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課程設計.doc_第1頁
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課程設計.doc_第2頁
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課程設計.doc_第3頁
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課程設計.doc_第4頁
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課程設計.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環(huán)境系統(tǒng)課程設計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A課程設計姓 名 學 號 專業(yè)名稱 提交日期 2016年1月12日 4第一章 任務書31.1課程設計目的31.2課程設計要求31.2.1環(huán)境質量要求31.2.2報告主要研究內容3第二章 課程設計內容42.1總論42.1.1設計依據(jù)42.1.2評價因子42.2項目42.2.1熱電廠42.2.1.1背景介紹42.2.1.2模型運用62.2.1.3分析模型822.2污水廠82.2.2.1背景介紹82.2.2.2模型運用9污水廠處理前水質9污水廠處理后112.2.2.3分析模型11第三章 應對措施123.1對熱電廠所采取的措施123.1.1增加煙囪物理高度123.1.2使用除硫除塵設備:123.1.3其他措施133.2對污水處理采取的措施13第四章 課程設計總結14第五章 附錄155.1小組分工155.2大氣環(huán)境質量標準(部分)155.3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部分)16第一章 任務書1.1課程設計目的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以模型化為手段描述環(huán)境系統(tǒng)的特征,模擬和揭示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的發(fā)展與變化規(guī)律,并通過最優(yōu)化對系統(tǒng)的結構與運行做出最佳選擇。而本課程設計是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課程學習之后的設計訓練,目的在于讓學生們把理論運用于實踐。設計內容主要在以前布置的水環(huán)境質量模式與大氣環(huán)境質量模式大作業(yè)的工作基礎上展開。通過課程設計,可以了解求“水環(huán)境污染物”與“大氣環(huán)境污染物”的污染貢獻估算所需的主要資料、應做的主要工作、所用的主要模式、工作的一般步驟等等,并鍛煉在微機上求解的實際工作能力。1.2課程設計要求1.2.1環(huán)境質量要求某城郊區(qū)域(假設原來無任何大氣和水污染物)要進行國家級經(jīng)濟開發(fā)示范建設,先行開發(fā)項目有污水處理廠和熱電廠,為保證開發(fā)區(qū)的大氣環(huán)境質量和水環(huán)境質量達標,必須對該二廠排放的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進行控制??刂茦藴嗜缦拢海?)大氣環(huán)境質量控制在國家一級標準(2)水環(huán)境質量控制在地表水III類標準1.2.2報告主要研究內容(1)調查、統(tǒng)計水、大氣環(huán)境資料。(2)使用相應的河流/水質模型以及大氣質量模型進行水環(huán)境質量、大氣環(huán)境質量(污染狀況)分析,并做出相應的計算過程。(3)列舉污染預測結果為保證達標需要采取的相應的措施手段。 (4)課程設計的結果分析、結論及討論。第二章 課程設計內容2.1總論2.1.1設計依據(jù) (1)環(huán)境影響評價,陸書玉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2)環(huán)境系統(tǒng)分析教程,程聲通主編第二版,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12年。 (下簡稱教程)(3)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 38382002)(4)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5)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 30951996)2.1.2評價因子水污染物國家及省規(guī)定的總量控制因子:COD、SS、TN、TP四項;大氣污染物國家及省規(guī)定的總量控制因子:煙塵、粉塵、SO2三項。2.2項目2.2.1熱電廠熱電廠中煙囪的初步設計高度為35米,出口處截面積為10平方米,煙氣溫度為105度,煙氣排放量為20立方米每秒,設計燃煤量為120噸每天,燃煤含硫量2%,含塵量18%。該地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年均溫15攝氏度,平均氣壓為1000hPa,地面風速為2米每秒。大氣穩(wěn)定度為D級。電廠正南方3000米處有一處中學,學校主教學樓高22米。2.2.1.1背景介紹(1)已知條件:燃煤量W=120t/d=5t/h;燃煤含硫量S=2%;煙塵的質量分數(shù)S=18%;煙囪出口處的煙氣溫度TS=105。C+273K=378K;煙囪出口處環(huán)境中的大氣溫度Ta=15。C +273K=288K。(2)假設條件:煤的灰分A=80%。(3)模型依據(jù)a燃燒的二氧化硫排放源強一般預測模型 (教程公式6-2)為二氧化硫排放源強,kg/h或t/h;W為燃煤量,kg/h或t/h;為二氧化硫的去除效率,%;S為煤中的全硫分含量,%。b燃煤的煙塵排放源強一般預測模型 (教程公式6-3)為煙塵排放源強;W為燃煤量,kg/h或t/h;A為煤的灰分,%;B為煙氣中煙塵的質量分數(shù);為煙塵的去除效率,%。c高架連續(xù)排放點源模型(高斯模型) (教程公式6-25) (教程公式6-26)其中 (教程公式6-57)表示坐標為x,y,z處的污染物濃度;為煙囪的有效高度;Q表示煙囪源強。d 煙氣抬升高度的計算方 (教程公式6-109) 為煙氣抬升公式,m;為煙囪出口的煙氣流速,m/s;d為煙囪出口的內徑,m;為煙囪出口的平均風速,m/s;為煙囪出口處的煙氣溫度,K;為煙氣出口處環(huán)境的大氣溫度,K。e最大落地點濃度,距離 (教程公式6-30), (教程公式6-31)2.2.1.2模型運用(1)源強預測燃燒的二氧化硫排放源一般預測模型:QSO2=1.6WS(1-1),當未加除煤設備時,即1=0時:QSO2=1.652%=0.16t/h燃煤煙塵排放源一般預測模型:Qdust=WAB(1-2) 當未加除塵設備時,即2=0時:Q塵=580%18%=0.72t/h。(2)距學校距離計算45444 將學校向風向方向投影,建立x,y軸Y=3000cos45=2121.3mX=3000sin45=2121.3m(3)標準偏差y和z計算因為已知大氣能見度為D,所以:1(y)=0.189396 1(y)=0.886942(z)=0.235667 2(z)=0.75641y=11=0.1893962121.30.88694=169.0z=22=0.2356672121.30.75641=77.4(4)煙囪高度計算Uz(35m)=uZ0 (z/z。)p=2 (35/10)0.25=2.73m/s.p經(jīng)查表得等于0.25d=2=3.568m因為Qm=20M3/S,VS=Qm/A=20/10=2m/s=9.91mHe=H1+=35+9.91=44.91m (5)最大落地濃度因為得=3.86所以對于二氧化硫對于煙塵(6)學校點濃度對于SO2 : 0mg/m3 對于煙塵:0 mg/m32.2.1.3分析模型采用高架連續(xù)排放點源模型,經(jīng)計算得出計算結果分析得出,學校附近污染物濃度趨近于零,但污染物的最大濃度超標。22.2污水廠污水處理廠設計收集污水流量為8立方米每秒,污水水溫為20度,進水COD為1650mg/L,溶解氧濃度為0.65mg/L。該地一河流斷面面積為60m2,常年上游來水流量為120 m3/s,水溫20度。入水COD濃度為1.5mg/L,溶解氧達到飽和。污水處理廠的排放口下游1800m處有一單位的取水口,取水水質除要求達到三類水標準外,還需溶解氧濃度6.0mg/L。2.2.2.1背景介紹(1)已知條件:實測時起點處的BOD濃度為20mg/L,溶解氧為9mg/L,水流流速為4km/h,具體數(shù)據(jù)有兩組,如下:第一組:X(公里)08203542DO(mg/l)9.08.67.36.47.8第二組:X(公里)010244258DO(mg/l)9.08.27.27.16.9(2)模型依據(jù)S-P模型 (教程公式3-88)(教程公式3-89)BOD起始濃度 ,河流的氧虧值,起始氧虧值,河流BOD衰減速度常數(shù)kd,河流的復氧速度常數(shù)ka,河流的BOD值為L臨界點的氧虧值和臨界點距污水排放點的時間 (公式教程3-92) (教程公式3-93)溶解氧 (教程公式3-90)初始混合時COD濃度 初始混合時溶解氧濃度= 初始混合時=-2.2.2.2模型運用污水廠處理前水質(1)飽和溶解氧(2)計算混合起始BOD 的值L。(3)參數(shù)估計Cs9.071/hux4Ka0.207954L020Kd0.027547Ka-Kd0.180407xDODO測(DO-DO測)2099088.1484128.60.20393215207.4639817.30.02688972357.1538916.40.568351572427.1192927.80.463363399SUM=1.26253684經(jīng)規(guī)劃求解,可知Kd=0.0275/h,ka=0.207954.驗證:模型誤差檢驗所需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第二組):x010244258DO98.27.27.16.9=0.099710%,則認為該模型的精度可以滿足要求。而Ka=0.2080/h已達到優(yōu)值,但其與實際不相符,故假設Ka=0.10/h(4)初始混合時溶解氧濃度(5)臨界點距污水排放點的時間和距離和的計算=-=9.07-8.54=0.62=17.5hx=17.5=126km(6)水質最差點溶解氧和水質最差點COD濃度污水廠處理后(1)污水廠處理污水效率和處理后的COD濃度(查標準可知,三類水BOD標準為20mg/l)(污水排放口)=20.51mg/l=(2)經(jīng)污水廠處理后的溶解氧將D=9.07-6=3.09mg/l,t=0.25h,L。=20.51mg/l代入:得出D。= 3.06mg/l 溶解氧DO=- D。=9.07-3.06=6.01mg/l2.2.2.3分析模型采用S-P模型,得出水質最差點溶解氧小于0并且水質最差點COD濃度超標,若經(jīng)污水處理廠處理后,水質可基本達標。第三章 應對措施3.1對熱電廠所采取的措施3.1.1增加煙囪物理高度(1)對于SO2:現(xiàn)可以假設SO2最大落地濃度正好達到一級標準,則根據(jù): =0.15mg/m3若此時源強不變,即:QSO2=1.652%=0.16t/h,可求出此時的有效源高:108m也就是說應該增加煙囪物理高度為:108-44.91=63.09m(2)對于煙塵:現(xiàn)可以假設煙塵最大落地濃度正好達到一級標準,則根據(jù): 若源強不變,即Q塵=580%18%=0.72t/h,可求出此時的有效源高:=255m也就是說應該增加煙囪物理高度為:255-44.91=210.99m3.1.2使用除硫除塵設備:(1)對于SO2,要使排放達標,即要使:0.15 ,即不變等于44.91m,可求出此時的,:,=7700.17因為:QSO2=1.6WS(1-1)所以1=0.983(2)對于煙塵,要使排放達標,即要使:0.12即不變等于44.91m,可求出此時的,:=6160因為Qdust=WAB(1-2)所以2=0.9693.1.3其他措施(1)繼續(xù)堅持源頭控制 ,即首先在源頭控制方面要加強熱電廠電力結構和布局調整 , 減少煤電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 (2)擴大洗煤配煤比重 ,促進電熱冷多聯(lián)產(chǎn)發(fā)展 ,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減少污染元素進入燃煤電廠 , 促進資源的循環(huán)使用實施末端治理, 發(fā)揮污染物控制裝置的作用。(3) 制定合理的污染物控制目標, 促進投入與產(chǎn)出效果的最大化 3.2對污水處理采取的措施1、 因為臨界點的水質最差,所以應在臨界點處測量BOD,DO值進行水質達標評價。2、提高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率,使水質達到更高標準后再排放3、通過增加下游取水口附近溶氧4、游取水口上游進行簡單的水質處理,如添加混凝劑去除部分固體物等5、在取水口上游2000米以內不允許排污口排放污水,以保證在取水口水質不是水質較差點6、可在排放口上游100處設置一清水排放口,來稀釋水中的COD,從而達到使排污口水質達標的目的第四章 課程設計總結(1)工廠排放的污染物煙塵、擴散到學校附近時,濃度基本趨向于零,所以對學?;緹o影響。但其最大落地濃度超出標準,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采用高效率的除塵脫硫設備,其除塵率可達到90%以上;也可增加煙囪的物理高度,使其達到相應的空氣質量標準。(2)污水廠項目中采用S-P模型,得出水質最差點溶解氧小于0并且水質最差點COD濃度超標,污水廠排放口的BOD去處率需要達到80%,溶解氧濃度達到6左右mg/L,就可以使得廢水達到排放標準。第五章 附錄5.1小組分工表1 小組分工明細表調查水、大氣環(huán)境資料使用相應的大氣質量模型進行大氣環(huán)境質量(污染狀況)分析,其中主要對于總量控制因子:煙塵SO2兩項做模型分析進行煙塵、SO2源強預測,計算煙囪的高度、煙塵和SO2最大落地濃度、學校附近煙塵和SO2濃度制定熱電廠未達標點的應對措施,包括煙囪有效高度的估計5.2大氣環(huán)境質量標準(部分)大氣環(huán)境質量標準分類 單位:mg/m3污染物名稱取值時間一級標準二級標準三級標準總懸浮微粒日平均0 .150.30 0.50 飄塵日平均0.05 0.15 0.25 二氧化硫日平均0.05 0.15 0.25 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一級) 單位:mg/m3污染物名秤小時值日均值SO20.150.05TSP/0.12NO20.120.08 風指數(shù)表m區(qū)域ABCDE、F城市0.10.150.20.250.3鄉(xiāng)村0.070.100.150.250.25 C-D穩(wěn)定度下橫向擴散參數(shù)冪函數(shù)表達式數(shù)據(jù)11下風距離,m0.9268490.143940-10000.886940.1893961000C-D穩(wěn)定度下垂向擴散參數(shù)冪函數(shù)表達式數(shù)據(jù)22下風向距離,m0.8386280.1261520-20000.756410.2356672000-100000.8155750.136659100005.3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部分) 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分類 單位:mg/m3類類類類類COD15以下15以下152025BOD3以下34610DO飽和度90%6532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 單位:mg/L(pH除外)指標序號 參數(shù) 標 準 值依 據(jù)類類pH696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