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外業(yè)勾圖工作流程090913.doc_第1頁
林改外業(yè)勾圖工作流程090913.doc_第2頁
林改外業(yè)勾圖工作流程090913.doc_第3頁
林改外業(yè)勾圖工作流程090913.doc_第4頁
林改外業(yè)勾圖工作流程090913.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林改外業(yè)勾圖培訓資料一、地形圖識別(1)地圖的構成要素:圖形要素、數學要素、輔助要素及補充說明圖形要素是地圖所表示內容的主體,把自然、社會經濟現象中需要表示為地圖內容的數量、質量、空間、時間狀況,運用各類地圖符號表示出來而形成圖形要素。地圖上的各種注記也屬符號系統,它們都是圖形要素的組成部分。數學要素是保證地圖具有可量性、可比性的基礎。地圖的數學要素主要包括地圖投影、坐標系統、比例尺、控制點等。輔助要素說明地圖編制狀況及為方便地圖應用所必須提供的內容,它們大部分被安置主要圖形的外側。輔助要素包括:圖名、圖例、地圖編號,編制和出版本圖的單位、時間,主要編圖過程及參數。因此,輔助要素也是保證地圖完整性及地圖使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補充說明以地圖、統計圖表、剖面圖、照片、文字等形式,對主要圖件在內容與形式上的補充。根據需要配置在主要圖面的適當位置。(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主要包括1:500、1:1000、1:2000、1:5000、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1:100萬等11種。實際距離=比例分母圖上距離(例如:1:10000比例尺地形圖,圖上1cm等于實地100m)(3)基本圖例界線道路及附屬物等高線(4)等高線在圖上表示形式等高線【contour line】指的是地形圖上高程相等的各點所連成的閉合曲線。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點連成的閉合曲線。垂直投影到一個標準面上,并按比例縮小畫在圖紙上,就得到等高線。等高線也可以看作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水平面與實際地面的交線,所以等高線是閉合曲線。等高線的特性有:(1)位于同一等高線上的地面點,海拔高度相同。(2)在同一幅圖內,除了懸崖以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線不能相交。在圖廓內相鄰等高線的高差一般是相同的,因此地面坡度與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成反比,相鄰等高線水平距離愈小,等高線排列越密,說明地面坡度愈大;相鄰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愈大,等高線排列越稀,則說明地面坡度愈小。因此等高線能反映地表起伏的勢態(tài)和地表形態(tài)的特征。在等高線上標注的數字為該等高線的海拔高度。等高線按其作用不同,分為首曲線、計曲線、間曲線與助曲線四種。(1)首曲線,又叫基本等高線,是按規(guī)定的等高距測繪的細實線,用以顯示地貌的基本形態(tài)。 (2)計曲線,又叫加粗等高線,從規(guī)定的高程起算面起,每隔五個等高距將首曲線加粗為一條粗實線,以便在地圖上判讀和計算高程。 (3)間曲線,又叫半距等高線,是按二分之一等高距描繪的細長虛線,主要用以顯示首曲線不能顯示的某段微型地貌。(4)助曲線,又叫輔助等高線,是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繪的細短虛線,用以顯示間曲線仍不能顯示的某段微型地貌。 間曲線和助曲線只用于顯示局部地區(qū)的地貌,故除顯示山頂和凹地各自閉合外,其他一般都不閉合。還有一種與等高線正交、指示斜坡方向的短線叫示坡線,與等高線相連的一端指向上坡方向,另一端指向下坡方向。 從等高線的疏密,可以判斷地面的坡形: 1.等高線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2.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 3.等高線間隔均勻,表示上下坡度均勻一致,是均勻坡; 4.自下而上,等高線由密而疏,表示山下部坡較陡,山上部坡漸緩,是凸形坡; 5.自下而上,等高線由疏而密,表示山下部坡較緩,山上部坡較陡,是凹形坡。陡坡等高線密集;緩坡等高線稀疏;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彎曲表示山谷;向海拔低處彎曲表示山脊;多條等高線重合表示斷崖。(5)山谷山脊鞍部在圖上的表示形式山谷:等高線凸向高處山谷連線;山脊之間低洼部分,山谷線也叫集水線;山脊:等高線凸向低處山脊連線,從山頂到山麓凸起高聳部分,山脊線也叫分水線;鞍部:一對山脊等高線組成 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 鞍部是山谷線最高處,山脊線最低處。(6)山谷山脊鞍部實地圖山谷實地圖鞍部山脊鞍部實地圖實地圖與地形圖(7)如何在等高線圖上辨認山谷山脊山頂凹地小環(huán)圈, 區(qū)別要看示坡線; 山頂短線向外指, 凹地短線向里邊。 山背曲線向外凸, 山谷曲線向里彎; 山背凸棱分水線, 山谷凹底集水線 兩山相連叫鞍部, 高低兩組等高線; 群山相連最高處, 棱線稱為山脊線。 二、外業(yè)勘界林地權屬勘界范圍以集體經濟組織范圍為單位,林地所有權屬于本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林地。(1)勘界內容包括集體經濟組織范圍內林業(yè)用地界線和面積;中央和地方生態(tài)公益林界線和面積;單位與單位之間的林地界線和面積;集體林地內各宗地的界線和面積及相關因子。(2)勘界允許誤差參照國家林業(yè)局頒布森林資源規(guī)劃設計調查主要技術規(guī)定的要求,勘界允許誤差為:以明顯地物界作界線的,勘界允許誤差在圖上應小于0.5。以非明顯地物界作界線的,勘界允許誤差在圖上應小于1。宗地勾繪面積允許誤差5%。(3)宗地區(qū)劃林地權屬界線所包圍的封閉地塊稱為宗地,在區(qū)劃時,按以下條件逐條細分區(qū)劃為不同的宗地:林地所有權權利人不同。林地使用權權利人不同。林地使用權類型不同(自留上、責任山、集體經營林地等)。林地使用權終止日期不同。區(qū)劃林種不同(商品林、生態(tài)公益林分宗登記,國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分宗登記)(4)宗地區(qū)劃遵循的原則分戶勾圖分戶發(fā)證。當宗地面積較大、界線明顯,能利用明顯地形地物控制勾繪界線時,按宗地勾繪界線,標注宗地現場編號。聯戶勾圖分戶發(fā)證。當多宗地相互交織且宗地面積較小,按單宗地勾圖困難,林權權利人又要求單獨發(fā)證的,可采取“聯戶勾圖分戶發(fā)證”的形式,將聯戶多宗地合并為一宗地勾在一起作位置圖,采用測量儀器實測或丈量方法測量各戶宗地面積,并按各戶宗地的形狀、位置按比例繪制各宗地的平面位置示意圖。各戶單獨登記發(fā)證,有位置圖和示意圖構成林權證的附圖。三、外業(yè)勘界方法外業(yè)勘界方法以對坡勾圖為主,同時以GPS、皮尺等輔助定位。所使用的地形圖的比例尺不能小于1:10000。外業(yè)勘界主要包括單位之間勘界、宗地之間勘界和宗地因子調查三個部分:(1)單位之間勘界單位之間勘界是指對市、縣、鄉(xiāng)鎮(zhèn)、村、村民小組各單位之間,或集體與其他國有單位之間林地所有權的邊界確認。以外業(yè)勘界地圖為外業(yè)工作圖。由工作組(包括專業(yè)技術人員、鄉(xiāng)鎮(zhèn)負責人、村民委員會負責人、村民小組負責人)組織相關權利人(包括林地所有權人及相鄰單位的林權權利人)到實地核實?,F場勘查時,根據雙方權利人指認界線,先用鉛筆描繪相鄰線段,雙方權利人確認無誤后,用繪圖筆按規(guī)定線型著墨,在每條相鄰線段的兩端打上標記,雙方權利人在本方線段邊上簽名,林改工作組有關人員在圖框下相應位置簽名,并填上日期。(2)宗地之間勘界宗地之間勘界是指對集體與農戶(包括聯戶)、農戶與農戶之間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的邊界勘查確認。宗地之間勘界在單位之間勘界的基礎上進行。勘界前,應根據林權摸底調查表做勘界計劃,提前通知原林地使用權人及相鄰宗地的林權權利人,屆時一起到實地核實。勘界時應站在有利位置對坡勾繪,并充分利用明顯地形地物控制,必要時采用皮尺丈量、GPS輔助定位。根據宗地劃分條件和原則進行區(qū)劃,先用鉛筆勾繪界線,相鄰林權權利人確認后用規(guī)定的筆和線型著墨、編寫現場臨時編號,填寫林權現場勘界表,有關林權權利人及林改工作人員分別在圖、表上簽名。(3)宗地因子調查及填寫按照林權現場勘界表調查和填寫各宗地的有關內容:林權權利人:是單位的填單位名稱,是個人的填姓名。法人代表:填單位法人代表的名字。原證名稱及編號:指“三定”及林改前所發(fā)的有關山林證件的名稱和編號林權勘界圖號:指用于外業(yè)工作圖的圖幅編號。宗地臨時編號:指外業(yè)調查時的宗地臨時編號。宗地正式編號:指內業(yè)整理時的宗地統一編號。經營類型:分為自留山、責任山、集體經營、退耕地、已流轉、其他。登記類型:分為初始和變更。登記權利:分為林地所有權、林地使用權、森林或林木所有權、森林或林木使用權。小地名:地形圖上標有地名的應以地形圖上的為準,地形圖上沒有標注地名的用當地群眾普遍認可的地名。面積:以本次林改量算平差面積為準。地類:林地劃分為7個地類,即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無立木林地(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宜林地。林種:防護林、特種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經濟林五大林種。主要樹種:按各樹種面積(或蓄面)比例大小依次填寫,一般填13個樹種。株數:成片的森林,株數一欄可以不填;對于零,星林木要填寫株數。起源:填人工林、天然林、飛播林。造林年度:人工林填實際造林日期齡組。林地使用年限:按合同規(guī)定的年限填寫。林地適用期終止日期:按合同規(guī)定的日期填寫。四至說明:按四至明顯特征填寫,沒有明顯特征的填四至相鄰權利人姓名。備注:有特殊情況需要說明的,可在此欄中說明(如:合作造林,林權共有情況的說明;是否有林權糾紛等)。(4)現場勘界的有關規(guī)定現場勘界時,相關權利人必須在現場共同指認界線,并當場簽名蓋章表示共同確認;相關權利人接到現場勘界通知后,拒絕到現場簽名確認,又沒有正當理由的,按默認處理;相關權利人在勘界現場認可,但拒絕簽名或蓋章的,視同缺席指界處理;相關權利人因事缺席指界的,由另一方所指界或雙方提供的權屬圖件上界線確定,駐村工作組應當將劃界結果書面通知缺席方,缺席方如有異議,必須在15日內申請重新勘界;相關權利人對權屬界線有爭議的,有駐村林改工作組初步調解;調解不成的,由糾紛調處組胺權屬爭議處理。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將外業(yè)勘界勾繪的宗地界線及時用紅色筆(0.3中性筆芯)進行清繪。注意宗地界線范圍必須閉合,跨圖幅之間的接界必須吻合。四、勾圖要點熟記常用圖例如小路、植被、稻田、水系等,發(fā)揮空間想象力把實際地形和等高線有機聯系起來,提前和村干、林業(yè)技術人員商定第二天要勾圖的圖班,在電腦上放大觀察地圖和白紙圖的地貌地物是否對應和清晰,弄清白紙圖上看不清楚的地物地貌-如地名、山名、村名、村委位置、道路、河流及其他明顯標志物,非常有利于第二天的勾圖工作。(1)行走路線 多走田間小路、田垌,或站在對面山坡有利位置進行觀察待確定權屬界線的林地,觀察面越寬越好。(2)定位首先,根據太陽升起的位置、gps或指南針等工具確定南北方向,粗略地確定自己在圖上所處的位置;其次,根據山體形狀和走勢(如:山谷、山脊、沖溝等)、明顯地面標志物(如水系,村名,山名,地名)及一些線性地物(如:道路、鐵路、水溝等)精確地確定自己在圖上所處的位置,如果觀察面太窄影響定位的判斷,應該多走動幾步,變換觀察角度和范圍,以選擇通視較好的位置,盡量能觀察到山體的整體形狀外貌和走勢,在沒有必要走進山林的前提下,最好不要進入林中,以提高定位精度和速度;準確確定實地位置與圖上位置相對應,以便準確、快速勾繪權屬界線。(3)描邊首先,根據林權權利人指定的界線用鉛筆在圖上輕輕勾繪出來(勾圖員要選擇通視較好的位置,能觀察到山體的整體棱角,對照地形圖,快速地確定實地的界線在圖上的具體位置。在沒有必要走進山林的前提下,最好不要進入林中進行勾繪);其次,經雙方權利人確定無誤后采用0.3的水性筆重畫一次。(4)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之間的換算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換算公式:實地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分母(例如:1:10000比例尺的地圖,圖上1等于實地100m)。(5)通過目測和步測估算圖上距離與實地距離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會采用目測和步測確定兩點之間的距離(大約數),目測跟步測相結合,先目測再進行步測驗證,步測行走過程中要求步伐均勻(行走一步大約為60厘米),這樣才能比較準確估算實地距離。目測距離,就是根據視力、目標清晰程度和實踐經驗來判定距離。目測距離的基本方法有比較法和判斷法。比較法。就是把要測距離與某段已知距離(如電線桿距離、已測距離或自己熟悉的10米、20米、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離)相比較以求出距離。也可將要測的距離折半或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較,推算全長。判斷法。就是根據目標的清晰程度來判斷距離。在正常視力和氣候條件下,可以分辨的目標距離。但因各人的視力不同,使用此表時應根據自己的經驗靈活掌握。(強化訓練,能夠在圖上判斷出所畫線段的長度和能夠在實際勾圖中通過目測或步測確定實地距離。例如:在圖上任意畫一條線段或圖形,能夠判斷出其長度或面積)(6)方向判斷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