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桐廬導游詞.doc_第1頁
浙江桐廬導游詞.doc_第2頁
浙江桐廬導游詞.doc_第3頁
浙江桐廬導游詞.doc_第4頁
浙江桐廬導游詞.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桐廬導游詞 以下是廈門培訓考試網為大家整理的關于浙江桐廬導游詞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浙江桐廬導游詞篇一:桐廬寫導游詞100字左右 桐廬導游詞 桐廬縣,鑲嵌在浙西北的翡翠,撒落在富春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 桐廬自225年置縣,至今已有1770余年歷史。境內總面積1825平方公里,轄7個鎮(zhèn)、4個鄉(xiāng)、2個街道,人口40萬,隸屬杭州市管轄,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桐廬系多山丘陵地區(qū),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暖夏涼,四季分明。平均降雨量1450毫米,平均氣溫16攝氏度,自然景觀多姿多彩。 桐廬歷來是文人雅士邀游吟詩之地。自南北朝至清代,曾有一千位名賢高蹈之士,在這里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著佳作。桐廬的山山水水,已與歷史、文化、傳說融為一體。春秋戰(zhàn)國時,桐廬先屬吳、越,后屬楚,秦始皇時,今富陽、桐廬。建德均為富春縣。三國吳孫權黃武四年(225年),富春縣分出相溪鄉(xiāng)置桐廬縣,屬吳郡。這是桐廬建縣之始。桐廬自建縣后,歷經南宋、齊、梁、陳不變。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桐廬縣并入錢塘縣,屬杭州。仁壽二年(公元602年)復置桐廬縣,屬睦州。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睦州為嚴州府。元代屬建德路。明清兩代稱嚴州府,桐廬、分水均屬嚴州府。民國成立后,廢府設道,桐廬、分水屬金華道。1927年廢除道制后直屬浙江省。1949年4一5月兩縣解放。1958年分水縣并入桐廬,1960年5月起隸屬于杭州市。 桐廬在歷史上曾三遷縣治。建縣初縣治設于今漏港灘附近。仁壽二年復置桐廬縣時,新縣址設于“桐江西山莊”,在今俞趙附近。貞觀二十年(公元646年),又將縣治遷至桐溪邊,即今舊縣址;后因舊縣址低洼易澇,交通不便,于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遷至江口,即今桐廬鎮(zhèn)。 關于縣名由來,說法有三:元和郡縣志說,國居地桐溪而得名;太平震宇記中說,桐溪有顆大桐樹,枝多葉茂。樹冠大,遮住數畝土地,遠望似廬,故得桐廬之名;據方輿勝覽載:“有人采藥結廬桐木下,人問其姓,指桐木示之,因山名桐君,郡曰桐廬。”如今以第三種說法較多。 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墒牵阍裣脒^,只要你從人間天堂“杭州”再向西跨出一步,你一定會驚奇地發(fā)現,有一條秀絕人寰的富春江,如綠色的飄帶縈繞徜徉在同樣青翠的群山間,水綠如鋪,鋪出了瀟瀟灑灑美桐廬。桐廬,處處是山水詩,寸寸是寫意畫,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多少詩篇、多少畫卷、多少令人膾炙人口的美麗傳說。桐廬,是華東浙江省內富春江上的一個縣份,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的中心地段。境內,山水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古跡悠悠,勝跡處處?!盀t灑桐廬郡”、“流水帶花香”便是流傳了千萬年的吟詠。從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到20世紀初的清末,就有1003名詩人到此盤桓后留下過2000多首詩??伤良帕寺L的歲月,直到1979年,因瑤琳仙境重被發(fā)現,“忽然洞開新世界,不盡賓客結伴來”,名聲大噪。繼而又修復建設了東漢古跡嚴子陵釣臺、藥祖圣地桐君山風景區(qū),成為浙西黃金旅游線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50多萬人次以上。1989年4月13日人民日報曾發(fā)表題為桐廬中國縣級旅游之冠的文章,轟動了全國,震驚了旅游界同行。跨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旅游業(yè)在全國興起,競爭進入“戰(zhàn)國時代”,桐廬又適時推出了度假休閑的旅游精品,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天目溪竹筏漂流、富春江釣魚島、紅燈籠鄉(xiāng)村家園、 外婆家。這些人文與自然景觀的拓展和興立,桐廬再度掀起了新一輪旅游高潮,人口僅38萬的山區(qū)縣,依然保持著每年接待游客人次超250萬的記錄,在中國縣級旅游史上創(chuàng)造了長盛不衰的旅游奇跡。 經過20多年的苦心經營,桐廬旅游已基本形成了以桐廬鎮(zhèn)為中心,以富春江、天目溪為紐帶的瑤琳仙境和富春江兩大旅游板塊,各具特色的20余個游覽區(qū)域格局,呈現了絢美健康有趣的層次,更使桐廬顯其“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的魅力。那些久居地平線上,想去看看地下幻境的游人,便涌向瑤琳仙境;文化沉積厚實的游人則更多去釣臺、富春江小三峽,既沉清吮新,又發(fā)現古之幽清;住厭了城市蝸居的游人,樂于去天目溪,或乘竹筏,或乘皮筏漂流,再去臨江的小橋流水外婆家漫步,紅燈籠小木屋、大奇山蒙古包小住,看那里的民族文化、傳統(tǒng)美德、風土人情、鄉(xiāng)風民俗,采采花、打打牌、聊聊天,將整個身心溶進大自然的懷抱中,以享天趣。而到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餐霞飲露、套鴨圈偶,又走索橋、步棧道、跋山涉水,更是厭倦了喧囂的都市年青人的追尋;老年人登臨不高卻雋秀、而有兩江入懷的桐君山,在那里茗品清賞兩岸“青螺”,再悟桐君老人濟世風范,于身于心都是恰好的消遣,有著城市無法比擬的神韻和意境。 跨入新世紀,桐廬旅游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依托資源優(yōu)勢,進一步強化旅游意識、規(guī)劃意識、精品意識,不斷完善多元化投資體系,借杭州旅游西進的東風,打響“千島西湖一肩挑,富春山水瀟灑游”的旅游品牌,構筑大旅游格局,做大做深桐廬山水洞文章。堅持“政府主導、企業(yè)主體”型的戰(zhàn)略,進一步從旅游業(yè)的地方法規(guī)、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發(fā)展政策方面改善投資環(huán)境,積極動員和鼓勵全社會的力量,多層次、全方位地加大投入,使桐廬從旅游資源大縣向旅游經濟強縣的目標邁進!明天的桐廬旅游一定會在大潮中“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 游不完的富春江山水,道不盡的瀟灑美桐廬。朋友,瀟灑桐廬歡迎您!富春山水擁抱您! 桐廬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不僅“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農業(yè)、水產資源也很豐富。主要特產有茶葉、蜂蜜、黃花菜、萸肉、水果等,富春江、天目溪兩江水產豐富,鰣魚、子陵魚屬名貴水產,現已罕見。主要有白魚、鳊魚、石斑魚、船丁魚、蟹、蝦等水產品。桐廬茶葉蜚海內外,唐代陸羽在“茶經”中說:“西揚、武昌、廬江、晉陵好茗而不及桐廬”,“天尊貢芽”在南宋時已為貢品。 “天尊貢芽”茶,產于海拔千米、層巒疊嶂的歌舞鄉(xiāng)天尊巖一帶。每斤茶葉有嫩芽2。6萬顆,形似壽眉,秀麗綠潤,香氣清高持久,滋味生醇。1985年以來,該茶多次在省市級名茶評比中獲省一類名茶和省名茶稱號。1991年首屆杭州國際茶文化節(jié)榮獲“名茶新秀獎”,當代著名茶學家莊晚芳教授于1986年8月來桐品嘗“天尊貢芽”茶后,即興揮毫寫下“瑤琳釣臺客歡游,品嘗貢芽神更幽。氣味清香別有格,名茶四美永傳流?!钡馁澗洹?“五云曲毫”茶,產于百江鄉(xiāng)的高山之中,是1988年新創(chuàng)制的名茶。1989、1991年兩度評上省一類名茶。該茶外形細緊卷曲,翠綠顯毫,湯色嫩綠明亮,清香持久,味爽回甘,葉底 綠明。1991年首屆杭州國際茶文化節(jié)上獲得“名茶新秀”獎。 桐廬盛產蜂蜜,年產商品蜜 噸。蜂蜜含有豐富的葡萄糖、果糖和種類繁多的無機鹽、有機酸、消化酶及維生素,是人們喜愛的“天然食品”,主要產品有蜂皇漿、蜂蠟、花粉等。中醫(yī)學了用作補中、潤燥藥,主治便秘、咳嗽等癥,為家庭常備良藥。利用花粉為原材料的“葆爾春”皇獎花粉營養(yǎng)液曾獲農業(yè)部優(yōu)質產品稱號。 絲綢是桐廬縣工農業(y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產品有白廠絲、綢緞、軟緞被面、衣料、真絲針織衣褲等。其中絲綢時裝遠銷美國、日本、意大利等國家。 萸肉為山茱萸果實,經加工去核、烘干而成的一味名貴中藥,有補腎、固精、斂汗等功效,適用于耳鳴眩暈、腰膝疲軟、盜汗小便頻爭、月經過多等癥,是桐廬外貿出口產品之一。此外,桐廬水果品種豐富,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時鮮水果,主要有楊梅、水蜜桃、青梅、白梨、紅心李、青棗、櫻桃、板栗、山核桃、枇杷、石榴、草莓等。篇二:富春江導游詞富春江導游詞 朋友們,大家好!本次將由我?guī)ьI大家游覽富春江的奇山異水。 富春江是中國浙江省中部河流,為錢塘江桐廬至蕭山聞家堰段的別稱,它長110公里,流貫浙江省桐廬、富陽兩線,其間風景絕美,無可比擬,因此古代文學家吳均有文與朱元思書寫到: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富春江地域山高水清,有“小三峽”之稱,現在,我將為大家詳細介紹這里的山水之美。先看這邊,富春江水極清,呈青白色,有種晶瑩清澈的靜態(tài)美。但靜中有動:可以一眼見到水中嬉戲的魚兒;動中又存靜:水中的細石也可以一覽無余。江水有時又有種動態(tài)美:急湍勝箭,猛浪若奔。有一瀉千里的豪氣,使江水的秀麗美和壯觀美完美的結合。 再看那邊,富春江夾岸高山也別有一番美感,高大巍峨,“橫柯上蔽,在晝猶昏”更顯出“負勢競上”的山勢之奇。在這幽遠的山谷中,大家應該感到了一種平靜、祥和,這也就是吳均所說的“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山間泉水叮咚,百鳥鳴聲嚶嚶,給山一種勃勃的生氣。真正是“長川不是春來綠,千峰倒影落其間”。 游客朋友們,置身于如此美麗的山水之間,想信你們一定很愜意,吳均也在1600年前至富春江“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讓他充滿了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快樂,這里可高山之壯麗,觀看江水之清澈,聆聽蟬和猿的叫聲。 本次游覽到這就結束了,如果游客朋友們有興趣,還可以拍照留念。 導游:潘慧 八年級五班篇三:浙江桐廬桐君山七里揚帆導游詞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桐君山七里揚帆景區(qū)游覽,我是景區(qū)的講解員,姓,我們的游程大約為二小時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導游講解下,能夠玩得開心,游得盡興。 【桐君老人像前】 桐君山七里揚帆景區(qū)是一處綜合性的觀光游覽景區(qū),主要分為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訪古尋幽,品中藥文化;另一部分是觀景游樂富春江七里揚帆。各位游客,一進大門,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瞇瞇看著我們的老人塑像,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掛藥葫蘆,后背箬葉帽,仿佛千百年前那位濟世救民的老中醫(yī)又回到了我們身邊。說起這位桐君老人,根據方輿勝攬記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時候,此山上長滿了許多的桐樹,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藥、煉丹,并在桐樹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為這位老人的醫(yī)術非常高明,經常給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所以當地人非常感謝他,請他留下姓名,永遠為他傳誦。當人們問他叫什么名字的時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樹,人們根據他的這一示意,便把這座山稱為桐君山,這位老人稱為桐君老人,意指桐樹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鎮(zhèn)稱為桐廬鎮(zhèn),取“桐樹下的草廬”之意。 其實,桐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我國有文字記載最早的一位對藥物學研究卓有成效的醫(yī)藥學者。據梁陶弘景本草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名人大辭典等記載:桐君,是黃帝時人,黃帝命巫彭采藥求道,止于桐廬縣東山(也就是現在的桐君山)桐樹下,識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藥物,著有桐君采藥錄,太平興國二年的太平御覽之“藥部”篇載有桐君對30多種藥物的性味評判,可見桐君這位歷史人物是載之史冊的,在古時的醫(yī)壇上也是盛名卓著的。桐君定的處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數千年沿用迄今,不愧是我國中醫(yī)藥的鼻祖。歷代詩人、畫家都曾以桐君為題材吟詩作畫。如蘇軾、陸游、徐舫都寫有桐君山詩,在桐君山的摩崖石刻上還留有元已卯(公元1279年)俞頤軒的五絕一首:“瀟灑桐廬郡,江山景物妍。問君君不語,指木是何年?!边@首石刻,生動地記錄了700多年前詩人對于桐君其人的真情實感。 【百草園】 好,各位,在對這位桐君山的最早的主人稍作了解后,我們前行可以看到,旁邊有一片開闊的園子,看似許多普通的雜草和一些高低不同的植物參差不齊地排著,偶爾沁入你的鼻子,是一股淡淡的青草味。也許你會把它當作一般的綠化草地,眼睛偶爾瞥過便罷了,其實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行醫(yī)治病的良藥。浙江桐廬導游詞篇二:浙江桐廬.桐君山七里揚帆導游詞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桐君山七里揚帆景區(qū)游覽,我是景區(qū)的講解員,姓,我們的游程大約為二小時左右,希望各位今天在我的導游講解下,能夠玩得開心,游得盡興。 【桐君老人像前】 桐君山七里揚帆景區(qū)是一處綜合性的觀光游覽景區(qū),主要分為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攀桐君山訪古尋幽,品中藥文化;另一部分是觀景游樂富春江七里揚帆。各位游客,一進大門,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位慈眉善目、笑瞇瞇看著我們的老人塑像,這位便是此山最早的主人桐君老人,他背依桐君山,面朝富春江,肩掛藥葫蘆,后背箬葉帽,仿佛千百年前那位濟世救民的老中醫(yī)又回到了我們身邊。說起這位桐君老人,根據方輿勝攬記載:遠在4000多年前的時候,此山上長滿了許多的桐樹,山上有一位老翁在此采藥、煉丹,并在桐樹下造了一座茅草房,因為這位老人的醫(yī)術非常高明,經常給山下的老百姓治病,并且分文不收。所以當地人非常感謝他,請他留下姓名,永遠為他傳誦。當人們問他叫什么名字的時候,他只是笑了笑,指了指后面的大桐樹,人們根據他的這一示意,便把這座山稱為桐君山,這位老人稱為桐君老人,意指桐樹下的君子,山下的小鎮(zhèn)稱為桐廬鎮(zhèn),取“桐樹下的草廬”之意。 其實,桐君,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我國有文字記載最早的一位對藥物學研究卓有成效的醫(yī)藥學者。據梁陶弘景本草序,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國名人大辭典等記載:桐君,是黃帝時人,黃帝命巫彭采藥求道,止于桐廬縣東山(也就是現在的桐君山)桐樹下,識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藥物,著有桐君采藥錄,太平興國二年的太平御覽之“藥部”篇載有桐君對30多種藥物的性味評判,可見桐君這位歷史人物是載之史冊的,在古時的醫(yī)壇上也是盛名卓著的。桐君定的處方格律君、臣、佐、使,垂數千年沿用迄今,不愧是我國中醫(yī)藥的鼻祖。歷代詩人、畫家都曾以桐君為題材吟詩作畫。如蘇軾、陸游、徐舫都寫有桐君山詩,在桐君山的摩崖石刻上還留有元已卯(公元1279年)俞頤軒的五絕一首:“瀟灑桐廬郡,江山景物妍。問君君不語,指木是何年?!边@首石刻,生動地記錄了700多年前詩人對于桐君其人的真情實感。 【百草園】 好,各位,在對這位桐君山的最早的主人稍作了解后,我們前行可以看到,旁邊有一片開闊的園子,看似許多普通的雜草和一些高低不同的植物參差不齊地排著,偶爾沁入你的鼻子,是一股淡淡的青草味。也許你會把它當作一般的綠化草地,眼睛偶爾瞥過便罷了,其實這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行醫(yī)治病的良藥。大家請看,這個叫“馬蹄徑”專治膽囊炎、尿路結石、傳染性肝炎等;這個叫“闊葉十大功勞”專治胃腸炎、咽喉腫痛等;這個叫“枸骨”,專治腰痛、肋骨痛、牙痛等;這里還有專治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jié)炎、毒蛇毒蟲咬傷等的藥材,大家所處其中,是否聞到了濃郁的中藥氣息呢? 1 2 3 4 5 6 7篇二:富春江七里揚帆導游詞 富春江七里揚帆導游詞 各位游客,參觀完桐君山,拜訪過中藥鼻祖后,我們就要登上停泊在江邊的小木船,去真切地體味一下富春江上看兩岸風光,觀桐廬古鎮(zhèn)風情的感覺。 各位,小船已拉起風帆,就要起航了,悠悠富春江水帶著我們將此行的游覽推向高潮。富春江,全長110公里,是中國除了長江、桂林漓江之外的第三大山水風光帶,“山青、水清、史悠、境幽”構成其獨特的山水人文環(huán)境,是國務院于1982年公布的我國第一批四十四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上游新安江發(fā)源于安徽省休寧縣的六股尖,其中一段在1959年時修建新安江水電站蓄水而成為了一個大水庫,也就是現在的千島湖,中游段從梅城至蕭山的聞家堰,下游是錢塘江,經杭州灣流入東海。整個這條江以桐廬至梅城這一段風光最為秀麗,歷史上從古至今文人墨客都是被這段江面的美景所傾倒,尤其以唐、宋詩人為最多,如李白、謝靈運、陸游、范仲淹、李清照等,所以我們這條旅游線在以前也被人們稱為浙西唐詩之路旅游線,現在它又成為浙西名山名水黃金旅游線上的一個亮點。清代詩人吳嗣綰有詩云:“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碧水一條琴。無聲詩與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尋。”各位游客,作為今人的我們能夠在這樣詩般的意境中飽覽這奇山異水,也不失為會享受生活了。好,各位,請往這邊看,這就是天目溪和富春江的水流交匯處,桐君山就是處于這樣一個兩江匯合的地方,整座不高的山體遠望就象浮在水面上一樣,如翠玉浮水,所以,也難怪人們稱它為“浮玉山”了。在天目溪上還有一座懸索橋,以前這里是一個重要的水運港口,往來船只很多,從桐廬縣城到桐君山要靠擺渡才可以來往,為了解決桐廬市民能夠更方便地去桐君山,在1995年,由桐廬旅游公司投資500萬元,建造了這座懸索橋。橋長220米,寬僅3.5米,是一座人行橋,每到傍晚這里便聚集了很多人,人們在此可以乘乘涼、吹吹江風,也可以到桐君山上的茶室去品一杯香茗。 各位游客,我們的船依然在前行,在這里,大家一定會問,這里為什么稱“七里揚帆”呢?這是因為過去富春江上游七里瀧一帶灘多水急,舟楫經過此地,都要在此等候東風的來臨,以借風力上行。每當東風一起,千帆競發(fā),梢公的號子響徹云天。七十里的路程,借助東風仿佛只走了七里一樣,所以有“有風七里,無風七十里”之說,當然,這“七里”只是一個象征性的用詞而已,主要是指這一帶行舟之困難。1968年,在七里瀧口建造了富春江水電站,險灘變平湖,帆船也漸漸被機動船所代替,“七里揚帆”景觀也隨之消失了。為了使這一古景觀再現,1997年,浙江富春江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經過精心籌劃,投資600余萬元于1999年5月1日正式推出了“七里揚帆”景觀,使富春江上當年的勝景在絕跡了三十年后,又重現昔日的風采。 各位,舟行水上只見兩岸小鎮(zhèn)高樓林立,間或還有一處飛檐翹角半隱半露,既富現代氣息又不失古樸,偶爾鐘樓的整點報時聲傳來,余音裊裊,這就是桐廬鎮(zhèn)。桐廬鎮(zhèn)歷史悠久,鎮(zhèn)上建于唐開元26年(公元738年)的開元街便是昔日桐廬繁華的歷史見證??偯娣e6平方公里,目前全鎮(zhèn)人口大約10萬,三面環(huán)水,一面靠山,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獨特的氣候條件,成就了獨特的小鎮(zhèn)風情。這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境內多丘陵山地,兩條江流過,形成了冬暖夏涼的江南小氣候,夏季更是一處清涼的避暑勝地。 各位游客,現在映入眼簾的是臨江的一條綠色長帶,這就是緊連縣城的江濱公園,東西長1800米,寬25米,總面積近百畝,這里原來是一片淤積的荒灘,而現在則成了桐廬市民最喜愛的地方。夜晚,坐在江邊,聊聊天,聽聽音樂,看江面上漁船點點,兩岸萬家燈火,一幅祥和的氣氛,與古桐廬鎮(zhèn)隔江相對的便是桐廬縣城的新城區(qū),我們可以看到,新城區(qū)新氣象,無論是布局,還是建筑風格,都是按照統(tǒng)一的,在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是桐廬縣城最繁華的中心地帶。 船行到此,可以看到就在前方有兩座大橋,遠一點的叫富春江大橋,也稱富春江一橋;眼前這座叫富春江二橋,因一頭連著桐廬鎮(zhèn)的繁華商業(yè)街迎春街,故也稱迎春橋。這兩座大 橋飛架在富春江上,為富春江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稱此景為“雙橋入畫”。桐廬從三國東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開始設縣,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了,長期以來,盡管桐廬人民一代又一代做著各種各樣的美夢,但還是改變不了“一江隔南北,兩岸長相嘆”的局面。1991年10月,富春江上的第一座大橋富春江大橋的建成終于結束了富春江自古無橋梁的歷史。富春江一橋,總投資2150萬元,全長812米,橋面通行車道寬10米,終于圓了人們可以“走”著來往的夢想。眼前的這座富春江二橋建于1996年,全長1021米,寬15米,是兩岸人民現在來往的一座生活用橋。 好,各位游客,過了兩橋以后,我們的眼前頓時一亮,一排青翠的山巒如屏風般聳立江邊,這就是“十里排門山”。相傳,排門山從前叫牛山,山中有一大石窟,里面藏有仙界的十八頭一尺八寸長的金牛,玉皇大帝為了防止凡人去偷金牛,即命霹靂大仙把牛山劈成陡崖峭壁,使凡人無法辨認石門的位置,因山勢如同城內街道的排門,后人就把牛山稱為排門山了。桐廬瑤琳仙境景區(qū)級別:aaaa 票價:95 “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的瑤琳仙境(瑤琳洞),距杭州市115公里,系一大型石灰?guī)r溶洞,規(guī)模宏大,氣勢壯觀。主洞長約900余米,面積約為28000平方米,是億萬年前大自然的杰作,洞內鐘乳累累,石筍林立,奇石斗秀,清泉潺潺浮動,常年保持在18度左右。 桐廬垂云通天河 景區(qū)級別:aaaa 票價:108 垂云通天河與著名的瑤琳仙境毗鄰,與天目溪竹筏漂流、紅燈籠鄉(xiāng)村家園、浪石金灘一起組成了一處生態(tài)旅游板塊。這條地下長河,全長4.5公里,分二級河道。游完第一級河道后,由特別設計的升船裝置將游客連人帶船升至8米高差的二級河道,驚險刺激。 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 票價:45 大奇山又名“寨基山”,史稱“江南第一名山”,1992年被林業(yè)部批準建立“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面積700公頃。大奇山國家森林公園是桐廬縣城區(qū)組成部分,距320國道1公里,與桐君山、七里揚帆、富春江小三峽、嚴子陵釣臺共同構成富春江旅游板塊。 嚴子陵釣臺/富春江小三峽/江南龍門灣 票價:90 富春江小三峽,分為龍門峽、子陵峽和子胥峽。嚴子陵釣臺,位于桐廬縣城西南15公里的富春江畔,是中華文化的又一處璀燦寶藏。江南龍門灣位于桐廬富春江支流大源溪入口處,距縣城18公里,是富春江上的一處天然港灣,昔日為鸕鶿捕魚停泊處,故亦名鸕鶿灣。 富春江天目溪漂流 景區(qū)級別:aaa 票價:45 天目溪漂流包括竹筏和皮筏漂流,是沿當年徐霞客放舟漂流線路而開發(fā)的旅游項目,行程約2.5小時.距瑤琳仙境1.5公里,與紅燈籠鄉(xiāng)村家園相連,它們共同組成瑤琳仙境旅游板塊。 大溪峽激流闖灘漂流 票價:170 8公里驚艷峽谷,198米垂直落差,5m3/秒駭人水量,國際前沿戶外運動時尚標桿,浙江大溪峽闖灘風景區(qū)于2011年5月橫空出世,景區(qū)秉持國際前沿產業(yè)理念,依托專業(yè)團隊和技術,斥巨資歷時兩年精心鑄造。 紅燈籠-外婆家 票價:45 外婆家是按我國江南民間諺語“想吃來丈母家,要嬉去外婆家”的意境營造的,占地面積約11萬平方米,建有以鄉(xiāng)村風情、鄉(xiāng)村景觀、鄉(xiāng)村游樂為內容的30多個景點。景點的布局巧妙地利用了原有地形;按旅游的要求和功能進行創(chuàng)意設計,建筑精致。風格古雅,參差錯落的屋頂,樸質素雅的形態(tài).青磚黛瓦的明快色調,四周有青山綠水環(huán)抱,使整個外婆家景區(qū)構成一種和諧的美。 琴溪香谷 票價:45 琴溪香谷風景區(qū)地處桐廬東北與富陽接壤的高翔珠村境內,離桐廬縣城28公里,距富陽市30公里,距千島湖60公里,剛好處在杭州千島湖黃金旅游線的中段。景觀特征為典型的浙西地區(qū)高山臺地峽谷景觀。 印象富春江 票價:90 富春江漂流是在原七里瀧大壩下至桐君山基礎上開發(fā)的碧水休閑項目。七里揚帆是古“嚴陵八景”之一,因“有風七里,無風七十里”的古諺而得名。90年代末,富春江旅游股份公司將其開發(fā)為旅游項目,項目推出以來,深得游客的喜愛,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效應。 浪石金灘 票價:45 桐溪漂流,原名浪石金灘,浪石,據載:“昔日有巨石踞江中,宛浮水面,隨波上下,名浪石”。金灘又名:“潮逆灘”,昔日錢塘江上漲至此而形成,系天然鵝卵石沙灘,面積達千余畝。現改名為桐溪漂流。有諸多歷史遺跡典故的瑤母殿。自然風貌秀麗,四周青巒疊嶂,兩岸阡陌縱橫,沙灘交錯。 蜿蜓跌宕,清澈見底,更有千年古樟、萬傾蘆海,四季景物各具風韻。浙江桐廬導游詞篇三:桐廬嚴子陵釣魚臺導游詞 富春江嚴子陵釣魚臺導游詞 講解內容: 釣臺簡介“嚴子陵釣臺”碼頭、牌坊嚴先生祠堂 大型精品碑廊(中間經過“天下第十九泉亭”“李太白醉酒處”“留 、 、 芳亭” )東臺“雙清亭”西臺謝翱慟哭處夢鼎亭 “清風軒”茶室小碑廊、客星亭、滄波橋回碼頭上船。 船上、碼頭上 諸位游客, 你們好! 歡迎大家來富春江嚴子陵釣臺和富春江游覽。 嚴子陵釣臺是富春江新安江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簡稱“兩江一湖 (千島湖) ”上的主要風景點,是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愛 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也是聞名于世的東南古跡之一。因為東漢高士 嚴子陵拒絕光武帝劉秀之召,拒封“諫議大夫”之官位,來此地隱居 垂釣而聞名古今。歷代不少文化名人如:李白、范仲淹、孟浩然、蘇 軾、陸游、李清照、朱熹、康有為、脬達夫、張大千、陳毅、郭沫若、 巴金等來過釣臺,并留下不少詩文佳作。據統(tǒng)計從南北朝至清朝 就有 1000 多名詩人、 文學家來過此地, 并留下 2000 多首詩文, 所以, 這條旅游線在以前也被稱為浙西唐詩之路旅游線。1949 年 4 月,毛 澤東同志的七律和柳亞子先生中寫道“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 過富春江“就是用嚴子陵隱居垂釣富春江畔這件事,來規(guī)勸柳亞子先 生應留在北京參加建國工作。 嚴子陵釣臺,座落在被譽為“清麗奇絕,錦峰秀嶺”的富春山山 腰。這山高 312 米(海拔) ,逶迤 35 公里。山下的這段江面又稱“七里瀧”“七里灘”“七里瀨” 、 、 。諸位請看,前面那蔥郁的山巒之中, 一對奇峰屹立水涯。 李白詩中曾描繪為 “釣臺碧云中, 邈于蒼山對” 。 右邊的稱為東臺, 左邊的則稱為西臺, 所以這一景也叫 “雙臺垂釣” 。 諸位,釣臺碼頭就要到了,在此,我們已可以看到:在碼頭上, 有一些大小規(guī)格各異的石碑立在那里,體現出“嚴子陵釣臺”濃郁的 文化氣息。 這些碑文都是現代名人如郁達夫、 巴金、 譚啟龍、 陳立夫、 朱玖瑩、孫友等人的作品。好,船就要靠岸了,請大家按次序下船, 注意安全。 諸位,首先請大家先來看一下郁達夫的這塊釣臺的春晝碑。 這是 1931 年 3 月郁達夫來游釣臺時寫的,那時的釣臺“只寂寂的看 不見一個人類歪斜的亭子縱橫蕪雜的草木祠堂是廢垣 殘瓦”可想當年的釣臺就如同當時的時局一樣,充滿著陰霾,而 現在的釣臺已是游人如織。 這塊石牌坊正面的“嚴子陵釣臺”幾個字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 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書寫的:背面的“山高水長”是原西冷印社社 長, 浙江省書法協(xié)會主席沙孟海先生書寫。 此牌坊上面還有許多雕琢, 更是栩栩如生,諸位請隨我一同去觀看。 諸位游客, 站在這里請大家抬頭往上方看, 在山腰有兩塊大盤石, 高近百米,這就是東西兩臺了。你們看,東臺前面還有一支石筍非常 突出。在這個位置上看,好象是一位古代的仕女,頭上梳著發(fā)髻,身 穿裙袍,甚至裙上的皺折好象全看得清。有人說:這大概是陪伴嚴子 陵的仕女。諸位看像不像?但如果你要登上東臺左側那塊稱為“棋盤石”的石臺上往下看,它卻象是一支直上直下的石筍。有人說它更象 是嚴子陵的釣魚桿?諸位等會兒可以自己上山去觀看。同時,還可以 在上面的“棋盤石”上留個影。它的背景有山、有水、有房、有樹、 有船、有亭臺,還有一支石筍。 我們現在去“嚴先生祠堂”游覽。 祠堂里 這祠堂,唐朝時原是嚴氏的家祠。宋朝景佑中期,也就是 960 多 年前北宋時,由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所建。并繪像立碑祭祀 嚴子陵。同時還著有嚴先生祠堂記 。后來這祠堂屢壞屢修?,F在 的祠堂是 1983 年重建。是范仲淹興建祠堂之后第 17 次重建,也是歷 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重建。這尊塑像是 1982 年由浙江省美術學院雕 塑系湯守仁教授塑的。 嚴子陵,名光,浙江余姚人。他本姓“莊” ,因為避漢明帝劉莊 之諱,而改姓“嚴” 。他博學多才,少有高名。年輕時與漢光武帝劉 秀是同窗好友。劉秀登位稱帝后,嚴子陵改名換姓,隱身不見。劉秀 很想念他,命畫工繪像,派人各處尋訪,了解下落。后來在齊國的土 地上,發(fā)現一人披羊裘,戴斗笠,很象子陵。于是備車備禮去接他, 往返三次,才召其入京。歷史上還有這樣一段記載,說的是:嚴子陵 被召到京城洛陽之后,不去朝拜光武帝,反而要光武帝來看他。后來 被邀請和光武帝劉秀同床酣睡。子陵睡相不好,將自己的腳放在皇帝 的肚子上。 第二天看星相的太史急奏: 客星犯御座甚急! 劉秀笑著說: 這是因為我與老朋友同床睡覺的關系。 后來劉秀封嚴子陵為諫議大夫,他不肯當,來到這里耕種垂釣。從此,人們?yōu)榉Q贊子陵這種不事王侯 的精神,稱他為“客星” 。這“客星”碑,那“釣臺”碑,都是按釣 臺原有的明朝弘治十年薛敬之題書的拓片重新鐫刻的。 這一段史實在 后漢書中的嚴光傳里有記載。山上的東臺亭內就有一塊石碑 鐫刻了此文,大家一會兒可上山去仔細閱讀。 祠堂中最有價值的碑文是那塊范仲淹的嚴先生祠堂記 , 諸位請隨我去觀看。 碑前 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文學家。 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 年)因宮遷矛盾受到牽連,由右司諫被貶到睦州任知州。睦州后來改 為嚴州,也就是現在的桐廬、分水、建德、壽昌、淳安、遂安六縣。 當時州治所在地是梅城,那年他已經四十六歲。范仲淹在睦州當官時 間不長,卻做了不少被后人稱道的好事,其中之一就是新建“嚴先生 祠堂” ,并寫了嚴先生祠堂記 。 嚴先生祠堂記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清代康熙年間被吳楚 材、吳調侯編入古文觀止一書后,流傳更廣,影響更大。 嚴先 生祠堂記中第一句話: “先生,光武之故人也。 ”就明確指出嚴子陵 是光武帝的老朋友。結尾的“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 水長。 ”佳世名句,傳誦至今。介紹到這里,大家就清楚了,剛才大 家看到的釣臺牌坊的 “山高水長” 和這個祠堂正中橫額的 “光武故人” 的出處了。 對面是明代人鐫寫的 重修嚴先生祠堂記 諸位, 。 請看這是 1983年的重修嚴先生祠堂記 。它們記載著對嚴光的追憶和重修“嚴先 生祠堂”的情況。 嚴子陵釣臺自從 1981 年 10 月 1 日開放以來, 桐廬縣旅游局先后 于 1984 年、1993 年在釣臺建造了兩座一小一大的碑廊,這些碑都是 請國內外著名書法寫,由桐廬縣當地匠人鐫刻的,今天大家要游 覽的是大型精品碑廊。 照壁前 這些碑廊全長 260 米, 總面積 278 平方米。 它共分四部分: 照壁、 天下第十九泉、太白醉酒處和上下三層的碑廊,共有碑 106 塊?,F在 我們已站在照壁前,各位,往上看,但卻看不見碑廊在哪?那是因為 這座碑廊如游龍盤臥在富春山茂密的綠蔭叢中, 是一個高低錯落的爬 山式碑廊。這個碑廊于 1993 年 2 月 18 日開始動工,僅以 226 天的速 度基本完工,于 93 年 10 月 21 日剪彩,接待國內外游客。 現在我們先看一下這塊石照壁。它長 7.58 米,高 2.4 米,陽面 是由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天津大學教授王學仲先生撰文、著名書 法家孫釗先生書寫的嚴子陵釣臺文 ,本文用精湛的語句描繪了富 春山水的秀美,對嚴子陵作了公正的評價。 照壁陰面是一幅石雕山水畫。節(jié)選于元朝著名畫家黃公望的富 春山居圖 。黃公望字子久,號大癡道人,常熟人,博通經史,工詩 能文,尤其善畫山水。后來放棄書吏生活后,隱居富陽縣,遨游富春 山水之間。至元 17 年到 20 年的三年里,繪成長 6.4 米,寬 33 厘米 的富春山居圖 。繪出了富春江兩岸荒村蔬林、山澗江畔、亭臺、小橋、漁舟、飛泉明清以來視為國寶,可惜在明朝萬歷年間,成 了火中的殉葬品,從此首尾分離,分別收藏在浙江博物館和臺灣故宮 博物館。 這方石畫寬 3.68 米,高 1 米,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西冷書 畫院畫師壽崇德先生挑選原畫中最近似釣臺的第五部分,精心設計: 畫面 4/5 為畫,1/5 為原題字,并親自臨摹,然后由桐廬縣旅游局基 建科的同志用 15 天時間放大并描在這石塊上,再由三位石匠師傅用 90 天時間鐫刻完成此畫。 諸位可以仔細觀看石雕畫如此精細、 逼真。 它保持了原畫冼煉、流暢的筆法。 十九泉亭前 進入了“聽泉”圓洞門,我們來到了“天下第十九泉” 。這里面 積雖然不大,但幽靜、緊湊、中心突出。著名書法家沙孟海先生的題 詞, 道出了景點名稱, 不言而喻眼前這座石亭就是 “天下第十九泉亭” 。 那高高聳立的石雕像是茶圣陸羽。陸羽與桐廬、與嚴子陵釣臺這天下 第十九泉有什么關系?我來給大家作個簡單介紹。 陸羽,字鴻漸,唐代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縣)人。據說他是一 個被遺棄的嬰兒,三歲時孤苦伶仃被竟陵龍蓋寺智光禪師收養(yǎng),智積 禪師嗜好飲茶,陸羽從小給他煮茶,積累了許多經驗,后來他收起僧 衣,擅自離開寺院,去戲班子學演木偶戲、參軍戲和幻術。又曾到火 門山鄒夫子處讀書,使他在文學上得到深造。他勤奮好學,酷愛大自 然,對茶葉專業(yè)興趣很濃。他跋山涉水,深入各主要茶區(qū)進行調查研 究,鉆研茶葉生產和科學技術。唐代建中元年(公元 780 年) ,我國第一部完整系統(tǒng)的茶葉專著茶經問世了。陸羽在茶經中寫道: “西揚、武昌、廬江、晉陵好茗而不及桐廬” 。當年又品天下水位, 桐廬嚴陵灘水位被評為第十九位, “天下第十九泉”因此而得名,這 里水味清洌甘甜,原泉亭臨江而建,1984 年修復于此。 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