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農林學類論文-漢唐間河西走廊地區(qū)農牧生產述略現今甘肅省黃河以西,特別是烏鞘嶺以西,有一條位于龍首山、合黎山、北山和阿爾金山、南山(祁連山)之間的狹長地帶,世稱河西走廊。它是漢唐間西域與內地進行往來的交通孔道,本文要討論的是在漢唐間,它由游牧經濟經歷艱難曲折,轉變?yōu)橹匾霓r牧生產基地。一河西走廊地區(qū)在西漢政府力量進入以前,長期是西戎和月氏、烏孫、匈奴等族人生活棲息的場所。戰(zhàn)國秦漢時,雄據漠北的匈奴,隨畜牧而轉移,毋城郭常處耕田之業(yè)1,力量強大,受其威脅的秦、趙、燕諸國,只好筑長城以資防守。隨著匈奴勢力的西漸,隨畜移徙,與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萬,居敦煌,祁連間的大月氏被匈奴單于打敗,大眾遠徙,其余小眾不能去者保南山羌,號小月氏2。烏孫也是隨畜逐水草,與匈奴同俗。后漢書西羌傳云:漢興,匈奴冒頓兵強,破東胡,走月氏,威震百蠻,臣服諸羌。匈奴順利進據河西,并迅速控制了西域。后世地志綜述了河西在漢朝前后的政治形勢:肅州(酒泉),古西戎地,六國時,月氏居焉。后為匈奴所逐,奔逃西徙,匈奴得其地,使休屠、昆邪王分守之。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昆邪王殺休屠王,并將其眾來降,以其地為武威、酒泉郡,以隔絕胡與羌通之路。涼州(武威),自六國至秦,戎狄及月氏居焉。后匈奴破月氏,月氏乃遠過大宛,西擊大夏而臣之。匈奴使休屠王及渾邪王居其地,漢武帝之討北邊,得其地,遂置張掖、酒泉、敦煌、武威四郡,昭帝又置金城郡,謂之河西五郡。甘州(張掖),自六國至秦,戎狄月氏居焉。漢初為匈奴右地。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張掖、敦煌郡、斷匈奴之右臂3。沙州(敦煌),西戎所居,古流沙之地,其后子孫為羌戎代有其地,按十三州志云:瓜州之戎為月氏所逐。秦并六國,筑長城,西不過臨洮,則秦未有此地,漢武帝后元六年(?)分酒泉之地置敦煌郡,徙郡人以實之4。這些簡略記述表明,河西原為月氏、烏孫人居地,受匈奴逼迫而西遷。漢武帝時,幾次發(fā)兵打擊匈奴,霍去病領兵,濟居延(水),遂臻小月氏,攻祁連山,揚武乎得(張掖),得單于及相國、都尉以眾降下者二千五百人5。打敗了匈奴,漢朝在河西分設四郡。有關四郡設置年限,漢書武帝紀和地理志的系年互異,眾多學者如張維華、勞干、嚴耕望、陳夢家、黃文弼、周振鶴、日比野大夫等人已分別作了不少考辨,意見雖互有異同,大都認為地理志系年誤。大致說,張掖、敦煌、酒泉三郡是武帝時建制,武威郡很可能遲至宣帝時才設置。經過漢軍對匈奴的一再打擊,誠如霍去病傳所云:轉戰(zhàn)六日,過焉支山千有余里,旋越居延,過小月氏,至祁連山,殺死及俘虜共三萬余人。唐初括地志云:焉支山,一名刪丹山,在甘州刪丹縣東南五十里,西河舊事云:山東西二百余里,南北百里,有松柏五木,美水草,冬溫夏涼,宜畜牧,匈奴失二山,乃歌云: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6由此可見,匈奴占領河西時,以祁連山為主體的高山草甸草原是良好天然牧場,西戎、月氏、烏孫、匈奴,在河西長期盛行游牧,有否農作,則未見諸史籍。漢朝與匈奴爭奪河西伊始,漢中人張騫受命西行,聯絡月氏共攻匈奴。當他經歷艱苦曲折到達時,月氏人生活已安定。又離漢遠,不再抱怨匈奴,騫不得要領而歸。他想到被趕走的烏孫人,蠻夷戀故地,又貪漢物,厚賂烏孫,招以東居故地,則是斷匈奴右臂,武帝派他出使。烏孫遠漢,未知其大小,又近匈奴,服屬日久,其大臣皆不欲徙7。招引目的又沒有達到。烏孫王既不肯東還,漢乃于渾邪王故地置酒泉郡,稍發(fā)徙民以充實之。也就是說:北卻匈奴,西逐諸羌,河西地空,稍徙人以實之8。河西地空,既是月氏與烏孫人的西徙,又是匈奴與西羌人的離去,某些沒有西去的月氏人南入山阻,依諸羌居止,遂共與婚姻?;羧ゲ∵M軍湟中時,月氏來降,與漢人錯居,雖依附縣官,而首鼠兩端,其從漢兵戰(zhàn)斗,隨勢強弱,他們并不忠實依附于漢。其時,眾多羌人主要聚居于黃土高原所屬的隴右,不在河西四郡境內。漢書地理志云:自武威以西,本匈奴昆邪王休屠王地,武帝時攘之。初置四郡以通西域,隔絕南羌匈奴。其民或以關東下貧,或以報怨過當,或以逆亡道,家屬徙焉。習俗頗殊,地廣民稀,水草宜畜牧,故涼州之畜為天下饒。建置河西四郡時,境內地廣民稀,漢政府從外地遷入的人,包括了關東的貧苦大眾和某些犯法臣僚的家屬。河西走廊地勢高,又深處內陸,雨水少,草地宜牧,有利畜群繁殖飼養(yǎng)。酒泉太守辛武賢說,匈奴人以畜產為命9,涼州饒畜產,良有以也。徙入河西的關東下貧自是一般務農的貧苦大眾。漢書武帝紀所說徙民以實之,正是指的這類人。通過他們勤奮力作,河西大地上,創(chuàng)造出風雨時節(jié),谷糴常賤,少盜賊(地理志)的良好局面。河西四郡建制也和內地一樣,是以郡統(tǒng)縣,但諸縣建置年限,史書多失記。地理志稱敦煌郡冥安縣,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澤,溉民田。效谷縣,師古注引桑飲說,孝武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濟南崔不意為魚澤尉,教力田,以勤效得谷,因立為縣名。龍勒縣,氐置水出南羌中,東北入澤,溉民田。從居延簡牘所見,諸縣級政權下設大量鄉(xiāng)里機構,正與內地郡縣相同。上述敦煌郡縣的民田自是百姓們的田地。居延簡記:三長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區(qū)田五十畝10候長得廣昌里公乘禮忠年卅宅一區(qū)田五頃11徐宗和禮忠乃是低爵位的戍守官員,居延得都是屬于張掖郡。兩戶的田宅自是其家的私有家產,據日本學者研究,二簡均為漢宣帝時事12。漢置河西四郡未久,張掖、敦煌等地的私有田產已在迅速發(fā)展。東漢初年,任延為武威郡守,北有匈奴、南鄰羌人。民畏寇抄,多廢田業(yè),他派兵征討,使之有所畏懼,不敢進犯,同樣是表明武威郡境內私田已是廣泛存在。從眾多新、舊居延簡中,不難看到有關更賦、兵役、徭役的種種記事,正是河西民眾承擔賦役的寫照。官府對大批從外地移居河西的貧民必定要分別給予田地和住宅,貸借耕牛農具種子,才能啟動他們從事農作。趙過推行代田法時,又教邊郡及居延城13。在居延等邊地推行代田法,即是以個體生產者為對象的。漢武帝以來,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史記卷二九河渠書),很概括地說明了河西酒泉等地引河水灌溉。漢書地理志比較具體地介紹了諸郡河川的溉田。居延簡1276云14:第十三長賢井水五十步深二丈五立泉二尺五上可治田度給吏卒這是張掖郡居延地區(qū)開井修渠,下泉流涌出或是深達2.5丈的立泉,開渠自是用于灌溉。漢宣帝時,漢遣破羌將軍辛武賢將兵一萬五千人至敦煌,遣使者案行表,穿卑侯井以西,欲通渠轉谷,積居廬倉以討之。孟康注卑侯井云:大井六通渠也。下泉流涌出,在白龍堆東土山下15,說明西漢政府想通過河渠運糧以討烏孫。井渠在白龍堆以東,是歸屬于河西敦煌地區(qū)的。地下通流的井渠在內地罕見,因河西雨量少,很難滿足農作物所需水分。所幸地勢高峻,高山終年積雪,夏日融化,水聚以成井渠,或流行于地面,或通流于地下,成為山麓地區(qū)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漢光武帝時,武威郡守任延,以河西舊少雨澤,乃為置水官吏,修理溝渠,皆蒙其利16。正是依賴水源灌溉,嚴重缺水的河西綠洲才能生意盎然,建成豐收良田。采用屯田方式是漢代在河西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的重要途徑。軍屯初創(chuàng)于西漢,歷代大多沿襲,它曾有效地維持了邊軍的糧食供應,開拓了邊防的耕地。應劭說:武帝始開三邊,徙民屯田,皆與犁牛。17居延簡51323,30329云18:延壽乃大初三年中父以負馬田敦煌,延壽與父俱來田事已。延壽父子在敦煌田作,可能即是徙民屯作的成員,官府供應耕作者使用牲口。武帝紀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秋,馬生渥洼水中。注引李斐言:南陽新野有暴利長,當武帝時遭刑,屯田敦煌界,數于北水旁見群野馬中有奇者與凡馬異,來飲此水。非常清楚,南陽新野人暴利長是以弛刑徒身分屯田敦煌。聯想史書屢見因罪徙敦煌的官員如解萬年、陳湯、薛況、李尋、解光等等,很可能是與田事有關。居延簡常見田卒、戍卒19,農時耕耘,戰(zhàn)事打仗,有閑負責戍守,例由官府支付衣食,是為軍屯。武帝時,初置張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開田官,斥塞卒六十萬人戍田之,益發(fā)戍甲卒十八萬酒泉、張掖北,置居延休屠以衛(wèi)酒泉20。塞卒即是既戍且耕。昭帝紀載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冬,調故吏將屯田張掖郡,征調故吏為屯田官,使領兵屯田張掖。居延新簡E.P.T52105云21:酒泉、張掖農官田卒居延簡30315,51317云22:謹案居延始元二年戍田卒千五百人為馬田官穿涇渠還有敦煌郡疏勒河流域的屯田簡文,限于篇幅,不再引用??梢娋迫?、張掖等地的農官是以田卒屯作。以戍田卒千多人在居延興修水利,從事集體勞動。居延新簡云23:第四長安親,正月乙卯初作,盡八月戊戌,積三日,用積卒二萬七千一百三人,率百廿一人,奇卅九人,墾田一頃四畝百廿四步,率人田卅四畝,得谷二千九百一十三石一斗一升,率人得廿四石,奇九石。此簡為卒作簿,它紀錄從正月乙卯日開始耕作,至八月戊戌日止,每人作了二百日(原件作三日,疑有誤),共計27143個人工,平均合121人,剩余39個人工,共墾田41頃44畝124步,人均墾田34畝,共得谷2913石1斗1升,人均得谷24石,剩余9石。按簡文所記,可知漢代以戍卒耕作的勞動生產率仍比較低。墾田已廣泛使用鐵工具。居延新簡E.P.T5215及E.P.T52488分別記24:田以鐵器為本,北邊郡毋鐵官,(仰)器內郡,令郡以時博賣予細民,毋令豪富吏民得多取,販賣細民。甲渠候官建始四年(公元前29年)十月旦見鐵器簿。鐵器例由官府統(tǒng)一專賣,禁止豪富販賣以害民,屯田處所的官員將鐵器一一登記入簿,以供人們使用。農作廣泛使用耕牛,牛在河西各地養(yǎng)育不少,李廣利受命遠征大宛,歲余而出敦煌六萬人,負私從者不與,牛十萬,馬三萬匹,驢橐駝以萬數赍糧25。居延簡中多處記錄了牛,甚至牛的毛色、年齒、性別等等,都有清晰記錄。內有一簡云26:十五日,令史宮移牛籍大守府求樂不得,樂吏毋告劾亡滿三日五日以上為牛設籍,表明官府很重視對耕牛的登記。60年代,已有人為居延簡中的牛籍作過考釋27,為牛設籍,顯示河西屯田使用耕牛的極端重要性。耕牛、鐵農器與勞動者在河西地區(qū)的結合方式,我尚未看到具體資料,可能與陜西榆林東漢壁畫一人扶犁二牛拉犁的牛耕方式相近,因為直至唐宋之際敦煌壁畫仍是一人二牛耕地。河西地區(qū)經過兩漢時的大力墾殖,特別是軍事屯田的開拓,初步改變了過去單一的游牧經濟面貌。兩漢之際,天下擾亂,唯河西獨安,而姑臧稱為富邑,通貨羌胡、市日四合。河西殷富,頗為有名。光武帝賜授竇融涼州牧璽書云:五郡(四郡外,加金城郡)兵馬精強,倉庫有蓄,民庶殷富,外則折挫羌胡,內則百姓蒙福。28民富倉儲,正是河西農作豐收景象。隨著當地農牧經濟的發(fā)展,培育出了一批豪族。前述敦煌令狐氏、索氏而外,隴右豪族梁統(tǒng)先后出任酒泉、武威太守,辛彤為敦煌太守,梁騰為酒泉農都尉。眾所周知,農都尉乃是主管屯田殖谷的。出土簡牘所見河西田作以粟為主,麥、麋、黍、豆、也占一定比重。尤難見于史書,居延簡云:入谷六十三石三斗三升少,其卅三石三斗三升,卅石粟。當代字書也明示為谷類29。居延新簡第197頁云:馬食六石,顯示以它為馬飼料。總之,自西漢在河西設郡以迄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黃鶴樓有關試題及答案
- 藥物不良反應解析試題及答案
- 征兵理論考試試題及答案
- 重視護士資格證全科目復習試題及答案
- 系統(tǒng)規(guī)劃與管理師考試職業(yè)發(fā)展的新機會試題及答案
- 直面沖擊衛(wèi)生管理證書考試試題及答案
- 網絡規(guī)劃設計師考試準備步驟及試題及答案
- 藥劑類考試身心備考試題及答案
- 網絡規(guī)劃設計師復習過程中注意事項試題及答案
- 生活場景面試題及答案
- 七年級語文下冊《登幽州臺歌》課件
- 兼職勞務協(xié)議合同模板
- 2025年河南機電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語文2019-2024歷年真題考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浙江長征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綜合素質考試題庫及答案1套
- 湖南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暨長郡二十校聯盟2025屆高三年級第二次聯考歷史試題及答案
- (二模)東北三省三校2025年高三第二次聯合模擬考試 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甘肅西北永新集團招聘1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雨水泵站機電設備安裝工程施工方案52719
- 2025年吉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考試題庫新版
- 2025 保健品行業(yè)專題報告:保健品藍帽子九問九答
- 基于樹枝振動特性的香榧采摘機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