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管理思想的演變 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 被稱為古典管理理論 美國泰羅科學管理理論法國法約爾一般管理理論德國韋伯行政管理理論 20世紀30年代后出現(xiàn)了行為科學 形成了眾多學派被稱為 管理理論的叢林 20世紀60年代管理理論新發(fā)展 例如何進行管理 在一個管理經驗交流會上 有二個廠的廠長分別論述了他們各自對如何進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廠長認為 企業(yè)首要的資產是員工 只有員工們都把企業(yè)當成自己的家 都把個人的命運與企業(yè)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才能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智慧和力量為企業(yè)服務 因此 管理者有什么問題 都應該與員工們商量解決 平時要十分注重對員工需求的分析 有針對性地給員工提供學習 娛樂的機會和條件 每月的黑板報上應公布當月過生日的員工的姓名 并祝他們生日快樂 如果哪位員工生兒育女了 廠里應派車接送 廠長應親自送上賀禮 在A廠 員工們都普遍把企業(yè)當成自己的家 全心全意地為企業(yè)服務 工廠日益興旺發(fā)達 B廠長則認為 只有實行嚴格的管理 才能保證實現(xiàn)企業(yè)目標所必須的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 因此 企業(yè)要制定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和崗位責任制 建立嚴密的控制體系 注重上崗培訓 實行計件工資制等 在B廠 員工們都非常注意遵守規(guī)章制度 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務 工廠發(fā)展迅速 請問 這兩個廠長誰的觀點正確 為什么 一 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1 科學管理之父 泰羅 泰勒 泰羅從1880年開始 花費20多年的時間 尋求從事每一項工作的 最佳方法 總結出一套 科學管理理論 使管理從經驗變?yōu)榭茖W 泰羅名言 科學管理實質上包含了在任何企業(yè)或工業(yè)中工作的所有員工的一種完全的 精神革命 一種他們對自己的工作 同事 雇主的責任方面的完全的精神革命 1911年泰羅的 科學管理原理 ThePrinciplesofScientificManagement一書出版 標志著管理理論的誕生 FrederickW Taylor 1856 1915其他代表人物 亨利甘特 福特 吉爾布雷斯夫婦等 2 科學管理的出發(fā)點 1 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泰羅認為 提高勞動生產率是雇主和工人共同達到繁榮的基礎 能使較高的工資和較低的成本結合起來 從而使雇主得到最大的利蘊 工人得到最高的工資 2 實現(xiàn)最高工作效率的手段 是用科學的管理代替?zhèn)鹘y(tǒng)的管理 3 科學管理要求管理人員和工人雙方實行重大的精神變革 3 科學管理的內容 1 塑造科學的管理哲學科學管理是一種改變當時人們對管理實踐重新審視的管理哲學 科學管理將管理的職能從企業(yè)生產職能中獨立出來 使得企業(yè)開始有人從事專職的管理工作 進一步促進了對管理實踐的思考 為管理理論的進一步形成和發(fā)展開辟了道路 2 科學的作業(yè)管理 制定科學的工作方法 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現(xiàn)在的必需品在100年前是奢侈品 原因是由于勞動生產率的迅速提高所致 泰勒創(chuàng)立了工業(yè)工程 IE 學說 學說包括公司選址 流程設計 平面布局 作業(yè)動作經濟原則 動作動素理論 人類雙手十指人體工程學研究成果 人體工程學人類疲勞研究 無效作業(yè)低效作業(yè)的確認原則 時間分析 光照度分析等等 泰勒發(fā)明并推廣了流水生產線 這一生產模式已被全世界采用 流水生產線為人類物質文明的形成 人類物質文明的極大豐富 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首先 從從事同一工種的工人中挑選出身體最強壯 技術最熟練的一個 把他的工作分解為多個動作 測量并記錄完成每一個動作所消耗的時間 去除動作中多余的和不合理的部分 把最經濟 效率最高的動作集中起來 確定標準的作業(yè)方法 其次 實行作業(yè)所需的各種工具和作業(yè)環(huán)境的標準化 泰羅對經過科學選擇的工人用科學作業(yè)方法進行訓練 要他們按照作業(yè)標準進行工作 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 按照作業(yè)標準和時間定額 規(guī)定不同的工資率 對超額完成工作定額的人 以較高的工資率計件支付工資 正常工資的125 對完不成的人 則以較低的工資率支付工資 正常工資的80 1899年泰羅進行鏟鐵實驗 確定了以每一鏟重量為21磅效果最好 過重或過輕都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然后 根據標準的操作方法和每一個動作的標準時間 確定工人一天必須完成的工作量 鏟鐵試驗 使每人每天的搬運量從16噸 提高到50噸 勞動生產率成倍增長 例如 在現(xiàn)場 工人或工頭從事執(zhí)行的職能 按照計劃部門制定的操作方法的指示 使用規(guī)定的標準工具 從事實際操作 不能自作主張 自行其事 泰勒把這種管理方法作為科學管理的基本原則 這也使得管理思想的發(fā)展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將分工理論進一步拓展到管理領域 搬鐵塊試驗 伯利恒鋼廠有五座高爐 生產的生鐵塊由75名裝卸工負責將共裝運到貨車車廂 搬運距離為30米 由于工作效率不高 每人每天平均只能搬運12 5噸 泰勒通過觀察分析 并挑選一名叫施米特的工人進行試驗 由于改進了操作方法和作息時間 試驗獲得了成功 使班組每人每天的勞動定額都提高到47 5噸 即比原來提高了3倍 工人的工資也由當時每天的1 15美元提高到1 85美元 鐵鍬試驗 泰勒對伯利恒鋼廠堆料廠工人的鐵鍬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 并重新進行了設計 使每種鐵鍬的載荷都能達到21磅左右 同時訓練工人使用新的操作方法 結果使堆料場的勞動力從400 600人減到140人 平均每人每天的工作量從16噸提高到59噸 每噸操作成本從7 2美分降至3 3美分 每個工人的工資也由每日1 15美元增至1 88美元 金屬切削試驗 泰勒從米德瓦爾工廠工作開始 先后對金屬切削進行了長達26年之久的各種試驗 試驗次數共計3萬次以上 耗費80萬磅鋼材 資金15萬美元 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了能大大提高金屬切削加工產量的高速鋼 并取得了各種車床適當轉速和進刀量的完整資料 泰勒致力于尋求做每一件工作的最佳方法 然后 選擇適當的工人并培訓他們嚴格按最佳方法從事工作 為了激勵工人 泰勒主張采用刺激性工資計劃 總的來說 泰勒取得了生產率在200 甚至更高范圍內的持續(xù)改進 3 強化組織管理 在傳統(tǒng)的管理中 生產中的工作責任都推到工人身上 而工人則按照自己的習慣和經驗來進行工作 工作效率由工人自己決定 科學方法是找出標準 制定標準 然后按標準辦事 由專門的人來負責 工人不可能完成這一工作 把計劃職能和執(zhí)行職能分開 計劃職能歸管理當局 并設立專門的計劃部門來承擔 計劃部門從事全部的計劃工作 并對工人發(fā)布命令 實行職能工長制 把管理工作細分 使每個工長只承擔一種職能 4 在管理上實行例外原則 例外原則 指企業(yè)的高級管理人員把一般日常事務授權給下屬管理人員負責處理 而自己保留對例外的事項一般也是重要事項的決策權和控制權 如重大的企業(yè)戰(zhàn)略問題和重要的人員更替等 請問 諸葛亮死于誰之手 如果你的領導整天日理萬機 你有什么感受 經常在新聞中聽到 美國總統(tǒng) 俄羅斯總統(tǒng)在休假 二 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1 法約爾1841 1925HenriFayol與泰羅不同 泰羅關注的是車間的工人和生產管理 法約爾由于位居企業(yè)高層領導幾十年 長期管理大企業(yè) 他的管理理論是以企業(yè)整體為研究對象 研究的是一般的管理原則和方法 法約爾以企業(yè)整體作為研究對象 從 辦公桌前的總經理 出發(fā)的 認為應建立一套公認的普遍驗證過的原則 方法 三個貢獻 從經營中獨立出管理活動 強調教育的必要性 提出管理活動所需的五大職能和14條管理原則 1916年 法約爾的 工業(yè)管理和一般管理 出版 法約爾是古典管理理論在法國的杰出代表 他被后人尊稱為 現(xiàn)代經營管理之父 2 企業(yè)活動可分為六項 企業(yè)活動可分為六項 1 技術活動 即生產 制造 加工 2 商業(yè)活動 即購買 銷售 交換 3 財務 即資金的籌措和運用 4 安全 5 會計統(tǒng)計 6 管理 企業(yè)中的每組活動都對應一種專門的能力 如技術能力 商業(yè)能力 財務能力 管理能力等 隨著企業(yè)由小到大 職位由低到高 管理能力在管理者必要能力中的相對重要性不斷增加 其他諸如技術 商業(yè) 財務 安全 會計等能力的重要性則會相對下降 3 從經營職能中獨立出管理活動 法約爾區(qū)別了經營和管理 得出普遍意義上的管理定義 認為管理是普遍的一種單獨活動 有自己的一套知識體系 由各種職能構成 管理是管理者通過完成各種職能來實現(xiàn)目標的一個過程 認為 所有的管理活動都是由五個要素組成的 這就是計劃 組織 指揮 協(xié)調 控制 從而形成五大管理職能 管理理論是指有關管理的 得到普遍承認的理論 是經過普遍經驗檢驗并得到論證的一套有關原則 標準 方法 程序等內容的完整體系 管理的理論和方法不僅適用于公私企業(yè) 也適用于軍政機關和社會團體 管理是企業(yè) 政府甚至家庭中的一種共同活動 4 教育的必要性 法約爾認為管理能力可以通過教育來獲得 缺少管理教育是由于 沒有管理理論 每一個管理者都按照他自己的方法 原則和個人的經驗行事 誰也不曾設法使那些被人們接受的規(guī)則和經驗變成普遍的管理理論 5 提出十四項管理原則 1 勞動分工 2 權力與責任 3 紀律 4 統(tǒng)一指揮 5 統(tǒng)一領導 6 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 7 人員的報酬 8 集中 9 等級制度 10 秩序 11 公平 12 人員的穩(wěn)定 13 首創(chuàng)精神 14 人員的團結 三 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 1 韋伯MaxWeber1864 1920是德國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 代表作是 社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理論 提出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 終身是一個學者 研究范圍涉及政治 經濟 歷史 宗教等 提出 理想的官僚組織體系 BureaucraticModel 行政 科層 核心 設立公職 權力的承襲通過職位 而不是依靠世襲或個人魅力 有助于杜絕任人唯親 組織渙散 人浮于事等現(xiàn)象 優(yōu)點 1 穩(wěn)定2 高效 組織理論之父 2 任何組織都須有某種權力作為基礎 韋伯指出 只有權力 才能變混亂為次序 權力有三種 傳統(tǒng)的權力 是依靠世襲得來 而不是按能力挑選的 其管理是為了保存過去的傳統(tǒng) 傳統(tǒng)權力的效率較差 超凡的權力 超凡的權力則過于帶感情色彩 并且是非理性的 不是依據規(guī)章制度 而是依據神秘或神圣的啟示 理性的權力 只有理性的權力才適宜作為理想組織體系的基礎 才是最符合理性 高效率的組織結構形式 3 韋伯的理想行政組織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1 明確的分工 2 自上而下的清晰的等級 3 人員的任用完全根據職務的需要 通過公開考試和教育培訓實現(xiàn) 4 職業(yè)管理人員 管理人員職業(yè)化 固定的薪金和明確的升遷制度 5 遵守規(guī)則和紀律 詳盡的規(guī)章 強調規(guī)則化 6 非人格化的關系 理性意志代替?zhèn)€人情感 組織中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完全以理性準則為指導 不受個人情感的影響 四 行為科學理論 1 霍桑實驗 GeorgeEltonMyao 1880 1949 1924年 1932年 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和美國西方電氣公司合作進行了大量的試驗 霍桑實驗 歷時九年 分為四個階段 四項實驗 工廠照明實驗 繼電器裝配實驗 談話研究 觀察實驗 接線板接線實驗 獎勵性工資并未象傳統(tǒng)管理理論認為的那樣使工人最大限度的提高生產效率 工人對 每天應干多少 有一種默契 這種默契的產量低于定額 工人們擔心 干多了 廠里就會把定額提高 如果誰超過定額 就會引起他人的不滿 如果產量太低 影響了整個小組的利益 也會遭至他人的責備 如果有人告密 就會受到排斥和孤立 結論 霍桑實驗 為尋找工作條件 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之間的關系 由哈佛大學教授梅奧主持 在西方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進行的實驗 結論是工作效率不僅僅受物理的 生理的因素的影響 更受到社會環(huán)境 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 梅奧解釋 影響生產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條件 而是工人本身 參加試驗的工人意識到自己 被注意 是一個重要的存在 融洽性和安全感較之獎勵性工資有更為重要的作用 試驗結果卻出乎意料 無論工作條件 照明度強弱 休息時間長短 工廠溫度等 是改善還是取消改善 試驗組和非試驗組的產量都在不斷上升 2 人際關系學說 梅奧在霍桑實驗的基礎上 1933年發(fā)表 工業(yè)文明中的人類問題 提出了人際關系學說 主要內容有三 1 工人是 社會人 非單純的 經濟人 強調要提高職工積極性 除金錢刺激外 人與人之間的友情 安全感 歸屬感等等社會和心理欲望的滿足 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 新型的領導能力在于通過滿足員工需求來達到組織目的 滿足工人的社會欲望 提高士氣 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 古典管理理論只將人當成 經濟人 主張用嚴格的科學方法和規(guī)章制度進行管理 較多地強調科學性 精密性 紀律性 而對人的因素注意較少 把工人當成機器的附屬品 不是人在使用機器 而是機器在使用人 容易引起工人的不滿 3 企業(yè)存在著 非正式組織 組織有 正式組織 與 非正式組織 之分 正式組織 為實現(xiàn)組織目標而設立的職能機構 對于成員具有強制性 在共同工作過程中 人們必然產生相互聯(lián)系 產生共同的感情 會自然形成一種要求個人服從的行為準則或慣例 這就構成了 非正式組織 正式組織 與 非正式組織 共同存在 相互依存 對組織效率都有很大影響 區(qū)別 正式組織 以效率的邏輯為標準 非正式組織 以感情的邏輯為標準 體現(xiàn)組織目標所規(guī)定的成員之間的職責和權利 3 組織行為學的主要內容 梅奧的人際關系學說是行為科學發(fā)展的第一階段 50年代以后 行為科學得到了新的發(fā)展 60年代以后被稱之為組織行為學 其研究對象可分為三個層次 1 個體行為理論 有關人的需要 動機和激勵理論 有關企業(yè)中的人性理論 2 團體行為理論 團體發(fā)展動向的各種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關系 3 組織行為理論 有關領導理論和組織變革 組織發(fā)展理論 五 現(xiàn)代管理理論 學派 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孔茨在美國 管理雜志 上發(fā)表文章 把當時的各種管理理論劃分為六個主要學派 并稱之為 管理理論的叢林 他認為 如果 管理理論叢林 繼續(xù)存在 將會使管理工作者和學習管理理論的初學者如同進入熱帶叢林中一樣 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出路 二戰(zhàn)后 管理思想得到了豐富和發(fā)展 形成眾多流派 如果說泰羅和法約爾的古典理論當初只是管理學的萌芽 那么現(xiàn)在這些萌芽已發(fā)展成為一片茂密的叢林 這就是人們熟知的 管理理論叢林 1 社會系統(tǒng)學派 創(chuàng)始人 巴納德 C I Barnard ChesterIrving1886 1961 曾任新澤西貝爾電話公司總經理 1938年發(fā)表 經理人員的職能 觀點 組織是一個社會協(xié)作系統(tǒng) 有三個基本要素 共同的目標協(xié)作的意愿 取決于誘因與貢獻的平衡信息溝通經理人員的基本職能 確定目標 提供誘因 建立維持信息溝通網 2 決策理論學派 代表人物是赫伯特 西蒙 HarbertA Simen 卡內基梅隆大學教授 1978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管理就是決策 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都是決策過程 管理是以決策為特征的 決策是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 管理人員應該集中精力研究決策問題 西蒙對決策的程序 準則 程序化決策和非程序化決策的異同及其決策技術等作了分析 提出決策過程包括4個階段 搜集情況 擬定計劃 選定計劃 評價計劃 這四個階段中的每一個階段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決策過程 決策的準則 令人滿意 代替 最優(yōu)化 準則 3 經驗主義學派 又稱為經理主義學派 以向大企業(yè)的經理提供管理企業(yè)當代的經驗和科學方法為目標 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得 德魯克PeterF Drucker 1909 主要作品有 管理實踐 管理 任務 責任 實踐 等 另一個代表人物是歐內斯特 戴爾 Dale 代表作是 偉大的組織者 經驗主義學派認為管理學就是研究管理經驗 分析經驗 案例來研究管理問題 認為通過對管理人員在個別情況下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的研究 會使人們懂得在將來相應的情況下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解決管理問題 強調從企業(yè)管理的實際經驗而不是從一般原理出發(fā)來進行研究 強調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和概括管理經驗 經驗主義學派觀點 1 管理應側重于實際應用 而不是純粹理論的研究 管理學如同醫(yī)學 法律學和工程學一樣 是一種應用學科 而不是純知識的學科 2 實行目標管理的管理方法 目標管理則結合以工作為中心和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方法 使職工發(fā)現(xiàn)工作的興趣和價值 從工作中滿足其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 同時 企業(yè)的目標也因職工的自我實現(xiàn)而實現(xiàn) 這樣就把工作和人性二者統(tǒng) 起來了 3 管理者的任務是了解本機構的特殊目的和使命 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職工有成就 處理本機構對社會的影響相對社會的責任 4 經理 有兩項別人無法替代的職責 第一 創(chuàng)造出部分大于總和的富有活力的真正的整體 第二 協(xié)調當前和長期要求 4 管理過程學派 創(chuàng)始人是法約爾 其代表人物包括孔茨HaraldKontz 奧唐奈里奇孔茨是管理過程學派的集大成者 他繼承了法約爾的理論 并把法約爾的理論更加系統(tǒng)化 條理化 使管理過程學派成為管理各學派中最具有影響力的學派 將管理職能分為計劃 組織 人事 領導 和控制五項 而把協(xié)調作為管理的本質 專門研究管理過程和管理職能 將管理理論同管理人員所執(zhí)行的管理職能和所從事的工作聯(lián)系起來 無論組織的多么不同 管理人員所從事的管理職能是相同的 管理活動的過程就是管理的職能逐步展開和實現(xiàn)的過程 5 系統(tǒng)管理學派 弗理蒙特 卡斯特 F E Kast 羅森茨威克 J E Rosenzing 和約翰遜 R A Johnson 等美國管理學家在一般系統(tǒng)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 企業(yè)組織規(guī)模日益擴大 企業(yè)內部的組織結構也更加復雜 必須從企業(yè)整體的要求出發(fā) 處理好企業(yè)組織內部各個單位或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 保證組織整體的有效運轉 該學派重視對組織結構和模式的分析 應用系統(tǒng)理論的范疇 原理 全面分析和研究企業(yè)和其他組織的管理活動和管理過程 并建立起系統(tǒng)模型以便于分析 組織由許多子系統(tǒng)組成 也是由人 物資 機器和其他資源在一定的目標下組成的一體化系統(tǒng) 人是主體 其他要素則是被動的 也可把企業(yè)看成是一個投入 產出系統(tǒng) 6 管理科學學派 代表人物有美國的伯法 E S Buffa 等人 他們自稱為 管理科學家 實質是泰羅的科學管理的繼續(xù)與發(fā)展 都力圖拋棄憑經驗 憑主觀判斷來進行營理 而提倡采用科學的方法 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優(yōu)方案 以達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以最短的時間 最小的支出 得到最大的效果 不同的是 管理科學的研究 已經突破了操作方法 作業(yè)研究的范圍 而向整個組織的所有活動方面擴展 要求進行整體性的管理 所謂管理科學學派 又稱作管理中的數量學派 也稱之為運籌學 解決復雜系統(tǒng)的管理決策問題 可以用電子計算機作為工具 尋求最佳計劃方案 以達到企業(yè)的目標 管理科學其實就是管理中的一種數量分析方法 理論基礎 運籌學 計算機 模型 程序 該學派認為 如果管理工作 制定決策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過程 那么就可以利用數學符號或關系式來描述 在研究和解決管理問題 其中包括決策 時 要著重強調合理性 定量分析和準確衡量 用數學程序 概念 符號以及模型等的演算和推導 7 權變理論學派 70年代后 美國學者盧桑斯 F Luthans 管理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 采用何種理論和方法 要視組織的實際情況而定 即所謂 權宜應變 核心內容是環(huán)境變量與管理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 即權變關系 環(huán)境是自變量 管理 的觀念和技術 是因變量 古典理論 假如X 那么Y 權變理論 假如X 那么Y 但只有在Z的情況下 其中 Z為環(huán)境變量 沒有什么一成不變 普遍適用的 最好的 管理理論和方法 要根據所處的內外條件隨機應變 權變理論學派試圖通過 權宜應變 融各學派學說于一體 在美國等地風行一世 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總結 現(xiàn)代管理理論 主要特點 A 強調系統(tǒng)化 B 重視人的因素 C 重視非正式組織 D 強調效率與效果的統(tǒng)一 E 強調創(chuàng)新 創(chuàng)新來自于矛盾和問題 單純依賴過去的經驗和方法解決不了時 事實上 管理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創(chuàng)新 今天的管理者越來越關心如何鼓勵創(chuàng)新和變革 因為組織所處的環(huán)境已變得非常動態(tài) RobbinsF 重視戰(zhàn)略 預見能力和競爭定位 六 管理理論新發(fā)展 1 企業(yè)戰(zhàn)略企業(yè)戰(zhàn)略產生于60 70年代的美國 它是有關企業(yè)長遠和全局發(fā)展的謀劃和策略 核心是對企業(yè)現(xiàn)在和未來的整體效益活動進行全局性管理 內容包括從闡明企業(yè)戰(zhàn)略的任務 目標 方針 到戰(zhàn)略實施的全過程 由戰(zhàn)略制定 戰(zhàn)略實施和戰(zhàn)略評價及控制所組成 2 企業(yè)文化 企業(yè)文化是指在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chuàng)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民族信仰活動方案
- 樓盤民俗活動方案
- 殘疾人公益徒步活動方案
- 沈陽公司旅游活動方案
- 江蘇銀行廳堂活動方案
- 河南民俗策劃活動方案
- 植物漂染活動方案
- 母嬰店洗浴活動方案
- 汽車美食活動方案
- 漢堡店如何活動方案
- 《不同頻次低強度脈沖超聲治療男性輕中度勃起功能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
- 湖南中考英語2022-2024真題匯編-教師版-07 語法填空
- 部編版(新教材)七年級上冊語文第2課《濟南的冬天》教學課件
- 中醫(yī)診所各項工作制度
- 青藍工程指導教師(師傅)個人工作總結
- 合伙意向合同協(xié)議書
- 房地產代理撤場協(xié)議2024年
- 教學設計原理加涅完整筆記
- QCT1171-2022汽車漆面保護膜
- DZ∕T 0207-2020 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 硅質原料類(正式版)
- 廣東省普通高中生物學業(yè)水平合格性考試真題卷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