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庸筆記.doc_第1頁
讀中庸筆記.doc_第2頁
讀中庸筆記.doc_第3頁
讀中庸筆記.doc_第4頁
讀中庸筆記.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fèi)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中庸,原來是禮記中的一篇文章,后來受到韓愈,二程的推崇,到了朱熹那里,將中庸,大學(xué),論語,孟子,放在一起,成為四書。中庸受到他們的推崇,確實是十分有道理的。中庸中義理,囊括了儒家治理天下的大原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章。宋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覺得一部中庸,如果能深知其中義理之妙,治理天下,足已。下面就是我讀中庸的筆記。一、 不偏中和之道謂中,不易常理常經(jīng)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是孔門心法,放之彌六合,卷之退藏于密。二、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此三句,使天道人理,合而為一。天命,命,令也。即天賦予人之完德,謂本性。尊完德本性,修養(yǎng)自身,謂道。按道修身以至于完德,其法誠也。由誠以至于明?;蛴擅饕灾掠谡\,謂教。三、 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獨處,己知人不知之時。故君子慎其獨。慎獨是率性修道之本。四、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其性無所偏倚,故謂之中。發(fā)則中節(jié),謂和。中為體,和為用。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達(dá)道。圣人至誠,可贊天地之化育。致中和,天地位也,萬物育也。五、 知者知之過,以道之不足行,愚者不及知,不知所以行。此道之常不行。賢者行之過,以道之不足知,不賢者不及行,不求所以知。此道之常不明。道不可離,人自不察,是以有過不及之弊。故言,人莫不飲食,鮮知其味。六、 以舜之知,而好問與察淺近之言。故其為大智。隱惡而揚(yáng)善,求人之善言也。執(zhí)其兩端,用其中。此乃謀略方式之極致,乃中庸謀略之極致,不可小視。七、 顏回,仁也,行一善,拳拳服膺,自能造善道至無窮,合乎中庸之道。八、 子路,勇者。子告之三種勇,一者偏于柔弱,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qiáng)。一者偏于強(qiáng)烈,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qiáng)。第三,中庸之強(qiáng)。和而不流,國有道,不變?nèi)?,國無道,至死不變。九、 舜,智者,顏回,仁也,子路,勇。知勇仁,三達(dá)道也。知以明理,明中庸之道。仁以體理,行中庸之德。勇以強(qiáng)理,實中庸之道德。十、 索隱求怪,言深求隱僻之理,過為詭異之言行,后世或有宗也,此知之過,不擇于善,行之過,不用于中,不當(dāng)強(qiáng)而強(qiáng),圣人不為也。十一、 中庸之道,費(fèi)而隱。由其普遍周廣,故婦夫得知一二,由其精微,圣人有不能也。其大,天地不能載,其小,天下莫能析。十二、 忠恕,離中庸之道不遠(yuǎn)。忠,盡己心以修身,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者,積極也,恕者,消極也。忠,就己而為忠,就人而言,為信,故信恕,乃交人之大法。誠是忠信寬恕之本也,此乃萬世之常經(jīng),權(quán),乃補(bǔ)經(jīng)之流弊也。其人好仁,仁之弊也愚,以權(quán)補(bǔ)之。其人也好智,智之弊也蕩,以權(quán)補(bǔ)之。其人也好剛,剛之弊也狂,以權(quán)補(bǔ)之。其人也好信,信之弊也賊,以權(quán)補(bǔ)之。其人也好勇,勇之弊也亂,以權(quán)補(bǔ)之。其人也好恭,恭之弊也勞,以權(quán)補(bǔ)之。故經(jīng)權(quán),乃人事之大法,不可偏尊也,當(dāng)并重也。十三、 施諸己而愿,亦勿施人,以兼忠恕而言,而偏于恕。所求于子,以事乎父,所求于弟,以事乎兄,所求乎臣,以事乎君,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此四者,貫于父子,兄弟長幼,君臣,朋友四大倫。即,施諸己而愿,亦施于人,此兼忠恕而言,但偏于忠。忠者,由人及己,恕者,由己及人。十四、 言顧行,行顧言,庸言之謹(jǐn),庸德之行,斯為中庸君子之德也。十五、 在其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于外也。在下位,不援上,在上位,不陵下。正己而不求于人,上不怨天,下不怨人。十六、 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近至遠(yuǎn)而已。十七、 鬼神,其功德盛也,形無形而微,其功而顯,誠之不可掩也。十八、 下舉舜,文王,武王,周公,以明中庸之道,費(fèi)而隱,不可離也。十九、 1、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2、以人立政,猶以地種樹,其成速也。3、為政在人,其言至也。自古得賢臣,則天下治。取人以身,所謂,風(fēng)從虎,云從龍,有其君必有其臣是也。仁乃修身之本也。仁以親親為大,義以尊賢為大。封建時,宗族維系國政,故以親親為大。有賢臣,國方治,故尊賢為要。4、上下同心,其國必昌。5、修身,方以事親,事親,方以知人,知人,方以知天。事親,故親親為大,知人,故、尊賢為要。兩者貫穿一理。皆天理也。又得知天。6、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知勇仁,三德也。皆需誠一也。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兄弟有序,朋友有信,仁,體此也,知,知此也。勇,強(qiáng)知行此也。此五倫三德貫之以誠。7、以其分而言,知者知也,仁者行也。強(qiáng)者至于知行之成功一也。以其等而言,生知安行,知也。學(xué)知利行,仁也。困知強(qiáng)行,勇也。9、好學(xué)近知,力行近仁(就忠以修己而言。),知恥近勇。知斯三者,自能修身治人治國治天下。10、九經(jīng),修身(根),尊賢,親親(仁義之本),敬大臣,體群臣(治朝廷),子庶民,來百工(治國),柔遠(yuǎn)人,懷諸候(治天下)。11、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報之則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yuǎn)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12、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修身也。去讒遠(yuǎn)色,賤貨貴德,則尊賢。尊位重祿,同其好惡,則親親。官盛足以任使,則勸大臣。忠信重祿,則勸士。時使薄斂,則勸百姓。日省月試,薪米稱事,則勸百工。送往迎來,嘉善矜不能,則柔遠(yuǎn)人。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薄來,則懷諸侯。此者行者一也。13、事有豫,以有誠立于先也。豫則有成。言行事道,皆有成。14、下面將君臣,朋友,父子,三倫穿連起來。以誠于善為要。15、誠者,天之道,誠之,人之道。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行,此生知安行之上圣。即誠而明之。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此乃生知學(xué)知利行以下之事,為賢者也。即明而誠之。16、博學(xué),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知行合一也。下章是愚明柔強(qiáng)之道,是困而知,勉而行,勇之事也。二十、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明則誠。二十一、 下舉圣人與賢人二類,一類誠則明之。是唯天下至誠之圣,盡其性,而盡人之性,盡物之性,贊天地化育,與天地參也。其次賢者,致曲,曲而能誠,誠而形著明動,變而化,與致誠為圣同功。二十二、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二十三、 誠者自成也,道者自道也。誠,物之終始,無誠無物。誠者非自成己而已,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盡人物之性,方能成人物,故說成物,知也。)性之德,合盡己盡人物之性,成己成物,之道,故時措之宜。二十四、 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征,征則悠久,博厚,高明。圣人之博厚似大地之博厚,能載成物。圣人之高明似天之高明,能覆萬物,圣人之悠久,似天地之永遠(yuǎn)無疆,故能成人成物,化育萬物。以下章句,復(fù)以天地明至誠不息之功用。二十五、 君子尊德性(誠),用問學(xué)以廣其知(明)。致廣大(誠)盡精微(明),極高明而尊中庸。溫故知新(明),敦厚知禮(誠)。二十六、 有圣德處天子之位,方議禮,制度,考文。此為三重。還有六事,本乎身,驗證于民,考前王之禮而無謬。立于天地,不悖自然之理。證實于鬼神而無疑。百世以待圣人而不惑。二十七、 下以明孔子之德才。二十八、 天下至圣,具五德,聰明睿智(生知),寬裕溫柔(仁),發(fā)強(qiáng)剛毅(義),齊莊中正(禮),文理密察(知)。周遍廣博如天,深淵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