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漢字和書的故事 2_第1頁
(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漢字和書的故事 2_第2頁
(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漢字和書的故事 2_第3頁
(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漢字和書的故事 2_第4頁
(人教新課標)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案 漢字和書的故事 2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新課標五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實錄第二單元追根尋源第四課 漢字和書的故事一、教學目的: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特點及與現(xiàn)實事物的聯(lián)系,感覺漢字文化的無窮魅力和中國人在漢字上的創(chuàng)造力。二、教學重難點:了解書的產(chǎn)生及演變歷程,并通過學習,體會到我們今天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過程,都凝聚著先人的智慧,這其中我們的祖先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三、教學課時:一課時四、教學用具:多媒體、卡片五、教學過程:1.復習猜一猜P51頁青銅器物是做什么用的?2.新授:導入:同學們,漢字是我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事物了,我們每天都要與它打交道。那么漢字是什么時候產(chǎn)生的,又是怎么演變的呢?下面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漢字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師:同學們,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漢字,你會碰到哪些困難?師:沒有漢字,大家的交流溝通怎么樣?師:沒有漢字,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麻煩?師:沒有漢字,久而久之,咱們的過去將是一片空白了。師:沒有漢字小作家傷感之外,班里的小書法家也干著急嘍。師:沒有漢字,失業(yè)的可能還有老師。師:同學們,沒有漢字的生活怎么樣?師:看來,咱們的生活的確缺不了漢字,它與我們的生活、學習息息相關。這漢字可真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貝。師:那寶貝漢字到底是誰創(chuàng)造的呢?說起“造字”,我們就會想到“倉頡造字”的傳說,誰知道這個傳說?生:我知道這個傳說。傳說距今5000年前,有一位名倉頡的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他有四只眼睛,看東西十分清楚,抬頭看見月亮的時圓時彎,低頭看見各種鳥獸的腳印,他從中得到啟發(fā),創(chuàng)造了文字。師:好神奇的傳說。同學們,你們認為傳說中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方面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請大家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交流。生甲:我們組一致認為倉頡有四只眼睛不可信。人怎么可能有四只眼睛呢?生乙:對這一點我們小組也認為不妥。不過我想,傳說中寫倉頡有四只眼睛是想說明他比常人會觀察、會發(fā)現(xiàn)。生丙:我們認為,倉頡根據(jù)事物的樣子造字是可信的?,F(xiàn)在很多字和事物本身還是很相像的。生?。何覀冃〗M認為漢字不可能是倉頡一個造的。創(chuàng)造那么多的漢字,靠一個人的智慧是完成不了的。生戊:我們認為倉頡是文字的鼻祖,是始者,但不是終者。師:“倉頡造字”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不是史實。其實,漢字不可能是由一個人創(chuàng)造的,也不可能是在一個時期創(chuàng)造的。如果倉頡確有其人,他也只是尋找到了文字的“根”,并且發(fā)揮聰明才智使“文字根”長出了強壯的樹干。只有在后人的澆灌下“樹”才會漸漸“分枝”,長出“綠葉”造字的祖先不是一個人,我們的祖先人人都在創(chuàng)造文字,都在參與這個活動。直到今天,漢字都還沒有“結果”,也永遠不會“結果”,因為漢字還在不斷創(chuàng)造,不斷展。師:那人們?yōu)槭裁匆熳帜??表達、交換、記憶?生甲:我想是主要是為了幫助記憶。生乙:我也這樣認為。師:據(jù)說在文字沒有出現(xiàn)之前,古人有很多幫助記事的方法(多媒體課件出示結繩記事、刻木記事、畫圖記事三幅圖)。師:這是人們通過一些考古的發(fā)展和古籍進行推測的。請大家來試著當當考古家,推測一下人們的記事方式。師:你認為結繩記事的方法有什么不足?師:后來,人們又用畫圖記事。生:畫一樣東西太慢了,可以抓住東西特征,簡化一下。師:你與古人真是不謀而合了。就拿“?!眮碚f,人們最早是畫一頭整牛的圖形,后來生產(chǎn)發(fā)展了,交往頻繁了,人們沒工夫畫那么細致的畫,便僅畫個牛頭來代替。再后來,畫牛腦袋還嫌麻煩,就將線條進一步簡化,終于創(chuàng)造了“牛”字。(師邊講解邊出示牛字的演變過程)師:從畫整牛到創(chuàng)造牛字,這是個漫長的過程,是人們根據(jù)實際需要,長期創(chuàng)造、改進的結果。這個過程就是文字產(chǎn)生、演變的歷史。師:從“?!弊值难葑冞^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生甲:漢字由圖形變?yōu)楣P畫。生乙:漢字由象形變?yōu)橄笮?。師:漢字由復雜變?yōu)楹唵?。師:漢字字形的總變化是由繁到簡,每一種新字的出現(xiàn),都改變了前一種字形難寫、難記的特點;同時,漢字不斷趨于定型化、規(guī)范化。漢字的發(fā)展是逐步從象形走向符號化,從筆畫較多走向筆畫簡單,使書寫更加快速便捷。師:每一個漢字都是智慧的結晶。通過一個個漢字,我們能夠看到祖先是怎樣生活的,這種生活又是怎樣變化的,甚至能夠“看”到他們是怎樣思考的。昨天,我請大家去了解古人造字方法,并收集了相關的資料,請大家分小組研究一下,下面這幾組字有什么特點?古人是怎樣造出這些字的?出示:人、木、牛、冊、眉本、上、從、刃、中噪、澡、躁、燥、操師:你們能說說看看這些字分別象什么?生:“人”像側身的人。師:瞧,圓圓的頭,微彎的臀,直立的腿,伸出的手。生甲:“木”像樹木,上有枝下有根。生乙:“冊”像繩線編結竹簡而成的書的樣子。生丙:“牛”像牛頭。師:咱們的祖先真的聰明,易于區(qū)別,易勾輪廓的物體,往往是畫實物的全體;復雜又易混的物體往往是畫最具特征的部分,以局部代全體。師:描畫實物形狀是一種造字方法,稱為象形法。在我們的漢字里,最早產(chǎn)生的是象形字。師:在生活中,我們的祖先還會碰到一些比較抽象的事物,于是又用靈巧的雙手刻繪了一個個符號。這就是指事造字法。師:我們祖先還創(chuàng)造了“會意字”。這類字往往是拼合兒個意義上有關聯(lián)的字來顯示出新造字的意義。出示:從、休、幕、歪、掰師:請大家分組討論,用語言與肢體動作來談一談、演一演字的意思。師:看來,漢字的一筆一畫都有奧秘。因為漢字是我漢族祖先對大自然對當時社會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體會的結晶。咱們的祖先先后造出了“形聲、指事、會意”字,但字還是不夠用。怎么辦呢?聰明的祖先,把表示聲音的聲旁和表示意義的形旁搭配起來,組成很多新字。出示:噪、澡、躁、燥、操師:為了方便記憶,我們給這組形聲字編編識記口訣好嗎?生:有水可洗澡,伸手做早操,張口出噪音,易燃真干燥,跺腳好煩噪。師:就這樣文字越造越多。據(jù)統(tǒng)計,形聲字占漢字的90%左右。除了這主要的三種造字方法之外,還有假借、轉注兩種造字法。我們的祖先就是運用這六種造字法造出了90000多個漢字。這些神奇的漢字,都是我們聰明的祖先從勞動中從大自然中、從社會生活中體味、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的祖先用靈巧的雙手刻繪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圖畫、符號,把他們的智慧和靈感熔鑄在一個又一個漢字里。3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漢字的神奇”師:這是一個日字,我們看看,如果在這個字的基礎上添加一筆,雙可以組成哪些新的字?(舊、由、旦、申、甲)小結:一個簡單的獨體字,加上一筆,就創(chuàng)造出了那么多的新字。我們的祖先真是聰明富有創(chuàng)造力。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做個組句的游戲。羊山上吃小草羊上山吃小草山上羊吃小草小羊上山吃草師:從這個游戲中,你又體會到了漢字有什么神奇之處?小結:對!只有漢字才能有這樣多靈活多變的組合,這也是漢字的神奇之處。欣賞書法實物,感覺漢字的獨特藝術魅力。(舞、京)(出示印有“舞”字的衣服)大家請看,老師手中的“舞”字,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學生交流。從剛才的比較中可看出漢字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從這個角度進行總結)。師:再看看這方中國印,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誰能給我們介紹這枚中國?。繉W生交流介紹。結:小小的一枚印章,蘊含著那么豐富的內(nèi)涵!讓我們把掌聲送給這位聰明的設計者!在生活中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藝術造型與文字相結合的畫面?學生展示、交流。小結:從這一個個的藝術字中,我們一同感受到了漢字神奇的美。教材P55頁上方框內(nèi)容引導學生研討。小結:漢字的確是太神奇了,就連外國人也由衷地稱贊漢字的精美藝術和神奇。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國內(nèi)外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在世界五千多種語言中,漢語最簡短,最科學,最富有生命力。漢字文化具有無窮的魅力,漢字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和無窮的創(chuàng)造力,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為漢字的魅力深感自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不僅要從小學好漢字,用好漢字,還應該進一步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造精神,運用我們的聰明才智,為祖國和世界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奇跡來!4學習課文第三部分“書的演變”我們的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智慧創(chuàng)造了漢字,那這些漢字的演變過程我們又是怎么知道的呢?我們學習的大多都是從書上獲得的,那“書”又是怎么來的?看到我們思品書封面上拼音下面的“五年級下冊”,“冊”是什么意思?字典的解釋:古時稱編串好的許多竹簡,現(xiàn)在指裝訂好的書或本子,“冊”字的形狀像什么?我們來猜想它的由來?那我們現(xiàn)在書與“冊簡”有什么關系?是誰發(fā)明造紙術的、印刷術P56-P57,學生談文中所得。假設沒有造紙、印刷術,我們來算一算:一片竹簡寫25個字,把我們一本教材刻在冊簡上會是什么結果?把我們所學的書都刻在冊簡上又會是什么結果?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