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古風余韻 17 徐霞客傳學案(含解析)粵教版選修《傳記選讀》_第1頁
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古風余韻 17 徐霞客傳學案(含解析)粵教版選修《傳記選讀》_第2頁
2019-2020學年高中語文 第三單元 古風余韻 17 徐霞客傳學案(含解析)粵教版選修《傳記選讀》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7徐霞客傳積累文中重要的實詞、虛詞的意義用法以及句式的特點。 學習文章記敘人物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學習詳略得當?shù)膶懛?。理解徐霞客熱愛祖國山河、為地理學窮畢生精力而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又自稱牧翁、尚湖、蒙叟、絳云老人、虞山老民、聚沙居士、敬他老人、東澗遺老等。明末清初常熟人。錢謙益一生博覽群書,精于史學,詩文創(chuàng)作在當時負有盛名。家筑絳云樓,藏書豐富,尤以收集明代史料的完備著稱,清初毀于火。所著有初學集有學集投筆集等,輯有列朝詩集。徐霞客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本文為我們講述了徐霞客的動人事跡。從本文所寫來看,徐霞客是一個性喜山水、爭奇逐勝、重視親情友情、富于科學探究精神的人。一、通假字扳援下上,懸度綆汲“扳”通“攀”繇終南,背走峨眉“繇”通“由”,經(jīng)過自紀載來,多囿于中國一隅“紀”通“記”,記錄要之登陸,不肯“要”通“邀”,邀請復尋金沙江,極于牦牛徼外“尋”通“循”,沿著還至峨眉山下,托估客“估”通“賈”,商人三月而反“反”通“返”,回來及池邊鐵舡寸許遺?!棒蓖ā按弊苑邱S風馮云,無有去理“馮”通“憑”,乘著余屬其從兄仲昭讎勘而存之“屬”通“囑”,托付山川兩戒“戒”通“界”,界域具述石齋頌系狀“頌”通“容”,寬容二、一詞多義(1)過(2)如(3)加三、詞類活用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名詞活用為動詞,居住則其母正屬疾名詞活用為動詞,生病棲宿巖穴中,八日不火食名詞活用為動詞,生火繇終南,背走峨眉名詞作狀語,朝相反的方向聞被創(chuàng),死。函其骨名詞活用為動詞,用木匣子裝四、古今異義往復萬里,如步武耳古義:半步。今義:與“文”相對。歸過余山中古義:拜訪。今義:過錯;路過。自紀載來,多囿于中國一隅古義:中原。今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臺灣省。窮流沙而后返古義:泛指我國西北方的沙漠。今義:流動的沙漠。五、特殊句式高祖經(jīng),與唐寅同舉除名被動句霞客生里社省略句訪黃石齋于閩,窮閩山之勝介詞結構后置句訪恒山于塞外介詞結構后置句中國入河之水為省五,入江之水為省十一定語后置句題名絕國省略句,本文是一篇傳記,從文中記載的情況看,徐霞客游覽山水的動機是什么?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示?我的理解從文中的敘述看,徐霞客游覽山水很大程度上是天性使然?!跋伎蜕锷纾媲橛羧?,玄對山水,力耕奉母,踐更徭役,蹙蹙如籠鳥之觸隅,每思飏去。”“粥粥,口不能道詞;與之論山經(jīng),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居平未嘗鞶帨為古文辭,行游約數(shù)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畫,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徐霞客的家庭與周圍的環(huán)境也助長了他的天性,從徐霞客的經(jīng)歷可以看出,一個人能否在某一領域做出杰出的貢獻,是和他在這一領域天生的興趣密不可分的。從文中看,徐霞客的母親對徐霞客的出游有怎樣的影響?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我的理解從文中看,徐霞客的母親是一個支持兒子的好母親,她鼓勵兒子出游,這對徐霞客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當然,徐霞客也是一個孝順母親的兒子,他“力耕奉母”,和母親心靈相通,“心動趣歸。則其母正屬疾。嚙指相望也”,直到母親去世以后,他才“益放志遠游”。這篇傳記在寫法上具有怎樣的特點?我的理解作為一篇傳記,本文并未對徐霞客的一生作詳細的描述,而是抓住最能體現(xiàn)傳主性格與成就,也最能打動作者心靈的事件來寫。從本文所寫來看,作者集中筆墨寫了徐霞客的品行和科學探究精神。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借王玄沖比擬徐霞客,對徐霞客的價值予以評價,見識高超。同時傳中引用了傳主的一些言論,均能傳神地表現(xiàn)出傳主的性格。徐霞客性格好勝,能吃苦,對自己的一生頗為滿意,都是通過自己的言談表現(xiàn)出來的,這就使這篇傳記顯得很有真實性。文中所寫徐霞客的個別游蹤,有想象夸大的成分,這是作者對傳主發(fā)自心底的贊賞所致。執(zhí)著勇敢的徐霞客徐霞客在旅途考察期間,不避風霜雨雪,不畏虎狼當?shù)馈K约河洈⒙猛局械那闆r說:“亙古人跡未到之區(qū),不惜捐軀命,多方竭慮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窮其奧而后止。”他在攀登山崖時,不需有現(xiàn)成的途徑;過河渡水時,不必找現(xiàn)成的渡口碼頭;遇到低矮深洞時,就卷曲起身軀模仿蛇身匍匐前進;遇到危巒絕壑時,學著猿猴的樣子,以臂代步拉著古藤或繩索攀登。有時候,不巧跌落到山谷流水中,遍體鱗傷也不后悔,仍然勇氣十足,奮發(fā)蹈厲,爬起來繼續(xù)旅行。就這樣,歷時三十四年,幾乎日日如此。在行旅途中,還有五次碰到強盜,所帶財物與行李被洗劫一空;四次斷糧,餓著肚子,也都沒有動搖他的考察決心,盡力完成預期的任務。毅力成就華章徐霞客白天多在山野間長途跋涉,身體已經(jīng)極度疲勞,但到晚上住宿的時候,總是把當天的所見所聞如實地寫在日記本上。即使有時找不到住處,露宿荒郊、寄身于草莽之間,也要燃起篝火或松明,在風吹搖曳的火光里,蟄伏在包袱上寫他的日記。就以如此堅韌不拔的毅力,寫下了獨具一格的“既銳于搜尋,尤工于摹寫”的徐霞客游記。在這部巨著中,寫了從二十二歲開始,一直到五十五歲因病返回家鄉(xiāng),歷時三十四年的旅行紀錄。這部著作的最初稿本共計二百四十多萬字,是徐霞客畢生心血的結晶,是他的意志與才華所融合而凝成的科學與文學的碩果。徐霞客母親的胸懷徐霞客十九歲時,父親病逝,當時母親年已六十歲,然而,徐母卻堅決支持兒子的行動,鼓勵他出家旅行,去完成遍游祖國壯麗河山的宏愿。她激勵兒子說:“身為男子,志在四方,羈留家園,一如籬內小雞,車轅小馬。”徐霞客得到母親的支持,堅定了他旅行考察的決心。徐霞客每次探險歸來,總要給母親講述途中的情景,母親總是十分高興地認真聽,并鼓勵兒子不要畏懼艱險,要繼續(xù)前進。1624年,徐母已經(jīng)八十高齡了,為了減輕兒子出游時對她的掛念,還特地陪同兒子一道游覽了荊溪和勾曲,而且總是走在兒子前面,用行動表明她還康健、無需牽掛。兩年后,老人與世長辭了。一、積累與運用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繇終南,背走 b要之登陸,不肯c往復萬里,如步武耳 d自非馭風馮云,無有去理解析:選c。a項,“繇”同“由”,經(jīng)過。b項,“要”同“邀”,邀請。d項,“馮”同“憑”,乘著。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往復萬里,如步武耳 武:半步b并以溯江紀源一篇寓余 寓:告訴c霞客還滇南,足不良行 良:較好地d遣其長子間關往視 遣:派遣解析:選b。b項,“寓”的意思是“寄給”。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古今意義不相同的一項是()a能徒步走數(shù)百里b大約在西南諸夷境c霞客西歸,氣息支綴d平曉,岳色清明解析:選d。d項,“清明”,古義:清晰,清楚;今義:節(jié)氣名詞。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以溪澗為飲沐 居平未嘗鞶帨為古文辭b質明已失其所在 其為人若此c乃泛濫中國之始 屬奢酋阻兵,乃返d歸而追石齋于黃山 非江源短而河源長也解析:選b。a項,“為”,動詞,作為;動詞,寫作。b項,“其”,都是代詞,指徐霞客。c項,“乃”,動詞,表判斷,是;副詞,才。d項,“而”,連詞,表順承;連詞,表并列。二、閱讀與鑒賞(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陰梧塍里人也。高祖經(jīng),與唐寅同舉除名。寅嘗以倪云林畫卷償博進三千,手跡猶在其家。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對山水,力耕奉母,踐更徭役,蹙蹙如籠鳥之觸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每歲三時出游,秋冬覲省,以為常。東南佳山水,如東西洞庭、陽羨、京口、金陵、吳興、武林,浙西徑山、天目,浙東五泄、四明、天臺、雁宕、南海、落迦,皆幾案、衣帶間物耳。有再三至,有數(shù)至,無僅一至者。其行也,從一奴,或一僧;一杖、一襥被。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饑數(shù)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shù)百里。凌絕壁,冒叢箐,扳援下上,懸度綆汲,捷如青猿,健如黃犢。以崟巖為床席,以溪澗為飲沐,以山魅、木客、王孫、貜父為伴侶。粥粥,口不能道詞;與之論山經(jīng),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居平未嘗鞶帨為古文辭,行游約數(shù)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畫,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 游臺宕還,過陳木叔小寒山。木叔問:“曾造雁山絕頂否?”霞客唯唯。質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間道,捫蘿上龍湫,三十里有宕焉,雁所家也。扳絕磴,上十數(shù)里,正德間白云、云外兩僧團瓢尚在。復上二十余里,其顛罡風逼人,有麋鹿數(shù)百群,圍繞而宿,三宿而始下。”其與人爭奇逐勝,欲賭身命,皆此類也。已而游黃山、白岳、九華、匡廬,入閩,登武夷,泛九鯉湖;入楚,謁玄岳;北游齊魯、燕冀、嵩雒;上華山,下青柯坪。心動趣歸。則其母正屬疾。嚙指相望也。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玄對山水,力耕奉母 奉:奉養(yǎng)b不治裝,不裹糧 治:準備c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 走:運,拿d上華山,下青柯坪。心動趣歸 趣:情趣解析:選d。趣,趕快、急促。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徐霞客者,名弘祖有數(shù)至,無僅一至者b手跡猶在其家 其與人爭奇逐勝c年三十,母遣之出游 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d以崟巖為床席 秋冬覲省,以為常解析:選d。a項,“者”,表停頓;代詞,指“山水”。b項,“其”,代詞,他的,作定語;代詞,他,作主語。c項,“之”,代詞,他;助詞,的。d項,“為”,都是動詞,作為。下面六句話分別編成四組,全部表現(xiàn)徐霞客善于游歷的一項是()奇情郁然,玄對山水有再三至,有數(shù)至,無僅一至者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shù)百里居平未嘗鞶帨為古文辭質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其顛罡風逼人,有麋鹿數(shù)百群,圍繞而宿abc d解析:選c。是寫徐霞客的文采情況,是寫雁山山頂情況,排除這兩項即可。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徐霞客奇情充沛,十分喜歡山水。他種田侍奉老母親,出錢請人代替服勞役,好像籠子里的鳥一樣,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觸到邊沿,經(jīng)常想著飛走。從文中的敘述看,徐霞客游覽山水很大程度上是天性使然。 b母親讓他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時候,拜望長輩。徐霞客的母親是一個支持兒子的母親,她鼓勵兒子出游,這對徐霞客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c他出行,只帶著一個奴仆和一個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裝,不帶食物;能忍受饑餓幾天不吃飯,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飽,能徒步跑幾百里。 d游覽天臺山、雁蕩山回來,拜訪陳木叔在臨海的住處。陳木叔問他:“到過雁蕩山的最高峰嗎?”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于是他又重新返回雁蕩山,十天后回來把山頂?shù)那闆r說給陳木叔聽。解析:選c。c項,“只帶著一個奴仆和一個僧人”錯,應是“只帶一個奴仆,有時是一個僧人”。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霞客生里社,奇情郁然,玄對山水,力耕奉母。譯文:(2)與之論山經(jīng),辨水脈,搜討形勝,則劃然心開。譯文:(3)心動趣歸。則其母正屬疾。嚙指相望也。譯文:答案:(1)徐霞客生在鄉(xiāng)里,卻奇情充沛,十分喜歡山水,種田侍奉老母親。(2)可一旦和他討論辨析山水的脈絡,搜尋探討各地的形勝,就突然變得能言善辯起來。(3)心中驚動急速回家,回家后發(fā)現(xiàn)他母親正生著大病,咬著手指盼望著他呢。(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張問達,字德允,涇陽人。萬歷十一年進士。歷知高平、濰二縣,有惠政。征授刑科給事中。寧夏用兵,請盡蠲全陜逋賦,從之。父喪除,起故官,歷工科左給事中。帝方營建兩宮,中官利干沒,復興他役,問達力請停止,不納。俄陳礦稅之害,言:“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典試山東,疏陳道中饑饉流離狀,請亟罷天下礦稅,皆不報。已,巡視廠庫。故事,令商人辦內府器物,僉名以進,謂之僉商。而諸高貲者率賄近幸求免,帝輒許之。問達兩疏爭執(zhí),又極論守訓罪,并寢不行。進禮科都給事中。三十年十月,星變,復請盡罷礦稅。時比年日食皆在四月,問達以純陽之月其變尤大,先后疏請修省,語極危切,帝終不納。尋遷太常少卿,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湖廣。所部水災,數(shù)請蠲貸。帝方營三殿,采木楚中,計費四百二十萬有奇,問達多方拮據(jù),民免重困。久之,召拜刑部右侍郎,署部事兼署都察院事。天啟元年冬,代周嘉謨?yōu)槔舨可袝_B掌內外大計,悉持公論。當是時,萬歷中建言詿誤獲譴諸臣棄林下久,死者已過半。問達等定議:以廷杖、系獄、遣戍者為一等,贈官蔭子;貶竄、削籍者為一等,但贈官。獲恤者七十五人。問達歷更大任,持議平允,不激不隨。先以秩滿,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詔加少保,乘傳歸。五年,魏忠賢擅國。御史周維持劾問達力引王之寀植黨亂政,遂削奪,命捐貲十萬助軍興。頃之,問達卒。以巡撫張維樞言,免其半,問達家遂破。崇禎初,贈太保,予一子官。(節(jié)選自明史張問達傳)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b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c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d閹尹一朝銜命/輒敢糾彈郡守/甚且糾撫按重臣/而孫朝所攜程守訓陳保輩至/箠殺命吏/毀室廬/掘墳墓/不一按問/若萬方怨恫何解析:選a。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回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通讀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住名詞“閹尹、郡守、重臣、孫朝、程守訓、陳保、室廬、墳墓”斷句。斷完之后再回歸原文,判斷是否正確。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知:主持、管理的意思。文中“知高平、濰二縣”就是先后任高平縣、濰縣的縣令。b中官:文中指“宦官”,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員役使的官員,又稱“閹人”。c典試:科舉考試最高等第,皇帝出題,官員到地方主持,文中指張問達主持山東的科舉考試。d星變:星象的異常變化,古時謂將有兇災。例如文中“比年日食皆在四月”的天象變化,也是“星變”。解析:選c。本題考查考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把握情況。c項弄混了“殿試”與“典試”,典試,主持考試。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張問達心系蒼生,關心百姓疾苦。寧夏打仗,他請求免去陜西全省拖欠的賦稅;后來到山東,又請求廢除礦稅,皇帝全都答應。b張問達正直敢言,不怕觸犯權貴?;鹿賯儚臓I造宮殿的款項中獲益,他力請停工;他發(fā)現(xiàn)宦官與商人勾結,又上疏爭執(zhí)請求查辦。c張問達忠誠機智,善抓機會進諫。他看到星象發(fā)生變化,認為這種情況常常預示異常的災害,就借機請求皇帝修身反省,但皇帝并沒有接受。d張問達執(zhí)政公允,勇于承擔重任。對于萬歷年間那些蒙冤已久甚至已經(jīng)死去的大臣,他按照處罰程度輕重不同,分別加以撫慰、保護。解析:選a。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a項原文是“請盡蠲全陜逋賦,從之”“請亟罷天下礦稅,皆不報”,前者皇帝同意免除,但后者并沒有上報給皇帝。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而諸高貲者率賄近幸求免,帝輒許之。譯文:(2)先以秩滿,加太子太保,至是乞休,疏十三上。譯文:解析:第一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貲”(錢財、財貨)、“率”(大都、大多)、“近幸”(皇帝身旁的人)、“輒”(總是,表強調)。第二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秩滿”(官吏任期屆滿)、“至是”(到這時)、“乞休”(乞求退休)、“疏十三上”(上了十三道奏疏)。答案:(1)可是各有錢的富商大多賄賂皇帝身旁的人請求將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總是予以同意。(2)起先因任期屆滿,加封太子太保,到這時乞求退休,上了十三道奏疏。參考譯文:張問達,字德允,陜西涇陽人。萬歷十一年(1583)進士。歷任高平縣、濰縣知縣,有德政。征召授官刑科給事中。寧夏打仗時,請求全部免去整個陜西省拖欠的賦稅,皇帝答應了。服完父親的喪禮后復官,擔任工科左給事中。皇帝正在營造宮殿,朝內太監(jiān)侵吞公款從中獲益,又興建其他項目。張問達極力請求停工,皇帝不采納。不久陳述收取礦稅的弊病,說:“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檢舉彈劾地方長官的過失,甚而至于檢舉督撫、按察使等重臣。而孫朝與程守訓、陳保一幫人相勾結,竟達到將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毀壞房屋,挖掘墳墓的地步。皇帝如果不詳細追查,將怎樣安撫全國各地的不滿情緒?。 敝鞒稚綎|的科舉考試,上疏陳述沿途饑餓的老百姓流離失所的情形,請求趕快廢除全國的礦稅,都沒有上報給皇帝。不久,巡視廠庫。過去的慣例,讓商人承辦內府的器物,都要簽名然后送進去,叫作僉商??墒歉饔绣X的富商大多賄賂皇帝身旁的人請求將自己的名字免除,皇帝也總是予以同意。張問達兩次上疏爭執(zhí),又極力論證程守訓的罪行,全都如石沉大海,沒有消息。提升禮科都給事中。萬歷三十年(1602)十月,星象發(fā)生變化,張問達又請求全部廢除礦稅。當時連年日食都集中在四月,張問達認為純陽之月出現(xiàn)這一情況預示災變尤其大,先后請求皇帝修身反省,言辭極為不安而中肯,皇帝最終沒有接受。不久調任太常寺少卿,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撫湖廣。湖廣境內發(fā)水災,多次請求免除借債?;实壅跔I造三座宮殿,在湖廣采集木材,共耗資四百二十多萬兩銀子。張問達多方辛勞,使百姓免于多重困苦。一段時間后,征召授官刑部右侍郎,除在本部辦公外,還兼理都察院的事情。天啟元年(1621)冬天,代替周嘉謨成為吏部尚書。掌管朝內朝外的大事,處理公眾的議論都很融洽。這時,萬歷年間上書提意見而受牽連遭到譴責的各大臣蒙冤已經(jīng)很久了,大多都已死去。張問達等人規(guī)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