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章地球與宇宙?zhèn)湔n指導今天,由我談一談對第三章地球和宇宙自己學習的一點體會,僅供大家參考,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談點體會:(本章的地位,分節(jié)敘述教學目標、教材分析、重點、難點、課時安排、教學方法建議、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等。) 一、本章的地位(后續(xù)可能的補充部分) 本章“地球與宇宙”位于新教材第一冊的第三章;這章內容在過去的分科課程大綱中是沒有的,現(xiàn)在把它作為學習內容,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課程內容體系的整體性和時代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的科學素質。 “地球與宇宙”這一章內容是有關自然系統(tǒng)的宏觀層次,屬于地球與空間科學領域,教材依據人類對地球和宇宙的認知過程,按照由近及遠的順序組織編排的,即以人類身邊的地球開始,到宇宙深處的星系結束,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為人類認識地球的過程;第二單元為人類對太陽和月球的認識;第三單元為人類在地球上直接觀察到的星空及日、月現(xiàn)象;第四單元為人類借助先進的探測技術對宇宙的探索。 科學第二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地球的自轉”和第三節(jié)“地球的繞日運動”這是對第一節(jié)“我們居住的地球”知識的延伸。第七節(jié)“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圖”是對本章第二節(jié)“地球儀和地圖”的延伸 ??茖W第六冊第五節(jié)“恒星的一生”是對本章的延伸 。月相與二十四節(jié)氣,將在第二冊中延伸。至于“月相”的內容將在高中當中得到補充。 (二)、分節(jié)敘述 (一)第一節(jié):我們居住的地球 1、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證實地球是個球體的一些現(xiàn)象和方法。 (2)能正確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激發(fā)對探索地球與宇宙奧秘的興趣。 2、重點及難點 (1) 重點: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證明地球是個球體的方法,通過觀察人造衛(wèi)性星拍攝的地球照片和比較赤道半徑與極半徑差值,闡明地球看上去是很圓的球體。 (2) 難點:地球形狀的證明 3、教材分析、由于人們直接接觸的地球的表面是平展的,因此,地球形狀這一空間概念對初一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本節(jié)教材是根據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知過程,從以下四個過程來編寫的。 (a)古代人類對地球的形狀的認識 (b)證明地球形狀的現(xiàn)象和方法 (c)現(xiàn)代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 (d)地球的大小 4 、課時安排:2 教時(第一教時,為地球的形狀。第二教時為地球的大?。?5、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對地球的形狀的認知過程,由于人們直接接觸的地球表面是展平的,這么大的一個空間對初一學生來說是很難想象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a做好課本圖33,鉛筆在籃球和木板上的移動,這個探究地球形狀的實驗。課本的用意是把籃球看作一個地球模型,鉛筆的移動相當于船在大海中行駛,從而證明地球是個球體。要求每個學生人人動手,通過實驗會得出結論。 b 收集證據: 在任何方向上觀察地平線,其形狀是弧形的。 在不同的地區(qū)日出的時刻是不同的。 哥倫布、麥哲倫等箸名的航海家的環(huán)球航行史話來了解地球是個球體。 觀察人造衛(wèi)星拍攝的地球照片,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2)地球有多大? 教材只給了幾個數據,教學中應通過想象和比較的方法使抽象的數據形象化,例如讓每個人自己計算,如一個人每天步行50千米,那么繞赤道一圈需800天。 5、方法建議: (1) 課前收集例如哥倫布、麥哲倫等箸名的航海家的環(huán)球航行史話來了解地球是個球體,然而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在班上交流。 (2) 可播放多媒體教學。 (二)第二節(jié):地球儀和地圖 1、教學目標:把握三方面的內容 (1)通過地球儀和地圖的學習,能在地球儀和地圖上確定地理位置,學會使用地圖。 (2)學會制作小型地球儀。 (3) 學會繪畫簡單平面示意圖。 2、教材分析:教材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組織的。 (1)認識地球儀 (2)制作小型地球儀 (3)了解經緯網的特點和作用 (4)地圖的三要素、類型及其使用 (5)繪制學校平面圖 3、課時安排:4教時(認識地球儀1教時、制作小型地球儀1教時、地圖1教時,繪制學校平面圖1教時,若時間不夠到課后去完成) 4、教學方法建議: (1) 少講多演示,多訓練 (2) 開展游戲活動,如在地球儀上假想旅游等 (3) 用多媒體展示更多類型的地圖,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5、本節(jié)課中著重應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最好讓每位學生準備一個小型地球儀(或者2人一個,4人一個) 經過“觀察、觸摸、轉動”地球儀,使學生對經緯線、赤道、地軸及傾斜情況由深刻的認識。例如,地球是傾斜的身子繞著太陽轉,才是地球一年由四季的更替,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同時,也逐漸認識人們用不同的顏色和符號來表示地球表面的陸地、海洋、山脈、河流、城市等。 (2)如何認識經緯網,為什么要在地球儀上(地圖上)畫上經緯網? 教師可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你到電影院如何找到自已的位置?大海上有一艘船遇險,如何向別人報告自己的位置進行求救?再作出經緯線的概念作用,同時應講明經線表示南北方向,緯線表示東西方向。 (3)東西半球的劃分:為什么要按西經20度、東經160度來劃分?主要考慮:使各大洲保持一個整體。 (4) 看懂地圖,要掌握地圖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圖例。 教材出示了三幅不同的地圖,第一幅中國政區(qū)圖,第二幅浙江旅游圖,第三幅是光明中學社區(qū)平面圖。目的:一是為了讓學生知道在生活、工作中方便而繪制不同類型的地圖;二是各種類型的地圖的用途不同;三是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四是不同類型的地圖,三要素的表示方法不同。 (5)比例尺的大小是指比例尺值的大小。比例尺的分子為1,所以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圍越小,描述的內容越詳細。比例尺越小,則反之。 (三)第三節(jié):太陽和月球 1、 教學目標: (1) 太陽和月球的基本概況 (2) 知道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3) 知道人類飛向太空的歷程和對月球的探測 2、 重點、難點: (1) 重點、難點:太陽的活動及其影響,月球概況,學習掌握天文望遠鏡的使用方法。 3、 教材分析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闡明的 a::太陽的概況 b::太陽的活動及其影響 c:學習使用天文望遠鏡 d:月球概況 e:探測月球 4、 課時安排:2教時(太陽的概況及天文望遠鏡的使用1教時,月球的概況1教時) 5、 本節(jié)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 課本圖315從太空航天站拍攝的太陽照片與日常生活中,我們觀察到的太陽有不同的地方。 a、 出現(xiàn)一些黑點(太陽黑子)。 b、 增亮的斑塊(耀斑)。 c、 美麗的氣柱噴射現(xiàn)象(日珥 )等。 (2)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a、 太陽黑子,耀斑增強時,紫外線增多。(人們就使用各種防曬措施。) b、 太陽斑出現(xiàn)時,地球上發(fā)生強烈磁暴,電離層受干擾。 c、 太陽黑子對氣候的影響,多時,氣候干燥;少時,暴雨成災。 d、 太陽黑子多時,地震也多。 e、 太陽黑子對樹木的影響,黑子多,生長快;黑子少,生長慢等。 (3)月球圖的認識:表面明暗,顯示月球表面是不平坦的,明亮部分是山脈、高原,陰暗部分是平原、低地。 (4)在月球上看地球的合成照片,黑色背景說明了月球沒有大氣,沒有天氣變化。 (5)課本上的四幅漫畫示 a月球表面上重力較小 b月球表面上沒有大氣、氣溫日較差大。 C月球表面沒有空氣、無法傳播聲音。 d 月球表面沒有大氣易受隕石撞而留下環(huán)形山。 6、 本節(jié)課的教學方法 (1)采用多媒體教學。 (2)采用神話故事的形式如“嫦娥奔月”等。 (3)叫學生網上查閱資料如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及我國成功發(fā)射了“神舟”系列無人飛船等。 (四)第四節(jié):觀測太空 1、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著名的星座和恒星。 (2)掌握觀測星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學會使用和制作星圖,了解當地四季星空。 2、教材分析:本節(jié)內容從三個層面上要求學生展開對星空的探究。 (1)了解星座的一般概念,認識幾個著名的星座和恒星。 (2)掌握觀測星空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制作活動星圖,學會如何使用活動星圖。 (3)在活動星圖上觀察、了解當地四季的星空,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北極星和著名星座。 3、重點及難點 (1)重點:學生找北極星,使用活動星圖觀測四季星空。 (2)難點:活動星圖的制作和使用活動星圖觀察四季星空。 4、教時安排:3教時(第一教時,認識星空,第二教時,制作、使用星圖,第三教時,觀察星空。) 5、本節(jié)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本節(jié)教材對星空的觀測活動一定要落實到課外的觀測活動中去,因此必須做好這些工作。(1)識圖(識圖的過程可分為四步) 第一步:讓學生在北天星空和南天星空中找出著名的恒星和星座。 第二步:讓學生判斷他們在天空中的位置。 第三步:讓學生想象星座的形象,并畫出他們的形象(可播放多媒體,形象認識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鷹座、天琴座、 獵戶座、天鵝座。) 第四步:可以補充一些星座和恒星讓學生去練習。 (2) 找方向 觀察北斗星和北極星,找到了極星也就找到了正北的方向。說明不同的季節(jié)北斗七星的柄在晚上8-9點鐘觀測斗柄朝不同方向,春季東;夏季南;秋季西;冬季北 (3)利用活動星圖在天空中找到著名的星座和恒星 a、 星圖上的方位與地圖上的方位不同,地圖上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星圖上是上北、下南、左東、右西。 b、 使用星圖時,一定要將星圖反過來,舉過頭頂,這樣,就能使天空中星星的位置和星圖上的位置是相同。 c、 活動星圖上第一面上的觀測時間和第二面上的觀測日期對齊。 7、 教學方法建議: (1)課前讓學生收集“四象”“二十八宿”等有關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上介紹星座的由來和有關史料,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通過做游戲“星星找家”在空地上劃一個圓圈代表“天空”,每個學生代表一個“星座”,讓他們在“天空”中找到自己的家。 (3)在晚上觀察星空時,可成立興趣小組(人人參與),教師可自帶興趣小組,也可以叫學生以居住區(qū)域為單位成立興趣小組觀察星空 (4)可通過講故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 (五)第五節(jié):月 相 1、教學目標: (1)探究并理解月相變化形成的原理,掌握月相變化規(guī)律 (2)知道月相變化與農歷的關系 (3)了解月相與生活的關系 2、教材分析: 月相 月相的概念 月相變化的形成原理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月相與農歷 3、重點及難點: (1)重點:相變化的規(guī)律 (2)難點:月相變化的形成原理 4、課時安排:1教時 5、月相變化的原理: (1)月亮不會自己發(fā)光,全靠反射太陽光而發(fā)亮。迎著太陽的半球是亮的,背著太陽的半球是暗的。我們看到的是月球朝向地球并被太陽照亮的部分。 (2) 由于太陽、地球和月亮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而造成三者相對位置的變化,導致月球朝向地球并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狀也隨之變化,故我們看到的月相是變化的。 6、月相變化的規(guī)律: (1)轉到太陽和地球之間三者成一條直線時,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著陽光,我們看不到月亮,這是新月,俗稱朔。新月發(fā)生在農歷初一。 (2)月球轉動,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照到陽光,且被照的部分越來越多。當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成直角時,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被太陽照到一半,我們就能看到半邊月亮,這是上弦月,它發(fā)生在農歷初七、八。 (3) 當月球轉到太陽相對的一邊,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且成一條直線時,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全部被太陽照亮,我們能看到整個月亮,這叫滿月,俗稱望。滿月發(fā)生在農歷十五、十六。 (4)月球繼續(xù)轉動,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到陽光的部分越來越少,當太陽、月球、地球三者又成直角時,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又能被太陽照到一半,我們就又能看到半邊月亮, 這叫下弦月。它發(fā)生在農歷二十二、三。 (5)下弦以后,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到陽光的部分越來越少,最后一點都照不到,回到新月。月相就這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 7、月相與農歷的關系:一個朔望月周期為29.53天,一年12個月,所以農歷的安排逢單30天,逢雙29天,我們的春節(jié)、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中秋節(jié)等都是根據農歷確定的。 8、根據月相的形狀:可以大致判斷當天農歷的時間。 9、根據月相的空間位置可以判斷方向:上弦月出現(xiàn)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現(xiàn)在西邊的天空,且月亮的西側半邊明亮。下弦月出現(xiàn)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現(xiàn)在東邊的天空,且月亮的東側半邊月亮??珊営洖椋骸吧仙衔?,下下東?!?10、方法建議: (1)在學習“月相”這一課題時,可采用宋代蘇軾的千古絕唱水調歌頭中的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引入課題,請學生說出這首詞的名稱、作者及所涉及的天文現(xiàn)象;教師針對能回答問題的優(yōu)秀學生寬廣的知識面給予及時鼓勵。學生會說出月亮的陰晴圓缺,從而引出月相的概念:月球的各種圓缺形態(tài)叫月相。 (2)在探索各種月相是如何發(fā)生時,我們可建立一個“地球月球太陽”的模型。建立這個模型的主要步驟為:(a)在房間中心放置一盞燈,拿掉燈罩;(b)關上門窗,使室內的光線變暗,然后打開燈;(c)將一支鉛筆筆尖小心插入一只塑料泡沫球體,手拿鉛筆;(d)讓你的伙伴持著球,把球持在前方一手臂遠的地方,仍舊調整好球與燈的距離,使燈光照亮球體;(e)站在你的伙伴的正后方,觀察那只對著你的球的哪一部分被燈光照亮了,并作好記錄;(f)讓你的伙伴向左轉體45,球在前方一手臂遠的地方;(g)重復步驟(e),你還是站在你的伙伴的正后方;(h)重復步驟(f)、(g),直到你的伙伴再次回到原先第一步的位置,作好記錄(畫出光亮部分的形狀)。 (3)上述模型也可這樣進行:每組準備一個排球,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然后請三位學生演示,持球的一位學生代表月亮,其他兩位學生中一位代表太陽,另一位代表地球。主要步驟:地球月球太陽成一直線站立,月球涂白的一面朝太陽,然后按逆時針繞地球分別轉過45度、90度、135度、180度、225度、270度、315度再回到原來位置。要求代表地球的學生把每次看到涂白面的變化情況記錄下來。(月球轉動時,涂白的一面始終對準太陽光) (4)、做好月相探究活動(也可在上課前一個月或更長時間布置任務):成立月相變化的觀察興趣小組(個人也可):(堅持一個月甚至幾個月)可能碰到陰雨天氣,把每天觀測到的月相記錄下來,學生可自己設計表格,然后到班上交流探討。 (六)第六節(jié):日食和月食 1、教學目標: (1)了解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因、過程和類型。 (2)知道日食和月食的差異,認識日食和月食是很普通的天文現(xiàn)象。 2、教材分析: 日食、月食日食、月食的概念 日、地、月三者位置的變化日食形成的原理日食類型日食過程 月食形成的原理月食類型月食過程 3、重點及難點: (1)重點: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理及類型 (2)難點:日食和月食形成的原理 4、教時安排:2教時(第一教時,日食成因,第二教時,月食成因) 5、日食的形成原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知道一個物體被另一個物體遮擋住,就看不到這個物體了。這就是遮掩現(xiàn)象。同樣,在宇宙中,天體也會發(fā)生遮掩的現(xiàn)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太陽到地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擋住,從而產生日食現(xiàn)象。當月球擋住全部的太陽光時,就發(fā)生日全食;當月球擋住部分太陽光時,就發(fā)生日偏食;當月球擋住太陽光的中間部分而四周還露出一圈日光時,就發(fā)生日環(huán)食。 6、 月食的形成原理。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xiàn)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上(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只有部分進入地球的本影時,就會出現(xiàn)日偏食;而當整個月球進入地球的本影之內時,就會出現(xiàn)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過地球的半影區(qū),造成月面亮度的極輕微的減弱,很難用肉眼發(fā)覺有什么區(qū)別。 7、 日食和月食的差異: (1)原理不同。日食是太陽光被遮住而看不到形成的;月食是月球在地球的影子中,沒有光照射而看不到形成的。 (2) 日、地、月的位置不同。日食時,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月食時,地球在太陽和月食之間。 (3) 發(fā)生的時間不同。日食發(fā)生在農歷初一;月食發(fā)生在農歷十五、六。 (4) 開始的部位不同。日食總是從太陽西部邊緣開始,到東部邊緣結束;月食總是從東部邊緣開始,到西部邊緣結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福建寧德同心順聯(lián)盟2024~2025學年高一下冊期中聯(lián)合考試數學試題
- 志愿者培訓突發(fā)事件預防與處理策略考核試卷
- 廣東省肇慶市四會市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語文試題(含答案)
- 絲印染在汽車內飾扶手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節(jié)能型低溫倉儲技術考核試卷
- 生態(tài)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考核試卷
- 信息透明度與保密性考核試卷
- 作業(yè)場所物理因素健康風險評估工具開發(fā)考核試卷
- 2025年中國GSM汽車遠程防盜報警器數據監(jiān)測報告
- 2025年中國CPP印刷膜數據監(jiān)測報告
- 三國姜維傳攻略
- 敘事護理學知到章節(jié)答案智慧樹202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yī)大學
- 2023學年完整公開課版走進企業(yè)
- 中考英語補全對話
- 防治腦卒中專業(yè)知識講座
- 供熱工程全套
- 中小學校長公開招聘試卷
- 2023年小升初綜合素質測試題及答案
- JJG 646-2006移液器
- GB/T 40167-2021紙和紙板加速老化(100 ℃)
- GB/T 1094.12-2013電力變壓器第12部分:干式電力變壓器負載導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