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學論文-公共事務與制度選擇.doc_第1頁
政治哲學論文-公共事務與制度選擇.doc_第2頁
政治哲學論文-公共事務與制度選擇.doc_第3頁
政治哲學論文-公共事務與制度選擇.doc_第4頁
政治哲學論文-公共事務與制度選擇.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政治哲學論文-公共事務與制度選擇在當代社會,人心已經(jīng)逐漸遠天道而近人事,人事也開始逐漸擺脫道德(修身)和政治(治國、平天下)而依歸經(jīng)濟增長(物欲的滿足與自我的實現(xiàn))。人類事務已經(jīng)更加人間化、公私二元化了。人類事務的這一趨勢是福,也是禍。這是現(xiàn)代人要探討的最為形而上的問題,也是現(xiàn)代哲學所要解決的問題。本章將在把這些高度形而上學的問題擱置一邊的情形之下探討人間事務的性質(zhì)以及處理方略的優(yōu)選抉擇,政府與市場的基本關系,諾斯悖論的出路和在以霍布斯主權(quán)理論和韋伯式官僚制度為基礎的中央集權(quán)的國家之外的公共事務制度解決之道。本章認為,對于人間事務來說,單一的無政府的市場制度、強政府的政策治國、按規(guī)則辦事的法律治國等方案,均不是唯一合理的方略??尚械姆铰詰撌墙o個人以充分的處理私人事務的自由,通過市場制度把可私化的公共事務化解為任由個人獨立處理的私人事務,通過政府選擇的政策方案和立法、司法組織確定的法律規(guī)則有節(jié)制地管理難以私化的公共事務,鼓勵生產(chǎn),鼓勵貿(mào)易,鼓勵創(chuàng)新,鼓勵發(fā)展,保護個人經(jīng)營私人事務的基本權(quán)益,維護市場制度。市場、政策、法治,三者的復雜的適當組合才是最可行的治國方略,才是真正的富國之道。從歷史的視角來看,市場、政策、法律治國的抉擇只是新近的事情,它替代帝國沖動時日方短,且隨時受到來自帝國沖動的壓力,而當?shù)蹏臎_動與當代建構(gòu)理性結(jié)合在一起,擁有了韋伯式的龐大的官僚制度時,這一新近的替代更顯得脆弱。于是,在理性之外,充分開拓積累幾千年人類努力的東西方文明中可以作為市場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本遺產(chǎn),遏制帝國的沖動,建設民主、立憲、自由、自治的respublica即開放的公共領域,并以此來建設市場制度的政治、法律、道德基礎,成了人類事務解決的可行的制度創(chuàng)新抉擇。第一節(jié)私隱公開除了前世、后世的臆想事務,以及現(xiàn)世的所謂圣事之外,人間的事務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私人事務和公共事務。從經(jīng)濟的角度來看,私人事務的理性目的是私人利益的最大化,它由此引起的收益完全由個人所得,它所導致的成本也完成由個人承擔,所有事務也必須由有關個人的充分努力才能完成。人們常說的“私益物品(privategoods)以及不太常說的“私害物品(privatebads),均屬于私人事務的范疇。最典型的私人事務是完全個人化的事務,這就是所謂的“私(privacy)。私往往是“隱”的,所以又叫“隱私”。從經(jīng)濟角度來看,私人事務在其完成過程中,收益與成本均是對稱的,因此它無需任何外在的力量去組織,也無需任何外在的監(jiān)督和激勵措施,就可以有充分的激勵使私人利益最大化,即私益物品的發(fā)展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私害物品的供給能夠得到充分的遏制。相反,如果私人事務經(jīng)常遭到外在力量的哪怕是善意的組織、監(jiān)督或者激勵,私人事務的收益和成本的對稱性就會遭到扭曲,這時私益物品的發(fā)展就會因外在的力量而失去其天然的原動力,而私害物品的供給卻有可能得到極大的鼓勵。從人類社會的實踐來看,情形也的確這樣,除了個別石油國家之外,一個繁榮的社會,總是盡可能保證私的隱性,充分尊重個人在處理私事方面的理性選擇,絕不強制化私為公,充分保證個人全權(quán)處理私人事務的自由權(quán)利;而一個貧窮的社會,卻往往對私人事務橫加干涉,以私人理性不足為名,強制性地化私為公,清私滅私,限制甚至剝奪個人處理私人事務之自由權(quán)利。私人事務的存在并非是無條件的。對于人來說,私人事務存在的先天條件是人天生就有自我意識,使得他在自由的時候,有享有自由的秉賦,在不自由的時候,有對自由的向往,有獨立生活的愿望。從可能性上來看,人也的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獨立生活,擁有自由所必需的享受孤獨的能力。人要享受自由,就應該學會并且有能力維持孤獨,而要做到這一點,不僅需要個人本身去獨立完成私人事務,需要個人有自治的勇氣,敢于承擔自治的責任,而且還需要整個社會給予適當?shù)闹贫劝才?,保證個人自由、獨立地完成私人事務。只有個人有自治的勇氣和責任,只有整個社會建立保證自治的復雜的制度安排,個人才可能是自由的,個人才可能獨立地處理私人事務,私人事務完成過程的成本與收益的對稱性才能得到保證,私益物品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私害物品也才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相反,在一個社會中,人如果象螞蟻一樣,完全依靠集體來生存,沒有獨立的不受外在干涉的隱私,人們沒有處理私人事務的自由,每一個人都象螞蟻那樣只是一個龐大的蟻冢的一員,私事不隱,私人事務完全公開化,這時除非面臨極端困難的情形,否則私人物品的供給成本和收益的對稱性就會嚴重扭曲,搭便車等道德災難就會接踵而至,個人處理私人事務的積極性就會挫傷殆盡,整個社會也只能維持在饑寒交迫的水平,永遠與繁榮無緣。這就是凡是繁榮的社會也是自由的社會、貧窮的社會往往不是自由的社會的奧秘。這也是繁榮的社會一旦限制個人處理私人事務的自由就會失去繁榮,而貧窮的社會一旦提供處理私人事務的自由就會獲得繁榮的奧秘。一言以蔽之,正是因為植根于人性深處的對自由的向往和承擔自治的勇氣和能力,才使得人能夠保持孤獨,保持作為個體之人的存在,同時也使得人能夠發(fā)揮個體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個體的聰明才智,去享受繁榮,過上富足、體面的人的生活。也正因為如此,人才擁有了道德、人格和尊嚴。如果人象螞蟻那樣,只能靠集體來生存,不可能獨立生活,那么人就不成其為人,而成其為螞蟻,人也就談不上自由,談不上道德了,更談不上富足、體面和尊嚴了。但是,人也并不能象老虎那樣,完全可以孤獨地生活。實際上,人雖然有能力享受孤獨,但是孤獨變成了完全的老虎式的孤立,個人的能力是不可能支撐富足而體面的所謂“人”的生活的。人是具有社會性的,人的生存和發(fā)展需要相互之間的互惠性分工和合作,人的福利水平的高低也取決于人們的集體生活質(zhì)量的高低。對私人福利水平主要取決于復雜的分工和協(xié)作的社會來說,私人事務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他人的合作?;セ菪缘姆止ず蛥f(xié)作,是私人事務的重要解決之道。這種分工和協(xié)作依靠的是集體的行動,因而具有公共性,但是它在收益分配和成本配置方面只要對每一個個體來說均是對稱的,那么它在本質(zhì)上依然屬于私人事務。當然,分工和協(xié)作方面,也有可能存在私人收益分配和成本配置不對稱的問題,如果所涉及的私人收益分配和成本配置是不對稱的,即存在著外部經(jīng)濟或者外部不經(jīng)濟的問題,該事務的性質(zhì)就變成了公共的事務。與私人事務相反,公共事務的理性目的是公共事務所覆蓋的公眾利益的最大化,它由此引起的收益由一定的公眾所得但在分配上來看并非由所有公眾平均所得,它導致的成本由一定的公眾所承擔但在成本配置上來看也并非由所有公眾平均承擔,即所有公共事務并非一定要由全體公眾的平均努力才能完成,所有公共事務引起的收益也并非要向全體公眾平均分配,其結(jié)果就是對整個社會來說,公共事務的成本和收益可能是對稱的,但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他對公共事務所作出的貢獻和因此而得到的收益很可能是不對稱的。于是就有可能導致這一情形:為公共事務努力工作的人往往是付出多而收益少,而那些不努力工作,甚至蓄意怠工、損公肥私的人,往往是收益多而付出少。人們常說的外部性、公益物品(publicgoods)或公害物品(publicbads),就屬于公共事務范疇。公益物品的供給或公害物品的遏制,由于私人成本與私人收益的不對稱性,如果沒有外在的組織技巧,沒有外在的監(jiān)督措施,沒有外在的激勵措施,沒有外在的符合公共利益的行為規(guī)范,公共事務就可能因為廣泛的“搭便車”問題而無法高質(zhì)量地完成。在公共事務實踐中,適用于私人事務分工和合作的市場制度不可能自發(fā)地創(chuàng)造出來,而且在私人事務合作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有效的市場制度對于公共事務也是無能為力的,對此只能通過非市場的內(nèi)在的道德修養(yǎng)和意識形態(tài)、外在的組織制度和非市場的公共選擇規(guī)則和監(jiān)督措施來加以組織和規(guī)范,否則,在公共事務領域里不是霍布斯的一切人反對一切人的戰(zhàn)爭狀態(tài),就是沒有水喝的三個和尚狀態(tài),而在這些狀態(tài)里,人類的公共事務是不可能得到有效解決的。從經(jīng)濟的角度來看,私人事務最好由私人自己來管理,因為這樣做可以使私人事務得到最高質(zhì)量的處理。當然,從現(xiàn)實來看,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使得私人事務變成公共事務,其結(jié)果就是人為地扭曲了私人事務的收益成本比較,使得兩者人為地不對稱,變成了人為的“公共事務”,于是所有的事務均成了公共事務,私人事務完成過程中的收益和成本對稱機制破壞掉了,實質(zhì)上的私人事務完成激勵不充分,其結(jié)果就是低效率和整個社會福利的損失。市場制度的優(yōu)點就是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分工和協(xié)作,并保證參與人成本收益比較的對稱性。也就是說,它能夠把因合作產(chǎn)生的人類事務的公共性(即成本收益不對稱性)控制在最低的范圍之內(nèi)(化公為私),從而開發(fā)每一個人尋求充分的分工和協(xié)作的積極性,促進私人事務合作并導致私人利益最大化的具有公共性質(zhì)的合作規(guī)則,促進共同繁榮(化私為公)。但是,公共性更強的事務,如自愿公平交易規(guī)則的維護、外部性的內(nèi)在化、公益物品的供給等問題,市場制度雖然也能夠部分地通過其特有的化私為公機制加以解決,但是它的解決總是不充分的,總有不盡人意之處。除此之外,市場制度本身也需要一系列的保護,它雖然可以其巨大的收益來證明自己的生存能力,但也是非常脆弱的。保護市場制度,自然也是公共的事務。要解決這些事務,勢必需要尋求市場之外的解決之道,即公共事務的公共解決之道。那么,除市場之外,還有什么呢?在人類社會中,最為重要的制度設置就是國家或政府。與一般的制度安排相比,國家或政府具有強制性和普遍性的特點。它所具有的普遍性的特點,使得它可以名正言順地宣布自己是普遍的公共利益的代表,并以公共利益的名義來處理公共事務。它所具有的強制性的特點,使它可以通過外在的強制來矯枉,使公共事務在完成過程中所涉及的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相對稱,從而保證完成公共事務所需要的充分的私人激勵。同時,也可以通過強制征稅等辦法,來籌集完成公共事務所需要的資金。尤其重要的是,“政府能夠確定和實行所有權(quán),費用低于自愿團體的費用;并且隨著市場的擴大,這些收益會更為顯著?!币虼耍袌龊驼?,作為解決人類事務的制度安排,是各有其優(yōu)劣的。市場一般只適合處理有分工收益的私益物品的供給,雖然也能夠局部地把公共事務化為私人事務加以處理,但并不能完全化解所有公共事務的公共性,從而充分調(diào)動個人的才能、積極性,來充分處理公共事務問題。政府在處理可私化的公共事務方面不及市場制度,但是在處理難以私化的公共事務方面,它卻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大體說來,實行市場制度的社會需要政府管理的公共事務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可變性極少的。如界定和維護市場參與者的行為規(guī)范,界定公共管理組織結(jié)構(gòu)和行為規(guī)范,就是可變性較差的,有時甚至可以幾百年不變;一類是可變性適中的,一般要過五、六年至十余年一變;一類是可變性較強的,其變化速度雖然不及朝令夕改,但的確需要臨時變化,并且允許政府根據(jù)具體情況,相機抉擇。除此之外,在人類事務中還存在著變化極快的事務,對于這些事務,它即使具有公共性,但由于在技術(shù)上政府即使想管理,也很難管住,因而事實上它已經(jīng)不再屬于公共事務,而且也由于管與不管差別不大,所以把它排除在公共事務管理之外也沒有什么后果。相應于三類公共事務,政府管理可以采取的手段也有三項:憲法或憲法性法律、法律和法規(guī)、政策??勺冃詷O少的事務,一般可以由憲法或憲法性法律來管理;可變性一般的事務,由一般法律和法規(guī)來管理;而可變性較強的公共事務,則由政策來管理。用前兩種公共事務管理辦法一般合稱為法律治國(或者有些人所稱的制度治國),而后者一般稱為政策治國。至于變化極快的事務,政府是管不過來的,只能依靠自治或者聽天由命。在處理公共事務時,使用政策還是使用法律,政府是可以選擇的。政策的優(yōu)點是反應靈活、迅速、高效,缺點是穩(wěn)定性低,可預見性弱,信息成本高,所掌握的權(quán)力一般很難保證得到正當使用,實際效率大小不穩(wěn)定。法律的優(yōu)勢是穩(wěn)定性高,可預見性強,信息成本低,易于控制,但對于復雜多變的問題適應性差,程序繁雜,過程效率低,不適于處理隨機性的事務。對一個社會的公共事務來說,政策、法律,作為單一的治國手段,均不可能是唯一可行的抉擇。理論上真正可行的抉擇應該是政策和法律并用,根據(jù)公共事務管理的基本需求來抉擇相應的治國方略。到此為止,本章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結(jié)論:人類事務有公私之分,公共事務也有可私化的公共事務和難以私化的公共事務之分,而處理人類公共事務的制度安排則有市場與政府之分;不同性質(zhì)的人類事務需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私人事務最好由個人來獨立處理,可私化的公共事務最好由市場制度來處理,難以私化的公共事務最好由非市場的方法即政府來處理,而政府則可以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公共事務的需要來選擇法律治國和政策治國。這就是借助既有的理論思維,排除一切現(xiàn)實的、歷史的因素對于所謂的理性思考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在孤獨的沉思和探討中得到的思維清晰、觀點明確的結(jié)論。但是,人類事務的解決之道的確是那么簡單而美好嗎?第二節(jié)文明之道讓我們把眼光移向它處,重新審視人的本性和人類發(fā)展的近現(xiàn)代歷史。可以看到,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實際上與源于人性深處的沖動是分不開的。市場制度之所以能夠促進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關鍵在于人性的深處有著財富的沖動。法律規(guī)則之所以得到發(fā)展,并促進人類的文明進步,關鍵也在于人性深處的公正沖動。而政策之所以成為人類事務進程的必需品,其原因也在于人性深處具有要現(xiàn)期收益甚于遠期收益的沖動。也許正是市場、法律、政策恰當?shù)厥鑼Р⒗昧巳诵缘臒o限沖動,才導致了當今世界的人間繁榮。但是一旦把目光轉(zhuǎn)向更為久遠的人類歷史時,不難發(fā)現(xià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