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海鏡源》的編纂、體例及其流傳.doc_第1頁
《韻海鏡源》的編纂、體例及其流傳.doc_第2頁
《韻海鏡源》的編纂、體例及其流傳.doc_第3頁
《韻海鏡源》的編纂、體例及其流傳.doc_第4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韻海鏡源的編纂、體例與流傳摘 要 韻海鏡源是成書于唐代的一部重要著作,是一部集文字與音韻之大成的巨著,它既是類書,也是一部韻書、字書。該書首創(chuàng)類書按韻編排之體例,為后世韻府類書之鼻祖。但此書到宋代逐漸湮沒,直至佚失。文章從編纂過程、體例、流傳等方面闡述了該書在文獻學(xué)史和類書發(fā)展史上的重大意義。關(guān)鍵詞 韻海鏡源編纂 體例 流傳中圖分類號 G256 1韻海鏡源的編纂過程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是唐代顏真卿被貶至湖州(今浙江省湖州市)期間,召集文人好友共同探討、編纂而成。顏真卿,字清臣,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734)進士,歷仕平原太守、湖州刺史、戶部侍郎、工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太子太師,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詩人、學(xué)者。韻海鏡源雖然佚失,但在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通志藝文略、崇文總目、宋史藝文志等書目中都有著錄。與顏真卿同時代的學(xué)者封演封氏聞見記、殷亮顏魯公形狀、令狐峘顏魯公神道碑銘等著作中也有較詳細的記錄。三百六十卷的大型類書,一人之力實難完成,顏真卿必定組織了一大批文人學(xué)者,歷經(jīng)多年共同完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二敘述了此書曲折的編纂過程,“天寶末,平原太守顏真卿撰韻海鏡源二百卷,未畢,屬蕃寇憑陵,拔身濟河,遺失五十余卷。廣德中為湖州刺史 顏真卿被貶為湖州刺史的時間是大歷七年至大歷十二年(772-777),是大歷年間,不是廣德年間,此處封演所記,疑為后人傳抄之誤。 ,重加補輯,更于正經(jīng)之外,加入子史釋道諸書,撰成三百六十卷?!?(唐)封演撰、(今)趙貞信校注.封氏聞見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8:12封演,唐玄宗天寶末年舉進士及第,累至屯田郎中,唐代宗大歷六年為邢州刺史,歷檢校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與顏真卿生活的時代相同,且同在朝廷為官。根據(jù)封演的記載,我們得知:顏真卿先在天寶末編成二百卷,“蕃寇憑陵”即安祿山作亂時遺失書稿五十卷;大歷中任湖州刺史時補編,成三百六十卷。殷亮,祖籍河南,官至校書郎。其顏魯公行狀詳細記敘了此書的編纂過程,“公初在平原未有兵革之日,著韻海鏡源,成一家之作,始創(chuàng)條目,遂遇祿山之亂,寢而不修者二十余年,及至湖州以俸錢為紙筆之資,延江東文士蕭存、陸士修、裴澄、陸鴻漸、顏祭、朱弁、李莆、清河寺僧智海,兼善小篆書吳士、湯涉等十余人,筆削舊章,該搜群籍,撰定為三百六十卷。” (唐)顏真卿顏魯公文集,四部叢刊初編,第146冊這里記載了顏真卿任平原太守時,已經(jīng)開始了韻海鏡源的編纂工作,后因安祿山之亂中止,直到二十多年后,顏真卿任湖州刺史才繼續(xù)編纂、刪削此書。殷亮的記述可以從與顏真卿同時代的另一個學(xué)者令狐峘的記載中得到印證。令狐峘,唐玄宗天寶末年進士,與顏真卿同在朝廷為官,且二人命運相似,多次被貶。令狐峘顏魯公神道碑銘云:“公轉(zhuǎn)湖州刺史,初在德州 天寶元年(742年),改德州為平原郡。乾元元年(758年)復(fù)為德州。因此,德州與平原是同一地點。嘗著韻海鏡源,遭難而止,至是乃延集文士纂而成文,古今文字該于理者,摭華撮要罔有不備,為三百六十卷?!辫b于令狐峘與顏真卿生活的時代相同、且在朝廷共事,令狐峘的記述應(yīng)該是可信的。綜合封演、殷亮、令狐峘三人所述,我們得知:由于公務(wù)繁忙以及戰(zhàn)亂等原因,韻海鏡源的編纂時間跨度很大。早在顏真卿任平原太守時即著手編纂,編纂了兩百卷,遺失五十卷,存一百五十卷;二十年后,任湖州刺史時繼續(xù)完成此書的編纂,編定為三百六十卷。顏真卿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云:“天寶末真卿出守平原,已與郡人渤海封紹、高篔,族弟今太子通事舍人渾等修之,裁成二百卷,屬安祿山作亂止,具四分之一,及刺撫州,與州人左輔元、姜如璧等增而廣之,成五百卷。事物嬰擾,未遑刊削。大歷壬子歲,真卿叨刺于湖”結(jié)合顏真卿所記,我們可知,此書的編纂大致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天寶末(754年)任平原郡守,與郡人共修韻海鏡源,成兩百卷,安祿山作亂時遺失部分書稿;第二階段,大歷四年(769年)任撫州刺史,與州人共同增廣至五百卷;第三階段,大歷七年至大歷九年(772-774),延集各地文士精簡壓縮至三百六十卷,即成定稿。此書不僅編纂的時間跨度大,且參與編纂的人員眾多。顏真卿湖州烏程縣杼山妙喜寺碑先后羅列了61位做出了不同貢獻的編纂者,“天寶末真卿出守平原,已與郡人渤海封紹、高篔,族弟今太子通事舍人渾等修之,裁成二百卷,屬安祿山作亂止,具四分之一,及刺撫州,與州人左輔元、姜如璧等增而廣之,成五百卷。事物嬰擾,未遑刊削。大歷壬子歲,真卿叨刺于湖,公務(wù)之隙,乃與金陵沙門法海以季夏于州學(xué)及放生池日相討論,至冬徙于茲山東偏,來年春遂終其事。前是顏渾、正字殷佐明亦嘗同修,未畢各以事去。而起居郎裴郁往來登歷。時杼山大德僧皎然,工于文什,惠達等昧于禪誦,相與言曰:昔廬山、東林謝客有遺民之會,襄陽南峴羊公流潤浦之詞,況乎茲山深邃,群士響集,若無記述,何以示將來?乃左顧以求,蒙俾記詞而蕆事。銘曰:夏后南巡,山名是因。紛吾著書,群彥惠臻。海韻鏡源,自秋徂春。編同魚貫,學(xué)比成麟。幸讬勝引,亟倍僧珍。庶斯見傅,金石不泯?!睆念佌媲浔闹锌梢钥闯觯粌H有“編纂初稿”的平原郡人封紹、高篔、舍人渾等,有在撫州“增而廣之”的左輔元、姜如璧等,還有在湖州“編纂定稿”的法海、李崿、陸羽等,有“亦嘗同修,未畢各以事去”的顏渾等,這里提到的參與編纂人員共計61人。除此之外,還有妙喜寺僧皎然、惠達等,雖未親自參與編纂,但自始至終是顏真卿編纂韻海鏡源這一浩大工程的支持者。顏真卿在杼山妙喜寺碑文中贊頌他們?yōu)椤拌躺酱蟮隆?。正是在這兩人的提議下,顏真卿立下杼山妙喜寺碑“以示將來”。上述所列參與助顏真卿編纂韻海鏡源的文士,即所謂“韻海諸生”。顏真卿對上列“韻海諸生”充滿了感激,因此他在碑銘中寫道:“紛吾著書,群彥惠臻;海韻鏡源,自秋徂春;編同魚貫,學(xué)比成鱗。”在韻海鏡源的纂修過程中,顏真卿頻繁地與“韻海諸生”集會,留下了很多與此相關(guān)的詩作,如修韻海畢東溪泛舟餞諸文士、修韻海畢州中重宴、修韻海畢會諸文士東堂重校、送李侍崿、泛舟送皇甫侍郎曾、同皇甫曾西亭重會韻海諸生等。從歷朝歷代來看,這樣工程浩大的類書,一般只有官方組織力量,才能完成。顏真卿仕途多舛,歷經(jīng)安祿山之亂、多次被貶以及書稿遺失等重重困難,仍然以一己之力延集文士,并“以俸錢為紙筆之資”,完成了這樣一部巨著。從這里我們看到了顏真卿克服重重困難、矢志著書的決心。2韻海鏡源的體例與性質(zhì)關(guān)于此書的編纂體例,顏真卿杼山妙喜寺碑云:“真卿自典校時,即考五代祖隋外史府君與法言所定切韻,引說文、蒼(三蒼)、雅(爾雅)諸字書,窮其訓(xùn)解,次以經(jīng)史子集中兩字已上成句者,廣而編之,故曰韻海;以其鏡照原本,無所不見,故曰鏡源?!鳖佌媲渲赋隽藭绊嵑gR源”之由來,以切韻為綱,廣引字書,博引群書。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二也有介紹,“其書于陸法言切韻外,增出一萬四千七百六十一字,先起說文為篆字,次作今文隸字,仍具別體為證,然后注以諸家字書,解釋既畢,徵九經(jīng)兩字以上,取其句末字編入本韻,爰及諸書皆仿此。” (唐)封演撰、(今)趙貞信校注.封氏聞見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8:12切韻五卷,隋陸法言著,按平、上、去、入四聲193韻排列,共收字1.15萬,唐代被定為官韻,是唐代作詩用韻的規(guī)范。韻海鏡源的編纂思想當(dāng)源自切韻,但收字比切韻多1.4761萬,每個韻字下征引的書證也遠遠多于切韻。因此,內(nèi)容更宏富,體例更龐大。又殷亮顏魯公行狀:“大凡據(jù)法言切韻,次其字,按經(jīng)史及諸子語據(jù)音韻次字成句者,刊成文,裁以類編,又按倉雅及說文玉篇等其義各注其下,謂之字腳韻海者,以牢籠經(jīng)史之語依韻次之,其多如海鏡源者,八體之本,究形聲之義,故曰鏡源,綿亙數(shù)載其功乃畢,表奏上之有詔所司藏之于書府,大抵求經(jīng)史撰集篇賦利于后學(xué)焉?!睆囊陨先幱涊d,我們概括出此書的體例:全書以韻隸事,以韻腳字所屬韻部統(tǒng)領(lǐng)經(jīng)史之語,依韻排列;共收字2.6261萬,先列說文篆字為字頭,次列今文隸書;參照切韻、說文、蒼雅、玉篇等書之訓(xùn)解;字下從眾書中征引書證,摘錄經(jīng)史子集中兩字以上成句者,以句末字相同者編入本韻。這種編排方式開創(chuàng)了類書按韻編排體例之先河,后世與韻無關(guān)的類書永樂大典經(jīng)籍纂詁等也按韻編排、以韻隸事。而與韻相關(guān)的韻府類書則更加忠實地傳承了此書的編排體例,四庫全書總目在“韻府群玉”和“佩文韻府”下,兩處表述都認為“以韻隸事”之體例始于韻海鏡源。在“韻府群玉”下是這樣表述的,“昔顏真卿編韻海鏡源,為以韻隸事之祖。”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65:1152四庫總目“佩文韻府”下也提到了以韻隸事之書的傳承,“考唐書藝文志載:顏真卿韻海鏡源二百卷,釋皎然陪顏使君修畢,東溪泛舟餞諸文士詩,有外史刊新韻,中郎定古文,菁華兼百氏,縑雅備三墳句,其自注又有魯公著書,依切韻起東字腳語。然則分韻隸事,始自真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M.北京:中華書局,1965:1158因此,韻海鏡源始創(chuàng)條目,為后世韻府類書之鼻祖。關(guān)于此書的性質(zhì),學(xué)者有不同的看法。從目錄學(xué)著作的分類來看,歷來著錄在經(jīng)部小學(xué)類。崇文總目已在子部設(shè)立類書類,但韻海鏡源被收入經(jīng)部小學(xué)類,不入類書類。而清代學(xué)者謝啟昆則不同意這樣著錄,其小學(xué)考聲韻二云:“是書為后人韻府之濫觴,本無關(guān)小學(xué),以自來著錄皆列小學(xué)中,姑仍其舊?!保ㄇ澹┲x啟昆.小學(xué)考.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34我們認為,就韻海鏡源的內(nèi)容來說,它考證字體、訓(xùn)釋字義、審定音韻,它是一部韻書、字書;而就它的體例來說,它以韻隸事、征引眾書,則它又是一部類書。因此,它兼有字書、韻書和類書的性質(zhì)。3韻海鏡源的流傳韻海鏡源編纂完成之后,顏真卿于大歷十二年(777年)上任刑部尚書時,將此書獻給朝廷,得到了皇上的嘉許,并將之藏于集賢書院和秘閣。據(jù)令狐峘顏魯公神道碑銘記載:“公乃奏上所著韻海鏡源,帝嘉之,藏于集賢書院及秘閣?!奔t書院,是唐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收藏天下遺書、可于當(dāng)世施行的良策,以及才藝、學(xué)術(shù)兼優(yōu)的著述。韻海鏡源屬于才藝、學(xué)術(shù)兼優(yōu)的著述。又封演封氏聞見記卷二云:“大歷十二年,入為刑部尚書,詣銀臺門進上之,奉勒宣付秘閣,賜絹五百疋(匹)。自有聲韻以來,其撰述該備,未有如顏公此書者也?!表嵑gR源體例精湛、著述賅備,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和嘉獎,并被保存于集賢書院和秘閣。韻海鏡源在當(dāng)時可謂影響深遠,聲名遠揚。舊唐書經(jīng)籍志著錄:“韻海鏡源三百六十卷,顏真卿撰?!毙绿茣囄闹?、通志藝文略同。日本學(xué)者藤原佐世于寬平年間(889年897年,大致相當(dāng)于唐代末年昭宗時期)奉敕編纂的日本國見在書目 此書目成書于隋志和兩唐志之間,共收唐及唐以前古籍1568部,模仿了隋書志經(jīng)籍志的分類結(jié)構(gòu)和次序。著錄五卷,未署撰者姓名,應(yīng)是著錄日本國當(dāng)時現(xiàn)存的實際卷數(shù)??芍藭谔瞥?jīng)流傳到了日本。隋書經(jīng)籍志不見著錄。北宋崇文總目著錄韻海鏡源十六卷。宋史藝文志亦作十六卷。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