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三伏夏三伏設置規(guī)律夏九九歌 秋老虎.docx_第1頁
夏三伏夏三伏設置規(guī)律夏九九歌 秋老虎.docx_第2頁
夏三伏夏三伏設置規(guī)律夏九九歌 秋老虎.docx_第3頁
夏三伏夏三伏設置規(guī)律夏九九歌 秋老虎.docx_第4頁
夏三伏夏三伏設置規(guī)律夏九九歌 秋老虎.docx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夏三伏夏三伏設置規(guī)律夏九九歌 秋老虎目 錄夏三伏1夏三伏設置規(guī)律1夏九九歌22011年夏三伏日期3夏三伏日期規(guī)律研究列表(2005年夏三伏40天)3夏三伏日期規(guī)律研究列表(2006年夏三伏30天)5秋老虎7夏三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每年有三個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俺醴窍闹恋谌?,即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為末伏。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中的第七個字,庚日每十天重復一次。伏天的起訖時間每年都不盡相同,大致是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具體是怎樣計算的呢?我國流行的“干支紀日法”用天干與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因考慮“五行相生相克”,最熱的夏天日子屬火,而庚屬金,金怕火燒熔(火克金),故至庚日,金必伏藏。于是規(guī)定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有10天),從夏至后的第四個庚日起為中伏(有的年的10天,有的年的20天),立秋后的第一個庚起為末伏,也稱終伏(有10天),總稱為三伏。夏三伏設置規(guī)律夏三伏按節(jié)氣(夏至、立秋)與日干支(庚日)設置庚日一般順序為庚子、庚戌、庚申、庚午、庚辰、庚寅這六個庚日幼學瓊林: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意思是:夏至起第三個庚日進初伏。初伏時間:夏至起第三個庚日(一般在7月中下旬)進初伏,初伏10天三伏時間: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8日左右)后第一個庚日進三伏,三伏10天中伏時間:各年度三伏總天數(shù)有的為30天,有的40天。多少取決于大暑與立秋中的庚日數(shù)(亦即中伏天數(shù))。大暑與立秋之中只有一個庚日,中伏10天,三伏總天數(shù)為30天。大暑與立秋之中有二個庚日,中伏20天,三伏總天數(shù)為40天也可這樣說:初伏庚日起至立秋后進三伏的第一個庚日止,其中有三個庚日者,中伏10天,三伏總天數(shù)為30天。初伏庚日起至立秋后進三伏的第一個庚日止,其中有四個庚日者,中伏20天,三伏總天數(shù)為40天。簡面言之:凡7月19日當日及以后進初伏者,三伏總天數(shù)為30天。凡7月19日前進初伏者,中伏為20天,三伏總天數(shù)為40天。最為簡單的規(guī)律:夏三伏以7月19日為界,之前進初伏,中伏20天;之后進初伏,中伏10天。夏九九歌我國農歷中“九”是習慣用的雜節(jié),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傳較廣,它是以冬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個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寒冷的季節(jié)。 “夏九九”是以夏至日為起點,每九天為一九,每年九個九共八十一天。同樣,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熱的季節(jié)。它與“冬九九”形成鮮明的對照,遺憾的是它不廣為流傳,其實“夏九九”確實生動形象地反映日期與物候的關系。如最能反映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候特點的是最近在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廟正廳的榆木大梁上的夏至九九歌,其全文是: 夏至入頭九,羽扇握在手; 二九一十八,脫冠著羅紗; 三九二十七,出門汗欲滴; 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 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 六九五十四,乘涼進廟祠; 七九六十三,床頭摸被單; 八九七十二,子夜尋棉被; 九九八十一,開柜拿棉衣。 2011年夏三伏日期公歷日期農歷日期日干支節(jié)氣伏伏日設置規(guī)律2011-6-22五月二十一戊申夏至夏至起:6月24日 庚戌,7月4日 庚申,7月14日 庚午2011-6-24五月二十三庚戌2011-7-4六月初四庚申2011-7-14六月十四庚午初伏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即第三個庚日進初伏,初伏10天2011-7-23六月初二已巳大暑10天大暑與立秋之中有二個庚日中伏20天2011-7-24六月二十四庚辰中伏大暑與立秋之中有二個庚日中伏20天2011-8-3七月初三庚寅10天2011-8-8七月初九乙未立秋10天立秋后第一個庚日進三伏2011-8-13七月十四庚子三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進三伏,三伏10天2011-8-23七月二十四出伏2011年三伏日期40天。夏三伏日期規(guī)律研究列表(2005年夏三伏40天)公歷日期農歷日期日干支節(jié)氣進伏日期伏日設置規(guī)律2005-6-21五月十五日丙子夏至幼學瓊林: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2005-6-22五月十六日丁丑意思是:夏至起第三個庚日進初伏2005-6-23五月十七日戊寅2005-6-24五月十八日已卯2005-6-25五月十九日庚辰2005-6-26五月二十日辛巳夏三伏設置規(guī)律2005-6-27五月二十一日壬午夏三伏按節(jié)氣與日干支設置,一般為30天,也有40天2005-6-28五月二十二日癸未夏至起第三個庚日進初伏,初伏10天2005-6-29五月二十三日甲申大暑與立秋之中只有一個庚日,中伏10天2005-6-30五月二十四日乙酉大暑與立秋之中有二個庚日,中伏20天2005-7-1五月二十五日丙戌立秋后第一個庚日進三伏,三伏10天2005-7-2五月二十六日丁亥2005-7-3五月二十七日戊子2005-7-4五月二十八日己丑2005-7-5五月二十九日庚寅2005-7-6六月一日辛卯2005-7-7六月二日壬辰小暑2005-7-8六月三日癸巳2005-7-9六月四日甲午2005-7-10六月五日乙未2005-7-11六月六日丙申2005-7-12六月七日丁酉2005-7-13六月八日戊戌2005-7-14六月九日已亥2005-7-15六月十日庚子初伏夏至起第三個庚日進初伏2005-7-16六月十一日辛丑初伏10天2005-7-17六月十二日壬寅2005-7-18六月十三日癸卯2005-7-19六月十四日甲辰2005-7-20六月十五日乙巳2005-7-21六月十六日丙午2005-7-22六月十七日丁未2005-7-23六月十八日戊申大暑2005-7-24六月十九日已酉2005-7-25六月二十日庚戌中伏大暑后第一個庚日進中伏2005-7-26六月二十一日辛亥2005-7-27六月二十二日壬子2005-7-28六月二十三日癸丑大暑與立秋之中只有一個庚日,中伏10天2005-7-29六月二十四日甲寅大暑與立秋之中有二個庚日,中伏20天2005-7-30六月二十五日乙卯2005年大暑與立秋之中有二個庚日,中伏20天2005-7-31六月二十六日丙辰2005-8-1六月二十七日丁巳2005-8-2六月二十八日戊午2005-8-3六月二十九日已未2005-8-4六月三十日庚申2005-8-5七月一日辛酉2005-8-6七月二日壬戌2005-8-7七月三日癸亥立秋2005-8-8七月四日甲子2005-8-9七月五日乙丑2005-8-10七月六日丙寅2005-8-11七月七日丁卯2005-8-12七月八日戊辰2005-8-13七月九日已巳2005-8-14七月十日庚午三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進三伏2005-8-15七月十一日辛未三伏10天2005-8-16七月十二日壬申2005-8-17七月十三日癸酉2005-8-18七月十四日甲戌2005-8-19七月十五日乙亥2005-8-20七月十六日丙子2005-8-21七月十七日丁丑2005-8-22七月十八日戊寅2005-8-23七月十九日已卯處暑2005-8-24七月二十日庚辰夏三伏日期規(guī)律研究列表(2006年夏三伏30天)公歷日期農歷日期日干支節(jié)氣進伏日期伏日設置規(guī)律2006-6-21五月二十六日辛巳夏至幼學瓊林: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2006-6-22五月二十七日壬午意思是:夏至起第三個庚日進初伏2006-6-23五月二十八日癸未2006-6-24五月二十九日甲申2006-6-25五月三十日乙酉2006-6-26五月三十一日丙戌2006-6-27六月一日丁亥2006-6-28六月二日戊子2006-6-29六月三日己丑2006-6-30六月四日庚寅2006-7-1六月五日辛卯2006-7-2六月六日壬辰2006-7-3六月七日癸巳2006-7-4六月八日甲午2006-7-5六月九日乙未2006-7-6六月十日丙申2006-7-7六月十一日丁酉小暑2006-7-8六月十二日戊戌2006-7-9六月十三日已亥2006-7-10六月十四日庚子2006-7-11六月十五日辛丑2006-7-12六月十六日壬寅2006-7-13六月十七日癸卯2006-7-14六月十八日甲辰2006-7-15六月十九日乙巳2006-7-16六月二十日丙午2006-7-17六月二十一日丁未2006-7-18六月二十二日戊申2006-7-19六月二十三日已酉2006-7-20六月二十四日庚戌初伏初伏日是夏至第三庚2006-7-21六月二十五日辛亥夏至起第三個庚日進初伏2006-7-22六月二十六日壬子初伏10天2006-7-23六月二十七日癸丑大暑2006-7-24六月二十八日甲寅2006-7-25六月二十九日乙卯2006-7-26六月三十日丙辰2006-7-27七月一日丁巳2006-7-28七月二日戊午2006-7-29七月三日已未2006-7-30七月四日庚申中伏大暑后第一個庚日進中伏2006-7-31七月五日辛酉2006-8-1七月六日壬戌大暑與立秋之中只有一個庚日,中伏10天2006-8-2七月七日癸亥大暑與立秋之中有二個庚日,中伏20天2006-8-3七月八日甲子2006年大暑與立秋之中有一個庚日,中伏10天2006-8-4七月九日乙丑2006-8-5七月十日丙寅2006-8-6七月十一日丁卯2006-8-7七月十二日戊辰立秋2006-8-8七月十三日已巳2006-8-9七月十四日庚午三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進三伏2006-8-10七月十五日辛未三伏10天2006-8-11七月十六日壬申2006-8-12七月十七日癸酉2006-8-13七月十八日甲戌2006-8-14七月十九日乙亥2006-8-15七月二十日丙子2006-8-16七月二十一日丁丑2006-8-17七月二十二日戊寅2006-8-18七月二十三日已卯2006-8-19七月二十四日庚辰夏三伏設置規(guī)律2006-8-20七月二十五日辛巳夏三伏按節(jié)氣與日干支設置,一般為30天,也有40天2006-8-21七月二十六日壬午夏至起第三個庚日進初伏,初伏10天2006-8-22七月二十七日癸未大暑與立秋之中只有一個庚日,中伏10天2006-8-23七月二十八日甲申處暑大暑與立秋之中有二個庚日,中伏20天2006-8-24七月二十九日乙酉立秋后第一個庚日進三伏,三伏10天秋老虎 秋老虎是我國民間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熱天氣。一般發(fā)生在8、9月之交,持續(xù)日數(shù)約7-15天。這種天氣出現(xiàn)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熱帶高壓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區(qū),形成連日晴朗、日射強烈,重新出現(xiàn)暑熱天氣,人們感到炎熱難受,故稱“秋老虎”。 秋老虎的形成原因 形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國的西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