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裴迪考論 學(xué)科專業(yè):中國古代文學(xué) 指導(dǎo)老師:劉明華教授 內(nèi)容摘要 研究方向:唐宋文學(xué) 研究生:馮棣( 2 0 0 0 1 4 1 ) 本文是對唐代山水田園詩人裴迪做的專題研究,裴迪是和王維同時而稍后的田 園詩人,他的一生中大概有2 0 多年的時間都是和王維一起度過的。雖然裴迪的地 位在唐代詩人中并不顯赫,但是他與當時除了李白以外的大詩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來 往。本文通過考證推論他與這些詩人的關(guān)系,力求還原當時的詩人圈子。從而使人 們加深對盛唐山水田園詩人作者群的印象,同時對裴迪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并對裴 迪和王維之間的情感提出新的看法。 第一章對裴迪的生平交游做了考察論證,介紹了他的主要經(jīng)歷,以及他與王 維、錢起、杜甫等大詩人的交往。 第二章對裴迪的詩歌進行分析,主要是從輞川集中發(fā)掘出前人忽略的裴 迪詩歌的價值。其價值是可以幫助恢復(fù)定位輞川的原貌,以及幫助了解裴迪和王維 在輞川i 的居住地點。 第三章王裴二人共同隱居多年,裴迪受到了王維詩風(fēng)的浸染,寫出了寂處有 音、靜中趣濃的怡人作品,從而確立了山水田園詩人的地位。 第四章討論裴迪與王維的情感問題。這一章主要是根據(jù)詩歌文本解讀兩人生 活的背景條件,對裴迪和王維的親密關(guān)系進行探討。i2 一, 詩死萄詳? p e id ir e v i e wd i s s e r t a t i o n m a j o r :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l i um i n g - h u a d i r e c t i o n :t a n ga n ds o n gd y n a s t yl i t e r a t u r e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f e n gd i ( 2 0 0 0 1 4 1 )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m a k eas p e c i a l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 t a n gd y n a s t yi d y l l i s t 。p e i d i p e id ia n dw a n gw e iw e r eb o t hc o n t e m p o r a n e i t y i d y l l i s t ,b u tt h e f o r m e rb o r n e dl a t e rt h a n t h el a t t e r h el i v e dw i t hw a n gw e if o ra b o u tt w e n t yy e a r si nh i sl i f e p e id ia f f i l i a t e dw i t h t h o s ef a m o u sp o e t se x c e p tl ib a ii nt a n gd y n a s t ym o r eo rl e s s ,a l t h o u g hh ew a s n tv e r y b r i l l i a n c ea m o n g 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s t h i sp a p e rd e d u c e s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e id i a n dt h o s ep o e t sb yt e x t u a lr e s e a r c h i n g ,a n dt r i e st or e s t o r et h ep o e tc i r c l ea tt h a tt i m e t h e p a p e rm a k e sp e r s o n h a v em o r e i m p r e s s i o na b o u t t h ei d y l l i s t si n t a n gd y n a s t y , a n d i ta l s o m a k ea l l s i d e di n t r o d u c e st op e id i ,a n dp u tf o r w a r ds o m en e wo p i n i o na n ds t a n d p o i n t a b o u t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p e id ia n d w a n g w e i i n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 t h i sp a p e rm a d ear e v i e wd i s s e r t a t i o na b o u tp e id i st o u r i n gi nh i s l i f e ,i n t r o d u c eh i sm a j o r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h i sa f f i l i a t i n gw i t ht h o s ef a m o u sp o e t ss u c ha s w a n g w e i ,j i a nq ia n d d u f u e t c i n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 w e a n a l y s ep e id i sp o e m s ,w em o s t l yu n v e i lt h ev a l u e o fp e i d i sp o e m st h a th a sb e e ni g n o r e db yp r e d e c e s s o rf r o m w a n gc h u a n c o l l e c t i o n t h i sv a l u e c a n h e l p r e s t o r ea n dl o c a t et h el a n d s c a p eo fw a n gc h u a n a n d h e l p t ok n o wt h e i n h a b i t a n c y o f p e id ia n d w a n g w e ii nw a n gc h u a n i n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 a s w a n g w e ia n dp e id iw e r eb u r i e da l i v ef o rm a n y y e a r s ,s op e i d ip o e m ss t y l ew a si n f e c t e dw a n g w e i s ,s oh ew r o t et h o s ea f f e c t i n gp o e m s l i k et h e r ei s s o u n di n q u i e s c e n c e ,a n dt h e r ea r es t r o n gi n t e r e s ti nw h i s h t ,s oh eg a i nh i sr e p u t ei n i d y l l i s ts t a t u s i n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 w ed i s c u s st h es e n s i b i l i t yb e t w e e np e id ia n dw a n gw e i t h i s c h a p t e rm o s t l ye x p l a i n st h el i v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h et w op o e t s ,a n dd i s c u s st h e i rc l o s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i rp o e m s 2 第一章裴迪的生平及交游歷程 裴迪,字不詳,新、舊唐書無傳,新唐書藝文志未見著錄。因此,對于裴 迪的研究從資料上來說,是很缺乏的。本文力圖從他遺留下來的詩以及別人贈送給 他的詩中,整合相關(guān)資料,盡可能勾勒出他的面貌來,使其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以期 引起人們更多的關(guān)注。 關(guān)于他的籍貫,全唐詩載:“裴迪,關(guān)中人,處與王維、崔興宗居終南,同 倡和,天寶后,為蜀州刺史。與杜甫、李頎友善。嘗為尚書省郎。詩二十九首?!?。 另外錢起集校注中裴迪南門秋夜對月后有注釋云:“裴迪,詩人,絳州聞 喜人?!?。由于裴迪一直都是在長安一帶活動,直到中年才入蜀,所以當以關(guān)中為準。 開元七年( 7 1 9 ) 裴迪出生。錢起曾有一首送裴頓侍御使蜀,全唐詩卷二百三十九收錄, 螟字下注明“一作迪”。詩云:“柱史才年四十強,須髯玄發(fā)美清揚。朝天繡服乘恩 貴,出使星軺滿路光。錦水繁花添麗藻,峨嵋明月引飛觴。多才自有云霄望,計日 應(yīng)追鴛鷺行?!?鄧紹基先生說:“如果確是寫的裴迪,時地尚和,黃鶴定杜甫這首 和裴迪的詩于上元元年秋,從裴迪春日與王右丞過新昌里訪呂隱人不遇詩可知 裴迪上元元年還在長安,可疑之處是題中一作迪,不能遽然相信。錢起另 一首裴迪南門秋夜對月,一作裴迪書齋玩月之作,都無裴崾字樣。裴迪 作為侍御使蜀,也無其他材料可供佐證。更令人懷疑的是錢起詩中說裴迪才年四 十強,就和王維年齡相差過大,即為忘年交也不甚相合。”回鄧先生覺得沒有材料 可以證明裴迪作為侍御使蜀,來推翻此詩為贈裴迪是可行的,但是他以詩中裴迪年 紀與王維相去甚遠為由認為此詩不是寫給王維的尚可斟酌。裴迪在與王維交往時嘗 以晚輩自居,在和與王維年齡相近的詩友們相處時顯得非常謙遜。讀王維與裴迪倡 和的三十余首詩也并未發(fā)現(xiàn)有裴迪與王維年齡相近之意。倒是王維詩有憐愛勉勵后 輩的語氣。而裴迪之于王維,也是一直保持尊敬謙虛的態(tài)度。他們曾在一次詩友會 o 全唐詩卷一二九,第1 3 1 l 頁,中華書局,1 9 6 0 年版。 。錢起集校注第1 1 8 頁王定璋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 o 全唐詩,卷二三九,第2 6 9 9 頁中華書局1 9 6 0 年版。 。杜詩別解第8 9 頁鄧紹基中華書局,1 9 8 7 年版。 上共同賦詩,其間王維與另一人以兄弟相稱而裴迪則以晚一輩的身份出現(xiàn)( 此詩后 面要談到) 。所以和王維是忘年交是極有可能的。而王定璋先生也談到錢起此詩編 年為上元元年:“裴螟或作裴迪,據(jù)詩中反映的時令,則可更確知為上元元年 春。所謂四十強,不過四十一二歲,又可進一步推知裴之生年應(yīng)在公元七- - j 至七 一九年間比李白、杜甫、王維都要年輕,又可補裴平生資料之缺。”據(jù)此推算, 裴迪大約出生于七一九年左右。唐詩紀事卷一六云:“迪初與王維、興宗俱居終 南”。仇氏在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的詩后引黃鶴注云:“此必公暫入 新津,與裴同至寺中,故有此作,當在上元元年,蜀州至成都才幾百里,故可唱和 也。唐世系表:裴迪,出洗馬房裴天恩之后?!薄O瘩R:官名,秦置,漢沿 置,為太子官署。職掌如謁者,太子出行則為前導(dǎo)。晉以后改為掌管圖籍。南朝 梁陳置典經(jīng)局洗馬,都以世族充任,北齊稱典經(jīng)局洗馬,隋稱司經(jīng)局洗馬,歷代因 之。新唐書上的宰相世系表中記載裴天恩為后魏武都太守。裴天壽為后 魏中書博士。但是裴天恩的后代中并沒有發(fā)現(xiàn)裴迪的名字。但是在裴天壽的后人中 卻列有裴迪。為第九代。o 所以,裴迪應(yīng)該是裴天壽的后代而非裴天恩的后代???能是仇氏引鶴注有誤。由此可知裴迪有可能出生在一個富足的家中,并受到了良 好的教育,具備了一定的文學(xué)修養(yǎng),這也為他后來與許多名重當時的詩人( 如王維、 杜甫、李頎、錢起等等) 建立了很深的交情奠定了應(yīng)有的學(xué)識基礎(chǔ)。 開元二十五年( 7 3 7 ) ( 1 8 歲) 這是能夠了解到的裴迪最早行蹤的時期,時裴迪與孟浩然同在張九齡荊州幕府 作幕僚。有孟浩然詩從張丞相游紀南城獵戲贈裴迪張參軍為證。詩云:“從禽 非吾樂,不好云夢回。歲暮登城望,偏令鄉(xiāng)思量。公卿有幾幾,車騎何翩翩。世祿 金張貴,官曹幕府達。何意狂歌客? 從公亦在旃?!?其中張丞相即張九齡,張 參軍為張湮。譚優(yōu)學(xué)先生在孟浩然行止考實中這樣寫道:“開元二十五年,( 孟 浩然) 四十九歲。四月張九齡貶為荊州長史,辟浩然為從事,與之倡和,詩人裴迪 同在。開元二十六年,( 孟浩然) 五十歲。似已回襄陽養(yǎng)疴。王昌齡貶嶺南過之, 錢起集校洼第2 5 5 頁,王定璋校,浙江古籍出版社1 9 9 2 年版。 唐詩紀事校箋,第4 3 1 頁。王仲鋪校巴蜀書社, 1 9 8 9 年版。 杜詩詳注第7 6 3 頁仇兆鰲注中華書局,1 9 7 9 年版。 新唐書第2 1 8 4 頁,宋歐陽修中華書局,1 9 7 5 年舨。 盂浩然集注,第1 4 4 頁,李景白校注。巴蜀書社1 9 8 8 年版。 4 浩然賦詩送別?!眔 據(jù)此可判斷這首詩寫于開元二十五年。孟浩然是張在荊州時為 其幕府從事的。所以裴迪大概也在這個時期由張九齡延入幕府的三年后,即開元二 十八年春,張九齡南歸逝世。徐浩張九齡碑銘云:“開元二十八年春請拜掃南 歸,五月七日遘疾卒于韶州曲江私第。”張九齡的逝世使裴迪無心繼續(xù)仕進,從客 觀上也不方便仕進了。就在五月以后,裴迪以及張湮離開了荊州回到了長安,并在 終南山隱居下來。 孟浩然是現(xiàn)有資料中和裴迪最早有來往的大詩人,雖然裴迪年齡不大,并且也 沒有什么官職,( 詩只提到張湮是參軍) 但是孟浩然還是贈詩給裴迪,究竟裴迪是 怎樣的一個人? 也許是因為裴迪的家世才華或者是他與張九齡的關(guān)系,使得孟浩然 另眼看他。 開元二十九年( 7 4 1 ) ( 2 2 歲) 裴迪和王維的相識約在此年。這是裴迪生命中的一個重要時期。我們今天能夠 得知裴迪其人,主要還是因為王維。當時從河西回到長安的王維也到終南山隱居。 由于王維和“工詩善易h 兼能丹青草隸”的張湮早在開元年間共隱嵩山時便認識并 以詩相酬了o 。所以他 f i n 了終南山也有來往。裴、張二人曾共事荊州長史張九齡 幕府,又共同寓居終南。所以裴、王認識當與他們共同的朋友張湮有關(guān)。當時一起 隱居的還有崔興宗。( 全唐詩載:“裴迪,關(guān)中人,處與王維、崔興宗居終南, 同倡和,”) 裴迪自從遇到王維后,他的人生道路就有了很大的改變,在今后 的十多年里,裴迪跟隨著王維從終南山移居到輞川。共同游玩倡和,寫下了彼此人 生中最為精美的詩篇。在王維的影響下,裴也慢慢受到了佛學(xué)的浸染。能夠靜坐室 中,誦讀經(jīng)文,談吐之中也饒有佛機了。 天寶二年( 7 4 3 ) ( 2 4 歲) 全唐詩現(xiàn)存裴迪詩二十九酋,全唐詩編者已指出其中西塔寺陸羽茶泉 一首系他人所作。剩下二十八首中可考的最早一首詩是在天寶二年( 公元七四三年) 夏秋,在長安青龍寺參加一個詩友會時的倡和之作。參加此次集會的有王維、王昌 。唐詩人行年考第5 0 頁,譚優(yōu)學(xué),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 o 王維新論,第1 0 3 三頁,陳鐵民北京師范學(xué)院出版社,1 9 9 0 年版。 齡、王縉、裴迪、曇壁( 一作曇鐾) 上人,其中王維此年四十三歲,官左補闕。王 昌齡年歲要比王維大些。王維在此詩的自序中稱王昌齡為:“江寧大兄。江寧” 是王昌齡的官稱。當時他任江寧縣丞?!按蟆笔侵竿醪g的行第?!靶帧笔侵杆哪?齡比王維大。傅璇琮先生認為此時王昌齡有五十多歲。這樣看來裴迪的詩文在當時 己享有聲名,能與諸多名人共同倡和。 裴迪詩云:“靈境信為絕,法堂出塵氛,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逶迤峰岫列。 參差閭井分,林端遠堞見,風(fēng)末疏中聞。吾師久禪寂,在世超人群?!?王維、王昌齡、王縉也各有五韻。王維:“高處敞招提,虛空記有倪。坐看南陌 騎,下聽秦城雞。渺渺孤煙起。芋芊遠樹齊,青山萬井外。落日五陵西。眼界今無 染,心空安可迷。” 王昌齡詩云:“本來清凈所。竹樹引幽陰。檐外含山翠,人間出世心。圓通無有 象,圣境不能侵。真是吾兄法,何方友弟深。天香自然會,靈異識鐘音?!?王縉詩云:“林中空寂舍,階下終南山。高臥一床上,回看云合間。浮云幾處 滅,飛鳥何時還。問義無人接,無心世界閑,誰知大隱客,兄弟自追攀?!薄?比較可看出,裴迪較其他三人口氣似是晚輩,如王昌齡在詩中和曇嬖上人是兄 弟相稱:“真是吾兄法,何方友弟深”,王縉也是如此:“誰知大隱客,兄弟自追 攀”。王維在此詩的序中也稱他為“吾兄”。而裴迪對縣璧上人的稱呼不是稱兄而 稱吾師:“吾師久禪寂,在世超人群”,此時王維等都己屆中年或更年長一點( 時王 維四十三歲) ,裴迪的年齡比他們晚一輩,所以裴正是青年。 由于青龍寺離終南山很近,王維后來又去游過青龍寺,不過這一次是和裴迪一 起去的。王維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龍鐘一老翁,徐步謁禪宮。欲問義心義, 遙知空病空。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莫怪銷炎熱,能生大地風(fēng)?!?裴迪同詠為:“安禪一室內(nèi),左右竹亭幽。有法知不染,無言誰敢酬。鳥飛爭向 夕,蟬噪已先秋。煩暑自茲退,清涼何所求。” 從詩記敘的兩次同游來看,王維與裴迪不但同居終南山,并己成為好友詩侶。 常相攜游玩。以上兩首詩是裴迪在終南山隱居時所存的兩首,也是王、裴二人友誼 逐漸加深的見證。后裴迪在藍田還寫了輞口遇雨憶終南山因獻絕旬,來懷念在 。唐代詩人叢考王昌齡事跡考略,第1 0 3 頁傅璇琮,中華書局1 9 8 0 年版。 :王右丞集箋注t 算2 1 5 頁t 趙殿成箋注,上海古箱出版社,1 9 6 1 年版。 。王右丞集箋注第1 2 9 頁趙殿成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1 年版。 6 終南山的這段時日。 關(guān)于終南山和藍田的位置,文學(xué)遺產(chǎn)1 9 8 5 年5 期上發(fā)表了陳允吉先生的王 維“終南別業(yè)”即“輞川別業(yè)”考,該文主要是想說“終南別業(yè)”就是“輞川別 業(yè)”,并據(jù)此對陳貽锨先生為代表的王維先隱終南后隱輞川之說提出異議。藍田境 內(nèi)東南諸山屬于終南山,這是大家認可的。但是說藍田輞j i l 另, j 業(yè)就是終南山別業(yè), 這確實是值得進一步推敲的。裴迪輞口遇雨憶終南山因獻絕句中的“輞水去悠 悠,南山後何在”,再加上王維答裴迪中也有“君問終南山,心知白云外”,就 說明終南別業(yè)和輞川別業(yè)這兩處別業(yè)并非同一。 天寶三年( 7 4 4 ) ( 2 5 歲) 裴和王在此相識后,感情日益深厚。但是他們具體是在什么時候離開終南山而 隱居輞川的呢? 陳鐵民認為天寶三載( 7 4 4 ) 王維仍在長安為左補闕。始營藍田輞 川別業(yè)最晚當在本年。o 舊唐書卷一九零王維傳云:“晚年長齋,不農(nóng)文采, 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于舍下,別漲竹洲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 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為詩,號輞川集?!毙绿茣蹙S傳云: “別墅在輞川,地考勝,有華子岡,欹湖、竹里館、柳浪,茱萸潸,辛夷塢,與裴 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奔磁?、王二人約在天寶三載后搬到了藍田輞川。 在輞川,王維常到裴迪那里玩賞談禪,登裴迪秀才小臺作就是王維到裴迪住 處的小臺玩賞而寫的,詩云:“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 閑:遙知遠林際,不見此檐問。好客多乘月,應(yīng)門莫上關(guān)?!薄?裴、王同隱輞川時,曾多次游玩附近的寺廟并共同倡和了許多詩。其中共游附 近化感寺時,裴迪有詩云:“不遠灞陵邊,安居向十年。入門穿竹徑,留客聽山泉。 鳥囀深林里,心閑落照前。浮名竟何益,從此愿棲禪。”灞陵,古地名,本作霸陵。 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東,見長安志。裴迪既然說在灞陵邊安居接近十年,那么 在這十年中,裴迪到底有沒有出仕呢? 唐語林曾有記載:“長安菩提寺僧弘道, 天寶末,見王右丞為賊所囚于經(jīng)藏院,與左丞裴迪密往還。”。裴迪在什么時候任 的左丞,不得而知。從此首詩看來,他此時發(fā)出的心聲是“愿棲禪”,似己看透浮 。王維新論王維年譜第1 7 頁陳鐵民北京師范學(xué)院出版社1 9 9 0 年版 o 王右丞集箋注,第1 5 5 頁,趙毀成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1 年版。 o 唐語林,第1 2 2 頁中華書局,1 9 8 7 年版。 7 名世事。王維也在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中也以佯狂遁世的接輿喻裴迪“復(fù)值接 輿醉,狂歌五柳前?!焙苣苷f明這個時期裴迪志在林泉的出世心態(tài)。但是年輕的裴 迪并不是真正的“愿棲禪”,他在青雀歌中表達了與此完全不同的愿望: “動息自適性,不曾妄與燕雀群。幸忝鶇鸞早相識,何時提攜致青云?!闭f明 自己潔身自好,不曾與小人為群,幸好早就認識了你們,希望被人提攜致身青云。 這可以解釋他年輕時仕途失意只得歸隱而后又復(fù)出的原因。 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中寫他在深冬的一個好天氣里想約裴迪出游,可是 見裴迪正端坐溫習(xí)經(jīng)卷,不忍打擾,憐愛之意,溢于行間。原文為:“近臘月下, 景氣和暢,故山殊可過。足下方溫經(jīng),猥不敢相煩,輒便獨往山中”文末還邀 裴迪來春同山中暢游“此時獨坐,童仆靜默。多思曩昔,攜手賦詩,步仄徑, 臨清流也。當待春中,卉木蔓發(fā),春山可望,輕鰷出水,白鷗矯翼,露濕清皋,麥 隴朝雛,斯之不遠,儻能從我游乎? 非子天機清妙者,豈能以此不急之務(wù)相邀,然 是中友深趣也! ?!眔 王維與裴迪來往最密,維集中同迪的贈答同詠之詩數(shù)量達 三十余首,為其友中之最,而裴的所存之詩基本都是與王維倡和的。從王維思念裴 迪的贈裴迪,寬慰裴迪的酌酒與裴迪中可看出對裴的特殊感情。 天寶十四載( 7 5 5 ) ( 3 6 歲) 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fā),王維扈從玄宗不及,被安祿山迫以偽職,王服藥取痢, 偽稱癆病,不宜就職,因而被禁押在菩提寺中。 天寶十五載( 7 5 6 ) ( 3 7 歲) 八月,裴迪到菩提寺去看望維,維寫了七絕菩提寺禁,裴迪來相看,說逆賊 等凝碧池上作音樂,供奉人等舉聲便一時淚下,私成口號,誦示裴迪。詩云:“萬 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空宮里,撮碧池頭奏管弦?!眔 這首詩也 因裴迪而得以傳世,且凝碧詩為后來王維的平反起了決定性作用。| 日唐書王 維傳云:“一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維以凝碧詩聞于行在,肅宗嘉之, 會縉請削己刑部侍郎以贖兄罪,特宥之,責(zé)受太子中允?!迸岬显谶@個過程中起了 o 王右丞集箋注,第g o 頁,趙毆成箋注,上海吉籍出敝社,1 9 6l 年版。 o 王右丞集箋注,第3 3 2 頁,趙殿成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1 年版。 。王右丞集箋注第2 6 5 頁趙殿成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1 年版。 關(guān)鍵性的作用。因為這首詩不是一般的詩,而是一首救命詩,更是一首能夠證明王 維忠君忠國的立場和心態(tài)的明志之作。在這首詩后,王維又接著給裴迪寫了一首詩 即口號又示裴迪,詩日:“安得拾塵網(wǎng),拂農(nóng)辭世喧。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這兩首詩就是王維生平重要的轉(zhuǎn)折點,第一首詩還在為世所累,苦苦掙扎,第二 首詩已經(jīng)看破世間紅塵,心向桃花源了。而裴迪在王維這人生關(guān)鍵的兩個節(jié)骨眼上, 總是一直陪伴著他,傾聽他的傾訴,記錄他的苦處?;茧y見真情,兩人相互扶持, 共同走過劫難。很難想象,如果王維被禁之時,沒有裴迪的探望,沒有私成口號示 他,沒有凝碧詩的流傳于世,那么王維不僅在當時要重重加罪,性命難保,而 且他的形象流傳到今天,很可能就成為一個完全軟弱、臨危變節(jié)的文人形象了。 由于王維是當時著名的詩人,所以有大批詩人以他為中心形成了一個社交圈, 圈內(nèi)人士互有往來。裴迪的交往也大致未能超出這個圈子。這個圈子內(nèi)的人有王昌 齡、儲光羲、綦毋潛、祖詠、李頎、錢起、盧象、崔興宗等等。 裴迪所存之詩大量是田園山水詩,輞川集記載了他與王維初居輞川到細游周 圍景物而彼此唱和的佳作。如: “落日松風(fēng)起,還家草鼯唏。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華子岡) “蒼蒼落日時,鳥聲亂溪水。緣溪路轉(zhuǎn)深,幽興何時已?!? 木蘭柴) “門南宮槐樹,是向欹湖道。秋來山雨多,落葉無人掃?!? 宮槐陌) “綠堤春草合,王孫自留散。況有辛夷花,色與芙蓉亂?!? 辛夷花) 。 從以上詩歌可看出,裴迪詩深受王維影響。但是學(xué)師得法,也有過人之處。把 輞川的優(yōu)美景色與在山水之中流連忘返的閑適隱居生活淡然描畫出來,不事雕飾, 清麗喜人。詩人的影子就在詩中淡淡浮現(xiàn)出來,我們可以從文字中可以生動地感受 到一個熱愛自然山水而富有情趣的俊逸灑脫的詩人形象。 裴迪陪著王維共同隱居了十幾年,在輞川的美景游玩倡和中,裴寫下了現(xiàn)在我 們所能看到的詩篇。王維也確立了自己晚期的田園山水詩風(fēng)格。所以裴迪對王維的 影響也是不可忽略的。兩人都經(jīng)常一起吟詩作對。從某種程度上說,裴詩可以成為 王詩的注腳。 可以說,“能詩”的“高人”裴迪,其傳世之作僅附于他人集中,這不能不說是 一個不幸。然而,他的這些詩憑借王維得以流傳,又堪稱幸事。尤其是他與王維同 o 王右丞集箋注第2 5 4 頁,趙殿成箋注,上海古箱出版社1 9 6 1 年版。 o 王右丞集箋注輞川集,第2 4 1 頁,趙殿成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6 1 年版。 詠并載入輞川集的二十首絕句,確立了他作為盛唐山水田園詩人的地位。裴王 二人的交游成為我國古代文學(xué)史上的佳話。他們的輞川集風(fēng)行于世,影響很大, 以至后人爭相摹寫。 前人對裴王二人作品有諸多評價,現(xiàn)不一一列舉,總之,裴迪是王維晚期交往 中的重要人物。因此,裴迪的問題討論得越清楚,對王維的研究就越有幫助。 乾元元年( 3 8 歲) 和大詩人杜甫的相識約是在乾元元年,時杜甫任華州司功參軍,他曾到藍田去 訪崔興宗和王維,聞一多先生少陵先生年譜會箋云:“乾元元年六月,房珀因 賀蘭進明譖,貶為邰州刺史,公坐瑁黨,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是秋,嘗至藍田縣訪 崔興宗、王維?!钡嵌鸥Υ舜蝸碓L并未見到王維。這從他的詩中可以看出。 杜甫崔氏東山草堂云:“愛汝玉山草堂靜,高秋爽氣相鮮新。何為西莊王 給事,柴門空閉鎖松筠? ”,“王給事”即王維,“柴門空閉”即不遇。后來杜甫又 在解悶十二首中寫道:“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蔓寒藤。”都可推知杜甫當 時沒有見到王維。但是此時裴迪仍在輞川,“時裴迪應(yīng)在藍田,不知與公相見否? ” 聞一多先生在少陵先生年譜會箋中發(fā)出疑問,o 從后來桂甫曾多次寫詩給裴迪 的情況來推測,當時杜甫是應(yīng)該與裴迪見了面的。不僅見了面,而且還成了好友。 詳見后文。 乾元二年( 7 5 8 ) ( 3 9 歲) 大歷十才子中的錢起與裴迪的交往:錢裴相識,是在錢起任藍田縣尉時。據(jù)傅 璇琮考證,錢起是在此年任藍田縣尉的o 。由于錢起和王維有來往,裴迪也認識了 錢起,錢有詩裴迪南門秋夜對月贈裴迪,從詩中首聯(lián)云:“夜來詩酒興,月滿 謝公樓”。以謝公喻裴迪,算是很高的贊揚了。且詩中描寫的景色也是山中夜景。 更有力地證明了此詩是錢起于裴迪未離開輞川時寫給他的。 上元元年( 4 1 歲) 前文提到鄧紹基先生和王定璋先生都把送裴頤侍御使蜀這首詩編為上元元 。唐詩雜論少陵先生年譜會箋,第6 9 頁,聞一多,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8 年版。 。唐代詩人叢考錢起考,第4 2 7 頁,傅璇琮中華書局,1 9 8 0 年版。 l o 年,所以裴迪在此年作為侍御入蜀。值得注意的是,陳鐵民先生在王維年譜中 考證王維弟王縉在上元年間任蜀都刺史。( 王縉任蜀都刺史的時間約為上元元年秋 至五月之間。) 。此年王維上責(zé)躬薦弟表,乞盡削己官,放歸田里,使縉得以還 京師。王縉是確實做過蜀都刺史的。但是全唐詩載:“裴迪,關(guān)中人,初與王 維、崔興宗居終南,同倡和,天寶后,為蜀州刺史。與杜甫、李頎友善。嘗為尚書 省郎。詩二十九首?!边@與錢起在詩中送裴迪入蜀以侍御相稱聯(lián)系起來看,時間是 合理的。即裴迪確實是在天寶后到了蜀地。但是裴迪作為侍御入蜀后,到底有沒有 刺蜀是有爭議的。因為王縉在上元元年秋到上元二年五月做蜀都刺史,而上元二年 中,高適亦任蜀都刺史。陳鐵民先生懷疑是上元二年縉入為左散騎常侍后,高適繼 任。這樣看來,裴迪就沒有作過蜀都刺史。但裴迪在蜀時,一方面因為王維的關(guān)系, 另一方面他本身也與王縉有來往,所以他們在這里是應(yīng)該繼續(xù)交往的。 裴迪在蜀都時,杜甫曾寫過至少三首詩贈給他。杜贈裴的詩中,最早一首是上 元元年的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 杜詩詳注卷二,第7 6 3 頁) 詩云:“何 恨倚山木,吟詩秋葉黃。蟬聲集古寺,鳥影度寒塘。風(fēng)物悲游子,登臨憶侍郎。老 夫貪佛日,隨意宿僧房。”其中的王侍郎就是指王縉。仇氏引鶴注云:“此必公暫如 新津,與裴同至寺中,故有此作,當在上元元年,蜀州至成都才幾百里,故可唱和 也?!?杜甫又在此年冬天寫了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詩云:“東 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傷 暮春,若為看去亂鄉(xiāng)愁。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詩上四答裴詩意, 下四對時傷懷。仇氏在題后注為:“此公往蜀州時,朱氏編在上元元年冬。唐書: 蜀州唐安郡,屬劍南道。垂拱二年,析益州置。黃鶴日:九域志:蜀州東至 成都才幾百里,宜公與裴頻有和寄。”o 由于這兩首詩是杜甫與裴迪唱和的詩,裴迪的原詩題目應(yīng)為新津寺寄王侍郎 以及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這兩首詩都是寫給王縉的。說明了裴迪 入蜀后與王縉聯(lián)系是比較緊密的。 可惜,杜贈裴詩僅余三首,而裴贈杜詩則一首也未能留下來。 。王維新論第3 4 頁,陳鐵民,北京師范學(xué)院出版社1 9 9 0 年版。 。杜詩詳注, 第7 8 1 頁仇兆鳘中華書局,1 9 7 9 年版。 上元二年( 7 6 1 ) ( 4 2 歲) 裴迪在蜀都可考的最后時限是上元二年,由杜甫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迪 可知,詩云:“暮倚高樓對雪峰,僧來不語自鳴鐘。孤城返照紅將斂,近世浮煙翠 且重。多病獨愁常闃寂,故人相見未從容。知君苦思緣詩瘦,太向交游萬事慵?!薄?當時杜甫在成都,此詩是杜甫上元二年往蜀州時作。所以裴迪至少在上元二年時仍 留在四川。 關(guān)于裴迪的官宦生涯問題是必須討論的,他早年和孟浩然等一起跟隨張九齡, 在其幕府中做事情,但是帶的什么京銜已經(jīng)不能確考了。后來又在終南山和王維、 崔興宗等一起隱居,至于什么時候又重新出仕,也不得而知了。唐語林文學(xué)載: “長安菩提寺僧宏道,天寶末見王右丞為賊所囚于藏經(jīng)院,與左丞裴迪密往 還?!贝耸卤皇芳也扇胝罚瑧?yīng)該是可信的,這也能與他后來作為侍御使蜀以 及做尚書省郎相聯(lián)系。 全唐詩中云裴迪與杜甫,李頎友善,李頎曾寫圣善閣送迪入京云:“雪 華斂高閣,蒼色上鉤欄。藥草空階靜,梧桐返照寒。清吟可愈疾,攜手暫同歡。墜 葉和金磬,饑鳥嗚露盤。伊川惜東別,灞水向西看。舊托含香署,云霄何足難?!?從詩中的伊川和露盤可看出地點是在洛陽長安,又由名物推知是秋冬之季,由“清 吟可愈疾,攜手暫同歡”可得知李頎當時正是疾病纏身。關(guān)于李頎的卒年,聞一多 先生唐詩大系曾定為“7 5 1 7 ”,以表示不確定之意。傅璇琮先生和譚優(yōu)學(xué)先生 都曾作過李頎考。傅先生在唐代詩人叢考李頎考中說:“我們只能說,李頎 于天寶八載( 7 4 9 ) 秋尚居洛陽,其卒當在此后數(shù)年間,不超過天寶十二載( 7 5 3 ) 但無法確定是哪一年。至于他的生年,則連大致在哪幾年也無法確定?!眻A而譚優(yōu)學(xué) 先生在唐詩人行年考李頎中說:“唐詩大系批頎卒于天寶十載,依此考訂, 似可推后三年。此后則不可考詩人名篇送魏萬之京疑作天寶十三載秋冬, 即此看出,頎猶健在。” 現(xiàn)今從李顧寫給裴迪的詩來看,頎至少在上元二年仍在人世,可是有疾在身, 。杜詩詳注,第7 8 3 頁,仇兆鰲注,中華書局,1 9 7 9 年版。 。唐代詩人叢考李頎考,第8 8 頁,傅璇琮,中華書局,1 9 8 0 年版。 。唐詩人行年考,第5 5 頁,譚優(yōu)學(xué),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版。 1 2 只能“暫同歡”罷了。因為裴迪上元二年冬仍在蜀都,他回長安作尚書郎至少也應(yīng) 是在此之后,即可推知李頎卒年當在上元二年之后。 從李頎贈裴迪詩中的“舊托含香署,云霄何足難”之含香典可推出裴迪曾任 尚書郎。庾信哀江南賦日:“始含香于建禮,仍矯翼于崇賢”文后注“含香” 日:“漢桓帝時,因尚書郎刁存口毒,給以雞舌香畬在口中。從此,尚書郎奏事時, 口里嘗含雞舌香。舊托含香署,云霄何足難”這句詩就是說你曾經(jīng)在尚書省任 過職,以后要平步青云也不是一件難事。意即裴迪曾任尚書郎。這是與史書記載符 合的。 裴迪的卒年我們已經(jīng)無法確知。但經(jīng)過筆者的考證和推算,在開元二十五年到 上元二年這二十五年左右的時間里,他最重要的事跡行蹤已經(jīng)能夠比較清晰地還原 了。簡示如下: 開元七年裴迪出生 王維十九歲,在長安。七月,赴京兆府試。 開元二十五年十八歲,在荊州跟隨張九齡,孟浩然同在。 此年王維三十七歲。自春徂夏,在長安任右拾遺。秋,赴河西節(jié)度使幕為 監(jiān)察御史兼節(jié)度判官。 此年盂浩然四十九歲。四月,張九齡貶為荊州長史,辟浩然為從事,與之 唱和。 開元二十九年二十二歲,隱居終南山。同時在終南山隱居的還有王維、張湮 和崔興宗。 此年王維四十一歲。隱居終南山始于此年。 天寶二年二十四歲在終南山隱居并與王維、王昌齡等詩人共同唱和。 此年王維四十三歲。在長安,仍官左補闕。 此年王呂齡四十六歲,任江寧縣丞。 天寶三年二十五歲,與王維移居輞川約在此年。 此年王維四十四歲。仍在長安為左補闕。始營藍田輞) r l j i u 業(yè)最晚當在本年。 天寶十五年三十七歲,仍然跟隨王維。并在王維被囚菩提寺時常去看望王維。 或有出仕,據(jù)唐語林載,曾任尚書左丞。 此年王維五十六歲。仍為給事中。是年六月,安祿山反,維扈從不及,為賊 所獲,囚于菩提寺。裴迪曾去寺中探望王維。 乾元元年三十八歲,結(jié)識杜甫約在此年。 此年王維五十八歲。是春復(fù)官,責(zé)授太子中允,加集貿(mào)殿學(xué)士;遷太子中 庶子、中書舍人。是秋,復(fù)拜給事中。 此年杜甫任左拾遺。六月出為華州司功。曾到藍田訪崔興宗、王維。 乾元二年三十九歲,仍在藍田。 此年王維五十九歲。仍官給事中。 此年春,杜甫自東都回華州。十二月入蜀。 此年錢起為藍田縣縣尉。與王維、裴迪都有來往。 上元元年四十一歲,此年入蜀 此年王維六十歲。夏,轉(zhuǎn)尚書右丞。 此年杜甫在成都,h 居浣花溪。 上元二年四十二歲,仍在蜀州。 此年王維年六十一歲。是年春,弟王縉為蜀州刺史未還,維上責(zé)躬薦弟 表,乞盡削己官,放歸田里,使縉得以還京師。七月卒,葬于輞川, 此年杜甫五十,居成都草堂。間至蜀州之新津、青城。與裴迪有唱和。 1 4 第二章裴迪與輞川 裴迪留下來的詩篇,全唐詩卷一百二十九所錄共二十九首,而西塔寺陸 羽茶泉后注有:“統(tǒng)蕺云:此詩揚慎以為見之石刻,然羽自在大歷后,則非迪詩 矣?!薄F溆喽耸捉暂d于王維集中。這二十八首包括在輞川i 集中他與王維唱 和的二十首,即孟城坳、華子崗、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 茱萸游、宮槐陌、臨湖亭、南圪、欹湖、柳浪、樂家瀨、金屑 泉、白石灘、北坨、竹里館、辛夷塢、漆園和椒園。其他八首是 輞口遇雨憶終南山因獻絕句、和王維的崔九弟欲往南山馬上口號與別、與王 維、盧象、王縉同詠的與盧員外象過崔處士與宗林亭、與王維、王昌齡、王縉 同詠的青龍寺曇壁上人兄院集、同和王維的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 遇、與王維同詠的過感化寺曇典上人山院以及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與 王維、崔興宗等同詠的青雀歌。其他詩人的作品中,與裴迪相關(guān)的有六首:錢 起的送裴崾侍御使蜀、裴迪南門秋夜對月( 一作裴迪書齋玩月之作) :孟 浩然的從張丞相游紀南城獵戲贈裴迪張參軍;杜甫的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 郎、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和薯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迪。 輞川集中的詩篇,是王維和裴迪在輞j i i n 用閑暇,一起游玩時所寫。但并 非是在一時一地完成的。輞川集的結(jié)構(gòu)形式是兩個詩人依次處理了一組擬定了 的詩題目,這些詩題的描寫對象就是輞川別業(yè)的各個景點。瀏覽這些詩題就好像對 輞川全景進行了有計劃的游覽。既象山水畫逐幅展開,又象音樂的流淌,了無痕跡。 兩人的詩歌是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的。把他們的詩聯(lián)系起來看,能更加清晰地了解 詩中的美景和意味。 “輞川”一名得來是因為古時候輞峪河水和四面山澗的小溪,象輻條一樣注入 寬闊的欹湖,好似車輞形狀,故名輞川。王維和裴迪曾居住在這里。至于裴迪在輞 川具體的居住地點,樊維岳先生在王維輞川別墅今昔中通過裴王二人對北坨的 描寫而推斷出裴迪的住處在北姹?!巴蹙S詩云:北坨湖水北,裴迪北圪詩云: 南山北坨下詩中的南山指北:咤陽面的群山。即在南山下的北姹邊臨湖結(jié) 宇,故裴迪說他結(jié)宇臨欹湖。這也就是說裴迪就居住在這一帶?!逼鋵嵲谳y o 全唐詩卷一二九第1 3 1 5 頁,中華書局,1 9 6 0 年版。 i i 集中有很多類似的字樣出現(xiàn)在詩中。如孟城坳中王維云:“新家孟城口, 古木余衰柳?!迸岬虾驮娫疲骸敖Y(jié)廬古城下,時登古城上?!彪y道就可以說他們居住 在孟城坳嗎? 另外王維在文杏館中云:“文杏裁為梁,香茅結(jié)為宇?!蹦俏男羽^ 也是他們的居住處嗎? 顯然不是。之所以會出現(xiàn)“結(jié)宇結(jié)廬”等字樣,是因為 中國古代的園林藝術(shù)講究把自然風(fēng)景微縮放在庭院中,或者在自然之中妙置建筑。 “兩晉南北朝以來的園林一貫追求自然意趣,但早期人工建筑比重較小,隨著造園 的普及,園林和生活結(jié)合得更緊密,園中建造物的比重也逐漸提高。這些建筑功 能分類包括住宅、客房、道觀、佛庵、祠堂等等。有堂有觀,有亭有閣。所以裴迪 北坨中的“結(jié)宇臨欹湖”只是一句描述,說明了他們在欹湖旁邊建筑了房宇。 比如l i 缶湖亭一首中,就談到他們在湖邊建有涼亭,他們在亭子里斗酒賞花,憑 湖l 臨風(fēng),過著愜意的隱居生活。而他們在孟城坳中所云“結(jié)廬古城下,時登古 城上”,以及“新家孟城口,古本余衰柳”,也是指依著古城建有房子,因為輞川別 業(yè)并非在一時一地完成的,而是王維等人經(jīng)過很多年的經(jīng)營策劃而成的。孟城口這 里的房宇可能是最近剛剛才建立的。所以有“新家”之說。王維在文杏館中云: “文杏裁為梁,香茅結(jié)為宇。”是說明他們用大的文杏木料作為房梁,用茅草修葺 屋頂。整個輞川是有流水飛瀑、巖亭隱閣、鏡湖修樹。人工和天然渾然一體,莫辨 你我。從輞川集兩人共寫的四十首詩歌來看,輞川中有很多亭臺樓閣、花塢苑 榭。由于王維精心經(jīng)營,所以在輞川所布置的二十多處景中幾乎處處有房宇。裴迪 和王維可能有一主要居住處,而其他很多景點也可隨時留宿。裴迪也并不是單單在 北坨旁邊居住。那么裴迪的主要起居處到底是怎樣一種情況呢? 王維有詩登裴迪 秀才小臺作中寫道:“端居不出戶,滿目望云山。落日鳥邊下,秋原人外閑。遙 知遠林際,不見此檐間?!闭f明裴迪住處較為隱蔽,為樹林所掩。從林外看根本就 看不見,所以不會是“在南山下的北姹邊臨湖結(jié)宇。”另外錢起的裴迪南門秋夜 對月( 一作裴迪書齋玩月之作) 的描述:“夜來詩酒興,月滿謝公樓。影閉重 門靜,寒生獨樹秋。鵲驚隨葉散,螢遠入煙流?!币部梢钥闯雠岬暇幼≡谝粋€ 相當寧靜的叢林深處,兩首詩中也未提到欹湖,因為欹湖廣闊,- - l i l b 望開去,是無 論如何也不能忽略的。由于王維和裴迪要常常一起出去拜訪朋友,吟詩作對。在古 代交通甚為不便的情況下,可以斷定他們應(yīng)當住得很近,甚至有可能是比鄰而居。 。中國古代建筑史園林與風(fēng)景建設(shè),第1 8 2 頁潘谷西主編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2 0 0 1 6 另外,從裴、王二人的詩中至少還有兩點可以證明他們的居住地方。一是王維 的宮槐陌一詩,詩云“應(yīng)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笨膳袛喑鏊麄冊?jīng)住在從 宮槐陌通往的林間中,因為山僧來訪,一定是到王維的主要的居住地方去。并且這 里的槐樹,是人工移植而不是天然生成的。因為輞川的主要植被有白皮松、油松、 華山松、五角楓、栗樹、漆樹、橡樹等喬木,槐樹基本上沒有。”而宮槐陌這條路 兩旁全是槐樹,所以這條路是故意建植的,( 為什么偏偏要種植槐樹而不是其他的 樹呢? 因為中國自古對居住環(huán)境的綠化就很感興趣,喜歡在門前道路兩側(cè)植樹。北 方以槐、榆為多,南方則柳、槐并用。唐代長安主街道就是旁植槐樹的??赡苁且?為受到長安街道的布局風(fēng)格影響,在建筑輞川別業(yè)的時候,王也用槐樹來作門前道 路的綠化了。所謂“宮槐”,也就是這個來由了。) 既是宮槐鋪于前面,后面就肯定 是主建筑了。另外,裴迪詩宮槐陌可進一步為證,詩云:“門南宮槐陌,是向 欹湖道”中國由于歷代歷史原因和地理氣候原因,所以他們在居住建筑選址時形 成了坐北朝南的習(xí)慣。裴迪的“門南宮槐陌”就印證了這一點。所以這里的房屋是 經(jīng)過精心選址和布置的,而不是一般的賞玩游歷的地點。門南就是宮槐遮蔽的林間 路,這條路通向哪里呢? 就是欹湖。因為這里基本上是輞川別業(yè)的中心地帶,從此 地出發(fā),穿過宮槐路,到達湖面寬廣的欹湖,湖的兩邊就是北坨、南姹。一路的景 色就此展開。居住在這里應(yīng)該是比較方便的。 另外,王維的輞川別業(yè),崔興宗的東山草堂、錢起的藍田別業(yè)都在書中或者詩 中有記載。而裴迪在這里居住了這么多年卻未提及他的別業(yè),只提及了他住宅的小 臺,書齋這些局部的功能建筑,所以,這個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裴迪和王維本來 就住在同一別業(yè)中,但是大家都有自己功能齊全的分建筑,所以王維可以夜登裴迪 小臺,吟詩賞月以度日。但是輞川集既然是兩個人寫的,那么裴迪的存在就不 應(yīng)該被忽視,并且輞川的諸多景點在定位過程中,一定要參照兩個人的詩歌才能更 精確,單是靠著王維這個單一的軸,是很難完成這個工程的。我們可以通過王維的 “北坨湖水北”( 北坨) 以及“輕舟南姹去,北姹淼難及?!? 南姹) 加上裴迪 的“南山北坨下”( 北= 咤) 和“孤舟信風(fēng)泊,南姹湖水岸?!? 南姹) 可以得到 輞川最大的湖泊欹湖和南北坨的分布地圖。從王維的“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宮槐陌以及裴迪同詠的“門南宮槐陌,是向欹湖道?!蹦軌蛲瞥龌睒湔谑a的小 。樊維岳王維輞川別墅今昔,王維研究第一輯, 中國工人出版社1 9 9 2 年版。 1 7 路的原形以及它把居處與欹湖連接起來的功能作用。所有的景點都可以通過他們的 詩互證,并交叉定位確定。把他們所詠的四十首輞川詩加以聯(lián)系和分析,輞川二十 余景是可以大概復(fù)原的。 第三章裴迪詩風(fēng)簡評 “王維與裴迪同居輞川,二人交往貫穿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行政管理的公共關(guān)系學(xué)眼界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公共關(guān)系學(xué)考試復(fù)習(xí)試題與答案
- 攻克難點的2025年工程項目管理試題及答案
- 了解工程經(jīng)濟考試的評分標準試題及答案
- 2025年崗前安全培訓(xùn)考試試題及答案能力提升
- 工程經(jīng)濟投資理論試題及答案
- 2025企業(yè)內(nèi)部委托代理合同
- 2025年項目綜合評價試題及答案
- 緊抓復(fù)習(xí)重點水利水電工程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年離心機行業(yè)市場深度調(diào)研及發(fā)展趨勢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4年濟南市工程咨詢院招聘考試真題
- 小兒推拿培訓(xùn)合同協(xié)議
- 防塵防潮倉庫管理制度
- 酒店房價體系管理制度
- 2025嚴重過敏反應(yīng)診斷和臨床管理專家共識要點
- 桑塔露琪亞-教案
- 2025至2030年中國內(nèi)脫模劑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金屬壁板隔墻施工方案
- 銷售商品收入
- 科研項目風(fēng)險管理與防范措施
- 醫(yī)院放射科院感知識培訓(xùn)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