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應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學目標:1了解“格物致知”的文本含義及其對于學習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2學習本文從正反兩方面運用擺事實和講道理相結合的論證方法。3感受科學實驗精神的重要性,樹立格物致知的精神及樂于動手實驗的科學品質。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有這樣一則消息:四川一名女高中生以較高的分數(shù)考入了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專業(yè),入學后,她的高超的計算能力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交口稱贊??墒?,她做實驗的能力非常差,一連三周下來,竟未能完整地做好一個實驗,這又使她的老師大為惱火。這是一個典型的高分低能的例子,請同學們說說,造成這個女大學生高分低能的原因是什么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同學們說得十分在理,重理論,輕實踐,最終就有可能導致高分低能的狀況,這在當前高速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型社會中,是一個致命傷,這樣的學生很難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們也應當避免成為這樣的人。那么該怎么做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丁肇中先生的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或許能給我們諸多啟示。二、教學新課目標導學一:認識作者,整體感知1了解作者。丁肇中(1936年1月27日),美籍華裔物理學家,漢族,祖籍山東省日照市濤雒鎮(zhèn)。1962年獲得美國密西根大學物理學博士,1969年任馬薩諸塞理工學院教授,主要從事高能物理學研究。1974年領導的研究小組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新粒子:J/粒子(以與自己中文姓氏“丁”類似的英文字母“J”將那種新粒子命名為“J粒子”)。后來有了一系列與之相關的新粒子的發(fā)現(xiàn),使粒子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因此于1976年與里克特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F(xiàn)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他曾多次回國探親,對祖國的科學事業(yè)極為關心。在他領導的實驗小組里,中國派去的同志約占半數(shù),這些科學工作者在他精心指導下正從事基本粒子的研究工作。2速讀課文,結合課文批注,找出標示論題的語句、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承上啟下的段落、各段的關鍵句等,并給課文劃分段落層次。明確:本文論點:應有格物致知精神(課文標題)。全文論題: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2段):提出論題,即中國學生應該怎樣了解自然科學。第二部分(311段):針對論題進行回答分析,該部分可分為三層。第一層(35段):分析中國教育不重視格物致知的社會根源。第二層(610段):分析實驗精神在科學上的重要性。第三層(第11段):分析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中國學生的現(xiàn)狀。第三部分(第12段):解決問題。強調我們需要培養(yǎng)實驗的精神的意義并對我們這一代提出希望。目標導學二:精讀課文,理解觀點探究1:“格物致知”是丁教授點出論題后提出的一個重要概念,結合課文,說說它的意義是什么。明確:丁教授認為在傳統(tǒng)教育意義上“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達到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的田地,從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丁教授認為其真正意義是“探察物體而得到知識”,這意義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尋求真理的唯一途徑是對事物客觀的探索;第二,探索應該有想象力、有計劃,不能消極地袖手旁觀。希望我們這一代對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認識和思考,使得實驗精神真正變成中國文化的一部分?!碧骄?: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為什么不重視真正的“格”?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有什么弊端?明確: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不重視真正的“格”,是因為傳統(tǒng)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尋求新知識,而是適應一個固定的社會制度。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的思維而不愿動手,缺乏對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探究3:結合課文,說說我們?yōu)槭裁匆岢裎镏轮?。明確:提倡“格物致知”精神的關鍵有三點:這是由傳統(tǒng)中國教育導致的中國學生的弱點決定了的;這是被科學進展的歷史和實驗的過程證明了的;這也是應付今天的世界環(huán)境所不可少的。目標導學三:分析課文,掌握論證方法1簡述本文的論述思路。明確:本文的題目就是中心論點。從傳統(tǒng)教育里引出“格物致知”,闡述對其含義的理解以及我國古代對“格物致知”并不重視的原因分析,澄清人們的錯誤認識,接著作者從實驗過程的兩個特點、中國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作者自己的親身經(jīng)驗三個方面著重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兩個意義,并發(fā)出號召。逐層深入說理,思路十分清晰。2解析本文的論證方法。明確:(1)引用論證:引用大學,指出“格物致知”的基本意思,第3段引用大學介紹“格物致知”的目的,解釋“格物致知”真意被埋沒的原因。(2)舉例論證:借王陽明“格”竹苦思頭痛的失敗的事例,論述傳統(tǒng)儒家對實驗的態(tài)度是把探察外界誤認為探討自己;借通過實驗了解竹子性質的事例,論述實驗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借中國學生成績好而面臨研究工作卻束手無策的事例論述了中國學生偏向于理論而輕視實驗,偏向于抽象思維而不愿動手;借作者的親身經(jīng)驗論述以埋頭苦讀應付一切,對于實際的需要毫無幫助。(3)道理論證:第12段記述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義,從理論上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4)對比論證:王陽明“格”竹子的失敗事例,與通過科學實驗了解竹子性質的事例進行對比,突出新知識的獲得只能通過實地實驗。目標導學四:學以致用,升華拓展1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了“格物致知”精神,了解了真正的“格物致知”是要通過自己親身的實地實驗的,這種精神在自然科學的領域極其重要。同學們,你們已經(jīng)開始了物理、生物等自然學科的學習,請說說你們在這些自然學科的學習過程中是如何體現(xiàn)“格物致知”精神的。明確:比如做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實驗時,同學們人人動手,把乒乓球放在漏斗下,從漏斗頸向下吹氣。而有一位同學做完此實驗后,繼續(xù)聯(lián)想到把乒乓球放到漏斗頸上從漏斗體向上吹氣,這時乒乓球就懸浮于空中,使實驗現(xiàn)象更加具有挑戰(zhàn)性。這位同學正是通過動手實驗,發(fā)揮“格物致知”精神,才發(fā)現(xiàn)流體壓強與流速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獲取到真正的自然學科知識。2文章中說到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并不重視真正的格物致知,即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不重視實驗精神的培養(yǎng)。果真如此嗎?如果不是,請大家舉出例子。明確:不是。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闭侵挥袑Υ猴L的觀察實踐,才能有這樣的神來之筆。“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這正是對外界事物觀察凝結而出的詩歌。蘇東坡“格”山而成的“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對生活學習的具體探察才得到的真識。因此,說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不重視實驗精神的培養(yǎng)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三、板書設計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心論點具體剖析“格物致知”的含義(提出問題)具體分析“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意義(分析問題)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解決問題)教學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屆吉林省長春市農(nóng)安縣中考數(shù)學最后一模試卷含解析
- 2024屆江蘇省蘇州區(qū)學校七校聯(lián)考中考一模數(shù)學試題含解析
- 物業(yè)管理公司客戶服務承諾及措施
- 婦科患者護理安全管理要點
- 食品加工廠質量管理措施
- 幼兒園課程設置家長意見反饋及改進措施
-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語文試題(含答案)
- 護理健康教育查檢實施規(guī)范
- 十年(2014-2023)高考化學真題分項匯編(全國)專題23 碳、硅及無機非金屬材料(含答案或解析)
- 檢修安全確認培訓
- 數(shù)字貿(mào)易學-思考題及答案 第5章 數(shù)字服務貿(mào)易 思考題答案
- 建筑工程施工現(xiàn)場的綠色環(huán)保管理措施
- TBNCY 001-2023 西雙版納白茶
- 《城市更新案例》課件
- 2024在役立式圓筒形鋼制焊接儲罐安全附件檢驗技術規(guī)范
- 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培訓課件
- 長城:一部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史詩
- 二次供水水箱清洗合同
- 地腳螺栓安裝方案
- 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jiān)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
- 2023年中國財稅服務行業(yè)市場全景評估及未來投資趨勢預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