和開發(fā)它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又使我們感到,物理原來有著如此美好的稟性,從而更加鐘愛物理,更有激情地去從事物理教學。筆者以為,只有真正熱愛物理的物理教師,才能做到不僅教會學生如何去理解物理、應用物理,而且還會進一步引導他們?nèi)ジ形蛭锢怼⑿蕾p物理。二、為什么教物理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卻又十分根本的問題,要正確回答并非易事。筆者對此問題的認識,就經(jīng)歷過從“知識本位”到“學科本位”,最后又回歸到“學生本位”這樣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有很長一段時期,我都把物理教學的目標鎖定在知識層面上,認為教物理就是要把物理知識盡可能多地傳授給學生,以供他們今后一生的受用。因為我信奉“知識就是力量”。然而令人困惑的是,我們授予學生那么多的物理知識,但在他們往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卻很少顯示出有什么直接的功用,以至過了若干年后,許多學生把所學的物理知識幾乎忘得一干二凈, “全部都還給老師了”。我為此曾深感失落;但每當我向他們提出“高中三年豈不白讀了”的反詰時,這些離開學校多年的學生,卻又都會異口同聲地作出否定的回答,一致認為高中階段的學習,對于他們的成長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可又說不清究竟是哪些具體知識所起的作用。這猶如誰都不會否認吃飯對于生存的意義,然而誰也說不清楚,吃了這頓飯究竟是在身上的什么地方長了塊肉。一位畢業(yè)已有二十余年的學生,曾與筆者聊起他“印象最深”的一堂物理課。原來那堂課講的是重力勢能。當時為了說明重力勢能的相對性,我曾向學生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有人站在五樓的窗臺上要往下跳,你說危險嗎?開始大家都認為這太玩命了,后來仔細一琢磨,又全都樂了:你別往窗外跳,往窗里跳不就沒事了嗎?這位學生覺得這個例子特有意思,于是經(jīng)久不忘;但問他該例說明了什么物理知識時,他卻說忘了。正當我面露憾色時,他緊接著的一番話卻令人寬慰:“這個例子使我懂得凡事都是相對的,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我想,盡管這堂課所傳授的物理知識,這位學生已經(jīng)遺忘殆盡,但通過有關知識的學習而凝煉成的思想、方法等,卻在他的心里銘刻上深深的印記。從這個意義上說,二十多年前的這堂物理課,對他不正是極有價值的嗎?學生從高中畢業(yè)后,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可能將告別物理,所學的物理知識終究會被忘記,到那時再回頭審視一下:物理教學留給他們的還有些什么呢?如果在他們的身上,體現(xiàn)不出物理所給予的才智與啟迪,那將是物理教學的失敗。由此看來,具體的知識通常是作為教學的載體,在知識的背后還有更多值得我們?nèi)プ非蟮臇|西。正如我國資深科學家錢偉長教授說的:“我在大學里學的是物理學,. 以物理學為對象我學到了調查研究,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和邏輯思維的能力,物理學的知識有時是很有用的,但通過物理學學到的這些能力,比物理學知識更有用?!笨梢姡欠N將物理教學等同于物理知識教學的看法是偏面的,以“知識本位”來確立物理教學目標的價值取向是短視的。隨著教學實踐的深入,教師一般都會對自己所任教的學科日臻鐘愛??赡苁鞘芰诉@種職業(yè)情感的影響,筆者也一度把物理教學的目標,定位于“把盡可能多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物理學家或物理工作者”。尤其是當我從農(nóng)村普通中學調入重點高中,面對的是一個個聰穎好學的學生時,這種愿望愈顯強烈。但我不久就發(fā)現(xiàn),其他學科的教師大概也出于各自的職業(yè)偏好,都對學生有著與我類似的期望。于是大家自掃門前雪,各唱各的調,沒能將各學科的分力凝聚成一股合力,實際效果當然就差強人意了。尤其令我沮喪的是,班上那些物理學習優(yōu)秀的“得意門生”,日后直接從事物理專業(yè)的竟然少之又少。正當我陷于迷惘之時,原復旦大學校長楊福家先生的一則事例給了自己極大的啟迪。當年他曾對核物理專業(yè)的畢業(yè)生的去向做過一次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學生畢業(yè)后從事與核物理有關的工作,其余的都紛紛改行,活躍在金融、企業(yè)或行政等崗位上。對此,多數(shù)人都斷言這是物理系的失敗,而楊福家卻認為這正是“復旦”的成功。因為,通過這四年本科物理教育,使學生具備了良好的素質,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畢業(yè)后都能很快勝任各種不同領域的工作。這也印證了趙凱華先生的話:“一個人學了物理之后干什么都可以,他的物理沒有白學。在我看來,對于學物理的人無所謂改行?!苯?jīng)過上述曲折的認識歷程,使我逐漸看清了物理教學最終的目標聚焦點,既不在知識本位上,也不在學科本位上,而應該落實到我們的教育對象學生的本位上。對于“為什么教物理”這個問題,有時不妨反過來問:“如果我們不教物理,學生不學物理,將會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留下那些缺憾?”一種顯而易見的回答是,學生將因此學不到許多重要的物理知識。這話沒錯,但不夠全面。因為除此之外,學生還將失去更為重要的,有關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等方面的培養(yǎng)與熏陶,從而最終影響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當前,物理已經(jīng)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每一位有教養(yǎng)的公民都必須懂得的知識。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他今天學習物理的目的,恐怕不是為了明天去進一步研究物理,而是有助于今后去正確面對、決策所遇到的大量的非物理問題,為他們今后一生的文明、健康,高質量的生活奠定基礎。正如面向全體美國人的科學一書中所說的:“教育的最高目標是為了使人們能夠過一個實現(xiàn)自我和負責任的生活作準備?!?因此,對于“為什么教物理” 的正確回答是: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而教。這也是我們應有的物理教學觀。眾所周知,生物基因對于生物進化有著非同小可的作用,極其細微的基因差異,往往會導致生物之間的巨大差別。受此啟發(fā),有不少社會學者正致力于尋求在人類文化傳承與發(fā)展過程中,有著哪些最為核心的要素,從而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人類文化系統(tǒng)中的“遺傳密碼”。文化基因的核心是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人類的進化比一般的生物進化更為復雜,它具有雙重進化機制,除了生物基因進化機制外,還有文化基因進化機制。教育正是推動文化基因機制的重要途徑。學校教育的要義,不只是文化現(xiàn)象的展示與詮釋,而在于文化基因的傳承和發(fā)展。物理教育當然也不例外。那么,蘊含在物理教學中的“文化基因”究竟有些什么呢?筆者以為主要體現(xiàn)為三個方面,即科學知識、科學方法和科學精神,因為這三者是構成科學素養(yǎng)最基本的要素。如果將科學素養(yǎng)比擬為一座金字塔,那么科學知識猶如塔基,科學方法就是塔身,科學精神則是塔尖。物理教學的最高宗旨,就是為了構建這座宏偉的科學素養(yǎng)之塔而添磚加瓦。換言之,物理教學的核心價值就在于促進學生實現(xiàn)三個轉化:一是把人類社會積累的知識轉化為學生個體的知識,使他們知道世界是什么樣的,成為一個客觀的人;二是把前人從事智力活動的思想、方法轉化為學生認識能力,使他們明白世界為什么是這樣的,成為一個理性的人;三是把蘊含在知識中的觀念、態(tài)度等轉化為學生的行為準則,使他們懂得怎樣使世界更美好,成為一個創(chuàng)造的人。三、怎樣教物理這是一個極具個性化的問題。正如“有一千個演員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多少位物理老師就可能有多少種教法。然而一千個哈姆雷特仍應是哈姆雷特;物理教學方法盡管千差萬別化,但都不能背離其自身的特點和目標。這就是說,我們在討論怎樣教物理這個“方法論”問題時,必須以“本體論”問題(什么是物理)為依據(jù),以“價值論”問題(為什么教物理)作導向,只有緊緊抓住這兩頭,物理教學的改革才不致走偏方向。筆者從事物理教學數(shù)十年,圍繞“怎樣教”的問題進行過較長時期的摸索,也積累了一些教學經(jīng)驗與方法,但如果將它們置于教育哲學的高度,并加以理性的過濾,那最后留下來的,大概只是“關注過程,優(yōu)化過程”這幾個字了。我認為這正是教好物理的關鍵之所在。作為教學范疇內(nèi)的知識,一般有著兩種形態(tài):一種是外顯的學術形態(tài),另一種是內(nèi)隱的教育形態(tài),前者具有實用的價值,后者具有教化的功能。如果我們把知識比喻為一座冰山,它的學術形態(tài)只是露出水面的一角,而它的教育形態(tài)則猶如淹沒在水下那渾厚的山體。比如以“電磁感應”為例。有關這種物理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條件及變化規(guī)律等知識,教科書是以準確的定義、嚴密的推理,白紙黑字形式化地寫在了上面,它所呈現(xiàn)的就是該知識的學術形態(tài)。而它的教育形態(tài),諸如:猜想假設、實驗歸納等科學思想方法,電磁互變、世界多樣統(tǒng)一的科學觀念,以及法拉弟鍥而不舍、十年磨一劍的科學態(tài)度與精神等等,則大多隱含于字里行間,不會自動凸現(xiàn),有待我們?nèi)ド钊胪诰蚺c開發(fā)。知識的學術形態(tài)往往是一些符號,單憑符號的學習是無法提升智慧的。有的學生即便看懂了課文字面的意思,甚至也會做題目,但到頭來卻不理解學了這些知識的意義是什么,價值在哪里。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深入下去,進一步觸及到知識的教育形態(tài)。對于學生來說,知識的價值主要體現(xiàn)為:功利價值(為個體實現(xiàn)其目標提供方法與手段),認知價值(用以訓練心智,提高認知能力與水平),以及發(fā)展價值(陶冶情操,修煉品性,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它們構成了一組由低到高的價值層次。教學實踐表明,知識價值的發(fā)揮與知識所處的形態(tài)是密切相關的。當教學活動僅僅在知識的學術形態(tài)層面上徘徊時,知識多半只能發(fā)揮出有限的功利價值,只有一旦深入到知識的教育形態(tài)之后,才能使它的價值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由于知識的學術形態(tài)通常以結果的形式來呈現(xiàn),而它的教育形態(tài)則蘊含于過程之中,因此,教學就必須關注過程、突出過程,堅持以過程為主線的原則。教師要盡力為學生營造一片廣闊的時空,引導他們?nèi)ヌ綄еR的淵源,揭示知識的本質,進而體會物理的價值,感悟物理的美感,這才是成功的物理教學,也正是我們提出要關注教學過程的緣由。1969年法國數(shù)學家曼德布羅特曾提出“英國的海岸線有多長”的問題,隨著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導致了一門新學科分形的誕生。分形最重要的原理是自相似性。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自然界中原來存在著那么多的“分形”或“自相似結構”(即局部中又包含著整體的無窮嵌套的幾何結構)。例如起伏的山脈、閃電的軌跡、晶瑩的雪花、金屬的斷面,等等。眾多復雜事物的無規(guī)律性,卻以出人意料的規(guī)律性呈現(xiàn)出來,使人們能夠從部分中認識整體,在無序中把握有序?;厮莸揭粋€世紀前,法國的胚胎學家??藸柊l(fā)現(xiàn),從種細胞成長為成熟的個體,高等生物都要經(jīng)歷一個胚胎發(fā)育的過程,而這個過程正是該物種長期進化歷史的迅速而短暫的重演。此即“生物重演律”。重演現(xiàn)象其實是自相似規(guī)律的一種反映,除了生物進化外,在其它領域里也屢見不鮮。就以教學活動而言,學生從“未知”達到“真知”,需要經(jīng)歷一定的教學過程,而這一過程同樣也是以濃縮的方式,在短暫而迅速地重演著人類漫長的認識發(fā)展歷程。我們不妨稱此為“教學重演律”。自相似理論或重演律不僅揭示了客觀世界的一種普遍現(xiàn)象,而且還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我們將其作為指導教學的一種重要策略思想,可以有效地促進物理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如果把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過程視作為科學知識的原生產(chǎn)過程,那么學生接受科學教育的過程就是科學知識的再生產(chǎn)過程。理論與實踐都表明,這兩者之間并非涇渭分明、互不關聯(lián),它們在本質上有著極大的自相似性: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對人類文化發(fā)展過程的一種認知意義上的重演,他們學習科學的心理順序差不多就是前人探索科學的歷史順序。因此,理想的科學教育應該是,以濃縮的時空和必然的形式,重演人類豐富多彩的科學活動,讓學生去親歷探究的過程,感受科學的啟迪。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所學的知識,還能從中汲取前人的智慧,領悟思想方法,陶冶科學精神,全方位提升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這里需指出的是,重演并不等于重復。如果將教學活動偏面地理解為一種歷史的“文化回音”,或者把教學過程機械地還原成科學研究過程,不加選擇的讓學生去重走歷史的老路,那將是荒謬的。正確的做法,應如玻利亞在“教學發(fā)生學原理”中所指出的:“在教一個科學的分支(或一個理論、一個概念)時,我們應讓孩子重蹈人類思想發(fā)展中那些最關鍵的步子。當然我們不應該讓他們重蹈過去的無數(shù)個錯誤,而僅僅是重蹈關鍵性步子”。為了在教學中正確選定并合理設置這些“關鍵性步子”,教師就有必要對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一番深入的潛科學分析。所謂潛科學是相對于顯科學而言的。我們一般將那些已得到確證或世人公認的理論所構成的常規(guī)科學稱之為顯科學,而它的前身,即那些處于孕育階段、尚未成熟的科學胚胎就是潛科學??茖W的發(fā)展總是由“潛”到“顯”,又由“顯”進入更高一級的“潛”,如此螺旋式地循環(huán)遞進,永無止境。寫在教科書上的科學結論固然重要,但它背后的孕育發(fā)展、由潛到顯的轉化歷程則更富啟迪。楊振寧教授在上海接受記者采訪時,曾將他取得成功的奧秘歸結為這樣一句話:“要站在問題開始的地方,要面對原始的問題,而不要淹沒在文獻的海洋里?!边@不僅道出了一位杰出科學家的治學之道,對于物理教學也有極大的啟示:物理教學同樣不能淹沒在結論和題目的海洋里,而應將活生生的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過程,返樸歸真地展現(xiàn)開來,多讓學生面對原汁原味的物理問題,引導他們?nèi)ビH歷物理概念的形成過程,物理規(guī)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以及物理問題的解決過程,等等。例如關于自由落體運動,“新課標”教材就一改傳統(tǒng)模式,另辟了“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一節(jié),不惜化較大的篇幅與筆墨,去追述當年伽利略對自由落體規(guī)律的探究和思考,把科學大師在重大發(fā)現(xiàn)中所顯示的創(chuàng)造性的研究風格和獨特的思維方法,刻畫得淋漓盡致。這種以潛科學史實為背景,以科學家的思維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方式,為我們優(yōu)化物理教學過程提供了一種良好的范例。因為這樣做,不僅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自由落體規(guī)律本身,尤其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機會,可讓他們 “近距離”地去體驗和領會伽利略所開創(chuàng)的“實驗+思維+數(shù)學”的科學方法。對于學生來說,這后者的意義或許更為深遠。我們知道,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三維因素(教材、學生和教師),相應地有著三種結構形態(tài)(知識結構、認知結構和教學結構),它們之間的關聯(lián)反映為三條基本序線,即:與教材內(nèi)容相對應的知識序,與學生學習相對應的認知序,以及與教學過程相對應的教學序。實踐表明,只有課堂教學的有序化,才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杭州市保安服務管理辦法
- 江西省援滬物資管理辦法
- 道路救助資金管理辦法
- 廣州市節(jié)能容器管理辦法
- GFRP筋-重晶石防輻射混凝土粘結性能試驗研究
- 關漢卿《救風塵》的電視劇改編研究
- 創(chuàng)客大賽培訓
- 兒童肺炎合并心衰補液診療要點
- 肺患者健康宣教
- 家庭科學教育實施策略
- 中國移動公開競聘考試題庫(含答案)
- DLT 572-2021 電力變壓器運行規(guī)程
- HJ 636-2012 水質 總氮的測定 堿性過硫酸鉀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成都市2022級(2025屆)高中畢業(yè)班摸底測試(零診)數(shù)學試卷(含答案)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幼兒園班級管理課程教學探索
- 《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微課
- 四年級下冊混合計算400題及答案
- 餐廳值班管理培訓
- OQC出貨檢驗技能培訓
- 旅游產(chǎn)業(yè)行業(yè)分析
- 2024年四川成都市第八人民醫(yī)院人員招聘13人歷年高頻考題難、易錯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