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學論文-議程設置的第二層與媒體政治――從《事關重要的新聞》說起.doc_第1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議程設置的第二層與媒體政治――從《事關重要的新聞》說起.doc_第2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議程設置的第二層與媒體政治――從《事關重要的新聞》說起.doc_第3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議程設置的第二層與媒體政治――從《事關重要的新聞》說起.doc_第4頁
新聞傳播學論文-議程設置的第二層與媒體政治――從《事關重要的新聞》說起.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聞傳播學論文-議程設置的第二層與媒體政治從事關重要的新聞說起關鍵詞:議程設置鋪墊效果媒體政治事關重要的新聞摘要:本文通過分析艾英戈與金德的事關重要的新聞,討論了這本書在議程設置理論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它不僅通過實驗的方法從內(nèi)在效度上印證了議程設置,而且促進了議程設置第二層的研究。本文結(jié)合該書突出貢獻鋪墊效果的評介,兼對其理論來源與意義進行了梳理,并以此為出發(fā)點,探討了議程設置的第二層研究。最后,強調(diào)了電視的政治傳播方面的意義和議程設置理論在中國的適用問題。如果從1972年麥庫姆和肖(McCombs,M.E.,&Shaw,D.L.)發(fā)表的1972年在輿論季刊發(fā)表大眾媒介的議程設置功能算起,1議程設置的研究已經(jīng)走過了三十個年頭,無論在理論上還是方法上都和當初這個探索性研究大相徑庭,成為傳播學中一個成果豐富的領域。在這一理論的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過幾個關鍵的理論突破。其中艾英戈與金德(ShantoIyengarandDonaldR.Kinder)16年前的一項研究事關重要的新聞:電視與美國民意,歷經(jīng)時間的考驗,顯得越來越重要。2雖然這本書篇幅不長,但卻涉及了議程設置研究的許多領域。大致說來,議程設置研究的方法(approach)主要有以下幾個:3一、橫剖研究,其模型來自于麥庫姆斯和肖1968年夏貝爾山(ChapelHill)研究。二是歷時研究。這其中又分為兩個方向,一是固定樣本研究4,還有一個是馮克豪瑟(Funkhouser)開創(chuàng)的對媒介議程、公眾議程和現(xiàn)實世界進行時間序列分析(timeseriesanalysis)的模型。5三是擴展議程研究。這一方向的研究已經(jīng)不再限于事件性議題,而是擴展為媒介對政治候選人形象、人格的設置。四是議程設置限制條件的研究,比如近期新提出的議程融合理論也屬這一方向。五是研究誰來設置媒介議程,麥庫姆斯認為這是議程設置研究的一個重大轉(zhuǎn)向。6羅杰斯等還構(gòu)造出媒介議程、公眾議程和政策議程的三足鼎立的擴展模型,認為應該從三者以及其他外在因素的互動中尋找議程設置的規(guī)律。7六是研究議程設置的第二層(thesecondlevelofagendasetting),即在研究事件的顯著性排列的傳遞過程以外,進一步研究媒介議程對事件屬性以及受眾歸因的影響。這已經(jīng)突破了“議程設置”本義中“議程”的涵蓋范圍,所以研究者也用“框架”(framing)這樣的概念來區(qū)分這一效果與傳統(tǒng)的議程設置的差別??偟膩砜矗谘芯績?nèi)容上,事關重要的新聞涉及到了上述總結(jié)的議程設置中的第一、二、三、四、六個方向,尤其是對議程設置的基本模型和議程設置的第二層研究貢獻良多,堪稱議程設置理論發(fā)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電視的議程設置作用李普曼認為,媒介在現(xiàn)實世界和我們關于現(xiàn)實世界的圖像中間構(gòu)建了一個擬態(tài)環(huán)境(pseudo-environment),8就像柏拉圖洞穴寓言中所隱喻的那樣,我們頭腦中世界的圖像只是對擬態(tài)環(huán)境的反映。9雖然到20世紀80年代為止,李普曼、科恩等人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過形象的描述,麥庫姆斯和肖等人也開創(chuàng)了媒介議程對公眾議程的顯著性等級的經(jīng)驗研究,但是當時艾英戈和金德在事關重要的新聞中卻認為,“議程設置可能是一個形象的比喻,但它還不是一個理論”。這一結(jié)論可能稍顯刻薄,但從某種意義上看,也不無道理。對選舉中議程顯著性等級的研究主要采用抽樣調(diào)查(survey)的方法,發(fā)現(xiàn)了議程重要性的傳遞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外在效度。然而議程設置的作用機制是什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這些方面還有待闡明。對于經(jīng)驗研究而言,這一理論在內(nèi)在效度方面顯然還缺乏精確的驗證。事關重要的新聞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在內(nèi)在效度上對議程設置理論進行了完善。艾英戈和金德采用連續(xù)實驗和組合實驗兩種設計,盡量真實地復制了真實的電視新聞播出(所有新聞均采用電視網(wǎng)播出過的,僅作少量改動),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電視新聞不僅可以在一次和一周播出中提高某一議題(issue)在觀眾心目中的重要性,而且這種效果還可以持續(xù)相當長時間,在研究的幾個問題中,除了通貨膨脹問題外(因為在調(diào)查前觀眾就認為他非常重要,已經(jīng)沒有被提高的空間),觀眾心目中所有的問題重要性變化都達到了較高的顯著性,為議程設置提供了重要的實驗室證據(jù)。此外,他們還發(fā)揮實驗法的優(yōu)勢,研究了報道強度、頭條新聞對議程設置的影響,證明了它們與議程設置之間存在正相關。但是電視戲劇性地表現(xiàn)某個新聞卻不能增加議程設置的效果。在實驗中,頗有爭議的議程設置的溢出效果(spillover)也得到了初步的檢驗。所謂溢出效果,即指觀眾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某一個問題上以后,不僅會讓他們認為該問題更重要,而且會把這一問題與其他問題聯(lián)系起來,影響受眾對其它問題的重要性判斷。比如,重點報道依賴外國石油資源的新聞,很可能讓人們更關注石油價格上漲,因為看上去公眾認為這兩個事情有著某種因果聯(lián)系。但是艾英戈和金德的研究發(fā)現(xiàn),更為明顯的是議程設置的專一性,即對某一問題的議程設置不會影響公眾對其他議程的判斷。然而近年來這方面研究的新進展卻發(fā)現(xiàn),議程設置的溢出效果還是存在的。比如祝建華發(fā)現(xiàn),雖然由于議程之間的“零和”競爭,海灣戰(zhàn)爭議程的出現(xiàn)使得預算赤字問題的重要有所降低,但它卻和海灣戰(zhàn)爭卻提高了公眾心目中經(jīng)濟衰退這一議程的重要性。10艾英戈和西蒙也在研究海灣戰(zhàn)爭期間的新聞報道中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水壓傳遞規(guī)律”(hydraulicpattern)。11實驗使得研究者可以對議程設置中的一些微妙之處(生動性假設、頭條假設)進行深入探究,而另一方面,作為“方法上的多元主義者”,艾英戈和金德還利用已有的統(tǒng)計資料,對較長時間內(nèi)幾個問題的電視議程與公眾議程發(fā)展趨勢做了時間序列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方法上,他們對馮克豪瑟采用的縱向研究方法進行了深化,不僅對趨勢圖進行“肉眼”分析,還使用了一些較復雜的統(tǒng)計方法對數(shù)量關系進行了估計。多種方法的使用在某種程度上彌補了實驗研究在方法上帶來的一些天生缺陷。此外,事關重要的新聞還比較確實地證實了電視媒體的議程設置作用,把從紙媒介得出的議程設置理論推廣到了電視媒體。鋪墊效果與議程設置如果說在議程設置理論的發(fā)展上,事關重要的新聞的獨特之處在于引入實驗研究方法的話,那么在理論創(chuàng)新方面,本書最引人注目的是發(fā)現(xiàn)了電視新聞的鋪墊作用(priming)。12鋪墊效果是認知理論中一個比較復雜的概念,費斯克和泰勒(Fiske,SusanT.&Talyor,ShelleyE.)認為:“鋪墊現(xiàn)象描述了以前的語境對新信息的詮釋所造成的影響?!?3歸納起來,對這一心理機制有幾種解釋模型:一種是希金斯和金(Higgins&King)提出的激活模型,這一模型認為,如果最近或者持續(xù)受到某種信息刺激,這一信息或概念的潛在活力就會非常強大,將對新的信息產(chǎn)生影響;另一種是懷爾和斯魯(Wyer&Srull)提出的存取模型,認為我們?nèi)四X的記憶庫就像排列整齊的儲藏箱,某個信息或概念的使用頻率越高,那么它就會放在上層的箱子里。這和我們使用的中文智能輸入法的原理類似,經(jīng)常調(diào)用的字詞,就會被放到最前面;第三種是科林斯和羅夫托斯(Collins&Loftus)提出的網(wǎng)絡模型,認為人類的記憶是一個意義網(wǎng)絡,某個刺激會與相關的信息和概念建立聯(lián)系,看上去就像電流傳導一樣,在一定時期內(nèi)影響其他的信息朝著同樣的方向發(fā)展,產(chǎn)生相同的意義。14和認識心理中另一個類似理論圖式(schemas)不同,雖然圖式也涉及到過去經(jīng)驗對當前新刺激的影響,但是圖式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認知結(jié)構(gòu)和認知分類,一般來說它會形成對某個客體的原型(prototype),并根據(jù)這個原型和期待從新客體中獲取信息。而鋪墊作用中過去的記憶則比較具體和松散,不會形成一個比較固定和嚴格的認知結(jié)構(gòu)??偠灾绻讶四X信息處理的中間過程看成一個黑箱的話,鋪墊效果可以簡化為下述模式:如果某個人最近接收到了某個信息或者經(jīng)常接觸某個信息,那么這個信息就成為最方便獲得的信息,在遇到新的信息刺激時,這些舊信息會努力讓新到來的信息與之建立聯(lián)系。艾英戈等人采用了一種簡化的處理方法,僅僅研究了鋪墊效果的一個方面。他們認為,電視新聞的鋪墊效果就是“通過喚起對某些問題的注意,并忽略另外一些問題,影響了觀眾對政府、總統(tǒng)、政治和公職候選人進行評價的標準”。艾英戈和金德從西蒙的決策理論角度來分析鋪墊作用。這一理論認為,人們不會對所有的事情保持專注,其注意力具有高度的選擇性。其次,人們在做判斷時,一般不會經(jīng)過全面的分析,而是更喜歡試探的(heuristic)分析比如直覺和常識。試探式分析的一種形式就是依據(jù)最容易得到(accessible)的信息做判斷。而大眾傳媒恰好是現(xiàn)代社會中公眾最容易獲得的信息資源。因此,如果某個觀眾最近經(jīng)??吹疥P于外交方面的報道,那么這個信息在記憶中就會處于活躍狀態(tài),成為最容易獲得的信息。如果這時恰好要他投票選總統(tǒng),這一新刺激就會激活他對于相關新聞的記憶,他就容易把總統(tǒng)與之聯(lián)系起來,盡管這種聯(lián)系可能是無意識的。結(jié)果是,在對總統(tǒng)做總體評價時,總統(tǒng)在外交方面的表現(xiàn)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而其他方面就可能被忽略掉。貝科維茨(Berkowitz)在1984年就把鋪墊作用引入到傳播學研究中,用它來研究信息鋪墊對暴力行為的影響。15但是把這一認知心理學概念與政治傳播和議程設置研究聯(lián)系在一起始于事關重要的新聞。這一理論擴展了媒體效果研究的視野,突破了傳統(tǒng)議程設置理論中對媒體效果的認知底線。在描述議程設置理論時,人們常常提到科恩(Cohen)的一個非常形象的論斷:“報紙遠不只是一個信息和意見的提供者。很多時候,它可能并不能成功地告訴人們怎么想,但是在成功地告訴它的讀者想什么方面,它卻極為出色。”在各種傳播理論教材里,這句話已經(jīng)成為議程設置理論的“招牌”。但是鋪墊效果所涉及的,已不只是觀眾對電視新聞議程的重要性認知,而且涉及到了觀眾對政治候選人的價值判斷。也就是說電視不僅可以成功地告訴人們“想什么”,而且可以成功地告訴人們“怎么想”。普萊斯和突克斯伯里(Price&Tewksbury)甚至認為,議程設置與鋪墊效果有著相同的認知心理機制。如果公眾最近受到大眾媒體某個議題的鋪墊作用,那么在讓他判斷何為當前最重要的問題時,他會把最容易想到的問題作為首選,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經(jīng)典的“議程設置過程”。因此,議程設置實質(zhì)上是一種特殊的鋪墊作用。16當然,從心理模型上來看,議程設置與鋪墊作用還是存在一定差別。議程設置涉及的是公眾對有爭議問題的重要性的認知,僅僅是判斷一系列問題中孰輕孰重。在這一活動中,公眾接觸的事件與所判斷的事件是相同的。公眾只要結(jié)合自己感知到的媒體報道強度和親身經(jīng)驗即可判斷,是比較表面的心理活動。而艾英戈等人提出的電視鋪墊作用則涉及對另一個對象的評價標準。在這個過程中,公眾所接觸的事件與所判斷的客體是不同的,它是一個符號意義的遷移過程。盡管人們在做價值判斷時可能追求效率和省事,它仍需要調(diào)用信息處理者更深層次的經(jīng)驗與判斷。因此,即使這兩種理論間存在很多相似之處,它們在心理機制的運行深度和作用對象上是不同的。與鋪墊作用更相近的,恐怕是議程設置的第二層,即框架作用(framing)。這也是艾英戈繼事關重要的新聞后的寫的另一本著作有人負責嗎?(IsAnyoneResponsible?)的主題。17鋪墊效果與議程設置的第二層經(jīng)典的議程設置模型描述的是問題顯著性等級從媒體向公眾傳遞的過程。但是麥庫姆斯等人在夏洛特研究中就提出,議程設置并不限于話題(topics)之間的關聯(lián),還包括媒體中客體的(如話題、議題、人物等的)屬性(attributes)。18例如對于一個事件來說,其中還會有許多方面,會由一些更小的次級事件組成,而且從不同角度來看,這一事件還會有許多不同的特征。這種屬性的組合,構(gòu)成了事件的框架。比如說半杯水,“收益框架”就會說“居然我們還有半杯水”,常常讓人感覺事情還不壞;而“損失框架”則會說“水已經(jīng)少了一半,我們只剩下半杯水了”,這就讓人感覺事情不太如人意。對同一客體的描述,框架不同,常常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效果。甘耐姆(Ghanem)把媒體的框架分為四個維度:(1)新聞涉及的話題(內(nèi)容的取舍);(2)外在表現(xiàn)(編輯中的篇幅和位置);(3)認知上的屬性(被包含進框架的細節(jié));(4)感情屬性(全篇的基調(diào))。19在某一個新聞中,不同的屬性的顯著性又構(gòu)成了一個等級排列,比如說一條新聞中寫進哪些內(nèi)容省略哪些內(nèi)容、強調(diào)哪些細節(jié)弱化哪些細節(jié)、支持某種感情反對某種感情等。這些屬性依附在事件上,共同傳遞到公眾那里,從而影響公眾對某一事件特征的判斷。這一判斷和價值判斷之間的界線已經(jīng)很難分清。在艾英戈看來,“框架”指的是對判斷和選擇性問題的陳述或表現(xiàn)的微妙改變。而“框架效果”(framingeffect)則指的是這些改變給決策造成的變化。他把電視新聞的敘述方式分為兩種框架,一是故事性(episodic)框架,指用具體的事實來表現(xiàn)公共事件、個人經(jīng)歷或以事件為導向的報道。另一種是主題式(thematic)框架,它是把公共事件放到更一般或更抽象的語境中來理解,指向一般性的結(jié)果或條件。20和通常的議程設置第二層研究不同的是,艾英戈并沒有單純研究這種框架中屬性重要性的傳遞,而是走得更遠,關注這兩種框架導致的公眾對問題責任歸因的變化,這種思路和事關重要的新聞一脈相承。與鋪墊效果研究的提前一樣,普通人對問題的歸因仍然是不連貫的,常常依問題的領域而定。人們追求判斷的簡單,一般依賴容易想到的事情來進行歸因,很少全面考量所有因素。因此媒體對事件的敘述框架將影響公眾對事件責任的歸因。他們到底是把某一問題的責任歸于總統(tǒng)、社會抑或是受害者本人,常常要受到媒體表現(xiàn)框架的影響。從心理作用深度來看,鋪墊效果與框架效果均超越了經(jīng)典的議程設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