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句型(超全面概念+分析+例題)_第1頁
小學語文句型(超全面概念+分析+例題)_第2頁
小學語文句型(超全面概念+分析+例題)_第3頁
小學語文句型(超全面概念+分析+例題)_第4頁
小學語文句型(超全面概念+分析+例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語文句型解析一、常見句式1、陳述句:陳述句是用來說明事實的句子。今天下雨了。我還沒有吃飯。2、疑問句:對事物表示疑問的句子。 他是個老師嗎?今天下雨了嗎?3、祈使句:向別人提出請求或命令的句子,一般用句號。當語氣比較強烈時,用感嘆號。 請你把窗戶打開一下。 油庫重地,請勿吸煙!4、感嘆句:只需要在陳述句末尾加上“啊”和“!”,有時應加上“真”、“很”、“多么”、“太”。 今天下雨了??!你真聰明??!5、反問句:反問句把答案藏在問題里,且答案唯一并是肯定的。難道你今天不用上學?你今天要上學。難道同學們今天要回家?同學們今天不回家。6、設問句:為了引起別人注意,自問自答,就叫做設問句。數學難嗎?其實不難。媽媽,今天早上吃什么呢?哦,原來是吃餃子??隙ň洌簩κ挛镒鞒隹隙ㄅ袛嗟木渥咏锌隙ň洹D闶且粋€好孩子。你不是不會做作業(yè)。二、把字句,被字句,陳述句的互換陳述句:主語+動作(謂語)+動作對象(賓語部分)把字句:主語+把+動作對象(賓語部分)+動作(謂語部分) 被字句:動作對象(賓語)+被+主語+動作(謂語部分)變換的具體方法是: 找出陳述句中的兩個稱謂,(誰或什么)并確定它們誰是主語誰是賓語。例如:陳述句:一大滴松脂整個包住了蒼蠅和蜘蛛。把字句:一大滴松脂把蒼蠅和蜘蛛整個包住了。被字句:蒼蠅和蜘蛛被一大滴松脂整個包住了。練習:英雄的狼牙山五壯士擋住了日本鬼子的去路。孫民找到了這本書。指導員交給我們一項艱巨的任務。寬廣美麗的大草原陶醉了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美麗的西雙版納迷住了中外游客。諸葛亮的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的十萬魏兵。在最后關頭,董存瑞舍身炸掉了敵人的碉堡。把字句變被字句1、首先將”把“前面主語放在“把”的后面,“把”后面的賓語放在“把”的前面。2、然后將“把”換成“被”例如: 我把這幅畫掛在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樣。 這幅畫被我掛在書桌前,多年來不曾換樣。練習:1、我把作業(yè)做完了。2、小貓把一條小魚吃了。3、武松終于把那只兇猛的大蟲打死了。4、清潔工人把一堆堆的垃圾清理干凈了。5、熊貓有趣的動作把孩子們逗得哈哈大笑。被字句變把字句1、首先將被前面的賓語放在“被”的后面,“被”后面主語的放在“被”的前面;2、然后將“被”換成“把”。例如:睡夢中的小芳被一陣清脆的鈴聲驚醒了。一陣清脆的鈴聲把睡夢中的小芳驚醒了。練習:1、教室被我們打掃干凈了。2、太陽被烏云遮住了。3、我們被劉胡蘭的動人事跡深深感動了。4、從破船上搬下來的食物被他吃光了。5、小狗被我牽住了。三、陳述句與反問句的轉換1、陳述句變反問句(1)判斷反問句的肯定詞(能、是、會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詞“不”。如有,將陳述句中的肯定詞前的“否”定詞不去掉;如沒有否定詞,將在肯定詞(能是會)前加否定詞“不”;(2)在肯定詞或否定詞前加“怎、怎么、難道、豈”等反問語氣詞;(3)在結尾加上疑問助詞“呢、嗎”等 ,句號改為問號。例如: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是真理。反問句:不勞動,連棵花也養(yǎng)不活,這難道不是真理嗎?練習:1、像桑娜那樣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贊揚。2、為了把祖國建設得更強盛,我們應該努力學習。3、少先隊員應該講文明,有禮貌。2、反問句變陳述句(1)首先,判斷反問句的肯定詞(能、是、會等)前是否含有否定詞,如有則去掉;如果沒有則在肯定詞前加上否定詞不。(2)其次,刪去肯定詞或否定詞前的“怎、怎么、難道、豈”等反問語氣助詞(3)最后、刪去結尾的疑問助詞“呢、嗎”等 ,問號改為句號。練習:例如:面對任何災難,中華民族難道會望而卻步嗎?陳述句:面對任何災難,中華民族不會望而卻步。(1)人的“聰明”與“愚笨”,難道是天生的嗎?(2)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3)實現四個現代化,難道不上全國人民的偉大歷史任務嗎?四、肯定句與否定句否定句有兩種情況:一是單純否定句。這是指否定句中只有一個否定詞。例如:他不知道問題這樣嚴重。二是雙重否定句。這是指否定句中有兩個否定副詞。例如:此時此刻,同學們沒有一個不被邱少云的頑強毅力所震撼??隙ň鋼Q成單純否定句,可按照“否定詞+原詞的反義詞”的形式來換。例如:這次考試他考得很好。這次考試他考得不錯。練習:1、街上的人真多。2、他是一個聽話的孩子。3、張明對學習認真。4、多學一些知識是好事。5、幼兒園的小朋友都喜歡王老師??隙ň鋼Q成雙重否定句肯定句改為雙重否定句的方法是加兩個否定詞:“不不”“沒有不”“非不可”“不能不” “不得不” “不是不” “ 決非” “ 不會不” “ 不可不 ” “無不” “ 無非” “不無”“ 未必不”.例句:我必須去圖書館看書。我不得不去圖書館看書。練習:1、香港回歸偉大的祖國,我們感到無比自豪。2、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3、每個小孩子都喜歡小動物。 4、我對同學們的勇敢精神,從心底里感到無限的敬佩。5、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世界。6、這是偉大的奇觀。五、直接敘述與間接敘述直述句改為轉述句含義:把別人說的話轉達出來(不直接引用別人的話)1、人稱的改寫。首先搞懂人稱。第一人稱有:我、我們。第二人稱有:你、你們。第三人稱有:她、他、它、他們、它們,她們以及具體的名字、稱呼等。2.標點符號的改寫:一般引號改寫成逗號,雙引號去掉。3.不能改變句子的原意。但有時候,適當的改寫或刪減詞語也是必要的。注:說的話中有反問句,我們要把反問句改寫成陳述句。還要注意指示代詞(這、那)和趨向動詞(去、來)的變化。1.引述是直接引用別人的話,而轉述則是轉達別人說的話。因此,引述句改為轉述句時,說話人即第一人稱“我”要改為第三人稱“他”或“她”。如:張童說:“我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备模簭埻f,他一定要堅持長跑鍛煉。當引述內容涉及其他人稱時的改法。如:姐姐說:“你說得對,我就這樣做?!备模航憬阏f,我說得對,她就這樣做。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稱,在改為轉述句時就應改為第一人稱。還應注意,冒號和引號前的內容不變。2.在把引述內容改為轉述句中,引述內容中如果有“這”,務必在改為轉述句中把“這”改為“那”。如:小李對小何說:“我今天要批改這些文件?!备模盒±顚π『握f,他今天要批改那些文件。如:他說:“我沒做什么,我不能憑著爸爸的名義享受這些照顧?!备模核f,他沒做什么,他不能憑著他爸爸的名義享受那些照顧。3.如果內容中出現讓某人做某事,并在結尾出現“吧”和“!”(祈使句),應加上“讓”,把“吧”去掉,“!”改成“?!?。如:媽媽說:“我今天晚上要加班,回家要遲一點,你先睡覺吧?!备模簨寢屨f,她今天晚上要加班,回家要遲一點,讓我先睡覺。如:母親對客人說:“你們快嘗嘗荔枝吧!”改:母親對客人說,讓客人們快嘗嘗荔枝。4.當直述句內有對其他人說話并出現那人名字時,應提前到提示語中。如果提示語中已經出現過那人的名字,應把直述內容中出現的名字改成“他”或“她”。如:他輕輕的說:“我買不起,先生,我的錢不夠?!备模核p輕的對先生說,他買不起,他的錢不夠。如:王老師對小偉說:“小偉,你放學后和李華留下來?!备模和趵蠋煂πフf,讓他放學后和李華留下來。5.沒有代詞的情況如: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改: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6.趨向動詞的情況如:媽媽對我說:“我來給你燒飯?!备模簨寢寣ξ艺f,她去給我燒飯。練習:1、老師告訴小明:“你去大隊部找趙老師領我們愛科學?!?2、山姆握著珊迪的手說:“我會永遠照顧你的?!?、中隊長對張銘說:“我去開會,你自己去參加比賽?!?、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遍g接敘述變?yōu)橹苯訑⑹?、首先在敘述內容前面加冒號以及針對敘述內容引號;2、變敘述內容中第三人稱的“他”或“她”,為第一人稱的“我”,說話內容涉及第一人稱應改為第二人稱。例 句:媽媽對我說,她今晚晚點回來,叫我自己吃飯睡覺。媽媽對我說:“我今晚晚點回來,你自己吃飯睡覺?!本毩暎?、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說他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2、老人總是搖搖頭,長長地吁了一口氣說我還小呢,不懂。3、藺相如說他愿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4、溫總理對廢墟中的孩子說,他是溫家寶爺爺,讓孩子們一定要挺住,一定會得救的。5、陳寧說,他之所以天黑還要走這條小路,是因為鍛煉自己的膽量。六、句子中的修辭手法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間的某些相似之處,用一個事物來比方另一個事物。多用一些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二)比喻必須具備的三個要素(1)本體: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體:即用來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詞:用來表示比喻關系的詞。常見的比喻詞主要有“像、似、仿佛、猶如、是、成了、變成”等。(三)如何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雖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詞,但未必就是比喻句。判斷一個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斷句子是否有三個要素以外,還要重點注意:(1)本體和喻體必須是本質不同的事物。(2)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有相似點。(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2)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擬人(一)什么是擬人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動作。(二)判斷要點: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三)擬人的作用把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事物色彩鮮明,描寫生動,蘊含豐富。(四)典型例句(1)風兒輕輕地唱著歌,喚醒了沉睡中的大地。(2)頑皮的雨滴最愛在雨傘上盡情的舞蹈。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內容相關、意義相近、語氣一致的短語或句子構成。(二)判斷要點排比的特點明顯,句中含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結構相同或相似的短語或句子。(三)排比的作用增強語氣,表達強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說明道理。(四)例句(1)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鋸垼ㄒ唬┦裁词强鋸埧鋸埵菍κ挛锏男再|,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縮小。(二)夸張的種類(1)擴大夸張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如: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2)縮小夸張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如:我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3)超前夸張把后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后出現。如: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三)夸張的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給人啟示,加強渲染力,引發(fā)聯(lián)想。(四)例句(1)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2)十幾天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設問(一)什么是設問說話、寫文章時,為了強調自己的看法或結論,有時先提一個問題,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來回答所提出的問題。(二)判斷要點明知故問,自問自答。(三)設問的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四)例句1、她敢從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墻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于抽出了一根。反問(一)什么是反問反問就是無疑而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答案就在問句中。(二)反問的作用反問表達的意思更堅定,使讀者確信無疑,毫無辯駁、懷疑的余地,進而達到強化語氣、強化情感的作用。(三)例句(1)這不是偉大的奇觀嗎?(2)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對偶(一)什么是對偶對偶又叫對仗,是一種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相近或相反的意思。(二)判斷要點結構相同、字數相等、意思相同或相反(三)對偶的作用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表意凝練,易于記憶。(四)例句(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借代(一)什么是借代借代是不直接說出本體事物的名稱,而借用與本體事物相聯(lián)系的其他事物來代替本體。(二)判斷要點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它強調兩事物間的相關點。(三)典型句子(1)一群淚痕滿面的紅領巾,相互扶著肩,踮著腳望著,望著。(2)幾十把雪亮的刺刀闖進來。七、擴句與縮句擴句:給簡短的句子加上修飾的成分,使它表達的意思更具體、更形象、更生動。注意:不能改變原來句子的意思;加上的修飾詞要正確,必須與主干搭配恰當;要按題目的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補充;還要注意在修飾限制詞語后加上正確的“的” “地”“得”。1、媽媽買來了桔子。(擴句)(分析)這句話的意思表達不具體。如果加上修飾限制的成份就會完整地表達清楚了。 方法:先提出問題,誰的媽媽?在哪兒買桔子?買來什么樣的桔子?然后填上適當的詞語,這就是擴句的過程。(參考答案)小林的媽媽從水果店買來了一袋黃澄澄的桔子。2、歌聲打破了沉寂。(擴寫句子)(分析)什么樣的歌聲?什么地方的沉寂?根據自己的提問填下適當的修飾、限制詞語。(參考答案)悅耳的歌聲頓時打破了原野的沉寂。練習:1、花兒開了。2、老師批改作業(yè)。3、玲玲做操。4、同學們在聽課。5、我看過大海??s句縮寫技巧一、去“枝”留“干”法。二、借助“的、地、得”。三、“自我提問”法:“誰”、“做什么”。四、留住句子中的“著、了、過”。五、去掉“在(中、里)”表示特定環(huán)境和語言的詞語。1、去“枝”留“干”法凡是用來進行修飾或限制的詞都盡量去掉,包括 :形容詞、數量詞、表示程度、時間、地點的詞。例:二十四只草船的草把子插滿了曹軍射過來的箭??s句:草把子插滿了箭。2、借助“的、地、得”。這是最簡單的方法:把“的、地”前面的詞語刪除,去除“得”后面的詞語。例1:矯健的禿鷹飛起來??s句:禿鷹飛起來。例2:弟弟高興得跳起來??s句:弟弟高興。3、“自我提問”法: “誰”、“做什么” 例:113班的學生在認真地聽課。縮句:學生在聽課。4、留住句子中的“著、了、過”。因為“著,了,過”是時態(tài)助詞,助詞在句子中沒有獨立性,所以是不能刪的。例:他勇敢地跨過這條小溝.縮句:他跨過小溝。5、去掉“在(中、里、上、下)”表示特定環(huán)境和語言的詞語。例:我們在學習雷鋒活動的過程中取得了成績??s句:我們取得了成績。練習:1.魚鉤閃耀著燦爛的光芒。2.在農民的辛勤勞動下,今年的小麥長勢十分良好。3.焰火在夜空里構成了一幅美妙無比的圖案。八、仿寫做這類題需要注意的是:1.內容要協(xié)調一致,前后響應;2.句式要統(tǒng)一;3.修辭要一致;4.字數要相等或大致相等;5.用詞要避免重復;6.仿句與被仿句不能雷同。1.考查同學們對句式、語法、修辭等知識的綜合運用。例句一:學會寬容,寬容是容納大樹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陽光暴雨的天空,是_;寬容是吹開閉鎖保守的清風,是洗滌狹隘自私的雨水,是_。分析:(1)中心詞有別。前一處所填內容的中心詞應與田野、天空等相類,如大海、沙漠、草原、高山等。后一處應與清風、雨水等相類,如雪、霧、露、霜、冰雹等。(2)修飾語有別。前一處應與“容納大樹小草”、“接受陽光暴雨”等相類,后一處應與“吹開閉鎖保守”、“洗滌狹隘自私”等相類。(3)要把握該句的修辭(比喻)參考答案 :是飽經飛沙走石的沙漠,是敲打謊言虛偽的冰雹。例句二:人需要祝福,需要快樂,需要思念。如果一滴水代表一個祝福,我送你一個東海;_ ,_ ;_,_ 。分析:這道題實際上是讓學生仿寫排比句。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接近的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句子組合在一起,就構成了排比句。根據例句的提示,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句型已經確定,即“如果代表一份快樂,我送你一;如果代表一縷思念,我送你一。”要把句子說得準確,還要注意量詞的正確使用,必須與其后面的名詞搭配;同時保持意思的前后連貫和一致,如“一滴水”、“一個東?!?,一個小,一個大,都與“水”有關。由于是發(fā)揮性試題,因此,沒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句式、意思符合要求都算是正確的。參考答案:如果一顆星代表一份快樂,我送你一條銀河;如果一棵樹代表一縷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2、考查同學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聯(lián)想、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例句一:什么樣的年齡最理想?什么樣的心靈最明亮?什么樣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樣的青春最輝煌?鮮花說,我開放的年齡多嫵媚;月亮說,_;海燕說,_;太陽說,_。分析:該題是問答式仿句,答題時要用擬人的修辭,但要注意結合回答對象的特點進行回答。參考答案:我純潔的心靈多明亮;我奮斗的人生多美好;我燃燒的青春多輝煌。例句二:人們都愛秋天,愛她的天高氣爽,愛她的云淡日麗,愛她的香飄四野。仿句: 。分析:根據例句的提示,第一句可以“愛春天、愛夏天、愛冬天”或者其它方面的景色(瀑布、草原、大海等),甚至更寬泛的內容(花朵、人物等),只要句式與例句一樣,前后意思照應,就符合題目的要求。參考答案:人們都愛春天,愛她的微風習習,愛她的陽光燦爛,愛她的姹紫嫣紅。3.對同學們的思想認識水平的檢測,包括道德素質,審美意識、情趣,乃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例句一:人生的意義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如果你是一顆大樹,就撒下一片陰涼;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潤一方土地;_,_。分析:(1)要把握句式(如果,就)(2)要把握該句的修辭(比喻、排比)(3)要把握實現內容(奉獻精神)例句二:作為工人,就應向國家和人民多生產合格的產品;作為農民,就應_;作為軍人,就應_;作為科學家,就應_;作為學生,就應 _。分析:這道題只要明白“農民、軍人、科學家、學生”的主要職責和任務是什么,答案就不難擬出。參考答案:種好莊稼、多打糧食;練好本領、保衛(wèi)祖國;深入鉆研、科技強國;刻苦學習、打好基礎。九、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步驟:一讀二找三改四對。一、讀 :仔細地閱讀句子,讀懂句意,揣摩說話人本來想說的是什么意思,是修改病句的前提。二、找 :認真分析,尋找“病因”。常見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成分殘缺:一個完整的句子應該是“枝葉”齊全,意思完整明確。例1:“這種不愛護公物應該受到批評?!边@一句中缺少主心語,應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為”三個字。例2:“他穿著一件灰色上衣,一頂藍色帽子?!边@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謂語中心語(謂語動詞),應在“一頂”前添上“戴著”二字。2、用詞不當或搭配不當:用詞不當:這類病句主要有兩種類型。(1)、用指句中所用的詞不符合語境,或用了詞義相近,甚至相反的詞。例1:“她喜歡一個人在平靜的環(huán)境里看書?!睉獙ⅰ捌届o”改為“安靜”。例2:“校園里屹立著一棵棵白楊樹。”應將“屹立”改為“挺立”。例3:他的房間布置得非常簡樸。(把“簡樸”改成“簡單”)(2)、用錯了關聯(lián)詞或關聯(lián)詞搭配不當。 例1:黃繼光不但壯烈犧牲了,而且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例句就錯把兩個分句之間的轉折關系當成了遞進關系。正確的關聯(lián)詞語應該用“雖然但是”。例2:雖然他很努力,但是他成功了。(把“雖然但是”改成“因 為所以”)搭配不當:句子中一對詞不能搭配或違反語言習慣就是搭配不當。這類病句主要有3種類型。(1)、主謂賓成份不搭配。 例1:他的學習態(tài)度明顯改進了。(把“改進”改成“改變”)例2:學校開展了學雷鋒的高潮。例句中“開展”與“高潮”不能搭配,應將前者換成“掀起”或將后者改為“活動”。(2)、修飾詞與中心詞不搭配。 例1:魚缸里有許多跑來跑去的魚。(把“跑來跑去”改成“游來游去”)例2:“早晨,金燦燦的太陽光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睉サ簟肮狻弊?。(3)、一個詞語和兩個詞語搭配,其中一個搭配,另一個不搭配。 例1:我的腦海里經常浮現出老師的笑容和聲音。(“浮現”不能和“聲音”搭配)3、詞序顛倒:詞序顛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詞沒有按一定語法順序進行造句,而是詞的順序顛倒了。這類病句主要有兩種類型。(1)、主動者和被動者顛倒。 例1:美術對我很感興趣。(把“我”和“美術”對調)(2)、先后發(fā)生的幾件事顛倒。 例1:我換了衣服并且洗了澡。(正常情況下,應該先洗澡再換衣)例2:“我們必須發(fā)揚和堅持刻苦學習的精神?!睉獙ⅰ鞍l(fā)揚和堅持”改為“堅持和發(fā)揚”。例3:“同學們邁著整齊的步伐,排著整齊的隊伍向大操場走去?!睉獙ⅰ斑~著整齊的步伐”與“排著整齊的隊伍”的次序對換。4、重復啰嗦:重復啰嗦就是指一個句子中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詞同時出現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復啰嗦。這類病句主要有兩種類型。(1)、句子中用了意思相同的幾個詞語。 例1:她非??蓯鄣煤?。(刪除“非?!被蛘邉h除“得很”)例2:“上課時,同學們都全神貫注、聚精會神地聽講?!比サ簟叭褙炞ⅰ被颉熬劬珪瘛?。例3:那個房間非常寬敞得很。去掉“非?!被颉暗煤堋?。例4:松樹屹立在陡峭的險峰上。去掉“陡峭的”或將“險峰”改為“山峰”。(2)、句子中用了沒有必要用的詞語。 例1:張爺爺養(yǎng)了一只有翅膀的鴿子。(“鴿子”本來就有翅膀,沒必要再加修飾)例2:那個三條邊的三角形畫好了。去掉“那個三條邊的”。5、指代不明: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稱交代不明確,造成句子意思混亂。代詞分為人稱代詞我、你、他(她、它)、我們,指示代詞這、那、這里、那兒和疑問代詞誰、哪里三種,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詞使用錯誤。這類病句主要有兩種類型。(1)、一個代詞同時代替幾個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亂。例1:小剛和小軍約好星期天去他家玩。例句中的“他”不知是指小剛還是小軍,應將“他”改為“小剛”或“小軍”。例2:劉明和陳慶是好朋友,他經常約他去打球。應將“他經常約他去打球”改為“劉明經常約陳慶去打球”。例 3:張芳和李紅是同桌,她問她借了一塊橡皮。(“她”指哪個不清楚)(2)、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誤用。例1:哪里有困難,他就出現在那里。應將“出現在那里”改為“出現在哪里”。例2:哪里需要他,他就去那里。(“那里”改成“哪里”)6、 前后矛盾: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這類病句主要有兩種類型。(1)、前后矛盾。 例1:“開班會前三分鐘,全班同學基本上全部到齊了?!睉サ簟盎旧稀被颉叭俊?。例2:“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睉獙ⅰ鞍怼比サ簦蛘邔ⅰ耙灰埂备臑椤耙粓觥?。例3:我估計那人一定是壞蛋。例句中“估計”與“一定”矛盾,可將“一定”刪去。 (2)、修飾詞與中心詞矛盾。 例:圣誕節(jié)的這場臺風刮得真不是時候。(只有夏天才有臺風)7、分類不當:分類不當是指將不屬于同一屬類的事物放在一起。這類病句主要有三種類型。(1)、不是同一類的詞語放在一起當作同一類的。 例1:“中國少年報小主人報兒童時代等報紙,我都很喜歡?!睉サ魞和瘯r代,或者將“報紙”改為“報刊”。例2:“萬里長城、故宮博物院和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勝古跡?!睉サ簟昂湍暇╅L江大橋”。(2)、范圍大小不同的詞放在一起。 例1:秋天到了,果園里的蘋果和水果都成熟了。(“水果”里就包含蘋果了)(3)、分類標準不一樣的詞放在一起。 例1:參加這次比賽的有老師、工人和青年。(“老師”“工人”是按職業(yè)分的,“青年”是按年齡分的)8、不合情理:不合情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違反常規(guī)。例1:他異口同聲地說:“這里的風景真美。應去掉“異口同聲地”。例2:這明月高懸、繁星滿天的夜空真美。應去掉“明月高懸”或“繁星滿天”。例3:農民們冒著凜冽的寒風收割稻子。例句中“稻子”成熟是秋季,農民不可能“冒著凜冽的寒風” 收割稻子。3、 改 :針對病句的不同“病因”,對癥下藥,運用修改符號進行刪、補、換、移。修改病句要掌握一個原則:既要改通,又要盡量不改變原意,即改得少、改得巧,做到能改不刪,能添不去。另外還要善于運用多種方法進行修改。十、排列句子方法:1、把要排列的幾句話默讀一兩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3、再讀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寫作順序:時間先后、事情發(fā)展、地點空間轉換等)例:把下面排列錯亂的幾句話,按一定的順序重新排列。( )1、他想:這是誰丟的,真不講衛(wèi)生。( )2、她看見地上有一團白白的東西。( )3、忽然,他看見有幾個小同學在打掃操場,學習雷鋒爭做好事。( )4、下課了,小麗在操場上玩。( )5、她連忙回頭,不好意思地拾起了剛才看到的那一團廢紙。( )6、想著她就若無其事地走了。( )7、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團白紙。(分析)解答此題應先仔細讀句子,了解其大意,思考間關系和寫作順序。經過閱讀分析,我們知道這段話是按事情發(fā)展的先后順序定的。一般說來,按照事情發(fā)展順序定的文章,應先交代時間、地點,那么我們就確定其中的第4句為第一句。接著“他看見地上有一團白色的東西”,這會是什么呢?“原來是一團廢紙”,后來事情就順理成章地發(fā)展了。排完以后,再按正確的順序讀一讀,如果不正確,再修改。十一、標點符號名稱符號用 法舉 例句號。表示一句話完了之后的停頓,用于陳述句。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問號?表示一句問話完了之后的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