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靜脈高壓癥介入治療_第1頁
門靜脈高壓癥介入治療_第2頁
門靜脈高壓癥介入治療_第3頁
門靜脈高壓癥介入治療_第4頁
門靜脈高壓癥介入治療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窗體頂端門靜脈高壓癥-靜脈曲張出血的介入治療-TIPS及相關技術參考指南 肝硬變所致的門靜脈高壓癥合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是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是危害群體健康、致死率較高、消耗社會資源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的主要手段有內科治療、介入治療和外科治療1,2。 介入治療門靜脈高壓癥及其并發(fā)癥-食管-胃靜脈曲張的方法有經頸靜脈途徑肝內門-體靜脈支架分流術(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經TIPSS途徑做胃冠狀靜脈-胃短靜脈栓塞術、經皮經肝穿刺門靜脈途徑做胃冠狀靜脈-胃短靜脈栓塞術、經胃-腎自發(fā)分流道逆行閉塞胃底靜脈曲張(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 BORTO)、脾動脈栓塞術、肝靜脈-下腔靜脈阻塞開通術等3-6,從治療原理方面可分:介入性分流術(如TIPSS)、介入性斷流術(如栓塞胃冠狀靜脈曲張)、分流+斷流術、減少門靜脈血流量(如腹腔-腸系膜動脈灌注加壓素、脾動脈栓塞等)、開通肝靜脈-門靜脈阻塞等。以下介紹幾種常用介入技術的適應證、禁忌證及臨床應用評價。 一、經頸靜脈途徑肝內門-肝靜脈支架分流術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 經頸靜脈途徑肝內門體分流術(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 TIPSS)是在經頸靜脈途徑肝活檢、膽管造影及門脈造影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介入治療技術。美籍捷克斯洛伐克學者Josef Rosch最早提出這一技術的構思并于1969年報告了TIPSS的初步實驗結果,但這一報告在當時未引起重視。1979年Gutierrez,Burgerner進行了犬門脈高壓模型的TIPSS, 作者再次證明了穿刺技術的可行性,但未能解決如何維持肝靜脈-門靜脈之間分流道通暢這一棘手問題。1982年加拿大學者Colapinto 等首次報告將TIPSS技術用于人類,作者用單純球囊導管擴張法在肝靜脈與門靜脈之間建立分流,即刻降壓效果滿意,但分流道多數在短期內(24h-1周)發(fā)生閉塞。真正使TIPS由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是血管內支架的發(fā)展,繼Palmaz(1985)、Rosch(1987) 等證實內支架可以維持實驗動物分流道開放之后, 1990年德國學者Richter等報告了TIPSS 的臨床應用9病例, 在此之后, 美國、日本等陸續(xù)報道了臨床應用成功的經驗3-5,7-9。 經過近20余年的相關基礎研究、臨床應用和技術改良,人們對TIPS的技術原理、缺陷和臨床應用價值已有比較一致的認識。與外科門-體分流術相比,TIPS具有創(chuàng)傷性小、技術成功率高、降低門靜脈壓力可靠、可控制分流道的直徑、能同時做斷流術(栓塞靜脈曲張)、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等優(yōu)點。 一、適應證和禁忌證13-15(一)適應證1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經保守治療(藥物治療、內鏡下治療等)效果不佳者,應考慮做急診TIPSS。2經內鏡治療后仍然反復出血者。3對來自邊遠地區(qū),或交通不便、急救措施有限的患者,下列情況應考慮做預防性TIPSS:無內鏡治療條件的重度靜脈曲張,無論既往有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史者;破裂出血風險較高的中-重度胃底靜脈曲張。4外科手術后再發(fā)靜脈曲張破裂出血。5終末期肝病,在等待肝移植術期間需要處理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二)有爭議的適應證1肝功能Child-PughC級,尤其是血清膽紅素、肌酐和反應凝血機能的國際標準化比值(INR)高于正常值上限者,除非急診止血需要,不宜選擇TIPSS。2頑固性腹水。一般應首選保守治療方法,如限制鈉攝入、利尿、放腹水和補充白蛋白等。北美地區(qū)有些學者認為,肝硬變所致的頑固性腹水是TIPSS的適應證之一,一組多中心資料表明,頑固性腹水患者經TIPSS治療后1、2年的生存率分別為77%、59%,接受傳統(tǒng)治療(抽腹水+補充白蛋白)的1、2年的生存率分別為52%、29%。而日本學者的近年資料表明,TIPS雖然可以緩解門靜脈高壓所致的腹水,與傳統(tǒng)治療方法相比,對患者的生存期無顯著差別。國內對此方面的報道較少。由于北美和東南亞地區(qū)的肝硬變病因存在差別,肝組織破壞程度和代償有所不同,故不宜將頑固性腹水作為TIPS的最佳適應證15,16。3Budd-Chiari syndrome(BCS)。對肝靜脈主干閉塞、肝內無較大的肝靜脈分支、側枝建立不良,或肝小靜脈閉塞,患者以門靜脈高壓癥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為突出表現(xiàn)時,可以考慮做TIPSS,也可以選擇肝移植。雖然TIPS可以降低門靜脈壓力,改善肝臟淤血,但對改善肝組織的血流灌注無積極意義,有些患者可于術后發(fā)生肝功能衰竭4,17,18。4門靜脈高壓性胃病,經保守治療無效者3。5有個別報道,TIPS對肝性胸水、肝-腎綜合征有一定療效15。(三)不推薦作為適應證的情況1中度食管靜脈曲張,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史,內鏡檢查無發(fā)生破裂傾向者,絕大多數學者認為對這類患者做預防性TIPSS應持審慎態(tài)度。2脾臟腫大、脾功能亢進者。(四)禁忌證:對于救治急診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而言,TIPSS無絕對禁忌證, 但在下列情況下應持謹慎態(tài)度:1重要臟器(心、肺、肝、腎等)功能有嚴重障礙者。2難以糾正的凝血功能異常。3未能控制的感染性疾病,尤其存在膽系感染者。4肺動脈高壓,存在右心衰竭者。5頑固性肝性腦病。6不能除外的肝臟寄生蟲囊腫者。(五)相對禁忌證1多囊肝或多發(fā)性肝囊腫(容易導致囊腔內出血)。2肝癌合并重度靜脈曲張。若肝臟腫瘤控制良好、腫瘤的位置不影響建立分流道,則宜按常規(guī)TIPS處理。對肝腫瘤廣泛、療效不佳、合并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經內鏡途徑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做TIPSS,但應以栓塞靜脈曲張為主、酌情做小口徑(直徑8mm)分流。對門靜脈癌栓合并難以控制的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可以用TIPSS或經皮肝穿刺途徑置入被覆膜支架擠開栓子、開通門靜脈阻塞,同時栓塞靜脈曲張。3門靜脈海綿樣變性。門靜脈完全阻塞、肝內門靜脈分支纖細或不顯影者、預計穿中門靜脈分支難度很高者,不宜選擇TIPS。若肝內門靜脈分支顯影良好、肝門區(qū)有門靜脈側枝建立,可慎重選擇TIPS,此情況下,當導絲進入肝內門靜脈分支后有可能通過門靜脈主干阻塞區(qū)、進入腸系膜靜脈/脾靜脈主干,置入支架時應覆蓋門靜脈主干阻塞段19。另外,當門靜脈完全阻塞、脾靜脈通暢時,可用經脾穿刺脾靜脈途徑栓塞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然后做選擇性脾動脈栓塞、預防脾臟出血。 (六)療效評價TIPS是一項治療門靜脈高壓癥合并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重要介入技術,具有創(chuàng)傷性小、可同時斷流及分流、適應證較外科手術治療廣、技術成功率高、療效可靠等優(yōu)點。另外,應用介入微創(chuàng)技術(如用球囊擴張式支架、置入縮窄式支架等)可調節(jié)分流道的大小、適應不同個體需要,從而避免分流過度、降低肝性腦病的發(fā)生率。TIPS的技術成功率可達95%99%,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8%,與操作直接相關的死亡率0.5%1%。臨床療效方面,TIPSS對急診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即刻止血成功率達90%99%;預防復發(fā)出血的有效率:6個月85%90%,1年70%85%,2年45%70%。美國一組多中心雙盲對照研究結果表明,TIPSS術后12年(平均18個月)復發(fā)出血率低于經內鏡途徑(套扎、注射硬化劑等)治療,但尚需要更多資料支持此觀點。TIPSS對門靜脈高壓癥所致的頑固性腹水有一定療效。TIPS的中遠期(1年)療效。術后再出血1年發(fā)生率為20%26%,2年累計復發(fā)出血率達32%。影響療效的主要因素是術后分流道狹窄或閉塞,主要發(fā)生在術后612個月,臨床隨訪(以血管造影、復發(fā)出血為依據)發(fā)生率為20%70%、病理標本或尸檢的發(fā)生率為40%48%;近年有些作者報到術后1年以上分流道狹窄的發(fā)生率10%;應用覆膜支架支撐分流道可降低狹窄的發(fā)生率。 附:關于直接經皮經肝穿刺行門-腔靜脈分流術(DIPS)DIPS(Direct intra-hepatic portocaval shunt)4,5,10,24,25,26近年在TIPS理念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另外一項介入技術-直接經皮經肝穿刺行門-腔靜脈分流術(DIPS)被受到注意,方式主要有三:(1)在下腔靜脈尾葉包繞段與門靜脈主干之間直接建立分流,與傳統(tǒng)外科的H型門-腔分流完全相同?;炯夹g:在CT或超聲波引導下用21-23G微創(chuàng)性穿針經皮肝穿刺門靜脈主干、酌情調整方向繼續(xù)向后穿刺被尾葉包繞的下腔靜脈的前壁,引入導絲至下腔靜脈(腹壁肝臟左葉門靜脈主干尾葉下腔靜脈內);從股靜脈側穿刺、將下腔靜脈內的導絲拉至股靜脈側,然后用球囊擴張門靜脈主干-下腔靜脈之間的隧道、導入支架(可用覆膜支架)。(2)在門靜脈左主干-矢狀部與下腔靜脈之間建立分流,又稱改良H型分流。基本技術:在CT或超聲波引導下用微創(chuàng)性穿針經皮肝穿刺門靜脈矢狀部、酌情調整方向繼續(xù)向后穿刺下腔靜脈的前壁,后續(xù)操作技術同上。(3)在第二肝門水平,建立下腔靜脈與門靜脈分支的分流,屬于TIPS的改良技術。方法:當TIPS術中不能找見肝靜脈開口(Budd-Chiari syndrome)或者肝靜脈與門靜脈主要分支間距離過近、不適宜從肝靜脈穿刺門靜脈時,可直接從第二肝門水平穿刺下腔靜脈前壁至肝實質、進而穿刺門靜脈分支。DIPS的優(yōu)點:(1)分流道不含肝靜脈,可降低狹窄的發(fā)生率;(2)第一、第二項技術(H型和改良H型)的分流道短、尤其是肝實質段分流道短,分流道較直,因此發(fā)生狹窄的比例較低;(3)可能克服經典TIPS穿刺門靜脈的分支的困難。 DIPS的缺陷和技術難點:(1)存在傳統(tǒng)外科H型分流的缺點,既屬于非選擇性分流,術后肝性腦病(HE)的發(fā)生率較高;可因門靜脈失灌注造成肝萎縮;(2)要求置入支架定位精確,不宜在門靜脈主干和下腔靜脈內伸入過長(5mm);(3)可能影響肝移植;(4)發(fā)生腹腔內出血的比例高于常規(guī)TIPS;(5)同時栓塞胃冠狀靜脈/胃短靜脈的技術難度高于TIPS。綜合上述,DIPS只是一項輔助治療技術、不宜作為治療門靜脈高壓癥合并靜脈曲張的主流手段,適宜于常規(guī)TIPS失敗、有外科門-腔分流指針者。 二、經皮經肝穿刺門靜脈途徑栓塞靜脈曲張術(PTVE)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經皮經肝穿刺門靜脈行胃-食管靜脈曲張栓塞術(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 PTVE)在臨床應用歷史較長,是一操作簡單、花費較低、即刻止血效果可靠的技術,首先由瑞典學者Lunderquist和Vang于1974年報道,曾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介入治療胃-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主要方法。隨著內窺鏡治療技術和TIPSS的發(fā)展,PTVE的應用有逐漸減少趨勢,但仍然是行之有效的實用技術。近年微型穿刺針(21-23G)在臨床的普及應用,提高了PTVE的安全性。一、適應證1.經內鏡途徑治療和藥物治療不能控制的活動性靜脈曲張破裂出血;2.經內鏡和其他保守措施治療后,仍然有反復靜脈曲張破裂出血;3.有TIPSS治療的適應證,但患者拒絕TIPSS或實施TIPSS有較高風險、技術難度大者;4.一般,PTVE不作為預防出血的手段,但對于交通不便、救治條件有限、內鏡檢查提示存在破裂高風險的胃底靜脈曲張者,可以考慮做PTVE。二、禁忌證1.存在血管造影的禁忌證,如凝血機能障礙、有出血傾向經給予積極治療(包括給予止血劑、凝血因子、輸血等)后仍然不能糾正者,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等; 2.門靜脈阻塞或海綿樣變性;3.間位結腸,穿刺針不能避開腸管者;4.嚴重惡病質,預期生存指數2周;5.不能配合檢查,特別是神智不清醒、未能精神病癥狀;6.對碘劑過敏者不可用含碘造影劑,但可用不含碘劑的Gd-DTPA(含釓造影劑),后者顯影雖不如碘劑清楚,但可以滿足治療;另外,陰性造影劑CO2也可用于引導介入治療;7.相對禁忌有大量腹水、穿刺道難以避開腫瘤、嚴重肝萎縮等,這些情況下確屬必要做PTVE時,應酌情放腹水、給予止血劑、后備應急措施(如輸血、選擇性肝動脈栓塞等)。三、療效評價PTVE的優(yōu)點有技術難度不高、操作時間較短、費用較低、對肝功能影響很小、急診止血成功率較高(75%-95%),對于無內窺鏡治療條件或內窺鏡治療效果不佳、又不具備分流(包括TIPS)和斷流指征的急診出血患者,其不失為一急救手段。PTVE是否可作為預防食管-胃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的措施,目前尚無循證醫(yī)學證據,對于破裂風險很高的重度胃底靜脈曲張,急救條件有限,不考慮其它治療措施(分流、斷流、TIPSS、BORTO等)者,可考慮做PTVE。PTVE的缺點是不能降低門靜脈壓力,多數患者于栓塞靜脈曲張后門靜脈壓力有不同程度升高(5-10cmH2O),后者可導致術后腹水,側支再建立、形成新的靜脈曲張。另外,PTVE后復發(fā)出血率較高,文獻報道,術后6個月、1、2、3年再出血率為55%、66%、80%、90%。將PTVE與部分性脾動脈栓塞術聯(lián)合應用可降低門靜脈壓力、降低術后復發(fā)出血的發(fā)生率,同時改善患者脾功能亢進癥狀;PTVE與經內鏡途徑治療靜脈曲張相結合亦可提高止血效果。 三、經球囊導管阻塞下做逆行閉塞靜脈曲張術(BORTO)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 經球囊導管阻塞下做逆行閉塞靜脈曲張術(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BORTO)是采用經靜脈途徑(股靜脈或頸靜脈)入下腔靜脈,通過胃-腎上腺靜脈分流道、脾-腎分流道、左側膈下靜脈等側支逆行進入門靜脈屬支,進行閉塞靜脈曲張。以下介紹經胃-腎分流道逆行閉塞靜脈曲張的基本技術及臨床應用。一、適應證1.存在胃-腎分流或脾-腎分流,同時有胃底中-重度靜脈曲張,無論有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史者,均可考慮做BORTO術。 2.存在胃-腎分流或脾-腎分流,雖然無胃底-食管靜脈曲張、但有肝性腦病(HE)者,采用栓塞自發(fā)分流道后可使HE緩解或消除。 二、禁忌證1.用球囊不能完全阻斷分流道者。2.在阻斷自發(fā)分流道下,逆行注入對比劑時向門靜脈返流明顯、不能避免誤栓門靜脈者。3.在阻斷自發(fā)分流道下,逆行注入對比劑后不能確認胃底-食管靜脈曲張者。4.其他:如腎功能不全(BORTO術后溶血、血紅蛋白尿可能造成腎功能衰竭)、左側腎靜脈血栓、存在血管造影的禁忌證。三、療效評價 BORTO是一比較簡單的介入技術,優(yōu)點有對肝功能影響小、術后無HE并發(fā)癥、損傷較小等,技術成功率60%-90%,臨床有效率50%-80%,以日本學者報道較多,我國尚無大宗病例報道,尚未見有歐美國家和地區(qū)報道BORTO的資料。BORTO作為急診止血手段有一定限度,如將BORTO與脾動脈栓塞、經內鏡途徑處理食管靜脈曲張、經皮經肝穿刺門靜脈途徑栓塞胃底靜脈曲張等聯(lián)合進行,可提高療效。在TIPSS術中如發(fā)現(xiàn)巨大胃-腎分流或脾-腎自發(fā)分流時,用BORTO技術阻斷自發(fā)分流道下栓塞胃冠狀靜脈、胃短靜脈等,可避免栓塞劑進入下腔靜脈。四、脾動脈栓塞術在治療門靜脈高壓癥并發(fā)癥的應用Transcatheter Splenic Arterial Embolization for Management of Portal Hypertension Variceal Bleeding 脾動脈栓塞術由Maddison等于1973年首次報道用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進,接受治療的患者術后脾臟縮小、外周血象迅速改善,但限于當時技術的局限性和術后處理經驗不足,做全脾臟栓塞術后發(fā)生脾膿腫、急性胰腺炎、全身感染等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5%-8%)。1979年Spigos等報道用選擇性、部分脾動脈栓塞術治療脾功能亢進,使術后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降低,術后保留了部分脾臟功能。1985年,Jonasson等報道了大組栓塞脾動脈的病例,用明膠海綿顆粒栓塞脾臟后隨訪1-8年,證實了部分性脾栓塞術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選擇性脾動脈栓塞術已成為一種安全、有效的介入診療技術,在臨床用于無急診手術指征的脾臟損傷、門靜脈高壓癥、脾動脈瘤、脾臟腫瘤、外科術前栓塞、某些血液性疾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本節(jié)著重介紹脾動脈栓塞術在治療門靜脈高壓癥方面的應用。一、脾動脈栓塞術的適應證與禁忌證(一)適應證:1.門靜脈高壓,有上消化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