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新課標2015年(人教版)化學必修2高中化學教學案含圖片_第1頁
[推※薦]新課標2015年(人教版)化學必修2高中化學教學案含圖片_第2頁
[推※薦]新課標2015年(人教版)化學必修2高中化學教學案含圖片_第3頁
[推※薦]新課標2015年(人教版)化學必修2高中化學教學案含圖片_第4頁
[推※薦]新課標2015年(人教版)化學必修2高中化學教學案含圖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中化學全冊教教案 必修 2 第一章 原子結構與 元素周期律 第一節(jié) 原子結構 一教材分析 (一) 知識脈絡 通過初中的化學學習 ,同學們已經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本節(jié)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繼續(xù)深入地探討原子核的結構以及核外電子的排布的規(guī)律,并利用原子結構的知識解釋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質,使學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與元素的性質 (得失電子能力、化合價等 )的關系。同時,通過原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為后階段學習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結構打下基礎。 (二)知識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點: 新教材(必修)與舊教材相比,刪掉了描述核外電子運動特征的電子云;降低了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結構示意圖,元素的部分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的關系;調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現(xiàn)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識的邏輯關系,符合學生認識規(guī)律。同時,新教材更注重了讓學生參與學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更注重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學目標 原子的構成 原子核 (質子和 中子 ) 核外 電子 原子中各微粒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電性關系和質量關系 核外電子運動特 點 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 原子結構示意圖 ) 核素和同位素 核外電子排布與元素性質(原子得失電子能力和化合價)間的關系 (一)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原子核的結構,懂得質量數(shù)和 A ZX 的含義,掌握構成原子的微粒間的關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義;掌握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質量數(shù)之間的相互關系。 2.引導學生了解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使他們能畫出 1 18 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了解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與元素的原子得、失電子能力和化合價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構成原子的微粒間的關系和氫元素核素等問題的探討,培養(yǎng)學生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嘗試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 (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的質量、電 性的認識 ,了解微觀世界的物質性 ,從而進一步認識物質世界的微觀本質;通過原子中存在電性不同的兩種微粒的關系,認識原子是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體。 2.通過人類探索原子結構的歷史的介紹,使學生了解假說、模型等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研究的歷程,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體驗科學研究的艱辛與喜悅。 3.通過 “ 化學與技術 -放射性同位素與醫(yī)療 ” ,引導學生關注化學知識在提高人類生活質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過 “ 未來的能源 -核聚變能 ” ,引導他們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熱點問題 ,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 知識上重點、難點:構成原子的微粒間的關系和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 (二)方法上重點、難點:培養(yǎng)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 ,嘗試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對信息進行加工。了解假說、模型等科學研究方法 和科學研究的歷程 。 四教學準備 (一)學生準備:上網查閱, 14 6C 在考古上的應用;核素、同位素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搜集有關原子結構模型的資料。 (二)教師準備:教學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五教學方法 問題推進法、討論法。 六課時安排 2 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 1 課時 【提問】 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 【學生回答】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課題】 這一節(jié)就從探討原子的結構開始我們的學習。 【點評】 開頭簡潔,直截了當,由初中相關知識提出問題,過渡到原子結構的學習。 【 板書 】 第一節(jié) 原子結構 【提出問題】 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同種原子的性質和質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構成的呢 ? 【學生思考、回答】 【 媒體顯示 】 利用 Flash動畫演示盧瑟福的 粒子散射實驗 1.實驗示意圖 2.現(xiàn)象: 【 觀察、思考 】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思考下列問題: ( 1)絕大多數(shù) 粒子穿過金箔后仍沿原來的方向前進,原因是什么? ( 2)為什么有少數(shù) 粒子卻發(fā)生了較大的偏轉? ( 3)極少數(shù)的 粒子幾乎象是被金箔彈了回來,原因是什么? 【 討論 】 學生分組討論:根據(jù) 粒子散射的實驗 現(xiàn)象,學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結構模型。并由代表發(fā)言。 【 歸納、小結 】 3.盧瑟福 的 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 核外電子 構成,原子核帶正電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帶負電荷的電子在原子核周圍的空間做高速運動。 【點評】 通過盧瑟福的 粒子散射實驗的介紹 , 由學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結構模型,使學生實現(xiàn)一種科學探究的體驗;了解假說、模型等科學研究方法和科學研究的歷程 ,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 學會一種方法:通過粒子撞擊實驗,研究微觀世界的規(guī)律,使人類獲得了一種嶄新的研究方法。認識一個 規(guī)律:從實踐到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是人類認識 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 【 質疑 】我們已經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 核外電子 構成。那么,原子核的內部結構又是怎樣的?電子在核外空間的運動狀態(tài)又是怎樣的呢 ? 【板書】 一 .原子核 核素 1. 原子核的構成, 【 媒體顯示 】 原子結構示意圖 【 學生閱讀 】 構成原子的微粒 -電子、質子和中子的基本數(shù)據(jù): 微粒 電子 質 子 中 子 質量 (kg) 9.10910 31 1.67310 27 1.67510 27 相對質量 0.005484 1.007 1.008 電 量 (C) 1.60210 19 1.60210 19 0 電荷 -1 +1 0 【 思考、討論并提問 】 請根據(jù)表中所列數(shù)據(jù)討論 : 1.在原子中,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和核外電子數(shù)之間存在著什么關系?為什么? 2.原子的質量主要由哪些微粒決定? 3.如果忽略電子的質量,質子、中子的相對質量分別取其近似整數(shù)值,那么,原子的相對質量在數(shù)值上與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有什么關系 ? 【 教師引導學生 小結 】 1、數(shù)量關系: 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2、電性關系: 原子 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陽離子 核內質子數(shù) 核外電子數(shù) 陰離子 核內質子數(shù) 核外電子數(shù) 3、質量關系: 質量數(shù)( A)質子數(shù)( Z)中子數(shù)( N) 【歸納小結】 如果用 A ZX的形式表示一個質量數(shù)為 A、質子數(shù)為 Z的原子,那么組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可以表達為 : 原子 A ZX 【遷移與應用】 1.在科學研究中,人們常用 3717Cl符號表示某種原子,請你談談圖中符號和數(shù)字的含義。 2.某二價陽離子含有 10個電子 ,12個中子 ,求質量數(shù)。 3.元素 R的一個原子,質量數(shù)為 a ,其陰離子 Rn-有 b個電子,求中子數(shù)。 【回顧】 元素的種類是由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決定的。元素是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 (核電荷數(shù) )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質疑】 同種元素原子的質子數(shù)相同,那么,中子數(shù)是否也相同呢 ? 【 媒體顯示 】 三種不同的氫原子 【比較】 三種氫原子結構的異同。 【質疑】 它們是不是同一種元素? 【板書】 2.核素 核素: 人們把具有一定數(shù)目質子和一定 數(shù)目中子的一種原子稱為核素。 同位素: 質子數(shù)相同而中子數(shù)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為同位素。 【遷移與應用】 1請你描述構成原子的各種微粒與元素、核素間的關系。 2請你描述元素、核素、同位素間的關系 . 原子核 核外電子 中子 ( A-Z)個 Z 個 質子 Z 個 【 媒體顯示 】 元素、核素、同位素三者之間的關系: 【拓展與提高】 1 下列各組物質中,互為同位素的是 ( A) O2、 、 O3 、 O4 ( B) H2、 D2、 T2 ( C) H2O、 D2O、 T2O ( D) 4020Ca 和 4220 Ca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同種元素的質子數(shù)必定相同 ( B)不同元素原子的質量數(shù)必定不同 ( C)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 D)凡是核外電子數(shù)相同的微粒必定屬于同一元素 【交流與研討】 生物體在生命存續(xù)期間保留的一種碳原子 -碳 -14 ( 14 6C)會在其死亡后衰變,測量考古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遺物里碳 -14的數(shù)量,可以推斷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據(jù)課本內容與網上資料:闡述 14 6C在考古上的應用; 列舉核素、同位素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 【點評】 通過上網搜集資料,然后分組討論,讓學生參與學習,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目的。 【簡介】 1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診斷 2放射性同位素用于疾病的治療 3未來的能添一一一核聚變能 【點評】 本節(jié)教材采用問題推進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 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以激發(fā)學生思考,然后,通過看書、研討、交流等多種方式,尋求問題的解決,探討問題的結果。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 元素 同位素 核素 1 核素 n 第二課時 【 復習提問 】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 ,它們之間有何關系 ? 2.為什么原子不顯電性 ?. 3.為什么說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原子核上 ? 【 引言 】 我們已經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原子核的體積很小,僅占原子體積的幾千億分之一,電子在原子內有 “ 廣闊 ” 的運動空間。在這 “ 廣闊 ” 的空間里,核外電子是怎樣運動的呢 ? 【點評】 通過對上節(jié)課內容的復習,過 渡到新課的引入;由新的問題的提出,給出將要學習的內容,創(chuàng)設一種探究學習的氛圍。 【板書】 二、核外電子排布 【講述】 電子的運動具有區(qū)別于宏觀物體的幾大特征 :(1)質量很小 (9.109 10-31kg); (2)帶負電荷; (3)運動空間范圍小 (直徑約 10-10m) ;(4)運動速度快 (接近光速 )。因此 , 電子的運動特征就與宏觀物體的運動有著極大的不同一一它沒有確定的軌道。 【質疑】 我們如何去描述核外電子的運動呢 ? 【交流與研討】 根據(jù)課前搜集的有關資料:討論電子在原子核外是怎樣運動的 ? 【簡介】 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 1.道爾頓原子結構模型: 2.湯姆遜原子結構模型 : 3.盧瑟福原子有核模型 4. 玻爾原子結構模型 : 【點評】 通過原子模型的歷史回顧 ,讓學生體驗假說、模型在科學研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 嘗試運用假說、模型的科學研究方法。 【閱讀與討論】 學生閱讀課本第六頁第三自然段,分小組討論核外電子排布的有哪些規(guī)律? 并派代表回答。 【歸納并板書】 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 : 1.電子是 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遠、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電子層上分層排布; 2.每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shù)為 2n2(n 代表電子層數(shù) ); 3.電子一般總是盡先排在能量最低的電子層里,即最先排第一層,當?shù)谝粚优艥M后,再排第二層,等等。 4最外層電子數(shù)則不超過 8個 (第一層為最外層時 ,電子數(shù)不超過 2個 )。 【討論】 電子與原子核距離遠近、能量高低有何關系? 【板書】 電子層 1 2 3 4 n 電子層符號 K L M N 離核距離 近 遠 電子的能量 低 高 最多能容納的電子數(shù) 2 8 18 32 2n2 【 媒體顯示并 講述】 嘗試運用上述規(guī)律 ,排出鈉原子核外的電子,并用原子結構示意圖加以表 示。 【 試一試 】 完成下表,看看誰較快。 核電荷數(shù) 元素名稱 元素符號 各層電子數(shù) K L M 1 氫 H 1 2 氦 He 2 3 鋰 Li 2 1 4 鈹 Be 2 2 5 硼 B 2 3 6 碳 C 7 氮 N 8 氧 O 9 氟 F 2 7 10 氖 Ne 11 鈉 Na 2 8 1 原子核 核電荷數(shù) 電子層 電子層上的 電子數(shù) 12 鎂 Mg 13 鋁 Al 14 硅 Si 15 磷 P 16 硫 S 2 8 6 17 氯 Cl 18 氬 Ar 2 8 8 【 媒體顯示 】 核電荷數(shù)從 1到 18的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遷移與應用】 1. 下列微粒結構示意圖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 2. 下列微粒結構示意圖是否正確?如有錯誤,指出錯誤的原因。 【點評】 通過上述應用,使學生加深對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的認識,對容易出現(xiàn)的錯誤,讓學生自我發(fā)現(xiàn),以加深印象。 【閱讀、思考、 交流 】 學生閱讀教材第七頁,思考、交流 下列三個問題: 1.元素的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有什么關系 ? 金屬鈉、金屬鎂在化學反應中常表現(xiàn)出還原性,而氧氣、氯氣在化學反應中常表現(xiàn)出氧化性,你能用原子結構的知識對這一事實進行解釋嗎 ? 2.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非金屬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一般是多少 ? 3.元素的化合價的數(shù)值,與原子的電子層結構特別是最外層電子數(shù)有什么關系 ? 【點評】 通過上述交流與討論,讓學生認識元素的性質與原子結構的內在聯(lián)系 ,初步了解元素性質的變化規(guī)律。為后階段學習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打下基礎。 【 概括與整合 】 構成原子的各 種微粒之間的關系及相關知識如下圖所示。 原子中各 微粒間 的數(shù)量關系、電性關系、 質量關系 原子核 ( 質子、中子 ) 核素、同位素的含義 元素與原子的關系 原子結構 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 核外電子 核外電子排布與元 素性質間的關系 【遷移與應用】 1質子、 中子、核外電子從不同角度描述了元素或原子的某些性質和特點,試填下表說明 質子、 中子、核外電子數(shù)目的多少分別決定著什么? 微?;蛭⒘=M合 決定屬性 質子 決定元素的種類 中子 電子 質子和中子 質子和電子 2現(xiàn)有 微粒結構示意圖,試填表,當 n取不同值時相對應的微粒名稱和微粒符號。 n值 微粒名稱 微粒符號 【作業(yè)】 書后練習 1、 2 題 【點評】 本節(jié)教材主要采用的是討 論法教學,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注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突出自主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深圳市深圳大學附屬中學 曾祥閣 編寫) 第二節(jié)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教材分析 (一)知識脈絡 本節(jié)教材采用歸納總結的方法引導學生探索元素的性質(元素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以及主要化合價、原子得失電子能力)和原子結構的關系從而歸納出元素周期律,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實質;再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礎上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周期表中元素排布的規(guī)律,認識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原子結構的特點,為下一節(jié) 學習同周期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預測同主族元素的性質奠定基礎;同時,以鐵元素為例,展示了元素周期表中能提供的有關元素的信息和金屬與非金屬的分區(qū);最后以 IIA 族、 VA 族、過渡元素為例分析了同族元素結構與性質的異同。 (二)知識框架 原子最外電子排布變化 歸納出 周期表的 周期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表現(xiàn)為 原子半徑變化 周期表的 族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點: 新教材通過對元素周期律的初探,利用圖表(直方圖、折線圖)等方法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增強了教材的啟發(fā) 性和探究性,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如作圖、處理數(shù)據(jù)能力、總結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數(shù)據(jù)得出結論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認識元素周期律。 2讓學生認識元素周期表的結構以及周期和族的概念,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間的關系。 3讓學生了解 IIA 族、 VA 族和過渡金屬元素的某些性質和用途。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對元素周期律的探究,培養(yǎng)學生利用各種圖表(直方圖、折線圖)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 2通過對獲取的大量事實和數(shù)據(jù)等信息進行加工、分析,培養(yǎng)學生學歸納、概括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過案例的探究,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并且掌握從大量的事實和數(shù)據(jù)中分析總結規(guī)律、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等科學抽象的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學習元素周期律,能使學生初步樹立“由量變到質變”、“客觀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和具有內部規(guī)律”“內因是事物變化的依據(jù)”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學習化學史知識,能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客觀存在的事物的認識是隨著社會和科學的發(fā)展不斷發(fā)展的;任何科學的發(fā)現(xiàn)都需要長期 不懈地努力,才能獲得成功。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知識上重點、難點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結構 。 (二) 方法上重點、難點 學會用圖表等方法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對數(shù)據(jù)和事實進行總結、概括從而得出結論。 四、教學準備 第 1 課時前,補充 P11 表格中所缺內容。 第 2 課時前,周期表一共有多少周期?多少族?分別有多少種元素? 第 3 課時前, 查一查在周期表中同學們熟悉的元素,搜集它們的用途。 認識 IIA VA過渡元素 元素化合價 變化 五、教學方法 閱讀探究 討論歸納法 六、課時安排 3 課時 七、教學過程 第 1 課時 【新課導入】 前 面我們學習了原子的構成,它包括質子、中子、電子三部分,相同元素一定具有相同的質子數(shù),如果我們按質子數(shù)從小到大把元素排列起來,每種元素就有一個序號,即原子序數(shù),對原子序數(shù)為 1-18 的元素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認識元素之間內在聯(lián)系和變化的規(guī)律性。那么,原子序數(shù)為 1-18 號元素的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和元素的主要化合價隨原子序數(shù)的變化是如何變化的? 【點評】 利用質疑,引入新課題,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板書】 第二節(jié)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一、 元素周期律 【交流與研討】( 1) 分組 填寫教 材 P11頁表中所缺的內容; ( 2) 對表中各項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尋找其中的規(guī)律。 【媒體展示】 分組填寫的表格 元素 符號 元素 名稱 原子 序數(shù) 核外電 子排布 電子 層數(shù) 最外層電子數(shù) 原子半徑 相對原 子質量 最高化合價 最低化合價 H 氫 1 1 1 1 0.037 1.008 +1 He 氦 2 2 1 2 - 4.003 0 Li 鋰 3 2, 1 2 1 0.152 6.941 +1 Be 鈹 4 2, 2 2 2 0.089 9.012 +2 B 硼 5 2, 3 2 3 0.082 10.81 +3 C 碳 6 2, 4 2 4 0.077 12.01 +4, -4 N 氮 7 2, 5 2 5 0.075 14.01 +5, -3 O 氧 8 2, 6 2 6 0.074 16.00 -2 F 氟 9 2, 7 2 7 0.071 19.00 -1 Ne 氖 10 2, 8 2 8 - 20.18 0 Na 鈉 11 2, 8, 1 3 1 0.168 22.99 +1 Mg 鎂 12 2, 8, 2 3 2 0.160 24.31 +2 Al 鋁 13 2, 8, 3 3 3 0.143 26.98 +3 Si 硅 14 2, 8, 4 3 4 0.117 28.09 +4, -4 P 磷 15 2, 8, 5 3 5 0.110 30.97 +5, -3 S 硫 16 2, 8, 6 3 6 0.102 32.06 +6, -2 Cl 氯 17 2, 8, 7 3 7 0.099 35.45 +7, -1 Ar 氬 18 2, 8, 8 3 8 - 39.95 0 【點評】 通過填表,讓學生獲取感性知識,一方面復習了前面學過的原子結構有關知識,也為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提供數(shù)據(jù)方面的支持。 【方法引導】 為了更直觀 地觀察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隨原子序數(shù)變化而變化的具體情況,每四人為一小組,通過 Excel中插入圖表的辦法 畫出 以原子序數(shù)為橫坐標、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縱坐標的直方圖。 【交流研討】 小組代表展示其直方圖。 最外層電子數(shù) 【點評】 讓學生學習常用的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和表示方式,培養(yǎng)學生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的能力、相互合作的意識,也讓學生獲得直觀形象的感性知識,為歸納元素周期律奠定基礎。 【引導過渡】 觀察 1-18號元素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變化,我們發(fā)現(xiàn)從 3號到 10號,最外層電子由 1增加到 8,從 11 號到 18號最 外層電子數(shù)又由 1增加到 8。象這樣每隔一定數(shù)量,又重現(xiàn)前面出現(xiàn)過的情況的變化稱為 周期性變化。 【聯(lián)想與質疑】 通過直方圖,對于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隨原子序數(shù)的變化情況,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小結、板書】 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 【方法引導】 為了更直觀地觀察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shù)變化而變化的情況,每四人為一小組,通過 excel 插入圖表的辦法 畫出 以原子序數(shù)為橫坐標、原子半徑為縱坐標的折線圖。對于原子半徑的變化,你的結論是什么? 【交流研討】 小組代表展示其折線圖,交流小組的觀點。 原子半徑隨原子序數(shù)變化圖00.050.10.150.21 4 710 13 16原子序數(shù)原子半徑原子半徑0123456781 3 5 7 9 11 13 15 17最外層電子數(shù)原子序數(shù) 【小結、板書】 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排布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 并且有下列規(guī)律:電子層數(shù)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隨原子序數(shù)的增加,半徑逐漸減小。 【 講述 】 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半徑教材中沒有列出,它跟鄰近的非金屬元素的原子相比顯得特別大,這是由于測定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半徑的根據(jù)與其它元素的原子半徑不同。 【小組討論】 影響原子半徑的因素: ( 1)電子層數(shù)相同時,影響原子半徑的因素是什么? ( 2)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時,其影響因素是什么? 【小結、板書】 影響原子 半徑的因素: 電子層數(shù)相同,質子數(shù)越多,吸引力越大,半徑越??; 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電子層數(shù)越多,電子數(shù)越多,半徑越大。 【方法引導】 每四人為一小組,通過 excel 插入圖表的辦法 畫出 以原子序數(shù)為橫坐標、元素的主要化合價為縱坐標的折線圖。對于元素主要化合價的變化,你的結論是什么? 【交流研討】 小組代表展示其折線圖,交流小組的觀點。 元素化合價隨原子序數(shù)變化圖-505101 3 5 7 911 13 15 17 19原子序數(shù)元素化合價【小結、板書】 隨著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元素的化合價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 且有以下量的關系 : 最高正價 +負價 =8 【引導、探 究】 綜合以上的事實, 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大家 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 【小結、板書】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質隨著元素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而呈現(xiàn)出周期性的變化。 【 媒體顯示 】 【引導、探究】 大家知道嗎?元素的性質是由元素原子的哪一部分決定的?那么元素性質隨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呈現(xiàn)出周期性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小結、板書】元素性質的周期性變化是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呈現(xiàn)周期性變化的必然結果。 【 媒體顯示 】 【點評】 本節(jié) 將分散的元素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歸納、提升,得到元素周期律。注重 培養(yǎng)學生從大量的事實和數(shù)據(jù)中分析、 總結規(guī)律等概括能力和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學生從自然科學原子結構即電子排布 元素的 性質 決定 原子序數(shù)變化(量變) 元素性質變 化 (質變) 引起 的角度初步樹立“客觀事物本來是互相聯(lián)系的和具有內部規(guī)律性”“量變引起質量” “內因是事物變的根據(jù)”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課堂小結、媒體顯示】 以 18號元素核外 分析歸納 最外層電子數(shù)隨原子序數(shù) 電子排布為例 遞增呈周期性變化 決定 元素原子半徑的周期性變化 總結歸納 元素周期律 元素主要化合價的周期性變化 元素周期律實質 【達標檢測】 1、元素周期律的內容和實質是什么? 2、下列元素原子半徑最大的是 A、 Li B、 F C、 Na D、 Cl 3、下列各組元素中按微粒半徑遞增順序排列的是 A、 Li Na K B、 Ba2+ Ca2+ Mg2+ C、 Ca2+ K+ Cl- D、 N O F 4、某元素氣態(tài)氫化物的分子式為 H2R,該元素的最高價氧化物的分子式為 _. 第 2課時 【引入課題】 元素周 期律使人們認識了雜亂無章的化學元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和變化規(guī)律,如何把這種規(guī)律具體地表現(xiàn)出來呢? 【板書】 二、元素周期表 的結構 【閱讀思考】 閱讀教材 P14頁,第 3行。思考 周期表中周期和族劃分的依據(jù)是什么? 【小結、板書】 同一周期:電子層數(shù)相同,原子序數(shù)遞增的元素從左到右為同一周期; 同一族:最外層電子數(shù)相同,原子序數(shù)逐漸增大的元素從上到下為同一族。 【閱讀思考】 閱讀教材 P14頁 15行,思考 周期表中有多少周期?每周期有多少種元素? 【點評】 以問題引入新課 ,開門見山,直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帶著問題閱讀可以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概括總結】 1周期,共 2種 元素 短周期 2周期,共 8種 元素 周期 3周期,共 8種 元素 (七個橫行) 4周期,共 18 種 元素 長周期 5周期,共 18種 元素 6周期,共 32種 元素 不完全周期 7周期,目前已發(fā)現(xiàn) 26 種 元素 【點評】 結合學生已有的原子結構知識,讓學生填寫并記住每個周期所含元素的種數(shù),有助于推斷原子序數(shù)一定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閱讀、思考】 在周期表中有兩個特殊的位置,鑭系和錒系,閱讀課文 P14倒數(shù)第二段,說出這些元素在周期表中什么位置?結構上有何特點? 【總結陳述】 在第六周期中,從 57號鑭( La)到 71號元素镥( Lu),共 15種元素,它們的最外層和次外層電子層結構及元素的化學性質十分相似,這 15種元素總稱為鑭系元素。排在周期表第六行,第三列。 與此類似 ,在第七周期中, 89號元素錒( Ac)到 103號鐒( Lr)這 15種元素總稱為錒系元素,排在第七行,第三列。 【觀察與思考】 在周期表中共有多少列?分為哪些族? 【概括總結】 主族( A):共 7個主族,包括長周期和短周期元素 族 副族( B):共 7個副族,只包括長周期元素 ( 18個縱行) 第 VIII族:包括 8、 9、 10 三個縱行的元素 0族:稀有氣體元素 【點評】 通過閱讀、觀察、交流、研討,改變了學生學習的被動狀態(tài),變“要我學”為 “我要學”, 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意識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觀察與思考】 在周期表的個縱行個族中,各族從左到右的排列順序如何? 【媒體展示】 元素周期表 【觀點陳述】 在 元素周期表中,各族 從左到右的依次是: IA IIA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 IB IIB IIIA IVA VA VIA VIIA 0。 【觀察與思考】 在所有族中,元素最多的族是哪一族?共有多少種元素? 【結論】 在所有族中,第 IIIB族包括鑭系和錒系元素,因此元素最多,共有 32種元素。 【理解應用】 據(jù)周期表結構,推測原子序數(shù)為 85號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哪一周期?哪一族? 【案例分析】 推測元素在哪一周期: 85-2-8-8-18-18=31,減 5次后小于 32,為第 6行,第六周期;推測在哪一族:第六行的最后一列元素應為第 32 個,從減出的數(shù)據(jù)為 31可以推出它是在第 17 列,為第 VIIA族。 【點評】 通過評價,學會如何應用周期表的結構推測一定原子序數(shù)的原子在周期表的位置。鞏固了對元素周期表結構的認識,可以加深對周期表結構的理解。 【閱讀思考】 閱讀教材 P13頁倒數(shù)第一自然段, 通過周期表,我們還可以了解元 素的哪些信息? 【交流觀點】 ( 1) 通過周期表,我們可以了解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 元素的位置、 元素名稱、元素符號 、元素的類別 、相對原子質量、 價層電子排布、是否人造元素、是否放射性元素 等信息。 ( 2) 通過周期表,我們還可以對元素進行分區(qū),如硼、硅、砷、碲、砹和鋁、鍺、銻、釙的交界處畫一條虛線,虛線的左側為金屬元素,右側為非金屬元素;位于虛線附近的元素,既表現(xiàn)金屬元素的性質,又表現(xiàn)為非金屬元素的性質。 ( 3) 通過周期表,還可以根據(j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認識它們的性質。 【聯(lián)想、質疑】 元素周期表是化學學習和化學研究的重要 工具,請大家概括它的結構。 【小結、板書】 短周期(一、二、三行)(元素有 2、 8、 8 種) 周期 長周期(四、五、六行)(元素有 18、 18、 32 種) 不完全周期(七行)(元素有 26 種) 元素周期表結構 主族( 1、 2、 13、 14、 15、 16、 17 列) A 族 族 副族( 3、 4、 5、 6、 7、 11、 12 列) B 族 零族( 18 列) 第 VIII 族( 8、 9、 10 列) 【點評】 本節(jié)主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shù)據(jù)、總結規(guī)律的能力,初步樹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