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包頭市第四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docx_第1頁
內蒙古包頭市第四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docx_第2頁
內蒙古包頭市第四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docx_第3頁
內蒙古包頭市第四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docx_第4頁
內蒙古包頭市第四中學2018_2019學年高一歷史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包頭四中2018-2019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級歷史試題滿分100分 時間60分鐘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1.禮記載:“故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痹摬牧现饕从车闹贫仁?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禪讓制2.樊樹志在國史十六講中指出:西周時期,庶民與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國”(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這一現(xiàn)象A促使西周強盛 B 促成秦朝統(tǒng)一 C強化宗法體制 D導致諸侯割據(jù)3. 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jié)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與清明節(jié)習俗相關聯(lián)的制度是( )A.禪讓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禮樂制4“古者天子封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滿城以自守也?!边@段文字的核心觀點是()A分封制的目的在于擴張疆土B分封制容易導致分裂割據(jù)C諸侯國實行小農經濟 D諸侯國領土不能隨意擴展5.“夏朝設秩宗,商朝設卜、巫、史,西周設太史、太祝、太土等,他們既是神權的掌握者,又是國家的重要執(zhí)政官,權位顯赫?!边@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點之一是 A實行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B形成內外相輔的地方政權體制 C國家與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結合 D按照血緣親疏分配政治權力6.左傳昭公七年記載,西周時期“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這一材料說明西周社會結構的基本特點是A等級關系明確而嚴格 B嫡長子擁有繼承特權C壟斷神權以強化王權 D血緣與政治關系結合7.商鞅一人多姓,據(jù)姓纂載:“秦有衛(wèi)鞅,受封于商,子孫氏焉?!逼渲小吧獭毙諄碓从?A所任官職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親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8.謝維揚在周代家庭形態(tài)中說:“(宗法制度)就是國家承認血緣團體的領袖對其成員有代替法律來實施的管理和處置權,承認這種血緣團體是國家行政及司法的基本單位?!彼J為,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維護貴族特權B.強化族長權力C.均衡權力分配D.強化國家管理9.有人認為,中國古代政治從宗周時代的“禮儀政治”到大秦帝國時代的郡縣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無疑體現(xiàn)了政治形態(tài)的一種“現(xiàn)代化”趨勢。這里“現(xiàn)代化”的內涵是( )A.禮儀與政治分離 B.從人治到法治C. 為民主政治奠基 D.國家管理制度化10.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wèi)而為守宰。此其所以為得也?!币韵聦@句話理解正確的是()A抨擊秦的專制暴政 B否定中央集權制度C主張恢復分封制度 D肯定秦的郡縣制度11.華陽國志 蜀志中記載“司馬錯率巴、蜀眾十萬,大舶船萬艘,米六百萬斛,浮江(指漢水)伐楚,取商於之地,為黔中郡”。據(jù)此判斷在秦國統(tǒng)一六國過程中A楚國是第一個被滅掉的國家 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司馬錯是秦朝的第一個太尉 D秦統(tǒng)一前郡縣制已經推行12.“漢朝早期,統(tǒng)治者試圖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聯(lián)盟和秦朝嚴格的中央專制間走一條中間路線?!辈牧现械摹爸虚g路線”是指A郡國并行制度 B 中朝制度 C 刺史制度 D察舉制度13.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指出: “論中國政治制度,秦漢是一個大變動。唐之于漢,也是一大變動?!辈牧现袃纱巍按笞儎印狈謩e指的是( )A.九品中正制、科舉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縣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內閣制14.關于秦朝設郡的數(shù)目,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國維秦郡考考證共有48郡,譚其驤秦郡新考推定為46郡。某學者在考證秦朝設郡的具體數(shù)目時,收集到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其中最可信的應是A秦簡的記載 B學者的研究論著 C史記的記載 D民間的傳說15.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軸線上,太和殿是中軸線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禮、生日、命將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等重大活動都在此舉行。這種設計體現(xiàn)的實質問題是A和諧對稱 B中央集權 C皇權至上 D江山統(tǒng)一16.“從理論上講,秦漢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獨主,是國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睂Σ牧侠斫庹_的是 A共主說明周王實現(xiàn)了高度集權 B獨主是指皇帝實行地方長官任命制 C本質上都以血緣親疏分配權力 D兩者在統(tǒng)治方式上并無實質性區(qū)別17.唐代否定了按門第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額推薦的察舉制,實行分科考試、差額錄取的科舉制。這反映出唐代( )A. 選才注重知識水平 B.君主集權得到強化C. 官員特權遭到否定 D.選官重視思想品德18.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漢代宰相是首長制,唐代宰相是委員制”。這表明 A封建統(tǒng)治出現(xiàn)民主化的演變趨勢 B宰相位尊權重的地位進一步加強C宰相由一人到多人,權力被分割 D漢代宰相掌握實權,唐代宰相形同虛設 19.有網(wǎng)友發(fā)表帖子討論科舉制時說:“自秦以來,科舉興于世,始以八股為試,學子徹夜秉讀。然科舉追求功祿,令學子神經麻木,豈真學識耶?”對該帖最恰當?shù)脑u價是( )A.對科舉制的評價是完全正確的 B.僅從追求功祿評價科舉制是片面的C.關于科舉制的史實和評價都有問題 D.關于科舉制和八股取士產生的時間都有錯誤20.唐初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唐高宗時,打破宰相任用的資歷限制,允許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員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名義行相權,參與朝政。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舉取士 B緩和矛盾,抑制朋黨之爭C分工協(xié)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權,加強君主專制21.說宋代宰相職權受到削弱,理由不包括( )A.樞密院成為最高軍事機構 B.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掌行政權C.設宣政院統(tǒng)領宗教事務 D.設三司使管理財政22.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的共同之處是( )A統(tǒng)領軍隊,處理各種軍務 B參與決策,負責朝廷事務C參與政務,但沒有決策權 D負責行政,安排地方事務23.由下表可見,漢代察舉制兩漢孝廉家世可考知者128人統(tǒng)計分類表官僚子弟富豪平民貧民696615787A削弱了身份制、世襲制 B兼顧了各階層利益 C體現(xiàn)了公平公正原則 D沿襲了皇位世襲制24.元世祖(忽必烈)嘗言:“中書是朕左手,樞密朕右手,御史臺是醫(yī)朕兩手的”此其重臺之旨,歷世遵其道而不變。材料反映了元朝()A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B監(jiān)察權獨立于行政權與軍權C皇權受到了更多制約D三權分立政治體制影響后世25.中國古代有這樣一類官員,他們充當皇帝私人顧問,其權力來自與皇帝的私人關系。屬于這類官員的有( )A.秦朝御史大夫 B.漢朝丞相 C.唐朝六部尚書 D.明朝內閣大學士26.明初朱元璋嚴禁宦官讀書識字,但中后期宦官讀書識字逐漸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針對性地編纂適合宦官學習的讀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樞決策過程發(fā)生異變 B皇帝權力日趨衰落C內閣議政功能已經喪失D宦官掌握決策權力27.清朝在東北、西北、西南的邊疆地區(qū)廣泛建立了臺站、卡倫、哨所、塘汛,派兵駐守, 并以驛站連接,形成遍布邊疆的交通網(wǎng)絡。其深遠意義是A這些地區(qū)開始納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 B推動了“改土歸流” C鞏固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D鞏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28.史載,宋太祖某日悶悶不樂,有人問他原因,他說:“爾謂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誤失,史官必書之,我所以不樂也?!贝耸路从沉? )A.重史傳統(tǒng)影響君主個人行為 B.宋代史官所撰史書全都真實可信C.史官與君主間存在尖銳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書記錄其真實言行29.明太祖朱元璋借“胡惟庸案”,“詔罷中書省”,但相權被廢使皇帝與六部之間產生了一個權力真空。為了彌補這個缺陷,明代皇帝()A提高六部的政治地位 B設立內閣來輔助施政C任用宦官來參預朝政 D以特務機構充當耳目30.清代軍機處有官而無吏,故其中灑掃庭院、勤雜送水等工作皆由 15 歲以下不識字的兒童若干人充任。這說明清代軍機處()A獨掌政務決策權B重視保密較為封閉C理政人員素質低D職官簡練事務清閑2 材料題(每題20分,共40分)31.在中國古代的官職中,宰相的變化較多。君主既需要宰相幫助辦理政事,又擔心宰相的權位,故常讓其他官員分割宰相職權,以便皇帝施政。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尚書左右仆射二人及侍中、中書令各二人是當然的宰相,在門下省政事堂辦公,非三省長官不得入政事堂(唐太宗)給他官加上 “參預朝政”、“參議得失”、“參知政事”、“參知機務”、“同掌機務”等名目,讓他們進入政事堂分任宰相事。 中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宋承唐制,以同平章事為宰相之任,無常員;有二人,則分日知印。”參知政事“仍令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宋初宰相雖有多人,但只指定二人分別輪流執(zhí)掌中書之印。參知政事初設時職位較低,無權執(zhí)掌中書之印,也不在政事堂議事。直到至道元年,才“詔宰相與參政輪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宋代官印制度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唐初“三省”的職責。(6分)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參知政事”地位的變化。(4分) (3)綜合上述材料概括唐初和宋朝行政措施的共同點及其目的。(10分)32.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后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 史記秦始皇本紀 材料二 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綬,掌治其國。有太傅輔王,內史治國民,中尉掌武職,丞相統(tǒng)眾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漢朝武帝改漢內史為京兆尹,中尉為執(zhí)金吾,郎中令為光祿勛,故王國如故。損其郎中令,秩千石。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成帝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內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東漢班固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書省,凡十一,秩從一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疆,與都省為表里。國初,有征伐之役,分任軍民之事,皆稱行省,未有定制。中統(tǒng)、至元間,始分立行中書省,因事設官,官不必備,皆以省官出領其事。其丞相,皆以宰執(zhí)行某處省事系銜。其后嫌于外重,改為某處行中書省。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 元史百官志 請回答: (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戰(zhàn)國時期“諸侯更相誅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8分) (2)根據(jù)材料二,指出漢代諸侯王國政治地位發(fā)生了怎樣的演變?(4分) (3)根據(jù)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質及創(chuàng)立的目的。(8分) 包頭四中2018-2019學年度第一學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級歷史答案選擇題答案:BDCDA ADDDD DABAC BACCD CCABD ACABB31.(1)職責:決策、審議和執(zhí)行。(6分) (2)變化:從低級官員到與宰相有同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