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心靈之上的寫作.doc_第1頁
建構心靈之上的寫作.doc_第2頁
建構心靈之上的寫作.doc_第3頁
建構心靈之上的寫作.doc_第4頁
建構心靈之上的寫作.doc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構心靈之上的寫作內容摘要:今天,我們中小學生的寫作現(xiàn)狀是內容空洞無物,情感蒼白無力,思維僵化雷同,空話、假話、套話比比皆是,模擬抄襲成風。為此我們呼喚一種能搖動學生心靈,喚醒學生覺悟的寫作方式。在摸索、探求中尋得三方面粗淺做法:一是以生活為底蘊,讓學生常寫點小玩意,以此帶動學生的寫作興趣;二是多觸摸細節(jié),以此來搖動學生寫作的興趣;三是通過想象改寫課文,以此來促動學生寫作的興趣關鍵詞:建構 心靈 寫作科 目:語 文單 位:廣西興安第一小學姓 名:魯桂香郵 編:541300時 間:2009年10月(呼喚)建構心靈之上的寫作興安縣第一小學 魯桂香在我們的語文學習中,最能集中體現(xiàn)語文素質的,可算是“寫”了;可是,在語文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我們的學生最厭倦最畏懼的就是寫作。每次布置作文,都會招來大家的一片“哇哇”叫苦聲。這項本應最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得到的卻是學生敷衍塞責的態(tài)度。豐富多彩的生活在學生的筆下顯得索然無味:內容空洞無物,情感蒼白無力,思維僵化雷同,空話、假話、套話比比皆是,模擬抄襲成風。對此,我們時常會感到一種困惑,為什么學生寫出的生活都是平面的,千篇一律的,就好比千人一面,沒有真情實感,沒有生動的細節(jié),更沒有一個讓人過目不忘的情感的依托。為什么學生沒有自己的“生活”, 無米下鍋,總是復制別人的感受,克隆他人的思想,而凋零自己的思維之花。我們也常常奇怪:他們的生命個體原本就在生活的源泉里浮游著,浸泡著,無時無刻不在有意無意地“觀察感受”著生活,為什么他們的寫作總是游離于生活之外?在很多名家作品中,我們看過的很多優(yōu)秀的經典的文章里都有著作家自己的情感載體,而且是獨特的、惟一的,帶有個人色彩的,比如三毛鄉(xiāng)愁中的“風鈴”,史鐵生合歡樹中的“合歡樹”。記得一位名人曾說過:“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妝,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妝?!贝嗽捗顦O,他道出了為文的真諦:真情出至文。那么怎樣才能讓真情噴薄而出,這就是我們要在教學中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去尋找記憶中富有自我個性的,包含自我特有的情感體驗的情感載體。歌德曾經說過:“只有對自己所表現(xiàn)的東西滿懷深情的時候,你才能淋漓盡致地去表現(xiàn)它?!鼻疤K聯(lián)作家岡察洛夫曾說:“我只能寫我體驗過的東西,我思考過和感覺過的東西,我愛過的東西,總而言之,我寫我自己的生活,和與之長在一起的東西?!蔽覀兊淖魑慕虒W就應該致力于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挖掘出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寫出一篇篇佳作。作家冷冰川曾說過:“任何平凡的東西只要你用心靈抓住了,它就能現(xiàn)出珍珠的光輝來,看梵高”是啊,梵高用心靈揮灑向日葵太陽般的熱情;達芬奇用心靈洋溢蒙娜麗莎幸福的微笑;朱自清用心靈感受年邁而潦倒的父親的背影;史鐵生在地壇用心靈體悟生與死的意義。他們的作品之不朽,是因為他們用心靈“寫作”。從這個角度講,我們說學生游離于生活之外,是因為他們缺乏對生活的感受和思考,缺乏心靈的寫作。孫紹振老師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在許多學校里大多數(shù)教師的作文教學實際上是在“辛辛苦苦地做著扼殺學生才情的蠢事”。他們雖然也強調作文反映生活,以為只要客觀地觀察,貼近生活,生活就會源源不斷地進入文章。其實這種觀察往往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觸而不覺,只是瀏覽生活的表象。殊不知,“文章成功的關鍵在于貼近自我的心靈,把生活的特點和自我心靈的特點結合起來,才能有所創(chuàng)造?!毙抡n標十分重視學生對生活的思考,關于“寫作”第一條就明確提出要“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各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根據(jù)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黃克劍教授也曾提出教育的三個維度,即“授受知識、開啟智慧、潤澤生命”。因此,擁抱生活,用心感受,梳理思維,滋養(yǎng)心靈,力求有創(chuàng)意、有個性地表達,這是作文教學的當務之急。德國教育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皩懽饔锌山毯筒豢山陶撸问脚c技法可教,情感態(tài)度、人文情懷不可教。前者為顯性,是枝末;后者為隱性,是根本。重枝末,輕根本,實為本末倒置,寫作之樹必會枯萎。故寫作的課堂應該是教可教,更“教”不可教??山陶咭?,不可教者難。不可教者如何“教”?借用雅斯貝爾斯的話就是“搖動”與“喚醒”。搖動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的覺悟。那么,如何才能讓寫作觸及學生的心靈,使學生感動呢?在作文教學中,我認為老師首先要創(chuàng)設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寫作的興趣,有表達自己情感的欲望。為此,僅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粗淺做法。一是以生活為底蘊,讓學生常寫點小玩意,以此帶動學生的寫作興趣這里說的“小玩意”,指的是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時入寫的狀態(tài),使他們沒有當這個是寫作練習,實際上又是有利于語文能力提高而完成的細小片段。站在教學第一線的我們,平心而論,中學生的寫作水平不在于他高超的寫作技巧,而決定于他的“三悟”能力:“感悟生活、感悟閱讀、感悟寫作”,對于生活的感悟,貴在“五官開放,心官激蕩”,后者尤為重要。而要讓后者實現(xiàn),又必需要讓學生在生活中有目標、有依托、有觸點,因此第一步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生日時,試著寫一張請柬;搞班級活動時,試著寫一張邀請書;看到一個商品,試著寫一個廣告;創(chuàng)設“姓名新解”,即立足于語文學科的特性,讓學生盡量從文學的角度(如古詩文或民間熟語等)來介紹或闡釋自己(或名人)的姓名等。在學生習慣了這些小玩意,不把它們作為寫作負擔時,第二步就引導學生寫生活日記,即寫一寫一個星期里看到的最有印象的事、場景或自己最有感觸的事、人甚至一句話。中學生都是熱血青年,最愛“指點江山”,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他們這一特點,第三步就是讓學生寫新聞時事評論文章,并事先強調不必拘泥于別人怎么看,自己想發(fā)表什么看法就寫什么看法,沒有限制,沒有顧忌,學生能夠暢所欲言,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覺得寫作文無非就說說自己的看法,談談自己的感想,不僅不會再把寫作當負擔,而且能寫出來的都是出自學生的肺腑。許多事實表明,我們作文教學中長期以來的困惑、苦惱實際是源于我們自己的急功近利,我們?yōu)榭级虒懽?,學生也就為考而寫作,試想這樣惡性循環(huán)下的寫作又怎能激發(fā)學生心里的表達熱情呢?所以作文以激活學生心靈熱情為契機,從生活入手、從片斷開始,學生就不會為任務而作文,為作文而造情,至此,我們收獲的又哪里只會是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呢?我們在作文教學實踐的同時,還會讓學生在捕捉現(xiàn)實、感悟現(xiàn)實中促進人格完善、情感純然。二是多觸摸細節(jié),以此來搖動學生寫作的興趣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藝術起于至微”,我們也經常說“于細微處見真情”。成功的細節(jié)描寫往往能達到“一瞬傳情,一目傳神”的藝術境界。學生不會寫記敘文,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真情實感,而這種真情實感的缺乏又源于對生活細節(jié)捕捉不夠。我讓學生試著提取名作中的細節(jié),通過品味,從中得到更多的感悟。例如孫犁的荷花淀中“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是我們課文中的典型細節(jié)。作者用“震”、“吮”兩個動作,揭示出人物瞬間心理復雜微妙的感情突然聽到丈夫參軍的消息,因事先無思想準備,她心里“一震”(手指震動實際上是心里震動),有些舍不得分離,又不無擔心,可謂百感交集。陳奐生上城中對陳奐生住在旅館中兩次“坐沙發(fā)”的描寫,體現(xiàn)了陳奐生的自私狹隘。在讀本中,老舍的斷魂槍里沙子龍“嘆一口氣,用手指慢慢摸著涼滑的槍身,又微微一笑:不傳!不傳!”正表現(xiàn)了沙子龍“不傳”的復雜心情各無悔的決心。類似的細節(jié)材料的搜集和品評、揣摩,能使學生發(fā)現(xiàn)其實這些細節(jié)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于是,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動情物”,尋找情感的“觸發(fā)點”。在這基礎上,讓學生進行細節(jié)練習:有學生提到生病的母親開車送他上學時的動作神情:“突然媽媽的身子一個前傾,車子也顫動了一下,但她很快就又把穩(wěn)了方向盤,并且似乎很隨意地說了句車輪絆到了一顆小石子,可是,她的臉上分明寫著虛脫和緊張?!庇行W生寫到與父親同騎自行車:“在我右邊騎著的爸爸忽然落后了一下,但又迅速趕上來,靠在了我的左邊。我這才想起,平時每次和爸爸一起騎車上馬路,都是他在左邊的。他這是為了保護我啊?!庇袑W生寫到同父親吵架時父親生氣:“爸爸臉色一沉,霍地站起,把手中的煙蒂捏個粉碎,使勁擲在地上,兩眼血紅,但又變?yōu)槭纳裆?,深深地嘆了口氣,又慢慢地坐了下來?!边@些細節(jié)都分別表達了各自的父母之愛以及兒女對父母之愛的濃濃的感激之情。它們之所以寫得成功,是因為他們寫的是真人真事,尋找到了動情之物,并抓住了細節(jié),于是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文字??梢姡钪械恼嬲\是進行寫作活動最可寶貴的品質。它同樣帶動了學生寫作的興趣。三是通過想象改寫課文,以此來促動學生寫作的興趣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想象作為一種重要的寫作心理素質,在寫作活動中發(fā)揮掩上其他素質所無法替代的作用。可以這樣說,想象是一個神奇的魔棒,它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有滋不味;在寫作當中運用想象,它能達到化平淡為神奇的效果,使得文章絢麗多姿。我們的這就是說課文,有不少都是能讓我們心動的。如,讀了雷雨以后,以魯侍萍的身份寫一篇題為我總算看透了你的文章,痛斥周樸園的丑惡嘴臉,看誰最符合魯侍萍的性格;讀了失街亭后,代馬謖寫一篇我的檢討,看誰最深刻最合課文原意,等等。大家動腦、動手、動口,學生對課文更熟悉了,理解更深刻了,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得到了練習,寫作的興趣也更濃了。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發(fā)和鼓舞?!弊魑慕虒W也要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fā),營造一個輕松和諧自由的課堂氛圍,把學生的心搖動起來,易于感動、善于感動、喜歡感動。白巖松說:“我們應該讓心時時感動;感動之于心,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