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選修一專題一 課題三 制作泡菜并檢測亞硝酸鹽含量 作業(yè).docx_第1頁
人教版選修一專題一 課題三 制作泡菜并檢測亞硝酸鹽含量 作業(yè).docx_第2頁
人教版選修一專題一 課題三 制作泡菜并檢測亞硝酸鹽含量 作業(yè).docx_第3頁
人教版選修一專題一 課題三 制作泡菜并檢測亞硝酸鹽含量 作業(yè).docx_第4頁
人教版選修一專題一 課題三 制作泡菜并檢測亞硝酸鹽含量 作業(yè).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濟南市濟鋼高中人教版高中生物選修一專題一 課題三 制作泡菜并檢測亞硝酸鹽含量 同步測試一、單選題(共8題;共16分)1.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需在鹽酸酸化條件下進行b.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c.對顯色反應樣品進行目測,可精確算出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劑為氯化鎘與氯化鋇2.在泡菜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曲線如圖所示,正確的是( ) a.b.c.d.3.關于亞硝酸鹽含量測定原理的正確描述是 a.重氮化酸化顯色比色b.重氮化酸化比色顯色c.酸化重氮化顯色比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顯色4.亞硝酸鹽在酸性條件下與對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與-萘胺反應生成的溶液呈( ) a.紫紅色b.藍色c.磚紅色d.橘紅色5.關于泡菜制作的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清水和鹽的比例為4:1b.發(fā)酵時間長短受室內(nèi)溫度影響c.泡菜壇應選擇火候好、無砂眼、蓋子吻合好的d.發(fā)酵過程無需向水槽中補充水6.下列關于測定亞硝酸鹽含量原理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亞硝酸鹽經(jīng)一定方式顯色反應后呈玫瑰紅色b.樣品液顯色后,通過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樣品液中亞硝酸鹽的含量c.不同濃度的亞硝酸鹽顯色深淺不同d.顯色反應后亞硝酸鹽的理化性質沒有發(fā)生改變7.測定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試劑是() a.對氨基苯磺酸溶液b.n一1一萘基乙二胺鹽酸鹽溶液c.氯化鎘和氯化鋇溶液d.班氏溶液8.為了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準確性高,關鍵是( ) a.樣品處理b.標準顯色液的制備c.比色d.泡菜的選擇二、填空題(共2題;共17分)9.某興趣小組就“泡菜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開展了研究,操作如下:1月4日下午選取1、2、3號三只相同的泡菜壇,在每個壇中加入洗凈的新鮮蓮花菜0.6kg,再分別倒入等量煮沸并冷卻的10%的鹽水,將壇密封,置于同一環(huán)境中封壇前進行第一次取樣測定亞硝酸鹽含量,后來定時測定,結果如圖(1)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方法是_,其原理是:在鹽酸酸化的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_ , 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進行目測比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2)實驗中,鹽水加熱煮沸是為了_;冷卻之后再使用是為了保證_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不受影響(3)在腌制過程中,壇中溶液量會增加,原因是_(4)圖中數(shù)據(jù)表明,泡菜在腌制的第_天亞硝酸鹽含量達到最大值,腌制到第_天以后再食用可以較好地避免亞硝酸鹽對人體健康的危害(5)實驗中三只壇中產(chǎn)生的亞硝酸鹽含量存在差異,最可能的原因是_(6)為了讓實驗數(shù)據(jù)更好地表明泡菜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變化,對該實驗所獲得的3組數(shù)據(jù)應進行怎樣的處理才更合理?_ 10.生物技術的廣泛應用,給社會帶來了較大的經(jīng)濟效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制作泡菜需要測定亞硝酸鹽的含量,方法是_,其原理是:在鹽酸酸化的條件下,亞硝酸鹽與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_,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目測比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2)在香料工業(yè)提取的“液體黃金”玫瑰油中,要求不含有任何添加劑或化學原料,其提取方法主要是_;玫瑰精油的提取需要大量原料,通常采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來實現(xiàn)玫瑰的快速繁殖(3)在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的過程中,溶化好的海藻酸鈉溶液要冷卻至室溫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原因是_如果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膠珠顏色過淺,說明_(4)微生物強化采油(meor)是利用某些微生物能降解石油,增大石油的乳化度,降低石油黏度的原理,通過向油井中注入含微生物的水來提高采油率的新技術為篩選和純化該類微生物,從功能上分,應選用_培養(yǎng)基,常用的接種方法是_和_ 三、綜合題(共2題;共15分)11.新鮮的泡菜濾液中含有乳酸菌,可作為實驗材料分離純化乳酸菌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分離純化乳酸菌時,首先需要用無菌水對泡菜濾液進行_,這樣做的理由是_ (2)分離純化所用固體培養(yǎng)基中因含有碳酸鈣而不透明,乳酸菌產(chǎn)生的乳酸能溶解培養(yǎng)基中的碳酸鈣,從而使培養(yǎng)基在分離純化過程中會形成_ (3)若要長期保存乳酸菌,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_(填“蒸餾水”“甘油”或“碳酸鈣”),且要放置在_(填“5”“20”或“100”)的冷凍箱中,若要短期保存乳酸菌,可將菌種接種到試管的_(填“溶液中”“固體培養(yǎng)基表面上”或“固體斜面培養(yǎng)基上”),菌落長成后,將試管放置在_(填“4”“0”或“4”)的冰箱中保藏 12.農(nóng)村中泡菜的制作方法是:新鮮的蔬菜經(jīng)過整理、清潔后,放入徹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過的泡菜壇中,然后向壇中加入鹽水、香料及一些“陳泡菜水”。密封后置于陰涼處,最適環(huán)境溫度為2830 。有時制作的泡菜會“咸而不酸”或“酸而不咸”,前者是用鹽過多,后者是用鹽過少。在實驗室或工廠化生產(chǎn)泡菜時,還要跟蹤檢測泡菜腌制過程中產(chǎn)生的亞硝酸鹽含量。 (1)用白酒擦拭泡菜壇的目的是_。 (2)菜壇為要密封的原因是_。若菜壇有裂縫,可能會出現(xiàn)的結果是_。加入“陳泡菜水”的作用是_。 (3)若制作的泡菜特別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_,如何調整_ 。 (4)關于測定亞硝酸鹽含量實驗操作的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泡菜制作需要配制鹽水,其中鹽與水的質量比為41b.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形成玫瑰紅色染料c.制備樣品處理液,加入氫氧化鋁乳液的目的是除去色素等雜質,得到澄清溶液d.泡菜腌制時間長短會影響亞硝酸鹽含量,但溫度和食鹽的用量不影響其含量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需在鹽酸酸化條件下進行,a正確; b、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b正確;c、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進行目測比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c錯誤;d、配制溶液所用的提取劑為氯化鎘與氯化鋇,d正確故選:c【分析】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鹽酸酸化的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進行目測比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據(jù)此答題2.【答案】c 【解析】【解答】解:泡菜制作過程中亞硝酸鹽是先增加,然后逐漸減低,最后穩(wěn)定在較低水平 故選:c【分析】泡菜制作的實驗原理:(1)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將糖分解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過程中會引起亞硝酸鹽的含量的變化溫度過高,食鹽用量不足10%、腌制時間過短,容易造成細菌大量繁殖,亞硝酸鹽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亞硝酸鹽的含量開始下降(3)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原理:在鹽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與已知濃度的標準顯色液目測比較,估算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3.【答案】c 【解析】【分析】在鹽酸酸化的條件下。亞硝酸和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ab錯誤,然后顯色后與標準顯色液進行對比,d錯誤,本題選c。4.【答案】a 【解析】【分析】亞硝酸鹽在酸性條件下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生成重氮鹽,此重氮鹽再與 -萘胺試劑發(fā)生偶合反應,生成紫紅色偶氮化合物。故選a5.【答案】d 【解析】【分析】泡菜制作的過程是將新鮮蔬菜置于密閉的容器中,經(jīng)過一段時間發(fā)酵而成的。制作過程中,按照清水和鹽的質量比為4:1的比例配制鹽水;發(fā)酵時間長短受室內(nèi)溫度影響;泡菜壇應選擇火候好、無砂眼、蓋子吻合好的,不合格的泡菜壇容易引起蔬菜腐爛;在發(fā)酵過程中要注意經(jīng)常補充水槽中的水,以構造無氧環(huán)境。故d不正確。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原理是在鹽酸酸化的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復合物,a正確; b、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豐富是比色法,將顯色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比色,可大致估算出樣品液中亞硝酸鹽的含量,b正確;c、不同濃度的亞硝酸鹽顯色深淺不同,亞硝酸鹽濃度越大,呈現(xiàn)的顏色越深,c正確;d、由亞硝酸鹽檢測原理可知,顯色是發(fā)生化學反應的過程,因此顯色反應后亞硝酸鹽的理化性質發(fā)生改變,d錯誤故選:d【分析】1、測定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原理是在鹽酸酸化的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復合物;2、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常用方法是比色法,比色法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一般步驟是:配制溶液制備標準顯色液制備樣品處理液比色、計算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對氨基苯磺酸溶液是亞硝酸鹽含量檢測的溶液之一,a錯誤;b、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溶液是亞硝酸鹽含量檢測的溶液之一,b錯誤;c、氯化鉻和氯化鋇溶液在檢測亞硝酸鹽含量的實驗中用于制備樣品處理液,c錯誤;d、班氏溶液是用于檢測還原糖的,亞硝酸鹽含量的檢測不用班氏溶液,d正確故選:d【分析】亞硝酸鹽含量測定的原理是:在酸性條件下,亞硝酸鹽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復合物;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操作步驟是:配制溶液,制備標準顯色液,制備樣品處理液,比色等幾個步驟8.【答案】b 【解析】【分析】亞硝酸鹽含量是通過與標準顯色液進行目測比較而估算出的,所以只有標準顯色液制備標準才能比較出正確的結果。故選b二、填空題9.【答案】比色法;玫瑰紅色染料;殺滅雜菌;乳酸菌;外界溶液濃度過高使細胞滲透失水;3(或4);10;各壇中微生物種類和數(shù)量可能存在差異(或其他合理答案);先求平均值,再繪制一條曲線(將三個壇中每次測定的亞硝酸鹽的含量分別記錄,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日期為橫坐標,亞硝酸鹽的平均含量為縱坐標畫出一條曲線) 【解析】【解答】(1)測定亞硝酸鹽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其原理是:在鹽酸酸化的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進行目測比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2)實驗中,鹽水加熱煮沸是為了殺滅雜菌;冷卻之后再使用是為了保證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不受影響(3)由于鹽水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植物細胞會通過滲透作用失水,因此腌制過程中泡菜壇中的溶液會增加(4)由圖可知,從1月4日開始腌制,到1月7日亞硝酸鹽含量達到最高,到1月14日亞硝酸鹽的含量下降到最低水平,之后亞硝酸鹽的含量基本保持不變因此,在腌制過程中的第3天,泡菜中的亞硝酸鹽含量達到最大值,若要食用,至少要在腌制后的第10天比較好(5)由于各壇中的微生物的種類和數(shù)量可能存在差異,因此實驗中三只壇中產(chǎn)生的亞硝酸鹽含量可能存在差異(6)由題圖知,該小組對每個壇中的數(shù)據(jù)分別畫出曲線,這是不科學的,設置三個泡菜壇目的是進行平行重復實驗,取平均值,使實驗數(shù)據(jù)更真實,因此應該將三個壇中,每次測定的亞硝酸鹽含量分別記錄,求出平均值,然后以時間為橫坐標,亞硝酸鹽含量為縱坐標做曲線圖【分析】分析題圖:在1、2、3號壇中,亞硝酸鹽的含量變化都表現(xiàn)為先增加后下降的趨勢,其中在1月7日亞硝酸鹽含量最高,到1月14日亞硝酸鹽的 含量下降到最低水平,之后亞硝酸鹽的含量基本保持不變在泡菜腌制的初期,壇內(nèi)環(huán)境有利于硝酸鹽還原菌的繁殖,這些細菌可以促進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但 隨著腌制時間的增加,乳酸菌也大量繁殖,對硝酸鹽還原菌產(chǎn)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生長繁殖受影響,造成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又有所下降10.【答案】比色法;玫瑰紅色染料;水蒸汽蒸餾法;防止高溫殺死酵母菌;固定的酵母菌的數(shù)目較少;選擇;平板劃線法;稀釋涂布平板法 【解析】【解答】(1)泡菜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常用的方法是比色法,原理是在鹽酸酸化的條件下,亞硝酸鹽與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將顯色反應后的樣品與已知濃度的標準液目測比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亞硝酸鹽的含量(2)由于玫瑰油化學性質穩(wěn)定,難溶于水,能隨水蒸氣一同蒸餾,因此提取玫瑰油常用水蒸汽蒸餾法(3)制備固定化酵母細胞的過程中,為了防止高溫殺死酵母菌,溶化好的海藻酸鈉溶液要冷卻至室溫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如果在cacl2溶液中形成的凝膠珠顏色過淺,說明海藻酸鈉的濃度低,固定的酵母細胞數(shù)量少(4)篩選和純化能降解石油微生物,應該用選擇培養(yǎng)基;微生物接種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劃線法和稀釋涂布平板法【分析】本題是對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酵母細胞的固定化技術、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yǎng)和應用的綜合性考查,回憶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酵母細胞的固定化技術、微生物的實驗室培養(yǎng)和應用的相關知識,然后結合題干信息解答問題三、綜合題11.【答案】(1)梯度稀釋;在稀釋度足夠高的菌落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將被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能在培養(yǎng)基表面形成單個的菌落(2)透明圈(3)甘油;20;固體斜面培養(yǎng)基上;4 【解析】【解答】解:(1)在稀釋度足夠高的菌落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將被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能在培養(yǎng)基表面形成單個的菌落因此分離純化乳酸菌時,首先需要用無菌水對泡菜濾液進行梯度稀釋(2)分離純化所用固體培養(yǎng)基中因含有碳酸鈣而不透明,乳酸菌產(chǎn)生的乳酸能溶解培養(yǎng)基中的碳酸鈣,從而使培養(yǎng)基在分離純化過程中會形成透明圈(3)若要長期保存乳酸菌,菌液中常需要加入一定量的甘油,且要放置在20的冷凍箱中,若要短期保存乳酸菌,可將菌種接種到試管的固體斜面培養(yǎng)基上,菌落長成后,將試管放置在4的冰箱中保藏 故答案為:(1)梯度稀釋 在稀釋度足夠高的菌落里,聚集在一起的乳酸菌將被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能在培養(yǎng)基表面形成單個的菌落(2)透明圈(3)甘油20 固體斜面培養(yǎng)基上 4【分析】泡菜發(fā)酵的實驗原理:(1)乳酸菌在無氧條件下,將糖分解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過程中會引起亞硝酸鹽的含量的變化溫度過高,食鹽用量不足10%、腌制時間過短,容易造成細菌大量繁殖,亞硝酸鹽含量增加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亞硝酸鹽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