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標準.ppt_第1頁
第九章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標準.ppt_第2頁
第九章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標準.ppt_第3頁
第九章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標準.ppt_第4頁
第九章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標準.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yī)學輻射防護學 主講 鮑艷咸寧學院生物醫(yī)學工程學院 第九章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標準 標準 standard 是指對重復性事物所作的統(tǒng)一性規(guī)定 它是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 經有關方面協(xié)商一致 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的形式發(fā)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 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InternationalStandardizationOrganization 第一節(jié)放射防護標準發(fā)展概述 經ISO確認的輻射安全與防護機構有 國際原子能組織IAEA InternationalAtomicEnergyAgency 國際放射防護委員會ICRP 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RadiologicalProtection 國際輻射單位與測量委員會ICRU InternationalCommissiononRadiationUnitsandMeasurements 國際電信聯(lián)盟ITU InternationalTelecommunicationUnion 由以上三個組織制定的標準 以及由他們確認并公布的標準稱為國際標準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ElectrotechnicalCommission 對于技術尚在發(fā)展 需要有相應的標準文件引導其發(fā)展或具有標準化價值 尚不能制定為標準的項目 以及采用國際標準化等組織的技術報告的項目 為國家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 國際區(qū)域標準泛指世界某一區(qū)域標準化團體所通過的標準不同國家制定的標準稱為國家標準 為保障健康 人身 財產安全的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屬強制性標準 其他標準屬于推薦性標準 我國還根據(jù)標準性質的不同 將國家標準分為強制性和推薦性標準兩大類 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 WorldHealthOrganization 等 一 國際放射防護標準的演進 ICRP是輻射防護領域的國際性和權威性的科學組織 由研究輻射危害與防護安全的專家組成 ICRP UNSCEAR IAEA和ICRU等組織的系列出版物已成為世界各國制定輻射防護標準的重要指導文件 1895年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的第二年里 X射線成像技術就被快速應用于疾病的診斷 1902年 Rollins提出了用膠片表示 安全限 的方法 錯誤的認為以軟 射線照射底片7min無曝光現(xiàn)象是無害的 于是 提出了軟 射線引起皮膚損傷的界限量 皮膚紅斑量 1925年 Mutscheller在第一屆放射學大會 InternationalCongressofRadiology ICR 上提出了 耐受劑量 的概念 并以30d內紅斑劑量的1 100作為限值 1928年 第二屆ICR采納了X射線單位委員會的建議 通過了倫琴 R 單位的定義 并成立了 國際X射線與鐳防護委員會 InternationalX RayandRadiumProtectionCommittee IXRPC 1934年 IXRPC正式接受了 耐受劑量 這一概念 并建議耐受劑量為0 2R d 或每周1R 1950年成立ICRP國際組織 并采用 最大容許劑量 替代 耐受劑量 建議其值由原來的0 2R d降至0 3R 周 1953年 ICRP提出了 關鍵器官 的概念 并以生物倫琴為單位推薦了放射性核素的內照射劑量 此時對最大容許劑量定義為 從現(xiàn)代知識看來 這種劑量不致對受照者在他一生中任何時候造成可觀察到的身體損傷 1956年將最大容許劑量定義修改為 這種劑量產生嚴重的身體損傷或遺傳損傷的概率是微不足道的 提出的劑量限制原則是使受照劑量減少到 盡可能的水平 tothelowestpossiblelever 1959年 ICRP發(fā)表了第一號出版物 提出了盡量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 使受照劑量保持在 切實可行的低 aslowaspracticable ALAP 明確將人體器官 組織分為三類 分別建議了相應的最大容許當量劑量 1965年 ICRP提出可接受的劑量水平的概念 它的含義是 已認識到一定危險的存在 可限制在利益與所設想的危險性對于個人和社會都可以接受的水平 aslowasreadilyachievable 1973年 ICRP第22號出版物將其規(guī)范為 使任何輻射照射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盡可能低的水平 aslowasreasonablyachievable ALARA 1977年 ICRP吸收了近10年的研究成果 在放射生物學 輻射防護指導原則下發(fā)表了 里程碑式 的第26號出版物 此后對26號出版物又有不斷的補正 闡釋和擴充 1991年 ICRP第60號出版物取代了第26號出版物 規(guī)范了輻射量與單位 放射生物效應一些概念 明確了引起照射的 實踐 和減少照射的 干預 的概念 提出了輻射防護的三項基本原則 強調任何防護體系應包括對其實際效能的總評價 應當包括達到的劑量分布以及對限制潛在照射概率而采取的措施的評估 并把照射分為職業(yè)照射 醫(yī)療照射和公眾照射 1990年的ICRP第60號出版物的防護體系已趨于比較完備 2007年ICRP第103號出版物又提出了新要求 但放射防護的基本思想沒有改變 二 我國放射防護標準的發(fā)展 我國電離輻射防護標準在半個世紀的歷程中經歷了四代的演進 一 第一代標準 暫行規(guī)定 與配套標準 1960年國務院批準了 放射性工作衛(wèi)生防護暫行規(guī)定 以下簡稱 暫行規(guī)定 衛(wèi)生部和國家科委又制定了與之配套的 電離輻射的最大容許量標準 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衛(wèi)生防護細則 放射性工作人員的健康檢查須知 三個技術法規(guī) 規(guī)定職業(yè)性放射性人員的最大容許劑量為每周0 3生物倫琴當量 二 第二代標準 放射防護規(guī)定 1973年 全國環(huán)境保護會議推動了放射防護的基本標準的修訂編制工作 1974年 國家計劃委員會 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 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和衛(wèi)生部聯(lián)合批準發(fā)布了 放射防護規(guī)定 GBJ8 1974 規(guī)定 采用了ICRP推薦的最大容許劑量概念和劑量限值 將受照部位按器官分為四類 提出了職業(yè)性放射人員的年最大容許當量劑量 臨近區(qū)域工作人員和居民的年當量劑量限值 規(guī)定 還對放射性物質的最大容許濃度和限制濃度 放射性物質污染表面的控制水平 放射性 三廢 的治理和排放 開放型放射性工作單位的分類及工作場所的分級 對建筑物的主要防護要求 以及對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管理和輻射監(jiān)測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它是當時比較規(guī)范的我國第二代放射防護基本標準 三 第三代標準 放射衛(wèi)生防護基本標準 與 輻射防護規(guī)定 并存 專家們在原 規(guī)定 的基礎上 根據(jù)ICRP的概念和基本原則 以及內照射計算的方法 先后編制發(fā)布了兩個我國第三代放射防護基本標準 即 放射衛(wèi)生防護基本標準 GB4792 1984 和 輻射防護規(guī)定 GB8703 1988 但這個 兩個標準 在實施中給有關單位帶來了一些困難 一個統(tǒng)一的基本標準應運而生 四 第四代標準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 2002年 由衛(wèi)生部 國家環(huán)??偩趾驮袊斯I(yè)總公司聯(lián)合提出 由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發(fā)布了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 GB18871 2002 自2003年4月1日起實施 新基本標準等效采用了IBSS 并充分考慮我國十余年來實施GB4792 1984及GB8703 1988基本標準的經驗和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 保留了第三代標準中實踐證明適合我國國情又與國際組織標準相一致的技術內容 既與國際接軌 又有我國特色 第二節(jié)電離輻射防護標準的主要內容 一 輻射防護的目的 輻射防護的目的 不過分限制對人類產生照射的有益實踐的基礎上 有效地保護人類健康 防止有害的確定性效應的發(fā)生 并將隨機性效應的發(fā)生率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使人員的劑量和危險保持在合理的盡可能低的水平 以推動合理的應用防護手段來降低輻射帶來的傷害 二 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 人類的受照可以分為兩種情況1 由實踐活動引起的照射 如從事放射性操作的職業(yè)人員 2 已存在的照射 如天然存在的放射線對人類的照射 對于各種放射性實踐活動引起的照射ICRP提出了輻射防護的三項基本原則 輻射防護的最優(yōu)化 個人劑量及受輻射照射的人數(shù) 應在合理可行和顧及經濟和社會因素的情況下減至最少 輻射實踐的正當化 任何涉及輻射照射的行動都必須具備充分理由 即該行動對受照射的個人或社會利多于弊 個人劑量限值 個人所受的照射須符合劑量限值 確保沒有人需要承受不能接受的輻射危害 一 輻射實踐的正當化 任何引入新的照射源或照射途徑 或擴大受照人員范圍 或改變現(xiàn)有源的照射途徑網絡 從而使人們受到的照射或受照射的可能性或受照人數(shù)增加的人類活動稱為輻射實踐 實踐獲得的利益遠遠超過付出的代價 包括對健康損害的代價 時稱為實踐的正當化 justificationofradiologicalpractice 否則為不正當實踐 正當化要求在進行任何伴有輻射的實踐活動時 首先必須權衡利弊 只有當帶來的利益大于所付出的代價時 才能認為是正當?shù)?判斷正當化的危害不僅考慮輻射因素 也要考慮由輻射引起的其他危害因素 如建設一座核電站或其他放射性設施時往往需要綜合考慮政治 經濟 社會等多方面因素 對已存在的實踐 當其效能和后果有了新的資料時 應再審查其正當性 如果此時不再是利多于弊 則應考慮撤銷該項實踐 二 輻射防護的最優(yōu)化 最優(yōu)化要求將受照劑量降低到可合理達到的盡可能低的水平 它是決定輻射水平的唯一準則 是支持決策的一個重要方面 最優(yōu)化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防護原則 既有定性的含義 也有定量的含義 它需要研究如何把 可合理做到 與 經濟和社會因素 考慮在內 三 個人劑量限值 對受控源實踐中個人受到的有效劑量或當量不得超過的數(shù)值稱為劑量限值 個人劑量限值是與個人相關的 不超過該限值保證個人接受的照射不會發(fā)生確定性效應 但對隨機效應只保證限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 不能保證隨機性效應不發(fā)生 個人劑量限值是不可以接受劑量范圍的下限 它不是 安全 與 危險 之間的一條分界線 也不能視為防護體系嚴格程度唯一量度 個人劑量限值只適于可控源或實踐 不適用于事故照射 正常的天然輻射照射 室內氡照射等已存在的照射 對于公眾照射的劑量限值僅能用于人類可合理控制的輻射源對于醫(yī)療照射 由于受照射者本人直接享受利益 因此不適用于劑量限值 三 劑量約束 劑量約束是針對某一個受控源可能的個人劑量而確定的一個限制性量值 他是輻射源對個人劑量所規(guī)定的一種上限值 用于輻射源防護與安全最優(yōu)化時的約束 劑量約束是與輻射源相關的參數(shù) 它不是劑量限值 也不是指令性管理限值 劑量約束值是考核實踐活動是否達到良好要求的最低標志 由于實踐正當化和防護最優(yōu)化涉及輻射源的使用和安全防護 它們直接與輻射源相關 而個人劑量限值涉及的是受控源職業(yè)和公眾個人的受照射劑量 所以個人劑量限值與個人相關 劑量約束是對所有考慮的受控源安全防護最優(yōu)化的約束條件 對于職業(yè)照射 劑量約束是一種與受控源相關的個人劑量數(shù)值 是限制最優(yōu)化過程中所考慮的劑量選擇范圍 對于公眾照射 劑量約束是公眾成員有與受控源計劃運行中受照劑量的上限 每個受控源的劑量約束都應當保證關鍵人群的劑量之和不超過公眾人員的劑量限值 四 潛在照射與干預 潛在照射是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預見而不能發(fā)生的照射 如核電站周圍居住的居民就可能受到潛在的照射 潛在的照射是相對于正常照射而言的 屬于放射源事故概率事件 常出現(xiàn)與意外情況或事故 在最優(yōu)化分析中應該將其按照射考慮在內 ICRP第73號出版物將年發(fā)生概率小于1的照射也歸于潛在照射范疇 減少潛在照射概率的措施稱為預防降低劑量大小或嚴重程度的措施稱為緩減 潛在照射發(fā)生之前的防護對策是預防和緩減 盡管發(fā)生事故概率的不確定度比較大 但合乎安全原理的設計都可以有把握地大幅度降低導致嚴重事故的概率 通常潛在照射發(fā)生概率和劑量大小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以控制 為達到高度安全多采用設置多重可靠屏障的縱深防御辦法 在人類活動中增加照射或輻射危險的活動稱為實踐 為減少照射活動而采取的行動稱為干預 干預的目的是改善即已存在的狀況而不是去控制一個新的情況 如果減少照射和降低危害抵消了干預行動付出的代價及社會負面影響 這種干預被認為是正當?shù)?干預要求 1 擬議提出的干預應利大于害 2 干預的形式 規(guī)模和時間應該選取使減少劑量的凈利益最大方案 因此采取的干預行動必須進行最優(yōu)化分析 第三節(jié)我國電離輻射防護標準的具體要求 我國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 GB1887 2002 由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局批準 與2003年4月1日實施 該標準等效地采用了國際標準的技術內容 屬于我國電離輻射防護領域的強制性安全標準 一 放射性工作場所及工作條件 放射性工作場所是指操作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或使用電離輻射裝置的工作場所 符合下列條件的場所稱為放射性工作場所 1 操作放射性物質的比活度大于 且每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在下表的三個級別所列值范圍 非密封源工作場所的分級 2 操作帶有放射性物質的儀器 儀表或產生電離輻射的設備裝置 其放射性活度大于密封源的每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或不加任何防護措施 放射源表面的當量率高于0 04mSv h或工作位置的當量劑量率高于2 5 Sv h 或間斷性工作的年有效劑量當量高于5mSv 3 使用電子加速器和操作產生電子束的裝置 其電子束能量大于5keV 且工作位置的當量劑量率符合第二條所列的數(shù)值 4 在滿足一般衛(wèi)生的防護條件下 工作場所空氣中的放射性物質的濃度大于放射性工作場所中導出空氣濃度的十分之一 放射性核素毒性組別修正因子 附錄 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組 我國 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安全基本標準 GB18871 2002 1 極毒組 148Gd 210Po 223Ra 224Ra 225Ra 226Ra 228Ra 225Ac 227Ac 227Th 228Th 229Th 230Th 231Pa 230U 232U 233U 234U 236Np T1 1 15 105a 236Pu 238Pu 239Pu 240Pu 242Pu 241Am 242mAm 243Am 240Cm 242Cm 243Cm 244Cm 245Cm 246Cm 248Cm 250Cm 247Bk 248Cf 249Cf 250Cf 251Cf 252Cf 254Cf 253Es 254Es 257Fm 258Md 2 高毒組10Be 32Si 44Ti 60Fe 60Co 90Sr 94Nb 106Ru 108mAg 113mCd 126Sn 144Ce 146Sm 150Eu T1 34 2a 152Eu 154Eu 158Tb 166mHo 172Hf 178mHf 194Os 192mIr 210Pb 210Bi 210mBi 212Bi 213Bi 211At 224Ac 226Ac 228Ac 226Th 227Pa 228Pa 230Pa 236U 237Np 241Pu 244Pu 241Cm 247Cm 249Bk 246Cf 253Cf 254mEs 252Fm 253Fm 254Fm 255Fm 257Md 屬于這一毒性組的還有如下氣態(tài)或蒸汽態(tài)放射性核素 126I 193mHg 194Hg 3 中毒組22Na 24Na 28Mg 26Al 32P 33P 35S 無機 36Cl 45Ca 47Ca 44mSc 46Sc 47Sc 48Sc 48V 52Mn 54Mn 52Fe 55Fe 59Fe 55Co 56Co 57Co 58Co 56Ni 57Ni 63Ni 66Ni 67Cu 62Zn 65Zn 69mZn 72Zn 66Ga 67Ga 72Ga 68Ge 69Ge 77Ge 71As 72As 73As 74As 76As 77As 75Se 76Br 82Br 83Rb 84Rb 86Rb 82Sr 83Sr 85Sr 89Sr 91Sr 92Sr 86Y 87Y 88Y 90Y 91Y 93Y 86Zr 88Zr 89Zr 95Zr 97Zr 90Nb 93mNb 95Nb 95mNb 96Nb 90Mo 93Mo 99Mo 95mTc 96Tc 97mTc 103Ru 99Rh 100Rh 101Rh 102Rh 102mRh 105Rh 100Pd 103Pd 109Pd 105Ag 106mAg 110mAg 111Ag 109Cd 115Cd 115mCd 111In 114mIn 113Sn 117mSn 119mSn 121mSn 123Sn 125Sn 120Sb T1 5 76d 122Sb 124Sb 125Sb 126Sb 127Sb 128Sb T1 9 01h 129Sb 121Te 121mTe 123mTe 125mTe 127mTe 129mTe 131mTe 132Te 124I 125I 126I 130I 131I 133I 135I 132Cs 134Cs 136Cs 137Cs 128Ba 131Ba 133Ba 140Ba 137La 140La 134Ce 135Ce 137mCe 139Ce 141Ce 143Ce 142Pr 143Pr 138Nd 147Nd 143Pm 144Pm 145Pm 146Pm 147Pm 148Pm 148mPm 149Pm 151Pm 145Sm 151Sm 153Sm 145Eu 146Eu 147Eu 148Eu 149Eu 155Eu 156Eu 157Eu 146Gd 147Gd 149Gd 151Gd 153Gd 159Gd 149Td 151Td 154Td 156Td 157Td 160Td 161Td 159Dy 166Dy 166Ho 169Er 172Er 167Tm 170Tm 171Tm 172Tm 166Yb 169Yb 175Yb 169Lu 170Lu 171Lu 172Lu 173Lu 174Lu 174mLu 177Lu 177mLu 170Hf 175Hf 179mHf 181Hf 184Hf 179Ta 182Ta 183Ta 184Ta 188W 181Re 182Re T1 2 67d 184Re 184mRe 186Re 188Re 189Re 182Os 185Os 191Os 193Os 186Ir T1 15 8h 188Ir 189Ir 190Ir 192Ir 193mIr 194Ir 194mIr 188Pt 200Pt 194Au 195Au 198Au 198mAu 199Au 200mAu 193mHg 無機 194Hg 195mHg 無機 197Hg 無機 197mHg 無機 203Hg 204Tl 211Pb 212Pb 214Pb 203Bi 205Bi 206Bi 207Bi 214Bi 207At 222Fr 223Fr 227Ra 231Th 234Th Th天然 232Pa 233Pa 234Pa 231U 237U 240U U天然 234Np 235Np 236Np T2 22 5h 238Np 239Np 234Pu 237Pu 245Pu 246Pu 240Am 242Am 244Am 238Cm 245Bk 246Bk 250Bk 244Cf 250Es 251Es 屬于這一毒性組的還有如下氣態(tài)或蒸汽態(tài)放射性核素 14C C35S2 56Ni 羰基 57Ni 羰基 63Ni 羰基 65Ni 羰基 66Ni 羰基 103RuO4 106RuO4 121Te 121mTe 123mTe 125mTe 127mTe 129mTe 131mTe 132Te 120I 124I 124I 甲基 125I 125I 甲基 126I 甲基 130I 130I 甲基 131I 131I 甲基 132I 132mI 133I 133I 甲基 135I 135I 甲基 193Hg 195Hg 195mHg 197Hg 197mHg 203Hg 4 低毒組7Be 18F 31Si 38Cl 39Cl 40K 42K 43K 44K 45K 41Ca 43Sc 44Sc 49Sc 45Ti 47V 49V 48Cr 49Cr 51Cr 51Mn 52mMn 53Mn 56Mn 58mCo 60mCo 61Co 62mCo 59Ni 65Ni 60Cu 61Cu 64Cu 63Zn 69Zn 71mZn 65Ga 68Ga 70Ga 73Ga 66Ge 67Ge 71Ge 75Ge 78Ge 69As 70As 78As 70Se 73Se 73mSe 79Se 81Se 81mSe 83Se 74Br 74mBr 75Br 77Br 80Br 80mBr 83Br 84Br 79Rb 81Rb 81mRb 82mRb 87Rb 88Rb 89Rb 80Sr 81Sr 85mSr 87mSr 86mY 90mY 91mY 92Y 94Y 95Y 93Zr 88Nb 89Nb T1 2 03h 89Nb T2 1 10h 97Nb 98Nb 93mMo 101Mo 93Tc 93mTc 94Tc 94mTc 95Tc 96mTc 97Tc 98Tc 99Tc 99mTc 101Tc 104Tc 94Ru 97Ru 105Ru 99mRh 101mRh 103mRh 106mRh 107Rh 101Pd 107Pd 102Ag 103Ag 104Ag 104mAg 106Ag 112Ag 115Ag 104Cd 107Cd 113Cd 117Cd 117mCd 109In 110In T1 4 90h 110In T2 1 15h 112In 113mIn 115In 115mIn 116mIn 117In 117mIn 119mIn 110Sn 111Sn 121Sn 123mSn 127Sn 128Sn 115Sb 116Sb 116mSb 117Sb 118mSb 119Sb 120Sb T2 0 265h 124mSb 126mSb 128Sb T2 0 173h 130Sb 131Sb 116Te 123Te 127Te 129Te 131Te 133Te 133mTe 134Te 120I 120mI 121I 123I 128I 129I 132I 132mI 134I 125Cs 127Cs 129Cs 130Cs 131Cs 134mCs 135Cs 135mCs 138Cs 126Ba 131mBa 133mBa 135mBa 139Ba 141Ba 142Ba 131La 132La 135La 138La 141La 142La 143La 137Ce 136Pr 137Pr 138mPr 139Pr 142mPr 144Pr 145Pr 147Pr 136Nd 139Nd 139mNd 141Nd 149Nd 151Nd 141Pm 150Pm 141Sm 141mSm 142Sm 147Sm 155Sm 156Sm 150Eu T2 12 6h 152mEu 158Eu 145Gd 152Gd 147Tb 150Tb 153Tb 155Tb 156mTb T1 1 02d 156mTb T2 5 00h 155Dy 157Dy 165Dy 155Ho 157Ho 159Ho 161Ho 162Ho 162mHo 164Ho 164mHo 167Ho 161Er 165Er 171Er 162Tm 166Tm 173Tm 175Tm 162Yb 167Yb 177Yb 178Yb 176Lu 176mLu 178Lu 178mLu 179Lu 173Hf 177mHf 180mHf 182Hf 182mHf 183Hf 172Ta 173Ta 174Ta 175Ta 176Ta 177Ta 178Ta 180Ta 180mTa 182mTa 185Ta 186Ta 176W 177W 178W 179W 181W 185W 187W 177Re 178Re 182Re T2 12 7h 186mRe 187Re 188mRe 180Os 181Os 189mOs 191mOs 182Ir 184Ir 185Ir 186Ir T2 1 75h 187Ir 190mIr T2 3 10h 190mIr T2 1 20h 195Ir 195mIr 186Pt 189Pt 191Pt 193Pt 193mPt 195mPt 197Pt 197mPt 199Pt 193Au 200Au 201Au 193Hg 193mHg 有機 195Hg 195mHg 有機 197Hg 有機 197mHg 有機 199mHg 194Tl 194mTl 195Tl 197Tl 198Tl 198mTl 199Tl 200Tl 201Tl 202Tl 195mPb 198Pb 199Pb 200Pb 201Pb 202Pb 202mPb 203Pb 205Pb 209Pb 200Bi 201Bi 202Bi 203Po 205Po 207Po 232Th 235U 238U 239U 232Np 233Np 240Np 235Pu 243Pu 237Am 238Am 239Am 244mAm 245Am 246Am 246mAm 249Cm 屬于這一毒性組的還有如下氣態(tài)或蒸汽態(tài)放射性核素 3H 元素 3H 氚水 3H 有機結合氚 3H 甲烷氚 11C 11CO2 14CO2 11CO 14CO 35SO2 37Ar 39Ar 41Ar 59Ni 74Kr 76Kr 77Kr 79Kr 81Kr 83mKr 85Kr 85mKr 87Kr 88Kr 94RuO4 97RuO4 105RuO4 116Te 123Te 127Te 129Te 131Te 133Te 133mTe 134Te 120I 甲基 120mI 120mI 甲基 121I 121I 甲基 123I 123I 甲基 128I 128I 甲基 129I 129I 甲基 132I 甲基 132mI 甲基 134I 134I 甲基 120Xe 121Xe 122Xe 123Xe 125Xe 127Xe 129mXe 131mXe 133mXe 133Xe 135mXe 135Xe 138Xe 199mHg 注 本核素毒性分組清單中有10個核素具有2個半衰期 其中6個因其2個半衰期 T1 T2 相差懸殊而被分列入不同的毒性組別 另有4個具有2個半衰期的核素 因其半衰期相差不大而被列在同一毒性組別 它們是89Nb 110In 156mTb 190mIr 汞分無機汞和有機汞 共有9個核素 其中5個 193Hg 194Hg 195Hg 199mHg 203Hg 其無機和有機形態(tài)屬同一毒性組別 另外4個 193mHg 195mHg 197Hg 197mHg 則不同 二 輻射場所在的分裂和防護要求 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實施各類輻射實驗實踐的申請程序 防護要求 運營管理要求 技術要求和安全確認方式 把職業(yè)照射工作場所分為控制區(qū)和監(jiān)督區(qū) 明確了封閉源工作場所的分級方法和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非封閉源工作場所的分級 工作場所的放射源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Bq cm 2 三 基本標準的計量限值與豁免 基本標準規(guī)定了放射工作人員和工眾的個人劑量限值 基本標準規(guī)定的劑量限值 該劑量限值是我國制訂各類應用性放射安全標準 或導出限值 的基礎 如依據(jù)該限值可以推導出食品 飲用水 空氣等放射性核素的限制濃度以及表面污染限值等 基本標準還規(guī)定了運輸中裝有放射性物質的容器 其污染表面的導出限值為 放射性物質 放射性 放射性豁免是指未被排除但已正當使用的放射源或實踐 不會危及工作人員或公眾成員的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 它們符合國家審管部門規(guī)定的豁免條款 并基于有關法人的申請或國家控制及管理要求 例如消費品中的電視機 電腦顯示屏 離子感煙火災報警器等 屬于豁免范疇 必須強調一點 所有不正當?shù)膶嵺`都不得予以豁免 ICRP1990年建議中提到的豁免所依據(jù)的兩條原則是 1 無論在正?;蚴鹿是闆r下 對個人和集體所造成的劑量足夠小 以致于沒有必要對它們加以控制和管理 2 經類似于防護最優(yōu)化的分析表明 豁免是最好的選擇 沒有其他合理可行的控制和管理方法能夠明顯地減少其照射所致個人劑量和集體劑量 四 醫(yī)療照射的劑量約束 IAEA在其基本標準中也提到了豁免的一般原則 大體與此類似 增加的一點是 被豁免的實踐和源具有固有的安全性 以致于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滿足上述兩條原則 實際上只是說出了滿足上述兩條原則的一種特殊情況 基本標準對于醫(yī)療照射制定了供職業(yè)醫(yī)師使用的醫(yī)療照射指導水平包括 典型成年受檢者X線攝影或透視的劑量指導水平 X CT檢查的劑量指導水平 乳腺X線攝影的劑量指導水平 核醫(yī)學透視診斷中的活度指導水平 基本標準要求臨床核醫(yī)學注射或服用放射性藥物的患者應有專用廁所 對其排泄物實施通統(tǒng)一收集和管理 貯存10個半衰期后排入下水道系統(tǒng) 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療的患者應在其體內的放射性物質活度降低至一定水平后才能出院 如治療要求體內放射性活度低于400MBq才能出院 以控制其家庭及公眾成員可能受到的照射 對慰問及探視人員的劑量約束值 國家規(guī)定成年人 5mSv 兒童 1mSv 五 國民的安全文化素養(yǎng) 安全文化素養(yǎng) 國際安全機構在切爾諾貝爾利事故中首次提出的 是指單位及個人所具有的種種特性和態(tài)度的總和 它要求建立一種高于一切的觀念 使防護與安全問題由于其重要性而保證得到應有的重視 安全文化素養(yǎng)包括放射線的操作者個人 又包括上層管理人員 它既是態(tài)度問題 又是體制問題 既與單位有關 又與個人有關 同時還涉及處置所有輻射防護與安全問題時所應該具有的正確理解能力和應該采取的正確行動 所以應重視 培植和保持良好的安全文化素養(yǎng)放射工作人員要經過安全培訓持證上崗 操作中鼓勵對防護員安全事宜采取深思 探究和虛心學習的態(tài)度 反對固步自封 制定防護安全視為高于一切的方針和程序 及時查清和糾正存在的問題明確防護安全的決策權關系建立有效的通訊渠道 保證防護與安全信息在注冊者和許可證持有者各級部門暢通 六 干預 標準規(guī)定了實施各類干預情況的管理要求 將持續(xù)照射或應急照射情況下 應考慮采取補救行動或防護行動的劑量率或活度濃度水平稱為行動水平 明確對于干預行動的輻射必須遵循正當性和最優(yōu)化兩個條件 制定了 急性照射的劑量行動水平 表9 7 持續(xù)照射的劑量行動水平 表9 8 食品通用行動水平 表9 9 任何人的預期劑量接近或預計會接近行動水平時 應采取干預行動 若不采取干預的防護行動 則對其正當性進行判斷 第四節(jié)放射性廢物的治理 一 放射性廢物的概念 來源及其特點 放射性廢物 radioactivewaste 是指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者被放射性核素污染 其濃度 比活度 或總活度大于國家申管機構確定的清潔解控水平 它所引起的照射未被排除 但預期不會再被利用的各類廢棄物 清潔解控水平 clearancelevel 是申管機構制定的以放射性濃度 比活度 或總活度所表示的一組數(shù)據(jù) 當含有或致污染的放射性核素量小于或等于該數(shù)值時 可解除對該廢棄物的物料的申管控制 核燃料循環(huán) 包括鈾或釷的采礦 選冶 加工或富集 核燃料制造 核反應堆 核燃料后處理 輻照原件以及核設施 設備 的退役過程中所產生的放射性廢物 核技術應用 包括工業(yè) 科研 教育 醫(yī)學和農業(yè)等應用核技術所產生的放射性廢物 國防 包括核武器的生產和實驗 核動力 如核動力潛艇 所產生的放射性廢物 伴生放射性礦物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過程 包括磷酸鹽工業(yè)生產 稀土和釷化合物生產 石化燃料開發(fā)利用 鈦色素生產和廢金屬工業(yè)利用等產生的放射性廢物 放射性廢物來源 放射性廢物的特點 它們不能用任何物理 化學或生物等處理方法來改變其放射性的本質 而只能靠其自然衰變 射線危害放射性核素釋放出的射線通過物質時發(fā)生電離和激發(fā)作用 對生物體會引起輻射損傷 熱能釋放放射性核素通過衰變放出能量 當廢液中放射性核素含量較高時 這種能量的釋放會導致廢液的溫度不斷上升甚至自行沸騰 二 放射性廢物的分類及管理原則 放射性廢物按狀態(tài)可分為 氣體 液體和固體廢物3類 按活度水平可分為 豁免廢物 低水平 中水平和高水平放射性廢物4類 按廢物的來源分為 礦業(yè)廢物 核電廢物 后處理廢物 退役廢物和核技術應用廢物 按廢物處理方法可分為 可燃與不可燃廢物 可壓實 縮 與不可實 縮 廢物按廢物特殊性狀分為 有機廢物 生物廢物和混合廢物等 IEEA把固體廢物分為 免管廢物 低中放廢物 短壽命和長壽命 和高放廢物 放射性廢物的管理目的 保護環(huán)境和人類健康 不給后代留下不適當?shù)呢摀?建立超越國際的法律框架 控制廢物產生和使其最少化 考慮廢物產生額管理之間的相互依賴關系 保證廢物實施的安全 放射性廢物管理的基本原則 改革不合理的工藝操作 防止不必要的污染并開展廢物的回收利用 對已產生的廢物分類收集 分別貯存 處理 處理方法要求安全 經濟 凈化效率高和簡單易行 盡量減小容積以節(jié)省運輸 貯存和處理費用 向環(huán)境稀釋排放時要按照 合理 可行 盡量低 的原則嚴格控制 以穩(wěn)定的固化體形式貯存 以減少放射性核素遷移擴散 廢物的最終處置必須做到同生物圈有效地隔離 三 放射性廢物處理的基本途徑和方法 放射性廢物處理 radioactivewasteteratment 是指通過改變廢物特性以獲得安全和經濟利益的作業(yè)活動 放射性廢物的處理是把不同狀態(tài)的廢物中的放射性核素分離出來 使其與人類的環(huán)境盡可能的隔離 或在嚴格條件下把流出物的放射性核素盡可能均勻地分散到環(huán)境中去 處置是指將放射性廢物放置在審管部門的批準的專門設施里不再取回 處理是指安全或經濟目的而改變放射性廢物特性的操作活動 放射性廢物處理的基本方法 稀釋分散 濃縮貯存以及回收利用 放射性廢液濃縮后貯存只是暫時性措施 存在著不安全因素 必須將其轉化為穩(wěn)定的固化體 才能安全地轉運 貯存和處置 處置包括對放射性排出物的控制處置 稀釋處置 和廢物的最終處置 放射性排出物 液體 氣體 向環(huán)境中稀釋排放時必須控制在正式規(guī)定的排放標準以下 放射性廢物最終處置意味著不再需要人工管理 不考慮將廢物再回取的可能 因此 為防止放射性廢物對自然環(huán)境和人類的危害 須將它與生物圈很好地隔離 最終處置的主要對象是高放廢物和超鈾廢物 一 放射性廢物處理基本途徑 放射性廢物的處理分為預處理合和處理兩個步驟 預處理的目標是將廢物分類收集 防止混雜物和調整廢物的性質 為后續(xù)的處理 整備或處置提供良好的條件 預處理基本方法是 將放射性與非放射性廢物 長壽命的與短壽命 可燃與不可燃 有機與無機 可壓實與不可壓實的廢物分類收集 以避免混雜或交叉污染 將免管廢物極低廢物可再循環(huán)和利用的物料從廢物中分揀出來 化學調制和去污控制廢物量 達到最少化 防止放射性污染的動物或器官組織及其他醫(yī)療廢物腐爛和病菌傳播 放射性廢物的處理的基本途徑是 濃縮儲存 也稱永久處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