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信息拓展】李煜(下) (2)_第1頁
【作者信息拓展】李煜(下) (2)_第2頁
【作者信息拓展】李煜(下) (2)_第3頁
【作者信息拓展】李煜(下) (2)_第4頁
【作者信息拓展】李煜(下) (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作者信息拓展】李煜 (下)公元974年,說來也巧,恰好是周娥皇去世李煜結交新歡女英十周年,落第狀元樊若水為宋造浮橋濟師。浮橋建成,宋軍長驅渡江,直逼金陵,將南唐京城圍了個水泄不通。次年n月27日夜半,這也是周娥皇病逝的那個月份,宋軍終于攻破了金陵。據(jù)史書記載,宋軍逼到金陵城下,李煜都不知道?!耙蝗盏浅?,見漣旗遍野,始大驚。因此殺神衛(wèi)都指揮使皇甫繼勛?!苯鹆瓿瞧频臅r候,李煜正在書房里攤開一張潔白的澄心堂紙書寫廟江仙詞(櫻桃落盡春歸去),剛寫完上閉,下闊只寫了兩句,就有人跑來報告說:內(nèi)城已被宋軍攻破,禺彥、馬承信、馬承俊等將鍘士烈殉國,宋軍正向皇宮殺來?!袄铎嫌M室自焚”,又有些猶像,終是憐惜只有一次的生命,匆憶收起紙筆,與司空知左右內(nèi)史事殷崇義等45名文武大臣一起,肉袒請降,當了亡國之君。王國維在評價李煜時說:“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是后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像李煜這樣的感受性人格者,漠視現(xiàn)實,只知一味沉溺于自己的主觀世界中,沒有節(jié)制,缺乏反省,作為一個社會人,就很容易導致失敗。并非僅“為人君所短處”,乃是為社會人所短處。一旦他不再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隨心所欲的皇帝,他的“短處”就非常鮮明地顯露出來了。他不是一個好君主,不是一個好丈夫,甚至不是一個好情人,他只是一塊多愁善感、不時迸發(fā)美麗詞句的魚肉,任人宰割。他所擁有的,只是凄楚和悲哀而已,加上對祖宗業(yè)績的回憶以及由此引起的內(nèi)疚和恨。李煜被俘不久所作的破陣子一詞,迫賦亡國時辭廟北上的情景,痛恰凄哀,“短處”畢露,倒全是真率直言,他是這樣寫的:四十年來家國三干里地山河。風閣龍樓連霄漢玉樹涼枝作煙蘿兒曾識千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詞的開頭以時空對舉,籠括了南唐的歷史和疆域。皇城里,龍樓鳳閣高聳入云,遠連河漢;宮苑內(nèi),瓊枝玉樹郁郁蔥蔥,煙聚蘿纏,在這豪華、優(yōu)美的環(huán)境里生活的太平天子,他又懂得什么叫戰(zhàn)爭(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他的夢境就被打破了,即刻陷人了可卑又可怕的處境,腰圍減攢,兩鬢添霜。他怎么也無法忘記城破國亡、社援傾覆時的一片紛亂中,他倉皇辭別祖廟,教坊(管理宮廷音樂的機構)奏離曲的一幕。要說,李后主是個真率的人,他最感對不起、最舍不得的是那些對他充滿了愛和敬意的宮娥們。在這些宮娥中,有少部分人得到過他的寵愛,分沾過他的雨露,相當一部分人與他“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如前所述,李煜在人格的形成中,具有嚴重的口腔期的遺留。他成年后,仍需時常受到人晴磁力場的溫暖包圍,以便從中“吸食”人情,而他的人情磁力場主要是由宮娥們組成的。她們照料他的身體和衣食住行,給他以歡樂、鼓勵和愛。她們是他夢境的一部分,而這一切都將消失了。李煜懷著痛苦和依依惜別的心情,“垂淚對宮娥,,,其情凄咽哀婉,如泣如訴,令人不忍卒讀。詞里描寫的是他之“所短”,而詞本身則顯示了他之“所長”。離開了美麗的江南,離開了熟悉的南唐宮廷,離開了溫柔順從的宮娥們,李煜辭廟北上,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假如稍稍有點現(xiàn)實感,他的日子都不難過。l廟行前,他征得宋朝大將曹彬的同意,帶走了幾十箱內(nèi)庫中所藏的黃金、白銀、珍珠、翡翠、瑪瑙等寶物。到達沛京后,宋太祖趙匡清脫他與三國時的蜀主劉禪、昊王孫皓不同,他們是不奉中朝正朔的降君,而南唐國君從他父親李憬時起,就已奉中朝正朔,做到了年年進貢,歲歲來朝,早已是中朝的外巨,宋軍南征只是因為他聽信壞人挑唆,違杭命令,不人中朝之故。所以特封他為違命侯,授予光祿大夫、檢校太傅、左千牛衛(wèi)上將軍之職,每月賜三百萬錢的傣祿。一個有現(xiàn)實感的人,遭此大難,自然懂得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對眼前的現(xiàn)實保持清醒的知畝,他知道自己只能生活在現(xiàn)實之中而不是現(xiàn)實之外,所以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頭”,盡量避免利害沖突和自我傷害,節(jié)省開支,調(diào)解情緒,作進一步的打算。然而,李煜是個感受性沉溺人格者,對他來說,最貼近的現(xiàn)實就是他的主觀感覺和臆想。他一直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里。他就像俄國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墓說罪與罰中的主人公拉斯科里涅克夫,他殺人謀財,并不是為了拿這些搶來的錢去消費,而是受某種強迫性意向的驅使。宋軍攻破金陵,李后主“一旦歸為凰勇”,對他個人最大的打擊,就是破壞了他的感覺,而他的世界,一旦破碎,永遠也無法復原。他的痛苦就在這里。屬于他的世界已經(jīng)徹底被擊碎了。他生命后期的所作所為只是變換了形式的追尋過去世界的努力。而這種努力,以李后主特有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有時相當可笑,有時又萬分凄衰。例如,他落難后將一筆巨款捐給沐梁城下的普光寺,。隸神佛保佑復原他的世界,換來的卻是他個人主活的拮據(jù),進一步惡化了他的處境。而他后期填的詞則大多充滿了賡哀之聲,催人淚下。他就像個玩拼圖的孩子,眼前是剩下的拼圖的殘片,它把人的目光引向整體一引向過去,將殘片集攏起來,從它上面一次次重新看到的是那個已經(jīng)瓦解的輝煌整體分崩離析的過程,得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激烈情感沖擊。這里有畏俱、怨恨、懊悔、傷感,這些與日常生活中不斷出現(xiàn)的煩惱交織在一起,幾乎撕裂了他的心。但殘片卻將他和過去的世界串連在一起,是他生命后期的惟一安慰。因此,他一方面在汁京城違命侯的寓所內(nèi)過著受監(jiān)視的屈辱的生活,另一方面全身心地投入、沉溺于詩詞的創(chuàng)作中,只為了創(chuàng)造一個中間地帶,稍稍隔離一下他和殘酷的現(xiàn)實世界無休止的交鋒一一即他無休止的慘敗。由于處境的惡化,感受的豐富,李煜將南司創(chuàng)作(主要尉司的創(chuàng)作)作為迫尋已喪失了的世界、表達痛苦情緒的一種主要方式,傾盡心力,凝血成字,這一時期寫成的大部如司都是杰作。在這些詞篇中,李煜沉溺于往事的迫懷,對往日世界的豪華和美的不可復得充滿了傷感,例如望江梅二首: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勝江面綠滿城飛絮混輕塵。忙殺看花人閑夢遠南國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兩首詞再現(xiàn)了故國南唐特有的優(yōu)美風光,前一首是“南國芳春”,鮮麗歡樂,后一首是“江南清秋”,清秀幽雅,字里行間卻透露出一和難以排遣的低徊苦悶和傷感情緒。在更多詞中,李煜結合自已屈辱的處境追憶往事,抒發(fā)“國仇家恨”和一派愁緒: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多少淚斷臉復橫頤!心事莫將和且說風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望江南)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秋風庭院辭侵階。一析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金鎖已沉埋壯氣篙萊。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據(jù)金陵舊官人書中所云,李煜忍辱在沐梁待罪的日子,“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梢娨粋€人喪失了自己的世界在異己的世界中生存,心靈承受的是怎樣的一種打擊。再說李后主早年,長于婦人之手”,亡國前一直過著無所顧忌、豪華享樂的風流皇帝的生活,這種生活縱容了他沉溺于主觀世界的意志,并使他的身心養(yǎng)尊處優(yōu),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突然淪為亡國之君,對他的打擊自然較一般人重。這“重”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違命侯的屈辱生活與南唐風流國主的富貴生活落差太大,真可謂“天上人間”。南唐國主的日常生活是由一連串“精美”組成的:舒適的住所、美貌的女子、考究的食品、華麗的服裝、周到的服務,等等,何時在生計上受過熬煎?可違命侯的生活就顯得凄涼、艱難多了。據(jù)史載,宋太宗一次召見李煜,讓他當場作畫。李煜繪了一幅雙蝶嬉牡丹圖,得到太宗嘖噴稱奇的贊賞。太宗興致一好,順口問起他的生活。李煜對自已賡乏、沖突頻繁的生活的忍受能力已達到極限,像個浪跡江湖的落魄公子一樣,毫不拍辨布地解開內(nèi)衣將一個大補丁呈獻在太宗面前他不顧尊嚴地向主子哭起窮來。南唐國主的生活是少有寂寞的,是“臨春誰更飄香屑?酬白闌干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的患意游樂,而違命侯的幽囚生活是“對景難排”的往事之哀,是“秋岡庭院醉侵階,一梅珠簾閑不卷,終日誰來”一夜復一夜的寂寞;南唐風流國主曾招有廣大美女的愛戀,“奴為出來難,教郎患意憐”,可違命侯卻連自己的愛妻者瞬不住,小周后“倒隨命婦入宮(宋宮),每一人輒數(shù)日而出”,,金枝玉葉常遭北國莽漢凌辱和摧殘。這一切都加重了打擊他的分量。二是坎坷之輩都在以往的生活中建立起了完備的應付、排遣痛苦的心理機制,能夠較好地承受災難的打擊并很快渡過危機,李煜早年幾乎沒有受過委屈,則不具備這一心理機制。這就好比時?;顒邮帜_的足球運動員在激烈奔跑中被人絆倒時,他能夠就地打個滾兒起來繼續(xù)戰(zhàn)斗,而養(yǎng)尊處優(yōu)者一旦奔跑起來就已上氣不接下氣,如遭暗算,只有碰得頭破血流的份兒了。三是李煜是個典型的感受性沉溺人格者,多愁善感,有著豐富的想像力,如果說似曹遇巨變,又不具備排遣痛苦的心理機制,表明他承受的痛苦較別人“重”,那么他的人格恃性、易感性、想像力則使這種“重量”成倍增長。于是我們就不難理解他外貌上短時間內(nèi)出現(xiàn)的“沈腰潘鬢消磨”的巨大變化了。李煜不具備一般人排遣痛苦的心理機制,他只有一味地沉溺于自己的一套排遣痛苦的方式中,這就是創(chuàng)作翻司。一首首寺司代表了一次次生之掙扎,將窒息生命的屈蔚目凌亂的悲憤升華推置于美的形式中。通過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李煜獲得了自我肯定和對世界的認可。因此,痛苦日深,寫出的詞愈哀,愈有感染性。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陌冷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清平樂)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轟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響貪歡。獨自奠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ɡ颂陨沉睿?王國維說:“客觀之詩人,不可不多閱世。閱世愈深,則材料愈豐富,愈變化,水滸傳、紅樓夢之作者是也。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清愈真,李后主是也?!币病Wx罷后主“性清愈真”的詞篇,誰能不受他的感染呢?人不可能長時間感到某種劇痛。一旦劇痛變?yōu)槿粘5母惺?,總有劇烈和松緩之分。一顆肉體化的、多感的心也不可能長期忍受烈焰的烘烤,它本能地在尋找躲避。成年累月沉浸在國仇家恨未報的悲憤、晦罪和屈辱中的李煜,到生命的后期,詞的情調(diào)終于出現(xiàn)了微妙的變化。這種變化用他本人的話來說便是“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依舊是“剪不斷,理還亂”的“離愁”,但這種感受已成為他生命的克星,他“沈腰潘鬢消磨”,心靈已無法承受,而這一切“恨”、“愁,”,用東方式的終極思路來思考,皆源于“生”,考慮到佛教在隋唐的大規(guī)模流行,而李煜又是個階段性虔信佛教的人,他有這種終極思路是毫不奇怪的。要斷“于熨,去“愁,只有棄“生”,人生變得不真實了,“于r與“愁,還能夠是真實的嗎?于是,李后主寫道:昨夜風兼雨簾偉颯颯秋聲。燭殘漏滴頻獻枕起坐不能干。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醉鄉(xiāng)路穩(wěn)宜頻到此外不堪行。烏夜啼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高樓誰與土?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子夜歌兩首詞所抒之情仍不外乎悲愁哀恨,但細品別有滋味,他將自己的屈辱、悔恨與斷腸人喪失家園而永遠不可復得的最沉重的痛楚融合在一起,激蕩人心,一個“人間沒個安排處”,寄居于異己世界中的人,似乎已沒有存在的必要了,而他不僅存在著,心靈每時每刻還承受著如此的煎熬,這多少有些無法解釋。于是在他的努力下,生與死,現(xiàn)實與夢境的界線變得模糊起來,“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他仿佛重新回到了出生前那個親切的、半明半暗的混飩世界,不,他設身處地的現(xiàn)實世界就是混沌世界,在這里一切空幻如夢,包括成敗榮辱,沒什么了不起的,不必過于認真。于是,他“一覽眾山小,獲得了某種卿獻。可事實上,他懷著那樣強烈的情緒故作達觀創(chuàng)司,倒從另一方面反映出他真實的處境:他企求出世的“徹悟,和“溯兌”,卻又戀戀不舍,難以忘情于世間的歡樂和滓輻,他痛苦、煩惱、悔恨,而又完全沒有出路一這種相當錯綜復雜的感觸和情緒遠遠超出了狹小的個人“身世之戚”的范圍,李煜從自身遭受屈辱迫害的不幸境地出發(fā),擴展和接觸到一些帶有廣泛性貢而永遠動人心弦的一般人生題,包括人生的無常、世事的多變、年華的易浙、命運的殘酷和對現(xiàn)實的無奈等等。而這正是王國維所說的“擔荷人關罪惡”的“血書”的真正實質(zhì)所在,是“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的“大,,“感慨遂深”的“深。后主詞云: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中說:李煜詞像“粗服亂頭,不掩國色,的女子,情真意切,抑壓不住,一噴就噴出來了。李煜從林花這么小的一個形象表現(xiàn)出“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的處境,又從花過渡到人,寫到整個人生,乃至整個生命界,包括花草樹木,它的生命的短暫無常,以及經(jīng)常遭受摧殘和苦難的哀傷,發(fā)出了人生長恨水長東,這樣深廣、絕哀的慨嘆,頗似涓涓細流猛地變成波濤洶涌的江海,級差之大,令人震撼,而這所有的一切全濃縮在短短的三十六字內(nèi),這不能不使人嘆服。李煜最符合尼采“血書”標準的作品,大概就要數(shù)人們最熟悉、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那首虞美人了: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俞平伯先生在他的讀詞偶得中說這首詞的頭兩句是“奇語劈空而下”。葉嘉瑩女士說“我以為就是這兩句把我們古今所有的人類,不但是中國人,是古今所有的人類共同的一種悲哀,都包括在里邊了,就是宇宙的永恒無盡與人生的短暫無常。這是所有的人類的共同的悲衰。”。接著前兩句的,是夕困偉廣大的全宇宙全人類的悲哀集中到李后主一個人小樓昨夜的悲哀故國已不堪回首。盡管如此無盡往事仍不可抗拒地襲上心頭。無生命的“雕隆玉砌應猶在”,而有生命的人“朱顏改,,一一已變得蒼老。,面對這一人生的長恨和無常,“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