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榆生《詞學十講》讀書筆記.doc_第1頁
龍榆生《詞學十講》讀書筆記.doc_第2頁
龍榆生《詞學十講》讀書筆記.doc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龍榆生詞學十講讀書筆記 這本書買來很久了,但之前一點兒也看不進去??赡軓那皩懺娫~全憑靈性,是“心里滿了,便從口中溢出”,盡管筆法青澀,卻有汩汩而出的情緒。后來讀到一首詩寫,“世俗的歡樂把我的生活篩成細膩和粗礫的部分”,而后細膩的部分,如灰塵般隨風去了于是,我也到了一個倚賴技巧來填詞的階段了。 這段日子得閑,就把詞學十講翻出來閱讀,注記如下。 第一講“唐宋歌詞的特殊形式和發(fā)展規(guī)律”,第二講“唐人近體詩和曲子詞的演化”,龍先生的觀點是,文人在倚聲填詞之初,會借助業(yè)已成熟的格律詩的平仄安排,略加變化,雜用虛聲。之后,根據曲子的情緒與節(jié)奏,詞格也會相應地發(fā)生變化,大體上平仄相生輪替則音節(jié)諧婉,平仄相同,尤其是連用仄聲,則聲情拗怒。 第三講“選調和選韻”,第四講“論句度長短與表情關系”,第五講“論韻位安排與表情關系”,感覺對現在的我作用很大雖說詞牌與內容的關聯性可以很弱,但由于聲韻、句式的制約,某個詞牌適宜于表達的情感其實是有范圍的。 大體上,格律接近近體律、絕的短調小令,又用平韻的,大多從容婉轉,適應性強。 如果全詞多用仄聲收腳,就“呈現出一種拗怒的聲容,而根據句度的不同,可能表達悲憤激越之前,也可能“包含欲呑還吐的情調”。 而像摸魚兒這種長調,多仄聲尾,韻位的安排忽疏忽密,句式上,開端就是“上三下四的逆挽句式”,又有上三、下七這樣的特殊句式,從而適合表達幽咽悲苦之情。 第六講“論對偶”比較簡單,但是我之前其實并沒有太在意填詞中的對偶問題直到我寫不出詞的時候。這時候再看周邦彥等人的長調,條分縷析里面由若干字領起,或隱藏在單行隊伍中的對偶,就會感覺很有啟發(fā)了 第七講“論結構”,并不意外地又見到了我夔的齊天樂詠蟋蟀。這個我覺得大部分的寫作都是共同的,甚至包括寫方案匯報簡而言之就是埋線索、理邏輯嘛。其中提到,一首詞的“起、收、對”都特別重要,可以是先想出這幾句再去定韻腳、定詞牌。 關于開頭,大致有“漸引”和“頓入”兩種;而結句部分,長調往往“繞回”,追求形神不散;而小令則“宕開”,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 第八講“論四聲陰陽”,這個就很麻煩了,我目前姑且隨便翻翻,留待查閱要記錄一下的是,長調中的“領格字”,也就是所謂的“轉折跌宕處”,不僅通常是仄聲,而且一般要用去聲字,從聲韻上來說才能擔得起,如“漸、霜風凄緊”、“念、豆蔻詞工”。另外就是“平平仄平”這種格式的,選用去聲字也較上聲字更為上口。 第九講,“論比興”,這個就聽得比較多了。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