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稅稽查案例.doc_第1頁
保稅稽查案例.doc_第2頁
保稅稽查案例.doc_第3頁
保稅稽查案例.doc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淺談關于公司保稅材料管理上的若干問題默認分類 2009-12-12 20:33:48 閱讀198 評論0 字號:大中小訂閱 自2005年11月海關到公司查廠以來,緝私局至今尚未對查廠結果做出相應的結論,致使公司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為此,我想就自己對于公司保稅材料管理上的幾項疑點談談個人的意見,正確之處還望斟酌改善。借用公司2007年2月公司保稅材料庫存關務與倉庫對比表來展開疑點所在。見附表(1):先對附表(1)做一個詳細的說明:2005年11月份差異匯總(KG):此欄為2005年11月份海關查廠時公司保稅材料實際庫存數與海關賬目庫存數的差異,便于同當月(例如:2月份,以下所提當月之處均為2月份)的差異作對比:差異匯總:此欄將公司當月保稅材料庫存數與關務手冊賬目庫存數分別以材料中文名相同的加以匯總比較,此欄也是海關查廠的主要內容所在;料件中文名稱:此欄由采購部根據料件的性質而提供的行業(yè)中文名稱;ERP編號、材料英文名稱:此欄對于海關來講無實際意義,只是公司內部為便于記賬及生產管理而對于不同性質的材料分別給予的材料編號(因公司的ERP系統(tǒng)在關務方面來講沒有實際意義,故ERP編號的實際用途或許歸納的比較籠統(tǒng))。但經過一年來的實際工作經歷,這其中就有一處疑點:疑點一:計劃部在向關務申請新手冊見附表(2)備案時存在材料中文名稱錯誤,而對于關務來講一種新材料的具體中文名稱是無法核對的,只能要求計劃部在申請時就一定要保證所提供的資料的正確性,以免產生下面的錯誤:以附表(2)為例:關務因計劃部錯誤提供材料中文名稱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材料的實際中文名稱應該為:PC-ABS聚合物) ,導致手冊備案錯誤。待實際進口時采購部提供Staroy NH 1000T K2007 Black材料中文名稱為正確的PC-ABS聚合物。便產生了附表(3)的結果,請見附表(3).手冊進口數量:此欄為進料余料結轉+進料對口+進料深加工-進料料件退換-進料料件復出-余料轉出-料件轉內銷量(概括為:手冊進口數量=所有進口量-所有以料件形式轉出量),同時此處也產生三個疑點:疑點二:關務在手冊到期核銷時,將手冊余料量轉入新手冊中,邊角料補稅內銷時,倉庫卻末及時將邊角料已補稅內銷量轉入完稅倉。例如:關務現有一本32手冊到期核銷,該手冊中料件PC-ABS聚合物的實際情況如下:料件名稱進料余料結轉(KG)進料對口(KG)料件復出(KG)產品總耗用(KG)其中產生邊角料(KG)余料轉入新手冊(KG)邊角料補稅內銷(KG)手冊余料量(KG)PC-ABS聚合物10010020701011010110設PC-ABS聚合物公司原庫存也為100KG,因倉庫未及時將已補稅的邊角料由保稅倉轉出,以致造成保稅材料PC-ABS聚合物公司實際庫存為120KG,造成倉庫盤盈10公斤。疑點三:公司進口材料時,須先通過質檢部檢測合格后,倉庫方才按照檢測合格量實際入庫。對于倉庫單方面來講,這一點是完全符合原則:不合格的材料拒收。如果材料僅僅是從國內購買或者是完稅進口的話,這也許是個小問題。但是如果材料是從保稅方式進口的話,問題就出來的。還是通過一個實際的例子說明這個問題。例:公司于2006年12月5日保稅進口一批貨物,其中一項中文名稱為初級形狀的聚碳酸酯(ERP編號為ACU-0020、材料規(guī)格為 RTP 399 X 106805B BLACK)向海關申報的實際數量為2500KG(對于海關來講,只要公司向其申報的材料名稱、規(guī)格、原產地、價值、重量等信息與所提供給他們的單證一致即可,他不管材料是否符合公司的要求,材料一旦從海關放行,不管這些材料以何種形式存在,只要數量與其賬目符合即可),質檢部后經查驗,發(fā)現有20公斤不合格(或者是數量短少等其他各種原因).倉庫根據檢測結果實際入庫量為2480公斤,如此以來又造成公司盤虧20公斤.對此,提出一點個人意見供參考,對如檢測不合格的保稅材料,公司應該設置一個專門堆放的地方,并將這些數量反應在賬目中來.待日后采取處理(比如退運出口)時,倉庫再做一份退運出口的數量,這樣兩邊才可能保持一致.再以此為例,倉庫對于ACU-0020材料先入賬2500公斤,待公司決定處理方案(比如退運出口時),關務向海關申報退運10公斤出口,同時倉庫做一份出庫賬目,這樣兩邊的數目都為2480公斤.疑點四:進口材料應需質檢部先檢測,方才入庫,造成關務與倉庫兩方面的賬目在時間上有出入.還以一個實際例子說明:例如:公司決定于2007年1月25日盤點.在此之前1月24日關務向海關申報了一批保稅進口的貨物15000KG,海關也于當日放行了該票貨物.因質檢部尚未對此批貨物檢驗,導致倉庫無法入賬.同時就會造成公司盤虧15000KG.對此,提出一點個人意見供參考.倉庫在決定盤點以前,將截止盤點日前所有已到公司的材料(無論是否通過質檢檢驗)全部參加盤點,對于尚未檢驗的,可以在報表中反映出來.,但絕對不可以不計入這些材料.手冊單耗量:此欄等于公司累計直接出口產品加已送貨并已向海關申請轉廠產品所使用的對應材料量;手冊損耗量:此欄等于公司累計直接出口產品加已送貨并已向海關申報轉廠產品所產生的邊角料總量;手冊總耗量:此欄等于手冊單耗量+手冊損耗量;手冊余料量:此欄等于手冊進口數量-手冊單耗量:工廠實際庫存量:此欄等于倉庫所有保稅材料庫存(包括原材料倉、半成品倉、碎料、碎料呆滯品、料房、E&O-RM倉、E&O-S倉半成品/成品、成品倉、加工現場、以及已送貨但尚未向海關申報轉廠量);11工廠實際庫存與手冊余料差數2月份:此欄等于工廠實際庫存量-手冊余料量;大于零代表倉庫盤盈,小于零代表倉庫盤虧;12工廠實際庫存與手冊余料差數1月份:此欄的主要目的在于方便上月同當月作比較;13倉庫庫存、加工現場(C、H、I區(qū)):此欄為公司當月盤點時實際保稅材料庫存;14送貨未轉廠:此欄為截止盤點時,公司實際已送貨但是關務尚未向海關申報轉廠數量。至此,關于這份表的所有內容已解釋完畢,對于在做此份報表時所產生的疑問也已大致提到。希望深入調查以助改善。進口保稅料件在加工生產過程中每天都有大量的邊角廢料產生,它們不但占用庫房場地,有的甚至影響了廠區(qū)環(huán)境,成為困擾相關企業(yè)的難題。日前,海關總署有關部門就這一問題專門進行了解答。據介紹,進口保稅料件不僅包括保稅料件自身,還包括由此產生的所有衍生物,除了上述涉及到的邊角廢料外,還包括半成品、副產品、殘次廢品、邊角余料、因災受損貨物等等。海關部門相關人士介紹,只要是進口保稅料件,不管料件所有人還是實際使用人,除了加工成品復出口以外,以其他的任何方式進行任何處理都必須獲得海關的批準同意,而不能自行處理。保稅料件的正當出路是相關企業(yè)最為關注的焦點問題。海關部門指出,保稅料件主要有四種處理方式。一是復出口。無論是成品還是其他各種形態(tài)的副產品,只要通過正常途徑復出口拉到境外,企業(yè)可以采取任何方式自行處理。二是補稅內銷。據介紹,無論是料件本身,還是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下腳料或者其他衍生物,如果要內銷,也是可以的,但是必須事先向海關提出書面申請,經過海關審核并補征關稅以后才可以進行。其中料件和成品內銷,必須首先取得外經貿主管部門批準,屬于許可證管理的商品,還必須先申領到相應的許可證后,再到海關辦理補稅內銷。三是內部的回收循環(huán)再利用(例如塑料制品的下腳料)。海關人士特別強調一點,這樣的回收加工也應該事先向海關報告,回收加工形成的成品必須全部進入保稅料件賬冊。四是放棄。根據企業(yè)提出的放棄申請,海關可以根據保稅料件及其衍生物的實際情況要求企業(yè)將放棄貨物運送至指定地點;屬于需要銷毀的料件,將按照海關要求進行銷毀并將銷毀過程作出記錄,以備海關核查。另外,還進一步了解到,就保稅料件而言,如果企業(yè)向海關提出放棄申請后,海關認定無任何商業(yè)價值,那么企業(yè)可自行決定對于這部分料件的處理。擅自調換保稅料件中紡紗布進出口公司以加工貿易形式進口棉花698.25噸后,將棉花全部交給北京某公司加工。加工廠全部將這些棉花加工生產。實際共生產棉坯布3625100 碼,耗棉693.638 噸,并被中紡紗布進出口公司全部收購出口。這一切好象都沒有什么問題。而事實上,中紡紗布進出口公司在保稅料件出口時,將保稅料件生產的一批棉坯布偽報成單耗標準較高的規(guī)格出口,出口貨物規(guī)格與報關規(guī)格不符。同時,公司未經海關許可,擅自將其中價值377.4 萬人民幣的保稅料件加工的成品用一般貿易方式出口,而用另外一種非保稅料件生產的產品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第十一條第二項、第五項的規(guī)定,對“未經海關許可,擅自開拆、提取、交付、發(fā)運、調換、改裝、抵押、轉讓海關監(jiān)管貨物或者海關尚未放行的進出境物品的”:“進出境貨物的品名、數量、規(guī)格、價格、原產國別、貿易方式、消費國別、貿易國別或者其他應當申報的項目申報不實的”處貨物、物品等值以下或者應繳稅款兩倍以下的罰款。案件二剩余料件不知去向一生產緊固件并銷售自產產品為經營項目的外商投資企業(yè),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口碳鋼線材43384.34千克,價值約25萬人民幣,出口螺絲4905.94千克,應剩余保稅碳鋼線材37987.81千克,價值約201283. 42元人民幣。但在海關人員實際下長核銷時發(fā)現,剩余料件已經不知去向,而且,原經辦人及領導也已經離開公司,該公司的加工貿易手冊丟失,未發(fā)現此批保稅材料的相關記錄。雖然公司不提供相關的材料,但是違規(guī)的事實存在,海關仍然可以依法對該公司進行處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細則第十一條第三項規(guī)定,“經營保稅貨物的運輸、儲存、加工、裝配、寄售業(yè)務,有關記錄不真實或者數量短少不能提供正當理由的”處貨物、物品等值以下或者應繳稅款兩倍以下的罰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第三十三條明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