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當代文學論文-對戲曲科諢用語地方性與時代性特點的簡要探討.doc_第1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對戲曲科諢用語地方性與時代性特點的簡要探討.doc_第2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對戲曲科諢用語地方性與時代性特點的簡要探討.doc_第3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對戲曲科諢用語地方性與時代性特點的簡要探討.doc_第4頁
現當代文學論文-對戲曲科諢用語地方性與時代性特點的簡要探討.doc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現當代文學論文-對戲曲科諢用語地方性與時代性特點的簡要探討摘要:科諢是中國古典戲曲藝術中的一種重要的喜劇手段,能有效地活躍舞臺氣氛,調節(jié)觀眾心理,清代李漁稱之為看戲人之參湯??普煹闹饕攸c是滑稽調笑。它源于先秦兩漢優(yōu)的表演藝術,到宋金雜劇時已逐步完善,開始成為表現人物、推動劇情的手段之一。從表現形式來看,科諢可以分為積淀型科諢與隨意型科諢;從語言形式上看,又可以分為韻語科諢與說白科諢。內容、形式在創(chuàng)作與演出中不斷豐富發(fā)展。本文著重于從語言的范疇來探討科諢中地方語匯的地方性與時代性。關鍵詞:戲曲;科諢;地方性;時代性科諢就是打趣、說笑話,它是中國戲曲的重要藝術特色之一。在戲曲的角色分類中就有專門以調侃笑謔為特長的丑角行當。丑是科諢藝術的主要表現者,但科諢不僅僅局限于丑行,戲曲的男女正面角色生和旦,也時有科諢之舉。丑的科諢是俗虐,是大眾化的玩笑,也是丑行的本色;生旦的科諢則是雅虐,是文縐縐的玩笑,是生旦行當的變奏。如西廂記里張生與紅娘之間就有不少不失風流儒雅的科諢。佳科妙諢往往閃耀著哲理和機智的光輝,引發(fā)觀眾會心的微笑??普熅哂絮r明的喜劇因素,但并不為喜劇所獨有??梢哉f是深受王公貴族與平民百姓喜愛的一種戲曲表演形式,它的形成與在戲曲中的廣泛運用,體現了民族的審美情趣。戲曲中科諢的大量使用,既來自于觀眾的心理需要,也導致了滑稽表演的戲曲程式化??普熥鳛楸憩F戲曲中人物性格的一種手段,一般通過凈丑的言語和行動表現出來。它利用滑稽調笑的語言動作,其主旨在于令人發(fā)笑,令觀眾在勞作之余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滿足觀眾心理上的需求。因此,戲曲科諢的語匯具有地方性和時代性兩種特征,而且這兩種特征是交融共存的。一、戲曲科諢語匯的地方性戲曲科諢的地方性指的是不同劇種由于地方方言和地方文化的不同,劇種所要求的科諢語匯也因此而具有地方特點,這種地方性也是不同地區(qū)人們長期審美習慣的積淀。全國300多個劇種,作為劇種最典型的特征之一的地方方言有著自己獨特的語法結構和基本語匯。比如閩南地方方言在語音、語匯和語法等方面,都有別于漢語等其他方言的特點。閩南話中的凋肘、倚秋、壓氣、帶驛馬、交番婆等詞,就很難準確譯成普通話。而且,每一種方言的語匯都融合了當地人們歷史流傳下來的審美習慣和當地民俗文化的內在韻味。一個不起眼的語匯往往會在熟悉這個語匯文化內涵的聽眾的心里產生共鳴;一句蘊涵了幽默文化的科諢容易在懂得其內涵的聽眾中引起會心的微笑。因此,科諢在戲曲中的運用要符合地方劇種的美學特征和濃郁的鄉(xiāng)土風情。如在泉州市入選2002-2003年度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初選劇目新編古裝梨園戲董生與李氏的第四場,老女仆梅香在她的開場白中說道:“一日吃三頓,百事皆不問。管伊天子啥字姓,日落我就愛困?!?注:伊他;愛困犯困)將女仆的人物性格展示得淋漓盡致,同時又獲得了較好的舞臺效果。再者,方言語匯與地方文化有著密切聯系。其一,方言語匯忠實地記錄了一個民族的歷史,反映了民族分化整合與流動遷徙;其二,方言語匯中有一套與當地民間歷史上長期形成的經濟制度、家庭結構、婚姻制度及風俗習慣有千絲萬縷關系的、穩(wěn)固的親屬稱謂系統(tǒng);其三,方言語匯有很多反映社會生活層面廣泛,富有當地鄉(xiāng)土氣息的膾炙人口的成語、諺語和歇后語等。如在歌仔戲皇帝告狀里的縣令,發(fā)現上堂作證的是自己的女兒,他感慨的科諢:“哎呀!飼老鼠咬布袋,飼查母囝來告老爸?!边@里的老鼠咬布袋是閩南大人小孩都耳熟能詳的俗語語匯:“查母田”指女孩子,這里是父親對女兒的一種昵稱,而且“袋”與“爸”的閩南韻腳又很壓韻,因此,在情境中既能塑造縣令那種又愛又恨的心理,又很好地體現閩南獨特的鄉(xiāng)土文化。其四,方言語匯中還夾雜有歷史上中外交流和長期積淀下來的外來詞;其五,方言語匯中還有源于當地自然景觀、經濟特征、宗教文化、民族以至神話傳說等因素的地名。這五個方面的聯系使得戲曲工作者在設計科諢時應該首先考慮方言語匯中這五方面的因素。因此,如果地方戲曲中的科諢語匯脫離了文化傳統(tǒng),讓本地聽眾都聽不出其中的幽默情趣,那么這樣的科諢也就失去了其作用與特色。二、戲曲科渾語匯的時代性戲曲科諢語匯的時代性指由于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生產方式、生活習俗和審美習慣的變遷,以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使得不同的時代具有自己特有的時代語匯。而表現不同時代的戲曲劇目的科諢也應因為時代語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時代性語匯包括與時代現實生活存在的物質和技術有聯系的語匯,以及與人們精神生活有聯系的非物質性語匯。如在遠古時代,生產技術和文明的不發(fā)達的現狀,在沒有“紙張”出現,就不可能有“紙張”的語匯,沒有“火箭衛(wèi)星”的現實,就沒有“火箭衛(wèi)星”的語匯。又如“克隆”技術是當代才產生的,因此在之前的傳統(tǒng)戲中就不可能有“克隆”語匯。再如科舉是封建時代產生的,因此在奴隸社會就不可能有此語匯。在戲曲中使用科諢既要考慮其地方性,又要考慮其時代性。而不應為了制造喜劇情境,為了迎合觀眾的喜好,濫用現代語匯于表現古代內容的戲曲科諢中。在2004年9月杭州“七藝”節(jié)參賽的作品中,根據永樂大典戲文三種所存同名南戲改編的北方昆曲宦門子弟錯立身中,當完顏壽馬想念王金榜,希望老仆人為他去騙王金榜來學戲,老仆人不答應。這時,完顏壽馬和老仆人的科諢對白中出現了“敵敵畏”和“花雕”兩個作為科諢的語匯。顯然,“敵敵畏”是當時不可能有的語匯,它違背了科諢時代性特征原則,這樣為了逗笑,影響了這出戲的高雅審美。而“花雕”的使用,是因為這出戲是在紹興大劇院演出。顯然,編導為了迎合當地聽眾喜好,取得現場演出效果而設計的一句科諢,但讓人聽后有牽強之感。因此,對科諢的使用既要大膽,又要謹慎。要大膽,因為它是中華民族審美心理的產物,它的使用能讓戲曲亦莊亦諧,雅俗同歡,智愚共賞,委實是戲曲大眾化的一種重要手段。如清代戲曲家李漁說:“插科打諢,填詞之末技也。然欲雅俗同歡,智愚共賞,則當全在此處留神,文字佳,情節(jié)佳,而科諢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韻士,亦有瞳睡之時。(中略)若是,則科諢非科諢,乃看戲主人參湯也。養(yǎng)精益神,使人不倦,全在于此?!?注:李漁閑情偶寄)李漁把科諢當作能讓看戲人養(yǎng)精益神的“參湯”,特別重視。然而,新創(chuàng)作的大多數戲中往往缺少科諢,這就使這些戲顯得板硬、生澀,藝術的自由靈動、妙趣、機趣、情趣就被削弱許多。要謹慎,因為不合情景的現代語匯在傳統(tǒng)戲曲中的使用,破壞了戲曲的傳統(tǒng)美感,使戲曲藝術成了港臺歷史搞笑片一樣,對傳統(tǒng)文化形象的損害,對地方文化的遺棄和否定,對歷史形象的扭曲。雖然在效果上產生了一定作用,但在歷史知識傳播和文化傳播上,潛移默化地誤導了聽眾。這種影響在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