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資料收集于網(wǎng)絡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網(wǎng)站 刪除 謝謝 外國文學史外國文學史復習資料匯編:文學發(fā)展簡況西方古代文學包括:古希臘羅馬文學和早期基督教文學。(它們是氏族社會向奴隸制過渡時期的產(chǎn)物)。古希臘羅馬文學和早期基督教文學中分別體現(xiàn)出來的世俗與人本色彩和神圣與超越色彩共同構成西方文學(和文化)的兩個源頭。恩格斯說:“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的基礎,也就沒有現(xiàn)代的歐洲”。進程一:歐洲文學的兩大源頭:古代文學這一時期文學反映了歐洲從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的現(xiàn)實生活。1、 古希臘-羅馬文學。a 其中蘊含著的原始形態(tài)的“人”的觀念,經(jīng)由古羅馬文學對后來的西方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補充:古希臘文化的本質特征是:重視個體的人的價值 ,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導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雖然古羅馬人有著自身獨特的文化性格,即崇尚文治武功,對人的力量的崇拜常常表現(xiàn)為對政治與軍事之輝煌業(yè)績的追求,由此又演化出對集權國家和個體自我犧牲精神的崇拜,比古希臘文學更富有理性意識和責任觀念,在審美品格上更趨向于莊嚴和崇高的風格,但仍屬于古希臘原欲型文化范疇。) b 希臘神話是多神的,眾神與人同形同性,是人化的神,是神向人的下滑,人的主體性的高揚; c其文化內(nèi)質呈“神原欲人”三位一體的結構框架,它體現(xiàn)的是一種世俗人本意識,其人性取向是自然原欲。2、 希伯來-基督教文學。a 其中蘊含的“人”的觀念,經(jīng)由中世紀文學對后來的歐洲文學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補充:其中所表現(xiàn)出的對上帝的崇拜,一方面表現(xiàn)出人對人性本質之追尋趨向于理性的和精神的境界,這是人對自身理解上的一種進步與升華;另一方面對上帝的崇拜又表現(xiàn)了人對自身之原始生命力和個體生命價值的一種壓制,是人的主體性的一種萎縮,是對古希臘-羅馬的世俗人本意識的排斥。);b 希伯來的神話世界是一神的,是神化的人,是人向神的提升,人的主體性的萎縮。上帝幾乎沒有人的原欲,而僅僅代表人的原欲的對立面理性,真善美皆集于上帝一身,因而人永遠有罪;c 其文化內(nèi)質呈“神理性人”三位一體之勢,它是宗教理性型的,體現(xiàn)的是宗教人本意識。進程二:中世紀文學(公元4世紀-15世紀)這一時期是封建社會的形成及發(fā)展時期。當世俗教會把基督教精神推向極端之后,人性遭到嚴重的壓抑,上帝就成了人的異己力量。宗教人本意識開始蛻變?yōu)樯癖疽庾R,原始基督教對人性本質的理性追求最終走向了對人性的扼殺。對新文化模式的追尋就成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和趨勢。進程三:文藝復興時期文學(14世紀-17世紀)由于到了中世紀晚期,教會使基督教走向極端,上帝成了人性的反動,一些人文主義者就借用古希臘-羅馬文化向它發(fā)起攻擊,與希伯來-基督教文化形成沖撞之勢,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它以人為本、以人權反對神權、以人性反對神性、以個性自由反禁欲主義。但人文主義絕不只是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單一延續(xù)與繼承,更不是簡單的重復,因為它同時又吸收了希伯來-基督教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原始基督教和圣經(jīng)本身所倡導的仁愛、忍讓、寬恕等博愛思想,體現(xiàn)的是宗教人本意識,它與中世紀教會宣揚的教義不能同日而語。雖然帶來了人的解放和社會的發(fā)展,但由于對個性自由的片面追求造成了人道德水準的下降與社會混亂。進程四:古典主義文學(17世紀的主潮)16-17世紀,西歐一些國家相繼爆發(fā)內(nèi)戰(zhàn)和宗教戰(zhàn)爭,“自由”與混亂相伴的社會現(xiàn)實使人們意識到理性、秩序的重要性。牛頓、哥白尼、萊布尼茲等的自然科學成果告訴人們宇宙是井然有序的,因而人類社會也應有自己的規(guī)范與秩序。在宗教信仰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之際,人們希望專制君王承擔起拯救人類的大業(yè),給社會以理性與規(guī)范。從此意義上說,16、17世紀的王權崇拜與專制主義也具有人的解放意義。(注:人文主義和古典主義都崇尚“古典”,但前者側重于古希臘,后者則傾向于古羅馬的政治、國家、集權理念,并且熱衷于表現(xiàn)政治意識。 古典主義文學所肯定與頌揚的主要是理性意義上的“人”,而這里的“理性”等同于“政治理性”。)古典主義文學通過對古羅馬的崇尚,歌頌了從神權束縛中解放出來的人自己,這正好是對人文主義文學之“人”的解放主題的延伸,是從另一條道路上延伸了文藝復興運動。但是,當人們主動把自己的自然權利交給國王與專制制度時,絕大多數(shù)人的主體能動性與個性自由就隨之消隱了,作為個體的人依然處于個性缺失、自我缺失的狀態(tài),這正為啟蒙運動留下了解放的空間。進程五:啟蒙運動(18世紀)雖然啟蒙文學與古典主義文學一樣強調理性,但啟蒙文學的“理性”是從“自然法則”角度提出的人的天然擁有的全部知性能力,它可以幫助人不憑借任何外在的權威與力量去認識真理;它肯定人的理智的同時又肯定人的天然情感的合理性,所以,啟蒙文學肯定理性的力量也就是肯定個體的人的力量,張揚理性也即張揚人的個性。但正如康德所驗證的那樣,人的自然欲求與社會道德律令之間處于二律背反的永恒矛盾之中,因而人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進程六: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19世紀的歐洲完成了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性過渡,資本主義新的政治經(jīng)濟制度打碎了原有社會結構,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強烈的競爭觀念支配下,物欲的無限膨脹,人們的相互關系失去了道德義務感和情感特征,資本主義的出現(xiàn)一方面標志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文明的向前發(fā)展,給人帶來了一定自由、解放和物質富裕,但另一方面又使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物之間的關系惡化,新的文明給人帶來了新的束縛,尤其是物的束縛,使人的自由得而復失。所以就在資本主義文明下理性主義高漲的時候,一場新的反叛已在聚集力量。這種反叛最早來自盧梭的“返歸自然”,是后來浪漫主義文學之濫觴;其次還有英國的感傷主義文學;德國的狂飆突進運動的年輕人譴責理性主義把感性的自發(fā)性、人的個性、天才的靈感從屬于冰冷的理性化規(guī)則和不自然的趣味。最終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浪漫主義文學思潮開始流行,并在各個國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浪漫主義思潮。浪漫主義對“理性”的反抗,實質上是個體的人對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的反叛,是對人的感性世界的解放和個性自由的呼喚。浪漫派作家往往從個性受壓抑、個人才能得不到發(fā)展、個人愿望和抱負得不到實現(xiàn)等角度,表現(xiàn)人物與社會的矛盾。進程七: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文學與浪漫主義文學相反,現(xiàn)實主義作家延續(xù)著啟蒙哲學的理性主義思想,并接納與借用自然科學的方法與理念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形成了共同遵循“真實”、“寫實”原則,從而進一步促使作家普遍展開了對人的靈魂的空前真實、細致的剖析,從而改變了西方文學“人”的觀念??茖W驅逐了神學意義上的上帝,張揚了人智意義上的人的理性,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在上帝退隱的時代,人們覺得需要一個道德的“上帝”博愛,人的靈魂里沒有這個“上帝”時,人性就走向了邪惡,現(xiàn)實主義作家總是通過創(chuàng)作追尋著這個“上帝”,并無休止地拷問著人的靈魂?,F(xiàn)實主義普遍展開了道德善惡的靈魂質考,表現(xiàn)為人的原欲與理性沖突,他們不把人的自然原欲簡單地視作人的原罪,而是強調對其作道德的規(guī)約,使之與人的原欲達到相對意義上的調和。進程八:19世紀自然主義文學在現(xiàn)實主義作家對人是否存在動物性,因而人性的惡在所難免感到迷惑不解時,于19世紀后期出現(xiàn)的自然主義非??隙ǖ鼗卮鹆巳说纳飳傩缘膯栴},從而把“人”的問題探討又先前推進了一大步。自然主義是在達爾文的進化論及在其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生物學、生理學、遺傳學等自然科學基礎上產(chǎn)生的,認為“在所有人身上都有人的獸性的根子”,這種人文觀念突破了理性主義的規(guī)范,使文學對人的描寫擴展到了生理性區(qū)域,表現(xiàn)出來非理性、非道德化傾向。進程九:20世紀現(xiàn)代主義文學第一章 古 代 文 學歐洲古代文學包括古希臘文學和古羅馬文學,生命意識、人本意識和自由觀念是古希臘古羅馬文學的基本精神。其文學品種齊全,既有神話、史詩、悲劇、喜劇,又有寓言、抒情詩、散文、小說等,在藝術形式和表現(xiàn)手法上還比較粗糙和原始,除史詩外,一般篇幅都比較短小,構思單純,主題明確,技巧單一,具有原始的拙樸美。第一節(jié) 古希臘文學背景介紹:特定的地理條件使古希臘人難以依靠農(nóng)耕方式謀生,而是在海上經(jīng)商、做海盜或到海外開辟殖民地,這造就了古希臘人自由奔放、富于想象力、充滿原始情欲、崇尚智慧和力量的民族性格,也培育了古希臘人追求現(xiàn)世生命價值、注重個人地位和個人尊嚴的文化價值觀念。一、文學特征:l 鮮明的人本色彩,命運觀念。從諸神的恣情縱欲,到盜火者的狂熱殉情;從阿喀琉斯的沖天怒火,到美狄亞的殘忍復仇。一切都是世俗的,活生生的,絕無宗教恐怖的壓抑和彼岸天國的誘惑;l 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并存。古希臘文學的許多篇章從不同程度,不同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現(xiàn)實,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資料。也有相當一部分作品充滿了神奇的想象、怪誕色彩,表現(xiàn)出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l 種類繁多,且具有開創(chuàng)性。除神話、史詩外,還有悲劇、喜劇、寓言、抒情詩、散文、小說等。二、主要成就:神話、史詩和戲劇,此外還有寓言、抒情詩和文藝理論等。三、文學分期及其發(fā)展狀況:第一時期 公元前12世紀至前8世紀(由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史稱“荷馬時代”(英雄時代)。背景介紹:希臘原始初民因生產(chǎn)力水平很低,缺乏科學知識,不能正確認識外界世界,只能用幻想的神話去解釋;而且,那時階級還未出現(xiàn),人和自然的矛盾還是主要矛盾,希臘神話正反映了這種主要矛盾;老輩神譜故事表現(xiàn)出母系氏族社會中母權制的許多特征,以宙斯為首的12主神則更多地反映了父權制的許多特征。(一)主要成就:神話(神的故事、英雄傳說)、史詩,還有少量敘事詩和教諭詩。(二)代表作家作品:1、古希臘神話:是古代人們通過幻想和想象把自然界和社會形態(tài)擬人化或形象化的展示。2、赫西俄德: 教諭詩工作與時日(是現(xiàn)存最早一部以現(xiàn)實生活為題材的詩作。)規(guī)勸弟弟走正直勞動的道路,不要走巧取豪奪的邪路。 敘事詩神譜:最早一部比較系統(tǒng)地敘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譜系的作品。3、荷馬史詩1、基本知識介紹:伊利昂紀(又譯伊利亞特)和奧德修紀(又譯奧德賽)是古希臘最早的兩部史詩。一般認為是行吟盲詩人荷馬所作,故稱“荷馬史詩”,又由于里面塑造了許多傳奇生動的英雄人物,以及充滿了英雄主義色彩而又被稱為“英雄史詩”。2、成書過程:史詩和作家文學不一樣,不是由某個作家個人創(chuàng)作的,而是先從口頭創(chuàng)作,并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口頭流傳,不斷由集體和個人的再創(chuàng)作而后形成的。荷馬也只是把最初散傳于民間的傳說與歌謠集成較系統(tǒng)的口頭作品而已。3、內(nèi)容簡介: 這兩部史詩記載的是古希臘長期流傳的關于特洛伊戰(zhàn)爭的英雄傳說的總匯。伊利昂紀以戰(zhàn)爭第10年最后51天中的戰(zhàn)事為描寫重點,以阿喀琉斯的憤怒為主線,描寫了希臘聯(lián)軍與特洛伊人及其盟軍的喋血苦戰(zhàn)。奧德修紀寫了主人公奧德修(木馬計的貢獻者)在特洛伊戰(zhàn)爭結束后返鄉(xiāng),10年漂泊最后40天內(nèi)的事。4、思想價值: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社會和生活的百科全書,它極為廣闊地描繪了由氏族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時期希臘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精神面貌。 反映了古希臘人的思想觀念。a 史詩英雄形象的描寫,表現(xiàn)了古希臘個體本位的文化價值觀念。史詩中的英雄們視個人榮譽為第一生命,他們的行為動機都與個人榮譽、愛情、財產(chǎn)和王位等分不開;阿基琉斯的那種與其默默無聞而長壽,不如在光榮的冒險中獲得巨大而短促歡樂的價值觀,表現(xiàn)出肯定和追求人的現(xiàn)世價值的積極樂觀的人本思想。b 古希臘人的命運觀。荷馬認為除了神以外,人生還受到另一種超自然力量,即命運或命限的制約。但盡管凡人一般不能通過祈禱掙脫命運的束縛,但至少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命運是可以被沖破或超越的。詩人在生活的艱辛中看到了生存的意義,在戰(zhàn)爭的殘酷中看到了生命的價值,奧德修紀正是強調了奮爭的可貴,在神的助佑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的聰明才智,竭盡全力,以自主和積極的態(tài)度求索進取,百折不回,直到奪取勝利,這是典型的西方人的抗爭。用有限的生命抗拒無限的困苦和磨難,在短促的一生中使生命最大限度地展現(xiàn)自身的價值,這是古希臘人的人生觀,也是西方“悲劇意識”的源頭。5、藝術價值: 內(nèi)容上:規(guī)模宏大、內(nèi)容豐富; 結構上:在題材處理及謀篇布局上顯示了驚人的水平。兩部史詩都涉及10年時間所發(fā)生的事,但都采取戲劇式的集中、概括和濃縮的手法,把故事集中在一個人物、一個事件和某一段時間上,從而把眾多的人物、紛繁的情節(jié)和豐富的生活畫面濃縮成一個嚴謹?shù)恼w。 人物塑造上:荷馬擅長人物性格的刻畫,其主人公的性格通常具有復合和層次分明的特點。如希臘聯(lián)軍首領阿伽門農(nóng)剛愎自用,但卻勇于自責;希臘聯(lián)軍主將阿喀琉斯英勇善戰(zhàn),但有時也倨傲任性,不能顧全大局;此外,荷馬把英雄的成長看作是一個磨煉的過程,一個由不成熟到成熟的過程。 辭章華麗,妙語迭出,生動、形象的用詞和比喻(特別是明喻)俯拾即是。第二時期 公元前8世紀至前6世紀 (氏族社會進一步解體、奴隸主城邦逐漸形成時期),史稱“大移民時期”。背景介紹:在氏族社會向奴隸制城邦演變過程中,原先分散的部落紛紛向城邦集結,小家庭也逐步形成,個體意識強化,而集體意識削弱,所以,以往側重表現(xiàn)集體意識的史詩漸漸衰落,而適合于抒發(fā)個人情感的抒情詩就流行開來。(一) 主要成就:抒情詩、寓言(二) 代表作家作品:n 抒情詩1、薩福:她的詩多半是抒發(fā)個人感情的愛情詩,語言樸素自然,感情真摯,音樂性強。柏拉圖稱她為“第十位文藝女神”。2、品達:他的詩歌主要贊美神和描寫體育競技,風格莊重凝練、具有崇高美。n 寓言伊索(奴隸):作為來自社會下層的創(chuàng)作,伊索寓言主要表現(xiàn)下層平民和奴隸的思想情感,是他們的生活教訓和斗爭經(jīng)驗的總結;藝術上善用擬人手法,把動物賦予人的性格,具有濃郁的民間文學色彩。第三時期 公元前6世紀至前4世紀初(希臘奴隸制發(fā)展的全盛時期),史稱“古典時期”(雅典時代)。背景介紹:雅典是當時古希臘的統(tǒng)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的繁榮,帶來了希臘文學的繁榮。(一) 主要成就:戲劇、散文和文藝理論(二) 代表作家作品:n 戲劇古希臘戲劇的起源與慶祭酒神狄俄尼索斯的活動有關。悲劇悲劇起源:山羊之歌。即祭祀酒神的歌舞(“酒神頌”)悲劇特點:大多取材于古希臘的神話傳說,著重描寫人與命運的抗爭,塑造崇高的英雄人物;具有嚴肅、悲壯、崇高的特征,不著意于悲,而重在嚴肅事件;結構形式完整而嚴密。古希臘悲劇三大家:埃斯庫羅斯、索??死账?、歐里庇德斯,他們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分別標志著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fā)展的三個歷史階段,即形成期、繁榮期、衰落(危機)期。1、 埃斯庫羅斯(古希臘悲劇之父) 文學地位及貢獻:恩格斯稱之為“悲劇之父”、“有強烈傾向的詩人”。 貢獻:首創(chuàng)三連劇的悲劇形式; 在悲劇中增加了第二名演員,使對話成為戲劇的主體部分,同時縮減合唱隊,基本形成戲劇的結構形式; 首創(chuàng)舞臺背景和使用華麗服裝。從此,希臘戲劇不再是合唱抒情詩的分支,而轉化為獨立的藝術形式。 代表作品:只留下7部作品,主要有俄瑞斯忒亞(包括阿伽門農(nóng)奠酒人報仇神三部曲),普羅米修斯(是由被綁的普羅米修斯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帶火的普羅米修斯三部悲劇構成,后兩部未流傳下來。),波斯人等。 藝術特點: 人物形象單純而高大,但人物性格多缺乏發(fā)展變化; 戲劇結構較簡單,情節(jié)不曲折,動作少,獨白和歌隊作用較大,抒情氣氛濃郁; 擅長創(chuàng)造隱喻(包括轉喻、提喻等)。轉喻:又稱換喻、借喻或借代。是指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類似,但有密切關系時,可以利用這種關系以乙事物的名稱來取代甲事物的修辭方法。如將困難比喻為瓶頸。 提喻:不直接說某事物的名稱,而是借事物本身所呈現(xiàn)的各種對應的現(xiàn)象,來表現(xiàn)該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如外面是人的海洋。通常有四種方法:a 部分與全體互代;b 以材料代事物;c 抽象與具體的互代;d 以個體代整體。語言莊嚴、夸張,風格雄偉。 重點作品解析: 被縛的普羅米修斯普羅米修斯形象:他熱愛人類,富于獻身精神;堅持正義,反對強暴統(tǒng)治;意志堅定,滿懷必勝信心。 俄瑞斯忒亞(阿伽門農(nóng)奠酒人報仇神三連?。┌①らT農(nóng)講述阿伽門農(nóng)在出戰(zhàn)之際,服從宙斯意志殺祭自己的女兒,蕩平特洛伊返鄉(xiāng)后遭其妻子所殺;奠酒人描寫阿伽門農(nóng)之子俄瑞斯忒斯回國,遵照阿波羅諭令報殺父之仇,在復仇女神追蹤下逃離;報仇神經(jīng)法庭審判,定罪票與赦免票持平,雅典娜最終投赦免票。埃斯庫羅斯的深刻處在于他對“負面”和“正面”的辯證思考。在他看來,善與惡、美與丑、正確與錯誤都不是孤立的,“對”與“錯”是彼此包含滲透的,生活的險惡并非因為人們難以從善,而是因為他們常常無法避惡。俄瑞斯忒斯所面臨的復仇抉擇正是這一人生命運的體現(xiàn):他要替父報仇(殺死父親的是母親)或放過母親(為報殺女之仇而將阿殺死),他必須在兩種“對”之間選擇,但無論怎么選擇,結果都會走向“對”的反面,黑格爾也指出希臘悲劇的精髓就在于戲劇化地突顯了道德力量的局限的“對”與“對”的抗爭。2、 索??死账?文學地位及貢獻:被稱作“戲劇中的荷馬”,他的悲劇標志著希臘悲劇藝術已步入成熟。 貢獻: 增加了第三個演員,使對話和動作成為戲劇最重要的部分; 人物性格更突出,使戲劇矛盾沖突成為劇情發(fā)展的核心因素。 代表作品:現(xiàn)存7部作品,主要有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等 藝術特點:索??死账故贡瘎∷囆g達到完美境界;突破抒情詩的悲劇形式,減少合唱隊的作用,加強了戲劇動作;放棄三部曲形式,更簡練地在一出悲劇中表現(xiàn)復雜的戲劇沖突,注意情節(jié)的整一和內(nèi)在聯(lián)系,結構緊湊,情節(jié)曲折,安排精巧;不注意寫神而重寫英雄,不重大段抒發(fā)人物的感情而重刻畫人物的性格,使之成為劇情發(fā)展的基本動力。 重點作品解析: 俄狄浦斯王 俄底浦斯形象和劇作的主題:受命運懲罰和控制的受難者;苦難命運的首先反抗者(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劇精神)和集中承受者;理解命運的智者。 俄狄浦斯在得知自己“殺父娶母”的命運之后,在竭力擺脫厄運之中不知不覺間犯了罪,步步走進命運設置的圈套,這里體現(xiàn)的是命運的不可抗拒性;當他下令追查殺害國王的真兇時,他的正直、善良、剛毅的品格反而加速了他的不幸,緊鑼密鼓地調查意味著加速了真相揭開的進程,當被告知自己正是那個罪人時,一方面預示著自己想要擺脫命運的抗爭與努力也隨著以失敗告終;另一方面,他正直善良的品性及堅強的獨立意識驅使他一查到底,并最終以戳瞎雙目和自我流放作為自我懲罰。此時這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抗爭精神就具有了悲壯意味,雖然結局是以抗爭失敗告終,但他在邪惡命運面前不是消極順從,而是敢于面對現(xiàn)實,勇于自我懲處,這反而實現(xiàn)了對命運的超越。3、歐里庇德斯 文學地位及貢獻: “劇場里的哲學家”、“問題劇”的創(chuàng)始人、三大悲劇家中民主傾向最強(歐洲第一位深切關懷婦女命運并描寫婦女的作家)。 貢獻: 擴大戲劇題材,對女性家庭生活的現(xiàn)實命運的關注; 對人物的心理描寫突出,特別是對女性心理描寫細膩,表現(xiàn)了愛不能終其所愛的文學母題。 代表作品:現(xiàn)存作品18出,主要有美狄亞,特洛伊婦女,海倫等。 藝術特點:首先采用現(xiàn)實生活作為題材,開始把普通人形象放在劇中重要位置。善于對人物做心理分析。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型悲劇,在悲劇中加進了喜劇成分,為后來的“新喜劇”鋪好了道路。 重點作品解析: 美狄亞美狄亞的人物形象:她是在夫權、神權、政權三重壓迫下的婦女形象。她聰明熱情,敢作敢為,熱烈追求平等,是帶有原始特點的潑辣女性。她把丈夫當作唯一心愛的男人,為了愛情不惜背叛父親和殺死兄弟,一旦遭到背叛,便把熾熱的愛情化為仇恨的怒火,用極其野蠻的方式實施報復。三大悲劇家比較:1、塑造人物的不同:埃斯庫羅斯寫神或神化了的人物;索??死账拱础皯斒窃鯓印钡脑瓌t寫理想英雄;歐里庇得斯按“現(xiàn)實中本來是怎樣”的原則塑造人;2、藝術風格不同:埃氏悲壯、雄渾、自豪而又充滿信心;索氏悲憤、迷惘、上下求索;歐氏悲痛、憎恨,尋找出路;3、所持命運觀不同:詳見下。重點話題:三大悲劇家對命運的不同看法及表現(xiàn)古希臘三大悲劇家的劇作題材都取之于神話,悲劇風格卻各有特點:埃斯庫羅斯的風格是悲壯、雄渾、自豪而又充滿信心;索??死账箘t是悲憤、迷惘、上下求索;歐里庇得斯則是悲痛、憎恨和尋找出路。與之相應的是他們對命運的不同理解。由于他們所處時代分別代表著奴隸主民主政治的形成、繁榮、衰落的三個時期,所以其命運觀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三個時期各有不同的表現(xiàn)。埃斯庫羅斯認為神的意志最終也將在某種程度上接受命運的制約,命運必然地支配人的一切,但同時也強調人的意志。面對殘暴的宙斯,普羅米修斯的力量弱小,最終只能服從命運的安排;但他又具有堅強的意志,去忍受和克服命運帶給他的苦難,具有強烈的自我犧牲精神和悲劇色彩。索??死账瓜蛎\提出懷疑與挑戰(zhàn)。在他看來,命運不是具體的神而是一種不可捉摸的神秘力量,命運有捉弄人的邪惡性質。他比埃斯庫羅斯更進一步地肯定了人的意志,他筆下的主人公不再是忍受命運擺布的人,而是時時想擺脫命運的限制,當努力失敗時毅然轉向對命運的不屈的抗爭,但同普羅米修斯一樣,俄狄浦斯的抗爭是以失敗告終的。到了歐里庇德斯的時代,由于發(fā)生戰(zhàn)爭和瘟疫以及科學的進步,加深了他對神的懷疑,他不再相信命運,認為命運在于人自身,強調事在人為,強調命運靠自己掌握。美狄亞的復仇行動表明她不甘認命,她最終復仇成功并且乘龍車逃脫正說明了事在人為。在人的意志與命運抗爭中,人取得了最終的勝利。喜劇喜劇起源:祭祀活動后的“逛歡游行”。喜劇特點:反映下層平民和普通百姓的思想意識,諷刺丑惡人物和針砭時弊。喜劇發(fā)展:舊喜劇:指公元前5世紀在雅典上演的喜劇作品。此時雅典城邦興盛,人民有民主權利,詩人敢于批評政治,劇作主要是政治諷刺劇,以阿里斯托芬為代表。阿里斯托芬(喜劇之父):鳥被認為是舊喜劇中首屈一指的精品。它描寫兩個雅典人不滿生活的混亂,逃至鳥的國度,創(chuàng)建理想中的國家的故事。鳥幻想性極強,鳥類實現(xiàn)了沒有壓迫和奴役、人人平等的理想社會生活,以此反襯現(xiàn)實社會的不公、不義,這個云中鳥國堪稱西方文學史上最早的烏托邦思想的體現(xiàn)。中喜?。河捎谶@一時期雅典民主制開始衰落,加之戰(zhàn)爭失利改變了詩人的心態(tài),他們更多地選擇市民生活中的諷刺對象,人物不再辱罵,較多采用含蓄的隱諷。如阿里斯托芬的公民大會婦女財神等。 新喜?。鹤钪拇硎敲啄系潞奘勒?。n 散文(注:古代的散文并不是一種單獨的文學樣式,而是一些哲學、歷史著作和演說辭。)1、 希羅多德、修昔底德:皆為著名歷史學家。2、 蘇格拉底:著名的哲學家和演說家。蘇格拉底沒有著作,現(xiàn)在關于蘇格拉底的思想的了解絕大多數(shù)是來自他的弟子柏拉圖的對話錄,對話錄是以蘇格拉底和別人的對話為內(nèi)容展開的。n 文藝理論1、 柏拉圖(西方客觀唯心主義的始祖):理想國對話錄柏拉圖的哲學思想: “理念論”:認為現(xiàn)實世界是對理念世界的模仿(如當我們說到“馬”時,我們沒有指任何一匹馬,而是稱任何一種馬。而“馬”的含義本身獨立于各種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間和時間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馬,卻是“流動”的,會死亡,會腐爛。)文藝是對現(xiàn)實的模仿,也即“模仿的模仿”,所以認為文藝是不真實的,甚至是有害的,會培養(yǎng)人性中低劣的東西; “靈感說”或“迷狂說”、“詩靈神授說”:強調文藝創(chuàng)作的源泉是靈感,靈感的源泉是“神靈附體”,出現(xiàn)“詩性的迷狂”的表現(xiàn),否定理智在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對后來的浪漫主義文學頗有影響。2、 亞里士多德:詩學他是柏拉圖的學生,繼承了柏拉圖的模仿說,認為文藝的本質是模仿現(xiàn)實,但他認為現(xiàn)實世界本身是真實的,而不是柏拉圖說的是理念的摹本,因而文藝是真實的,由此肯定了文藝的認識作用和教育作用。同時,他也肯定文藝的想象與虛構,認為文學是描寫可能發(fā)生的事而非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一件不可能發(fā)生但可信的事比一件可能發(fā)生但不可信的事更為可取?!钡谒臅r期 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奴隸制衰亡時期),史稱“希臘化”時期。 (一)主要成就:新喜?。床徽務?,以描寫愛情故事和家庭關系為主要內(nèi)容,又稱“世態(tài)喜劇”。)、田園詩(二)主要作家作品:新戲劇代表米南德(雅典人):恨世者第二節(jié) 古羅馬文學背景介紹:與古希臘海洋民族不同,古羅馬屬于內(nèi)陸民族,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上古農(nóng)民、牧民的勤勞、勇敢、粗鄙和蒙昧的性格特點。他們憑借自己的軍事力量和社會團結力創(chuàng)造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羅馬大帝國。古羅馬文學是連接古希臘文學和歐洲近代文學的橋梁,正如恩格斯所說:“沒有希臘文化和羅馬帝國所奠定的基礎,也就沒有現(xiàn)代的歐洲”。一、文學特征:l 古羅馬文學具有比古希臘文學更強的理性精神和集體意識,因而也具有更強的莊嚴崇高氣質,但又缺少了古希臘文學那種生動活潑的精神靈氣和無拘無束的兒童式天真與浪漫,相比之下顯出了精神與情感世界的相對貧乏;l 古羅馬文學在藝術上強調均衡、嚴整、和諧,重視修辭與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與矯飾,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古希臘文學的自然質樸的特征。二、文學分期及其發(fā)展狀況:第一時期(前240-前30 ):共和時期主要作家作品:1、利維烏斯:(古羅馬文學的奠基人)他編譯了荷馬的奧德修紀,其主要功績在于把古希臘文學中的某些精品介紹給了缺少書面文學傳統(tǒng)的羅馬人。他寫過一部描寫戰(zhàn)爭的敘事詩布匿(n)戰(zhàn)爭,為維吉爾撰寫埃涅阿斯紀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2、埃紐斯:(羅馬文學之父)不僅改寫和創(chuàng)作過悲劇,還寫過喜劇。作有史詩編年史追溯了羅馬的既往。3、普勞圖斯:雙生子一壇黃金為其代表做。他只專心從事于編譯古希臘新喜劇的工作,他行文潑辣、果敢,用詞機警,形式多變,善用雙關語。4、泰倫斯:代表作為婆母兩兄弟第二時期(前100-17):黃金時期,即為拉丁語和拉丁文學(包括修辭、歷史和哲學)發(fā)展史上的古典或輝煌時期。主要作家作品:1、西塞羅:是當時首屈一指的修辭學家和哲學家。2、奧維修:是最擅長編寫故事的詩人。變形記是古希臘羅馬神話及英雄傳說的匯編,以變形的神話主題作為串聯(lián),賦予古老的神話以新內(nèi)容。3、 賀拉斯:抒情詩代表作歌集;文學批評的代表作詩藝,他繼承亞里士多德的模仿說,提倡文學的“實用說”,提出了“寓教于樂”的原則,不僅強調了文學的教諭的社會功能,而且肯定了文學的娛樂性。還主張創(chuàng)作要學習古典,形式要講究完美。 4、維吉爾:(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其代表作史詩埃涅阿斯紀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詩(文人史詩不同于民間史詩,它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史詩追述了羅馬建國的光榮歷史,主人公除了勇猛堅韌的性格外,更具備了敬神、愛國的精神。第三時期(17-130):白銀時期。主要作家作品:1、 塞內(nèi)加:創(chuàng)作了多部戲劇,如特洛伊婦女等,古典主義時期的“三一律”原則緣起于此。2、 阿普列尤斯:金驢記被看作是最早的長篇小說。第三節(jié) 早期基督教文學一、產(chǎn)生時間:產(chǎn)生于公元1世紀中葉到2世紀末,羅馬帝國強盛時期。與后來的基督教文學一道構成了歐洲文學的另一個源頭。二、文學成就:基督教經(jīng)典:舊約全書(簡稱舊約) 舊約圣經(jīng)原是猶太教主要經(jīng)籍,舊約圣經(jīng)全在耶穌誕生之前已寫成及被輯錄成書,在基督教看來與耶穌誕生后成書的新約圣經(jīng)相承;新約全書:共27卷,分為“福音書”“使徒行傳”“書信”“啟示錄”4類。福音書包括: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約翰福音。(注:基督教在公元4世紀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第二章 中世紀文學背景介紹:由于地處北方的蠻族的侵入,西羅馬帝國在公元476年滅亡,從此歐洲開始了封建化的進程。歐洲封建社會歷史大體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5至11世紀)是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中期(12至14世紀)是封建社會的興盛時期;晚期(15至17世紀)是封建社會衰亡、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產(chǎn)生時期。中世紀文學不包括最后一個階段。一、中世紀文學的基本特征:1、基督教思想制約著中世紀文化?;浇淘诠?世紀被羅馬帝國定為國教,當日耳曼人在歐洲建立封建制國家的最初幾百年間,封建統(tǒng)治者對基督教的態(tài)度經(jīng)歷了敵視、容忍到支持的變化,使基督教成了適應封建制度需要的上層建筑和統(tǒng)治工具,圣經(jīng)詞句在任何一個法庭上都具有法律效率,一切學術文藝都成了神學的奴婢,染上宗教色彩,教會壟斷文化教育。2、在各種文化的交融中,中世紀文學突出了各國民族文學遺產(chǎn)中的一個基本思想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其中這種文化大融合主要體現(xiàn)在: 當北方蠻族人與歐洲本土文明人相互融合時,蠻族文化與希臘羅馬文化實際上也融合在了一起; 歐洲中世紀文學也是東西方文化相互影響、交融的產(chǎn)物,主要體現(xiàn)在歐洲本土文化與希伯來文化的融合上。(地處中東的古代希伯來人的文學成就被收入猶太教的經(jīng)典中,而猶太教經(jīng)典隨著被歐洲人變?yōu)樽约旱淖诮袒浇探塘x的一部分,即舊約之后在歐洲廣泛流傳); 它也是基督教文化與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產(chǎn)物。一方面,基督教文化對古希臘以來的世俗文化大肆排斥和摧毀的同時,又將某些世俗文化的材料、體裁和藝術手法等經(jīng)過改造,納入基督教文化體系中;另一方面,中世紀出現(xiàn)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著宗教性的內(nèi)容。3、中世紀作為等級森嚴的社會結構形態(tài),還出現(xiàn)了特定階層的文學作品和文學現(xiàn)象。如騎士文學和市民文學的出現(xiàn)。二、中世紀文學的基本類型:n 教會文學(僧侶文學)是當時的教士和修士寫出的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目的主要是宣揚宗教教義,鼓吹禁欲主義和來世觀念,以便統(tǒng)治者的血腥統(tǒng)治。n 史詩與謠曲是在民間創(chuàng)作基礎上形成的文學作品。史詩可分為兩大類:a 中世紀早期的英雄史詩。是氏族社會末期各族人民的口頭創(chuàng)作和集體智慧的結晶,內(nèi)容多為氏族部落英雄或首領為本族部落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史詩中有較多神話因素和多神教成分。如盎格魯-撒克遜人的貝奧武夫(流傳至今最完整的一部早期英雄史詩);b 中期英雄史詩是封建社會確立時代的作品,主人公是封建國家的英雄,表現(xiàn)的是他們忠君、愛國的觀念和統(tǒng)一祖國、為民族建功立業(yè)的封建時代英雄主義精神。英雄的功績往往與宗教奇跡融合在一起。如法國的羅蘭之歌,西班牙的希德之歌,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等。謠曲是故事性的詩歌,大多表現(xiàn)的是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不少作品塑造下層人民喜愛的英雄,具有平民意識。如英國的羅賓漢謠曲。n 騎士文學騎士文學產(chǎn)生于12-13世紀封建社會的全盛時期,它是本世紀騎士制度盛行時代的產(chǎn)物。內(nèi)容是描寫騎士的冒險經(jīng)歷、對封建領主的效忠和對封建貴婦人的典雅愛情。體裁可分為騎士抒情詩和騎士傳奇兩種。騎士抒情詩(最早產(chǎn)生于法國南部的普羅斯旺)如“破曉歌”主要描寫的是騎士與貴婦夜晚幽會之后,在黎明前分離時依依惜別的情景,有反宗教禁欲主義束縛的作用;騎士傳奇(興旺于法國北方)是一種敘事詩,主要寫騎士為獲得榮譽、保護宗教,或為贏得貴婦人的愛情而到處冒險,同妖魔鬼怪或異教徒斗爭等故事。(騎士的信條是“忠君、護教、行俠”,行為舉止要“文雅知禮”。)n 城市市民文學(法國城市最為發(fā)達,城市文學的成就也最高)城市市民文學是12世紀以后隨著工商業(yè)中心城市的興起而產(chǎn)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俗文學。它是在民間創(chuàng)作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它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充滿樂觀精神。其中要內(nèi)容是揭露、抨擊封建主和僧侶的殘暴、貪婪、愚昧,贊美市民的勇敢、機智、聰敏,具有鮮明的反封建、反教會傾向。在藝術上采用的主要手法是諷刺,風格生動活潑。主要體裁有韻文故事、諷刺故事詩、長篇敘事詩歌、抒情詩、市民戲劇等。長篇敘事詩成就最高,有玫瑰傳奇列那狐傳奇等。列那狐傳奇以動物諷喻現(xiàn)實,通過動物間的斗爭來反映城市內(nèi)部各階層間的矛盾沖突。列那狐是市民的化身,在它身上體現(xiàn)市民階級的二重性:一方面,它與象征豪門權貴的獅、狼、熊等大動物斗爭,表現(xiàn)了市民階級對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反抗思想;另一方面,它又欺凌和殘害象征貧苦人民的麻雀、烏鴉、雞、兔等小動物,表現(xiàn)了市民上層與下層之間的斗爭。詩中運用喜劇手法,通過動物的形象歌頌了市民階級的機智,諷刺和嘲弄了貴族、僧侶等統(tǒng)治階級。三、中世紀文學的主要作家作品但丁神曲1、人物簡介:但丁是歐洲中世紀最偉大的意大利詩人,恩格斯稱他為“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這句話體現(xiàn)的是但丁思想中的兩重性,見后的詳述)他是人文主義的先驅者。2、代表作品: 新生:是抒發(fā)但丁對早逝的心上人貝婭特麗絲的純真愛情。它體現(xiàn)了溫柔的新體詩的最高成就,開文藝復興抒情詩的先河。 論俗語:是最早的一部關于語言和詩律的專著,用拉丁文寫成,著重批判中世紀推崇拉丁文的偏見,闡發(fā)以佛羅倫薩方言為基礎的俗語的優(yōu)越性。它為意大利民族語言和文學語言的發(fā)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饗食:是意大利第一部用俗語寫成的學術著作,打破了中世紀學術著作必須使用拉丁文的清規(guī)戒律。 帝制論:是一部政治論著。其重大意義在于,但丁第一次從理論上闡述了政治和宗教平等,政教分離,反對教會干涉政治的觀點,向神權說提出了英勇的挑戰(zhàn)。故雪萊曾把但丁尊稱為“第一個宗教改革者”。 神曲(原名喜劇或神圣的喜劇)全詩分地獄煉獄天堂三部。1、神曲的主題思想: 它通過詩人神游三界的故事反映了新舊交替時期的意大利的社會生活,展示了中古意大利人的精神面貌,表達了剛剛萌芽的人文主義意識。長詩充滿了批判的熱情和愛國主義的理想。其主題思想具體體現(xiàn)為三個方面: 神曲是但丁從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的預言性總結。全詩的構思就是一片象征性的預言,作者有意識地強調了在新舊交替的時代中,人類在理性(維吉爾)和信仰(貝婭特麗絲)的指導下,在迷惘和錯誤中飽受苦難(地獄),然后經(jīng)過道德凈化的途徑(凈界),最后達到理想的境界(天堂); 神曲是一部強烈批判教會、批判封建統(tǒng)治罪惡的政治傾向性很濃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頭一次鮮明地表達了新時代的新思想人文主義; 它對古希臘羅馬和中世紀的哲學、神學、科學、文化、政治、詩歌、繪畫等作了藝術的總結,具有百科全書式的作用。2、如何理解但丁世界觀的兩重性?但丁世界觀的兩重性在其扛鼎之作神曲中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它反映了但丁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神學的矛盾。作為一個具有人文意識的先驅者,但丁熱情歌頌現(xiàn)世生活的意義,他贊頌理性和自由意志,他反對中世紀的蒙昧主義,提倡文化、尊重知識。但是,作為新舊時代交替時期的詩人,基督教神學觀念、中世紀思想的偏見世界觀也時時出現(xiàn)于但丁思想意識中,與人文主義意識常常形成矛盾:神曲中處處洋溢著對現(xiàn)世生活的熱忱歌頌,但是但丁又把現(xiàn)世生活看作來世永生的準備; 他揭發(fā)教會和僧侶的敗行劣跡,但又不整個地反對宗教神學和教會,甚至還把宗教神學置于哲學之上,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例如,他把維吉爾選為他幻游地獄和煉獄的向導,隱喻理性和哲學指引人類認識邪惡的途徑,而把貝婭特麗絲作為游歷天堂的向導,說明詩人仍然局限于信仰和神學高踞理性和哲學之上,人類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學才能達到至善之境的經(jīng)院哲學觀點); 在聽到一對癡情戀人的悲劇性遭遇時,但丁陷入極度痛苦中以致暈厥,但他又將他們放入地獄接受懲戒,卻把苦行禁欲派始祖置于榮耀的天堂,從這里可以反映出但丁對中世紀禁欲主義和舊禮教既擯斥又在一定程度上認同的矛盾心理; 在對待封建君主的態(tài)度上,他曾義憤填膺地譴責說意大利沒有一塊干凈的土地,但在其政治理想中,皇帝又被視為拯救陷于危難中的意大利的救星,這正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弱小的市民階層的軟弱性、妥協(xié)性的反映,為了對抗專橫恣肆的教會,最初的人文主義者不得不謀求王權的支持和保護。3、神曲的藝術特色: 構思精細,想象豐富,結構嚴密而完整; 主要采用夢幻故事的形式和象征寓意的表現(xiàn)手法,如維吉爾代表理性與哲學,貝婭特麗絲是愛和信仰的化身;地獄象征黑暗社會,煉獄象征人類由黑暗走向光明必經(jīng)的痛苦歷程,天堂象征理想境界; 擯棄中世紀文學作品習慣運用的拉丁語,采用本族語言創(chuàng)作。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一、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條件: 資本主義在歐洲的出現(xiàn)為先決條件。(由于封建生產(chǎn)關系嚴重束縛新的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的發(fā)展,渴望自由發(fā)展的新興資產(chǎn)階級必然要與之發(fā)生尖銳沖突,而在中世紀占主導地位的基督教思想體系是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精神支柱,所以新興資產(chǎn)階級不僅要用商品經(jīng)濟取代自然經(jīng)濟,而且還要用一種新的思想文化體系來反對封建的和宗教的精神禁錮,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掃清道路); 社會階級關系的變化帶來了社會心態(tài)、價值觀的變化; 古希臘羅馬文化被重新發(fā)現(xiàn); 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推波助瀾。二、重要概念理解:1、文藝復興:是14世紀初到17世紀初首先在意大利發(fā)生并很快波及全歐的一場以資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這場運動在哲學、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等諸多領域廣泛展開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它雖然打著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的旗號,但卻并非簡單的重復,而是要借助古代文化精神摧毀以“神”為中心的封建的宗教意識形態(tài),建立以“人”為中心的資產(chǎn)階級人文主義新的思想文化體系。2、人文主義:是文藝復興時期形成的資產(chǎn)階級思想體系。它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主張以人權反對神權;以人性反對神性;以個性解放反對禁欲主義;以理性和科學反對蒙昧主義和神秘主義。它在政治上擁護中央集權,反對封建割據(jù)。人文主義文學是文藝復興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3、人文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征: 思想內(nèi)容上,著力描寫現(xiàn)世生活,肯定人的權利和價值 ,充滿昂揚樂觀的進取精神,具有鮮明的反封建反教會思想; 創(chuàng)作方法上,以寫實為主,把文學作為社會的鏡子和時代的縮影來加以認同; 文學形式豐富多彩,創(chuàng)造了很多新的文學體裁; 語言上具有特殊的民族風格,擯棄了當時的官方語言拉丁語,采用本國地方語言,即普通老百姓通曉的俗語、俚語或口語進行創(chuàng)作。三、人文主義文學在各國的發(fā)展狀況延伸:人文主義文學作品中“人”的觀念解析我們知道對于“人”的觀念的理解,古希臘羅馬文學與希伯來-基督教文學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崇尚“人欲”的世俗人本意識,后者則是崇尚“理性”的宗教人本意識,而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家對“人”的觀念的闡發(fā)則經(jīng)歷了一個從片面單一到逐漸成熟的過程。薄伽丘的十日談把人的原欲作為天然合理的東西加以描寫,其“人”的觀念呈完全的“原欲”形態(tài);與之相比,拉伯雷的巨人傳中的巨人擺脫了宗教蒙昧,以人智取代了神智,則呈“人智+原欲”形態(tài);塞萬提斯和莎士比亞這兩位后期人文主義作家的“人”的觀念顯然要比那兩位早期作家更趨于成熟,他們的創(chuàng)作既延續(xù)著早期人文主義作家的世俗人本觀念,又在希伯來-基督教文化中汲取了宗教人本意識的養(yǎng)料,呈“原欲+人智+上帝”的形態(tài)。在堂吉訶德中,這一形態(tài)的體現(xiàn)是分散到兩個主要人物的身上,堂吉訶德是希伯來式充滿憂患意識、滿懷基督之博愛的救世者,而桑丘身上則表現(xiàn)出了執(zhí)著于世俗利益、肯定人的自然欲求的希臘式價值取向,堂吉訶德+桑丘=塞萬提斯式人文主義;只有到了莎士比亞,“人”才被發(fā)現(xiàn)得最全面、最豐富、最深刻。他主張讓自然欲望接受人智的引導,并沐浴上帝之愛的陽光雨露,從而去粗俗、野蠻等非理性成分,進而使人性出落得現(xiàn)實而高雅、激情而節(jié)制、浪漫而美麗。人文主義文學的發(fā)展分期:早期(14世紀初至15世紀中葉):主要成就在意大利和英國,只看到神學體系的不合理,以單純謳歌人的本能欲望作為對神學體系的否定;中期(15世紀下半葉至16世紀上半葉):主要成就在法國,認識深化,主張展示人的巨人風采和理性力量;晚期(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初):主要成就在西班牙和英國,除前兩個時期兩種主題仍然繼續(xù)外,還有對人自身矛盾的關注,對由于人性的弱點所造成的社會丑惡現(xiàn)象的探討,證明社會上的一切矛盾、運動、發(fā)展乃至斗爭都是由人而非神造成的。意義和局限:這種新型文學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曾給予封建神學和僧侶文學以沉重打擊,具有巨大的歷史進步性。但由于人文主義作家受當時社會生產(chǎn)力水平的局限,他們所肯定的“人”和“人性”掩蓋了人的社會屬性和階級屬性,以致總是將人的地位故意抬高,甚至把人的某種情感欲望當成人的本性加以謳歌,所以他們所描寫的人也僅僅是新興資產(chǎn)階級自己的化身。(一)意大利人文主義文學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被稱為佛羅倫薩文壇上的“三杰”。1、彼特拉克(“人文主義之父”) 抒情詩集歌集抒發(fā)了對女友蘿拉的真摯愛情。在藝術上集成了“溫柔的新體”詩派傳統(tǒng),大量采用十四行詩體,并使這種詩體達到完美境地,作品重抒發(fā)個人感情,并運用意大利語寫作,對后世歐洲的詩歌形式及內(nèi)容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2、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談開創(chuàng)了歐洲短篇小說的藝術形式。意大利評論界把他的十日談與但丁的神曲相媲美,稱之為人曲。他雖然對民族語言的統(tǒng)一和民族詩歌的建立作出了貢獻,但卻輕視民間語言和民間詩歌,追求典雅的藝術,其風格帶有明顯的貴族傾向。(二)法國人文主義文學顯著特點:自始至終存在著貴族與平民兩種傾向。 貴族化傾向:七星詩社(法國文學史上第一個文學團體):是產(chǎn)生于16世紀,以龍沙等七人組成的法國貴族派詩人團體。具有濃重的貴族傾向,他們肯定生活,歌頌自然與愛情,反對禁欲主義,注重民族語言的統(tǒng)一和民族詩歌的建立,但卻輕視民間語言和民間文學,藝術上追求典雅的風格。 平民化傾向:1、拉伯雷:巨人傳 作家用象征手法塑造了兩個無論在軀體上還是精神上都高大的巨人典型,他們食量驚人,縱情享樂,表現(xiàn)了拉伯雷對人及世俗生活的肯定;強調人文主義教育和知識的重要性;通過兩個巨人的見聞,無情地批判了封建國家的黑暗與罪惡,嘲笑和揭露了封建教會的虛偽;提出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社會理想“想干什么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手工泥巴制作課程設計
- 室外景觀設計師的植物配置與環(huán)境打造
- 保健品行業(yè)話務員工作總結
- 2025年中考物理一輪復習之物態(tài)變化
- 超市行業(yè)客服工作總結周到服務增添購物樂趣
- 化妝護膚行業(yè)銷售工作總結
- 餐飲服務員工作總結熱情招待細心服務顧客
- 【八年級下冊地理湘教版】專項02 港、澳、臺的經(jīng)濟發(fā)展
- 2024年熱鬧的元宵節(jié)教案
- 2024年石家莊理工職業(yè)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標準卷
- 美容院2024年度規(guī)劃
- 裝飾裝修巡查記錄表
- 2024高考物理一輪復習:觀察電容器的充、放電現(xiàn)象(練習)(學生版+解析)
- 公司安全生產(chǎn)事故隱患內(nèi)部報告獎勵工作制度
- 2024年度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國家電網(wǎng)招聘之電工類綜合練習試卷A卷附答案
- 艾滋病預防知識講座
- 零售服務質量提升
- 《4 平平安安回家來》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統(tǒng)編版
- 2024中考英語真題分類匯編-代詞
- 第九版內(nèi)科學配套課件-8-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MDS)
- 新聞宣傳報道先進單位(集體)申報材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