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吸泵的裝拆與處理ppt.ppt_第1頁
雙吸泵的裝拆與處理ppt.ppt_第2頁
雙吸泵的裝拆與處理ppt.ppt_第3頁
雙吸泵的裝拆與處理ppt.ppt_第4頁
雙吸泵的裝拆與處理ppt.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KQSN雙吸泵系列產(chǎn)品服務手冊 目錄 第一章雙吸泵的裝配及拆卸第二章 雙吸泵安裝第三章 雙吸泵的調試第四章 雙吸泵故障處理 第一章雙吸泵的裝配及拆卸 1 零 部件裝配前應清除毛刺 2 零 部件的加工表面如有銹蝕 應進行除銹處理 3 零 部件經(jīng)清洗 風干及檢查合格后 方可進行裝配 4 如葉輪 軸套 軸為不銹鋼 為避免不銹鋼零件間發(fā)生咬合 應在零件的配合部位涂二硫化鉬 KQSN零件 2 鍵 3 葉輪 1 軸 鍵槽 KQSN裝配 2 裝葉輪 1 裝鍵 KQSN裝配 裝密封墊 KQSN裝配 裝軸套 KQSN裝配 裝密封環(huán) KQSN零件 1 密封體 2 填料 3 填料環(huán) KQSN裝配 組裝密封體 填料 KQSN裝配 組裝密封體 填料 填料環(huán) KQSN零件 已組裝的密封體 填料壓蓋 KQSN裝配 裝填料壓蓋 裝密封圈 KQSN裝配 裝填料密封體部件 KQSN裝配 裝O型密封圈 KQSN裝配 裝軸承擋套 KQSN裝配 軸承端蓋 裝軸承端蓋 KQSN裝配 軸承墊 裝軸承墊 KQSN裝配 1 定位擋圈 2 圓螺母 KQSN裝配 緊固圓螺母 KQSN裝配 2 裝彈簧擋圈 軸承 KQSN裝配 裝好軸承與彈簧檔圈 KQSN裝配 軸承體 軸承體裝羊毛氈 裝軸承體 KQSN裝配 連接軸承端蓋與軸承體 連結好后 KQSN裝配 機械密封靜環(huán) 機封軸套 機械密封動環(huán) KQSN裝配 機械密封體 機械密封壓蓋 KQSN裝配 將機械密封靜環(huán)裝入壓蓋 KQSN裝配 將機械密封動環(huán)裝上機封軸套 KQSN裝配 將裝好機封的機封軸套裝入機械密封壓蓋 合裝機械密封體 KQSN裝配 裝O型密封圈 合裝密封體與密封蓋 KQSN裝配 上緊固螺栓 KQSN裝配 泵體 泵蓋 KQSN裝配 上硅膠 KQSN裝配 裝圓柱銷 KQSN裝配 吊裝轉子部件 KQSN裝配 軸承體裝入泵體止口 2020 3 10 37 可編輯 KQSN裝配 1 裝圓錐銷 2 軸承體部件與泵體連接 KQSN裝配 上硅膠 KQSN零件 修銼泵蓋銳角 KQSN零件 剪裁青殼紙 KQSN裝配 合裝泵蓋 KQSN裝配 連接泵體與泵蓋 KQSN裝配 1 泵聯(lián)器 2 鍵 KQSN裝配 裝泵聯(lián)器 KQSN零件 回水管零 部件 KQSN裝配 安裝回水管 KQSN裝配 安裝端蓋 KQSN裝配 水壓試驗 雙吸泵的拆卸順序與裝配順序相反 第二章 雙吸泵安裝 一 泵的安裝方法1 安裝位置具有吸上高度的泵 其安裝高度必須進行校核 應根據(jù)泵銘牌 或樣本 規(guī)定的必須汽蝕余量NPSHr 泵進水管線阻力損失hZ和進水池在枯水期的最低水位核算泵的最大安裝高度H 即雙吸泵的軸心線到枯水期時水面的垂直高度 此值應滿足下式 式中 H 泵的安裝高度 m Pa g 表示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大氣壓力 m水柱 Pc g 表示不同溫度下的液體的汽化壓力 m NPSH 取 NPSH 1 1 1 5NPSHr m hZ 泵進水管線 包括底閥 彎頭 閘閥 總損失 m 2 安裝順序不配底座的水泵機組安裝順序為 1 初找平 將水泵 電機放在預留有地腳螺栓孔的混凝土基礎上 用調整其間的斜墊鐵的方法來校正水平 并適當擰緊地腳螺栓 以防走動 水平度允差為 縱向0 05毫米 米 橫向0 10毫米 米 2 初找正 校正電機軸與水泵軸的同心度 使兩軸成一條直線 對中度允差為 在兩聯(lián)軸器外圓上的不同心度允差為0 10mm 端面間隙沿圓周的不均勻度允許差0 30mm 3 灌漿 在預留地腳螺栓孔內及基礎與泵底腳之間灌注填充混凝土 4 二次找平 待混凝土干固后 擰緊地腳螺栓 并重新檢查水平度 5 二次找正 二次找平后 重新校正電機軸與水泵軸的同心度 在聯(lián)接進出水管路及試運行后再分別校核一遍 仍應符合標準要求 在檢查電動機轉向 點動電機 與水泵的轉向相一致后 裝上聯(lián)軸器的聯(lián)接柱銷部件及防護罩 安裝配帶底座的泵 用調整底座與預留混凝土基礎之間的斜墊鐵來校正機組的水平 其安裝原則與要求 和不配帶底座的機組相同 注意 l對于水泵 電機 共用底座整體包裝運輸?shù)臋C組 雖然泵在出廠前工廠對泵和電機已進行了找正并直聯(lián)出廠 由于在運輸途中共用底座難免有彈性變形 因此 在貨到現(xiàn)場進行安裝時 必須重新校核聯(lián)軸器的同心度 l配帶共用底座的泵機組安裝完畢后 應在底座空腔內填充混凝土以提高基座與機組的整體穩(wěn)定性 二 管路 閥安裝 注意 直到水泥完全凝固 機組已二次找平找正 泵和電機 或共用底座 的地腳螺栓擰緊后才能將泵與管道連接 否則 泵與電機可能難以對中 1 進口管路在將管路連接到泵上以前應沖洗進口管路 1 避免在靠近泵進口法蘭的管路上使用彎頭 彎頭與進口之間最少需要2倍于管路直徑的直管段 5倍的管直徑更好 其使用的彎頭為長半徑彎頭 2 進口管路應比泵進口直徑大1到2個尺寸等級 在進口法蘭處加大小頭 應采用偏心大小頭 進口管路的直徑不宜小于泵進口直徑 3 嚴禁阻塞泵的進口端 4 同一水源上有不止一臺泵在運行時 泵的進口管路應區(qū)分開 不應共用同一進口管路 5 泵高于吸水池液面時a 進口管道上必須沒有空氣穴 b 進口管道應向上傾斜到泵 c 所有的接頭應保證氣密性 d 為了灌泵起動 可裝底閥 也可采用真空引水的方法 6 進水池液面高于泵 倒灌 a 在距泵進口端至少2倍與管道直徑的管道上安裝一個關斷閥便于在檢查和維修泵時關閉進口管道 b 保證進口管道沒有氣穴 c 管道應從給料源開始是平行或逐漸向下傾斜 d 不允許進口管道的任何部分的延伸低于泵的進口法蘭 e 從給料源來的管道的尺寸應比進口管大1或2個尺寸等級 進口管道的進口必須沒入到液體表面下足夠的深度 以保證所抽送的液體中不會有旋渦和夾雜空氣 2 出口管路在將管道連接到泵上以前應沖洗出口管道 1 在出口管道上安裝關斷閥和止回閥 止回閥一般安裝在泵和關斷閥之間 這將利于檢修止回閥 關斷閥用于打開 調節(jié)流量及檢查和維修泵 在電機停止運轉后 止回閥保護泵或機械密封免受回流液造成的損壞 揚程小于20m的可不裝止回閥 2 如果在系統(tǒng)中安裝了快閉閥 應使用緩沖裝置保護泵免受急速水錘的損壞 3 膨脹節(jié)為了避免傳遞輸送熱流體時由于不對中或膨脹而引起任何管線應變 有時在出口和入口管線使用膨脹節(jié) 然而 膨脹節(jié)向泵傳遞的力等于膨脹節(jié)的面積乘以管內壓力 尤其是膨脹節(jié)在彎曲管道部位 關閉或部分開啟的閥前時 流動的反作用力使接頭伸長或者變形 力作用到膨脹節(jié)兩邊管道上 這些力可能是非常大的數(shù)量級 設計泵殼 底板來抵抗這些力是不現(xiàn)實的 因此 當使用膨脹節(jié)時 必須在它們和泵本身之間安裝合適的管座 另一方面 可以使用拉桿來防止向泵傳遞力 注意 如泵輸送液體的溫度為常溫 泵的進出口管路上不宜設置膨脹節(jié) 注意 l嚴禁將管路強制連接到泵的聯(lián)接法蘭上 這會在機器上造成危險的應力從而引起電機和泵的校正誤差 該管路應力不利于泵的操作以及最終可能造成人身傷害和機器的損壞 l管道重量不允許加在泵上 以免使泵變形 影響正常工作 進出水管路應另設支架支撐 不得借泵本體支承 水泵與管路之間的結合面 應保證良好的氣密性 尤其是進水管路 必須保證嚴格的不漏氣 并且在裝置上應無窩存空氣的可能 第三章 雙吸泵的調試 一 前期準備 基本情況的掌握 1 了解清楚泵的型號 流量 揚程 汽蝕余量 出廠日期 編號 電動機的型號 功率 額定電流 轉速 電壓等參數(shù) 2 了解清楚泵的軸封采用的是填料還是機封 何種填料 石墨 苧麻或其它 何種機封 普通彈簧機封 橡膠波紋管機封 3 了解清楚泵的進口壓力 是真空狀態(tài) 有吸程 還是正壓狀態(tài) 泵是在循環(huán)封閉系統(tǒng)運行還是在非封閉系統(tǒng)運行 4 了解清楚泵的轉向是否正確 從電動機端向泵看轉子順時針旋轉為標準方向 此時進口在右 出口在左 反之 則為特殊方向 5 了解清楚泵所輸送介質的溫度 是否高于80 抑或更高 對個別用戶還應了解清楚用戶所在地的海拔高度 6 對本公司所供產(chǎn)品要有充分信心 產(chǎn)品質量完全有保障 7 若需拆泵檢查 拆卸前要確保泵不會突然運行 進口閥和出口閥必須關閉 泵必須排空 電源完全斷開 二 非運行調試 1 根據(jù)泵的出廠日期計算產(chǎn)品已擱置的時間 若時間超過半年 應檢查更換軸承潤滑脂 若空氣十分干燥 造成填料干涸 還應更換填料 2 檢查聯(lián)軸器同軸度是否符合規(guī)定 徑向誤差不大于0 1mm 端面間隙圓周不均勻度誤差不大于0 3mm 3 查看電動機到變壓器距離 其線路是否過長 4 用手盤動聯(lián)軸器 轉子應能比較容易地轉動 無卡 擦現(xiàn)象 5 點動電動機 查看電動機轉動方向是否符合泵的轉向要求 6 管路是否由泵本體承載 這是不允許的 7 排除過載的可能性 8 泵不允許干運轉 進口閥門必須完全打開 三 運行調試 1 關閉出口閘閥 向泵內灌引水 若無底閥則用真空泵從泵頂部抽氣引水 保證泵內充滿水 無空氣窩存 2 當泵內充上水后 應盤動轉子幾圈使?jié)櫥哼M入機封端面 以防突然啟動造成機封損壞 3 若采用真空泵抽氣引水 則在抽氣完畢后 關閉其與泵連接管路上的旋塞 再啟動電動機 待泵轉速正常后逐漸打開出水閘閥 達到所需流量 并隨時注意電動機電流是否超過額定值 4 若為填料密封 則逐漸均勻擰緊填料壓蓋螺母 使液體少量漏出 同時注意填料腔的溫升 5 為防止介質溫升 泵不能在出口閥門關閉的情況下長期運轉 當水泵停止運轉時 要先關閉出水閘閥 然后停止電動機 關機時要確保機組能平緩的停下來 防止嚴重水錘的產(chǎn)生 第四章 雙吸泵故障處理 一 泄漏 一 填料泄漏過大1 檢查 填料壓緊程度是否充分 措施 擰緊填料壓蓋的螺母壓緊填料 注意 兩邊螺母交替逐步調整 防止兩側受壓不均使填料壓蓋歪斜卡住而受力過度 以至于長期運行中因疲勞破壞而使填料壓蓋斷裂 2 檢查 填料壓蓋是否已壓到底 措施 擰開填料壓蓋在填料腔內再增加一圈填料 注意 原采用的柔性石墨圈填料可剪開裝入 3 檢查 填料是否由于長期摩擦受熱 而干涸粉碎失效 措施 去除原填料 更換新填料 4 檢查 軸套和軸承擋套之間是否有泄漏現(xiàn)象 軸套內徑向密封的O型密封圈安裝是否正確 O型密封圈是否比槽寬 在槽內徑向方向上是否與軸和軸套貼合 軸套的槽和O型密封圈規(guī)格尺寸是否不正確 槽的表面是否光潔 O型密封圈表面是否有飛邊 措施 修正軸套槽表面的光潔度 選用合適的O型密封圈 5 檢查 軸套與泵軸是否不同心 旋轉跳動是否過大 如果軸套旋轉跳動過大 軸旋轉時使軸套和填料之間的間隙增大 而無法通過壓緊填料來減小泄漏間隙 措施 更換軸套 保證軸套與泵軸同心 6 檢查 進口壓力是否過高 普通填料無法承受 進口壓力若大于0 6Mpa小于0 8Mpa 須采用特制結構 設較長的節(jié)流襯套 大于0 8Mpa則不宜采用填料密封 措施 更換其他特殊填料或機封 7 檢查 軸旋轉是否有擺動現(xiàn)象 軸承是否磨損 措施 更換軸承 8 檢查 軸套磨損措施 更換軸套 9 檢查 進口真空度過高 軸封處未裝回水管 造成軸封干磨措施 軸封處加裝回水管10 檢查 泵揚程是否過高措施 如出口壓力超過0 8Mpa 則在回水管上須設減壓閥 二 機封失效1 檢查 泄漏是否在機封壓蓋中間軸套處 拆開機封壓蓋后 軸上動環(huán)是否能自動彈上而不卡死 機封壓蓋壓緊前是否有足夠的壓縮量 安裝尺寸是否正確 彈簧的壓力是否足夠大 動環(huán)壓下后橡膠波紋管是否抱緊軸 軸表面是否有水垢 生銹或其它雜質 措施 上下壓機封壓蓋使軸上動環(huán)能自動彈上而不卡死 去除軸表面的水垢 銹或其它雜質 在橡膠波紋管下墊墊片 更換橡膠波紋管 車小軸套不與橡膠波紋管接觸 不傳遞扭矩的部分 2 檢查 靜環(huán)處是否裝有合適的L型或O型密封圈 靜環(huán)表面與機封壓蓋結合面是否平行 軸旋轉時機封動 靜環(huán)表面貼合因來不及補償而引起泄漏 措施 1 更換密封圈 重裝靜環(huán)保證靜環(huán)表面與機封壓蓋結合面平行 2 如L墊未壓到位 甚至可能導致靜環(huán)與L墊分離 重裝L墊 現(xiàn)雙吸泵未用工裝裝靜環(huán)及L墊 手工裝常有未裝平的現(xiàn)象 宜借鑒單級泵方式 采用工裝裝L墊 與機封廠洽商 將L墊的軸向長度加長 3 檢查 機封動 靜環(huán)表面是否有雜質 機封動 靜環(huán)表面是否磨損 破裂 泵的工作介質是否有雜質 措施 去除機封動 靜環(huán)表面雜質 更換機封動 靜環(huán) 工作介質有雜質時 動 靜環(huán)材質改用硬質合金4 檢查 工作介質溫度是否過高 是否含油或酸堿 機封橡膠波紋管是否破裂 溶脹 措施 更換合適材質的機封 5 檢查 泄漏是否在機封壓蓋結合處 1 檢查機封壓蓋或密封體螺紋孔等處是否有毛刺未清除 措施 清除毛刺 2 檢查機封壓蓋軸向密封的O型密封圈是否安裝正確 O型密封圈是否高出密封腔的槽 槽和O型密封圈規(guī)格尺寸是否不正確 槽的表面是否光潔 O型密封圈表面是否有飛邊 措施 修正槽表面的光潔度 選用合適的O型密封圈 3 機封壓蓋或密封體材質疏松 有砂孔 措施 更換有砂孔的機封壓蓋或密封體 6 檢查 泄漏是否在軸套和軸承擋套之間 水是從軸套上部流下的 軸套內徑向密封的O型密封圈安裝是否正確 O型密封圈是否比槽寬 在槽內徑向方向上是否與軸和軸套貼合 軸套的槽和O型密封圈規(guī)格尺寸是否不正確 槽的表面是否光潔 O型密封圈表面是否有飛邊 措施 修正槽表面的光潔度 選用合適的O型密封圈7 檢查 軸套與泵軸是否不同心 旋轉跳動是否過大 如果軸套旋轉跳動過大 軸旋轉時使機封動 靜環(huán)表面貼合不好而引起泄漏 措施 更換軸套 保證軸套與泵軸同心 8 檢查 軸旋轉是否有擺動現(xiàn)象 軸承是否磨損 措施 更換軸承 9 檢查 進口真空度過高 軸封處未裝回水管 造成軸封干磨措施 軸封處加裝回水管 10 檢查 泵揚程是否過高措施 如出口壓力超過0 8Mpa 則在回水管上須設減壓閥 二 轉不動1 檢查 泵出廠時間是否較久 是否泵內零件生銹 轉動零件與非轉動零件咬死 措施 一般情況下 可用管子鉗盤動或點動電機 可拆下電機 擰松軸承螺母 敲擊泵聯(lián)軸器 松動軸后再擰緊軸承螺母 安裝好泵組 銹蝕嚴重時 則拆泵清洗 去銹后重新裝配 2 檢查 填料壓得過緊或填料干涸 措施 擰松填料壓蓋或更換填料 泵運行后逐漸壓緊填料 減少泄漏量至許可范圍 3 檢查 是否因裝配不當 引起不同心 使轉子部件無法輕易盤動 措施 重新正確裝配 均勻擰緊拉緊螺栓 支架螺栓 4 檢查 泵軸是否彎曲 各零件的同心度 平行度是否超差 措施 校正軸 更換不合格的零件 5 檢查 管路安裝是否合理 泵是否承受過大的管路推 拉等外力而變形 措施 合理安裝管路 使泵體不承受任何外力 6 檢查 泵是否有棉紗 木頭 灰漿等安裝施工的雜物 措施 清理管道及泵 去除雜物 三 振動 噪音大1 檢查 水位是否太低 超過泵裝置汽蝕余量所要求的安裝高度 進口流速是否太高 進口壓力是否太低 進口閥門是否未完全打開 進口管路是否堵塞 泵產(chǎn)生汽蝕 措施 提高水位 降低泵的安裝高度 改善進口條件 清除管路及泵進口堵塞物 完全打開進口閥門 擴大管徑 縮短管長 2 檢查 是否超大流量運行 泵運行工況位于大流量極限外 產(chǎn)生汽蝕 措施 關小閥門減小流量 提高進口壓力 進口倒灌或加前置泵 3 檢查 泵運行工況是否位于最小流量極限外 產(chǎn)生葉輪內再循環(huán)和強迫脫流 引起振動 措施 加大流量 或增加旁通管路 4 檢查 介質中是否存有大量氣體 氣泡 進水管路是否密封不好而吸入空氣 軸封填料環(huán)水封是否不良而漏入空氣 措施 改善進水管路密封狀況 擰緊法蘭螺栓 更換密封墊 更換不良管路 改善吸入室的密封狀況 安裝排氣閥 5 檢查 吸水管路在水池中的位置是否不當 淹沒深度是否不夠而吸入空氣 進水管路設計是否不當 引起泵入口處的流速不均 產(chǎn)生旋渦 措施 改善吸水管路在水池中的狀況 改善進水管路的設計安裝 6 檢查 進出管路的流速是否太高 引起噪音 措施 選用較大的進出管路 降低流速 7 檢查 轉動部件是否不平衡量過大 引起振動 措施 重新平衡轉動部件 8 檢查 軸承螺母是否未擰緊 泵本體是否受到不應有外力 葉輪與口環(huán)等零件是否碰擦 措施 擰緊軸承螺母 或檢查管路聯(lián)接確保泵不受外力 避免葉輪與其它件碰擦 9 檢查 軸承是否損壞 措施 更換軸承 10 檢查 泵內是否存有異物 措施 清除泵內異物 11 檢查 機組泵和電機軸中心是否在一直線 聯(lián)軸器彈性圈是否磨損損壞 措施 調整泵與電機的對中性 在電機腳墊合適的墊片 更換聯(lián)軸器彈性圈 12 檢查 是否基礎剛性差 管路共振 泵及管路是否與地面直接連接 使振動及噪音更易傳到泵房外 措施 加強基礎剛性 重新調整管路連接 管路與泵進出口法蘭采用柔性連接 泵底座加裝隔振器或隔振墊 管路吊裝支架加裝隔振器 泵 管路包覆隔聲層 13 檢查 地腳螺栓松動 措施 擰緊地腳螺栓 14 檢查 循環(huán)供水系統(tǒng)故障 措施 加大管路或排除故障 15 檢查 并聯(lián)運行系統(tǒng)故障 閥門竄氣 措施 關緊閥門或正確布設進口管路 四 泵中開面漏水1 檢查 出廠時間較久 紙墊是否受潮或干裂 措施 更換新紙墊 2 檢查 紙墊尺寸不密合 裝配時未壓平 措施 拆開重裝合適紙墊 3 檢查 運輸 裝卸過程受到撞擊 措施 檢查零件是否受損 若有必要更新受損零件 4 檢查 中開面拉緊螺栓松動 措施 緊固中開面拉緊螺栓螺母 5 檢查 泵本體受到不應有外力 措施 合理安裝以使泵本體不承受任何外力 泵進出口法蘭與管路可采用柔性連接 五 軸承溫度過高 噪音大1 檢查 軸承是否缺油 油太多或油質太差 措施 清理 增加 減少或更換潤滑油脂 2 檢查 軸承潤滑油脂是否污染有異物 措施 清洗軸承 重加潤滑油脂 3 檢查 軸承是否進水而損壞 軸套O型密封圈密封不良 措施 更換軸承 修正軸套槽表面的光潔度 選用合適的O型密封圈 重新安裝軸套O型密封圈 4 檢查 軸承外圓與軸承腔的間隙是否過大 軸承走外圓 措施 在軸承外圓均勻三點處涂圓柱固特膠 嚴重時 更換軸承及軸承體 5 檢查 軸承架 滾珠是否已受損 措施 更換軸承 6 檢查 泵與電機中心是否偏差太大 泵軸受到不應有外力 措施 調整泵與電機的對中性 在電機腳墊合適的墊片 7 檢查 轉子不平衡 措施 清理或平衡轉子 六 電機故障 過載 消耗功率大 噪音大1 檢查 電機轉速是否太高 選用電機級數(shù)不對 措施 更換正確電機 2 檢查 電機是否兩相運行 措施 重新正確接線 3 檢查 泵的運行工況是否遠遠偏離設計工況 泵出口壓力是否低于銘牌規(guī)定 在大流量之外運行 措施 通過關小出口閘閥調整運行工況點到銘牌規(guī)定范圍 4 檢查 泵內是否有異物纏繞 措施 清除異物 5 檢查 介質比重或粘度是否超過規(guī)定 措施 切割葉輪 更換電機 6 檢查 軸承外圓與軸承腔的間隙是否過大 軸承走外圓 措施 在軸承外圓均勻三點處涂圓柱固特膠 嚴重時 更換軸承及電機端蓋 7 檢查 軸承架 滾珠是否已受損 措施 更換軸承 8 檢查 電機是否因電磁性能不好而產(chǎn)生噪音 措施 更換電機 9 檢查 葉輪過大 措施 切割 更換葉輪 10 檢查 進口壓力低于合同值 措施 調整工況點 通過節(jié)流增加進口壓力 11 檢查 填料壓得過緊 措施 調正填料壓蓋 七 泵流量 壓力不符合要求1 檢查 關死出口閥門 壓力相差較大 泵旋轉方向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