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三章細胞的結構和功能3.1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課件蘇教版必修1_2.ppt_第1頁
高中生物第三章細胞的結構和功能3.1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課件蘇教版必修1_2.ppt_第2頁
高中生物第三章細胞的結構和功能3.1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課件蘇教版必修1_2.ppt_第3頁
高中生物第三章細胞的結構和功能3.1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課件蘇教版必修1_2.ppt_第4頁
高中生物第三章細胞的結構和功能3.1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課件蘇教版必修1_2.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第一節(jié)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一,二,三,一、細胞學說的建立與發(fā)展1.建立者:施萊登和施旺等。2.發(fā)展過程1665年: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最早用自制顯微鏡觀察到植物細胞的細胞壁。1838年: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第一次系統(tǒng)地提出植物體是細胞組成的聚合體。1839年:德國動物學家施旺提出整個動物和植物都是細胞的集合體。1858年:德國病理學家魏爾肖指出“細胞是先前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二,三,3.內(nèi)容: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動、植物的基本單位。4.意義:將動物和植物統(tǒng)一到細胞的基礎上,對現(xiàn)代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被恩格斯列為19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fā)現(xiàn)”之一。,(2)成像過程:在觀察細胞樣品時,被觀察的物像通過物鏡和目鏡時被兩次放大。物體的放大倍數(shù)是物鏡放大倍數(shù)與目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一,二,三,二、生物科學研究的重要工具顯微鏡1.光學顯微鏡的結構和成像原理,一,二,三,2.電子顯微鏡的類型和成像原理(1)類型:常用的電子顯微鏡有透射電子顯微鏡和掃描電子顯微鏡,前者適合于觀察細胞內(nèi)部的細微結構,后者適合于觀察細胞等樣品的表面形態(tài)和結構。(2)成像原理透射電子顯微鏡:讓電子穿透用樣品制成的超薄切片,經(jīng)過電磁“透鏡”放大成像。掃描電子顯微鏡:利用高能電子束在細胞等樣品的表面掃描,最終形成反映樣品表面形態(tài)特征的圖像。,一,二,三,輕松判斷觀察樣品時,電子顯微鏡的觀察效果一定比光學顯微鏡好嗎?請舉例說明。提示:不一定。用何種顯微鏡觀察樣品取決于觀察和研究的目的。例如,觀察病毒的結構時,由于病毒太小,必須利用電子顯微鏡,而觀察草履蟲的形態(tài)時,由于電子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太高,不利于從整體角度觀察草履蟲,而用放大倍數(shù)比較小的光學顯微鏡能觀察到草履蟲的完整形態(tài)。,一,二,三,三、細胞的大小和形態(tài)1.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2.細胞的大小各不相同。少數(shù)細胞較大,可用肉眼觀察,如鳥類的卵細胞;大多數(shù)細胞很小,直徑在10100m范圍內(nèi),可用低倍顯微鏡觀察;細菌細胞的直徑為0.55.0m,要用高倍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清楚。3.細胞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有球體、多面體、紡錘體和柱狀體等。,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一,二,易錯點排查,細胞學說問題導引,施萊登和施旺創(chuàng)立的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那么比細胞更小的單位還有沒有?為什么細胞是動、植物的基本單位?提示:比細胞更小的單位是存在的,比如細胞核,但是比細胞更小的單位不能獨立完成基本的生命活動,所以只有細胞才是動、植物體的基本單位。,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一,二,易錯點排查,名師精講細胞學說的內(nèi)容(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單細胞生物只由一個細胞構成。多細胞生物由許多細胞構成,這些細胞均由一個受精卵分裂而來,經(jīng)分化形成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不同的組織,進而形成不同的器官,最終構成生物個體。,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一,二,易錯點排查,(2)細胞是生物體功能的基本單位。無細胞結構的病毒只有在活細胞內(nèi)才能完成各項生命活動。單細胞生物的生命活動是由一個細胞完成的。多細胞生物體內(nèi)的細胞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復雜的生命活動,即多細胞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是在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上實現(xiàn)的。特別提醒(1)細胞學說有力地證明了生物彼此間存在著親緣關系,揭示了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2)細胞學說標志著生物學的研究進入細胞水平。,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一,二,易錯點排查,典例剖析【例題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細胞學說揭示了動、植物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B.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C.病毒的生命活動是在寄主細胞內(nèi)完成的D.細胞是先前細胞通過分裂產(chǎn)生的解析:細胞學說揭示了動、植物細胞的統(tǒng)一性,并非多樣性。答案:A,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一,二,易錯點排查,變式訓練下列關于細胞學說的理解,不正確的是()A.所有的生命體都是以細胞為單位構成的B.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具有自己生命的有機體C.動、植物都由細胞構成D.細胞學說是由施旺和施萊登共同提出的解析:除了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答案:A,探究點,一,二,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問題導引顯微鏡是中學生物學實驗中經(jīng)常使用的、比較精密的探究器具,它能幫助我們觀察肉眼無法觀察到的細微結構,光學顯微鏡的主要結構有哪些?,提示:聚光器、載物臺、轉(zhuǎn)換器、物鏡、鏡筒、目鏡、粗準焦螺旋、細準焦螺旋等。,探究點,一,二,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名師精講1.普通光學顯微鏡的構造,探究點,一,二,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1)光學系統(tǒng)目鏡:放大倍數(shù)有5、10或15等。物鏡:可分為低倍鏡(10)、高倍鏡(40)、油鏡(90或100)。聚光器:位于載物臺下,可上下移動。反光鏡:在鏡座上,可旋轉(zhuǎn),使光線集中至聚光器。(2)機械系統(tǒng)鏡座:在最下部,起支持作用。鏡臂:呈弓形,作支持和握取之用。載物臺:臺上有壓片夾。轉(zhuǎn)換器(又稱旋轉(zhuǎn)盤):可以旋轉(zhuǎn)以更換物鏡。粗準焦螺旋:用于低倍鏡焦距的調(diào)節(jié)。細準焦螺旋:用于高倍鏡焦距的調(diào)節(jié)。,探究點,一,二,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2.顯微鏡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光線反光鏡聚光器通光孔標本(一定要透明)物鏡的透鏡(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實像)鏡筒目鏡(再放大成虛像)眼。,探究點,一,二,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3.普通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探究點,一,二,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低倍鏡觀察,(2),探究點,一,二,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探究點,一,二,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探究點,一,二,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典例剖析【例題2】下圖表示光學顯微鏡的一組鏡頭,目鏡標有5和15字樣,物鏡標有10和40字樣。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1)若要獲得最大的放大倍數(shù),顯微鏡的目鏡、物鏡的組合為(用標號作答)。此時放大的倍數(shù)為倍。(2)若在觀察中目鏡相同,與的顯微視野中比較明亮的是。(3)若在低倍鏡視野中發(fā)現(xiàn)有一異物,當移動裝片時,異物不動,轉(zhuǎn)換成高倍鏡后,異物仍可觀察到,此異物存在于()A.物鏡上B.目鏡上C.裝片上D.反光鏡上,探究點,一,二,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解析:(1)顯微鏡的鏡頭有兩種:目鏡和物鏡。目鏡可從鏡筒上端開口處插入,目鏡長度與放大倍數(shù)呈負相關,即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小。物鏡的上端有螺絲口,可旋轉(zhuǎn)固定在鏡筒下端連接的轉(zhuǎn)換器的三個開口上。物鏡長度與放大倍數(shù)呈正相關,即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為目鏡放大倍數(shù)與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2)顯微鏡視野的明亮程度與鏡頭的通光量有關,低倍鏡放大倍數(shù)小,實際觀察到的標本區(qū)域較大,通光量較多,因而視野明亮;高倍鏡放大倍數(shù)大,實際觀察到的標本區(qū)域小,通光量較少,因而視野較暗。(3)視野中出現(xiàn)異物有三種情況:物鏡上、目鏡上和裝片上。移動裝片,異物不動,說明異物不在裝片上;轉(zhuǎn)動轉(zhuǎn)換器,換上高倍鏡后,仍可觀察到,說明異物不在物鏡上,只能存在于目鏡上。答案:(1)600(2)(3)B,探究點,一,二,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典型方法快速判斷污物位置的方法,探究點,易錯點排查,實驗設計,當堂檢測,判斷正誤(正確的畫“”,錯誤的畫“”)。1.細胞學說認為“動、植物都由細胞構成”。()提示:2.細胞學說主要闡明了細胞的多樣性。()提示:細胞學說主要闡明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3.顯微鏡下成的是倒像,上下左右都倒置。()提示:4.顯微鏡的目鏡帶螺紋,放大倍數(shù)越大就越短。()提示:顯微鏡的目鏡是不帶螺紋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就越短。,探究點,易錯點排查,實驗設計,當堂檢測,5.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指的是面積的放大。()提示: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指的是長度或?qū)挾鹊姆糯蟆?.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多。()提示: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觀察到的細胞數(shù)目越少。,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各種各樣的細胞【實驗指導】1.實驗原理大多數(shù)細胞的直徑在10100m范圍內(nèi)??蓪?、植物組織制成臨時玻片標本,或選取某些組織的永久玻片標本,再用光學顯微鏡來觀察不同形狀、大小的細胞。,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2.實驗流程(1)采集當?shù)爻R娭参锏娜~片,用鑷子撕取葉片表皮,制成臨時玻片標本。先用低倍鏡觀察,后用高倍鏡觀察。(2)觀察的同時繪出不同類型的細胞。繪生物圖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圖的大小要適當,位置要偏左上方,以便在右側(cè)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寫名稱的地方;先用削尖的鉛筆,根據(jù)觀察到的物像輕輕畫出輪廓,修改滿意后再正式畫好,務必使圖形準確;圖中較暗的地方如細胞核等,用鉛筆點上小點表示,越暗的地方小點應越密一些;最后標明圖注和寫圖名。(3)觀察人口腔上皮細胞時,先用水漱口,再用經(jīng)醫(yī)用酒精消毒后的牙簽輕輕刮取自己的口腔上皮細胞。將附有細胞的牙簽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攪動,使細胞留在水滴中,制成臨時玻片標本,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并繪出口腔上皮細胞。,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4)用顯微鏡觀察人的骨組織、肌肉組織和神經(jīng)組織的永久玻片標本,并繪出所觀察的各種細胞。,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設計體驗】下列關于高倍鏡的使用的敘述,正確的是()A.當要觀察的標本比較大時,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鏡觀察B.在低倍鏡下找到標本以后,即可換高倍鏡觀察C.換用高倍鏡后,必須先用粗準焦螺旋調(diào)焦,再用細準焦螺旋調(diào)焦,至物像最清晰D.為了使高倍鏡下的視野亮一些,可使用凹面反光鏡解析:使用高倍鏡觀察必須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觀察對象,并移到視野中央,換用高倍鏡后,用細準焦螺旋調(diào)焦,至物像最清晰。若圖像較暗,可使用凹面反光鏡。答案:D,1,2,3,4,5,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1.細胞學說建立于19世紀,是自然科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它揭示了()A.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B.細胞的多樣性和生物體結構的多樣性C.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根本區(qū)別D.細胞的根本來源解析:細胞學說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答案:A,1,2,3,4,5,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2.在光學顯微鏡下,選用5目鏡和10物鏡觀察一個直徑為1mm的小圓點,則視野內(nèi)所看到的小圓點()A.面積約為50mm2B.直徑約為50mmC.面積擴大到50倍D.直徑約為10mm解析:顯微鏡視野中物像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目鏡放大倍數(shù)與物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即510=50倍,這是指物體的長度或?qū)挾确糯?0倍。答案:B,1,2,3,4,5,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3.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動、植物的基本單位。這個學說的科學價值主要是()A.告訴人們所有的生物均由細胞構成B.證明了生物彼此間存在著親緣關系C.說明了動、植物細胞是一樣的D.使人們對生物體的認識進入分子水平答案:B,1,2,3,4,5,探究點,實驗設計,當堂檢測,易錯點排查,4.下列關于細胞多樣性的舉證,不屬實的是()A.鴕鳥的卵細胞直徑達5cm,是最大的細胞B.動物的神經(jīng)細胞可伸出長達1m以上的突起C.獨立生活的支原體直徑約100nmD.病毒很小,只有借助于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解析: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因此,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